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802ad0029bd64783e2cac.png)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2.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3.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6.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政治)含答案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政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1210c83186bceb19e8bbf3.png)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6)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议会此举的目的是()A.赋予国王立法权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解析】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可知立法权属于议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的限制,议会就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主权的机构,B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B 项错误;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体现出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约束,“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4)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A.“光荣革命”的胜利B.议会改革的实行C.《权利法案》的颁布D.内阁制度的确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议会选举,“光荣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政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议会改革的实行扩大议会选举范围,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国王权力,扩大议会主权,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C项错误;内阁制度的确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江苏泰州二模·15)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
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解析】表格中主要体现英国议会改革不断扩大民主范围,无法体现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依据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简表提供的信息“1832年中产阶级、1867年城市工人、1884年农村工人、1928年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可知,英国的议会改革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渐进性特点,故B 项正确;表格中只是体现英国议会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民主的趋势,但并不能就此推断实现了选举权利的平等,故C项错误;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推动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其主要特点,故D项错误。
I2015高考历史江苏卷解析
![I2015高考历史江苏卷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511e9583d049649b665854.png)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 答案】D
【解析】“机杼彻黄昏”是因为“罗绮走中原”“多金商贾尊。
【 答案】C
【解析】观点超前的猴子会挨揍!
2015年年全国二卷第28题赏析: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 答案】A
【解析】天子、诸侯、诸伯、诸子等次依次递减。
【与《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的关系】依据各种版本教材均可作答,从略。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 答案】B
【解析】共产主义小组。知识点涉及初中教材。
【与《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的关系】《四合一教程》部分吸收了初中历史课本的知识点,涉及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知识。
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b6288f50e2524de5187efb.png)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作者:邓夏生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5年第08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由此就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九夷”,但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错误;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郡县,故C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中并没有郡国交叉分布等信息,故D错误。
【答案】A2.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属于文学作品形式,是第二手史料。
材料没有提及“贬抑秦始皇”,A不符合题意;B说法与“最能说明”不符;《淮南子》以文学作品形式保存了部分上古时代神话材料,“秦琅琊石刻”是考古资料,相比而言可以说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正确;题干材料对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的“结果”或“效果”并没有提及,故D错误。
【答案】C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2015历史高考模拟解析
![2015历史高考模拟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755e06964bcf84b9d57b52.png)
2015年江苏历史高考模拟1.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关于经济的立法。
如《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
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
这则材料可以说明①秦朝法律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②秦朝时已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③秦朝法律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④秦朝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农业生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东汉文物《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丁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此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
这反映了当时A.世家大族控制了乡里基层政权B.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C.中央政令难以畅达乡里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3.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B.农村经济商品化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D.封建地租货币化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左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
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6.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右图。
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017c2eaf45b307e871977d.png)
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栏目内。
4.用2B铅笔将每小题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
……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
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
……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跻身俸禄补缺等级。
”在论述科举制度的主要意义上,两者都强调A.可以消融社会阶级B.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C.通过考试的方式跻身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2.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
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C.搜刮财富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材料体现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明代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C.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5.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0017c02768e9950e73809.png)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5.3.2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5.“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6.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江苏卷(四)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江苏卷(四)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9ab7f1e009581b6bd9ebfc.png)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江苏卷(四)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5·福州市期末·2)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其直接目的是()A.考察选拔官员 B.提升内朝地位 C.分割丞相权力 D.监察百官行为2.(2015·江南十校期末·12)阅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该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3. (2015·苏州期末·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4. (2015·福建省泉州五中、莆田一中、漳州一中期末·17)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5. (2015·四川省成都市七中一诊·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
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业革命”带来经济活动新气象 B.“价格革命”显著改变了财富的分配C.公司的出现引发早期的殖民扩张D.公司的出现沉重打击西班牙殖民霸权6. (2015·安徽省黄山市一检·13)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7. (2015·湖北省孝感市一模·21)1878年开始筹备,后设厂于杨树浦的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93年不慎发生火灾,租界内的外国消防队拒绝前往救火。
2015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含解析
![2015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a0b9e9f61fb7360b4c6581.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未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学说,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5年江苏省高考模拟试题_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历史卷
![2015年江苏省高考模拟试题_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历史卷](https://img.taocdn.com/s3/m/a9db30856529647d272852e5.png)
2014-2015学年涟水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第一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
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
’”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4.《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B.是否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D.是否正视纲常伦理5.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D.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6.英、德同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两国君主的权力差异很大,英国君主只是国家的象征,而德国皇帝却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根本原因是( )A.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不同C.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D.两国统治阶级的构成不同7.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
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8.“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世界经济)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世界经济)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83761990c69ec3d5bb755e.png)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5·江苏淮安四模·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C.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正遭受大危机的困扰,自由市场调节的失灵使得西方“态度转变”,关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有其弊端,不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5)“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美元贬值能够使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具有优势,更加有利于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故A项正确;美元与黄金的挂钩是在1944年,故B项错误;货币贬值主要有利于刺激国际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故C项错误;1933年美国尚未确立世界的金融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选修六)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选修六)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52f98b9d528ea81c7795e.png)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4)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
……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
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亘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
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
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
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材料二拉斐尔抛弃了伯拉孟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
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
……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材料三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
……米开朗基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
……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
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成为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比较伯拉孟特和拉斐尔设计理念的异同。
(3分)(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3分)(3)在教堂的设计过程中,是采用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实际上是两种势力的较量。
据材料具体指出这两种势力。
(2分)【考点】圣彼得大教堂【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材料一伯拉孟特方案受“文艺复兴盛期……社会思潮的推动”,要把教堂建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纪念碑;材料二拉斐尔设计“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关注教堂的宗教意义。
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394150312b3169a451a4fa.png)
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栏目内。
4.用2B铅笔将每小题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B.“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2.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4.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答案-2015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答案-2015年高考历史(江苏卷)](https://img.taocdn.com/s3/m/ce1cf53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5.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礼记》是由我国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而成,记述的政治制度在秦汉之前已经出现,材料还表明我国古代“贵族朝会”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据此推断此政治制度应为分封制,故选A。
2. C解析:本题重在对史料理论的考查。
从史料的可信度看“秦琅邪石刻”有关秦朝疆域的记录较后人对先秦时期疆域的记载的《淮南子》更可信,其差异说明运用历史材料首先要辨别真伪,故选C。
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因石刻和《淮南子》有关史实的记载上出现差异不能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D项不正确。
3.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汉赋宣扬道家无为思想显然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故选C。
选项中A、B、D 三项分别指出了汉赋出现的时代背景、统治者的需求和读者体悟。
4.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反映了淮北地区农业生产因受自然生态的不断破坏而每况愈下,表明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的保护。
保护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合理作为,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与材料反映的情形正好相反;D项中“全凭”过于绝对、单一。
5.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尚利民风薄”和“多金商贾尊”,故选D。
A、B两项侧重于条件;封建社会我国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
6. D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故选D。
A、B、C三项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加以分析。
7. 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从材料中时间“1876年”来看,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李鸿章是洋务派的杰出代表,A项错误。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思想科技文艺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思想科技文艺](https://img.taocdn.com/s3/m/cf85d620f5335a8102d220f5.png)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思想科技文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015·江苏盐城三模·13)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
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考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解析】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帝”存在,说明神学没有丧失,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潮,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是在16世纪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江苏泰州二模·14)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②抨击教会的腐朽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考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析】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①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②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4)《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经济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2df3c125284ac850ad0242bc.png)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6)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1878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
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这种“洋财”属于( )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行)【解析】“洋财”是指洋行四处派人收购中国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利润。
苏南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洋财”无关,故A项错误;洋行是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故B项正确;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与“洋财”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8)右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
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
这表明( )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解析】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为洋务运动培养实用人才,并未被外国列强操纵,故A项错误;学生仍然拖着辫子,中国社会的习俗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旧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学习内容杂陈,故C项正确;洋务教育培养实用人才,不仅仅专注于翻译人才,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5·江苏南京三模·6)右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6)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1878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
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这种“洋财”属于()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行)【解析】“洋财”是指洋行四处派人收购中国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利润。
苏南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洋财”无关,故A项错误;洋行是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故B项正确;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与“洋财”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8)右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
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
这表明()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解析】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为洋务运动培养实用人才,并未被外国列强操纵,故A项错误;学生仍然拖着辫子,中国社会的习俗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旧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学习内容杂陈,故C项正确;洋务教育培养实用人才,不仅仅专注于翻译人才,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5·江苏南京三模·6)右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
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解析】由图片可知政府官员正在制造火炮,故①正确;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符合史实,故②错误;中国人制造火炮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③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是民族资产阶级,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2015·江苏淮安四模·7)阅读《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表》。
对统计表的解读有误的是()A.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B.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C.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压制民族企业发展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商办企业发展【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从近代工业统计图表可见,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即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凭借特权压制了民族企业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5.(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6)据《华北捷报》等载,1879-1900年间发昌机器厂所造船只至少有8艘,所造的“汉阳号”卖给旅朝华侨,航行于仁川与汉城之间。
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A.主要面向国际市场B.技术力量领先朝鲜C.发展水平显著提高D.重工业是主导产业【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解析】仅从“所造的“汉阳号”卖给旅朝华侨,航行于仁川与汉城之间”,不能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近代民族工业技术领先于朝鲜,故B项错误;从发昌机器厂自主创造的船只,可知近代民族工业有较高的水平,故C项正确;D项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6.(2015·江苏南通一模·6)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信息可知,并不是西方国家从中国掠夺原料,故A 项错误;表格中消费资料比重在82.4—91.6%之间,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1893~1910年”信息可知,统计数据是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1910年消费资料下降到82.4%,生产资料上升到17.6%,说明了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1893~1910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7.(2015·江苏泰州二模·22)(13分)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
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
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
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请回答:(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
(10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考点】(2)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2)一般的答题步骤如下:首先,概括材料三的结论,即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其次,运用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正面,政府适应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反面,政府过度的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
注意表述成文,字数相符,逻辑严密。
【答案】(2)评分参考(10分)8.(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22)(14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
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
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
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请问答:(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5分)(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4分)【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得出政府主导,“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得出侧重重工业,“所谓的机器矿路……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得出机器和手工生产并存;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中“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得出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二“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得出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据材料二“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得出技术得到革新,据材料二“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得出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答案】(1)特点: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
(3分)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分)(2)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1分)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3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5·江苏泰州一模·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
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A.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时期阻力没有减轻,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压迫,给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日本侵华战争,民族工业萎缩,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