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
过程与方法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品味,体悟文章主题,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让“爱”的清泉流淌心中。
【教学重难点】1. 课文美的意境的品悟。
2. 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简要的几句话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当一个盲孩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时,倾听虫鸣鸟叫时,甚至倾听落叶飞舞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家金波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的心情。
二、走进作者: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三、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潺潺()咩咩()泥泞()孪生()2、解释下列词语。
嬉戏:踉踉跄跄: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品的主人公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3、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形式如下:的盲孩子(寂寞的盲孩子、快乐的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盲孩子、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关爱的盲孩子……)五、合作探究:1、围绕学生所填小标题进行讨论。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体现在什么地方?(2)、快乐的盲孩子A、是谁给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B、影子从哪里来?C、影子说话时内心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A、是谁给盲孩子带来了复明的希望?B、那一句是中心句?(4)、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关爱的盲孩子A、盲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那些朋友的帮助?B、你觉得这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对谁的考验?(5)、重见光明的盲孩子A、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哪些景物?B、影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什么?C、结尾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案
⑴ 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① 请用自己的话介绍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
② 盲孩子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⑵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切磋。
教师请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语文科学案纸(2010—2011年度)
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学习
目标
1、美读课文。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2、培养学生多向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的能力。3、涵泳品味文章,多角度多侧面感受作品的美。
重点
难点
1、探究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2、赏析课文的美点。
自
主
互
助
学
习
内
容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重点
难点
处理
措施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语言优美、简洁、凝练,有较强的表现力,而且有诗的特质。教读本文,宜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正音读、范读、领读、分角色朗读、配乐美读等),读出语气、节奏,读出情感,让学生通
过朗读,感受课文,理解文意。
2、讨论法。学生自己设疑解疑,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等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互助。
⑴xīmōupīlìchánsūluán
⑵ 阴沉沉 痒酥酥 孤零零 蓝幽幽 模模糊糊
踉踉跄跄 飘飘忽忽 跌跌爬爬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选择温馨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文字作媒介,再现文章展现的画面,让故事活在学生心里。
可安排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帮助和成长。
学会运用想象力,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来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理解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描述一个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
故事通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相互帮助、互相支持的过程,展现了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故事情节充满情感和温暖,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通过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行为。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想法。
3.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角色扮演和思维导图等活动。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说课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在与影子相遇后,如何在影子的帮助下,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最终恢复视力。
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珍惜视力的主题,也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2)珍惜视力,关爱生活;(3)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视力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盲孩子和影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盲孩子和影子分别代表了什么寓意;(2)小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阐述观点。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关爱他人、珍惜视力的主题;(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关爱他人和珍惜视力。
5.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情节,体会到了关爱他人、珍惜视力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 29盲小孩和他的影子导学案
29盲小孩和他的影子一、给加点字注音:潺潺.( ) 咩咩.( ) 泥泞.( ) 孪.生( ) 嬉.戏( ) 踉.踉跄跄.( )( ) 哞哞.( )爱是人世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
爱给人勇气,给人信心,爱在生活中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个盲小孩,由于受到来自多方的关爱,取得了光明,取得了幸福;一个没有生命的影子,因为关爱他人,最终也取得了生命。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组成了一篇美的童话。
让咱们带着美的体验,走进金波的童话故事《盲小孩和他的影子》,去抒写咱们心中那永久的“爱”。
1、 给加点字注音:嬉.戏( ) 踉.踉跄跄.( )( ) 哞哞.( ) 潺潺.( ) 咩咩.( ) 泥泞.( ) 孪.生( ) 二、近义词填空:(1)他的日子过得很孤单( )。
(2)每当听到人们如此夸赞( )他的影子。
(3)他不由自主( )地把手掌靠近自己的眼睛。
(4)还有他的影子伴随( )着他。
1. 第一,自主学习,请大伙儿快速默读,划出文中表现盲小孩心情转变的关键语句。
2. 第二,合作学习,咱们小组讨论,归纳文章情节进展步骤。
1、 这是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你感觉写得最美或最让你感动的是文章的哪一处?什么缘故?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一 二 三 一 二2、 听同窗们朗诵真是一种享受,读着读着咱们眼前恍如显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盲小孩、影子、萤火虫,你最喜爱谁?什么缘故?现在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用“对着……我想说……”的句式练习)3、 若是你也是一个盲小孩,你会如何办?读读汪国真的诗或许会给你些启发。
4、 社会上有无像盲小孩如此需要帮忙的人呢?咱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咱们有无如此做过呢?盲小孩:孤单——欢乐——温暖——看到了漂亮的世界爱他的影子:取得了生命把你以为最美的语句摘抄在下面并加以体会。
【省以致善】多角度明白得主题:同窗们,关于文章的主题,一样情形下,作者都有一个集中而明确的表达。
只是,有时候,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明白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学习欣赏文章优美语言,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感悟盲孩子心情变化,把握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预习提纲】1.生字词。
哞酥蔷薇踉踉跄跄孪生泥泞2.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3.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4.试理解本文的主题。
【合作展示】1.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2.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3.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4.爱无处不在。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
请大家写下你对爱的理解。
例:爱,就像温泉,滋润人们枯干的心灵。
【检测反馈】三个好朋友,一位是政客,一位是地质学家,一位是诗人。
他们一起旅游时被当地土匪追杀,逃进了荒漠。
强忍着饥饿和干渴,他们熬过了最初的两天。
他们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走出这片荒漠。
饥饿是其次,主要是没有水。
他们明显地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
政客说:“唉,谁要是在这时候给我们送上一箱矿泉水,我回去后一定会对他提拔重用。
”地质学家说:“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寻找水源!”后来他果真找到一片潮湿的土,但终于还是没有挖出水来。
面对一望无垠的荒漠,诗人放开了想象:要是我们正置身于热带雨林该有多好啊!山泉叮咚,溪流潺潺,阳光明媚,树叶上的露珠折射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露珠?!诗人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向一棵树奔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嬉戏”、“潺潺”、“孪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
3、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感受作品的美,把握文章“爱”的主题4、呼唤人间真情,把爱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课前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入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
沐浴那汩汩流淌的爱的清泉,在爱中感受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金波,着名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真挚的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他的童话集有《小树叶童话》《影子人》《眼睛树》等。
2、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嬉戏()哞哞()咩咩()潺潺()孪()生痒酥酥()踉踉跄跄()()2、填空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一篇美丽的抒情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文章从“影子”“萤火虫”等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
(2)本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种写法与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___相似。
【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来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角色发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盲人孩子的尊重和同情心。
二、教学准备:1.故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副本。
2.教学PPT及多媒体设备。
3.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盲人孩子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分享对盲人孩子的了解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难。
步骤二:阅读故事(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是否全文阅读或结对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实际情况决定。
步骤三:故事理解(15分钟)1.分组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盲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困难的?2.收集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呈现在PPT上。
步骤四:情节分析(15分钟)1.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配一张图片或图片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围绕每个情节讨论、归纳,并用自己的话简短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
3.整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故事发展的线索和冲突。
步骤五:角色发展(20分钟)1.让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分小组展开讨论:角色在故事中的变化和发展。
2.鼓励学生使用具体细节和事例支持他们的观点。
步骤六:主题探究(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并给予帮助?2.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分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的情境,并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步骤七:拓展活动(15分钟)1.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绘画、写作或演讲等形式,表达对盲人孩子及其他残障人士的理解和关心。
2.学生展示并互相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感想。
四、教学反思:通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个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盲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而培养他们对盲人孩子的尊重和同情心。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 盲孩子的感受,培养同理 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主题 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
受。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盲孩子和影子,通过表 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关爱与 成长”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巩固课 堂所学知识。
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 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展示
展示与盲孩子生活相关的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了解盲人的生活状态。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使用资源
教材
使用语文教材中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结合课后练习进 行讲解。
教辅资料
提供相关的教辅资料,如教案、课件、练习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点。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信息素 养。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01
02
03
04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 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主动
回答问题。
思维活跃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 ,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或
创意写作比赛
举办创意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感谢观看
THANKS
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活跃,是否有利于学
生的学习。
教学时间管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盲孩子和他的影.戏潺.见它了,萤火虫,小小的萤火虫!它像一盏小小的灯。
’盲孩子几乎是在大孩子望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盲孩子在恢复视力前后,作者的写作角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句中是荒唐的意思)B.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呈报:报告)C.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御聘:御前聘用)D.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3.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
这时离满满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涉水而过。
不....,我赶紧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
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
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
B.“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是递进关系复句。
C.“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
D.“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4.结合句意解释画线词有误的一项是()A.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B.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
苏版初一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案
苏版初一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
2、品位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地感受作品的美,明白得作品的内涵。
3、产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重点是多角度明白得课文主旨。
【学习难点】难点是观赏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金波,闻名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
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写作背景我常常想,失明的人最痛楚,没有了视觉,就像丢失了整个世界。
我在写《盲小孩和他的影子》的时候,常常紧闭着眼睛,体验盲人那个永久的黑夜,这使我对盲人的痛楚感同身受。
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想激发更多的人关爱他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种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心中激荡,这已成为我创作这篇童话的感情寄予和动力。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明白,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纳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给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哞哞()咩咩()孪()生潺潺()踉踉跄跄()()痒酥酥()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小孩□□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儿也不烫手□确实不烫手□□3、填空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一篇漂亮的抒情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文章从“影子”“萤火虫”等对盲小孩的关爱、关心中,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一主题。
(2)、本文要紧采纳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种写法与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9 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学生版 )内容预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讲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1、品尝语言,在朗诵中领会文章要旨。
2、联系自己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育踊跃的人生态度。
预读(看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查阅资料,认识作者和作品的相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金波:2、掌握字词:(1)给加粗的字注音。
哞哞()霹雳()潺潺()孪生()蔷薇()痒酥酥()踉蹒跚跄()(2)依照以下例子仿写词语(尽可能用原文词语)。
绿油油:仔认真细:3、请用自己的话介绍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
4、写出情展的步。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1、本文是从那些方面一种真,温馨,的境界的?2、盲孩子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化?什么会生种化?3、美好的境界是靠美好的言表达的,品位一下美的句,领会些言有什么好。
4、是一篇美的童,它造了一种真、友善的氛,拥有情画意。
篇文的美表在什么地方。
拓展延长(信自己,我真行!)1、用一句价篇文章。
2、多角度理解主,同学参照后一,自己的理解。
(我努力我步,我成功我快!)一、以下各句横填上适合的叠。
1、从邻近的林里来一只火虫,_ 地,着 _ _的光。
2、他、 _地往家走,没走多,他就摔倒在水坑里。
3、人经常看到他在阳光下、月光下,像好朋友似的。
4、⋯⋯他去牧听牛儿地叫,羊儿_地叫,⋯⋯ ,走小木去听 _ _的流水声。
二、在横上以下填上适合的修。
1、 _ 的眼光2、 _ 的彩虹3、的露水4、 _ 的圆脸5、 _ 的头发6、的荒野三、指出以下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A.萤火虫?就像很烫很烫的小火星吗?B.人们经常看到他俩在阳光下、月光下,像好朋友似的说谈笑笑。
C.他凝视着他那一片乌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D.固然那光隐隐约约,小得像小米粒儿。
七年级语文上册 29《盲小孩和他的影子》学案
盲小孩和他的影子一、学习目标一、了解童话的特点,明白得课文内容。
二、体味文章,多角度侧面感受作品的美。
3、珍爱人世真情,把“爱”给身旁需关切的人,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自主预习一、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哞哞.( ) 咩咩.( ) 潺潺.( ) 酥.( ) 嬉.戏( )跄( ) ( )情不自禁.( ) 旷.野( ) 踉踉跄..泥泞.( ) 孪.生( )二、明白得词义。
游玩:潺潺:踉踉跄跄:孪生:不由自主:3、走近作者。
金波,原名王金波,__________代诗人,闻名儿童文学家,出版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明白哪些盲星?三、合作探讨(一)整体感知:一、本文讲述了一个如何的故事?二、找出表现盲小孩心情转变的文句。
3、是什么改变了盲小孩?(二)深层探讨:一、文章写影子最后变成真人,该如何明白得?二、盲小孩真的会看到光明吗?如何明白得作者如此写的用意?(三)语言品析:一、那光点渐渐地变亮了。
他从没见过如此漂亮的光。
他分辨不清那是幽蓝的光,仍是翠绿的光,他只明白,在他这永久的黑夜里,现在此刻有了一颗米粒儿大小的光点了。
二、“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
是她让我来到你身旁陪伴着你的。
”他俩说,咱们都是光明的小孩。
四、当堂评判精读课文“他呼唤他的影子,没有回应……月亮出来了。
今天的月亮专门亮”,回答以下问题。
一、“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摔倒在水坑里。
”该句中“踉踉跄跄”“跌跌爬爬”两个词语的位置能够互换吗?什么缘故?二、“声音愈来愈大”意味着什么?3、“月亮出来了。
今天的月亮专门亮。
”这是不是盲小孩看见的?如何明白得这句话的意思?五、拓展提升被互换的影子1 童豆豆生得专门美,可她不爱笑,老是静静地坐着,可怕走路。
因为豆豆的右腿天生比左腿短一些,走起路来有点跛,即便穿上长裙也遮不住。
2,此日,学校组织去看芭蕾舞《天鹅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②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欣赏文章活泼灵动的语言美。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加粗字注音。
哞哞()咩咩()潺潺()酥酥()踉()踉跄跄()
嬉戏()眨巴()红润()孪生()玫瑰()蔷薇()2.积累词语:
茫然:情不自禁:
潺潺:
课堂探究
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请据此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3.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4.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5.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6、课内精读:
①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地叫,羊儿()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的流水声。
②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
他很快乐。
③有一天,他问影子:“请告诉我,你从哪里来?”
④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⑤“那么说,只要有亮光就有你了,是吗?”盲孩子觉得又新奇,又兴奋。
⑥“是的。
光明是我的母亲。
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
”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
⑦盲孩子很受感动。
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
⑧快乐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1.给文中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2.第②段提到盲孩子“他很快乐”这说明他是一个的孩子。
3. “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
”为什么会觉得无比幸福呢?
4.从这段文字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主题?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
于是,就是这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面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
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
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
”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你知道这个小男孩的作文为什么能“深深地打动他的老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式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_________________,这个段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用什么编织的,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
——“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
——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文章情节步骤: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2. 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
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
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
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
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
◆含蓄,有象征意义。
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光明是我的母亲。
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
如“他是一个盲孩子。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练习一出示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评判。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
对练习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
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
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
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1. 哞哞咩咩潺潺
2.热爱生活
3.因为影子觉得自己能陪伴孩子、帮助盲孩子,因而感到幸福。
4.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1. 他是用真挚的童心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具有妈妈那样的慈祥、细心、耐心、富有爱心等特点。
3.议论兼抒情;点明短文的主旨。
4.用爱心编织。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