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咏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咏柳

对柳树的赞美
对春天的赞美
赞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两个黄鹂lí 鸣翠柳,
一行白鹭lù上青天。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胜火,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来江水绿如蓝。颂、赞美的意思。
贺知章 唐代诗人。字季真,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少 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做过工 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 友,善酒后作诗文。还有 《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句的意思是: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 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好像 句子的意思:原来是二月这把 剪刀裁出来的。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实景 } 比喻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 想象 } 自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 新叶,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无数条柳条从树上垂下来, 好像绿色丝带一样。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
知:知道 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 子。 裁:裁剪。
咏 柳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是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即《古诗两首》。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古诗两首》《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之《咏柳》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分别是《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的主题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课《古诗两首》学习要点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8.《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8.《古诗两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林杰
七夕 牵牛 家家 穿尽
今宵 织女 乞巧 红丝
看碧霄, 渡河桥。 望秋月, 几万条。
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心情孤寂。
嫦 娥
李商隐 zhú
云母屏风烛影深,
xiǎo
长河渐落晓星沉。
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
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 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 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 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里穿过,就叫得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的女孩子都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 心灵手巧, 女孩子们个个将线从针孔里穿过,也不知道 穿完了多少条丝线。

三年级下册语文13 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13 古诗两首
13 古诗两首
李白(701—762) 唐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 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与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 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 传诵。
杜甫(712—770) 唐诗人。字子美,尝 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许 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 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 “诗圣”。《三吏》《三别》等皆为人传 诵。有《杜工部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照香炉生紫(zǐ)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概括描绘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 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的照射下,水汽变 成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 句描写瀑布,一个“挂” 字,生动逼真地写出 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
【诗意】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升腾起紫 色云烟,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练挂 在山前。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读《望庐山瀑布》,我仿佛看见了一泻 千里的瀑布与云雾彼此映衬,简直像人间仙 境。读着《绝句》,我又仿佛走进了春天, 阳光明媚,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有 动有静,有声有色。真令人喜爱呀。我们中 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诗 歌就是其中 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要多读读背背,在
我会写
我会写
我会写
我会写
词语导学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 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文中指庐 山的瀑布。造句:瀑布像一道白练一样挂在 山间,倾泻下来,非常壮观。 【含】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造句:这 种梨含的水分较多,吃起来很解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分别是《咏柳》和《春日》,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作者简介、描写春天的古诗,本课挂图。

学生: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思路】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

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

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指导朗读时。

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

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

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引导:还记得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吗?2、谈话:美丽的秋天转瞬即逝,随着冬天的离去,春天悄悄到来。

古往今来,赞美春天的诗不少,你知道哪首?今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过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1、齐背两首古诗。

2、说出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自读两首古诗。

提出自读要求:1、把两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认识生字。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其中的三首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巅峰的杰作,以其朴实、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首先我们来说说《登鹳雀楼》这首诗。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全诗旨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诗中,他登上鹳雀楼,远眺群山,感慨万物易逝,人生如梦,唯有诗酒是永恒的主题。

整首诗以大自然景物为背景,反映了大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思和感叹。

这首诗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音韵优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接下来我们说说另一首古诗《静夜思》。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自传性作品。

整首诗以描写古代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故国和亲人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的眷恋之情。

在诗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通过简洁悠扬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诗人的情感之中。

李白通过这首诗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让读者感同身受,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我们说说《春晓》这首古诗。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整首诗以描写春天清晨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诗中,孟浩然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作为开篇,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现了春天清晨宁静、温暖的氛围,让人仿佛就置身于春日的清晨之中。

整首诗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读者去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无限温馨和美好。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古诗以其朴实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促进自己的心灵成长。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 古诗两首 嫦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 古诗两首 嫦娥

诗中的哪些词让你体会到嫦娥此时的心情?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 背诵《嫦娥》,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 ☆ 自己搜集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也可以 让长辈们讲给自己听,然后班上开个故事会。
说话练习
①七夕的夜晚,牛郎织女一家人聚在 ______________,而嫦娥却 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秋节的夜晚,家家户户聚在一起 ______________,而嫦娥却 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长 河 渐 落 晓 星 沉。 嫦娥应悔 悔 偷 灵 药, 碧 海 青 天夜 夜 夜 心。 心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传说中,月亮上有座广寒宫,里面住 着美丽的嫦娥仙子。广寒宫里只有玉兔为 嫦娥做伴,还有整天砍桂花树的吴刚…… 你知道 嫦娥奔月的 故事吗?
嫦娥奔月
知作者
作者李商隐,唐代文学家。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人。与杜牧齐名,世称 “小李杜”。了解他的诗有《乐 游原》等诗。
自读《嫦娥》,借助注释, 边读边想像:嫦娥在月宫 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zhú
李商隐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xiǎo
长 河 渐 落 晓 星 沉。 嫦 娥 应 悔 偷 灵 药,
碧 海 青 天夜 夜 心。


李商隐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长 河 渐 落 晓 星 沉。 嫦 娥 应 悔 偷 灵 药, 碧 海 青 天夜 夜 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 PPT课件

shí
xī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胜日: 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 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 水名 滨: 水边
光景: 风光景色
一时: 形容时间很短 新: 新鲜、奇丽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等闲: 识得:
平常、随便
认识 春风
东风:
紫千红: 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
都是
1.说出古诗的诗意
2.我们还学过哪些与“春”有关的古诗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人教版)
《咏柳》 《春日》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yǒng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tāo
咏 柳
贺知章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 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
的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 文章中, 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 确切的数量。 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 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春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春日》










2
古诗两首
《春
日》
[字词注释]
1 . 胜日: 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 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景 2 . 寻芳: 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平常,随便,轻易,不用费心。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春风。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日美 好,出去走走,感受盎然的春意……
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思考讨论]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 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 (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 边光景一时新”)
练一练
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
“春”的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绘春
• 真好!今天读了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 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 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 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新城学校?同学们 ,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 • •

(宋)朱熹 时间:胜日 地点:泗水滨 所见:无边风景 所想:春风面-------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认识拓展]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胜日寻芳泗水滨, (虚写)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实写)
春日(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泗水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 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 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 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 样的柳条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形容柳树小巧,大自然 伟大神奇 似剪刀:(比喻)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巧手剪裁 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 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思维体操: (1)前两句运用[ ]的手法,描 绘了柳树的[ ]、柳条的[ ] 的特点。 (2)从这两句可以体会到静态 中柳树的形态美和[ ]美。
[比喻/高/绿] 、[色彩]
新 柳 ( 宋)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yǒng bì zhuāng
咏 碧 妆
cái
jiǎn
裁 剪
yǒng bì zhuāng
咏 碧 妆
cái
jiǎn
裁 剪
说一说: 你看到的柳树是 什么样子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绿色的玉。 (比喻)
碧玉妆成一树高,
比喻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绿色的玉。 (比喻) 绿丝绦:用丝编成的绿色的 袋子。形容柳枝绵长柔软。 妆:打扮 (比喻)
胜日: 好日子
春日(南宋)朱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课文《乞巧》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学习要点《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

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注释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注释

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注释及译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和两首宋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三首古诗原文、注释及译文。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这两首诗分别借用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和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乞巧》一诗描写了人们的企盼,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和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嫦娥》一诗借嫦娥在天宫中的孤寂,表达了
诗人自己凄凉的心境。

两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熟悉“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但对于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仍是学习古诗的难点。

教学目标:1. 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生字。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搜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2、电子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
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
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课后资料袋“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4、吟诵诗句。

四、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
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
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
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
古诗背得棒。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五、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六、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板书设计
天上传说牵牛织女渡河桥美好愿望
乞巧乞巧望月
人间企盼幸福追求
穿尽红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诱读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班内交流,师点拨指导,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有感情朗读。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读写训练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

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设计
云母屏风烛影深
景凄清
长河渐落晓星沉凄冷情怀嫦娥寂寞难耐
嫦娥应悔偷灵药
人难耐
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