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步步高】〔江苏专用〕2021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及增分策略板块五选修局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要求](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俄国农奴制改革;(6)明治维新;(7)戊戌变法。
一、梭伦改革1.背景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工商业开展;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雅典当时面临外敌入侵,公元前594年梭伦中选为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1)公布“解负令〞,废除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2)鼓励开展工商业,提倡节省,反对奢侈。
(3)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4)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根本特点(1)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与谐。
(2)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4.影响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确实立奠定了根底。
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开展促使井田制瓦解与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根底,成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成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评价(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开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根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1.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完毕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锋利;中央及地方的矛盾激化。
(3)掌握实权的冯太后与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措施(1)推行均田制;(2)实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及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配套K12】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实用课件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
通常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
主要事件
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洪秀全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对清 朝统治造成重大打击。
康有为、梁启超
发动戊戌变法,试图通过 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01
02
03
04
05
林则徐
主持虎门销烟,展示了反 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重要思想
包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 ,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 潮和变革方向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1
例题一
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 影响
2
解答
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起的。主 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 代化工业、改革军事等。洋务运动的影 响包括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增强了 国家实力、但也存在局限性,未能从根 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了解当前时事热点及背景
01
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如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等。
02
深入了解时事热点的背景信息,包括相关国家、地 区、人物、时间等。
03
掌握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理解其发生的原因、过 程和影响。
分析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01
探究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因果关
系、相似性或差异性等。
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 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 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 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专题二
自然经济的解体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了条件。
江苏专用201x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华盛顿 (1)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 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 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 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3)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指导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板块五 选修部分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2)牛顿。
二、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 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谢谢欣赏!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C [六度分割理论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C 项体现了水与花的联系,符合题 意;A 项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B 项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 项体现矛 盾的特殊性,故都不符合题意。]
首先,做好两个排除:仔细研究各选项观点中的关键字、词,对选项正误作 出判断,以此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认真把握设问要求中的限定,排除不符合知 识范围、不符合分析方向、不符合主体行为等方面的选项。
课时 3 “引言、漫画类”选择题专项突破
题 型
分
层
训
练
一、引言类选择题 [题型综述] 一般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谚语、国家政策文件中的片段、 经典著作中的论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素材,要求考生分析其中蕴含 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道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都会有所考 查,但考查对哲学观点的理解更多一些。题目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积累的要 求比较高,突出考查学生对引言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跟踪训练 1] “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
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
胜收。”歌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典例 1] (2017·长春质检)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 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 生人。下列描写梅花的诗句与“六度分割理论”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小初高学习】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
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一、试卷是如何扫描的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二、老师是如何阅卷的1.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
阅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
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
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三、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
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
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按0分处理。
四、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措施1.字迹潦草问题: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
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应对: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2.2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课件
第2讲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常见题型例析
精题精解,掌握技巧
题型 1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
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
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报
告等。
(2)命题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 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 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 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2.解答技巧 (1)确定时空: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时代,确定材料所涉及 的历史背景。如宋代的传说等。 (2)关联知识:通读材料情境,明确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 的人物或事件,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如宋代商 业发展的影响等。 (3)判断选择:据题干情境,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 行判断,明确各备选项中内涵与题干情境的关系,找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选项。
[答案] B
题型 2 情境史实类选择题 讲解:1.题型解读 (1)材料来源: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历史现象,如 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典故等。 (2)命题特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迁移所学知识加以 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具有试题新颖、迁移运用能力强、 具体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的特点。 (3)考查能力:主要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题干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 面的“蓝影”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 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 D 项。
【K12教育学习资料】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
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一、试卷是如何扫描的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二、老师是如何阅卷的1.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
阅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
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
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三、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
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
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按0分处理。
四、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措施1.字迹潦草问题: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
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应对: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
【名校专用】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
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一、试卷是如何扫描的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二、老师是如何阅卷的1.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
阅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
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
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三、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
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
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按0分处理。
四、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措施1.字迹潦草问题: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
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应对: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
2021-2022年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一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
2021年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一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I)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两大题型之一,而且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择题解答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非选择题的信心和情绪。
所以,高考要想取得理想成绩,选择题不容有失。
选择题的解法很多,但千法万法都没有总结出一个通法。
本书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通法,那就是“定时空,抓关键,析选项,找对应”。
在平时的解题练习中坚持多用此法,解答选择题就能做到既快又准,再也不用为选择题的无谓失分而懊悔。
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的或隐含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入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
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
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机率。
典例1 (xx·江苏单科)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时间的隐性考查,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时间范围是1851年至1864年,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从时间上不符合,同时“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会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2.抓关键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
定位好时空,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典例2 (xx·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第二部分 高考题型与
主题一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两大题型之一,而且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择题解答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非选择题的信心和情绪。
所以,高考要想取得理想成绩,选择题不容有失。
选择题的解法很多,但千法万法都没有总结出一个通法。
本书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通法,那就是“定时空,抓关键,析选项,找对应”。
在平时的解题练习中坚持多用此法,解答选择题就能做到既快又准,再也不用为选择题的无谓失分而懊悔。
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的或隐含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
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
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机率。
典例1(2016·江苏单科)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 D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时间的隐性考查,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时间范围是1851年至1864年,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从时间上不符合,同时“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会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2.抓关键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
定位好时空,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典例2(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一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高考题型与解题方法主题一选择题审题只需2步选择题是历史高考的两大题型之一,而且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择题解答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非选择题的信心和情绪。
所以,高考要想取得理想成绩,选择题不容有失。
选择题的解法很多,但千法万法都没有总结出一个通法。
本书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通法,那就是“定时空,抓关键,析选项,找对应”。
在平时的解题练习中坚持多用此法,解答选择题就能做到既快又准,再也不用为选择题的无谓失分而懊悔。
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的或隐含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
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
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机率。
典例1 (2016·江苏单科)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时间的隐性考查,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时间范围是1851年至1864年,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从时间上不符合,同时“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会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2.抓关键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
定位好时空,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五如何应对网上阅卷一、试卷是如何扫描的1.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二、老师是如何阅卷的1.主观题和客观题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
阅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高考中,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
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3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
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三、评卷误差是如何产生的老师们在网上阅卷中发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答题情况。
答题超出指定区域、字迹潦草、涂抹严重、选考题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答案不分层次……类似的丢分实在不应该,也得不偿失。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
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1.潦草的字迹,无法辨认,或容易引起歧义。
2.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填空题以下三种情况未化简则全扣。
3.千万别和阅卷老师开玩笑,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按0分处理。
四、答题不规范的典型情况及应对措施1.字迹潦草问题:字迹潦草、字迹过淡的情况不少。
高考阅卷是在计算机中阅读扫描后的考生答题卡,没有平时纸质阅卷那么清晰易认,加上高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字迹不清楚的试卷是不受阅卷教师欢迎的。
应对:书写差的学生应加强书法练习,不仅每个字要力争书写工整、大方,而且整个卷面要做到干净、清洁;答题卡答题范围设置是假定用三号字书写两倍正确答案字数的大小,考生无需担心字写大了书写空间不够;考试时统一要求学生使用配套的0.5mm考试专用水芯笔,避免笔迹过淡或过浓导致扫描不清晰。
2.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问题:试卷中有选考题,要求考生除了答出所选题目的答案外,还要在答题卡中将相应的选考题号涂黑,而部分考生出现答题内容与所涂题号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做,该题0分。
应对:答选考题时,一定要头脑清醒,选定要答的题目一定要涂对题号,否则白费了工夫,还不得分。
3.超出规定区域答题问题:部分学生还没想好便匆忙答题,以至于格式没安排好,超出了该题预留的答题位置。
在网上阅卷中,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应对:答大题时,想好了再动笔,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要有条理,不能写了半天还没入主题,重要的东西没地方写了,再东找点地方,西找点地方写,结果不得分。
4.答案分块问题:有的学生答案布局不合理,内容分成了几块。
“分块”现象容易导致阅卷教师漏阅得分点,造成赋分过少的现象。
应对: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
因此,书写答案前先确定需要书写的要点个数,规划好答案的整体布局,在书写前对答案打好草稿,然后从左上角往右下角书写,这样就不会出现答案“分块”现象;备考过程中加强对高考非选择题答案的揣摩,分析答案要点有几个,答案依据在哪,为什么只答这几个要点等。
做到答题时条理分明,避免书写之后又补充答案的现象。
5.答案不分层次问题:不少考生答一道大题时,没有层次,一口气写了一大段,让阅卷教师很难查找知识点。
应对:对于一道需要答出很多采分点的大题,考生作答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这样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该考生思路是清晰的,便于得高分。
6.出现删除符号问题:部分考生匆忙答题,答错了一段,便用删除符号大面积删掉。
应对:往年高考中允许使用白纸“打补丁”,而现在高考则取消了“打补丁”。
因此,很多学生感觉答题出现错误时,往往使用删除符号划掉部分字词,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思维定势。
五、这样做可以在高考中多拿20分!如何规范答题、什么样的卷面才是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呢?一份工整、清晰的答题卡,无疑会给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具体包括以下6点: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
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5.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
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
电子阅卷,对同学们的书写规范和答题习惯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大家在平时的作业中注意书写规范,到考试的时候压力会减小很多。
高考生们可要注意了!在考试中千万别犯类似的错误哦!六、卷面规范实例模板实例材料一我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比较重视人口繁衍问题。
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中指出“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唐代的刘晏则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明代的丘浚则指出:“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
”古人也看到了人口繁衍过多之弊端。
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指出,“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
”处于北宋盛世的大文豪苏东坡说:“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然(空虚的状况)而百弊并生。
”至乾隆55年全国人口增至3.1亿人,乾隆帝十分担忧地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
”——据吴江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材料二据统计,1500年,英国人口为300万人,1700年为500万人,1800年为850万人,1850年为1 675万人。
人口迅速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出现了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19世纪初年在约克郡就有1/3的工人失业。
随着失业和贫困而来的是,在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赤贫者和半赤贫者,在1834年以前,其半赤贫者便有340万。
——舒小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重视人口增长又对人口增长表示担忧的原因。
(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13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分)答案(1)重视原因:人口增加能促进土地开发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人口增加能增强国力(巩固统治)(4分任答两点即可)担忧原因:人口过多易导致社会动荡;人口过多会导致个人和国家的贫穷并滋生种种弊端;土地和自然条件的承受能力有限。
(4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业革命后农业生产的发展能为更多的人口生存提供粮食资源;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刺激着英国的人口增长;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人类寿命的延长等提供了条件。
(9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如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移民等也可得分) 问题:劳动力过剩,贫困者增加国家负担加重等。
(4分)(3)合理调节人口增长幅度,将人口的增长控制在社会财富、生产水平和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基础之上,实现和谐发展。
(仅答合理调整或和谐发展只能得2分)高分样卷实例[阅卷感悟]得分:A.审题准确,依据题目要求作答。
如第(1)问重视和担忧原因。
B.发散思维,多角度回答。
如第(2)问围绕“工业革命”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
C.融会贯通,灵活答题,如第(3)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具体明确。
失分:A.不会归纳,不理解材料,照搬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如照抄材料,随意作答。
B.答题不彻底,发散思维不够。
如第(2)问“粮食”“移民”。
C.一点到底,只写半句话,如第(2)问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D.盲目套用政治、经济、思想格式;如原因类的答题。
训练17非选择题题型练1.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
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材料二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
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
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
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
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答案(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
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
(2)实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议员分配照顾大小州利益。
(3)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发展经济。
策略:求同存异。
(4)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