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精品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d71aeae3c1ec5da51e27071.png)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认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从而建立大气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其原理课前准备:饮料瓶、玻璃吸盘、水、约1米长的玻璃管、短玻璃管、水银、米尺、注射器、钩码、水槽、乒乓球、玻璃瓶、橡胶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教师拿出一个饮料瓶:“老师这里有个装了水的饮料瓶,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拿下这个瓶子,咦,瓶子到他手上怎么会漏水在我手上又不会漏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瓶子有魔力同学们,学习完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设计说明:通过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新课教学1、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a、“谁压扁了饮料瓶”老师这里有个普通的饮料瓶,如何能将它变扁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力“捏扁”、用嘴“吸扁”,我不用手捏也能让瓶子变扁,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谁将瓶子压扁的呢”,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形变发现力的存在,再找到力的施力物体,由此说明大气压的存在b、“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玻璃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引导学生画出此时力的示意图,根据受力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由此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大气压呢”引导学生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行类比。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0170931b0b4e767f5acfce4e.png)
B 观察与思考
现象:
问题:
猜想:
猜想、实验
把两个胶皮碗紧紧地挤压在 一起,还容易把它们分开吗?
C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 压强是存在的,而且还说明了大 气压强很大.
想一想:你还能列举哪些事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大量实验表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 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由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 大气压。
饮料是怎样进入口 中的?
吸钩为什么会 吸在墙上?
5、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
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
讨论:
试估算一下,你所在的教室的屋 顶受到大气多大的压力? 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 顶压塌?
6.大气压很大,但没有把屋面压坏,为什么?
返
小明在假期中要外出旅 游半个月,他担心家里盆 景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干掉,
用了一个塑料瓶 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 瓶口刚刚被水浸没。
习题
1. 马德堡半球 _______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 托里拆利 的存在。______________ 实验 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 弹簧片按几下,笔胆里气体压 减小 大气压 强_________ ,在___________ 的作用下,墨水被“吸”到橡 皮管里去了。
生活· 物理· 社会
高压锅
人肺的工作原理 活塞式抽水机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f19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d.png)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教案: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掌握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吸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到底有什么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探究大气压的概念(1)教师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学生进行实验:用吸管吸走气球内的空气,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3. 了解大气压的应用(1)教师展示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等。
(2)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课后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吸管尝试吸取不同高度的水,观察吸水的高度与大气压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活动难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大气压的概念,掌握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察和发现。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d19813a32d7375a5178010.png)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压强。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能解释一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实验感受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演示实验1(师生合作):教师将一周围有高低不同的小孔的塑料饮料瓶先装满水,然后让一位同学将饮料瓶盖盖上,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的变化。
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师强调:瓶中的水为什么不再从小孔中喷出来了,要明白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大气压强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教师板书课题)教学评析: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师提出问题:固体对支持面有压力,即对支持面有压强;液体有重力,且有流动性,对浸在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呢?(媒体展示提出的问题)学生猜想: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因为空气和液体一样有流动性,也有重力,那么空气对里面的物体有压力,则有压强。
(学生用类比联想法进行猜想)师:经同学们猜想可知,大气对我们人也有压强,那你感知到大气对你有压力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怎样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呢?(学生疑惑)师诱导:刚才我们用瓶盖将装水的瓶盖住时水不再从侧面小孔流出,想一想是什么对瓶周围小孔中的水施加了压力而不流出呢?生:可能是空气师强调:看来刚才瓶中的水不流出确实是大气压的作用。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桌面上的器材来验证一下大气压的存在呢?师:课件展示桌面上的器材: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让学生想一想,设计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案。
(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予帮助:我们将广口瓶装满水,盖上纸片,然后倒过来时,如果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能够证明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呢?)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任务单,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单动手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新部编本8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新部编本8](https://img.taocdn.com/s3/m/943435a05901020206409c7c.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2) 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3) 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4)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 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3)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学器材】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气球、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教学过程】(1)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
(2)设计一个给鸡自动饮水的装置,并解释其原理。
【教学小结】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生活中存在很多大气压的现象,教学时,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做实验,加强学生对大气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得出与托里拆利实验相似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测大气压的原理,再引入托里拆利实验的录像,对学生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八年级物理下册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一课时)教案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一课时)教案 沪粤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ac11c80508763231121224.png)
课例分析: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摩擦与汽车防抱死系统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教材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液体压强以后,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其应用。
教材按照“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认识大气压的应用”的顺序编写。
(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达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2)教材通过“信息浏览: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再者通过活动2介绍了估测大气压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大气压的测量过程,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体验大气压的大小。
(3)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和两种气压计。
(4)对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材分别从人对大气压的感受、日常生活应用和航天事业三个侧面加以介绍,从日常生活到科技领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STS”栏目介绍了离心式水泵和高压氧航等内容。
整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2.课时安排由于本节课内容多,又要让学生观察实验,交流讨论,时间紧张。
所以经备课组研究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授至“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二课时学习“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并进行巩固练习。
《8.3_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8.3_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a18391eb91a37f1115cf8.png)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1、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倒置注射器后,在活塞上挂上5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
2.演示课本图11-6的实验:将啤酒瓶装满水,堵住瓶口,倒插入水中,缓缓往上提(瓶口不提出水面),观察啤酒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来。讨论原因。观察、Leabharlann 考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大气压的存在及测量
难点
大气压的存在
教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一切强压强。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6112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9.png)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大气压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协助提供实验器材,但不参与实验操作和文章撰写。
2.实验报告和科普文章要求字迹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内容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3.课后练习题要认真对待,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确保掌握所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大气压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吸饮料、飞机飞行等,引出大气压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大气压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测量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3)实例分析:列举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建筑结构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如计算大气压的大小、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相关的现象等。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大气压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在此阶段,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6d3e4b8f67c1cfad6b85f.png)
课题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科目八年级物理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压强的存在。
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体验过大气压存在,建立大气压强概念【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其原理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教具准备马德堡半球、抽气机、玻璃杯、挂物钩、注射器、钩码、细线等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新课引入教师叙述,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它也受地球的吸引,具有流动性,类比液体,液体因为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而在液体内部产生压强,那么空气是否也产生压强?引出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活动1]:体验大气压A.(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B.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尽量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即使挂上重物,任然不会脱落。
C.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把两个橡胶半球对合在一起,将空气挤净,先请两位力气大一些的男同学来拉,再把阀门打开,请两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来拉。
结果这两位男同学用尽力气,也没有把两个半球拉开,而打开阀门后,两位女同学很轻松地就将两个半球拉开。
[想一想]:1.是谁托住了水和纸片?2.是什么力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3.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师讲述:大量实验证明,大气确实存在着压强。
由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八年级物理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新版粤教沪版20190729428(数理化网)
![八年级物理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新版粤教沪版20190729428(数理化网)](https://img.taocdn.com/s3/m/48962774915f804d2b16c1b4.png)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学情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可,但分析理解能力尚欠缺。
大气压强虽然存在,但学生感受不到,因此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他的存在以加深理解。
其次,托里拆利实验的思想方法也需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测定、影响的因素,知识要求较低。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本节课包括“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定大气压的值”两部分。
有2个较为重要的科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⑵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⑶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⑷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⑸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大气压强的产生及作用;(2)标准大气压值的测定。
2、难点(1)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原理的解释;(2)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五、实验器材:烧瓶、注射器、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管、水、塑料筒、橡皮碗(两个)、盒装饮料、硬纸片、广口瓶、沙子、酒精、棉花、塑料挂衣钩的吸盘、剥了皮的熟鸡蛋、注射器、弹簧测力计、钩码、汞气压表、金属盒气压计。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七、教学策略: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液体压强以后,进一步探讨气体压强,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易感觉到大气压的存在,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感知、思考,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演算大气压的大小,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课余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探讨。
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STS教育。
八、教学过程:学案(学生学习活动)教案(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说明教学环节学生观察实验,思考玻璃管中的水为什么不会下落?瓶子为什么会慢慢的瘪了?教师演示“神奇的玻璃管”和“瓶子瘪了”1、将一两端开口的空玻璃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上端开口,将管子提出水面,这时可看到管中水柱并不下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c1535c3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b.png)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教学内容1. 大气压的概念和意义2.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3.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4.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气压计、玻璃瓶、水、纸片、注射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覆杯实验中的水不会流出?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大气压的概念、测量工具——气压计以及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变化。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的概念2. 气压计的作用3.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4.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大气压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列举两个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解释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
2. 答案:(1)大气压是指大气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大气压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呼吸、覆杯实验中水不流出等。
(2)实例1:吸管喝饮料;实例2:抽水机抽水。
(3)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气象预报、航空等领域。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6aaa434fc4ffe473368abe9.png)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多少。
3.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将一个煮熟的鸡蛋,剥去外壳,放置在一个瓶口小于鸡蛋的瓶子上,你有办法让瓶子把鸡蛋整个吞下去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阅读课本]P76~77“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思考]将硬纸片平放在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提示]纸片在重力的作用下,掉了下来。
[思考]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提示]硬纸片没有掉下,托住了一杯水。
说明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托住硬纸片。
[思考]这个看不见的物体可能是什么?[提示]与硬纸片接触的只有空气,所以一定是空气对硬纸片施加了力的作用。
[思考]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提示]说明大气也会产生压强。
[思考]观察图8—26,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尽量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在挂钩上挂一定质量的重物,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提示]吸盘没有掉下来是因为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时,吸盘内几乎没有空气,使吸盘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是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而使其掉不下来。
[阅读课本]P76~77“马德堡半球实验”[思考]你能对“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合理的解释吗?[提示]抽出金属半球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将它们拉开。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286a5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e.png)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3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2. 详细内容:(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2) 探究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
(3) 分析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呼吸、血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概念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2. 重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吸管、杯子、钢笔、墨水、抽水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理论讲解:(1) 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 介绍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 实例分析:(1) 让学生观察吸管喝饮料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作用。
(2) 分析钢笔吸墨水的原理,解释大气压在其中的作用。
(3) 讲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在抽水过程中的作用。
4. 讨论与思考:(1) 让学生思考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呼吸、血压等。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的概念2.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至少三个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 请分析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1019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d.png)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掌握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探究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压计、水银柱、气球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大气压的日常生活实例,如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钩挂物品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讲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钩挂物品等,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大气压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大气压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2.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画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图。
(3)举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单位:帕斯卡(Pa)。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钩挂物品等。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f26f4bf39e31433239689326.png)
的摩擦,可以先把活塞用水湿润一
下,或涂些甘油并来回拉几次;
④测量活塞面积应尽量准确,用
刻度尺量出针筒上有刻度线部分的
总长度,用所选针筒的容积除以长
度,即为活塞的横截面积;
⑤在活塞上挂钩码要逐个增加,
不要一次加上太多,并且要时刻观
察活塞是否向下运动,在活塞刚刚
开始向下运动时应托住钩码,防止
活塞被拉出摔坏。如果用小桶盛沙
力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所
以纸片才不落下。
下面我们进行一项游戏: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
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提问:
谁能把硬币用手拿出来而不沾湿
手,教师不作解释,然后教师演示: 学生讨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待纸将杯中
气氛活跃。
1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4 2019-6-13
空气烧到最热时,立即倒扣在盘子
子来代替钩码进行实验,测量结果
p=F/S
会更准确。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针筒上
在实验结束后,问学生:是什么 有刻度线部分的总长度 L,所选
力托住了钩码?活塞和钩码的重力 长度所对应的针筒的容积 V,活
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有什么关系? 塞刚刚开始向下运动时所挂钩码
的重力 G。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用实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确认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学习大气压强的基础,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 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建立大气压强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不容易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空气具有质量、受到 重力的作用,因此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是教学的难点。托里 拆利实验及其原理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 对大气压强的大小很难准确感知,是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水杯、纸片、挂物钩、马德保半球模型、无液气压计、导读单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f7a3f8901f69e3142329473.png)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一课时)邢桂凤,物理,粤教2022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和方法:(1)观察并描述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大气压的相关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针筒实验师: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推动活塞运动的力的实力物体是谁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进行新课(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师:对比液体的压强。
液体内部如何产生压强的(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师: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也受重力作用,而且也具有流动性,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有压强:覆杯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将杯子侧过来,转一圈,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结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桌面上,将桌子提起来,吸盘都不会脱落。
2、口吸杯子3、滴管吸水4、矿泉水瓶漏水实验5、吸管喝牛奶……【跟踪联系】:1、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C、水往低处流D、吸盘式挂钩能紧贴在墙上2、田螺是一种美食,烹饪前要将其尾部剪掉,食用时,用嘴轻轻一吸,壳里的肉就能被吸出,此过程中主要是利用()A、田螺的润滑B、嘴对田螺的吸力C、田螺的惯性D、大气压对田螺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师: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4 浙教版 教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4 浙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2aa56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57.png)
大气压与人类的生活大气压与人类的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天气气压较高,阴雨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
3、了解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
并会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大气压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的过程,学习黑箱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气压对天气的影响,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教学过程〗一、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师:气压是天气的一个要素(复习一下天气的五大要素:压、温、湿、风、降水),这些要素的状况可以表现出天气情况或出现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温度高低,有寒冷、炎热温暖等天气,湿度大小,有潮湿、干燥等天气,气压的变化,我们用气压高低来表示,气压的高低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变化呢?总体上:大气压与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规律: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气压减小,所以从平原地区一下子到了高原地区如西藏,就会出现高原反应。
同一高度的地方,气压是否就相同?(你们的答案?)不一定。
因为大气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大气的运动,造成大气的密度会发生变化,我们选一个最简单的来说,我们地球表面是冷热不均的,热的地方,大气要上升,冷的地方大气要下降,(图示)热地气压上高,下低,冷地气压上低下高,在同一高度不同的区域,气压高低就不同,气压高的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叫低压区。
同一地点,就一成不变的是高压区或低压区呢?肯定不会,因此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候,气压也会变化。
再看图示:上空的高压区会向低压区补充空气,地面也是高压区向低压区扩散空气,从图中我们知道空气运动主要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节课的内容),而空气的上升、下沉就会影响天气状况:如果是低压控制,低压区中心的大气就上升,温度下降,容易成云致雨,所以,低压带来阴雨天气。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八年级下册物理说课稿导说课稿(沪粤版)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八年级下册物理说课稿导说课稿(沪粤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0bfc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6.png)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八年级下册物理说课稿导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概念和单位,理解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了解气压的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3.能够利用实验方法观察大气压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气压的概念和单位;2.大气压的测量方法;3.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4.大气压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2.理解大气压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大气压实验装置及相关材料;2.讲义和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气候变化为引子,导入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话题。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气压变化带来的影响?比如天气预报不准确、耳朵难受等。
2. 呈现目标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探索大气压对人体和气候的影响。
请你们将注意力集中,参与互动,积极思考。
3. 知识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和单位大气压是指大气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单位是帕斯卡(Pa),1Pa等于1N/m²。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介绍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4. 互动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大气压的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5. 知识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并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板书设计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概念:大气压是指大气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单位:帕斯卡(Pa)•测量方法: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影响: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气候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一切强压强。
(二)教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
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
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11-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6.讲述、过渡: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回答了这个问题。
7.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一面演示,一面讲解),演示完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8.讲述: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很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在"海平面"所测的值。
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这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倒置注射器后,在活塞上挂上5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
请同学们讨论为什
么。
2.演示课本图11-6的实验:将啤酒瓶装满水,堵住瓶口,倒插入水中,缓缓往上提(瓶口不提出水面),观察啤酒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来。
讨论原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2.把本节后练习的第1、2题和章后习题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3. 在阅读课文后,联系课内所讲内容,思考课文后练习第3题和习题第1、2题,准备下节课在课内口答。
(四)说明
1.课文中图11-2"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可用金鱼缸中固定水草用的皮碗替代,价格很便宜。
学校实验室可统一购买,用后由实验室保管,供长期使用。
这个模拟实验效果很好。
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注意打开窗子通风。
要边做边讲,使学生明白玻璃管内装满水银,排出了空气,倒置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徐徐下落到一定高度而停止下落,上部为真空,这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支持着。
3.用注射器挂钩码的补充实验,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达到巩固本课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注射器活塞下挂一个500克的砝码,给学生以惊奇,更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到此,初二学生已学习了快一年的物理了,要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地保持下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4.对于啤酒瓶的实验,啤酒瓶容易获得,学生自己都可以做,可作为作业(动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做一做,比在课室内看一看更生动,更具体,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