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孙子《形篇》1

合集下载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计篇》第一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所以,要用五事去研究它,用七计去比较它,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就是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敢违抗。

天,就是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春夏秋冬。

地,就是高丘洼地、远途近路、险阻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

将,就是将领要智谋高超、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

法,就是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军法军令。

以上五事,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用“五事”、“七计”比较敌我优劣,以求得对战争情况的认识。

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强利精良?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执法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005《孙子兵法》导读·势篇

005《孙子兵法》导读·势篇
•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 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 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 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 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 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形篇》讲的是客观物质力量的积聚, 《势篇》讲的是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 张预注:“兵势已成,然后任势以取胜, 故次《形》。”
• 本篇是孙子军事指挥理论的精华。“战势不过 奇正”是全篇主线。
• 孙武所谓的“势”,是指挥员在充分运用已有 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 性,巧出奇正,巧用虚实,出敌不意,最后造 成一种以强击弱,对敌之要害部位具有致命威 摄力量的战争态势。

• 【原文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 听也。
• 声不过五:李筌曰:“宫、商、角、徵、 羽也。” 是古代的五声音阶,大致相当 于现代简谱的 1、2、3、5、6。加上 “变徵”(4)、“变宮”(7),便是七声 音阶。
• 【译文 】音阶不过五个,但五个音阶融 合演奏的音乐却是赏听不尽的;
• 【原文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 观也。

• 【原文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
胜尝也。
• 味不过五:李筌曰:“酸、辛、 咸、甘、 苦也。” 《礼记·礼运》:“五味,六 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郑玄 注: “五味,酸、苦、辛、咸、甘也。”
• 【译文 】原味不过五种,但五味调配
的滋味却是品尝不尽的;
• 【原文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 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 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 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 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孙子兵法之形篇

孙子兵法之形篇

第四篇形篇《孙膑兵法》曰:“战者,以形相胜者也。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的行动力量及其外在表现,包括兵力的众寡强弱,军事素质的优劣,部署的隐蔽暴露等。

也就是说,军队搏击拼杀要巧于运势,但更需要有强大之形,这是谋划攻战的基础。

【孙子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法兵子孙世间第一人学商第一胜经场138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白话释义】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使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寻求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一般地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而敌人能否被我战胜,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这主要在于敌人本身。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创造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可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所战胜。

从这个意义上说,胜利是可以预见的,但不能一厢情愿地强求。

要想不被敌人战胜,就要采取防守这种作战样式;要想战胜敌人,则要采取进攻这种作战样式。

我方之所以不能被敌人战胜是由于我方防守严密,不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敌人可能被我方战胜,是因为敌人有可以被我利用的漏洞,使我方具备了攻打它的条件。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势篇》一、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始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二、译文: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

打敌大部队如同打敌小部队一样,这是方阵的排列组合问题。

全军能在遭受敌人的进攻时而不会失败,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

军队进攻敌人如同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这是“避实就虚”的正确运用问题。

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

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

入而复出,如同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就像四季的更迭。

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个音阶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种色素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样味道,可是五样味道的变化,就尝不胜尝。

作战的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

“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湍急的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漂移石头,这就是流速飞快的“势”。

第5讲孙子兵法概述

第5讲孙子兵法概述

谋略四层次
不战
伐 谋
慎战
伐 交 伐 兵 攻 城
善战
死战
孙子兵法精髓思想
1.《计篇》一开始就表明了孙子的“慎战”思想,并提出了决定战 争胜败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以及“兵 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著名军事原则 。 2. 《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 3. 《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因敌而制 胜”,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4. 《用间篇》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各种间 谍的使用方法,提出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 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孙子兵法

政治 正义,合乎民 心

天时 天候寒 暑



孙子兵法

政治 正义,合乎民 心

天时 天候寒 暑

地 利

将帅修养 智信仁勇 严

法制
智:才智 信:诚信、信任 仁:仁爱
勇:勇猛果断
严:严格
孙子兵法精髓思想
1.《计篇》一开始就表明了孙子的“慎战”思想,并提出了决定战 争胜败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以及“兵 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著名军事原则 。 2. 《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 3. 《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因敌而制 胜”,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4. 《用间篇》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各种间 谍的使用方法,提出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 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培训-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试题答案

培训-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试题答案

学习课程: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单选题1.《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成为全书纲领的一篇是:回答:正确1. A 谋攻篇2. B 计篇3. C 势篇4. D 军争篇2.孙子关于领导力的核心解释为:回答:正确1. A 严2. B 仁3. C 信4. D 智3.战略计划建立的基础是:回答:错误1. A 资源2. B 人才3. C 资金4. D 民心4.蒙牛用伊利的人才、市场、渠道甚至品牌迅速发展壮大自己所运用的策略是:回答:正确1. A 上兵伐谋2. B 利令智昏3. C 因粮于敌4. D 合作双赢5.依据兵法的原则做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到的层次是:回答:正确1. A 伐交2. B 伐谋3. C 伐兵4. D 攻城6.竞争对抗的一条最关键的原则是:回答:正确1. A 以静制动2. B 出奇制胜3. C 择人而任势4. D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7.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目的是:回答:正确1. A 使手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2. B 全胜3. C 先胜4. D 不战而屈人之兵8.企业里边要提防竞争对手使用间谍从我方获取信息,对我方的核心的材料要:回答:正确1. A 学会分级2. B 专人专管3. C 严格保密4. D 专职负责9.能提供一种被职工认可的愿景使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动力是因为:回答:正确1. A 知己知彼2. B “不战而屈人之兵”3. C “令民与上同意也”4. D 利益驱动10.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在上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做可否性报告,这是运用了孙子的:回答:正确1. A “防患于未然”2. B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3. C “令民与上同意也”4. D “不战而屈人之兵”11.在现代商战中,要使企业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战略家就要:回答:正确1. A 因粮于敌2. B 防微杜渐3. C 知己知彼4. D 知害知利12.衡量战略胜负的标志是:回答:正确1. A “势”2. B “行”3. C “谋”4. D “攻”13.管理最核心的东西:回答:正确1. A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2. B “非利不战,非危不战”3. C “避实击虚,因敌制胜”4. D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14.《孙子兵法》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回答:正确1. A “置之死地而后生”2. B “非利不动,非危不战”3. C “知己知彼,避实击虚”4. D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15.选择下属的原则是:回答:错误1. A 忠诚2. B 围绕企业利益3. C 可靠4. D 听话第1讲孙子与孙子兵法的价值一.前言战争冲突是人类对抗的最高形式。

《孙子兵法》军形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军形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军形篇原文及翻译作者:孙武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胜敌人。

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隙,就乘机击破它。

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必须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战胜敌人,就要进攻。

采取防守,是因为条件不充分;进攻敌人,是因为时机成熟。

所以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军队如同深藏在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攻敌措手不及。

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打败敌人而普天下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这就好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

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

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卓越过人的智慧,也没有勇武显赫的名声。

他们进行战争的胜利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出现差错,是因为他们作战的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了在气势上已失败的敌人。

第五章-孙子兵法《军形篇》

第五章-孙子兵法《军形篇》

• 1、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创造条件 以弱制 强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本篇的主导 和能动制胜思想。孙子认为,创造条件,积蓄军 队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战胜敌 人的客观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去等待和寻求战 胜敌人的机会,才能取得胜利。
• 【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 【释义】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创造出不会 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 【论评】 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攻与守。攻与守的目的都是: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但是,在战场上,在许多情况下,敌人的兵力、物 力或敌人所拥有的天时、地利往往要强于己方,己方 不被消灭就不错了,奢谈战胜强敌,谈何容易! 孙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 积蓄作战实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战胜敌人 的客观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战机,以弱 制强。
• •
实例2~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自保而全 胜的用兵之法
在朝鲜战争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其强大的兵器优势,狂妄自大。南韩李承晚 的部队在美军的指导和装备下,战斗力亦十分可观。而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前,重武器 几乎没有,对付敌空中优势的武器只有一个团的36门高炮。 因此,对付敌强大的空军和装甲兵的优势,中朝军队几乎是无计可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察和分析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指导下,各级指战员采取了“善守者,藏于九地 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策略。加紧地下工事的构筑,把军队深深地埋藏在地下, 并且把地下工事全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坚固的地下长城,不让敌人知道我们有多少人, 都在哪里。等敌人步兵攻上来之后,我们部队突然冒出地面,狠狠地打击敌有生力量。 另外,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多采用夜战的方法。首先利用夜暗的掩护偷偷接敌,不让敌人知 道我们的战略战役部署,神不知鬼不觉地对敌实行攻击。这些似天上掉下来的神兵神将打 得敌人晕头转向,很多美国鬼子在梦中就死去了。利用挖地下工事,对付敌坦克也是行之 有效的办法。 我爆破兵利用地下工事的掩护,躲过敌坦克的视角、射角,秘密接敌,像天兵一样突然出 现在敌坦克左右或后侧,打死坦克内敌人或炸毁敌坦克。对这种防守方法,毛泽东在 1952年8月评价说:"能不能守,办法就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 就钻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 给他极大杀伤。" 就是这样,我志愿军既减少了伤亡的人数,又逼着美国佬乖乖地回到谈判桌上来签字。

《孙子兵法》讲义(第5讲)

《孙子兵法》讲义(第5讲)

《孙子兵法》讲义(第5讲)教学内容:《孙子兵法》兵势篇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兵势篇》原文进行解读和义理阐发。

让学员了解战争中奇正结合的原则,探讨如何创造一种高屋建瓴、出奇制胜的态势。

教学重点:正兵迎敌,奇兵取胜;大势所趋,不可逆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原文】孙子兵法5、兵势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①,分数是也②;斗众如斗寡③,形名是也④;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⑤,奇正是也⑥;兵之所加⑦,如以碫投卵者⑧,虚实是也⑨。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⑩。

故善出奇⑾者,无穷如天地⑿,不竭如江海⒀。

终而复始⒁,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⒂,至于漂石者,势也⒃;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⒄。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⒅,故能择人而任势⒆。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⒇。

【注释】①治:治理,统治,这里指指挥,管理。

治众:指挥人数众多的部队。

治寡:指挥人数很少的部队。

②分数是也:分数,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曹操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

”杜牧注曰:“分者,分别也;数者,人数也。

”③斗:使……战斗。

斗众:指挥人数众多的部队战斗。

斗寡:指挥人数少的部队战斗。

④形名: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在古代注家中,大多以“形”指旌旗,“名”指金鼓。

“形名”与“分数”互文,指军队形制规模与名称。

⑤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若受敌而不败之意。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

不 故之 为 举善 聪 秋者
耳 毫也
多力,力量大
。 不; 古 为战
之 多胜
第三部分,胜兵先胜的形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 雷霆不为聪耳。 “日月”太阳和月亮
“雷霆”响雷
“聪” 指听觉辨音能力强,听觉灵敏
力而 , 天见 见 下胜 日 曰不 月 善过 不 ,众 为 非人 明 善之 目 之所 , 善知 闻 者, 雷 也非 霆 。善 不 故之 为 举善 聪 秋者 耳 毫也 。 不; 古 为战 之 多胜
所以既能够保全自己,而又能夺取胜利。 之 。 者
上善 ,
,守 守
“守则固,是自保也,攻则取,是全胜也。”
故 能
者 ,
也 ,
张预
自藏 保于
可 胜
而九 者
全地 ,
自保,即“先为不可胜”“立于不败之地” 胜 之
也下
攻 也
。, 。
善守
攻则
者不
,足

第二部分,实力定攻防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前苏联
动攻 于则 不 九有 可 天余 胜 之。 者 上善 , ,守 守 故者 也 能, , 自藏 可 保于 胜 而九 者 全地 , 胜之 攻 也下 也 。, 。
而九 者 全地 ,
梅尧臣
胜之 攻
其二、指善于利用各种地形以为坚固防守;
也下 也 。, 。
指善于利用天时天候主动选择进攻时间
善守 攻则
“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下”
者不
曹操
,足 ,
第二部分,实力定攻防 战略导弹核潜艇
动攻 于则 不 九有 可 天余 胜 之。 者 上善 , ,守 守 故者 也 能, , 自藏 可 保于 胜 而九 者 全地 , 胜之 攻 也下 也 。, 。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强调
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 机制: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完善自我,待机而动:“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收则不足, 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怎么才能预先获得先胜的把握呢?综合孙子的思 想,至少必须做到先备、先机。
• 1998年6月,武汉中百第一家大型仓储超市在汉 口唐家墩开业;不到半年,位于汉口二七路的 第二家仓储超市投入运营;随后,珞狮路店、 古田路店等卖场如先后开业,迅速占领了武汉 的“金边银角”。2001年,公司收购了金田超 市49家门店,确立了中小超市进社区的发展方 向,形成大型仓储超市和小型便民超市并举的 格局。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武汉商业企业纷纷掀起改造热 ,武汉中百因改造投入大,后续资金跟不上,企业陷 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 历经周折,于1989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武汉中百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于1997年中百集团成功上市,化解了资金瓶颈,终 于使企业走出了低谷。
• 1997年底,基于传统百货业竞争太过激烈,看好连锁超市的巨 大发展潜力,武汉中百组建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 开始涉足连锁超市。他们经过对6县市农村市场深入细致的调 查,初步确立了“中心店+加盟店”的经营模式,在县城和规 模较大的乡镇以直营的方式建立中心店,并使其具有向农村店 铺配送的功能,在一般乡村以加超市业界的领 军地位,实现了由传统零售业向现代连锁超市业态 的成功转型,公司由中心百货1家百货店发展成为4家 百货店、30余家电器专卖店、120余家仓储超市、500 余家便民超市,形成以武汉市为中心,覆盖湖北省 主要县市,以及重庆的大型仓储超市辐射城乡、便 民超市服务社区的经营格局,已成为以商业零售为 主,集百货店、仓储超市、便民超市等多种业态并 存,涉足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领域 的现代化企业集团[3]。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形篇二十二.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 注释1. 形篇:探索军事上双方攻守形势。

2. 先为不可胜:先使己方不可被战胜。

3. 以待敌之可胜:待可战胜敌方之时机。

4. 胜可知,而不可为:有备则胜利可预见,但敌是否有机可乘之错失则不可强求。

二十三.不可胜者,守也*。

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 注释1. 不可胜者,守也:无把握胜敌,则守。

2. 可胜者,攻也:有把握胜敌,则攻。

3.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防守是取胜条件还不充分,进攻是战胜敌人条件已具备。

4. 藏于九地之下:九指最大之数。

意为:深秘隐藏。

5. 动于九天之上: 指攻势雷霆万钧,敌无法抵挡。

二十四.故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 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 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 注释1.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预见胜利但未超过常人之可知。

2. 秋毫:指鸟兽秋季更生之毫毛,形容极轻,举之并不费力。

3. 胜于易胜者也:好像胜来容易 (其实是善战才取胜)。

4. 忒:差错,失误;不忒:不出差错。

5. 胜已败者也: 战胜败局已成的敌人。

6. 不失敌之败也: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

7. 先胜:先准备好取胜之条件。

8. 先战:先打起来,侥幸求胜。

9.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修明德政,坚守法制,即可掌握胜败之主动权。

二十五.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详细解释《孙子兵法》之形篇

详细解释《孙子兵法》之形篇

详细解释《孙子兵法》之形篇本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己,取得完全的胜利。

孙武认为,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得战争的胜利。

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

因此,会用兵的人善于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必胜无疑的地位,擅长创造战胜敌人的机会。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要失败的敌人。

而上述足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之“形”,便是由国土的大小所产生的物产、军资、士卒的多少,以及军事实力对比的强弱。

过去那些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条件,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耐心等待机会,观察敌人何时有可乘之隙。

这样,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便掌握了主动权,之后能否战胜敌人,便要看敌人是否有可乘之隙了。

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可以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却无法做到一定战胜敌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胜利是可以预测的,但不可强为,当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即便是善战的高手,也一样无法打败敌人。

如果遇到的是不可战胜的敌人,那么就应该采取防守的战术;当发现敌人有可乘之隙时,就要果断采取进攻的战术了。

所以采取防守,是因为我方实力不足,不具备战胜对手的条件;所以取采进攻是因为我方实力有余,具备取胜的条件。

一个善于防守的人,能够做到自己的兵力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地方,使敌人无法发现;一个善于进攻的人,可以做到让部队产生从天而降的效果,突然出现从而有效打击敌人,做到即保全自己又获得全面胜利。

孙武雕像能够预见胜利,但预测没有超过大家的见识,就不能算是最好的;打了胜仗又受到天下人的称赞,也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就好像举得起秋毫差不多重量的东西不能称之为大力士,能看见日月算不上是眼睛异常明亮,以及听见雷鸣算不上是耳朵灵便一样。

古代人们所谓善于用兵的人,只不过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而已。

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是这样的。

他们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也没有勇武杀敌的战功,所以如果,是因为他在打胜仗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

形篇的核心思想是,要想打败敌人,就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相对于打倒敌人,
强大自己是更容易做到的,而只要自己强大了,打倒敌人也就变得简单了。

做事之前
应当有充足的准备,做足各种功课,想好各种对策,这样在真正面对问题之前,就已
经确信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成功也就是不言而喻的。

相反,做事之前如果没有
做好准备,而是直接去面对问题,事后才来寄希望于可能的成功,结果往往是不好的。

形篇可以很好的同计篇中的“势”结合起来,计篇中讲要想取胜,必须营造自己的“势”,利用自己的“势”因地制宜的解决问题,而形篇便是说明如何营造自己的“势”,那就是“度量数称胜”五个方面,首先是地生度,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发挥自己的特长,度生量,就是根据自己的特长树立自己的
优势,量生数,就是将优势转化为效益,数生称,就是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利用自己的优势击败对手的缺点,因此,就可以称生胜,赢得成功了。

总的来说,树
立自己的优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势”。

形篇还谈到了攻防转换的问题,在未能有充足的实力或机会取得成功之前,要善于隐
藏自己的意图,使自己处于守势,让你无懈可击。

在时机成熟时,要主动出击,以一
股作气、滔滔不绝的攻势直接瓦解敌人或解决问题,不要让对手有回旋的余地。

黄浩明讲透《孙子兵法》——形篇

黄浩明讲透《孙子兵法》——形篇

黄浩明讲透《孙子兵法》——形篇
黄浩明做一切都基于四个字:赢了再打!
不是讲要打得赢,而是要先赢,然后再打。

这就源自《孙子兵法》形篇的思想:先胜而后战。

我们经常讲形势如何如何,形势不好,形势一片大好,这形势,是两个东西:形和势,就是从孙子兵法的《形篇》和《势篇》来的。

谋事在形,成事在势。

战胜的过程,是两个过程:形胜和势胜。

先看看《形篇》说什么:
————————————————————————————————————
——————————————————————————————
——————————————————————————————————————-
所以黄浩明说,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

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先为己之不可胜”,也是?道德经?说的“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旦你想去跟某某某争,你已经输了。

——————————————————————————————————---
—————————————————————————————————。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观点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观点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观点
作战的基本原则:
孙子强调了以“正”、“奇”、“诡”、“全”、“强”等原则为核心的作战思想。

正、奇、诡、全、强五种方法,是指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灵活而多样的战略和战术手段。

强调了以诱敌深入、乘势打击、以少胜多、以退为进等策略。

战略布局:
论述了作战的五种布局,即乐、怒、将、险、无,分别指善用敌情、敌气、将帅能力、地形和时间等因素来布局战场。

强调了观察敌情,根据敌情制定灵活多变的战略。

军事战术:
论述了兵力的运用、火攻、间谍、战场侦察、攻城、避战等战术方法。

强调了运用兵力灵活、统筹战术资源、充分利用地形、制造出奇制胜的机会。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强调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和军事的目标,而战争的手段必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对敌我双方的了解对于制定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形篇强调了战争的智慧和灵活性,主张以不变应万变,善用兵力、地形、情报等因素来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它不
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运用于各种复杂的竞争和冲突环境中。

孙子兵法形篇全文

孙子兵法形篇全文

孙子兵法形篇全文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撰写的一本兵法典,全书分为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等四篇。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中的形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形势分析形势分析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孙子认为,只有准确地分析形势,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形势分析主要包括对敌我双方军力、地形条件、时间因素等的研究与评估。

分析敌我双方军力在形势分析中,首要任务是对敌我双方的军力进行准确的评估。

通过了解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士气等情况,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根据形势的变化,选择相应的作战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战略效果。

研究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战争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地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

只有了解敌人的地形,找出敌人的弱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战术,从而取得胜利。

考虑时间因素时间因素在战争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孙子提出了“奇正相生,世之奇胜也”的观点,强调了对时间的合理利用。

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合理安排行动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敌人的疲惫、迷茫等因素,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战斗机会。

兵种运用《孙子兵法》的形篇中还介绍了各种兵种的运用及其特点。

兵种运用的合理性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

步兵的运用步兵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承担着军队中最重要的战斗任务。

步兵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可以在各种地形条件下作战。

在战争中,步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步兵的运用必须具备严密的组织、训练和指挥。

骑兵的运用骑兵作为机动性极强的兵种,适合在战场上进行迅速突击。

在进行战争中,骑兵具有快速机动、突击打击等优势,可以快速切入敌方后方,给敌人造成重大的困扰和打击。

弓弩兵的运用弓弩兵是远程火力兵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远程攻击的能力。

在战斗中,弓弩兵可以发挥远程射击的优势,有效地打击敌人,阻止敌人的进攻。

军工的运用军工是防御战中重要的兵种,其作用主要是阻挡和拖延敌人的进攻。

004《孙子兵法》导读·形篇

004《孙子兵法》导读·形篇
政治上,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政治在军事之 上,这种“依法治国”的行为准则贯穿于整个政治 生活,从“法”的意义来讲,孙武最先提出了政治 与国家,与战争的关系,是法家思想的先河。以法 治军、治国,从国内政治着眼,制定相关治国强军 的法律,为战争提供重要的保证。
第四部分:军事实力的判断
【 原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 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 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 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本篇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形在己而不在敌 第二部分、据实力定攻守 第三部分、胜兵先胜之形 第四部分、军事实力的判断
第一部分、形在己而不在敌
【 原文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 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第三部分:胜兵先胜之形
【 全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 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 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 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 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 者也;
“见胜”谓预见胜利。“知”与“见”互文, 谓预知。
【 译文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 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陈皞曰:“潜运其智,专伐其谋,未战而屈 人之兵,乃是善之善者也。”
【 译文 】经过力战而胜,天下人都说好, 也不算好中最好的。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兵法·形篇》孙s ūn 子z ǐ曰yu ē:昔x ī之zh ī善sh àn 战zh àn 者zh ě,先xi ān 为w éi 不b ù可k ě胜sh èn ɡ,以y ǐ待d ài 敌d í之zh ī可k ě胜sh èn ɡ。

不b ù可k ě胜sh èn ɡ在z ài 己j ǐ,可k ě胜sh èn ɡ在z ài 敌d í。

故ɡù善sh àn 战zh àn 者zh ě,能n én ɡ为w éi 不b ù可k ě胜sh èn ɡ,不b ù能n én ɡ使sh ǐ敌d í之zh ī必b ì可k ě胜sh èn ɡ。

故ɡù曰yu ē:胜sh èn ɡ可k ě知zh ī,而ér 不b ù可k ě为w éi 。

不b ù可k ě胜sh èn ɡ者zh ě,守sh ǒu 也y ě;可k ě胜sh èn ɡ者zh ě,攻ɡōn ɡ也y ě。

守sh ǒu 则z é不b ù足z ú,攻ɡōn ɡ则z é有y ǒu 余y ú。

善sh àn 守sh ǒu 者zh ě,藏c án ɡ于y ú九ji ǔ地d ì之zh ī下xi à,善sh àn 攻ɡōn ɡ者zh ě,动d òn ɡ于y ú九ji ǔ天ti ān 之zh ī上sh àn ɡ,故ɡù能n én ɡ自z ì保b ǎo 而ér 全qu án 胜sh èn ɡ也y 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内容及古今妙用

修道保法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意思是,修治不可胜之道,确保必之法度,使 意思是,修治不可胜之道,确保必之法度, 之掌握成败的大权。修治不可胜之道, 之掌握成败的大权。修治不可胜之道,即是变革旧 的观念而求胜。 的观念而求胜。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把失败踏在脚下
戴高乐将军曾说: 戴高乐将军曾说:困难特别能够吸引那些坚强 的人,因为他在和困难拥抱的时候, 的人,因为他在和困难拥抱的时候,他们能够更清 楚的认识自己。 楚的认识自己。坚强的人能够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 程中,不断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向自我挑战; 程中,不断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向自我挑战;而软 弱的人在面对困难时,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弱的人在面对困难时,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孙子曰: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 孙子曰: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
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 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 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 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 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 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 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 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正。 故能为胜败正。
修道保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道者 ——孙子《计篇》 孙子《 也。” 孙子 计篇》 杜牧释为:仁义。 杜牧释为:仁义。 张预注:抚众。既所谓“既以恩信道义抚众” 张预注:抚众。既所谓“既以恩信道义抚众”者而得民 得民心者胜。 心,得民心者胜。 孟子: 得道理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孟子:“得道理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公孙丑下》 公孙丑下》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形篇
内 形 (内 政) ( 在 己 ) 余 ) 守 也 ( 有 不 可 胜 者 , ) 也 ( 不 可 胜 先 为 不 ) , ----------可 胜 胜 者 ,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见日月不为明目 闻雷霆不为聪耳 故 善战者, 善战者,胜于易胜也 守 者 , 者 , 胜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善用兵者 故战胜不忒者 其所措必胜 胜已败者也 胜 故善战者 胜 胜 先 为 胜 胜 先 , 者 也 者 胜 ( 在 可 胜 者 也 胜 不 者 也 胜 , 胜 无 形 胜于无形) (胜于无形) 外形 军令) (军令)
一、主要内容及古今妙用

先胜后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 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
---戚继光
先胜后战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 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 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 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 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 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 称胜者之战民也, 奚谷者 形也。 之奚谷者,形也。
形篇》与人生智慧 第五讲 《形篇
华中科技大学 胡家国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 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 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 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 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 也。
自保而全胜
自保而全胜, 自保而全胜,就是要综合攻守两个 作战的基本形式,所以孙子说: 作战的基本形式,所以孙子说:不可胜
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修道保法 吴起强魏楚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一场 年 “成功秘诀”讲座 成功秘诀” 邱吉尔讲: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 邱吉尔讲: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 第一是, 第一是,决不放弃 第二是,决不、 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 第三是,决不、决不、 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把失败踏在脚下
千万不要被困难和失败吓倒, 千万不要被困难和失败吓倒,那些正在经历人 生低谷的朋友,请认真扪心自问, 生低谷的朋友,请认真扪心自问,你是否已经为自 己的目标尽了最大的努力, 己的目标尽了最大的努力,你是否已经真诚而竭力 去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 去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当你感到失望和沮丧的时 请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再去尝试一次吧! 候,请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再去尝试一次吧!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要想使一个人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真正地努力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真正地努力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通常情况 一个人在经过短暂的努力之后会感到很疲倦, 下,一个人在经过短暂的努力之后会感到很疲倦, 这样就很自然想到半途而废。 这样就很自然想到半途而废。
二、主要运用与事例分析
思考题 1、请你运用孙子《形篇》的思想, 请你运用孙子《形篇》的思想, 对我国解决南沙群岛问题政策的理解。 对我国解决南沙群岛问题政策的理解。 或者你有何感想。 或者你有何感想。
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 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 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 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 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 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 战胜的条件, 战胜的条件,而不可能做到使敌人必定被 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 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 可强求。若要不被敌人战胜, 可强求。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就要采取防 想要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 御;想要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采取 防御是因为敌人兵力有余, 防御是因为敌人兵力有余,采取进攻是因 为敌人兵力不足。善于防御的人, 为敌人兵力不足。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 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 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 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自重霄而降。所以, 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自重霄而降。所以, 既能保全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既能保全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一、主要内容及古今妙用

胜于无形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 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自保而全胜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 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 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 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 敌之败也。 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 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正。 故能为胜败正。
自保而全胜
(一)知彼与知已比较,知已容易知已难 知彼与知已比较, (二)同样的年代力用于防御,兵力还有充余 同样的年代力用于防御, (三)主动
自保而全胜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 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 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 见日月不为明目, 见日月不为明目, 闻雷霆不为聪耳。 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自保而全胜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 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 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 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 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 自保而全胜也。 自保而全胜也。
战法必本于全胜
形篇》 第五讲 《形篇》 一、主要内容及主今妙用 二、主要运用与事例分析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 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敌。 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 使敌必可胜。 使敌必可胜。
修道保法
保法:这里指军队的编制、指挥号令、 保法:这里指军队的编制、指挥号令、各级官吏的职责划 分及任用、军需品配置等制度规定。 分及任用、军需品配置等制度规定。
一曰度——即土地面积 即土地面积 一曰度 二曰量——即物产资源 二曰量 即物产资源 三曰数——官兵的众寡 三曰数 官兵的众寡 四曰称——军力的强弱 四曰称 军力的强弱 五曰胜——即胜负优劣 五曰胜 即胜负优劣
把失败踏在脚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