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第四章弹性模型2
合集下载
工程塑性力学(第四章)弹塑性力学边值问题的简单实例
σθ
−σr
=
2
p
b2 r2
在 r = a 时取最大值,则 r = a 处首先屈服
(σθ
− σ r ) max
=
2
p
b2 a2
=σs
求得弹性极限载荷(压力)为
pe
=
a2σ s 2b2
,
p
=
pe
=
b2 − a2 a2
pe
= σs 2
⎜⎜⎝⎛1 −
a2 b2
⎟⎟⎠⎞
(2)弹塑性解
(4-26)
p > pe 时,塑性区逐渐扩张。设弹、塑性区交界处 r = c , a < c < b 。
b
弹性区
c
用边界条件σ r r=a = − p ,可确定出 C′ = − p − σ s ln a ,
a
所以
⎪⎧σ r ⎨ ⎪⎩σθ
= σ s ln r − p − σ s ln a = − p + σ s
=σs
+σr
=
−p
+ σ s (1 +
ln
r) a
ln
r a
(4-27)
塑性区 图 4-3
属静定问题,未用到几何关系。
ΔFi = F&iΔt , ΔTi = T&iΔt , Δui = u&iΔt
(4-10) (4-11)
式中 F&i ,T&i 和 u&i 分别称为体力率、面力率和位移率(速度)。引入率的表达形式
可以简化公式表达。 求解过程为:
已知时刻 t 时,位移 ui ,应变 εij ,应力σij ,加载面 f (σij ,ξ ) = 0 。在 ST 上给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件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件
目 录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 塑性力学基本理论 • 工程应用实例 • 工程弹塑性力学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 性极限和塑性极限内应力、应变 行为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工程 领域,为各种结构设计和分析提
供理论基础。
有限差分法
将物体的位移表示为离散的点的 差分形式,通过求解这些点的位 移来近似求解整个物体的位移。
边界元法
将物体的边界离散化为有限个小 的单元,通过求解这些单元的力 学行为来近似求解整个物体的边 界力学行为。
03
塑性力学基本理论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达 到屈服点后,发生不可逆 变形时行为和特性的学科 。
边界元法
通过在边界上离散化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可以减少未知数的数量 ,提高求解效率。
有限差分法
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通过迭代求解的方法得到近似解。
04
工程应用实例
桥梁工程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桥梁结构稳定性
详细描述
桥梁工程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桥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分 析桥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弹塑性响应,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安 全性。
总结词
材料非线性
详细描述
桥梁工程中的材料多为金属或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塑 性行为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 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弹塑性变形和破坏。
总结词
结构优化设计
详细描述
基于弹塑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
目 录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 塑性力学基本理论 • 工程应用实例 • 工程弹塑性力学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 性极限和塑性极限内应力、应变 行为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工程 领域,为各种结构设计和分析提
供理论基础。
有限差分法
将物体的位移表示为离散的点的 差分形式,通过求解这些点的位 移来近似求解整个物体的位移。
边界元法
将物体的边界离散化为有限个小 的单元,通过求解这些单元的力 学行为来近似求解整个物体的边 界力学行为。
03
塑性力学基本理论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达 到屈服点后,发生不可逆 变形时行为和特性的学科 。
边界元法
通过在边界上离散化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可以减少未知数的数量 ,提高求解效率。
有限差分法
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通过迭代求解的方法得到近似解。
04
工程应用实例
桥梁工程弹塑性分析
总结词
桥梁结构稳定性
详细描述
桥梁工程弹塑性分析主要关注桥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分 析桥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弹塑性响应,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安 全性。
总结词
材料非线性
详细描述
桥梁工程中的材料多为金属或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塑 性行为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 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弹塑性变形和破坏。
总结词
结构优化设计
详细描述
基于弹塑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课件
。
材料屈服强度影响规律
屈服强度定义
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塑性变 形的能力。
屈服强度对弹塑性行为的影响
屈服强度越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进入塑性阶段所需 的应力水平越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差。
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温度、应变速率等都会影响屈服强度 的大小。
材料弹性模量影响规律
弹性模量定义
01
材料在弹性阶段内,应力与应变之比,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
形的能力。
弹性模量对弹塑性行为的影响
02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大,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
变形越小,进入塑性阶段所需的应力水平越高。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03
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温度等都会影响弹性模量的大小
弹性阶段
材料在受力初期表现出弹性行为,应 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卸载后无残余 变形。
屈服阶段
当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材料进入塑 性阶段,应力不再增加但应变继续增 加,卸载后有残余变形。
强化阶段
材料在塑性阶段表现出应变硬化特性 ,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加,屈服强度逐 渐提高。
理想弹塑性模型
无强化阶段的弹塑性模型,屈服后应 力保持恒定,应变无限增加。
通过实验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硬化模量等参 数,为模拟提供准确数据。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金属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型,进行加载、 卸载等模拟过程。
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弹塑性本构模型在金属 材料行为模拟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例二: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损伤评估
损伤模型选择
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特点,选择合适 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如塑性损伤模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代入广义胡克定律
x c11 x c12 y c13 z c14 xy c15 yz c16 zx
x c11 x c12 y c13 z c14 xy c15 yz c16 zx
c11 x c12 y c13 z c14 xy c15 yz c16 zx
b
广义胡克定律
由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公式(2-20)可得: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xy l11l22 xy xy 2 x l11 x x 2 y l22 y y 2 z l33 z z
上述关系式是胡克(Hooke)定律在复杂应力条件下 的推广,因此又称作广义胡克定律。
广义胡克定律
广义胡克定律的张量表示: ij cijkl kl cijkl 称为弹性系数,一共有36个。
i, j, k , l 1, 2.3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如果物体是非均匀材料构成的,物体内各点受力后将 有不同的弹性效应,因此一般的讲,cmn 是坐标x,y,z 的函数。 如果物体是由均匀材料构成的,那么物体内部各点, 如果受同样的应力,将有相同的应变;反之,物体内各 点如果有相同的应变,必承受同样的应力。 因此cmn为弹 性常数,与坐标无关。 各向同性材料,独立的弹性常数只有两个。
xy yz zx
xy
G
yz
G
zx
G
式中, G
E 2 1 v
为各向同性物体的剪切弹性模量。
表示材料弹性性能的常数有3个,但只有两个是独立的。 张量记法:
1 v v ij ij E E vE ij e E ij ij 1 v 1 v 1 2v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x
y
)
2019/7/26
36
§4-3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
yz
2(1 )
E
yz
xy
2(1
E
)
xy
zx
2(1
E
)
zx
采用指标
符号表示:
ij
1 E
(1 ) ij
ij kk
ij
E
1
ij
1 2
ij kk
2G
0 0 0
2G
0
0
0
2G 0 0 0
2G 0
0
对
称
2G 0
2G
2019/7/26
31
§4-3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
3.1 本构关系用、G表示
采用指标符号表示:
ij 2Gij ij kk 2Gij iⅠj
2019/7/26
16
§4-2 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2.1 各向异性材料 Eijkl 减少为66=36个独立系数,用矩阵 表示本构关系
{}=[c]{}
11
22
33
23
31
T 12
11
22
33
23
31
T 12
x3 弹性主轴
材料主轴,并取另一坐标
系x’i ,且x’1 = x1,x’2=x2,
x2
x’3=-x3。在两个坐标下,
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早期研究: • 1773年Coulomb提出土质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
Mohr- Coulomb准则; • 1857年Rankine研究半无限体的极限平衡,提出滑移
面概念; • 1903年Kötter建立滑移线方法; • 1929年Fellenius提出极限平衡法; • 1943年Terzaghi发展了Fellenius的极限平衡法; • 1952~1955年Drucker和Prager发展了极限分析方法; • 1965年Sokolovskii发展了滑移线方法。
.
5
1.1 基本概念
•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研究弹性和弹塑性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 应用于机械、土木、水利、冶金、采矿、建 筑、造船、航空航天等广泛的工程领域。
• 目的:(1)确定一般工程结构受外力作用时 的弹塑性变形与内力的分布规律;(2)确定 一般工程结构物的承载能力;(3)为进一步 研究工程结构物的振动、强度、稳定性等力 学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加载过程中必须对其历史进行记录。
.
18
1.4 塑性力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塑性理论 • 以若干宏观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某些假设
和公设,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宏观理论。特 点是: • 数学上力求简单,力学上能反映试验结果的 主要特性。 • 实验数据加以公式化,并不深入研究塑性变 形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
.
.
6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 (1)物体是连续的,其应力、应变、位移 都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 (2)变形是微小的,忽略变形引起的几何 变化。
• 即连续介质和小变形假设。
.
7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特点
弹性变形的特点:
• 应力-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弹性本构关系资料
产生的x方向应变: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叠加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同理:
剪应变:
物理方程:
说明:
1.方程表示了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与应 变的关系,称为广义Hooke定义。也称 为本构关系或物理方程。
2.方程组在线弹性条件下成立。
. 体积应变与体积弹性模量
令: 则: 令:
sm称为平均应力; q 称为体积应变
eij
1 2G
sij
(4.40)
因为 J1 0, J1' 0 ,所以以上六个式子中独立变量只有5个
因此应力偏张量形式的广义虎克定律,即
eij
1 2G
sij
em
1 3K
sm
(4.41)
用应变表示应力:
或: ✓ 各种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4-2 线弹性体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弹性条件下,应力与应变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三维 应力状态下,一点的应力取决于该点的应变状态,应力是应 变的函数(或应变是应力的函数) 6个应力分量可表述为6个应变分量的函数。
式(2)中的系数 有36个.
称为弹性常数,共
由均匀性假设,弹性体各点作用同样应力 时,必产生同样的应变,反之亦然.因此 为 常数,其数值由弹性体材料的性质而定.
式(2)推导过程未引用各向同性假设, 故可适用于极端各向异性体、正交各向异性体、 二维各向同性体以及各向同性体等.
式(2)可用矩阵表示
式(3)可用简写为 称为弹性矩阵.
三、. 弹性常数
1. 极端各向异性体:
物体内的任一点, 沿各个方向的性能都不相 同, 则称为极端各向异性体. (这种物体的材料极 少见)
即使在极端各向异性条件下, 式(2)中的36个 弹性常数也不是全部独立.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叠加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同理:
剪应变:
物理方程:
说明:
1.方程表示了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与应 变的关系,称为广义Hooke定义。也称 为本构关系或物理方程。
2.方程组在线弹性条件下成立。
. 体积应变与体积弹性模量
令: 则: 令:
sm称为平均应力; q 称为体积应变
eij
1 2G
sij
(4.40)
因为 J1 0, J1' 0 ,所以以上六个式子中独立变量只有5个
因此应力偏张量形式的广义虎克定律,即
eij
1 2G
sij
em
1 3K
sm
(4.41)
用应变表示应力:
或: ✓ 各种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4-2 线弹性体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弹性条件下,应力与应变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三维 应力状态下,一点的应力取决于该点的应变状态,应力是应 变的函数(或应变是应力的函数) 6个应力分量可表述为6个应变分量的函数。
式(2)中的系数 有36个.
称为弹性常数,共
由均匀性假设,弹性体各点作用同样应力 时,必产生同样的应变,反之亦然.因此 为 常数,其数值由弹性体材料的性质而定.
式(2)推导过程未引用各向同性假设, 故可适用于极端各向异性体、正交各向异性体、 二维各向同性体以及各向同性体等.
式(2)可用矩阵表示
式(3)可用简写为 称为弹性矩阵.
三、. 弹性常数
1. 极端各向异性体:
物体内的任一点, 沿各个方向的性能都不相 同, 则称为极端各向异性体. (这种物体的材料极 少见)
即使在极端各向异性条件下, 式(2)中的36个 弹性常数也不是全部独立.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 弹性本构关系
E K 3(1 2 )
(4.36) (4.37) (4.38)
K称为体积弹性模量,简称体积模量。
因此
q
sm
K
,em
sm
3K
1 3 1 1 ex e x e m ( sx sm) sm sx E E 3K 2G
1 ey e y e m sy 2G
1 eij sij 2G
(4.40)
1 eij sij 2G 1 em sm 3K
(4.41)
用应变表示应力:
或:
各种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4-2 线弹性体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弹性条件下,应力与应变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三维 应力状态下,一点的应力取决于该点的应变状态,应力是应 变的函数(或应变是应力的函数) 6个应力分量可表述为6个应变分量的函数。
• 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需通过实验确定的。 • 本构方程实际是应力与应变关系实验结果的数学 描述。 • 由于实验的局限性,通常由简单载荷实验获得应 力与应变关系结果,建立描述相应的数学模型, 再将数学模型用于复杂载荷情况的分析。(用一 定实验验证结果)
• 例如:材料单轴拉伸应力-应变z e m sz 2G
1 1 1 1 yz s yz exy e xy xy sxy eyz e yz 2G 2G 2G 2G
1 1 exz e xz xz sxz 2G 2G
整理以上六个式子,得 整理以上六个式子,得
因为 J1 0, J1' 0 ,所以以上六个式子中独立变量只有5个 因此应力偏张量形式的广义虎克定律,即
物理方程:
s ij 3 1 3 e ij s ij s m ij s m ij E E 2G E
(4.36) (4.37) (4.38)
K称为体积弹性模量,简称体积模量。
因此
q
sm
K
,em
sm
3K
1 3 1 1 ex e x e m ( sx sm) sm sx E E 3K 2G
1 ey e y e m sy 2G
1 eij sij 2G
(4.40)
1 eij sij 2G 1 em sm 3K
(4.41)
用应变表示应力:
或:
各种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4-2 线弹性体本构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弹性条件下,应力与应变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关系,三维 应力状态下,一点的应力取决于该点的应变状态,应力是应 变的函数(或应变是应力的函数) 6个应力分量可表述为6个应变分量的函数。
• 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需通过实验确定的。 • 本构方程实际是应力与应变关系实验结果的数学 描述。 • 由于实验的局限性,通常由简单载荷实验获得应 力与应变关系结果,建立描述相应的数学模型, 再将数学模型用于复杂载荷情况的分析。(用一 定实验验证结果)
• 例如:材料单轴拉伸应力-应变z e m sz 2G
1 1 1 1 yz s yz exy e xy xy sxy eyz e yz 2G 2G 2G 2G
1 1 exz e xz xz sxz 2G 2G
整理以上六个式子,得 整理以上六个式子,得
因为 J1 0, J1' 0 ,所以以上六个式子中独立变量只有5个 因此应力偏张量形式的广义虎克定律,即
物理方程:
s ij 3 1 3 e ij s ij s m ij s m ij E E 2G E
弹塑性力学___第四章_弹性力学的求解方法
叠加原理:弹性体受几组外力同时作用时的解等于每一组外力单 独作用时对应解的和。
叠加原理成立的条件:小变形条件(平衡、几何方程才 为线性的),弹性本构方程(虎克定律)。
4-5塑性力学最简单的问题、求解塑性力学的问题
在塑性力学中,有些问题在平衡方程和屈服条件 中的未知函数和议程式的数目相等,因而结合边 界条件一般便可找出弹塑性体或结构中应力分布 的规律。而应变和位移再根据本构方程和几何方 程或连续性条件分别求出。这种仅通过平衡方程、 屈服条件就能完全确定应力场的问题属静定问题 (称为塑性力学最简单问题)
(2)应变协调方程(变形连续必条件)(变形相容条件)
可缩写为:
上述方程是六个应变分量 保证三个位移分量 连续函数(保持连续)的条件。 为单值
3、本构方程(物性方程)
(1)在弹性变形阶段,且屈服函数 则有
如用应变表示应力,则有
为了与塑性变形本构方程对比,也可将本构方程表示为
(2)在弹塑性变形阶段,屈服函数
1. 平衡(或运动方程)
若等式右式不等零,即表示物体内质点处于运动状态, 则根据理论力学中的达朗伯原理需将上式右端等于括号 内的惯性力项。 方程只表明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与其邻点的应力 状态之间在平衡(或运动)时所满足的关系。
2. 几何方程与应变协调方程
(1)几何方程
此式表明在小变形条件下,物体内一点附近的变形情况和该点的 应变状态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的建立及基本解法
§4-1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的建立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研究各种具体几何尺寸的
弹性、弹塑性体或刚塑性体在各种几何约束及 承受不同外力作用时、发生于其内部的应力分 布与变形(或位移)规律。
与材料力学一样,弹塑性力学所求解的大多 数问题是超静定问题,因此其基础理论的 建立来自三个方面的客观规律:平衡方 程 ;几何方程 ;本构方程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第四章广义虎克定律和弹性力学解题PPT课件
x y
1
E 1
E
[ [
x y
( (
y x
z
)]
z )]
z
1 E
[
z
(
x
y
)]
xy
xy G
yz
yz G
zx
-
zx G
(4-4)
9
弹性与塑性 力学基础
第四章 广义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解题的 基本方程与方法
§4-1 广义胡克定律
4.1.4 广义胡克定律的不同形式 ➢ 将式(4-4)的前三式左右两边相加后,则有
(4-7)
➢ 弹性阶段应力主轴和应变主- 轴重合(注意:应力或应变球张量对
应力主轴或应变主轴无影响)
13
弹性与塑性 力学基础
第四章 广义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解题的 基本方程与方法
§4-1 广义胡克定律
4.1.3 广义胡克定律的不同形式
➢ 各向同性体的胡克定律(4-4)是以应力表示应变,在求解某些问题
特例:垂直于x轴的边界上, l= 1,m=0,
应力边界条件简化为
(x)s Sx,(xy)s Sy
垂直于y轴的边界上,
l=0,m= 1,应力边界条件简化为
(y)s Sy,(yx)s Sx
受力平衡图
即:应力分量边界值等于对应- 面力分量
24
弹性与塑性 第四章 广义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解题
力学基础
的基本方程与方法
xy x
K
y
0
z z
xz x
yz y
K
z
0
i,jjK j0 (i,jx,y,z)
-
(4-10) (4-10')
16
弹塑性力学(浙大通用课件)通用课件
塑性力学
研究材料在塑性状态下应 力和应变行为的科学。
塑性力学的基本假 设
塑性变形是连续的,且不改变物质的性质。 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单值关系,且该关系是连续的。 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状态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应力振荡或波动。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应力平衡方程
在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内部应力场满 足平衡方程,即合力为零。
应变协调方程
本构方程
在塑性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 系由本构方程描述,该方程反映了材 料的塑性行为特性。
在塑性状态下,物体的应变状态满足 应变协调方程,即应变是连续的。
塑性力学的边值问题
01
塑性力学中的边值问题是指给定 物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 解物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状态的 问题。
02
边值问题可以通过求解微分方程 或积分方程来解决,具体方法取 决于问题的具体形式和条件。
04
材料弹塑性性质
材料弹性性质
弹性模量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所表现出的 刚度,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
的能力。
泊松比
描述材料在受到压力时横向膨胀 的程度,反映了材料在弹性变形
阶段的横向变形特性。
弹性极限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超过该应力值材料将
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
材料塑性性 质
屈服点
解析法的优点是精度高、理论严 谨,但缺点是适用范围较窄,对
于复杂问题难以得到解析解。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通过求解这些小单元的 解来逼近原问题的求解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能够处理大规模的问题,并且可以方便 地处理非线性问题。
弹塑性力学第四章弹性力学的求解方法
微分方程并求解,最后根据边界条件确定待定常数。
逆解法求解空间问题
逆解法的基本思想
从已知的空间应力或位移函数出发,反推得到弹性体的形状和边界条件。
适用于具有特定应力或位移分布的空间问题
如无限大体、半无限大体等具有特殊应力或位移分布的空间问题。
求解步骤
假设空间应力或位移函数,根据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得到弹性体的形状和边界条件,并 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04
半解析法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差分原理
有限差分法基于差分原理,将连续问 题离散化,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得到近 似解。
网格划分
将求解区域划分为规则的网格,每个 网格节点对应一个未知数。
差分格式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精度要求,选择合 适的差分格式,如向前差分、向后差 分、中心差分等。
边界处理
电测实验方法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电阻应变片法
利用电阻应变片将试件表面的应变转换 为电阻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获取应变信 息。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 、适用于各种环境和试件形状的优点, 但需要粘贴应变片并进行温度补偿,且 只能进行点测量。
VS
电容传感器法
利用电容传感器将试件表面的位移或应变 转换为电容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获取相关 信息。电容传感器法具有非接触、高灵敏 度、宽频响等优点,但易受环境干扰,且 需要进行复杂的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
04 边界条件处理 根据边界条件对总体刚度矩阵和荷载向量进行修正。
05
求解线性方程组
求解总体刚度矩阵和荷载向量构成的线性方程组,得 到节点位移。
边界元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边界积分方程
边界离散化
单元分析
总体合成
求解线性方程组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实验设备与实验原理介绍
实验设备
弹塑性力学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包括压力机、拉伸机、压缩机 、弯曲机等。
实验原理
介绍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 本概念、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等。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介绍
实验操作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试样制备、加载方式选择、数据采集等。
数据处理方法
工程弹塑性力学教学 课件
目录
• 弹塑性力学概述 •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 弹塑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弹塑性力学实验与实践教学 • 总结与展望
01 弹塑性力学概述
弹塑性力学定义与分类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状态下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相互作用的学 科。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屈服条件方程、流动法则方程、 强化法则方程等。
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本构关系
描述材料在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
弹塑性稳定性理论
研究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稳定性 问题。
弹塑性极限分析
确定结构在弹塑性状态下的极限承 载能力。
03 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02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包括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
塑性力学基础知识
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的基本应用
包括屈服条件、流动法则、强化法则 等。
包括压力加工、材料强度、结构稳定 性等。
第四章-弹塑性断裂力学PPT课件
a* 2a
18
3.材料加工硬化的修正
考虑材料加工硬化,当 s 200 ~ 400MPa 时,低
碳钢取
f
1 2
(
s
b)
代替 s 。其中 f
为流变应力。
b 为材料的抗拉强度。
综合考虑上述3部分内容
D-B模型的计算公式
8 f a* ln sec[ (M )]
E
2 f
19
§4.5 J积分的定义和特性
主要包括COD理论和J积分理论.
3
§4.1 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COD 一.COD
COD(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裂纹张开位移。 裂纹体受载后,裂纹尖端附近的塑性区导致裂纹尖端表面 张开——裂纹张开位移:表达材料抵抗延性断裂能力
c —COD准则
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值
第四章 弹塑性断裂 力学
线弹性断裂力学 脆性材料或高强度钢所发生的脆性断裂 小范围屈服:塑性区的尺寸远小于裂纹尺寸
弹塑性断裂力学 大范围屈服:端部的塑性区尺寸接近或超过裂纹尺寸,
如:中低强度钢制成的构件. 全面屈服:材料处于全面屈服阶段,如:压力容器的
接管部位.
2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任务:在大范围屈服下,确定能定 量描述裂纹尖端区域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强度的参量.以 便利用理论建立起这些参量与裂纹几何特性、外加载荷之 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来测定它们,并最后建立便于工程应 用的断裂准则。
( 12
x1
22
x2
)
u2 x1
11
2u1 x12
12
2u2 x12
21
2u1 x1x2
22
2u2 x1x2
)]dx1dx2
弹塑性力学-04
x E y
其中E为弹性常数,这就是熟知的 胡克定律。
在三维应力状态下,描绘一点处的 应力状态需要9个应力分量,与之 相应的应变状态也要用9个应力分 量来表示。在线弹性阶段,应力与 应变间仍有线性关系存在,但在一 般情况下,任一应变分量要受9个 应力分量 制约。
3
由于应力张量与应变张量的对称性
10
x e 2 x , xy xy
y e 2 y , yz yz z e 2 z , zx zx
x x ( y z ) (3 2 ) 2 (3 2 )
正交各向异性的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可根据任一坐标轴 反转时弹性常数保持不变的要求
c12 x c22 y c23 z c11 , c22 , c33 , c12 , c13 , c23 , c44 , c55 , c66 c13 x c23 y c33 z c44 xy 共9个弹性常数 c55 yz c66 zx
1 x ( x v y ) E 1 y ( y v z ) E v z ( x y ) E 1 xy xy G
如用应变分量表示应力分量
14
对于平面应变问题
z yz zx 0
E x [(1 v) x v y ] (1 v)(1 2v) E y [v x (1 v) y ] (1 v)(1 2v) vE z ( x y ) (1 v)(1 2v) xy G xy
c 41 x c 42 y c 43 z c 44 xy c 45 yz c 46 zx c51 x c52 y c53 z c54 xy c55 yz c56 zx c61 x c62 y c63 z c64 xy c65 yz c66 zx
弹塑性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 体力分量指向同坐标轴正向一致取正,反之负。
.
*
⑾.静力边界条件
◆ 一个客观的弹塑性力学问题,在物体边界上 任意一点的应力分量和面力分量必定满足这 组方程。
◆ 面力分量指向同坐标轴正向一致取正,反之 取负。
.
*
◆ 当边界面与某一坐标轴相垂直时,应力分量 与相应的面力分量直接对应相等。
.
*
2、几何假设——小变形条件
(1)在弹塑性体产生变形后建立平衡方程时,可以 不考虑因变形而引起的力作用线方向的改变;
从而使得平衡条件与几何变形条件线性化。
(2)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略去相关的二次及二 次以上的高阶微量;
假定物体在受力以后,体内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 的,即体内各点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的原始尺寸,而 且应变( 包括线应变与角应变 )均远远小于1。根据 这一假定:
.
*
五、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假定物质充满了物体所占有的 全部空间,不留下任何空隙。
(2)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的假设:假定物体内部各点 处,以及每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
1、物理假设:
(3)力学模型的简化假设: (A)完全弹性假设 ;(B)弹塑性假设。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立求解固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规律的 基本方程和理论; 2.给出初等理论无法求解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初等理论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3.确定和充分发挥一般工程结构物的承载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4.为进一步研究工程结构物的强度、振动、稳定 性、断裂等力学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理论上可证明:当一点的应力状态确定时,经推导 必可求出三个实根,即为主应力,且主应力彼此正交。
.
.
*
⑾.静力边界条件
◆ 一个客观的弹塑性力学问题,在物体边界上 任意一点的应力分量和面力分量必定满足这 组方程。
◆ 面力分量指向同坐标轴正向一致取正,反之 取负。
.
*
◆ 当边界面与某一坐标轴相垂直时,应力分量 与相应的面力分量直接对应相等。
.
*
2、几何假设——小变形条件
(1)在弹塑性体产生变形后建立平衡方程时,可以 不考虑因变形而引起的力作用线方向的改变;
从而使得平衡条件与几何变形条件线性化。
(2)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略去相关的二次及二 次以上的高阶微量;
假定物体在受力以后,体内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 的,即体内各点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的原始尺寸,而 且应变( 包括线应变与角应变 )均远远小于1。根据 这一假定:
.
*
五、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假定物质充满了物体所占有的 全部空间,不留下任何空隙。
(2)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的假设:假定物体内部各点 处,以及每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
1、物理假设:
(3)力学模型的简化假设: (A)完全弹性假设 ;(B)弹塑性假设。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立求解固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规律的 基本方程和理论; 2.给出初等理论无法求解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初等理论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3.确定和充分发挥一般工程结构物的承载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4.为进一步研究工程结构物的强度、振动、稳定 性、断裂等力学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理论上可证明:当一点的应力状态确定时,经推导 必可求出三个实根,即为主应力,且主应力彼此正交。
.
工程弹塑性力学课件:第四章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肖)
1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一、平衡方程 应力分量满足平衡方程:
x yx zx X 0
x y z
xy y zy Y 0
(1.67)
x y z
xz yz z Z 0
x y z
ij, j Fi 0
二、几何方程
x
u x
y
v y
z
w z
xy
u y
v x
yz
v z
xy
120
1 4
x
+
3 4
y
3 4
xy
x y
190 10-6 130 10-6
xy 577 10-6
1,2
x
y
2
( x - y
2
)2 +( xy
2
)2 =30 10-6
330 10-6
1=360 10-6,2 =-300 10-6
2
0
=
arctan(
xy x -
y
)
61。
0
0
30.5。 120.5。
(1.82)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本构关系
材料力学中: x
E x
x
1 E
x
y
z
1 E
x
广义虎克定律: ①正应力→正应变,与剪应变无关
②剪应力→剪应变,与正应变无关
例:贴三角形应变花。
0 =190 10-6,60 =200 10-6,120 =300 10-6, 材料常数:E=206.8109 N / m2, 0.3。
2 y
z 2
2 z
y2
2 yz
yz
0
2 z
x2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一、平衡方程 应力分量满足平衡方程:
x yx zx X 0
x y z
xy y zy Y 0
(1.67)
x y z
xz yz z Z 0
x y z
ij, j Fi 0
二、几何方程
x
u x
y
v y
z
w z
xy
u y
v x
yz
v z
xy
120
1 4
x
+
3 4
y
3 4
xy
x y
190 10-6 130 10-6
xy 577 10-6
1,2
x
y
2
( x - y
2
)2 +( xy
2
)2 =30 10-6
330 10-6
1=360 10-6,2 =-300 10-6
2
0
=
arctan(
xy x -
y
)
61。
0
0
30.5。 120.5。
(1.82)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本构关系
材料力学中: x
E x
x
1 E
x
y
z
1 E
x
广义虎克定律: ①正应力→正应变,与剪应变无关
②剪应力→剪应变,与正应变无关
例:贴三角形应变花。
0 =190 10-6,60 =200 10-6,120 =300 10-6, 材料常数:E=206.8109 N / m2, 0.3。
2 y
z 2
2 z
y2
2 yz
yz
0
2 z
x2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四章弹性理论的解题方法.ppt
(1)叠加原理
设线弹性体体积为V,表面为S,如果两组外力(体 力和面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应力、应 变和位移)等于它们分别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之和。
由于线弹性力学的求解方程(15个)均为线性微分 (代数)方程,很容易证明这个原理成立。 对于非线性问题,此原理不能。
线弹性力学的几个原理
(2)解的唯一性定理
上述位移法、应力法和混合法统称为直接解法。 尽管这些方法的建立在理论上有着重大意义,但在实 际解题过程中却很少原原本本地按上述步骤去做,原 因还是在于数学上的困难和复杂性。在弹塑性力学解 题方法中经常采用如下方法:
(1)逆解法:设位移或应力的函数式是已知的,
然后代入上述有关方程中求得应变和应力或应变和位
考虑用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式(4-9)拉梅方程,在不 考虑惯性力项时有:
( G),i G2ui fi 0
对式(a)求导一次,有:
( G),ii G2ui,i 0
(a)
( 2G)2 0
2 0
即体应变满足拉普拉斯方程,为调和函数。
J4U.4ST常体江积苏力科下技应大力学和位Jia移ngsu的Univ特ersit点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物理方程 (本构方程)
各向异性材料:
ij Cijkl kl
Cijkl Cklij C jikl Cijlk
各向同性材料:
ij 2G ij ij
ii 11 22 33
或者
ij
1 2G
ij
3
2G
J1 ij
注意事项:
(1) 必须满足静力等效条件;
设线弹性体体积为V,表面为S,如果两组外力(体 力和面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应力、应 变和位移)等于它们分别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之和。
由于线弹性力学的求解方程(15个)均为线性微分 (代数)方程,很容易证明这个原理成立。 对于非线性问题,此原理不能。
线弹性力学的几个原理
(2)解的唯一性定理
上述位移法、应力法和混合法统称为直接解法。 尽管这些方法的建立在理论上有着重大意义,但在实 际解题过程中却很少原原本本地按上述步骤去做,原 因还是在于数学上的困难和复杂性。在弹塑性力学解 题方法中经常采用如下方法:
(1)逆解法:设位移或应力的函数式是已知的,
然后代入上述有关方程中求得应变和应力或应变和位
考虑用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式(4-9)拉梅方程,在不 考虑惯性力项时有:
( G),i G2ui fi 0
对式(a)求导一次,有:
( G),ii G2ui,i 0
(a)
( 2G)2 0
2 0
即体应变满足拉普拉斯方程,为调和函数。
J4U.4ST常体江积苏力科下技应大力学和位Jia移ngsu的Univ特ersit点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物理方程 (本构方程)
各向异性材料:
ij Cijkl kl
Cijkl Cklij C jikl Cijlk
各向同性材料:
ij 2G ij ij
ii 11 22 33
或者
ij
1 2G
ij
3
2G
J1 ij
注意事项:
(1) 必须满足静力等效条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D(r )
或
r
f a 1 D a
Duncan-Chang模型
切线泊松比…
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的切线斜率具有 增量泊松比的物理意义
t
(r ) a
f (1 A)2
A
D(1 3)
kpa
3
pa
1
Rf (1 sin )(1 3 2c cos 23 sin
)
Duncan-Chang模型
Duncan-Chang模型
讨论
基于重塑土的三轴试验建立,不能反映天然土 体的变形特性;不能反映压缩与剪切的完全交 叉影响、不能反映土体的软化及各向异性性质; 模型本身不能反映中主应力对E、μ和强度指标 的影响等。 针对上述一些不足,目前有许多相关的修正模 型。
t i tf i
1 3 (1 3) f
Duncan-Chang模型
切线体积模量
平均应力与体积应变的比值
B 1 1 3 v
模型的弹性常数只有两个是独立的,不同形式
间可以相互转换,邓肯张模型也可用E-B表示
B值与围压的关系
B
Kb
pa
(3
pa
)m
Duncan-Chang模型
回弹模量
对于卸荷情况,模量按下面表达式计算
广义虎克定律
应变
ij
1
E
v
ij
v E
kk
ij
应力
ij
1 v E
ij
(1
vE v)(1
2v)
kkij
一般各向异性材料,
36个常数中只有21个独立。对于各类特殊情况, 独立材料常数不同
ij Cijkl kl
线弹性模型…
各向同性线弹性本构模型
{} [D]{}
以偏应力和球应力的形式表示
Sij
a
b1
1
3
a
1 b1
➢双曲线参数a为图中直线的 竖向截距,倒数1/a为应力应 变曲线的初始切线斜率;
➢双曲线参数b为直线斜率, 倒数1/b为应力应变曲线的渐 近线值。
Duncan-Chang模型
所以
(1 3 )
1 Ei
1
Rf
(1 3 ) f
1
初始模量Ei
Ei
1 a
破坏比Rf :定义为土体破坏时的主应力差与双 曲线渐近线所对应主应力差的比值一般在0.75~
切线泊松比…
初始切线泊松比,与围压有关
i
r a
r 0
G
F
lg
3
pa
切线泊松比公式
t
G
F
lg
3
pa
(1 A)2
Duncan-Chang模型
切线泊松比…
切线泊松比按上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有可能大于 0.5,会造成有限元分析的异常;所以,实际计 算中,当v大于0.49时取为0.49。
切线泊松比随应力水平而增加,Daniel提出一 种简化的内插计算方法:
第五章 弹性模型
主要内容
线弹性模型
各向同性线弹性模型 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
非线弹性模型理论
超弹性模型 Cauchy弹性模型 次弹性模型
Duncan-Chang模型
线弹性模型
虎克定律
应力应变成正比,比例常数为弹性常数(杨氏模 量)
E
广义虎克定律:一般指材料的各向同性线弹性 本构关系
线弹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Eur
Kur
pa
(
3
pa
)n
5.3 Duncan-Chang模型
讨论
1. 模型适用于正常固结粘性土。通过弹性常数 的调整来近似地考虑总变形中的塑性变形部分, 反映了土体变形的主要规律。
2. 涉及到的参数有c、φ、Rf、k、n、d、G、F 共八个,其中d、F、G是用于确定泊松比的, 计算中若假定泊松比为常数,那么仅需前面五 个参数。从正常固结土的室内常规三轴压缩试 验即可以较容易得到这些参数。
K,n:试验常数
Ei
Kpa
(
3
pa
)n
Mohr-Coulomb破坏准则
(1 3 ) f
2C cos 23 sin 1 sin
代入上式
Duncan-Chang模型
切线弹性模量
Et
1 Rf
(1 sin )(1 2C cos 2
3) 3 sin
2
Kpa
(
3
pa
)n
切线模量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随围压增 加而增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应力路径有关 ij Fij (kl , mn )
Duncan-Chang模型
双曲线非线弹性模型,参数简单易确定, 应用广泛
模型建立,基于三轴试验
切线弹性模量 切线泊松比
1 :轴向应变 (1 3):主应力差
回弹模量
Duncan-Chang模型
双曲线应力应变关系
1 (1 3 )
参数5个,其中c、 为强度指标,另外三个参数 k、n 和 Rf 的确定方法在推导中已作说明,其中 Rf 对不同的围 压会有不同的值,取平均值。
Duncan-Chang模型
切线泊松比
库哈威(Kulhawy)和邓肯(Duncan)认为常规三轴 试验测得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之间也可用双曲 线来拟合,
r a
1.0之间
Rf
(1 3 ) f (1 3 )ult
b(1 3) f
Duncan-Chang模型
(1 3 )
1 Ei
1
Rf
(1 3 ) f
1
土体切线弹性模量
(1
3)
1
Ei
1/ Ei
Rf 1 (1 3 ) f
2
Et
(1 3) 1
Duncan-Chang模型
土体的初始模量(Janbu,1963)
横观各向同性模型
垂直某一方向的各个平面都是各向同性面:水 平向各向同性,竖向各向异性 弹性矩阵[D]:5个独立变量, EH,Ev,VHH, VHV,VVH
非线弹性模型理论
超弹性模型
通过材料的应变能函数或余能函数建立的本构
Cauchy弹性模型
ij
W
ij
,
ij
ij
与应力路径无关
次弹性模型
ij Fij ( kl )
1 v E
eij
2Geij
p
1 3
ij
3(1
E 2v)
kk
K kk
K v
线弹性模型…
弹性参数:两个独立变量
E, v
K, G
9KG
E
E
3K+G
3K-2G
v
v
2(3K+G)
E
K
K
3(1-2v)
E
G
G
2(1+2v)
E, K
E 3K-E 6K
K 3KE 9K-E
线弹性模型…
一般各向异性,21个独立变量;各向同性 线弹性模型,2个独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