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下采煤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大平煤矿公跨铁路立交桥下采煤地表移动研究

大平煤矿公跨铁路立交桥下采煤地表移动研究

由于 大平 煤 矿 尚没 有岩 移 资料 , 采 用 原煤 炭部
制定 的《 建筑 物 、 水体、 铁路 及 主要 井 巷煤 柱 留设 与 压煤开采 规程 》 中常用 的概率 积 分法 计算 地 表 移 动 及变形 。该 法是我 国在 生产实 践 中常用 的计 算地 表
移动 与变形 的方法 之一 。
本 底为厚 7 . 4 m 的灰岩 , 隐 晶质结 构方解 石 脉发育 。
2 地 表移 动和 变 形 值 预 计
2 . 1 计 算 方 法
采 。该矿 与河 南 理工 大 学 合作 , 在 1 3 0 9 1炮 采 工 作
面进 行 了开采 实践和 研究 。开采 过程 中对公跨 铁路 立交 桥进 行有效 维护 , 保证 了铁路 、 公路 正常 运行 。
表 1 1 3 0 9 1工 作 面 开 采 变 形预 计 情 况
位 置
上方 , 东邻 1 4 3 6 1采 空 区 , 西邻 1 3 0 5 1 、 1 3 0 7 l采 空
区, 北邻 原弋 湾矿 采 空 区 。工作 面 倾 向基 本 垂 直 铁
路、 走 向跨 铁 路 宽 达 1 5 0 m, 工 作 面 距 地 表 垂 深 约 2 8 0 m, 煤层 开采 方法 为炮采 放顶煤 一次 采全高 。 该工 作 面冲积层 厚 2 0 m, 基 岩厚 1 8 0 m, 二, 煤 层厚 7 . 2 m, 倾角 2 0 。 , 坚 固性 系数 f<1 , 属 三 软 煤 层 。该 工作 面煤层 直接顶 为泥 岩 、 砂 质泥 岩 , 基本 顶 为厚层 状 中粒 砂 岩 , 浅灰 色 ; 直 接底 为砂质 泥岩 。基
跨铁 路 立 交桥 与对 应 的 1 3 0 9 1工 作 面 的基 础 上 , 对公 跨 铁 路 立 交桥 下 炮 采 放 顶 煤 地 表 移 动 、 变 形 进 行 了预

无缝铁路线下采煤技术探讨

无缝铁路线下采煤技术探讨

1999童田矿山测量掌术●唯‘219无缝铁路线下采煤技术探讨周锦华姜升李景岱t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舟院河北唐山063012)摘要本文根据无琏铁路线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与计算,分析开栗沉陷对无缝线路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7无缝线路下来蝶的技术可行性.关奠词无缝线路、开秉沉陷.稳定性,镇定轨温.l引言.铁路线路可分为普通线路和无缝线路两大类。

普通线路是指由轨长12.5m或25.0m普通标准钢轨铺设而成的线路;无缝线路是指由许多普通标准钢轨连续焊接而成的长钢轨线路,无缝线中的钢轨焊接长度一般都在llan以上;我国铁路部门规定轨长大于300m的长轨线路,称为无缝线路。

由于无缝线路较普通线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

自1957年我国首铺无缝线路以来,截至1993年底.正线无缝线路延展长度约1.8万km,约占全路正线延展长度的27.2%。

我国在铁路线下采煤试验始于5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家干线一、二、三级铁路正线下成功地进行了采煤试验,取得了许多成果,国外铁路下采煤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已取得许多试验成果.这些试验成果均是在普通线路下进行的。

在无缝线路下采煤,国内外尚无先例。

本次结合开滦矿务局原京山无缝线路下采煤,从理论上探讨无缝线路下采煤的技术可行性.2无缝线路基本原理无缝线路的基本原理是在气温、轨温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锁定线路,利用坚强的轨道阻力来阻止钢轨发生伸缩变形.一根不受约束.可自由伸缩的钢轨,当温度变化时的伸缩量为:△l=a・l・△t式中:Al——钢轨伸缩量(mha——钢轨线膨胀系数。

取11.8X104/℃:1——钢轨长度(m):△t——孰温变化幅度(℃)。

当轨温被固定而不能伸缩时,钢轨内将随轨温变化而产生温度应力。

根据胡克定律,温度应力为:ot=E・£=E・△1/1=E・a・1・△t/1=E・a・At式中:E——铜轨的弹性模量,取2.1X10-5Mpa;e——钢轨的温度应变.将a、E的值代入o。

大跨度铁路桥下放顶煤开采减沉注浆技术的实践

大跨度铁路桥下放顶煤开采减沉注浆技术的实践
大 跨 度 铁 路 桥 下 放 顶 煤 开 采 减 沉 注 浆 技 术 的 实 践
崔 兆华( 山西华润煤业有 限公 司 , 山西 太原 0 3 0 0 5 3 )
摘 要: 通过 分析范各庄矿铁 路桥 下注浆减沉机理 , 设计 并实施 了针对该矿铁路桥下煤层开采的注浆减沉技术 方案 , 最大 限度地 减少地表了沉降幅度 , 有 效地保护了桥梁济与社会效 益。 关键词 : 注浆减沉 ; 放顶煤开采 ; 地表沉陷
中 图分 类 号 : F 4 0 3 . 7 ; T D 8 2 3 . 8 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4 ) 0 3— 0 1 7 2— 0 1
1 . 注浆 减沉 机理
长 壁工 作 面全 陷管 理 顶 板 开 采 时 , 随 着 开 采 空 间 的扩大 , 岩体 原始 应力 状 态 被破 坏 , 顶板断裂、 垮落 , 上 覆 岩层 失去 支撑 进而 弯 曲 、 下沉、 断 裂 。 由于 各层 位 岩 石 的岩 性及 厚度 差异 , 在 各 岩层 间产 生 剪切 破 坏 , 导 致 离 层现 象 出现 。工 作 面 推 进 到 一 定 距 离 , 上覆岩层 自 下 而上 垮落 、 断裂 、 弯 曲下 沉 , 形 成 了所谓 的“ 三带 ” 。 压 力平 衡拱 与 断 裂 拱 随 工 作 面 推 进 不 断 扩 大 , 离 层 带 也随 之横 向发 展 。 当推 进 至一 定 距 离 , “ 两拱 ” 均 遭 到破 坏 , 拱后 的不 垮落 松 散 带 、 裂 隙带 和 离 层 带逐 渐 被 压实 。压力 平衡 拱在 压 实过 程 的岩 体上 重 新 又 建立 起新 的平 衡 , 而断 裂拱 仅保 留工 作 面一 侧 的正 常形 态 。 从 钻 孔观 测资 料 上 看 , 造成“ 两拱 ” 破 坏 的极 限跨 距 大 约是 6 0~ 7 0 m, 形 成 压力 平 衡 拱 重 新 建 立 的 推进 距 离 是6 0~1 2 0 m。 随着 采空 尺 寸 的不 断 扩 大 , 压 力 拱 后 支 撑 范 围 也 随破 坏 区 的不 断 被 压 实 而 前 移 , 地 表 下 沉 增 加 。离 层 带受 “ 两拱” 控制 , 在纵 向和横 向随 工作 面的推 进 , 反 复 重 复产 生一 发 育一 闭 合 这 一 过 程 , 随 时 处 于 动 态平 衡 状 态 。断裂 拱 拱 顶 是 可 注浆 离 层 带 的下 限 , 压 力 平 衡 拱 拱顶 下端 是 可注浆 离 层 带 的上 限 。整 个 可 注浆 离 层 范 围厚 度约 为采 厚 的 1 5~ 2 0倍 。 离 层 带 的发 育 是 全 方 位 的 , 它有一个 实践过 程。 只要 适 时将 浆 液注入 离 层 空 间 , 就能 取 得 减沉 效 果 , 注 入 量越 大 , 离 层 闭 合 程 度越 低 , 减 沉 效 果 越 好 。 由此 , 可 注浆 离层 带 全段 注浆 , 无 疑是最 佳工 程方 案 。 2 . 减 沉注 浆钻 孔的 布 置及钻 孔结构 铁路 桥下 2 1 8 0 ( 6—1 ) 轻 放 工 作 面 开 采期 间 , 减 沉 注浆 工程共 设 计 四个注 浆孔 。 注1 孔: 位于 2 1 8 0 ( 6 ) 工 作 面 采 空 区上方 , 沙 河 铁 路桥 北侧 距离 南 桥头 5 0 m位置。 注 2孔 : 位于 2 1 8 0 ( 7 ) 工作 面采 空 区上 方 , 沙 河 铁 路桥 南侧 距离 南 桥头 8 0 m位置。 注 3孑 L : 位于 2 1 8 0 ( 6—1 ) 工 作 面上方 , 紧靠 铁 路桥 南桥 头 北侧 。 注 4孑 L : 位于 2 1 8 0 ( 6—1 ) 工 作 面上方 , 原设计 位 置

矿区铁路专用线下采煤技术研究

矿区铁路专用线下采煤技术研究

矿区铁路专用线下采煤技术研究作者:史世东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8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对铁路下采煤地表与铁路移动变形预计,并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在铁路运行不中断的条件下安全回采,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安全保障。

关键词:铁路下;采煤技术研究;安全技术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u'an Group Changcun Coal mining under surface and railway railway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s expected, take reasonable mining plan and safety measures in the conditions of the railway running without interruption Safe Mining, to achieve maximum efficiency andsecurity.Key words: railway; mining technology;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潞安集团常村煤矿S3-11、S3-12工作面上方贯穿着一条潞安集团郭庄矿的铁路专用线,该条铁路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2月正式通车,设计年发运能力为300万吨,该线路为单线运输,等级为工企Ⅱ级。

由于郭庄矿铁路专用线压煤影响,给常村矿S3-11、S3-12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矿井的生产衔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以开采沉陷预计为基础,根据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和开采布局,提出了开采方案、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和铁路维护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地表与铁路移动变形观测方案,做到常村煤矿两个工作面在铁路运行不中断的条件下安全回采,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安全保障。

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采煤技术分析

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采煤技术分析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9 . 0 7 3
中图分类号 : F 4 0 3 . 7 ; T D 8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9—0 1 2 6— 0 1
1前言
建筑物下、 铁路下、 水体下煤炭开采 , 简称 “ 三下” 采煤 。 近 年来 的开 采 资 料 显 示 , 我 国现 有 的大 中 型煤 矿 在 建筑 物 下 、 铁 路 下 和 水 体 下 的压 煤 量 达 到 1 . 4 0× 1 0“t 其 中 6 0 % 以上 的煤 炭 由于 埋 藏 在 建 筑 物 下 而 无 法安全开采 , 2 8 %的煤炭存在于水体下 , 1 2 % 的煤炭存 在 于铁 路下 , 受 铁 路 的影 响 而无 法 开 采 , 虽然 , 随 着 我 国开采技术的提高 , 已采出的煤炭约有 1 0 x 1 0 ’ t , 仅只 为“ 三个 ” 压煤 总量 的 7 %左 右 。 随着一 些大 中型煤矿 开 采 时 间 的增 长 及其 地 表 乡 镇 企业 和农 村住 宅 的建设 和扩 展 , 目前 , 已有很 大一 部 分矿井 已无较 为正 规 完 整 的采 区可 供 开 采 , 造 成 很 多 矿井 有储 量而 无法 大规 模 开 采 的局 面 。而 有 些矿 井 强 行开 采 ( 不 管 对地 表 的影 响 ) , 有些 矿井 因采 掘 接 替 协 调顺 序不 对 进行 开 采 , 引 起 对 地 表 设 施 的大 量 或 不 该 有的损坏 ,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 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 从 目前调 查 的 结 果 得 出 , 几 乎 所 有 的井 下 开 采 的 煤 炭大 中 型 企 业 , 都 面临着大量 的“ 三下” 压 煤 问题 , 这些“ 三下” 压煤量 占目前矿井储量 的 1 0~ 1 5 %, 个别 的甚至 更多 。 因此 , “ 三下 ” 压煤 的安 全 开 采 , 煤 炭 资 源 回收率 的提 高 , 降低煤 炭 开 采对 地 表 的影 响程 度 , 减 少 采 动破 坏对 环境 的影 响 , 采 用新 的开 采 技术 方 法 , 安 全 采 出“ 三下 ” 压煤 。这 些都 是 目前 煤 炭企 业 以及相 关 专 家学者 们必 须研 究解 决 的问题 。 2建筑物 下 采煤 在建筑物下进行煤炭开采具体是指在不适合搬迁 的城镇 、 工厂、 等下进行煤层 的开采 , 要 求既要安全采 出煤炭 , 又要保证开采不能影响到建筑物 , 这就要求采 用新 的开 采技 术方 法 , 以减 少或者 消 除开采 导致 的地

铁路及水库下安全采煤实践与研究

铁路及水库下安全采煤实践与研究
)和石坝 2 。
牛牛河为羊东矿井 田最大冲沟 ,河宽 6 20 亡 0 0 m,沟深约 1 ,沟底坡度为 l. 。由于此 河 01 2 1 1 7‰ 源头上段出露石盒子组砂岩层 ,常年有水。旱季水
量很小 ,一般仅有 1 3 mn — / i,秋季一般雨量充 m 沛,两岸地表水补给丰富。7 月中旬至 8 月末是雨 季,常有中雨、大雨、暴雨和冰雹发生 ,同时也是 防洪防汛的关键时节。
由观测站设计图上看出 ,观测线点 ,地面基本 平行于马峰铁路北侧布设 。从井下角度讲 ,实际上 是一条基本沿倾 斜方 向观测线 。通过 多次观 测表 明,在东南区大煤煤柱 I ( 面 上分层 ) Ⅱ面 ( 、 上 分层 ) 继回采 后 ,地表变形反映 出以下几 点特 相
性:
影响范 围外东 、西两端各设 3 控制点 ,点 间距 个 4 ~0 8 5 m,测线全长约 10 m ( 00 测桩为 2 m×10 2
整个 井 田。
在开采的东南区大煤煤柱工作面 l 上分层 ) ( 、

Ⅱ面 ( 上分层 ) 的地表上方 ,主要影响马峰线和羊 专 用线两条铁路。马峰线属 于国家正线 Ⅲ级铁
沟内排泄西部各矿之矿坑水 。在这些冲沟 内, 有许 多附近农村修建的小 型水库 ,其容积 1 3 万
路 ,前些年担负蜂峰 一 北京 y nd es r oi r e v r
Z HANG T a - e g in f n
按照生产地 区安排 ,自 2 1 年始 ,将陆续在 00 马峰线 、羊一线 、羊牛薛线三条铁路下方开采东南 区大煤煤柱 I、Ⅱ、Ⅲ_作面。为了保证在铁路下 T
Ⅱ面 ( 上分层 )已2 1 年 6 00 月至 1 2日回采完毕 。
牛河 自然冲沟 内,建有王庄水库坝 ( 石坝 1 。该 ) 坝长 4 0 m,宽 4 m,高 7m ,全部 由料石砌筑 。水 库容量约为 15 0 3 20 。 m

梁家煤矿铁路下开采技术研究

梁家煤矿铁路下开采技术研究
2 1 地 层 .
9 5m, .k 南北倾 向宽约 3— .k 地面标高 + 6 1m, 2一+ 7 2 m,
自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增高 , 自然坡度为 3 ‰左右。 1 1 大菜 龙进 港铁路专 用 线 .
( ) 四系( ) 1第 Q 由黄褐 色砂质粘 土及细 、 粗砂 中、 等组成 , 中夹 2~ 层 含砂层 , 7 一般厚度为 3 — 5 5 6 m。 () 2 下第三系 ( l 黄县煤 田下第三系地层总厚达 a) a 10 m, 三系地层总厚 及其各组 、 60 第 段及 层段均 是 由北 向南逐渐加厚 。
皮带上山与主井 一 1m水平联系 。 33
作者筒介 : 马淑玲( 9 8一) 女 , 16 , 山东 安丘市人 ,9 1年毕业 于北 19
京煤校 , 口矿业集团梁家煤矿 , 助理工程师 , 龙 测量 发表论文多篇。
煤工作面上为 2 14采面采空 区, 为 2 18采空 区, 10 下 10 两翼顶板 已经 垮落 ; 切眼处 西为 22 6采 煤工作 面 开 10 采空区, 顶板也 已经垮落 , 么 2 16采 煤工作 面就同 那 10 正 常推采 的采 煤工作面一样 , 直接顶 已经经过 了初 次 垮落 , 直接进入周期 来压 和周期垮 落。根据 2 6采 10 1 煤工作面顶板情况采取推采直接放顶煤方案 。
文 献标 识 码 A
如何开采及开采后地表铁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 正常运营进行 可行性研 究。 关键词
中 国分 类 号 T 83 8 D 2 .3
2 地质 采矿条 件 1 基本 情况 梁家煤矿井田位于黄县煤 田的西北部 , 北靠北皂煤 矿, 东北与桑园、 洼东煤矿毗邻。井 田东西走 向长约 9~
梁家井田位于北 马倾伏 向斜 的浅 部, 内断裂 构 区

铁路下采煤的技术措施

铁路下采煤的技术措施

铁路下采煤的技术措施摘要:地表移动和变形对铁路路基、线路产生严重影响。

铁路下采煤应满足一定的采深与采厚比,防止地表突然沉陷或消除和减轻地表变形的叠加影响,应合理布置工作面,留设好铁路煤柱,并采取地面维修措施。

关键词:铁路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技术措施前言矿区附近铁路干线和支线下方往往压有煤炭,尤其是矿区与这些铁路连结的铁路专用线,它们的绝大部分建在煤田上方。

铁路压煤不仅使矿区和矿井的服务年限缩短,而且可能造成井田划分和矿井开拓不合理,给开采带来困难。

因此,应在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在铁路下采煤,节约资源,提高产量。

这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铁路下采煤的特点我国铁路下采煤大部分属于线路下采煤。

在开采影响下,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内的铁路线路和路基都将产生移动和变形,这种移动和变形,一是连续型的,在时空间中逐渐发生的,即路基的移动和变形与地表是一致的;二是非连续型的,突变的,即地表产生急剧下沉、开裂,甚至突然塌陷,这就会危及列车行车安全。

当铁路压煤范围内煤层的采深与采厚之比达到一定值后,地表移动和变形是连续型的,在一定的地表下沉速度下,可以通过及时维修来保证行车安全。

与建筑物下采煤相比,铁路下采煤有以下特点:(1)铁路下采煤必须保证列车正常和安全运行,在安全上比一般建筑物要求高。

(2)铁路列车重量大,运行速度快,铁路线路受列车的动载荷作用。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将对铁路线路产生影响。

因此,铁路线路的移动和变形较为复杂。

(3)铁路线路在开采影响过程中可以通过日常的维修,及时消除自身的移动和变形,以保证铁路畅通无阻,这对一般的建筑物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我国铁路分为干线、支线和矿区专用线,干线列车运行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行密度大,间歇时间短。

在铁路干线下采煤时,线路维护工作困难较大。

铁路支线运量小,行车速度慢,技术标准比干线低。

矿区专用线一般只为矿区服务,多数情况下只运输煤炭,在矿区专用线下采煤相对容易一些。

浅谈矿区铁路下压覆煤炭资源开采方法

浅谈矿区铁路下压覆煤炭资源开采方法

第8卷第10期 黑龙江科学Vol.8 2017 年 5 月H E I L O N G J I A N G SCIENCE May2017浅谈矿区铁路下压覆煤炭资源开采方法孙强(鸡西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煤矿在建设期间,为了煤炭的外运和销售,多数矿井都修建了矿区铁路,部分矿区铁路压覆了大量煤炭资源。

为解决矿区铁 路压覆煤炭资源问题,矿井积极进行矿区铁路下开采,通过分析鸡西矿区含煤地层结构及主要采煤方法,总结了大量开采经验和 方法。

关键词:矿区铁路;采煤;开采方法中图分类号:X82;TD16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8646(2017) 10-0060 -02Discussion on mining method of coal resources under iron mine in mining areaSUN Qiang(Jixi Land Resources Bureau, Jixi 158100,China)Abstract: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transportation and sales of coal, most of the mines have built the mining railway, and some of the mining areas have crushed a large amount of co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al resource compaction in the mining area, the mine is actively carrying out mining under the mining area. By analyzing the coal-bearing strata structure and main coal mining methods in Jixi mining area, the mining experience and method are summarized.Key words :Mining area railway;Coal mining;Mining method近年来,煤炭大量开采,矿区铁路下采煤方法也日 趋成熟,其技术含量和安全要求不可忽视。

关于铁路下采煤及后期铁路修复技术的分析研究

关于铁路下采煤及后期铁路修复技术的分析研究

摘 要 : 国某 些铁 路干 线下蕴 藏丰 富的煤资 源 , 在开采过 程之 中班 让会 受到_ 路 因素的制 约种种 。 煤作业也 相应的对铁路 干线造 我 其 铗 采 成一 定的 影响, 面对不 可避 及的 问题 , 们又将 如何解 决? 我 本文将主要进 行分析采 煤作业通常会 对铁路 造成 怎样的原理 , 其作 用原理 出 从
1我国铁路 下采煤特点
通 常 来 说 铁 路 下 采 煤 作业 都 会 对 影 响 范 围之 内 的 铁 路 线 路 以 及 路 基 产 生 一 定 的 移 动或 是 变 形 ; 一种 是 连 续 性 的 , 着 采 煤 随
作 业的持续 进行 , 铁路 线 路 以及 路 基 的移
动 与 变 形 是 与 该 地 区 地 表 相 一 致 的 , 类 此 型通常 不会对列 车行车造成 重大影 响 ; 另 种 则 是 非 连 续 性 的 , 采 煤 作 业 中 , 路 在 铁
!!
Q:
工 程 技 术
Sci nce e and Tec hno o l ovaton l gy nn i Her d al
关 于 铁 路 下 采 煤 及 后 期 铁 路 修 复 技 术 的 分析 研 究
闰 宝 祥 ( 开滦 能源 化工股份 范 各庄 矿业 分公 司
河北 唐 山
铁 路 是 一 个 相 对 较 为 复 杂 的 地 表 建 由铁 路 下采 煤 所 引起 铁路 路 基 以 及 线 筑 , 主要包括有路基以及线路上部建筑。 其 路 的 变 形 , 今 仍 是 我 国煤 炭 业 急 需 解 决 至 路 基 作 为 铁 路 线路 的 基础 其 承 担 着 来之 开 的 一 大 难 题 。 采 过 后 的 修 复 工 作 也 显 得 开 动 列 车 所 带 来 的 动 力 。 铁 路 线 路 下 进 行 在 十分必要 ; 因此 对 于 铁 路 下 采 煤 后 期 铁 路 采煤作 业时 , 由采 煤 作 业 所 引起 的 地 表 移 维护 技 术 探 讨 , 有 重 大 的 现 实 意 义 。 具 动 以 及 变 化 通 过 线 路 地 基 展 现 出 来 。 路 铁 下 采 煤 作 业 是 不 允许 出现 非 连 续 性 的 突然 参考 文献 局 部 地 表 下 陷 ; 续 性 的 地 表 下 陷 或 是 移 连 []国家 煤 炭 工 业 局 . 筑 物 、 体 、 路 及 1 建 水 铁 动 是 铁 路 安 全 运 行 的 前 提 。 此 , 们 将 分 因 我 主要 煤柱留设与 压煤开采规程【 . M】 北 别 研 究 铁 路 下 采 煤 对 路 基 以 及 线 路 所 造 成 京 : 炭 工业 出版 社 , 0 5 煤 20. 的影响 。 [】 国 清 . 山 开 采 沉 陷学 [ ] 徐 州 : 2 何 矿 M . 中 2 1对 路基 的影 响 . 国矿 业 大 学 出 版社 , 0 6. 20 ( ) 基 的 下 沉 、 形 。 铁 路 下 进 行 采 1路 变 在 [】李秋 辉 . 路 下 采 煤 的 技 术 措 施 [】 煤 3 铁 J. 煤 作 业 时 , 果 其 开 采 深 度 与 其 开 采 厚 度 如 炭 技 术 ,0 86 . 2 0 () 的 比值 小 于 2 倍 时 , 会 引 起 地 表 出现 下 0 便 【】尚继 平 . 二 庄矿 铁 路 下 采 煤 地 表沉 陷 4 郭 陷 或 是 较 大 的 阶 梯 式 裂缝 。 基 下 方 出 现 路 预 计 和 铁 路 修 复 技 术 【】 河 北 煤 炭 , J. 的 下 陷 等 地 质 变 化 便 会 促 使 路 基 失 去 原 本 3修复技术 2 1 () 0 03. 的 支撑 , 一 定程 度上 破 坏 路 基 的 稳 定 性 。 在 为 保 障 列 车 安 全 运 行 , 及 开 采 率 的 以

矿区铁路桥下压煤开采中铁路设备设施治理

矿区铁路桥下压煤开采中铁路设备设施治理

矿区铁路桥下压煤开采中铁路设备设施治理随着我国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领域的工作内容需要进行技术革新,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在我国的很多矿区铁路桥下都在进行压煤开采,想要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就需要做好铁路设施的治理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维护经验,能够结合桥段下沉区环境的主要特点,来对桥梁下沉过程进行研究,明确移动变形和河道泄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出现路段下沉的主要原因有新老路基的衔接问题、高路基中出现道碴囊问题等,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来实现日常线路的稳定工作,增加维护经验,通过方案的措施来对铁路桥下的煤炭资源进行充分的开采,保证煤炭外运工作的稳定实施。

标签:矿区铁路;桥下压煤开采;铁路设备设施;治理实践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消耗,铁路线下的压煤已经占据有效可采煤炭储量的一定比例,并且绝大部分的铁路桥梁压煤较厚,为了更好地进行煤炭资源的回收,就需要对开采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全新的教育手段来制定合理的铁路维护方案,争取在短时间内解决煤炭资源回收难度大的问题,在矿井生产的同时做好铁路下采煤的工作,以此来有效缓解矿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接替紧张问题和产量下降问题,全面提高矿井煤炭资源的回采率,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保证矿井的正常经营,并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1 矿区铁路桥下压煤开采中铁路设备设施治理方案在桥梁下进行采煤工作常常会导致上部铁路桥梁出现设备设施下沉的问题,需要定期的进行故障维修,主要的维修内容就是对铁路设施出现移动和变形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来进行解决,但是由于桥梁的整体结构十分复杂,很难承受越来越多的变形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来进行问题解决。

常见的问题总结如下:①桥梁在下沉的过程中会出现移动和变形;②采煤下沉会导致河道出现泄洪;③下沉问题在解决完成后,会出现路基帮宽新老路基的衔接问题,需要制定全新的方案来进行解决;④高路基地段在进行自然沉降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道碴囊。

铁路下和公路下等线性构筑物下的采煤技术探讨

铁路下和公路下等线性构筑物下的采煤技术探讨

铁路下和公路下等线性构筑物下的采煤技术探讨[摘要]建筑物下采煤的防护措施是减小地表移动变形的开采措施,尽可能控制建筑物所在地表的移动变形;对建筑物采取结构措施,增加其抵抗变形能力。

线性构筑物是铁路、公路、管线等。

这些构筑物因延伸长度大,留设保护煤柱时压煤量大,要采取科学措施实施开采。

本文提出了铁路下、公路下等线性构筑物下采煤的开采防护措施。

【关键词】铁路下;公路下;线性构筑物;采煤地下开采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垂直方向的移动变形和水平方向的移动变形,及由此导致的建筑物的扭曲变形、剪切变形。

性质不同的移动变形对构筑物有不同影响。

建筑物下采煤的防护措施是减小地表移动变形的开采措施,尽可能控制建筑物所在地表的移动变形;对建筑物采取结构措施,增加其抵抗变形能力。

线性构筑物是铁路、公路、管线等。

这些构筑物因延伸长度大,留设保护煤柱时压煤量大,要采取科学措施实施开采。

1、铁路下开采的防护措施与一般建筑物下采煤相比,铁路下采煤有以下特点:(1)铁路是延伸性建筑物,为一整体。

若某一区段发生问题,会影响全线正常通车,应全盘考虑;(2)铁路运输不能中断,要确保采动中列车行车的安全,这要求铁路维修的质量和效率;(3)铁路突然、局部陷落,对列车运行是个灾害,会造成列车行车事故,一定要加以防范;(4)铁路的移动变形应通过维修加以排除。

受煤矿区开采影响的铁路一般分为:矿区专用线、铁路支线和铁路干线。

矿区专用线的服务对象是矿区,地下开采的影响仅涉及矿区,加之铁路行车速度馒、技术标准要求较低,矿区铁路专用线下采煤容易开展。

目前,铁路下采煤是在矿区专用线下开展。

铁路支线的技术标准和重要程度比专用线高。

而与铁路干线相比,重要程度较低、行车速度漫、车次少。

铁路支线下采煤在一些煤矿进行了多次试验,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铁路干线是交通命脉,车次多、线路技术标准高、线路间歇时间短,维修不容易进行,所以,在铁路干线下采煤较为困难。

除铁路下采煤外,还有桥涵下、隧道下、车站下等采煤。

3铁路下采煤

3铁路下采煤
x
连续型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线路的影响
曲率—改变了线路的竖曲线半径
x
连续型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线路的影响
水平移动和变形 横向 使直线段弯曲,弯曲段半径增大
或缩小 纵向 使线路拉伸或压缩
拉伸使轨缝增大,可能拉断鱼 尾板或切断联结螺栓;压缩使 轨缝缩小或闭合,使钢轨接头 处或钢轨产生附加应力。
线路的方向与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
采深与采厚之比达到一定值后,地表移动和 变形是连续型的,在一定的地表下沉速度下, 可以通过及时维修来保证行车安全。
铁路下采煤的特点
•列车重量大,速度快、线路技术标准要求 严格
•国家铁路干线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安全上 比一般建筑物要求高 •铁路线路的移动和变形较为复杂 •线路可以通过维修消除移动和变形
围护带宽度(m) 20 15 10 5
我国铁路下开采的情况
主要在矿区专用线或支线下开采 峰峰、鹤岗、北票、阜新、 平顶山、开滦、枣庄 也有一 、 二和 三级铁路 一级 沈丹线(沈阳彩屯) 二级 林(囗)密(山)线(鸡西麻山、滴道) 三级 大张线(准南、李一)薛枣线、马磁线
3-2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线路的影响
3、减少地表下沉
全部充填法 采用条带采煤法
I
I
2 1
II
3
84
6
II 2 7
partial mining under Railway
沉情况
7325
S8 S7 S6
7328
F14 F13 F12 F11 F10
723
S5
7323
S4
7321
S3
S2
F10 ∠61
S1 H=47m
B721
F9
K24

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可行性技术方案研究

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可行性技术方案研究

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可行性技术方案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常村煤矿下采煤的可行性技术方案。

通过对当地政策法规、地质环境和开采条件、设备设施及安全技术标准等因素的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该矿区开采所需的安全技术标准,并根据实践情况分析了煤矿运输的各种技术方案。

最后,本文提出了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的可行性技术方案。

关键词: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技术方案正文:一、研究背景常村煤矿作为中国特大型煤矿之一,其煤炭储量大,政策法规限制较少,开采条件良好,运输便利,以及合理的生产设施等优势,使得开采该矿点下采煤技术成为研究的焦点。

二、技术方案1. 地质环境及开采条件分析。

在研究下采煤技术的可行性前,必须先考虑当地地质环境及开采条件,确保其稳定、安全。

2. 设备设施分析。

下采煤技术必须考虑铁路牵引设备、采煤装卸设备以及通风系统等相关设施问题,以确保煤炭的有效开采。

3. 安全技术标准分析。

为了确保下采煤技术的安全,必须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相关要求,包括采煤机、煤矿航空牵引设备、通风设施等。

三、结论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的可行性技术方案符合国家规定。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有效提高下采煤技术的安全性,提升煤矿生产效率。

四、建议为了有效提高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技术的安全性,应当采取以下建议:1. 加强技术装备管理。

应当严格执行现行安全技术标准,同时加强对采煤机、煤矿航空牵引设备、通风设施等设备及安全技术标准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准确、可靠地运行。

2. 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强调安全文明,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以维护煤矿工作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 加强安全责任制。

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类职能部门和煤矿工人的安全责任,对违规者严格处罚,增强安全意识,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采用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技术方案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提高常村煤矿铁路下采煤技术的安全性,为常村煤矿的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铁路下采煤工作总结

铁路下采煤工作总结

铁路下采煤工作总结英文回答:Working in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has been a challenging yet rewarding experience for me. As a railway worker involved in the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perations, I have faced numerous obstacles and witn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and dedication.One of the main tasks in my job is to transport the coal from the mining area to the surface. This involves operating heavy machinery such as locomotives and wagons. The railway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smooth flow of coal transportation, as it connects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mine and allows for efficient movement of the coal.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carry out my responsibilities, I have had to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ailway system and its components. This includes knowing how tooperate the locomotives, understanding the signaling system, and being familiar with safety protocols. Without this knowledge, accidents and delays could occur, leading to significant disruptions in the mining operations.On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I have encountered isdealing with unexpected breakdowns or malfunctions of the railway equipment. These incidents can cause delays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and require quick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For example, there was a time when one of the locomotives suddenly stopped working, and we had to quickly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find a solution. Throug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my team members and utilizing our technical expertise, we were able to identify the issue and fix it, minimizing the impact on the overall operations.Another aspect of my job is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coal transportation process. This involves adhering tostrict safety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 such as conducting regular inspections of the railway track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following prop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procedures.Any negligence in safety measures could result in accidents or injuries. For instance, I remember a time when a wagon carrying coal derailed due to a faulty track. Thankfully, no one was hurt, but it served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nd inspecting the tracks regularly.In addition to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my job,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are vital for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coal mining activities. I often have to coordinate with other workers, such as miners and supervisors,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aligns with the production schedul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s crucial in avoiding any bottlenecks or delays in the operations. For example, there have been instances when the miners were able to extract more coal than expected, and we had to quickly adjust our transportation plans to accommodate the increased volume. By collaborating and finding solutions together, we were able to maintain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ing operations.Overall, working in the railway department of the coalmining industry has taught me the importance of adaptability, problem-solving, and teamwork. It is a physically demanding job that requires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a strong work ethic.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when successfully transporting the coal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energy production is truly rewarding.中文回答:在煤矿行业工作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中井煤矿铁路下充填开采技术研究中期报告

中井煤矿铁路下充填开采技术研究中期报告

中井煤矿铁路下充填开采技术研究中期报告
中井煤矿铁路下充填开采技术是指在煤炭开采中,通过在采空区中
充填松散的煤屑、矸石和水泥等,形成支撑墙和支撑柱,加强煤层支撑,保证煤层稳定性和采煤安全的一种技术。

下面是该技术的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采矿设计方案的制定
根据中井煤矿地质情况,确定了适合该矿的铁路下充填采矿方案,
包括:掘进充填法、膏体充填法和尾巷充填法。

同时,对不同方案进行
了比较分析,选定了最优方案。

二、煤炭采掘技术的优化
针对不同的采煤方案,我们进行了煤层开采的技术研究和优化,包
括围岩控制技术、支撑设计和采掘机械选择等方面,以提高采煤效率和
安全性。

三、支撑材料和充填材料的试验及应用
在中期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支撑材料和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以选
择最适合该矿采煤情况的材料。

同时,对材料使用的技术规范进行了制
定和优化。

根据中期研究的结果,我们对下一步的工作制定了计划,继续开展
铁路下充填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中井煤矿的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铁路下采煤

铁路下采煤

第二节
路基的移动和变形
铁路线路主要由路基、道床、轨枕和钢轨组成。路基是 线路的基础,它承受和传播着列车的动应力,路基必须保持 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地下开采引起路基移动变形,从而导 致线路的上部构筑物——道床、轨道等产生移动变形,造成 线路行车事故。
一、路基的下沉特征 地下开采的影响传播到路基,引起路基移动变形。当深 厚比较大(大于20)时,路基的移动是连续、渐变的,一般 不会出现突然的、局部的下陷。只有地质采矿条件满足出现 塌陷坑的条件,路基才有可能出现塌陷坑。此时进行铁路下 采煤时,应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 路基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是连续、渐变的,不存在松动、 脱层等现象。 采动过程中地表的倾斜、拉伸变形对路基的稳定性都会产 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可根据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结 果进行评价。对稳定性较差的高路堤、陡坡路堤和深路堑应 进行滑坡的可能性验算。 一般情况下,采动影响下铁路路基的移动变形在空间上是 连续分布的,在时间是连续渐变的,可以通过维修消除开采 的影响,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这是铁路下采煤的基础。
铁路下压煤不仅使矿区和矿井的服务年限缩短,而且可能造成 井田划分和矿井开拓不和理,给开采带来困难。在保证铁路运 行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在铁路下采煤,对我国煤炭工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下采煤除包含铁道线路以外,还包括铁路桥梁、涵洞、 车站、高路堤等建(构)筑物和铁路专用设施下采煤。 二、铁路下采煤的依据和特点 在我国,矿区铁路下采煤所涉及到的有国家铁路干线、地方 支线和矿区专用线。 国家铁路干线下采煤难度最大。在国家支线下开采,由于线 路标准和运输能力与国家干线相比相对降低,比较容易实现铁 路下采煤。而矿区专用线技术基准要求相对较低,开采难度也 不大。
2、路基上设置
二、观测工作 1、高程观测 2、平面观测

铁路下开采

铁路下开采

浅谈铁路下采煤(毕节学院(贵州)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551700)摘要: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煤炭资源量的减少,铁路下采煤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对铁路下压煤工作面进行安全回采。

选取可行的、合理的设计方案,采取相关的合理的治理措施,尽可能地安全回采煤炭,同时保证地面铁路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铁路下采煤;技术措施;地表移动变形中图分类号:TM95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338 (2013)11- 0052-08Song Zewei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the coal demand increase, reduce coal resources, coal mining under railwa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loss of co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mineral resource recovery, for safety mining railway on the working face. Select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design scheme of relevant reasonable management measures, as far as possible safety mining of coal, guarantee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on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 mining under railway; Technical measures; Surface movement deformation前言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分别达到77.4%和68.6%,煤炭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了一定 的实践 经验。在此基础上 , 编制 了《 铁路 桥下采煤技术设计》 作为各项工作的技术依据 。 ,
1 地 面安全 技术 措施
在 三个 工作 面 开 采 前 、 采 中和 开 采 后先 后 面 开 对地 面 采取 了如 下安 全措 施 :
1 延长铁路桥 。按设计要求 , ) 整体下沉后用 矸石充填抬高路基 , 梯形断面 的路基高度将从桥 面 上 0 6m逐 渐增 加 到 30m左 右 , . . 要保 持路 肩 宽度 ,
下底 宽 度增 大 5—6m。原 桥 长度 必须 加 长 , 据 预 根 计 下沉 量 , 推算铁 路桥 每 端应加 长 8m。
2 砌 筑 挡矸 墙 。开 采 过 程 中 随 桥 面 不 断下 )
沉 , 断充填 矸石 , 防矸 石 滚 落 桥 下 影 响水 流 , 不 为 在 铁路 两 侧桥 头 , 挡矸 墙 , 砌 高度 1m。
造成应力集 中使铁路桥形成破坏性变形。在井下的 工作面布置和开采方法上也采取 了相应安全措施。 1 调 整工 作 面开 切 眼 与铁 路 桥 的 位 置关 系 。 ) 在铁 路 桥 下 采 煤 技 术 设 计 时 ,3 1 10 1两 工 作 10 、32 4 面 已经 在北端 做 好开 切 眼 , 根据 这种 几何 关 系推算 , ・ 第一 次 地表 下 沉 断 裂 带在 铁 路 桥 上 。为 此 ,34 , 10 r 、 10 1 32 两工作面 , 已掘好 的工作面切眼以北 胤 在 重新 掘 开切 眼 。实 践结 果 , 表首 次 出现 断 裂 带在 地 桥北 头 36m 处 , 开 了桥体 。 . 离 2 协调 开 采 。 由于生 产 的需要 , 铁 路较 远 ) 距 的 10 1 作 面提 前 开采 。而 10 1 10 1 作 面 36 工 34 、32 工 前后 相距 5 左右 , 取 协 调 、 0m 采 同步 、 连续 、 匀速 的 开采方法 , 使不同工作面开采对桥上 同一点产生的 下沉量峰值错开 , 压缩和拉伸变形异号相低的均匀 变形 。大大减 轻 了铁 路桥 的破坏 性 变形 。 3 10 1 采 前 面 走 ,3 1炮 采 后 面 跟 , ) 32 综 10 4 把 左右 两 侧煤 柱尽 量 回收 , 般 只剩 3m左 右 , 一 以保证
新庄矿铁路专用线从安徽省恒源公司 ( 刘桥二
矿 ) 轨往 西进 人新 庄井 田 , 向西 南 2 5k 接 转 . m进 入 新 庄 矿工业 广 场 。途 经 丁 沟 和 友谊 沟 , 有 丁 沟铁 建 路 桥 和友谊 沟 铁 路 桥 。友 谊 沟 铁 路桥 正处 于 1 3采 区的 10 1 作 面上 方 , 34 工 以西为 10 1 作 面 , 36 工 以东
总第 14期 4
d i1 .9 9ji n 10 o:0 36 /.s .0 5—2 9 .0 10 . 1 s 7 8 2 1 .8 0 6
铁 路 桥 下 采 煤 技 术 的 实 践 与 研 究
李跃华 , 苏 轩 , 宝滔 赵
( 安阳大众煤业有 限责任公 司,河南 安 阳 4 5 4 ) 5 1 1 摘 要: 为了使铁路和铁路桥所在地表均匀下沉 、 斜 、 倾 曲率、 水平移 动等参数值在 时间上的均匀 出现 , 不致
造成应力集 中使铁路桥形成破坏性变形 , 建立 了观测站进行监测 , 在地面和井下都采取 了相应安全措施 。
关键 词 : 铁路 变形 信息 ; 三下采煤 ; 地表均 匀下沉; 倾斜 ; 曲率 中图分 类号 :D 2 .3 T 83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5 2 9 (0 1 0 . 0 9 0 10 . 7 8 2 1 )8 03 . 2
收 稿 日期 :0 01 — 2 1 -11 9
作者简 介 : 李跃华 (9 5一 ) 男 , 17 , 河南林州人 , 助理工程师 , 事采矿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 从
4 疏 竣友 谊 沟 , ) 保证 水 流畅通 。 5 根 据 观 测 数 据 , 时 对 铁 路 进 行 复 原 维 ) 及 修。 6 限速行 车 。 )
2 地下开采方法及安全 技术措施
为 了使铁 路 和铁 路桥 所在地 表 均匀 下沉 、 倾斜 、 曲率 、 平移 动等 参数 值在 时 间上 的均匀 出现 , 水 不致
矿 区还 是首 例 。 19 97年 , 量 队 曾做 出“ 庄 矿 1 测 新 3采 区铁 路下 采 煤技 术设 计 ” 通 过 九个 工 作 面 的开 采实 践 证 明 , , 对 铁路 下采 煤进 行 的观 测 和 维 护 方法 是 可行 的 , 积
3 建立铁路桥观测站并定期观测 , ) 及时提供 维修 数 据 。
为 10 1 3 2 工作面 。三个工作面都处在铁路和铁路桥 保 护煤 柱之 中。可 采储 量 9 万 t 1 。铁 路桥 顺水 走 向 10 , 8 。而铁路的走向为 17 , 9 。友谊沟虽 不大 , 由于铁 路 桥 与铁路 走 向夹 角较 小 , 路 桥长 5 铁 5m。 为了采 出铁路桥下三个工作 面的煤炭资源 , 由 测量队首先进行 了“ 铁路桥下采煤技术设计 ” 。经 煤电公司批准后实施 , 按照设计要求 , 对铁路桥进行 了加 固和延 长 。由煤 电公 司测量 队建 立铁 路 和铁路 桥 移动 观测 站 , 时提供 铁路 变 形信 息 , 及 由维修 站组 织铁路维修 。经过一年多的开采 , 三个工作 面实 际 采 出煤 炭 9 6万 t由于井 上 、 下技 术 措 施 正 确 , , 井 观 测及时, 维修 到位 , 证 了火 车安 全运 行 。铁路 没有 保 受 到破 坏性 变 形 , 别 是 7 长 的铁 路 桥 完 整 无 特 0m 损 , 得 了经济 效益 和技 术成 果 的双 丰收 , 在整个 取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