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热点考点预测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016e95192e45361066f5db.png)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及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及人类文明史城市及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及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及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及扩散4、城市发展及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及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及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发展四、城市及区域发展(一)城市及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f3e8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png)
《都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都市与都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旳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汇集旳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构造旳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旳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都市型居民点居民点旳分类:城镇型居民点(都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都市产生旳重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都市发展旳主线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旳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增进原有城镇旳发展,并且导致新型都市旳涌现。
4.都市定义及界定原则现代都市旳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旳原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都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是一定地区范围内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都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都市化旳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区转化为都市地区(地区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构造转变)旳过程。
都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旳过程,同步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老式方式转变旳过程。
衡量都市化旳指标包括三个方面:都市数量、都市人口规模和都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都市规划学科旳产生与发展1.理解古代西方都市发展各阶段旳基本特性。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中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都市布局都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均有精辟旳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旳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旳都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旳“天人合一”旳思想也在古代都市建设中得到体现,某些都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旳形式是富于哲理旳内在联络。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c529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a.png)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的内涵是什么?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的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的空间地域系统。
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的含义:(1)城市的人本性,城市是为人的福利提高,人的能力建设而存在的;(2)城市的聚集性,城市是最节约的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城市规划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方式;(4)城市的多元性,城市是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的内涵是什么?答: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的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答:(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的统一(三)城市集群的发展规律4.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如何?答:1.宏观研究的拓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5. 城市规划的学科如何定位?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基础。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
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是城市规划学科的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的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科学的编制,修订和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和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城市规划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变人治为法治,实现依法治城(3)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报批,发证等程序与手续,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保证城市规划设施(4)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保证城市建设有秩序地进行。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f103c47f1922791788e80d.png)
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其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根本动力:人类劳动大分工?2、什么是城市化,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城市化又称城镇化,城镇化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根本动力:工业化的进程3、各时期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什么4、城市形成过程?原始群落经过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固定的农业居住点在经过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出现了城市居民点。
5、城市形成的基本职能:防御和交易6、城市的发展?7、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又称城镇化水平或者城镇化率,是城镇化的侧度指标。
表示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我们国家就是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8、城镇化进程?(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城镇化水平经过较长的时间达到30%左右(2)中期阶段,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较短的时间快速发展到60(70)%左右(3)稳定阶段,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60(70)%之上,发展缓慢。
第二章1、伦理观、自然观的内涵?伦理观: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以儒家等传统礼教思想为主导的,伦理学、社会学的规划思想,多应用于大城市特别是都城;自然观: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多应用于小城市。
2、各时期主要城市规划侧重于哪种规划理念?(1)夏商周时期:以传统礼制思想为指导,形状规矩,结构中轴对称,道路网整齐严谨,体现了统治者的地位,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周礼》对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战国时期,《周礼》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挑战,《管子》的出现打破了单一周制布局模式,对传统礼制思想的突破,强调自然观和城市功能性。
(3)秦时期: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无统一规划和管理,规模宏大,出现复道和甬道。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a1a3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7.png)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保障未来世代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等方面。
2.人本原则:人本原则是指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人们的居住需求、工作需求、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等,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
人本原则注重社会公平和民主参与,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选择权。
3.空间整合原则:空间整合原则是指将城市的不同空间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城市规划要考虑城市结构、公共设施分布、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各个方面的整合,以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和效率。
4.分区分级原则:分区分级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和特点,对城市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
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应该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分级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的不同规模和等级进行有效划分和布局,以实现城市规模的协调发展。
5.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保护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原理,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生态保护原则还要求城市规划中要建立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增加城市绿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
6.历史传承原则:历史传承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应该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古城区、文化遗址等,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历史传承原则还要求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身份认同。
7.可达性原则: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考虑人们的交通便利程度。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可达性原则还要求城市规划中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并提供相应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3db3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1.png)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一、城市规划原理概述城市规划原理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目标,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居住环境:城市规划应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区,包括合理的用地布局、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应合理安排道路、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确保高效、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运输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 城市绿地: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空气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 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应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用地供应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5. 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应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6.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实施方法1.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相互影响,如经济、社会、环境等,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包括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3. 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用地,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应注重建筑设计的质量和风格,保持城市景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法律和法规:城市规划应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制定和实施,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6. 监督和评估:城市规划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
四、城市规划原理的意义和挑战城市规划原理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 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17a1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f.png)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依据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来指导城市的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绿化环境、土地利用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城市整体发展的目标。
2. 合理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功能,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提高城市的效益和效率。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4. 人本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出发点,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文化场所和社会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5. 可操作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规划方案要具备可实施性和可控制性,能够在实践中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资源利用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最终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08f4ad336c1eb91b375d6f.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1、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2、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3、城市化的含义一般简单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即过程,具体包括:(1)。
人口职能的转变: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2)。
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降低。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礼制至上、王权至上)5、《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采用功能分区,已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
(自然至上)6、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渊源-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
乌托邦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控制,以免城乡脱离,财产公有。
2)康帕内拉“太阳城”财产公有,居民从事畜牧、农业、航海、防卫等,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3)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开始暴露种种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提出社会改良的设想。
欧文:“新协和村”4)资本主义由巩固到发展,矛盾加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种种改革措施,如傅立叶的“法郎吉”,生产于消费结合,有组织的大生产7.田园城市概念: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城市被乡村带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8、《雅典宪章》1933思想方法:建立在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将城市看成了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局限性:(1)机械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简单化,与人类的需求背道而驰。
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整理
![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e46e5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3.png)
第一篇城市规划篇1、城市规划的任务是为了人类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一种未来空间安排,从更本质的意义上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的任务是通过空间的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住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2、永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从永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应该是支持性的发展,而非是掠夺型的发展,少用不可再生资源,有条件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对自然的污染,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
永续发展逐渐突破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即生态的永续性,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永续性。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人类不发展,不进步,人类就不可能获得完美的生活。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硬道理,问题是要从全局,长远的观点去认识发展达到永续的发展,这才是最本质的战略目的。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域,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永续发展关系重大。
城市规划正着眼于长远,全局利益出发,全面地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用地评定首先进行用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
其次要进行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城市的用地自然环境适用性评定,是对城市的自然环境,按照生态系统的需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应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4、用地评定的要求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必要依据,用地评定的内容与深度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拟定。
城市用地评定,需要超越狭隘的建设视野,转变为全球的人居视野,对于城市的用地评定不仅仅考虑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该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保护城市社会的永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4e04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8.png)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城市规划是指将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原则用于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使城市的布局和结构与人们的生活相适应。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使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
在城市规划原理中,有许多考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城市功能区划城市功能区划是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政府机构区等,以便使城市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安排。
在城市规划中,功能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成功的功能区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考试中,如果遇到相关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区划问题。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规划城市交通系统,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以及提高道路、桥梁、隧道等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交通工具、道路宽度等因素,以便使城市的交通系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城市。
在考试中,需要着重关注交通规划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
三、绿化规划绿化规划是保护城市环境的一种方式,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考点。
绿化规划涉及到城市内的所有绿色区域,包括公园、绿带、广场、街道绿化等。
在规划绿化时,需要考虑到绿地率、绿地分布及绿地类型等因素,以确保城市能够充分享受自然的美好。
四、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指规划城市内的建筑物,包括高层建筑、住宅、商业楼、特色建筑等。
建筑规划需要着重考虑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文化景观规划文化景观规划是规划城市文化景观,是一种保护、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文化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景观规划需要关注到建筑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因素,以便为城市营造更加多元化和有特色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规划考试也需要关注到法律、政策、流程等方面的问题。
在考试前,需要仔细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政策以及流程,以便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0b7f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6.png)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要点一、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1、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
二、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文化;3、经济与技术发展;4、政策制度。
三、城镇化含义:1、有形城镇化(物质、形态)(1)人口集中:城镇人口比重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城镇规模扩大(2)空间形态改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用地功能分化、土地景观变化(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变化2、无形城镇化(精神、意识、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的。
四、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1、农业剩余价值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向导;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7、城乡规划调控。
五、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1、计划经济下国营企业为主导;2、商品短缺时期乡镇集体经济主导;3、市场经济早起分散家庭工业主导;4、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主导。
六、城市发展1、区域关系:面是基础,点是核心2、经济关系:基本经济部类和非基本经济部类;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3、社会关系: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4、资源环境: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约束条件;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作用。
七、欧洲古典格局1、古希腊:方格网;城市广场为中心2、古罗马:城市设施、享乐设施;宣扬功绩建筑成为城市核心3、中世纪:自发生长,发展缓慢;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
意大利佛罗伦萨。
4、文艺复兴:人文思想,出现理想城市格局讨论。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梵蒂冈圣彼得教堂。
5、绝对军权:巴黎城市改建;轴线放射街道香榭丽舍大道;宫殿花园凡尔赛宫;协和广八、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f05326b4daa58da0114ad9.png)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市的产生:原始人过穴居、村居开始有了不予、狩猎集中种植植物出现可农业集中饲养动物出现了畜牧业人们聚居形成了居民地产品有剩余出现了交换形成的商业居民地的演化成为城市2 现代城市十一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3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有防御要求,最初是泛指野兽的侵袭,后来由于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加强了防御的功能4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圈层式扩张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出现城市仓储用的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地区道路系统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类型增加5 城镇化含义农业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妆花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 a 人口职业的转变b产业结构的转变c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6 城镇化的进程的变现特征: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b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c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7 城市化水平测度 a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 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a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b:“太阳城”方案c资本主义制度形成d城市矛盾突出2 城市发展的四大块 a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写了《明天——一条引向真正的和平道路》b 《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城市规划大纲》后改名《雅典宪章》c《马丘比丘宪章》d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3.《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4.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本质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指在城市中添加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田园城市是指城市周围的农田和原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efec3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6.png)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成绩分布:平时成绩考勤:10%,调研报告:20% ,考试名词解释,选择题,减答题,问答题关于城市设计、人口即两次调研考试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镇化定义:农业人口和农业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城镇化水平定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世界城镇化历史进程及特征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势力明显增强,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国内外城镇化规律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周礼.考工记A、记述周代王城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B、将等级制度贯穿其中城市规划独特的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2、管子.度地篇关于居民选址要求:“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3、周易A、创立“象天法地”象征主义规划方法B、“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C、“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3、建筑十书A、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写B、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4、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时期希波丹姆提出A、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
反映古希腊时期市民民主文化民主与平等B、希波丹姆模式的完整体现:米利都城5、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结合城建史复习A田园城市B卫星城镇C雅典宪章D马丘比丘宪章E有机疏散理论F永续发展理论G带形城市6、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即建设工程选址意向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法定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又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热点专题
![城市规划原理热点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e703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4.png)
城市规划原理热点专题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开展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社会经济规划等等。
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也会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可持续开展、智能城市、新城镇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几个方面介绍当下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城市可持续开展城市可持续开展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城市可持续开展变得更加迫切。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
城市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率,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增加公园、绿地和森林等绿化空间,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智能城市智能城市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开展模式。
在智能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环境管理等在内的智能根底设施,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开展。
在智能交通规划中,应注重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应加大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力度,促进城市交通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四、新城镇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城镇规划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建城镇的规划应不仅考虑到如何解决人口居住、工作、学习等需求,还要考虑到如何提供完善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新城镇规划中,应注重合理布局,防止过度集中和无序扩张现象的发生。
应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建设边界,对城市的开展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出现“城市病〞现象。
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城镇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开展。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2023年修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3937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e.png)
都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都市集中进展理论都市集中进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拢。
(都市经济的最全然特征之一)都市的集中进展——都市现象;大都市进展——世界都市。
1966年豪尔《世界都市》——世界大都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都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都市假说》中强调世界都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都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都市的7个指标:要紧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要紧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都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都市聚拢区——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都市的行政界限不尽相同。
在高度城镇化地区往往包括一个以上的都市。
大都市带——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指的是多核心的都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
『例题』弗里德曼《世界都市假说》有( )指标。
A. 要紧的金融中心B.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 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D.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E. 要紧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答案:ABDE都市分散进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都市来分散大都市的基础之上,要紧理论包括田园都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田园都市理论是在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在实际中分化为两种形式:①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形不成都市群;②都市郊区:只能促进大都市的无序地向外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①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②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都市性质的独立都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都市的派生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热点考点预测
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
多规合一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
绿色交通与公交优先
海绵城市
精明增长
TOD
紧凑城市
新城市主义
大都市区
低碳城市
经济全球化
CBD
城中村
原理题目基本是王老师出的。
根据一些热点和王老师平时说的东西整理出了如上的预测。
仅供参考。
大家还可以看看王老师的微博“惠思惠想”,她最近在研究公交和专车问题。
同时看看国匠城,了解一下城市规划年会,有空翻翻城市规划的一些杂志,看看讨论的比较
多的热点有哪些。
最后预祝各位考研成功!!明年厦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