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反应过程研究(论文)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d3317127284b73f3425003.png)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作者:古绪鹏,陈同云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复合催化剂,合成方法,应用摘要:以EDT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磷酸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催化剂,采用直接苷化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葡萄糖苷(C12-APG),考察了此非均相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醇糖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时间为3.5h,糖苷得率可达到132.4%。
并对其作用机理和所合成糖苷的应用性能作了进一步探讨。
内容:用葡萄糖和脂肪醇合成的烷基糖苷(Aldyl Polyg lycoside,简称APG)是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世界级表面活性剂。
因为APG兼具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优点,不仅表面张力低、活性高、去污力强、泡沫丰富细腻而稳定,而且对皮肤无刺激、生物降解好、无毒、相容性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故它可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工业乳化剂、化妆品、食品、药品行业。
90年代初国际上就已工业化生产APG,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APG的合成方法和进一步应用开发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等行业研究的热门课题。
APG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转糖苷法、Koenigs-knorr法、直接苷化法和酶催化法等。
前两种方法技术较成熟,但存在步骤多、操作复杂、综合成本高的缺点,而酶催化法虽然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但工业化有一定难度。
直接苷化法则是具有竞争力的一种合成路线,可以说是APG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本文采用自制复合催化剂的方法,对直接苷化工艺进行参数的优化,并对合成产物的应用性能作了进一步探讨。
1 实验1.1 药品与仪器无水葡萄糖(分析纯),十二醇(化学纯),正丁醇(分析纯),双氧水(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Fehling试剂(自制),复合催化剂(自制);2XZ-1型旋片式真空泵(上海真空泵厂),DW-2型调温电热套(江苏通州教学仪器厂);JB-90型强力电动搅拌机(上海医械专机厂),表面张力仪(上海电子仪器厂)。
烷基聚葡萄糖苷的合成_性能与应用
![烷基聚葡萄糖苷的合成_性能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6929a0dd3383c4bb4cd21f.png)
烷基聚葡萄糖苷的合成、性能与应用卢伟京(广西大学化工系 南宁 530004) 摘 要 烷基聚葡萄糖苷是一种温和、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优良,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介绍它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能和用途。
关键词 烷基聚葡萄糖苷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 乳化剂 分类号 TQ 42312Preparation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of A lkyl PolyglycosideL u W eij ing(D ep t .of Chem 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U niversity N anning 530004)Abstract A lkyl po lyglyco side is a new type of m ild non i on ic su rfactan t w ithw ide app licati on s and n icep rop erties .P rep arati on ,p rop erties and app lica 2ti on s are in troduced . Key words :alkyl po lyglyco side non in ic su rfactan t detergen t em u lsifier 烷基聚葡萄糖苷(A lkyl po lygluco side ),简称烷基多苷,即A PG ,是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特征:表面活性高、去污力强、泡沫丰富、细腻且稳定,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合用有明显协同效应,配伍性能极佳,无毒,低刺激,与皮肤相容性好;生物降解迅速彻底,环境污染少;原料为可再生植物资源等。
可用于家用洗涤剂、化妆品和工业清洗剂的配制。
早在1893年,德国的E 1F ische 合成了甲基糖苷[1],长链烷基多苷的表面活性也于1934年发现[2],但作为产品出现,却是在80年代末。
烷基糖苷的合成及进展
![烷基糖苷的合成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1d08e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2.png)
烷基糖苷的合成及进展1.1 直接糖苷化法(一步法)直接糖苷化法是由葡萄糖和高碳脂肪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APG的方法。
该法在技术上比较复杂,这是由于醇的碳链较长,分子极性相对减弱,和糖的互溶性减小使得催化剂的选择及工艺条件的控制显得甚为重要的结果。
目前,国内对于直接糖苷化法的催化剂的选择及工艺条件改进的研究已取得的一定的成果。
常被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催化剂等。
吕树祥等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以D一葡萄糖和正十二醇为原料直接合成十二烷基糖苷,并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反应速率、产物收率与色泽的影响。
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产物色泽无影响,选择适宜的中和剂Mgo,既可提高产物的收率又可改善产物的色泽。
实验所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与糖的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1l0—120~C,反应时间4h,反应压力4kPa,搅拌速率大于840 r/min,对甲苯磺酸与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5%。
产物为乳白色,十二烷基糖苷总收率大于89%。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为催化剂,以葡萄糖和正十二醇为原料直接合成十二烷基糖苷,30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工艺条件:正十二醇与葡萄糖摩尔比为5:1,催化剂与葡萄糖摩尔比为0.005: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h,反应压力为5.3—8KPa,得到的十二烷基糖苷产率为89.23%。
采用以EDT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磷酸为主要成份的复合催化剂催化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考察了此非均相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醇糖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所采用的复合催化剂的组成为:EDT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磷酸3种物质的质量比为m(ED—TA):m(t,AS):m(n3Po4)=5—15:35—45:45—55。
确定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20qC,ITI (醇)/m(糖)比为5:1,复合催化剂与葡萄糖质量比为0.008:1,反应时间为3.5h。
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
![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598e4e3883c4bb4cf7ecd129.png)
S r c ur s a o r is o Do e y u o i t u t e nd Pr pe te fn- d c lGl c sde
ZH ANG a d n , WANG —in. GAO a —e ・ HANG n g o Y — og Zija Xio li De g— a
c aatr e y F h r c e i d b AB ,GC. H— z NM R a d I n R. Ac o d n o t e r s ls o b v n i n d e p rm e t c r i g t h e u t fa o e me to e x e i n , p l me ia i n H)a d H LB( d o h l i o h l a a c )o 一 o e y l c sd r d cs we e o t i e o y rz t ( o n hy r p i c l p i c b l n e i p i f d d c l u o ie p o u t r b a n d g b a c l t n n a d t n. u f c r p ri s o r d c s u h a u f c e so y c l u a i .I d ii o o s ra e p o e t fp o u t ,s c s s r a e t n i n. rtc l ie o c n e c ii a m e n c n e t a i n,e rt o mu sf i g p o e t liy n r p ry,s l bl i g p o e t n o g n c s l e t n o mi g p o e t n t b l y o u i zn r p ry o r a i o v n sa d f a n r p r y a d s a i t i i a d s n。we e as u v y d Th x e i n a e u t h w h tH d d e l l c sd i d o x e— n oo r lo s r e e . ee p rme t l s l s o t a o e y u o i e i a k n f c l r s g s e l n o —o i u f c a t wh c o s s e i h f a n o ra d s a i t e tn n i n c s r a t n . ih p s e s s h g o mi g p we n t b l y,e i mu sf i g,s fe i g d t r li n y o t nn e e
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
![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2cba7e5acfa1c7aa00cc61.png)
第47卷 第1期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7 No.1 2008年1月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Nat ural Science )J an.2008 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黎四芳,吐 松,刘 海,陈 强,石富华(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收稿日期:2007203228基金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21051)资助Email :sfli @摘要:分别采用对甲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为催化剂进行了一步法由葡萄糖和月桂醇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得率、反应时间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为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烷基糖苷的得率可达149.63%,而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烷基糖苷的得率可达152.23%.对所得产品的表面活性也进行了测定.关键词:烷基糖苷;葡萄糖;月桂醇中图分类号:TQ 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20479(2008)0120075204 烷基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s ,A P G )是新一代环境友好绿色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助剂、洗涤剂、化妆品、工业乳化剂、农药增效等领域[1].A P G 的合成方法有基团活化法、醇交换法、一步法和酶催化法四种.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醇交换法成本高,质量不易保证.一步法就是葡萄糖直接和月桂醇反应而制得A P G ,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成本低,无三废污染.采用的催化剂有硫酸、烷基苯磺酸和硫酸化甜菜碱等,并在100~130℃和较高的真空度下反应[2-3].本文分别研究在对甲苯磺酸(TSA )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催化下一步法制备A P G 的工艺,并对产品的应用性能进行测试.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电动搅拌器;SHB 23A 型水循环多用真空泵;2XZ 22型旋片式真空泵;U 型管水银压差计;DZF 2150型真干燥箱;ZSD 22型自动水分测定仪;F T 2IR360红外光谱仪;Sigama701型表面张力仪;直径18mm ×400mm 层析柱,HSGF254薄层层析硅胶板.月桂醇、葡萄糖、对甲苯磺酸、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30%)为分析纯;十二烷基苯磺酸,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稀硫酸酸化而制得.1.2 实验方法向带有冷凝分水器、真空装置、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月桂醇和葡萄糖,启动搅拌,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并升温至80℃,使物料充分混合分散均匀.按比例加入催化剂,继续升温至预定的反应温度,并维持真空度96.69kPa 左右进行反应,产生的水不断地从分水器中分出.以Fehling 试剂检验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降温至90℃左右,以2mol/L 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p H 值为8~10,在真空下升温至150~185℃蒸出过量的醇.粗产品用30%的过氧化氢漂白,最后用蒸馏水调配成50%(质量分数)的产品.1.3 分析测试方法烷基糖苷的成分很复杂,除了未反应完全的葡萄糖和脱醇残余下来的月桂醇,还有水分、烷基单苷、烷基二苷、烷基三苷及烷基多苷和多糖[4].其中残留葡萄糖的含量按G B6283286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中的直接滴定法测定,残醇含量采用改进的柱层析法测定[5],多糖含量采用乙醇抽提法测定,水分用卡尔・费休法测定.烷基糖苷产品的组成采用薄层色谱分析,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醇=4.5∶1,显色剂为含有2%(质量分数)的α2萘酚的10%(by vol.)的硫酸乙醇溶液.2 结果与讨论2.1 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反应原料配比即醇糖比为5∶1(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葡萄糖的1%(摩尔分数),真空度96.69kPa 的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见图1~3.图1是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中副产物多糖含量的影响.可见,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反应产物中多糖含量较高,且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而在十二烷 图1 反应温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content ofpolyglucose基苯磺酸催化下,反应产物中多糖含量较低,且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较少.由于产生多糖的副反应也是受酸的催化,并主要是在痕量水相中进行,而十二烷基苯磺酸不溶于水,从而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与对甲苯磺酸相比,十二烷基苯磺酸对多糖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1 醇糖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Tab.1 Effect of mole ratio of alcohol to glucose on reaction results醇糖比反应时间/hTSADBSA 多糖含量/%TSA DBSA 糖苷得率/%TSA DBSA 3∶18 5.5 3.97 3.74118.74146.974∶17.55 3.65 2.50134.4150.875∶1 6.5 4.5 3.39 1.94149.63152.236∶1752.861.57150.46155.81图2是反应温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时间是指用Fehling 试剂检测不到单糖的时间.可见,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两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时间都有所缩短,反应速度加快,但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趋于不变.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的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的反应时间,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对甲苯磺酸.葡萄糖为热敏物质,温度过高则产物颜色加深,影响产品质量,因而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烷基糖苷产品的得率定义为所得产品扣除其中含有的残醇、多糖和水之后的质量与投入的反应原料葡萄糖质量的百分比.理论上烷基糖苷的得率为156.7%.图3是反应温度对糖苷得率的影响.可见,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糖苷得率在较低反应温度下是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的,在115℃时达到了150%左右.但随后温度再升高糖苷得率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是 图2 反应温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reactiontime 图3 反应温度对糖苷得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A P G yield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更有利于糖环和糖环之间的副反应,生成了多糖.而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糖苷得率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增加幅度较小.综合考虑,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选取反应温度115℃较为合适;而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可选取反应温度115~120℃.2.2 反应原料配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反应温度115℃,催化剂用量为葡萄糖的1%(摩尔分数),真空度96.69kPa 的条件下,不同反应原料配比即醇糖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见表1.可见,反应产物中多糖的含量随着醇糖比的提高・6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图4 催化剂用量对多糖含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amount ofcatalyst used on content ofpolyglucose 图6 催化剂用量对糖苷得率的影响Fig.6 Effect of amount of catalyst used on AP G yield而逐步下降.这是因为醇糖比提高后,糖环与醇的反应更容易,而糖环与糖环之间的反应减少,导致多糖的含量下降.反应产物中多糖的含量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较小,说明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剂能够对糖环与糖环之间的反应起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减少副反应的发生.随着醇糖比的提高,反应时间基本上是趋于缩短的,这是因为醇糖比增加,增强了葡萄糖的分散效果,在醇中溶解的葡萄糖也增加了,从而加快了反应的进行.但当醇糖比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不再缩短,甚至还会延长,这可能是过多的醇的稀释作用而降低了催化剂的浓度造成的.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做催化剂时的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时的反应时间.产品得率随着醇糖比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醇糖比提高后,由于稀释效应,烷基单苷继续与葡萄糖反应的几率减少,导致产品中烷基单苷含量增加,而烷基多苷含量减少,即产品的平均聚合度下降了,从而表现为产品得率的增加.但产品的平均聚合度偏低会影响 图5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时间的影响Fig.5 Effect of amount of catalyst used on reactiontime 图7 A P G 样品的红外光谱图Fig.7 IR spectrum of A P G sample其水溶性,因而醇糖比不宜过高.况且过高的醇糖比还会增加后续脱醇的负担.在醇糖比6∶1时,虽然得率较高,但薄层色谱分析表明,产物中只有单苷、二苷和极少量的三苷,而没有多苷,不符合烷基糖苷产品要求.因此,选取适宜的醇糖比为5∶1.2.3 催化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醇糖比5∶1(摩尔比),反应温度115℃,真空度96.69kPa 的条件下,不同的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见图4~6.催化剂用量加大,反应的副反应增多,而催化剂用量较小则反应速度较慢,可见在两种催化剂分别作用下,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多糖的含量上升.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剂下,反应时间(用Feh 2ling 试剂检测不到单糖的时间)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减小而延长,这是因为催化剂用量减小,催化剂浓度变低,活性中心减少,从而使反应变慢.同样催化剂用量下,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的催化活性比对甲苯磺酸高.2.4 真空度的影响・77・第1期 黎四芳等: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月桂醇与葡萄糖的反应生成烷基糖苷的同时,还副产水.维持较高的真空度有利于脱除反应生成的水,从而打破反应平衡的限制,使反应继续进行完全.但真空度过高,将增加动力消耗和月桂醇挥发损失.本实验控制体系真空度为96.69kPa 较为合适.2.5 产品分析鉴定与性能测定将自制的烷基糖苷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所得结果见图7.可见在1590cm -1有明显的糖苷特征吸收峰,与文献提供的谱图相符合[6].谱图解析如下:3381cm -1为O H 的伸缩振动,2922cm -1和2853cm -1为甲基、亚甲基的伸缩振动,1590cm -1为C -O -C 骨架振动,1460cm -1和1351cm -1为甲基、亚甲基弯曲振动,1033cm -1为C -O -C 伸缩振动,717cm -1为长链烷基的骨架振动.薄层色谱分析表明,展开后可见四个斑点,依次为单苷、二苷、三苷和多苷,与文献相符[4].配制不同浓度的烷基糖苷样品水溶液,并在25℃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结果见表2.可见,当在纯水中加入0.0125%(质量分数)的烷基糖苷后,表面张力即从纯水的7.197×10-2N ・m -1降到2.56×10-2N ・m -1,显示了良好的表面活性.由表面张力对浓度对数作图,得到临界胶束浓度为0.0067%(质量分数).表2 烷基糖苷的表面张力Tab.2 Surface tension of A P Gc /%00.00160.00310.01250.050.2γ×102/(N ・m -1)7.1976.0104.3902.5602.5262.5203 结 论(1)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在反应温度115℃、真空度96.69k Pa 、醇糖比5∶1(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1%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时,烷基糖苷的得率可达149.63%,副产物多糖的含量为3.39%,所需反应时间为6.5h ;而当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作催化剂时,烷基糖苷的得率可达152.23%,副产物多糖的含量为1.94%,所需反应时间为4.5h.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剂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甲苯磺酸催化剂.(2)烷基糖苷降低表面张力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0067%.参考文献:[1] 王军,张高勇.烷基多苷及衍生物[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 Wuest W ,Wollmann J ,Eskuchen R.Modified process for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alkyl glycosides :US ,5559219[P ].1996209224.[3] Sawada H ,Nagumo H ,K oike T.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alkyl glycoside stable in hue and odor :US ,6166189[P ].2000212226.[4] Waldholff H ,Scherler J ,Schmitt M.Alkyl polyglycosides(AP G )2analysis of raw material ;determination in prod 2ucts and enverimental matrices [C ]ΠΠ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ld Surfactant Congress.Bacelona ,1996,507-518.[5] 黎四芳,张海广,刘龙敏,等.烷基糖苷中残醇分析方法的改进[J ].化学工程,2002,30:351-353.[6] 欧阳新平,邱学青,蓝仁华.十二烷基多苷的红外谱图研究[J ].精细化工,2001,18(3):176-177.Preparation of Alkyl Polyglucoside by One Step R eactionL I Si 2fang ,TU Song ,L IU Hai ,C H EN Qiang ,S H I Fu 2hua(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Alkyl polyglucosides were prepared f rom glucose and lauryl alcohol by one step reaction using p 2toluenesulfonic acidand dodec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as catalysts respectively.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mole ratio of alcohol to glucose 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used on product yield ,reaction time and content of polyglucose were researched.Appropriate operation condi 2tions for preparation of alkyl polyglucoside are as follows :reaction temperature 115℃,degree of vacuum 96.69kPa ,mole ratio of al 2cohol to glucose 5∶1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used 1%.Y ield of alkyl polyglucoside was reached up to 149.63%after reaction for 6.5h by using p 2toluenesulfonic acid as catalyst ,while yield of alkyl polyglucoside was reached up to 152.23%after reaction for 4.5h by using dodec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as catalyst.The sample prepared was studied using inf rared spectrum.The surface tensions were measure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queous alkyl polyglucoside.K ey w ords :alkyl polyglucoside ;glucose ;lauryl alcohol・8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烷基聚葡萄糖苷的合成_性能与应用
![烷基聚葡萄糖苷的合成_性能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6929a0dd3383c4bb4cd21f.png)
烷基聚葡萄糖苷的合成、性能与应用卢伟京(广西大学化工系 南宁 530004) 摘 要 烷基聚葡萄糖苷是一种温和、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优良,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介绍它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能和用途。
关键词 烷基聚葡萄糖苷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 乳化剂 分类号 TQ 42312Preparation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of A lkyl PolyglycosideL u W eij ing(D ep t .of Chem 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U niversity N anning 530004)Abstract A lkyl po lyglyco side is a new type of m ild non i on ic su rfactan t w ithw ide app licati on s and n icep rop erties .P rep arati on ,p rop erties and app lica 2ti on s are in troduced . Key words :alkyl po lyglyco side non in ic su rfactan t detergen t em u lsifier 烷基聚葡萄糖苷(A lkyl po lygluco side ),简称烷基多苷,即A PG ,是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特征:表面活性高、去污力强、泡沫丰富、细腻且稳定,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合用有明显协同效应,配伍性能极佳,无毒,低刺激,与皮肤相容性好;生物降解迅速彻底,环境污染少;原料为可再生植物资源等。
可用于家用洗涤剂、化妆品和工业清洗剂的配制。
早在1893年,德国的E 1F ische 合成了甲基糖苷[1],长链烷基多苷的表面活性也于1934年发现[2],但作为产品出现,却是在80年代末。
烷基葡糖苷的合成研究进展
![烷基葡糖苷的合成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8366e40c850ad02de8041a4.png)
烷基葡糖苷 ( u pl l o d ,m ) 2 世纪 9 A o g cs e A 是 0 yy i 0年代表面活性剂 工业 研究的最大热点 , 其兼 有普通非离子 和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 的优点 : 高表面活性 、 黏度较高 、 泡沫 丰富、 细腻 稳定 ; 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复配有 明显增效作用 ; 对钙皂分 散
艺 , 中 c ~C4 P 其 9 l G合成工艺 已取得 中试成功 。辽宁鞍山化工一厂采用与 德 国 H ne公 司相似 的工艺路 线 , 取得 了 A ekl 也
扩试成功 。最近 , 南京金 陵石油化工公 司研究院精细化工厂 已有产品面市u I 。 0
2 P A G的制备方法
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分为 Fshr 、 o ̄g — nl法 、 ie 法 Ke s K O c i f T 四氯化锡 法、err 、 护基 因法 、 Fre法 保 i 酶催化法、 直接糖苷化法 和间接糖苷化法等 。目前 , 工业合成 A G主要应用直接糖苷化法和双醇交换法【 P l 。
文章编 号 :6 1 62 20 ) 1 0 5 5 17 —9 6 {0 8 0 —0 3 —0
烷 基葡 糖 苷 的合成 研 究进 展
赵振 新 , , 朱书全 杜晓静 颜淑娟 一 , ,
(. 1中国矿业 大学化 学与环境 工程 学院 , 北京 1 032 平顶山工学院化 学化 工系, 0 8 ;. 0 河南 平顶 山 470) 601
20 08年 1 月
先用葡萄糖 与乙酸酐反应生成葡萄糖五乙酰酯 , 再用溴 化氢将 之转 变为溴代葡萄糖 四乙酸酯 。将反应 物水解后得 到烷基葡糖苷。该方法可制得反式烷基葡糖苷。
十二烷基糖苷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十二烷基糖苷的合成及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05b8beaf45b307e9719708.png)
1.淀粉烷基糖苷的性能
淀粉烷基糖苷以植物油和淀粉等再生 天然资源做原料,易生物降解、无毒、无 刺激,并且该产品特性可根据烷基碳链长 度和聚合度的不同进行调解,以适于与其 他表面活性剂的配伍。该表面活性剂从结 构上讲,应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但科 研工作者对其基本性质和应用性能进行了 详细研究后发现,它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5
1.淀粉烷基糖苷的性能
APG AES LAS 0P-10
起始泡沫高度 /ml
130 108 125 95
10min后泡沫高 度/ml
123 95 114 78
稳定性/ %
94.6 89.0 91.2 82.1
注:泡沫高度的测定依据国标GB/T 7462-4 进行;稳定性为指某时间的剩余泡沫的高度与 开始高度之比的百分数。
8
1.淀粉烷基糖苷的性能
1.1 毒性及生物降解性 由淀粉、油脂等天然产物为原料制备
的淀粉烷基糖苷,其特点就是毒性低,生 物降解性好。经对两种老鼠Wister与 Sprague-Dawley的实验表明,对老鼠的种 类没有敏感性,其致死计量LD50>5000mg/kg。 烷基糖苷对几种有代表性生物的急性和慢 性毒性试验结果证实,其生态毒性极低, 属于基本无毒或低毒产品,也可称为口服 低毒表面活性剂。
11
1.淀粉烷基糖苷的性能
另外,烷基糖苷作为复配组分可以明显改善表 面活性剂溶液对皮肤的刺激性,其复配产物具有优 异的皮肤相容性和温和性。
作者以红薯淀粉烷基糖苷、LAS、AES、6501 等配置了洗液并对其进行了皮肤刺激性实验。
实验方法:将配制的洗涤剂样品,按5%配成水 溶液,温度控制在25℃,实验时将手浸泡在此溶液 中30min,用放大镜数手上的红点数目来判断其产品 对皮肤的刺激性大小,结果见表1。
烷基糖苷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研究
![烷基糖苷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aa0c5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a.png)
烷基糖苷(APG)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乳化性、抗静电性和杀菌性等特性,在纺织、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烷基糖苷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内容:
1. 合成方法: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一步法、两步法和混合醇法。
一步法是将糖和脂肪醇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糖苷,再经过脱色、脱杂、洗涤、脱臭等处理得到产品。
两步法是将糖和脂肪醇分别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糖苷醇,再经过缩合、洗涤、脱色、脱臭等处理得到产品。
混合醇法是将不同比例的脂肪醇和糖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糖苷醇,再经过洗涤、脱色、脱臭等处理得到产品。
2. 表面活性:烷基糖苷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提高液体的润湿性。
此外,烷基糖苷还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水的乳化性能。
在纺织、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烷基糖苷常被用作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等。
3. 应用领域:烷基糖苷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纺织行业中,烷基糖苷被用作织物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杀菌剂;在化工行业中,烷基糖苷被用作洗涤剂、乳化剂和化学助剂;在制药行业中,烷基糖苷被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在食品行业中,烷基糖苷被用作润湿剂、乳化剂和稳定剂。
总之,烷基糖苷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乳化性、抗静电性和杀菌性等特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直接苷化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直接苷化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https://img.taocdn.com/s3/m/237c8b29192e45361066f562.png)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 以下简称 A G一1) 主要应用 P 2, 于 日用化 学 品工 业 , 工业乳 化剂 、 在 润湿 剂 、 稠剂 、 增 医药或农药增效剂等众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J 。。 A G一1 P 2的制 备方 法若 以 主要 反应 步 骤可 分 为 直接苷化 一 步法和转 糖 苷化 二步法 两种 。一 步法是 由高碳醇与葡萄糖进行糖苷化反应直接制备 , 二步 法是 由葡 萄糖 和低 碳 醇 制备 成 低 碳 醇 烷基 糖 苷 , 再
关键词 : 葡萄糖苷 ; 烷基糖苷 ;合成 ;动 力学 中图分娄号 :Q 2 2 T 4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4 720 )3 06~ 3 1 3 3 6 (02 0 —0 1 0 0
Die tS n h sso r c y t ei fAPG — l y On t p 2b eSe
UU 蛳 一f ‘ E u —j n , U N E e ,L IG o i 2 H A G n—ci,L h i a a‘ U S u一殖a g , H N Y n ‘ Z A G a—d n ‘ og
( . si t o C e ia E gn ig,Z e gh u U i ri ,Z e gh u 4 0 0 1 I t u f h m c . l, n n te l  ̄ h nz o nv s y h n z o 5 0 2,C i e t hn a;2 H n n C e . e a h m—
ia n u ty R s r nt t , hnzo 4 0 5 c lId sr ee c Ist e Z eghu 50 2,C ia ah i u hn )
,
Ab I sF : n tp drc  ̄ t e i o P 一 1 r m rw maeil fgy oe a d d d e l c tt i r p r d. O e s i ts nh s f G e e l s A 2 f a tr l ̄ s n o e y ea e o t o ao a es e 1 】 if e c a tr a d d n mi d l r i u s d . h p i lr a t n c n io s d tr n d a : 1 l n e f o s n y a c mo ue ae d c s e en u c s T e o t ec i o dt n i ee mie s ma o i q a t y rt f o e y l o o o gy oe 3~5,e c i t e a r l O~ 1 0q u n i a o o d c la h l1 lc t i d c s ra t n e o mp r t e l u 3 C,p e s r k a i r su e4 P ,t me 3—
由乙二醇糖苷制备十二烷基糖苷的间接合成方法
![由乙二醇糖苷制备十二烷基糖苷的间接合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5fb832376baf1ffc4fad9b.png)
而
料完 全可以来 自天然可再生资源 其合成方法有 直
接苷化法 和间接苷 化法 ,直接苷化法 的反应条件较
乙二醇精苷是一种多元醇葡萄糖苷 ,是由葡萄
糖和乙二醇在酸性催化剂的条件下脱水形成的一种 多羟基化合物 其反应式如下 :
为苛刻 . 反应较难控制 , 我们研究过常压下 的直接合 成法 . 而间接合成法一般是采用短碳链的正丁醇 , 先
反应时 间、 催化剂用量及原料配 比分别进 行讨论。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表面张力 , 得到其临界腔束 关键词
浓 度值为 00%。优化条件下的产品的性能测试还表明 丁烷基糖苷具有 较好 的泡沫力和泡沫稳定性 . 5 烷基糖苷 间接合成i 均匀设计法 击
T 2 . O 4 32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季 谨
( 安徽马鞍 山 230 ) 4 0 2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一 褥
采用问接台成法 , 先合成出乙 二醇糖苷 , 再与十二醇反应 . 到含长碳链的十二烷 基赫苷 反应条件缓和 , 得
反应过程较 容易控制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 计实验 . 利用 DtFt 件 , a i a 戢 建立非线性 数学模型 . 得出十二烷基 糖 许产 品的产量 与各因索问的回归方程。求解非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反应最佳条件 : 葡萄橱 、 乙二 醇 、 十二 醇、 催化 剂的摩尔 比为 16400 . ::: . 反应温度 为 15 反应时间为 48 。对影 响得率的因素如魇应温度、 1 1 ℃. .h
剂 Ⅱ1并 于 沸水 浴 中加热 1 i, , n 只要 在 有 机相 或 相 m 界 面处有 极少 量 的砖 红 色沉 淀 , 即为反 应 到达终 点 。
其 反应历程是 葡萄糖 与 H+ 合 。 结 脱水形 成盐 , 然后 盐 与亲核试剂脂肪醇形成糖苷 由于葡萄糖与高碳醇的相溶性较差 , 因此 , 若采 用直接法 . 反应较 难控制 采用转糖苷法 , 即将葡萄 糖较好地分散于低级醇1 这里用乙二酶】 . 中 发生近似
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反应机理及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7690adf524ccbff121847f.png)
第3 2卷第 1 期 2O 年 2月 C2
日 用 化 学 工 业
C ia S r t n D tr e t C s eis h o u ̄ea t ee  ̄ o & o m t c
V 13 o l o .2N F b.O 2 e 2O
CH ̄ OH
假定反应温度下 ,葡萄糖在正十二醇中饱和溶解 度为 c m lL ) ( o・ ,t()时刻 液相 中葡 萄 糖浓 度为 s
A G是 由可再 生资源— — 淀粉 和油脂 的再加 工 产品葡 P
()糖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兰恩 一 1 埃农法 (ae Ln
adE ̄ n e m ) n )o’ M f d ; s l
(H ) : (H
萄糖和脂肪醇为原料合成 的,通常用 R G 表示 , O( ) R为烷基,G为葡萄糖单元 ,n 为平均聚台度。 在考察了直接法合成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反应的 主要影 响 因素 , 并建立 了适 宜 的反 应条 件后 , 文拟在 本
应 的反应 机理 ,提 出了该合成过程扩散——反应动力学模型 ,并求 取 了模 型 的相关参 数 ,经 检验证 实 了该 模型可靠。此外 ,亦求取 了该反应 的表现活化 能 E =233k・ o~。 a 4 . Jr l n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剂 ;烷基糖昔 {合成 ;反应机理 ;动 力学
中图分类号 :T 2 . Q4 32
在上述平衡混合物 中 a —D一葡萄糖 占 3 0%,B
收稿 日期 :20 一儿 一2 ;倍 回 日期 :2O —o 一胛 00 3 Ol 2 基 金项 目:河南 省科技攻关项 目 ( 1 90 )和郑州币攻关项 目 ( 9 年度)  ̄ 0 3] 9 19 9
作者简介 :章亚东 ( 6 一) 男 ,河南正阳县^,副教授 . 15 , 9 博士生
一步法工艺合成十二烷基糖苷过程中的液固传质
![一步法工艺合成十二烷基糖苷过程中的液固传质](https://img.taocdn.com/s3/m/ca10917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5.png)
一步法工艺合成十二烷基糖苷过程中的液固传质张永昭;郭霞;王晓辉【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reaction and liquid-solid mass transfer in the one step production of alkyl polyglucoside (APG) from glucose and fatty alcohols, the liquid-solid mass transfer model between solid particle group and fatty alcohols was deduced from the liquid-solid mass transfer model of a single particle.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tirring speed, and temperature on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model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ssociated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liquid-solid mass transfer between glucose and n-dodecanol. This model and its calculation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transfer rate and the reaction rate in the one-step process and accurately verify the control steps of the reaction process, which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为了考察葡萄糖与脂肪醇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工艺中反应和液固传质的耦合过程,从单个颗粒的液固传质模型出发,推导出了固体颗粒群与脂肪醇之间的液固传质模型.实验考察了粒径分布、搅拌速度及温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准确预测葡萄糖与正十二醇之间的液固传质过程,此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可以应用于一步法工艺中传质速率和反应速率相对大小的判断,确定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8页(P541-547,553)【关键词】烷基糖苷;一步法;液固传质【作者】张永昭;郭霞;王晓辉【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赞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9;赞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1.4以烷基糖苷为代表的、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制备易于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的绿色新型表面活性剂工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3]。
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糖苷的动力学研究
![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糖苷的动力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8a63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6.png)
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糖苷的动力学研究郭霞;张永昭【摘要】Some kinetic aspects of the glycosylation of D-glucose to polyglucosides, catalyzed by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were examined.A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glucosides with one-step method was proposed. Using several assumptions, a kinetics model at low catalyst concentration was derived from the assumed reaction mechanism. Several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reaction kinetics. The developed mode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with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inim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data.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agreements were in general satisfactory.%以葡萄糖在正十二醇中的饱和溶液为反应体系进行均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步法制备十二烷基糖苷的反应是一串联反应,葡萄糖与正十二醇反应生成单糖苷,单糖苷继续与葡萄糖反应生成聚合度更高的糖苷分子,而且生成单糖苷的反应是可逆的。
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
![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cc8f92c14028915f804dc2bd.png)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East Ch in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V o l .28N o.22002204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0111031700)收稿日期:2001204202作者简介:章亚东(19652),男,河南省正阳县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精细化工领域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623080(2002)022*******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章亚东3, 王自健, 高晓蕾, 蒋登高(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450002) 摘要: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采用直接法由葡萄糖和正十二醇反应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并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 )、气相色谱(GC )、红外光谱(I R )、核磁共振谱(NM R )等方法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根据分析结果分别计算出了产品的平均聚合度(n )和亲水亲油平衡值(H L B )。
此外,对产品表面性能(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能力、增溶能力、泡沫性能及稳定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 2C 12A PG 是一个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结构表征;性能中图分类号:TQ 423.2文献标识码:A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n -D odecyl GlucosideZH A N G Y a 2d ong 3, W A N G Z i 2j ian , GA O X iao 2lei , J IA N G D eng 2g ao(Colleg e of Che m ica l E ng ineering ,Z heng z hou U n iversity ,H enan 450002,Ch ina )Abstract :U nder the su itab le conditi on s of syn thesis reacti on ,n 2dodecyl gluco side p roducts w ere p re 2p ared by gluco se and n 2dodecano l by the direct m ethod .Gluco side p roducts w 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characterized by FAB ,GC ,1H 2NM R and I R .A cco rding to the resu lts of above 2m en ti oned exp eri m en t ,po lym erizati on (n )and H L B (hydrop h ilic 2li pop h ilic balance )of n 2dodecyl gluco side p roducts w ere ob tainedby calcu lati on .In additi on ,su rface p rop erties of p roducts ,such as su rface ten si on ,critical m icell concen 2trati on ,em u lsifying p rop erty ,so lub ilizing p rop erty on o rgan ic so lven ts and foam ing p rop erty and stab ility and so on ,w ere also su rveyed .T he exp eri m en tal resu lts show that n 2dodecyl gluco side is a k ind of excel 2len t non 2i on ic su rfactan t ,w h ich po ssesses h igh foam ing pow er and stab ility ,em u lsifying ,soften ing deter 2gen t ,low irritating p rop erties and h igh so lub ilizing p rop erties on o rgan ic so lven ts .Key words :n 2dodecyl gluco side ;syn thesis ;structu re ;p rop erty 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 lkyl po lygluco side ,简称A PG ),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优良的配伍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无毒、无刺激,可用在医药、农药、食品、化妆品、洗涤剂等领域[1~3]。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定量鉴定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定量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a9b689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a.png)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定量鉴定十二烷基葡萄糖苷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个人护理品和医药领域。
本文将从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定义、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十二烷基葡萄糖苷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葡萄糖和十二烷基醇通过酯键结合而成。
其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二、制备方法: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酸催化法:将葡萄糖和十二烷基醇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2. 酶催化法:利用酶催化作用,将葡萄糖和十二烷基醇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生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3. 高压法:利用高压反应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葡萄糖和十二烷基醇反应,生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三、性质:1. 表面活性性质: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性质,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水与油相互分散并稳定。
2. 温和性: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具有温和性,对皮肤和黏膜刺激小,适合用于个人护理品和医药领域。
3. 降解性: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在环境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较小。
四、应用领域:1. 洗涤剂: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可用作洗涤剂的成分,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稳定性,对皮肤无刺激性,广泛应用于洗衣液、洗手液等产品中。
2. 个人护理品: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可用作洗发水、沐浴露等个人护理品的成分,能够温和清洁皮肤和头发,不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层。
3. 医药领域: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可用作药品的辅助溶剂,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强药物的吸收。
4. 其他领域:十二烷基葡萄糖苷还可用于农药、油田化学品等领域,起到增溶、乳化、分散等作用。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个人护理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增加,十二烷基葡萄糖苷作为一种温和、降解性好的表面活性剂,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10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Oct. 2014文章编号:1003-9015(2014)05-1085-06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反应过程研究张永昭1,2, 计建炳1, 艾宁1(1.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2;2.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以正十二醇和葡萄糖为原料一步法制备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催化体系、催化剂用量、温度、醇糖比等)对反应过程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提出了此反应过程的物理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反应主要由生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主反应和生成多糖的副反应组成。
十二醇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烷基葡萄糖苷的主反应属于液相反应机理,首先葡萄糖溶解于十二醇中,然后与十二醇发生均相反应,碳正离子与十二醇的反应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中部分固相葡萄糖处于熔融状态,能捕捉液相中的催化剂,生成多糖副产物。
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此反应机理能很好地描述反应过程,为此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一步法;烷基葡萄糖苷;表面活性剂;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Q03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9015.2014.05.023Study on the Process of Alkyl Polyglucoside Synthesis Using One-Step MethodZHANG Yong-zhao1, 2, JI Jian-bing1, AI Ning1(1.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 ;2. Linjiang Institute, Hangzhou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Abstract:Alkyl polyglucosides based on renewable lauryl alcohol and glucos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one-step method. A phys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llustrate the rea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action conversion and reaction selectivit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such as catalyst system, catalyst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ratio of alcohol to glucose and so 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consisted of main reaction which generates alkyl polyglucosides and side reaction which generates polysaccharide. The main reaction follows a mechanism for liquids. The homogeneous reaction took place between laury alcohol and glucose in the liquid phase after the dissolution of glucose in lauryl alcohol. The reaction between carbenium ion and lauryl alcohol was the control step. In the reaction system, a part of solid glucose was in diatexis state, which could catch catalyst molecule from liquid phase. This side reaction led to the generation of polysaccharide, which is by-product. Experiment results of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showed that this reaction mechanism can successfully describe the reaction process.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reaction kinetics for alkyl polyglucoside synthesis.Key words: one-step method; alkyl polyglucosides; surfactant; reaction mechanism; reaction kinetics1前言烷基糖苷(APG)被誉为新型世界级绿色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由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脂肪醇羟基在酸催化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得到的一种苷化合物,具有绿色环保,良好的复配性能,优异的润湿、乳化、收稿日期:2013-03-18;修订日期:2013-07-29。
基金项目: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0105)。
作者简介:张永昭(1980-),男,山东潍坊人,浙江工业大学博士生。
通讯联系人:计建炳,E-mail:jjb@发泡性能等优点,正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生物化工、农业配方等众多领域。
根据脂肪醇碳链长度的不同,烷基糖苷品种有C8-葡萄糖苷、C12-葡萄糖苷、C14-葡萄糖苷等。
其中,因为C12-葡萄糖苷优异的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1~3]。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方法主要有转糖苷化法和直接苷化法,直接苷化法也称一步法,就是正十二醇与葡萄糖以酸为催化剂,在一定真空度下,直接进行脱水反应,生成糖苷。
反应催化体系、反应温度、醇糖比等因素对葡萄糖苷产品的色泽、产率、聚合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很多文献对此都有报道[4~9],但对反应过程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明显滞后[10~13]。
本文通过对反应过程的研究,探讨葡萄糖与正十二醇反应过程机理,考察催化体系、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利用提出的反应机理描述反应过程,验证反应机理的合理性,为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部分2.1 试剂与仪器正十二醇,CR ,上海五联化工厂;正十四醇,CR ,上海五联化工厂;正癸醇,AR ,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ω=90%),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对甲基苯磺酸,AR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无水葡萄糖,AR ,上海来泽精细化学品厂;浓硫酸,AR ,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酚,AR ,浙江中星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AR ,无锡市佳妮化工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红外光谱仪,布鲁克MPA 。
2.2 实验及分析方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正十二醇、无水葡萄糖加入500 mL 带有冷凝回流装置的四口烧瓶中,磁力搅拌控制一定转速,油浴加热至80℃左右,保持5 min ,使得正十二醇与葡萄糖充分混合,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在15 min 内升温至规定温度。
反应一定时间后,取1 mL 反应液用菲林试剂检测,当只有在有机相内或相界面处有少量砖红色沉淀时,则认为反应结束。
反应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从反应体系中取样,采用文献[14]中的方法对反应体系中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
反应结束后,采用文献[15]中的方法对反应后体系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式(1)确定反应过程的葡萄糖转化率和选择性。
×=(1)100%×=1××残余葡萄糖含量反应体系质量葡萄糖转化率-葡萄糖初始加入量多糖含量反应体系质量 反应选择性-葡萄糖初始加入量葡萄糖转化率(1)3 结果与讨论3.1 反应后体系组成将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后混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后混合物的红外谱图一致,见图1。
根据文献[16]的研究结果,脂肪醇与葡萄糖之间脱水生成烷基葡萄糖苷,形成了反应物中不存在的醚状结构,此基团在1150 cm −1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
由图1可见,反应后混合物在1150 cm −1有明显的吸收峰,表明反应过程生成了十二烷基葡萄糖苷产品。
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分析方法,因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100959085801149.99Wavenumber / cm −1图1 反应后混合物的红外谱图Fig.1 Infrared spectrum of mixture after reaction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 %第28卷第5期 张永昭等: 一步法合成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反应过程研究 1087此本文选用这种方法对反应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
经筛选以CHCl 3与CH 3OH 体积比为4:1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150℃显色。
对不同条件下的产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后混合物中主要含有三种物质。
结合红外分析结果,反应后混合物中主要含有残余葡萄糖、多糖、烷基葡萄糖苷和正十二醇三种物质。
因此,可以认为反应过程主要由葡萄糖与正十二醇反应生成葡萄糖苷的主反应和葡萄糖之间聚合生成多糖的副反应组成。
3.2 反应机理探讨为了研究反应机理,在醇糖比为5:1,真空度0.095 MPa ,催化剂浓度为1%,在120℃下,分别选择正十四醇、正十二醇、正癸醇三种不同的脂肪醇与葡萄糖进行反应,提高搅拌速度,消除外扩散影响,反应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测定体系中葡萄糖含量,测定结果见图2,为保证数据可比性,图中葡萄糖浓度为相对浓度,即葡萄糖浓度与初始葡萄糖浓度的比值。
由图2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脂肪醇,生成烷基葡萄糖苷反应在前期,葡萄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近似一条直线,表明此段时间内葡萄糖的反应速率基本为一恒定值。
反应后期反应速率才有明显降低,这一反应特性明显符合液相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