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课堂练习(打包26套)(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5bf74d04a1b0717ed5dd6e.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6917c1551810a6f5248697.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 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 4.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5.要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一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一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元硬币的厚度 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最佳的测量方法是( ) 7.使用被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8.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
上体育课时他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9.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10.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如图甲所示,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min s,合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bfaddd25c52cc58ad6be7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较小延长 12 小于 C【解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2)[2][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这样可以减小误差;(3)[4]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1=60cm,所用时间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60cm 5sst=12cm/s;[5]上半程的时间t AB=3s,下半程的时间t BC=2s,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等,t AB>t BC,由v=st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6]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即小车做加速运动,故图象C符合题意,故选C。
2.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来源】聚焦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演练——专题二十一:机械运动 【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 4、7(或5、8或6、9). 【解析】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时,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相同路程时,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详解】(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要得出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201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基础练习版
![201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基础练习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bcc883ad51f01dc381f130.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单位换算1km=______m, 1dm=______ m ,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m ,1nm=______m;1h=______min,1h=______s。
2、请您补上合适的单位:(1)张华同学身高174、0_____,(2)硬币的厚度为2、0_______, (3)人的头发直径为70_____,(4)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则刻度尺所显示的木块的长度为,其中,准确值为,估计值为 ,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4、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就是( )A、17、31cmB、17、32cmC、17、52cmD、17、30cm5、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判断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误差就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可消除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第2节运动的描述1、同一个物体就是运动还就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就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就是.2、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就是以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她就是以做参照物的。
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最快的就是_______.最慢的就是 .4、下列关于运动与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就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就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就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就是静止的5、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瞧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瞧山,山不动,就是船行、"其中“瞧山恰似走来迎”与“就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就是()A、船与山B、山与船C、山与水D、水与山6、甲瞧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瞧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A、甲、乙都向北运动C、甲、乙都向南运动D、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第3节物体运动的快慢1、速度就是反映物体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练习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5943692b160b4e767fcf2e.png)
光的折射课堂练习题
1、叫做光的折射。
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
是,入射角是,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折射光线是,折射角。
3、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并且入射光与分界面的
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
折射角为度。
4、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
画出它的反射光线以及它在空气中
的折射光线。
5.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而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6、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共25套)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打包下载)
![(共25套)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打包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1de3fba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43.png)
(共 25 套)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选教课设计汇总(打包下载)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会使用适合的工具丈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丈量有偏差,偏差和错误有差异.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丈量工具,经过活动,使学生掌握丈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技术.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有关长度和时间的丈量过程,激发学生着手操作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科学素质及优秀的实验习惯.【要点难点】要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丈量长度,使用停表丈量时间.难点:偏差的产生,偏差与错误的差异;丈量长度时读取估读值.【教课准备】1.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沙漏、电子腕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等.2.制作对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与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用眼睛直接察看课本P10两幅插图及在黑板上画出的图形,课本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 CD ,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同样大吗?在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同样长吗?发问:1.目测的结果是如何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正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丈量.让学生理解“ 感觉不行靠,丈量有必需” .进行新课表现学生的主一、长度的丈量体性.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发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创建环境,吸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列举丈量长度的工具.培育学生擅长( 学生议论、沟通、讲话)从事实中获取真谛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引学生认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准性.( 学生观看录像.)培育学生擅长解说刻度尺的使用:察看的优秀习惯.(1) 使用前做到“三看”:一看零刻度线,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提高学生着手( 拿着刻度尺,边察看边说出量程和分度值.)操作的能力.(2)使用时做到“五会”:①会选:选量程和分度值适合的刻度尺.②会放:放正、贴紧.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要斜视.④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会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学生丈量课本的长、宽、厚,而后同桌沟通丈量结果. )提出问题:(1)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2)如何丈量一元硬币的直径?(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沟通、议论、回答以下问题,并归纳总结丈量长度的特别方法. )(1)化曲为直法(2)协助工具法(3)积累法二、时间的丈量让学生察看沙漏的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沙漏除了赏析外,还可以有其余的作用吗?( 学生仔细察看,勇敢议论、踊跃回答.)依据所列举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古代人和现代人所使用的时间丈量工具的发展变化及方法上的差异.教师归纳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指引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秒”的由来.( 学生阅读、归纳.)三、偏差发问:在丈量长度的工具中,哪些精准度高?引出偏差的看法,产生原由及如何减少偏差.( 沟通、议论,而后与教师共同总结.)看法:丈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偏差.偏差产生的原由:偏差与丈量的人、丈量工具和丈量环境有关,偏差只好减小,不可以防止.偏差与错误不一样,错误是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在实验中应当防止.减小偏差的方法:采纳更精细的丈量工具,改良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均匀值等.提高学生使用协助工具的能力,拓展思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丈量方法.培育发散性思维.培育合作沟通能力.培育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经过分组实验,娴熟地掌握秒表的使用.掌握必定的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增添见闻,丰富知识.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归纳归纳能力 .讲堂小结反应本节课的请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收获.老师作相应增补.稳固知识 .┃教课小结┃【板书设计】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丈量一、长度的丈量使用“三看”1.工具:刻度尺― ―→“五会”2.基本单位: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3.长度丈量的特别方法二、时间的丈量1.工具:腕表、钟、停表2.基本单位:s.其余时间常用单位:h、 min.三、偏差1.产生原由:2.减小偏差的方法:第 2 节运动的描述【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参照物的看法.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经过多媒体协助教课认识运动的描述.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广泛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成立辩证唯心主义世界观.2.经过课外的拓展学习认识运动的有关知识,感觉技术进步带来的出色纷呈的特技运动成效.【要点难点】要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一样.【教课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足球比赛等有关运动的电影.┃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飞翔员在空中顺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让学生在诧异中议论事件发生的原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听完故过后,议论为何会有这样的事件.)进行新课一、机械运动1.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 1.2- 1,而后播放录制的电影、再分组议论以下问题:( 观看图片、电影.)在图片和电影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身旁还有哪些近似的例子?( 学生疏组议论,回答以下问题,认识运动的广泛性.)对学生的回答赐予评论.2.播放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并提出问题:(1)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3)静止的物体是不动的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组织学生议论,得出看法:物体地点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归纳结论:运动是宇宙中的广泛现象;物体地点的变化叫做机设计企图讲历史故事,引入新课 .指引学生观看图片和电影,使学生充足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广泛现象,提高对机械运动看法的认识.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录像片段,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 地理地点的变化”.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指引学生阅读课文械运动.3.应用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课桌、黑板、篮球架能否做机械运动?为何?(2)能举出绝对不动的物体的例子吗?( 学生沟通、讲话,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本质问题.)二、参照物1.情形设置:阅读课文“想一想议议栏目”:两列火车议论回答:为何乘客会产车错觉?经过议论,明确对运动物体的描述,选用的标准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判断.2.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慢慢挪动.思虑回答: (1) 桌子和课本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2)选用课本为标准,尺子、课桌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3)选用尺子为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得出参照物的定义: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描述常有物体的运动( 小组互动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稳固对参照物看法的理解.( 学生:向同桌描述某个运动物体的状况,问对方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相互评论. )教师准备一些题目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适看作出指导.奔驰的列车;乘客静坐在奔驰的列车中;月亮在云中穿行;三、运动的相对性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 1.2- 4;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像的例子,增添感性认识.察看图片,思虑并解说图片 1.2- 4 的情形.为何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列举生活中相像的例子.重申: 1.我们往常说的静止或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是相对地面静止.2.两个物体相对同一参照物运动方向、运动快慢同样,它们相互就是相对静止.让学生观看并议论课本图 1.2-5 中各个物体对于不一样的参照物是运动仍是静止的.指引学生观看课本图 1.2- 5;评论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成立辩证唯心主义世界观.或观看电影,让学生在议论的基础上初步明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标准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经过学生实验,指引学生认识到描述物体运动状况需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经过练习描述运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广泛性和参照物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议论、讲话.)讲堂小结指引学生对此课进总结本节内容行小结 .学生相互沟通、议论,说说自己的学习领会.┃教课小结┃【板书设计】第 2 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地点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定义:研究物体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二、参照物:特点:参照物都被看作是静止的选用: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与选用的参照物有关,选用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运动状况一般不一样.第 3 节运动的快慢【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看法.过程与方法经过对多媒体图象的察看,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认识拍照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觉科学与艺术联合所带来的美感.【要点难点】要点:成立速度的看法.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课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内容包含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赶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状况 )┃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动画:龟兔赛跑.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察看多媒体动画:龟兔赛跑.思虑、议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龟兔赛跑开始阶段谁快?判断依照是什么?最后裁判以为谁快?判断依照又是什么?进行沟通与表述.)指引学生进行议论并让学生沟通自己的议论结果.劝告学生不可以有骄傲自满的思想.进行新课一、速度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1.投影练习题:( 学生思虑、议论投影的问题,并举手回答.)①在同样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行程越____________,它的速度就越快;②物体经过同样的行程,所用的时间越 ____________ ,它的速度就越快.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2.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叙述速度的定义,并依据定义写出计算公式.经过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回想学过的行程实时间的单位.(1)定义:行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s(2)速度计算公式: v=t(3)速度的单位及读法:基本单位:米/秒 (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km/h)解说组合单位的读法及意义.( 学生听叙述,理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写出速度公式的推导式:t =sv、s= vt说出每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播放多媒体图象.( 学生察看多媒体图象,领会提高速度的意义.)察看多媒体图象1:草原上,一只猎豹正在追赶个只羚羊.察看多媒体图象2:奥运会百米赛跑比赛现场实录片段.经过图象1,让察看多媒体图象3:各种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学生领会速度在生计( 学生思虑、议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例题 1 和例题 2.)竞争中的重要意义.投影例题1,重申进行物理量的比较时要一致单位.教会学生正经过图象 2,让确进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领会竞技体育中例题 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好程用了11s,现使一辆摩托车速度的重要性.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 ,哪一个速度较快?经过图象 3,让投影例题 2.指导学生达成例题 2,重申庄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运学生领会提高交通工算.具的速度对经济和社例题 2:火车加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营运速度约为104km/h ,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两地之间的铁路线全长约为1463km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概要用多经过例题 1 的计少时间?算,学会组合单位大二、匀速直线运动小的比较及换算关1.匀速直线运动系.指导学生剖析教材中图 1.3-3 的两张频闪照片,并说出照片中物经过例题 2 的计体运动状况的差异.算,娴熟掌握公式的( 学生阅读“想一想议议”栏目,认识“频闪拍照”技术在研究物体变形及其应用.运动中的应用. )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判断.( 学生阅读并领会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帮助学生理解并的运动. )掌握看法与公式 .察看多媒体图象: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和越野赛车片段.领会两种运动的差异.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某些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的特点及均匀速度的意义.对于变速直线运动,要点是理解均匀速度,掌握均匀速度是针对某段时间成某段行程来说的.s变速运动的均匀速度能够用v=t来计算, s 是物体经过的某一段行程,t 是物体经过这一段行程所用的时间,求出v 就是物体经过这一段行程的均匀速度.讲堂小结和学生一同进行回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小结 .┃教课小结┃【板书设计】第 3 节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行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s3.公式:v=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变速运动3.均匀速度第 4 节丈量均匀速度【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研究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丈量均匀速度.2.能联系本质运用速度公式测物体的均匀速度.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察看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取对均匀速度较深入的理解.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测速度的实验过程中,能按要求做好实验,培育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2.实用均匀速度的看法察看和剖析身旁案例的意识.3.感悟科学是人类创建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要点难点】要点:均匀速度的丈量方法.难点:指引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正确计时和实验剖析.【教课准备】1.将例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2.准备实验报告,并打印.3.准备学生疏组实验所需器械.┃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将速度例题表此刻多媒体上.( 一名同学到黑板板书,其余同学在自己座位上独立达成. )1.依据例题总结测均匀速度的方法.( 学生疏组议论,总结实验方法.)2.实验研究(1)教师发放实验报告,将此次实验能经历的几个研究过程列在此中,指引学生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采集数据、剖析论证、评估沟通等几方面达成实验.( 学生依据报告提示,选择实验器械,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教师依据实验步骤,提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同学分组议论,回答.( 学生疏组议论,回答教师的问题.)(3)实验过程中,教师循环指导.( 学生疏组实验,合作研究. )(4)实验结束,分组回答实验结论.( 同组学生议论,剖析析数据,归纳结论. )设计企图例题的引入能够经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睦,培育学生终生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可表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培育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弄清注意事项,缩短实验时间,提高讲堂效率.培育学生集体意识和归纳总结能力.经历实验研究的完好过程,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关怀科技发展的动向,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建立正确的科学观.(5)评估沟通.( 学生相互议论,评估沟通. )3.教师使用位移传感器测均匀速度.学生参加利用位移传感器测人步行时的均匀速度.4.简介超声波测速.阅读科学世界.使学生关怀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认识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讲堂小结利于知识的稳固,培育学生的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老师作相应增补.归纳总结能力 .┃教课小结┃【板书设计】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第 4 节丈量均匀速度测均匀速度sv=t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剖析数据——评估沟通第二章声现象第 1 节声音的产生与流传【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察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流传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不一样.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流传的.2.经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察看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平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育学生与其余同学合作的意识.【要点难点】要点: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流传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 1.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流传.2.设计研究实验.3.声现象的剖析、解说.【教课准备】教具: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余能发声的物体.┃教课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企图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播放婉转的音乐.创建情境.赏识音乐,陶冶情操.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目染耳濡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进行新课一、声音的产生指导学生察看教材第27 页最上边图片,在学生察看的同时,挨次播放与插图描述的声现象所对应的声音.( 学生察看插图、倾听有关的声音.)图音并茂,加深学生的感悟.培育归纳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图 2.1 - 1 与图 2.1 - 2 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引出研究的课题:声是如何产生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生首次进行探发问,检查学生研究的结果,指引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究,需要增强指导.反应练习 (一 )培育评估能力与交演示:音叉实验流合作能力.指引学生剖析图 2.1 - 1、 2.1 -2 描述的几种声现象各是由什增强学生对“声是么物体振动产生的.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认( 学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其余学生评估.)识,领会放大细小振动指导学生议论教材第28 页第二段,让学生相互沟通议论的结的实验方法.果.指导学生用所学知( 学生举手讲话. )识剖析自然现象.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8 页第三段:机械唱片的原理,让学生检查学平生常采集找出生活中有近似原理的物件.资料的状况.( 学生热忱议论,相互沟通.)举一反三,加深对( 自学教材,并列举实例.)所学知识的理解.明的确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三人一组做实验,并归纳出实验结让学生初步感悟科果: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研究的几个基本要议论、作答.素.二、声音的流传初步培育研究能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9 页第二段,研究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力.流传的.思虑科学研究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并指导学生按教材要求深层次领会“声是进行固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判断实验结果能否证明了猜想和假一种波”.设.初步培育学生发现( 学生自学并踊跃思虑,进行分组实验并相互议论、沟通,作平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出判断. )本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反应练习 (二 )能力.以“听到飞机声”为实例,让学生作出“空气是传声介质”的实时小结,让知识假定,并让学生设计出查验假定的实验.系统化.( 学生作出假定,达成实验的初步设计.)启迪学生从阅读中( 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铃实验)找出规律.让学生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假定能否正确.因丈量声速需要较( 演示:液体传声实验)大的空间,没法在教室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声波传入人耳.让学生商讨声音在内达成,故只在课内交液体内可否流传.流假想,课后再达成测察看、思虑、作出判断.量.( 学生观看录像,自学教材.分组议论、沟通,举手报告议论结果. )让学生综合前方的几个实验结果,归纳出介质包含固体、液体随和体.三、声速从实例着手引入声速看法,介绍声速单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0 页小资料( 学生阅读、思虑,举手答题.)要修业生疏组假想出丈量声速的方法,在全班沟通,并在课后达成丈量和检查.( 学生疏组议论、集体沟通.)讲堂小结讲堂小测试.测试反应,师生共同讲评.请学生小结,老师增补.部署作业实时复习稳固.┃教课小结┃【板书设计】第 1 节声音的产生与流传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流传1.声音靠介质流传,真空不可以传声.介质:能够流传声音的物质,包含气体、液体和固体.2.声音在全部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流传.三、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叫做声速.2.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流传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流传最慢.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第 2 节声音的特征【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声音的特征,包含: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次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资料构造有关.3.不一样发声体发作声音的音色不一样.过程与方法1.经过做“音调与频次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学惯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试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说具体问题.3.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地评估和听取反应建议的意识.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进而更为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要点难点】要点: 1. 让学生在研究中领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经过实验研究音调、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解响度的差异.【教课准备】1.分组研究实验器械: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 间距可调 ) 、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显然不一样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械: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次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应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课一练人教版(全册word版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课一练人教版(全册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e9c94ee06eff9aff80729.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课一练人教版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7题)1.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米。
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A. 某原子的半径B. 一枚硬币的厚度C. 一根铅笔芯的直径D. 地球的半径2.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 量程15cm,分度值0.5mmB. 量程10m,分度值1dmC. 量程30cm,分度值1mmD. 量程3m,分度值1mm3.(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 3.15cmB. 3.150cmC. 2.15cmD. 2.150cm4.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A. ①和②B. ②和⑤C. ③和④D. 5把刻度尺都不行5.如图是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cm 5.50cmB. 1cm 3.50cmC. 1mm 5.50cmD. 1mm 3.50cm6.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5cmB.2.457cmC.2.45cmD.2.46cm7.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 采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C. 测量中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产生误差D. 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二、填空题(共3题)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__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_ cm。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共22套带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共22套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9c00f58fb770bf78a5597.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题(共22套带答案)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 1 光源 1.请把下列物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两类。
点燃的蜡烛、太阳、月亮、发光的萤火虫、眼睛、电池。
(1)你选择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类有__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第二类有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都是光源 B.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发光的电灯不是光源 D.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3.图4-1-1中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图4-1-1 知识点 2 光的直线传播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在研究光的传播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引入了光线,这种研究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 6.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________。
如图4-1-2所示显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情况,光在空气、玻璃中的传播特点与水中相似,可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___。
图4-1-2 7.小明在春游时拍下了如图4-1-3所示的景色,这幅图片说明光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请举出一个利用这一原理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图4-1-3 知识点 3 光的传播速度 8.如图4-1-4所示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________m/s=________km/s。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9c891a67ec102de2bd89f5.png)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该专题的知识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分别为: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特别注意正确的估读)。
3.停表的读数。
4.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
5.正确记录测量所得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关于该专题在中考的题,作答难度较低,但要注意审题,细心作答。
一、测量单位 1.国际单位制1960年10月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了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米(m ),时间基本单位是秒(s )。
2.长度、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 )、分米(符号为dm )、厘米(符号为 cm )、毫米(符号为mm )、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 nm )。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 km =1 000 m =310 m ;1 dm =0.1 m =110- m ;1 cm =0.01 m =210- m ;1 mm =0.001 m =310- m ;1 μm=0.000 001 m =610- m ;1 nm =0.000 000 001 m =910- m常用时间单位有时(h )、分(min )、秒(s )、毫秒(ms )、微秒(μs)。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 h=60 min=3 600 s ;1 min=60 s ;1s=310 ms ;1ms=μs二、测量活动(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认识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的含义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0~20 cm )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也是刻度尺的准确度(常用的为1 mm )。
2.使用时做到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尺面垂直;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共26套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共26套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a5ea3c55270722192ef7c9.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共26套北师大版)一、物态变化温度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 1.关于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定的体积B.没有一定的形状 C.具有流动性 D.液体无法变为固体 2.下列关于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肯定是固体 B.固体可以变成液体或气体 C.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物体不一定是固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固态、气态、液态 5.使用玻璃管温度计,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膨胀时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 ) A.温度计的量程 B.温度计的分度值 C.温度计的长度 D.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 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
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正确的是( ) 7.下图是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和;乙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和。
8.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分别为97 ℃、93 ℃、102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种猜想: 。
9.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10.下图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
(2) 。
(3)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全套(全套26份_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全套(全套26份_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9e6730690b4e767f5acfceac.png)
主备人: 上课日期: 授课人:【学习目标】1.学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学习重点】长度的测量【学习难点】误差、测量值准确值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国际单位(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下图中,经过测量后可知,左图的答案是_______,右图中答案是________.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吗 线AB 比CD 长吗?二. 长度的测量(阅读11页到13页,完成下面问题)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_______m=_____dm=______cm=______mm=_____m μ=_____nm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 三峡大坝下游大坝刚修建的西陵长江大桥全长是4853m=______km(2) 一节1号干电池高约6cm=_________m(3) 70mm=________cm=_________m km m ______1094=⨯3.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 张三的身高172______ (2)课桌桌面长60.0________,高度约为8.54_______(3) 成人正常行走时一步约为80______ (4)一棵小树的高度约为0.83_______(5) 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________4.一直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A.10cmB.20cmC.30cmD.40cm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A.选: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教材图1.1-1中的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练习(26份) 人教版1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练习(26份) 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f3cef86284ac850ac024226.png)
运动的描述
1.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第2题图第3题图
3.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同座的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对小明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
4.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1.2 运动的描述
1.静止 2.静止 3.汽车地面 4.B 5.A 6.A。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26份)人教版5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26份)人教版5](https://img.taocdn.com/s3/m/3091ddefb7360b4c2f3f6451.png)
第 2 节声音的特征知识点一音调1. 很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常常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 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2.各样管乐器在演奏时在管上不一样地点的孔时, 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 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 进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音调, 当用手指堵。
3. (2016 A. 音调高C.响度大广东广州中考B. 音调低D. 响度小) 琴弦H 比琴弦L 每秒内振动次数多, 推测此时H 比L 发出的声音(A )知识点二响度4.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 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别,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增大。
5.成语“鸦雀无声”用来形容夜晚的安静, 从声音特征剖析, 这主假如指夜晚声音的响度航员在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不可以( 填“能”或“不可以” ) 听到回声。
很小。
宇6. (2016 山东济南中考) 小军朗诵课文时声音太小, 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 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再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B )A. 音调B. 响度C.音色D.频次知识点三音色7.(2015 广西梧州中考 ) “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 以下图 ) 。
游戏时 , 当你对着它发言 , 它就会模拟你的声调学舌, 特别好玩。
“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固然语义同样, 但因为两种声音的音色(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不一样, 因此能够差别出来, 你发言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8. (2016 湖北恩施州中考 ) 有的人能将他人的声音模拟得栩栩如生, 主假如能模拟他们发出声音的(B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音色、响度和音调9. (2016 四川达州中考 ) 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同样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考点声音特点的划分10.(2016四川绵阳中考) 以下图 ,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沿, 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 拨动钢尺 ,听它发出的声音, 并察看它的振动状况。
201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基础练习版
![201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基础练习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d9a443524de518964b7da0.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单位换算1km=______m, 1dm=______ m ,1cm=______m, 1mm=______m, 1μm=______m ,1nm=______m;1h=______min,1h=______s。
2、请您补上合适的单位:(1)张华同学身高174、0_____,(2)硬币的厚度为2、0_______, (3)人的头发直径为70_____,(4)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 。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则刻度尺所显示的木块的长度为,其中,准确值为,估计值为 ,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4、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就是( )A、17、31cmB、17、32cmC、17、52cmD、17、30cm5、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判断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误差就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可消除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第2节运动的描述1、同一个物体就是运动还就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就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就是。
2、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就是以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她就是以做参照物的。
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最快的就是_______。
最慢的就是。
4、下列关于运动与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就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就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就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就是静止的5、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瞧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瞧山,山不动,就是船行、”其中“瞧山恰似走来迎”与“就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就是( )A、船与山B、山与船C、山与水D、水与山6、甲瞧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瞧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A、甲、乙都向北运动C、甲、乙都向南运动D、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第3节物体运动的快慢1、速度就是反映物体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7028d7cc22bcd126ff0cf7.png)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______。
(2)一节课的时间是0.75_________。
2.测量苹果的长度:图中苹果的果径为cm。
3.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40________。
4.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物体A长度为cm。
(2)图(b)中,物体A长度为cm。
(3)其中两读数不相同的原因是。
5.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30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
6.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cm B.8mm C.8dm D.8μm7.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 .1.65mB .1.75mC .1.85mD .1.95m8.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对同一书本的长度测量了5次,结果分别是:18.40cm 、18.42cm 、18.74cm 、18.43cm 、18.41cm ,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取()A .18.42cmB .18.48cmC .18.43cmD .18.415cm 9.用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将()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无法判断10.如图所示,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为cm ,铁丝的直径是cm ;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1.小明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2).【答案】 1.m ,h 2.6.16 3.mm4.2.3 2.35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5.B 6.A7.C8.ABC9.B10.5.00;0.17;偏大11.(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运动的描述1.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去,这是以作为参照物,以站在他身旁的小李为参照物,他是的。
秋八级物理上册课时练(32份)人教版6
![秋八级物理上册课时练(32份)人教版6](https://img.taocdn.com/s3/m/dc8c31de453610661fd9f49a.png)
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
”此中波及的发声体分别是、、,这些声音经过以形式传动听内的。
2.我省小学生小聂为了研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仍旧发出“嗡嗡”声。
结果表示:蜜蜂不是靠发声的。
用大头针插破了蜜蜂的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小聂以为蜜蜂的发声器就是小黑点,不论小聂的发现能否正确,我们都应该学习她的的精神。
3.往常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流传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流传得_________。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_________m/s。
4.雷雨天老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流传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
6.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流传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起码应大于_________km/h。
7.声音要靠_________流传,某同学测作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流传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作声音在空气中流传的速度是_________m/s。
8.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一定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假如竞赛时的空气温度为15℃,假如计时员听到枪声时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质成绩比较,在忽视光的流传时间的状况下,必定()A.少了 B .多了 C .少了 D .多了9.阅读声速与气温相关的小短文,回答后边两个问题。
气温影响空气的密度,气温高,空气的密度小,则声速大,因此声速与气温相关,由此产生声音不必定沿直线流传的状况。
明朗的正午,地表快速升温,地表邻近的气温较上层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邻近的流传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周围流传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岸或沙漠滩即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高声喊叫,此中一个主要原由是声音流传时向拐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秒 B.千米 C.米 D.厘米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的是( )。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可能避免5.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第5题图第6题图6.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所示,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___min________s,合________s。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C 2.A 3.A 4.D 5.A B 6.3 38 218运动的描述1.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第2题图第3题图3.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同座的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对小明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
4.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舱 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1.静止 2.静止 3.汽车 地面 4.B 5.A 6.A运动的快慢1.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________比较________的方法。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
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________km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3.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_____ ___;南充到成都的铁路线长大约为219 km ,动车运行的时间大约1.5 h ,则动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km/h 。
4.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s t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5. 赤峰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5×102 km ,如果将来要建成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可达3×102 km/h ,到那时如果我们要从赤峰坐高铁直达北京,列车按此速度运行需要的时间是( )。
A .1 minB .10 minC .100 minD .1000 min6.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 处的速度是6 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 m/sB .6.25 m/sC .6.75 m/sD .7.5 m/s1. 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 2.120 11.13. 运动146 4.A 5.C 6.B测量平均速度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的物体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
A.比实际值偏大 B.与实际值相同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2 s内通过的距离是4 m,第3 s内通过的距离是6 m,第4 s内通过的距离是8 m,这个物体做________运动。
4.小球沿一个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先变________,后变________。
5.2012年暑假,张欢与爸妈一起去上海旅游。
他们从合肥站乘坐D3025次动车用了3 h 到达上海虹桥站。
已知合肥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铁路里程为457 km,则他们乘坐的动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________km/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
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 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1.C 2.A 3.变速运动 4.大小5.152.3 6.很小时间0.12 小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到网内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了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在岸上听到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声音3.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物体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5.吹笛子发声的主要是( )。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C.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振动振动 2.B 3.A 4.C 5.B 6.C声音的特性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
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音调越低。
2.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特征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3.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_的缘故。
那么一个大声说话的男生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生相比,音调高的是________,响度大的是________。
4.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5.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6.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如蝴蝶每秒2~4次,蜜蜂每秒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听觉( )。
A.能感到蝴蝶飞过 B.能感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飞过7.弦乐器与管乐乐器发出的音乐有可能相同的是( )。
A.音调 B.音色C.响度和音色 D.响度、音色和音调8.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2.2 声音的特性1.频率频率频率越高频率越低 2.时刻强弱3.音调快女生男生4.C 5.A 6.B 7.A 8.A声的利用1.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测定海深时,探测系统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中央处理器只须运用________这一简单公式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出海深。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旋钮,它能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3.以下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6.如图所示,这是一种神奇的锁,只要主人一开口说话,它就能在自动识别后打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2.3 声的利用1.海水中的声速 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到回波所用的时间 s =v t2.B 3.C 4.A 5.D 6.C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甲的声音是60 dB ,频率为500 Hz ,乙的声音是40 dB ,频率为900 Hz ,则________的音调比较高,________的声音传得远些。
2.从减弱噪声的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3.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安静的图书馆里说话声属于噪声B .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C .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D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4.对“0 dB”的理解,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