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速度理论
咏春拳的运用原理
![咏春拳的运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98d2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c.png)
咏春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其运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线理论:咏春拳强调以中线为基准,通过身体的中线来控制力量的传递和方向,从而达到更好的攻击效果。
2. 攻防一体:咏春拳注重攻防一体,即在进攻的同时也要做好防守,通过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来实现攻防的转换。
3. 直接攻击:咏春拳强调直接攻击,即通过最短的路径和最快的速度来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从而达到最大的攻击效果。
4. 快速反应:咏春拳注重快速反应,即在对手攻击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进行反击,通过快速的反应来占据优势。
5. 灵活变化:咏春拳强调灵活变化,即在实战中能够根据对手的动作和情况进行灵活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攻击效果。
以上是咏春拳的运用原理,需要注意的是,咏春拳是一种非常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武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同时,咏春拳也注重道德和修养,强调武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咏春拳标指图解
![咏春拳标指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710d998762caaedc33d41c.png)
咏春拳标指图解咏春拳标指2013-12-08 顺德减肥防身术-博胜咏春标指标指是咏春拳中级大街路,它传接了小念头中的基本攻防手法,动作组合中配以转马和左右两手的不同招式交替组合,充分发挥马步、腰、桥力的作用,套路中的动作既有贴身近打,又有中距离,远距离的攻击手法。
“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
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标指介绍:标指练习时要注意打得潇洒放松,发劲柔韧,如藤条,弹簧,看似轻盈软弱,实则强劲凌厉。
加以林瑞文真传的“班禅指”练习,力贯指尖,更显神威,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之一。
(1)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咏春拳王志鹏(2)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3)不用寻桥平时肘底力不打尽的收肘(好比日本剑道斩杀时底力要停顿于某一位置而不使尽),标指要打尽。
(4)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5)用两手挡对方之攻(问手),例如挡住利器的攻击去保护头部要害。
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攻击手法都是以指、掌、肘为主,(其实小念头及寻桥亦一样以指、掌为主要攻击手法,拳反为次之,各位可以重温一下三套拳法,数一数出拳的数目和指、掌的数目,便知所说非虚)。
惟一脚法是耕脚或称圈步,亦包括咏春三式拳法之一的勾拳、十二式肘法—扱肘。
熟习后应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套套路,快速可产生更大威力。
小念头及寻桥假设敌人与自己实力相若,而标指则假设自己与敌人实力悬殊,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如何以最迅速及最直接的手法去击倒敌人,以求脱险,所以标指内的招式多是以打为消、险中求胜、但求速战速决。
学习标指要求习者要对寻桥已有深厚根基及认识,否则可能弄巧反拙。
动作要领预备式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立正抱拳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耕脚开马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左脚划半弧形向左方分开,略宽於肩,左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左脚不动,将右脚拖近左脚边划半弧形向右方分开,略宽於肩,右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
咏春拳快的原因
![咏春拳快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791ed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f.png)
咏春拳快的原因
为什么#咏春拳#的速度快,是因为结构,#咏春#对比其他武术总是手伸的很长,拳头总是比其他武术的拳头离对方更近,另外咏春攻击走直线,比曲线更快,手伸长优点是距离更近,缺点也有,就是力量对于其他拳术爆发力弱,为此,我们的五枚师太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软肋,那就是寸劲!短距离加发寸劲,这就是咏春拳快的原因!另外我们总以为短距离发力需要强大爆发力才可以,其实不然,因为咏春的主要的目标点是人体面部,而面部是很脆弱的,不管你肌肉多么发达,面部总是很脆弱,比如我标指对方眼睛,只需要轻轻一甩对方眼睛就可以造成很大杀伤力,无需多么强大的力量。
正统叶问咏春拳其实很简单,7点原理破解
![正统叶问咏春拳其实很简单,7点原理破解](https://img.taocdn.com/s3/m/0c9f65e304a1b0717fd5dd94.png)
正统叶问詠春拳其实很简单,7点原理破解很多门外人看咏春就像看天书,觉得速度之快,出手之狠,如有神助。
其实不是的,咏春拳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利用了以下几个比较基本的原理。
其实也是咏春拳的一些特点。
1、守中用中人体当中自上而下的中线,汇聚了,中穴,咽喉,心窝,丹田,下体等重要器官。
如果中线上的器官或重心被破坏,那就很容易被击倒。
有效打击对手中心,也是为了最大程度,最有效率的打击对手的重点。
无论手法怎么变,步法怎么变,总是用手法守着中,朝向对手的中线,也就是常说的“朝面”。
2、直线最短咏春拳讲究快,准,狠,要想更快,就要找到最快的攻击路径,自己的拳头离对手中线最短的距离就是直线,这也是为什么日字冲拳从中线出发,直线打击对手中线。
相比于左右勾拳,这个是最短最快的。
所以咏春拳能走直线的,不走曲线。
3、三角形稳定三角形稳定性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物理原理,在咏春拳里的应用也很多,比如二字钳羊马,的脚就是三角形。
4、咏春四门四门:分为上,下内门,上,下外门。
把向前伸出的手臂之前半部分称之为“外门”后半部分即上臂部分称之为“内门”这种内外门之分是以自己的肘关节为界的。
在实战时,前手主要用来防御外门攻击,后手主要用来防御内门攻击,无论对方的招式如何变化,皆不外乎是置于自己的双手之“内门”或“外门”而已。
而且应设法使敌双手置于已方“外门”,也就是设法使其双手离自己的“中线要害”远一些;或者说使其攻击偏离自己的身体。
这就要求已方的双手应始终占牢“内门”这一关键部位,当然,这一要诀也是应与“守中用中”之诀结合在一起运用的,也可以说“守住内门”是“守中用中”的一种延伸。
5、攻守合一别的拳派的动作一般攻为攻击,防为防守,每个策略相对独立。
而咏春拳,两只手刀,相互配合,同一手刀也能在攻守之间快速转换,将功和守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即在防守的同时攻击对手,而在攻击的同时做到有效防御,也就是它们没有单纯的防守,也无单一的进攻,而是“攻中寓防,防中寓攻”。
咏春拳散打技术,手法快、腿脚灵,学上两招也能防身自卫
![咏春拳散打技术,手法快、腿脚灵,学上两招也能防身自卫](https://img.taocdn.com/s3/m/2e65e2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d.png)
咏春拳散打技术,手法快、腿脚灵,学上两招也能防身自卫(穿白衣者为甲方,黑衣者为乙方。
)一、手法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图1~图3)。
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图4~图5)。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图6~图8)。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图9~图10)。
5.圈手正掌:乙前拳直击甲头部,甲外拍,进马内圈成正掌,直击乙中线(图11~图13)。
要点:拍手成圈手时要缠住对方的桥手,正掌时要借助进马之力。
6.枕肘膝顶:甲进马直击乙头部,乙摇闪进步抱甲,甲以枕肘砸其背部,同时以膝顶其腹部(图14~图15)。
要点:砸肘、顶膝同时到位,以加大打击力度。
二、腿法很多咏春拳初学者以为咏春拳只在手法上见长,实不知咏春的脚法更是变幻莫测,有鬼脚之称。
1.截连踩:甲以左箭马与乙相对,乙起右脚攻甲,甲后脚踩截,同时左转挂其来腿,顺乙落脚之力侧踩其支撑腿(图16~图19)。
要点:踩挂撑要一气完成,不可脱节。
2.直撑拌打:甲直撑乙,乙右手消截欲进步反攻,甲在落脚同时左手扶乙右手,右手右脚分别搂打乙头、颈、膝弯处(图20~图21)。
要点:搂打时手脚要协调。
3.膀手侧撑:甲以二字钳羊马与乙相对,乙高位横踢甲头部,甲转马膀手消解,左手护手成抓手(图22~图24)。
要点:右手膀手成掌前滑,同时右脚侧撑其支撑腿。
转马膀手要同时侧撑,与抓手对争用力。
4.交箭斜撑:甲二字钳羊马对乙,乙起腿直踢中位,甲转马,成交剪手,回转左手扶其前手,右手外圈,搂其来腿,左脚斜撑其支撑腿(图25~图28)。
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
![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d64bcd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4.png)
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方面:近体实战的基本技术体系传说清朝时,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姑不论其可信性如何?其实白鹤不会拍动双翅进攻一字长蛇,人的双手则不同,它是人体最零巧的运动链,不但运动功能最多,而且运动幅度最大。
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主体技术,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它是四击的徒手实战格斗技。
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两千年以上经验,并且还有所创新,其特点有六:(一)当双方近打时,如用转马使对手侧身相向,仅能一手施力时,可以居于以多胜少的优势。
如果利用连环均衡的攻防双手,在时间差和机会率方面都会占较大的便宜。
善用双手为主的数量优势,是近战技术体系的特点之一。
(二)人体构造是对称的和平衡的,可像建筑物设计一样,外有几何中心线和内有力学重心线。
当以双手为主体技术时,可将左右方一分为二,去设计简洁的动态的基本动作,其单手的运动链及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方式。
如将手视作兵器时,其单手的基本动作可成为刀、剑、鞭、斧、锤、钩、盾、双节棍等多用途作用。
当将左右方合二为一,随意组合动态格斗时,其左半和右半的动作可以不对称,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
双手做同一动作可为双刀、双剑等,做不同动作可成为一刀一钩,一剑一盾等,它是以二的倍数增加着。
善于运用双手为主体的多面手作用,是近战技术体系的特点之二。
(三)对打时双手可以同时一守一攻,也可以最短时间连环进攻同一目标。
利用相辅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去设计双手互为兼顾,是近战体系的特点之三。
(四)身体和马步姿势要便于运用双手朝向对方重要目标———全身的重心线(一般以外形的中心线代替),不但较易击中要害而且受力也较重,双手连中时尤甚。
咏春拳为何拳速快
![咏春拳为何拳速快](https://img.taocdn.com/s3/m/c756156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e.png)
咏春拳为何拳速快可分为以下几点:1.要知道咏春拳的原理,就有中心线一说!咏春拳追求的和定律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2.其次是拳,咏春拳拳的姿势和打击方式和传统拳法略有差异!第一它拳眼朝上,这样打出去的拳就成为略带弧线第二一以肘底部位为发力点,发力点不需要太长!可以说是直接打出去的!这样在和传统比较,还需要蹬腿,拧腰,送肩然后才打出一拳,这样在距离和时间上就快了一倍!3.咏春拳的在有了以上几点之后,再连环的叠加拳法,出拳就更快速了!就像出膛的子弹一样!在连贯和短距离的空间下,加速是轻而易举的!4.还有一些就是在和对手对抗中加速的,还有肘底力强化的因素步法的因素,前臂发达的因素!第二:咏春的三套拳法都是最好的辅助练习方式小念头就是一种基础也是核心,他就像是规矩,然后才有方圆,最后又不遵守规矩!就像是一个人开始练习拳的时候,他觉得一拳就是一拳然后经过一定的积累,它又认为一拳不在是一拳了当再次形成自己的方式时,又觉得一拳还是一拳说了这么多,就是不要希望楼主不要忽略基础的东西!当你到达一定的境界,所追求的往往是最简洁的东西!比如李小龙追求的就是简单!但是这个简单直接是在聚集了所有的精华而积累的!还有就是木人桩,它可以练习你熟练度,比如招式比如力量的掌握和对抗也是最佳的练习方式寸拳是在你速度上以一种短距离的爆发形成的杀伤力!粘手,肾气归源功和五指枚能补充你的元气,增加体质,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辅助方式吧!第三:建议楼主不要过于追求,要慢慢来,从基础开始,基础好了,学习的效率要能提高不少!所谓水滴石穿,靠的还是日夜积累的!慢慢的你的速度会有的,慢慢的你的力量会有的!有些东西不是你单独的练习所能呈现的,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可以让你蜕变的过程!你如果一味的追求快,那样你就脱离的咏春的本质,一门拳术不仅仅需要速度,还有杀伤力还有智慧的技巧和灵活的招式!所以任何都不可偏废,拳再快,没有力量你怎么能伤到人呢?拳再快,人家跑了你怎么打?拳再快,人家有武器你怎么弄?拳再快,在群殴中你能一招一个?以上说的或许过于偏激,但是,拳的速度是在练习咏春自身的基础上而增加的!如果你只追求快,又何必练习咏春呢?直接练习你的快拳就好了!一门拳术的组成是靠许多因素来组建的,就像一个完整的人,你少个胳膊腿,就是废人了!还谈什么完整!你如果是练习咏春拳,最好是从基础开始,装上你的胳膊腿,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在增加体质变强!。
唯快不破,咏春的无影拳是怎么做到的?
![唯快不破,咏春的无影拳是怎么做到的?](https://img.taocdn.com/s3/m/9fa310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b.png)
唯快不破,咏春的无影拳是怎么做到的?速度在几乎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citius, altius, fortius”,这是拉丁文“更快,更高,更强” 的意思。
我不知道这是有意或只是巧合,因为和速度相关的是排第一。
在中国武术,我们也有「唯快不破」的一种说法。
不久前,我的一个练中国武术的朋友看到咏春拳师傅林文学的影片,惊讶地对我说:「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无影手!」我的朋友是绝对钦佩林文学师傅出手的速度。
因我已经练咏春拳有一段时间了,我有时已经忘了对于一般人来说咏春拳的动作速度有多么快。
因此,毫不奇怪,目前的金氏世界纪录最快的拳保持者为也是咏春拳同门,罗伯特.阿尔迪托(Robert Ardito),在一分钟打428拳或每秒打7.1拳。
根据我的经验,勤练咏春拳不到一年的时间要每秒打3至4拳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的困难。
那么,什么使咏春拳这么快?此外,咏春拳的速度是纯基于肢体的快速动作吗?几年前,我拜读一篇粱绍鸿师傅(Duncan Leung) 所写很具有启发性的文章,标题为《叶问所教我的速度》(“What Yip Man Taught Me About Speed”)。
根据梁师傅,叶问宗师教他速度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并教导他:「如果你不能以一种类型的速度战胜对手,你可以使用另一种速度击败他。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应用咏春拳的速度理论,实际上你的速度将可以更快。
该篇文章将咏春拳的速度归为四类:1.移动/ /运动的速度(Speed of Travelling),2.距离的速度(Speed ofDistance),3.准备的速度(Speed of Readiness)和4.反应的速度(Speed of Reaction)。
根据该篇文章,移动的速度之定义是“这是一般我们所指的速度,就是一拳或一踢的速度,这类的速度之快慢可以每秒移动几英尺计算出。
透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将渐渐提高我们的运动速度。
”换句话说,当人们谈论速度时就是指我们的肢体从A点到B点的速度有多快。
咏春拳理大道至简!
![咏春拳理大道至简!](https://img.taocdn.com/s3/m/66a47e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c.png)
咏春拳理大道至简!1.论势:咏春拳对动作姿势的要求很高,一招一式既要达到动作规范,又要符合实战要求。
尤其注重攻防练习中的基本姿势。
一般以“二桥上势”为摆桩姿势,这是咏春拳的典型桩势,也是实战练习的基本姿势。
一手上拦,一手下按,两肘夹紧护肋。
上拦手掌心向上,届阳;下按手掌心向下,属阴。
阴阳上下相会,应于咏春拳“正面八门”的攻防战略。
2.论力:三式六力。
这是咏春拳在实战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防守练习方法和发力形式。
“三式”指在攻防实践中,对方的每一攻击动作,即便目标相同、力度相等,但其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不尽相同。
若只用一种方法、一种用力顺序去防守,往往会力不从心。
为此,在练习时,必须具备应变不同方向力变化的能力。
正所谓水无常形、式无常势、法贵应变。
“六力”是指出手发力时,要以腰、胯、踝、肩、肘、腕六个部位同时用力,而产生一种聚周身力为一体的合力。
咏春拳学理论心法堪称咏春体系之基石,研究实践之中倍受重视。
现将咏春之理论心法简述如下:一、咏春拳之理论(一)本能动作攻防完成于特定时空(即有条件的瞬间)。
因此对你来说,瞬间呈现于你体前的攻击目标或攻击动作,根本不容你去观察、思考、判断后动作,而要求你几乎在同时出正确的相应动作。
如同一位考官,在严肃的测试你反应速度与动作的准确性及速度。
毫不夸张的计,咏春拳学要求每位练习者必须通过锻炼达到视觉或触觉(亦包括空间感觉能力)反应瞬间身体亦能高速动作,即无意识的纯本能的动作。
(二)全力攻击从理论研究到攻防实践,直到面临真正的战斗,全力攻击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全力攻击是指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发起最猛烈、高速、强劲的连续攻击。
全力攻击能有效消除你的懒散与恐惧,并能够让你在真实战斗中超本能发挥。
同时全力攻击不会让对方有喘息之机,你能在最小消耗获胜,同时使你得到了安全。
(三)打手为消打手为消是指以积极进攻来实现防御的,亦称“打手即消手”。
我们认为,防御无法让你获得胜利,并让你时刻笼罩在危险之下。
咏春拳武术教学
![咏春拳武术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9273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8.png)
咏春拳武术教学咏春拳武术教学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
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咏春拳武术教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春拳的理念1、中线理念:人体重要器官接近中心线,人体的平衡也较接近中心线。
因此向中心线攻击,无论从距离、速度、受力、实效来看,中线理念是最好的实战构思。
同样理由,也要守住中心线不被攻击。
2、短距理念:要对最接近的距离使用最简洁的技法达到最实效的攻击。
3、精简理念:时间第一,时开决定实效。
最好的招式就是以最简洁的动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直接的攻击,而且能够兼有攻击及防守的效果。
4、三角理念:平面三角形是稳定的刚性结构,也可组成角锥体空间结构。
例如双手消打同时的暂时稳定三角形,可以形成尖劈楔入的攻势,也可形成难于透入和自动卸力的守势。
5、直圆理念:直拳是以最短距离和时间攻击,就是直线运动的理念。
只有直线受到阻挡,须要以迂为直来达到目的时,粘手的圆形运动才适当发挥出来。
反过来,当对手重拳出击时,就要用圆形运动来防御。
例如消打同时的一手做半圆形滚动卸力,另一手做直线运动迅速反击。
6、刚柔理念:与对手格斗时,可以在同一肢体和同一时间中,发挥刚柔相济的两手或一手一脚以至两手一脚的协调,争取到时间,达到攻守同时的最佳境界。
7、立体理念:踢、打、拿、跌的手脚同时并用,立体交叉和全方位的多点变化战术,可使对手防不胜防,因而控制了主动权。
假如可用精简动作取胜,就不一定用立体组合去取胜。
8、要害理念:攻击人体薄弱的要害部位,不是以力取胜,是以小力巧胜,达到速战速胜的目的。
中线理念与要害理念有关,因为沿中线最多要害,包括最为显露和最易收效的部位。
咏春拳教学咏春拳是根据整体的人体动态规律建立实战格斗的基本技术体系。
它由人体内在的意念支配着有形的肢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进行快速协调的近体攻防格斗,以取得最大的实效。
咏春拳的十大核心理论
![咏春拳的十大核心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cfe25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a.png)
咏春拳的十大核心理论咏春拳以灵活多变、富有技击实用价值,虽说“法无定法”,但前辈高手们在开创和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必要总结其重点理论的。
咏春拳十大理论咏春拳的攻防理论十分符合力学原理,历来咏春前辈们在授徒之始,都十分注重对咏春拳理论的讲解,以免弟子不明拳理,习拳之时偏离法度,难以练出真正的内劲发力。
咏春拳有十大理论。
它包括守中用中、朝面追形、攻守同期、不“追手”、不“冲身”、不借助位置发力、来留去送、甩手直冲、轻桥去手、重桥留中。
一、守中用中守中用中指的是临敌之际攻守之间,应守位自身中线不被攻击,集中攻击敌人中线的要害部位。
中线指的是人体的子午线,即由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间的连线。
中线涵盖人体各大要穴与要害,击打中线不仅节省时间和距离,同时可以用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击打效果,一击制敌;况且人体中线更是人体的重心线,中线部位遭受重击,无异于重心被击中,受力者易失重倾斜,难以卸力还击。
守中,首先可以保护身体中线的重要部位不受打击;其次可以实现最短距离的防守。
用中,指的是攻守抢中线,实现最短距离和最重攻击的效果。
咏春所有手法,都是由自身中线部位发出去的,守中用中是咏春习练者攻防格斗时必守的第一法则。
二、朝面追形与对手面对面平行站立,为“朝面”。
若对手面向其它方向,不能“朝面”相对,则我方以迅捷的身法步法,快速贴近对手中线,如影随形般黏住对方,控制其重心,进而制服对手,为“追形”。
习拳者运用咏春拳法对敌时,应尽可能正面朝向对手。
不论对手环绕着我方走向任何方向,我方必定朝面追形向着对手。
其优势如下:进攻方面:便于使用整劲打人,较易击中目标且对手受力较重。
防守方面:简化对手向我方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受到攻击时,对手向我方进攻的方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方对对手来势较易拦截反击。
速度方面:出手快而动作小,双手能同时击中对手,且出手时几乎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小,左右手很容易互相兼顾,立体攻防。
咏春寸拳发力技巧
![咏春寸拳发力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6ae84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8.png)
咏春寸拳发力技巧一、引言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发力技巧而闻名。
其中,“寸拳”更是其精华所在,它是一种瞬间爆发出的强大力量,能够在极短的距离内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本文将介绍咏春寸拳的发力技巧及其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传统武艺的核心要义。
二、发力的基础原理1. 杠杆原理:在咏春拳中,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增大力量的输出。
通过调整姿势和重心,使身体成为一个良好的杠杆,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出力量。
2. 肌肉储能:在蓄力阶段,需要充分动员肌肉,使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储存能量。
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强大的力量。
3. 身法运用:咏春拳强调身法的灵活运用,包括步法的移动、身体的平衡等,这些都能为发力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寸拳的发力技巧1. 姿势:站姿时,保持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微微前倾。
手臂放松下垂,手掌心相对。
2. 蓄力:通过身法和步法的配合,逐渐将体重转移到支撑腿上,同时另一只手向上提起,带动身体向前倾。
在这个过程中,全身肌肉紧绷,达到储能的目的。
3. 瞬间的爆发行动力:在发力的最前端,利用腰部的转动和肩膀的松沉,使原本积聚在手中的力量迅速传递到拳头之上。
此时,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将自己的意念凝聚在拳头上,仿佛要将一切障碍粉碎于拳下。
这种集中精神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力量的集中度。
4. 释放:一旦决定出手,就要毫不犹豫地快速将拳头挥出去。
这时整个身体都要协调一致,以大的加速度将力量完全释放出来。
四、实践与应用要想真正掌握咏春寸拳的发力技巧,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用这些技巧:1. 与实操练习相结合:多进行对练或单人模拟实战演练,锻炼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
注意控制力度,从轻到重的训练逐步适应。
2.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你想深入学习咏春寸拳或者有疑问困惑,不妨向专业的师傅请教,他们能为你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3. 注意安全:在进行实战训练时务必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咏春拳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研究
![咏春拳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35a37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c.png)
咏春拳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研究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广东省佛山为发源地,源于叶问先生的武术理念和经验,被认为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拳法。
咏春拳的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具有独特性和高度实用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咏春拳的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
1、发力快、实用性强咏春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力快,它以迅速的攻击和快速的反击为主要手段,利用身体的协调性和速度优势进行打击,使对手无法看清攻击方向、缩小攻击的反应时间。
咏春拳攻击的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有效的对打、拦截、拉扯等手段,使对手失去制高点,最终占领制高点,形成攻守转换,获得制胜机会。
2、击气咏春,攻防合一咏春拳注重在攻防上具有一体化,即在攻击与防御中进行快速的切换,而且这个切换的过程中没有停顿,有了击气咏春的精髓,使得拳击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传统武术中的运动方式,它将拳击与身法的运用贯穿起来,把身体作为攻击工具,全身与拳击配合使用,使攻击力量更加强大。
3、注重实用性的基础动作咏春拳对于基本动作的要求比较严格,各种技击动作的制作都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因此咏春拳大多数基础动作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些动作主要包括站立姿态、步法、手法、身法等,这些基础动作对于培养出高效的咏春拳技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突出“以点制面”能力咏春拳的攻打方式是以点制面的方式进行的,能够迅速的封锁对手的攻势,同时以快速的反击反制攻击。
这种能力的形成既需要对基础动作的全面掌握,又需要通过不断练习领悟咏春拳的精髓,掌握实战能力。
2、咏春拳对摔、掐、扯等手段的运用能力咏春拳在技击中运用了非常多的技巧手段,如摔技、掐法、扯手、斫拳等等,能够在实战中快速地制服对手,形成攻守转换,下手寸步不让。
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加强训练,让自己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
3、集中优势克制对手能力咏春拳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优势进行攻打,经过不断练习,咏春拳手能够通过快速的判断,迅速掌握对手的破绽,并以自己的优势进行攻击,形成优势克制对手的能力,真正把武艺练成了能够在实战中应用的高妙绝招。
咏春拳技术特征及典型理论的综述-模板
![咏春拳技术特征及典型理论的综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5e9461e580216fc700afd88.png)
咏春拳技术特征及典型理论的综述咏春拳给予力量较小的弱势人群一个可以面对强大对手的技击术。
另一技术特征就是围绕圆形进行防守。
手臂成弧线,一是面向对手的进攻防守区域较大,二是肌肉处于较佳的预备状态,可以更加快速地变化动作以应对不同方位的进攻。
锁定对方中线进行进攻,采用直线进攻以尽量缩短攻击路线。
而直线进攻和圆形防守是“矛”与“盾”的组合,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对于身体较为纤弱的人群来说更加容易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而不是“硬打硬上无遮拦”。
埋肘蓄力与收肘变换众所周知,技击格斗是人与人进行的身体对抗,各种技术和技法都要通过人才能发挥,而面对的是有思想和运动变化的人,其中变化因素则更多,也更加复杂。
在我方进攻或防守时,对方也在同时或之后做攻防动作,所以身体各个部位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进行技击,容不得“你出一招,我接一招”的纸上谈兵。
咏春拳为快速应对进攻强调“埋肘”与“收肘”,这一技术动作要求有别于其他门派,特别是对于北派武术的习练者来说,还会有“缩手缩脚”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人拳”。
“埋肘”具体来说,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守时,大多手肘紧贴着自己中线,从正面看就是肘部收在胸前。
埋肘的原因,一是抢攻中线时距离最短;二是保护上身躯干重要部分,为防守提供了一个较佳的姿势。
“收肘”,即在攻击或防守动作完成后,手和手臂不再“蓄力”,成自然的曲肘状态,以便迅速变换下一个动作咱圆暂。
从解剖学角度看,人体手臂的肌肉前后对称,任何一个角度的动作都有主动肌和对抗肌以及辅助肌参与。
如果单独完成一个动作在主动肌适度拉伸的状态下延长即可,可是技击格斗中动作需要连续和突然,需要随机变化角度,手臂弯曲埋肘蓄力显然不是最佳的发力状态,却可以保持机动变化,而这正是咏春拳所追求的目标,不以力胜而以灵活多变取胜。
追求快打与不追手咏春拳的求快和一些传统武术对于速度“暧昧不清”完全不同,表现很直白。
如咏春拳有“以长制短之快”、“顾打合一之快”、“以近求快”,追求一种肉眼难及之快咱猿暂,不消过笼,不追手,这是咏春拳攻防动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做防守动作时,只做到对方攻击不到自己的角度即可,动作短小,精确。
咏春拳的几种理论打法
![咏春拳的几种理论打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637f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2.png)
咏春拳的几种理论打法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
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
)二桥上势,里帘必争。
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
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
)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一)理论和心法:(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
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
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
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
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
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
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
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
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
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
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咏春寸劲的发力原理
![咏春寸劲的发力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3aa6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1.png)
咏春寸劲的发力原理---中国传统咏春拳有一种特殊的发力方式,叫做寸劲。
所谓寸劲,是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或者动作即将完成的瞬间,才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
寸,即比喻发劲距离之短促。
-------------------------------------------------------------------发好寸劲的关键,在于把握动作加速度的时机,这个时机应在拳头放松出击至粘贴对方皮肤(衣服)时,才突然加速爆发最大劲力,俗称沾衣发力。
在咏春门中,咏春高手能够运用短桥手寸劲在近战中占据主动,双方一旦接手,他们不用蓄势就能发动连续紧凑的攻击,随粘随打,在1--3寸距离甚至贴身状态,发力将对方击倒。
.............................................................................此种寸劲法在八极,心意,形意等中国传统拳法中都能找到类似的技术结构,可以说寸劲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通过内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运动力集中的一种武术劲力的表现方式,看似简单平淡的一击,却足以产生致命的杀伤力-------------------------------------------------------------------咏春拳的发劲,要求——颈-双肩-双肘-双手腕-腰-双股-双膝-双脚腕;共十四个关节均为力量之源。
其站桩:膝前钳-肛上提-腹下收-胸微含-背后拔-头居中-手前问;整个形格如待发之弓箭,〈身如弓(侧看S形)`手如箭〉。
--------------------------------------------------------------------------------------------------------------------------------------在发劲的瞬间,全身十四关节同时旋转,连同身型向前弹射,借助地面强大的反作用力,劲往一处使。
咏春拳秘而不宣的三关九节劲,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
![咏春拳秘而不宣的三关九节劲,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https://img.taocdn.com/s3/m/2c1359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f.png)
咏春拳秘而不宣的三关九节劲,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武谚有云: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
这说的是内家拳高手与外家拳高手在体型上的差别。
练外家拳的拳手大多肌肉发达.棱角分明.特别是有些拳手挺胸收腹时.胸肌凸起,八块腹肌如同搓板,十分健壮美观(也有个别体型不同的)。
但是.反观内家拳的拳手,却含胸溜肩,背部圆鼓鼓的,即使是身材最好的,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放松时胳膊上的肌肉不带棱角,好像有一层水膘.这是经常放松身体肌肉所致;二是不管多瘦的内家拳拳手,腹部总是前凸,不易看到腹肌,这是经常气沉丹田所致。
一句话,内家拳高手多鹤形、龟背、溜肩、小腹微鼓、皮肤柔韧。
因内家拳高手善于运用放松呼吸的法门炼气、炼劲.内气饱满.故而背部或后臀略似龟背。
龟背形成的原因是,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时,就会类似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聋拉着的。
尤其像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
世人往往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内家拳拳术中要求习练者必须达到的含胸拔背。
而溜肩是发力顺畅的一种最佳状态,是人体通过拳法训练后.后天返先天而导致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皮肤柔韧则触觉灵敏,筋长且富有弹性,有听劲化劲之能。
小腹微鼓说明丹田气充盈.气息绵长,平时用于养生,战时爆发为汹涌澎湃的内力,寻常一击即可将人弹出数尺之外。
当一拳打在外家拳拳手的肚子上时,会感到如同打在一块钢板上,震得手生痛。
而当一拳击中内家拳拳手的肚子时,却如同打在皮球上,会将人弹飞。
此外,外家拳高手的外形多见棱角.如同楷书;而内家拳高手行拳时的外形如同行云流水.似行书或草书。
外家拳行拳时对身形的要求多为挺胸塌腰,发力刚猛迅捷;内家拳则崇尚含胸拔背,柔韧连绵,劲力内敛,锋芒不露。
由此可见.内家拳发力训练强调的是.‘行气炼劲、神筋拔骨”。
一切内家拳修炼的法门,均是针对人体内在气息、筋骨的训练.而非外在肌肉的训练。
咏春拳的发力技术,要求习拳者颈椎、双肩、双肘、双腕、腰椎、双股、双膝、双脚腕共十四个关节同时作用发力,这样发出的力星作用于对手时才够整、够透、够劲;可以在一寸到三寸的距离内发力.将人穿透性地击倒或者弹飞。
这种拳法在实战中以快速短打著称,一秒8拳谁能敌
![这种拳法在实战中以快速短打著称,一秒8拳谁能敌](https://img.taocdn.com/s3/m/d127930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9.png)
这种拳法在实战中以快速短打著称,一秒8拳谁能敌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南拳拳法之一,是以拳快、防守严密、实战技击效果极强而著称于世,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较其他传统武术,咏春拳更专注于快速制服对手来结束对决。
曾有这样的形容咏春拳法:武林绝学数咏春,刚柔相济泣鬼神。
寸劲突发人难躲,凤眼柳叶夺人魂。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方永春所创,外号咏春三娘、铁腿侠女等,又因出过一段时间的家,又名咏春尼。
传说方永春出家时观日出鹤舞创出'鹤拳',成名绝技为'二字钳阳马',即用双腿绞杀对手,因此有传说方永春为咏春拳始祖的,实际历史上并无其人。
还有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是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的南派内家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拳,总教头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
南少林被焚后,至善和尚来到广州光孝寺传授拳法,取名咏春,盛行于广州、德顺、面庆高鹤、港澳等地。
但大都认为是福建严建春、严三娘所创,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
咏春拳在练习中拳术套路主要有小稔头、标子、寻桥三套拳法和木人桩,是凭借手桥肌肤的接触,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的感觉和反应速度,发挥寸劲的力量。
以上、中、下三榜手为基本手法,还有柳叶拳、挫手、凤眼拳、撩手、左右破非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角马、追马、跪马、虚步、独立步和追马。
强调以心指挥意,以意引导手、腰、马运动,从而形成手、腰、马、心、意、劲整体合一。
在实战技击中,咏春拳具有招式灵活多变、出拳迅猛、短桥窄马、刚柔并济、擅发寸劲的主要特点,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具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
子午捶是咏春拳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发,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
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武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春拳速度理论
咏春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基于身体的强壮而是基于顺序合理经济的动作。
虽然速度在格斗中非常重要,但是不论如何努力地长时间地训练来提高速度,它总是有生理极限的。
你总会遇到一些人比你速度快。
有些人天生就有此天赋。
应用咏春拳的原理,就能让你有可能打败比你天生速度快的对手。
叶问宗师曾说过,速度分为很多种。
如果你无法在某种速度上敌过对手,你可以在另一种速度上打败他。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应用咏春的速度理论,你就能变得更快。
在这方面,共有涉及到4种速度:
1.运动速度: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速度,即一拳或一脚的速度,可以用英尺每秒这样的单位来度量。
通过持续的训练,运动速度是可以逐渐提高的。
2.距离速度:咏春拳直线原理简单地说明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
因此,直拳比勾拳和摆拳的距离短速度快。
使用回旋踢击打头部比简短快速的一拳所运行的距离更长。
对于想用拳来击打筋骨的情况也是一样,就是说直接踢击筋骨来得更更快、距离更短。
这就好像:你我站在房子的前面开始赛跑,终点是房子的后门;你绕过房子奔向后门而我打开前门穿过房子奔向后门;你或许跑到很快,但我比你先到终点,因为我的路程比你短。
3.准备速度:一个人处在静止站立的姿势,当他想出狠狠地出拳或踢腿时,非常典型的动作就是先收回他的腿或拳然后在击打出
去。
这不仅暴露了你的动作意图,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多余的动作上。
在咏春拳中,力量不是仅仅由四肢的运动产生的,所以不需要做先收回来的动作;而是在你出拳或踢腿的同时旋转身体将身体另一侧(拳或腿)收回。
举例来说,当要你出左拳的同时,迅速地收回右臂及右肩以达到蓄力的目的。
4.反应速度:一般情况下,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独自练习套路来训练其中的技术,直到将各种技术练得非常熟练,但是在实战中却毫无作用。
这就像坐在椅子上运动手脚来模拟训练骑自行车一样,一旦骑上真正的自行车,必摔无疑。
这是因为真正的反应和平衡感没有得到训练。
叶问宗师曾说,如果你想学游泳就要下水去学,不要只是动动手脚想象你在游泳。
格斗是两个人的。
你可以整天一个人训练,与你自己的影子格斗,但是如果你不将这些技术用到对手身上,是无法很快进步的。
咏春拳只有3个套路。
在学完了第一个套路之后,就要进行黐手练习,这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练的,从中可以训练与人接触时的感觉和反应。
然后是通过对练来练习技术,这也是需要两个人的。
一次一次、日复一日地练习,直到成为习惯,成为条件反射。
此时当有攻击袭来,你就能迅速反应而无需思考。
格斗发生得太快,你会痛苦、会愤怒、会毫无准备甚至恐惧,但是你绝对没有时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