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精选——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e3c5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a.png)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简洁、实用、快速的进攻和防御技巧而闻名。
基本功是咏春拳的基石,通过训练基本功可以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力量、速度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站桩练功站桩是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之一,通过稳定的站立姿势可以培养内力和身体的控制力。
具体方法如下:1.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扣,双膝微屈,身体放松,保持直立。
2.手臂动作: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臂微微弯曲,手肘下垂,放松手腕。
3.呼吸方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呼吸平稳缓慢。
站桩练功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进行,如足低桩、手低桩、中桩等。
每个姿势保持5分钟到10分钟,每日进行多次。
二、桥手练功桥手是咏春拳的重要手势之一,通过训练桥手可以改善上肢力量、灵活性和手部的准确性。
1.桥手动作:将右手伸直,手心向上,手指稍微弯曲成拳状。
左手握拳,放在胸前,拳面向前。
2.桥手练习:左右手交替练习,每次保持10秒钟,每日进行多次。
三、步法练功步法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通过合理的步法可以进行快速的移动和灵活的转向。
1.方步:以右脚向左斜前方踏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右斜前方迈出一步,形成侧移的步伐。
2.斜步:以右脚向右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左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形成交叉的步伐。
3.前行步: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保持前行的步伐。
4.后退步:以左脚向后退一步,再以右脚向后退一步,保持后退的步伐。
步法练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先进行基础步法的训练,然后逐渐加入转向、闪避等技巧的练习。
四、挡拆练功挡拆是咏春拳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训练挡拆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1.基本挡拆:站立姿势,右拳略微上举,以掌面向上,左拳放在胸前,掌心向前,做被拳的防御姿势。
练习时可以请教伙伴出拳进行挡拆,注意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2.模拟拆打:在基本挡拆的基础上,可以模拟实际的拳击动作进行练习,注意保护好拳头和身体的稳定。
咏春拳的拳谱介绍
![咏春拳的拳谱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58cce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1.png)
咏春拳的拳谱介绍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咏春拳的拳谱介绍。
咏春拳谱咏春绝技源自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手有生死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膊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上不过膊中不过争下三路手以脚消脚摆放有威打须有势三角朝形线守分明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敌压三关以横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三桩三拳步手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念头主守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中路边栏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标圈伏绑困刮耕摊可从中破困手横拦绑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中间绑起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d6e10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0.png)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源于福建省南少林寺的少林拳派,是一种以“韵律为首,劲力相应”的武术技艺。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基本姿势在咏春拳中,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姿势。
咏春拳的基本姿势包括骑马步、圆形拳、直拳、半步东南、手势等。
这些基本姿势是咏春拳训练的基础,在实战中非常重要。
二、基本步法咏春拳的基本步法有三种:进步、后退和侧步。
进步步法是向前移动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移动身体同时进行进攻和防御;后退步法是向后移动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防守做好反击的准备;侧步步法是向两边移动一个步骤,既可实现身体的转移,也可配合攻防。
三、基本手势咏春拳的手势非常多,其中半步东南手和指手是相对重要的两个手势。
半步东南手是咏春拳的核心之一,它主要强调手部与身体的协调,手势比较单一,动作却非常重要。
指手则是咏春拳中非常独特的手势,它通过手指的操控来达到防御和攻击的效果。
四、基本动作练习咏春拳的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拳击、踢腿、抓拿、擒敌等。
这些动作在实战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练习者增强力量、提高速度、发展灵敏度,并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基本应用训练在咏春拳中,基本应用训练包括六合推手、三合推手、黐手等。
这些训练可以让练习者有很好的应用能力,可以理解对手的力量,并在攻防中及时做出反应。
总的来说,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习咏春拳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练习者建立起足够的基础技能,以便在后续训练中打好基础。
同时,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也是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带给你强烈的成就感。
咏春拳(拳法)—搜狗百科
![咏春拳(拳法)—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e4d1c13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7.png)
咏春拳(拳法)—搜狗百科咏春拳,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始创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白鹤拳转化而成,此地名为拳名。
故名“永春拳”。
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泳春拳”者。
此拳传至广州,称为咏春拳。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咏春拳创始于五枚师太,见到蛇鹤相争而有所悟的是五枚而非严咏春。
五枚师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有说她还是少林白鹤拳高手。
由于福建南少林被清政府所焚,她为了避祸,隐居于川滇边界的大凉山,因见蛇鹤相争而创出咏春拳,后来便传于严咏春。
第三种说法是,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这个严二就是前面据说的严四。
第四种说法是: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拳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
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
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泳”字改为“永”、“咏”。
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佛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第五种说法,又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
南少林被婪,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
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
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
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第六种说法(最正确说法)是:咏春拳源于福建泉州少林寺(于现在的蒲田, 以前属于泉州府)的鹤拳。
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
![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d64bcd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4.png)
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咏春拳主要特点及理论核心,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方面:近体实战的基本技术体系传说清朝时,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姑不论其可信性如何?其实白鹤不会拍动双翅进攻一字长蛇,人的双手则不同,它是人体最零巧的运动链,不但运动功能最多,而且运动幅度最大。
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主体技术,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它是四击的徒手实战格斗技。
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两千年以上经验,并且还有所创新,其特点有六:(一)当双方近打时,如用转马使对手侧身相向,仅能一手施力时,可以居于以多胜少的优势。
如果利用连环均衡的攻防双手,在时间差和机会率方面都会占较大的便宜。
善用双手为主的数量优势,是近战技术体系的特点之一。
(二)人体构造是对称的和平衡的,可像建筑物设计一样,外有几何中心线和内有力学重心线。
当以双手为主体技术时,可将左右方一分为二,去设计简洁的动态的基本动作,其单手的运动链及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方式。
如将手视作兵器时,其单手的基本动作可成为刀、剑、鞭、斧、锤、钩、盾、双节棍等多用途作用。
当将左右方合二为一,随意组合动态格斗时,其左半和右半的动作可以不对称,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
双手做同一动作可为双刀、双剑等,做不同动作可成为一刀一钩,一剑一盾等,它是以二的倍数增加着。
善于运用双手为主体的多面手作用,是近战技术体系的特点之二。
(三)对打时双手可以同时一守一攻,也可以最短时间连环进攻同一目标。
利用相辅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去设计双手互为兼顾,是近战体系的特点之三。
(四)身体和马步姿势要便于运用双手朝向对方重要目标———全身的重心线(一般以外形的中心线代替),不但较易击中要害而且受力也较重,双手连中时尤甚。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学习咏春拳的基础指南)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学习咏春拳的基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712dd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d.png)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咏春拳,是一种源于中国广东的传统功夫,以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种内外兼修、攻守兼备的武术,咏春拳不仅具有强大的自卫能力,还能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和加强自律能力。
如果你对咏春拳感兴趣,并希望开始学习这门博大精深的武术,那么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基础指南,帮助你迈出学习咏春拳的第一步。
1.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咏春拳之前,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自卫能力?还是为了锻炼身体素质?或者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根据不同的目标,你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方向。
2.寻找一位合适的教练选择一位经验丰富且资质良好的咏春拳教练是你学习的重要一步。
他们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动作和姿势,并且能够帮助你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向朋友、亲戚或者在当地武术俱乐部寻找到适合的教练。
3.学习基本功学习咏春拳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功。
咏春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跳步和波动等。
桩功可以帮助你提高稳定性和身体力量;跳步可以提高你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而波动则是咏春拳的核心技巧,它能够使你的力量更加聚集和有效。
4.训练核心招式咏春拳的核心招式是拳形、半步、肘肩、腿法等。
在学习咏春拳的过程中,你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招式。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对细节的反复修正,你将能够逐渐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5.提高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咏春拳强调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你可以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比如击打沙袋、对练和反应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实战环境,并提高你的自卫能力。
6.加强身体锻炼与其他武术相比,咏春拳更加注重内外兼修。
除了学习招式和技巧,你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咏春拳的要求,并提高身体素质。
7.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积极性学习咏春拳需要毅力和耐心。
尽管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坚持下去。
与其他学习一样,掌握咏春拳需要时间和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你才能够取得进步。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https://img.taocdn.com/s3/m/f8bdce4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3.png)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咏春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武术的重要拳术之一,是传统武术的一个代表性品牌,己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电影《叶问》《咏又一次掀起功夫迷们对咏春拳的春》《一代宗师》等热播后,热潮,以此缔造出的咏春拳再一次被世人瞩目、倍受青睐。
本篇主要根据网络上的资料整理了一些关于咏春拳的知识,以使读者有初步的了解。
来源传说现代人们对于咏春拳的来源大多以故事、传说的形式传播,没有一个经过科学验证的确定的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主要有六种说法:1. 福建严咏春见蛇鹤相争而创2. 五枚师太见蛇鹤相争并结合白鹤拳技法以及女性特点而创3. 创于五枚师太,得名于梁咏春4. 湖南衡山的老僧一尘庵主所创5. 咏春拳实为永春拳,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
6. 源于福建方七娘创的咏春白鹤拳拳法内容优势特点1. 实战性强,攻守兼备,刚柔并济2. 沿敌我之间最短的距离进行攻击,拳速快3. 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发力大4. 强调正面朝敌,易看清敌人进攻来向价值教育价值咏春拳同其他武术一样历来重视武德,咏春人谦虚忍让,咏春人救死扶伤,咏春人以武立人,这也是咏春拳具有教育价值的所在。
梁赞大师行医习武救过无数伤病人员,叶问在上个世纪战乱的年代用自己的所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并广收弟子,在弘扬中国武术的同时,也进一步传承了“忠贞爱国、不惧强敌”的爱国主义情怀。
咏春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咏春拳的教育价值值得深究。
健身价值咏春拳的健身价值体现在科学地练习咏春拳不但能使人体在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能改善人体技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训练咏春拳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血液循环,缓解中年人的工作压力,使老年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审美价值不论是在演练还是在技击时咏春拳都能给人以美的彰显,使人们观赏咏春拳时能从神形兼备、以形传神的演练中感受到咏春拳的神韵美。
咏春的基本手法
![咏春的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d68bd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9.png)
咏春的基本手法咏春的基本手法咏春是南方拳术的代表,有着很强的套路与手法,而且攻守转换灵活。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咏春的基本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1、问路手问路手,叶问咏春拳的标志性起手式,动作潇洒、气势不凡。
问路,即是试探、寻找对方空门确定进攻路线的意思。
问路手的前手称为“问手”,后手称为“护手”,“问手”与“护手”可以相互转换。
招式开马,呈二字钳阳马,然后把握紧的双拳变成掌状,从胸部的中线往外排除,然后右手在前,肘部弯曲,手指上斜,呈吻兽,左手则在后,掌心朝右手臂内侧呈护手。
动作要领问手的肘要归中,要处在胸前的中线位置,手掌稍稍上斜,指尖指向对方的眼睛。
护手侧立于问手的肘窝处。
目光越过问手的指尖射向对方,观察对方的动静。
两手互换时,护手从问手的上方伸出形成问手,而原问手在下方收回成护手。
易犯错误问手的肘外张,没有归中(以人身体来说,从眉心开始划一直线至两腿中间,这条虚拟中的位置即为中线位置。
归中则是指手从其它位置回归到中线位置,在中线位置发出的手法叫中门手)。
问手摆放的位置太低,手指指尖没有斜朝上。
2、拍手咏春拳的发力分为长桥发力和短桥发力,所谓桥即指前臂。
肘部伸展使桥手到达身体的`远端即长桥。
肘部保持弯曲,桥手在身体近侧运动叫短桥。
无论长桥或短桥均需练习肘底力。
拍手是一种很好的消解对方招式的动作,属于短桥发力的防守。
招式前提招式同一,然后右拳变掌,掌心手指朝上,用肩膀和肘底法力,把力气运到手掌的外侧,然后横向拍击,这时候眼睛要看着前方。
动作要领双肩要保持平衡。
屈肘时,前臂保持水平。
手掌拍击后,手掌的外侧不需要超过肩外侧。
拍手的大拇指与身体保持约15-20厘米的距离。
易犯错误拍击手的同侧肩膀耸起。
动作过大,导致腰部转动。
目光随拍手的方向移动。
拍击时手指向下甩。
3、摊手摊手也是化解对手攻势的动作,但属于长桥发力。
招式以二字钳阳马为起式。
右拳变掌,掌心向上。
右手夹时,以肘底发力,运劲于指尖,手掌经过身体的中线位置朝前斜向上摊出双眼目视前方。
咏春拳法内容
![咏春拳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0f8122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4.png)
咏春拳法内容咏春拳的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要求手、腰、马、心、意、劲整体合一。
强调以“心”指挥“意”,以意引导手、腰、马运动,从而形成整体合一。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的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黏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为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第一、套路⑴小念头(初级入门套路);⑵寻桥(中级套路);⑶标指(高级套路);⑷木人桩法(咏春拳最高深套路,共116式)。
第二、粘手⑴单粘手(手部感觉初级训练);⑵双粘手(手部感觉高级训练);A·盘手(体会与练习双手“同步做动作”及锻炼手感);B·过手(练习将套路中的实战招式通过‘‘粘手’’发挥和运用出来)。
第三、自由搏击⑴本门拳手对搏:即本门咏春拳手穿戴全套护具进行实战搏击的练习,这种练习要循序渐进,并有裁判进行指导,以免发生损伤事故。
⑵咏春拳手迎战外门拳手搏击法:也就是让咏春拳手以本门技术去对抗其它不同流派的功夫,如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柔道(柔术)、拳击等等。
第四、功力训练⑴沙包训练:磨练拳脚硬度、强化杀伤力及培养距离感。
⑵木人桩:培养实战意识、增强手脚协调攻防能力、最大限度提升技术水平。
⑶墙靶训练:磨练拳头渗透力、增强攻击的连贯与紧密性。
⑷吊腿桩训练:增强腿部力量、强化平衡能力。
⑸藤圈手训练:利用一个的藤圈来训练两手的协调,也就是强调两手“攻防同动”,以及两手攻防动作的紧密性与严密性。
⑹铁臂功训练:如无强劲的臂力根本无法打出足以致命的重拳,也无法形成严密的防守。
⑺内功训练:锻炼内外合一之高度杀伤力和破坏力。
第五、武器训练⑴八斩刀训练:咏春拳绝密技术,通常只授予高级教练,共8节精练的攻防动作。
咏春拳12式基本步法
![咏春拳12式基本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717e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9.png)
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其基本步法可分为以下12式:
晃步- 全身放松,灵活移动,以脚尖着地。
踢脚- 强调用脚抬腿和踢击的技术。
步后- 后退一步,以保持身体稳定。
步进- 向前迈出一步,以进攻或调整位置。
步杂- 前后左右移动来躲避或摆脱对手的攻击。
步腾- 向前多步跳跃的行进方式。
步接- 用顶脚或波及脚接触地面的动作。
步曲- 屈膝走位,需保持上半身的稳定。
步撩- 用脚撩击攻击对手。
鸡脚- 一种高跷似的踏脚方式。
弹指- 快速地用无名指击打。
单步- 左右脚互相交替着地行进的步法。
以上是咏春拳12式基本步法的简要介绍,每一式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在实践中,练习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步法。
咏春拳知识问答
![咏春拳知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725e55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5.png)
以下是关于咏春拳的一些知识问答:
1. 咏春拳是一种什么样的武术?
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注重近身搏击和自卫技巧。
它以快速、直接、高效的拳法和手法为特点,强调以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效果。
2. 咏春拳的起源是什么?
咏春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它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由女性武术家严咏春所创。
咏春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传播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3. 咏春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哪些?
咏春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子午拳、摊手、伏手、膀手、拍手、拦手、耕手等。
这些动作是咏春拳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拳法和手法的速度、力量和准确性。
4. 咏春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咏春拳的训练方法包括:单式练习、对练、器械练习、木桩练习等。
其中,单式练习是咏春拳的基础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单式动作,可以提高拳法和手法的技巧和力量。
5. 咏春拳在实战中有什么应用?
咏春拳在实战中可以应用于自卫、搏击和格斗等方面。
咏春拳强调以快速、直接、高效的拳法和手法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从而取得胜利。
总之,咏春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和身体素质。
咏春拳简介
![咏春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23bab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2.png)
咏春拳简介咏春拳基本功练习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 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九、站桩,力从地起。
咏春拳适用人群及功效王志鹏师傅经过多年深入钻研与实践,将内家拳法的健康养生哲学和百家武学技击特长之精髓融入到独创的咏春拳教学系统里,使之成为更专业、更系统、更多元、更实效、更科学、更时尚的一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功夫学科,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训练让练习者达到:1、强身健体的功效;内修功力,外练筋骨,提高体能和抵抗力,增强耐力和反应能力,增强人体潜在机能,活跃大脑思维,减肥去脂,缓解腰颈椎病和肌肉酸痛,锻炼五脏六腑,增强活力,有效缓解各种“亚健康”症状。
2、实用的防身功夫;以咏春拳技艺为基础,通过综合训练,练习各种咏春拳手法和腿法实战技术,咏春拳套路的实战应用,基本功法练习,各种实战训练及综合对抗,以及速度和力量训练,各种打靶训练,多种踢打摔拿等综合防身技能,通过综合训练能在危险状况下采取有效的防卫攻击措施,关键时刻化解危险甚至保命。
传统咏春拳的训练方法
![传统咏春拳的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5694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2.png)
传统詠春拳的训练方法
詠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南派武术,以短小精悍、快速凌厉著称。
其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功:基本功是詠春拳的基础,包括站桩、踢腿、打沙袋等。
站桩主要是为了锻炼腿部力量和身体稳定性;踢腿则是为了提高腿部的灵活性和速度;打沙袋则是为了增强拳头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
2. 套路:詠春拳有一套完整的套路,包括小念头、寻桥、标指等。
这些套路的动作设计非常科学,旨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3. 对练:对练是詠春拳的重要训练方法,通过与对手的实际对抗,可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对练时要注意运用咏春拳的原则,如“中线理论”、“攻守合一”等。
4. 内功:詠春拳强调内外兼修,内功训练包括呼吸法、心法等。
呼吸法主要是为了调整呼吸节奏,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心法则是通过冥想等方式,提高精神集中力和意志力。
5. 理论学习:詠春拳的理论学习包括拳理、兵器等。
拳理主要是研究拳法的原理和应用;兵器则是研究如何使用各种武器进行战斗。
詠春拳的训练方法注重基本功的打造,强调实战性,同时也注重内功和理论的学习。
咏春拳
![咏春拳](https://img.taocdn.com/s3/m/ec52baef551810a6f5248667.png)
咏春拳的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zheng、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第五种说法,又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婪,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祖师及后下嫁梁博仇,其后更随其夫返粤并将其武技传与博仇,因此其夫尽得咏春之所传。此为咏春拳之第二传,时在嘉庆未年。博仇因与红船中人友好,并常与其友梁兰桂、黄华宝及梁二娣等饮酒论技,博仇更将咏春拳与华宝等人交换红船之名技六点半棍。及后更与华宝等人随红船漂流,在此期间,他们更日夕钻研,苦心练习,不两年己尽得其秘奥了。梁兰桂、黄华宝及梁二娣等可称之为咏春拳派之第三传。少林六点半棍更为习咏春拳者必修兵器之始也。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咏春拳起源的几种说法
咏春拳,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我们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下文中及本栏目中所列的“泳春”‘咏春拳““永春拳”,都为同一拳派的不同称呼。
咏春的基本手法
![咏春的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5ba11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f.png)
咏春的基本手法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以气贯长、点到为主要特点,注重以刚劲有力的拳击技巧制敌,以快速灵活的身法回避对方攻击。
咏春拳的基本手法是咏春拳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咏春拳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咏春拳的基本手法吧。
一、直拳直拳是咏春拳的代表性拳法,直拳的基本技术是手臂由肩关节发力,整个拳头伸直准确地瞄准对手的下巴。
直拳运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是咏春拳制敌的主要手法之一。
二、底盘底盘是咏春拳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咏春拳的特色之一。
底盘是指咏春拳者蹲下身子,腰腿用力,双膝微屈同时,以此来维持身体的平稳性。
底盘动作既能让咏春拳者减少受到对方攻击的力量,也能让咏春拳者保持自己的重心,进攻更加稳健。
三、侧踢侧踢是咏春拳的一种较为实用的踢法,侧踢的技术特点是快速,并且可以肆意抽打对方的腰部和腿部。
在实战中,咏春拳者经常使用侧踢来制敌,同时,在训练中,侧踢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拦下拦下是咏春拳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它常常用于拦截对方的拳腿攻击,使咏春拳者有机会去反击对方。
五、先手掌先手掌是咏春拳的代表性掌法之一,它是一种轻巧灵活的掌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手掌的每次抬起和落下都在变换方向,使得攻击的方向难以预料。
六、圆手圆手是咏春拳的一种特殊手法,它的运用非常灵活,可以攻击对方的头部、身体和腿部。
圆手的技术特点是手臂的旋转速度极快,同时手腕也要有一种猛烈的发力感。
七、缠手缠手是咏春拳的一种攻防手法,它既可以用来阻挡对方的拳腿攻击,也可以用来攻击对方。
缠手的技术要领是手掌和手臂的部位要牢牢地缠在对方的手臂上,使对方难以抽取手臂,从而增加对方的被攻击几率。
八、摆腿摆腿是咏春拳的一种非常灵活的踢法,它的技术特点是速度极快,攻击范围也非常广泛。
在咏春拳的实战中,摆腿常常用来攻击对方的腿部和身体,同时,也是一种绕开对方攻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九、骑马步骑马步是咏春拳的一种基本步法,它可以增强咏春拳者的平衡性,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咏春拳简介
![咏春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23930d676a20029bd642db9.png)
咏春拳基本功分解教学
![咏春拳基本功分解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fe15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2.png)
咏春拳基本功分解教学
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拳术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
基础功是学习咏春拳的关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对咏春拳的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1. 站桩功:这是咏春拳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入门的第一步。
站立直立,保持身
体平衡,双臂自然放松。
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旋风腿:这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
要做旋风腿,需要抬起一只腿
并迅速旋转。
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控制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3. 直拳:直拳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攻击技术之一。
要练习直拳,需要站立直立,然后将拳头伸直向前推出,同时发力。
注意保持拳头和手臂的稳定,并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
4. 护身拳:这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防御技术,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要练习护
身拳,需要用手臂和拳头将身体前部覆盖起来,保持稳定并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攻击。
5. 步法:在咏春拳中,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战斗中的移动和灵活性。
常用的步法包括直行步、直步退、侧步等。
需要注意的是,步法的运动要稳定、协调,并且与拳法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基本功的分解教学,你可以逐步学习咏春拳的关键技术和动作。
但是
要记住,学习咏春拳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祝你在学习咏春拳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咏春拳套路解释
![咏春拳套路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872f0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2.png)
咏春拳套路解释咏春拳套路解释一、小念头:(初级套路)1、“小念头”为咏春拳最基础、最根本的拳术套路,又可称为“小练头”,是咏春拳的入门套路。
2、通过学习“小念头”,可充分学习咏春拳中的各种格挡方法及攻击技术,并进一步明确咏春拳中的核心技击原理“守中用中”的准确含义。
练小念头直接关系到以后学习咏春拳的成败,因此在本门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学会了小念头就等于学会了一半咏春拳”。
3、小念头整个套路均在原地打完,目的是用来锻练下盘功力;整套小念头在练习时都要求全身放松,及心平气和地去操练。
小念头在劲力上要求首先是“舍力”,具体练习时全身放松,出手轻灵、敏捷、自然,这样才能从“舍力”到“卸力”到“借力”一步步提高。
(三伏手最好一次做够一分钟)4、注意点:1)注意沉肘的作用,会力气更大;做摊手时不用力,放松,则对手作用于你的摊手的力会贯入你的双腿,使你的马步更稳。
做其它的膀手等等也不用力。
要注意肘是用力点,也是力量的源泉,而你的意念是向着对手,向前!2)要用你的“念头”打小念头,意念想什么动作就是怎么样,比如想打摊手就摊手,想打膀手就膀手。
即念力,放松,不用力,比用力更加强大!3)咏春的马步有下坠的凝聚力量,有吸对手的力量的作用,对手的体重就轻了,我的重量就等于重了,我就越稳;进攻时用三角形的结构的作用:马步坠下的在三角形的一点还有两边的排开的力量;圆形的结构:很容易把人的力量从一个方向带向另一个方向,即把对方进攻的力量御掉。
4)打小念头,一开始是学动作,第二次打时就是用意识打小念头,放松的念力贯输出去。
意识配合肘底劲发挥强大力量。
故功力训练时可着重练练肘底劲。
二、寻桥(沉桥):(中级套路)1、寻桥主要练习高效能的防御方法与极为巧妙的反击方法。
2、“寻桥”的通俗讲法就是“寻找桥手”的意思,所谓的“寻找”,是去主动寻找敌方巳攻来的桥手,事实上也就是设法在敌方攻到自己之前去拦截或破坏掉他的攻击动作,如果己方不能在对方攻到自己之前寻找到对方的桥手的话,则绝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地防御及反击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
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
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
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
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
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一)理论和心法:(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
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
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
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
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
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
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
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
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
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踭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踭紧贴着中线平面的。
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踭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为收踭。
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
“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
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
“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①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
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
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
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
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
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
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
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
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
“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
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
“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
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
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
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
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
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咏春之马步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
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
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
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
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
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散打技术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
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
手法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
四门原理运用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如右图所示/本图为李小龙早年所绘)。
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一、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二、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
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的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四、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