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将对方推出,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22.短兵:两人按一定的规则,手持一种特制的类似于刀剑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使用武术短器械中的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23.学校武术:侧重体现武术教育功能,其目的使学生通过武术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使之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目的。
24竞技武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
25.健身武术:流行与广大民间的“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26.武术挖整:1983至1986年练习三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种。
27:武术六合包括内三合和外三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28. 武术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四法。
29.天人合一观: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反映了总体上观察事物的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就是要求练武实践必须顺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完善和提高。
30.知行合一观: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它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
31.反者道之动:指对立事物向其反面转化的规律。对武术而言表现在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技击要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
32.中国传统哲学与武术: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影响极为深远,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
33.武术与宗教:道教以武当武术为代表,佛教以少林武术为代表
34.武术与传统医学:武术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阴阳辩证观,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等理论完整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养身之道。
35.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同源之水,同本之木。这是由二者有着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攻防技击性所决定,他们相互渗透与促进。
36.武术与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进而达到形神兼备
37.武术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
二、武术发展简史部分
1.武术的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
2. 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军事战争
3.商周时期出现“武舞”.周代设有庠、序等学校。把射、御、习舞干戈列为教育内容。4.唐代长安二年始行武举制,用考试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6.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武术流派林立。
7.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
8.国民政府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中央国术馆”,对当时武术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9.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表演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