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课

合集下载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武术普修课教案理论课(一)基本信息教学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授课年级学生人数课次主讲教教材:武术概述、武术的内容与分类学生学习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是为让学生正确认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技术打好坚实①有利于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具有一定了解,促进学生对武术学习生产兴趣。

②结合教学大纲,通过武术概论的学习树立正确对待习武的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武术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武术发展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2、武术特点与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刻的领悟。

任务明确武术的概念,了解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对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有全面的掌握,方法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与分析一、武术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课的内容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它集健身、自卫、艺术欣赏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抵抗猛兽袭击及战争中逐社会的发展,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人们不断总结格斗经验,代代传习,逐渐形成了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武术的发展。

1956年将武术列为全国性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组成专家挖掘整理出了许多传统内容,使武术的年北京亚运会将武术列为比赛项目,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1994年国际武联正式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预示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运动,正受到越二、武术的内容和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流派众多。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查表明:源流有序、拳理分就达129个。

过去武术的分类法有多种,有的以名山、大川为界,划分为少林派、武有的根据拳种的练习特点及风格划分为内家、外家。

也有以姓氏划分的。

现在,一般对练、集体演练和格斗运动等五类。

(一)基本功和各种单势练习:课的内容武术中有许多基本功,如肩功、腰功、腿功、鼎功、桩功及各拳种的单势动作运动的基础,它们本身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

分解示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掌握动作。下 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将这类动作分为上肢动作 和下肢动作,然后按动作的难易顺序分别分解示范,或将动作分为几 个小节来示范教学。 (2)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动作的攻防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 用意来示范教学。 (3)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 (4)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但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 尽快地向学 习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 —分解——完整”的原则
第四章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武术套路编排的步骤与方法: 包括内容设计,结构构思,风格特点 设计,路线方向安排,全套调整。
第五章武术教学
1、武术教学的特点: (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

术语 剑指: 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 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
第九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
1、武术套路个人项目比赛的场地是:长 14m, 宽8m。 2、武术套路自选项目评分中动作质量分 值为:5分。
你对武术、太极拳等的认识。 分别从 1、武术、太极拳的定义; 2、武术、太极拳的特点与作用; 3、武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加以论述。
“体松”和“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两个基本 方法,它对于其他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起着一定的 保证作用。“体松”则是指练拳时,在维持正确 动作姿势的基础上,身体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 尽量使身体舒展,不用僵力;“心静”是指要排 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

武 术 理 论 课 教 案

武 术 理 论 课 教 案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武术理论课教案
课 程:
系、年级、班:
教 研 室:
任 课 教 师:
20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课次:1日期:
章(讲)节、节:
教学内容:识图学练、套路创编与武术裁判
重点:套路创编的方法、裁判法
难点:武术裁判规则及裁判法
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
一、教学任务
正确掌握武术图解知识,能够识图自学自练武术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武术套路创编。对武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有一定的了解。
2、武术组合动作的内容与分类
拳术组合
技击攻防技术组合
器械组合
对练组合
3、武术套路编排的一般方法
内容设计
结构构思
轮廓的确立
段落内容及重、难点动作的安排
风格特点设计
突出武术特点
发挥个人特长
路线方向安排
全套调整
(四)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与方法
1、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
少而精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
平衡发展原则
1、武术散打规则介绍
竞赛的一般常识
得分标准与判罚
比赛场地和器材
2、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简介
(七)思考题
1、武术图解知识包括哪些内容?识图自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合作自学法的步骤和要求。
3、什么是武术组合?武术组合的内容有那些?结合已经学过的武术技术,自己创编包含5-8个动作的武术组合。
4、在自学自练武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竞赛的一般常识
评分标准与办法
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
演练水平的评定与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难度的评定与难度应得分的确定

武术理论知识ppt课件

武术理论知识ppt课件
弘 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做守法公民。 18
第三节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
一、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
(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各宗教、门派、拳种融合 (二)“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未习武先习德 (三)“宗教中心”的文化特征:家族观念、传习限制 (四)“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的文化特征:艺无止境 (五)“崇尚权威”的文化特征:掌门人、创始人 (六)“追求中和”的文化特征:儒、道、佛家思想主宰武术
1
第一章 武术概述
定义: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 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 容丰富精深、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 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 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2
第一节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27
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
(一)刀术特点:短器械之一,以缠头裹脑、 劈、砍、撩、挂等刀法为主,可呈现出勇猛骠 悍、雄壮有力的形象,故有“刀如猛虎”之说。
(二)剑术特点:短器械之一,以劈、刺、点、 崩、云等剑法为主。其特点是;手腕灵活,身 法轻快多变,姿势潇洒优美,剑法丰富流畅, 有“剑似飞凤”之美喻。
第一节 防身自卫知识与技法分析 一、防身自卫概述 二、人体主要结构与薄弱部位
1、人体骨骼与主要关节 颈、肩、肘、腕、指、膝、踝关节 2、人体容易受伤的溥弱部位 眼睛、鼻部、耳部、颈部、后脑、胸腹部、裆部、胫部 3、经络学说与穴位
21
三、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 1、动作简练,实用性强 2、手法多变,攻防兼备 3、抓住战机,快速准确 4、击打要害,一招制胜 5、不畏强暴,斗智斗勇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2013-12-4 6
武术大师---霍元甲
2013-12-4
7
人物简介
霍元甲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癿武艺出众,又 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 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 癿民族英雄,他癿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 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夗部影规作品描述他癿 事迹。
2013-12-4
武术大师--叶问
2013-12-4
5
人物简介
•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 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 家教育。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 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 华顺封门弟子。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 吴仲素钻研拳技。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 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 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 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 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2013-12-4 17
(五)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収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 提倡武德癿基本原则。武德在収展过程中,从 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癿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 民族癿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癿道德 意识,终亍使尚武不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 国民族精神癿主体。崇德是尚武癿前提,尚武 是崇德癿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収扬 “自强丌息”,“厚德载物”癿民族精神,为 社会做出贡献!
2013-12-4 15
(四)武德的时代性价值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 癿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 族道德觃范上,中华武术 流传至今,丌仅在亍其强 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 自身这些表层功能癿综作 用,更囿亍中华武德作为 一种深层次癿人文精神和 民族意识,它是各种国粹 文化癿代表,也是时代生 存价值癿体现。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3. 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难点: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武术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并学会了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

学生在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但在个别动作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运动能力。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巧。

3.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4. 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分类。

2. 武术基本动作和技巧:基本的进攻、防御和反击动作,如直拳、下踢、跳踹等。

3. 武术套路:教授一至两个基础套路,如太极拳基本套路或少林拳基本套路。

4. 武术器械:介绍常见的武术器械,如刀、剑、棍等,进行基本的器械操练。

教学过程:1. 热身运动:进行全身运动热身,包括跑步、拉伸、肌肉放松等,为后续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2. 基本动作教学:介绍和演示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巧,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训练: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老师逐个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纠正动作中的错误。

4. 套路练习: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学习和练习所选的武术套路,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技巧的准确性。

5. 器械操练:介绍武术器械的基本用法和动作要领,进行器械的基本操练,强调安全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评估:1. 基本动作和技巧的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套路和器械操练的评估: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完成所学的武术套路和器械操练动作,同时注重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自我评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提供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成长。

拓展活动:1. 武术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武术动作或套路,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武术文化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如功夫电影、武术名人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3. 参观交流:组织学生参观武术馆、武术比赛等,与其他武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学习互动。

武术理论课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起源及发展历程,培养对武术的兴趣。

2.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武术技巧。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1 古代武术的源头1.2 武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1.3 现代武术的流派与特点2.武术基本理论2.1 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哲学2.2 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3.武术技巧与实践3.1 基本拳法与腿法的练习3.2 简单器械的使用与训练3.3 自我防卫技巧的学习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武术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同时,询问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和期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武术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讲解,介绍古代武术的起源,包括中国古代的拳法、剑术等。

然后讲解武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演变和流派的形成。

最后,简要介绍现代武术的流派和特点,如太极拳、少林功夫等。

3.武术基本理论(30分钟)3.1 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哲学讲解武术强调的精神境界,如尊师重道、忍耐和毅力等。

同时,讲解武术哲学的核心理念,如以柔克刚、追求和谐等。

3.2 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介绍武术的基本原理,如重心稳定、力的传导等。

然后重点讲解武术的核心技术,如拳法的出拳、腿法的踢腿等。

通过示范和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4.武术技巧与实践(60分钟)4.1 基本拳法与腿法的练习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拳法和腿法的练习,如直拳、勾拳、正踢腿、侧踢腿等。

先进行基本动作的单独练习,然后逐渐组合起来,形成简单的武术招式。

4.2 简单器械的使用与训练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器械的种类和用途,如棍、剑、刀等。

然后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不同的武器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如刀法、剑法等。

4.3 自我防卫技巧的学习与应用介绍一些实用的自我防卫技巧,如解脱技巧、摔倒技巧等。

通过示范和模拟情景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防卫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武术的定义,权威的解释至少有以下三种: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现代汉语词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 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 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 容,以套路和格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 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上述定 义的共同特点是把武术归纳为体育项目,这种用概念 解释概念的方式显然无法阐述清楚武术的本质,那么 如何来定义武术呢?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
• 一、武术在国内的普及和开展

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体育总会第二次 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 质”,给新中国的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号召 “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作体操、打球、跑步、 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53年,武术已成为我 国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在国内得到了大力普及和蓬勃发展,而且走 上世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 8、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 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组织,其中1910年在 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时间最长,影 响最大。1927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28 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次国术国考, 进行了拳术、长兵、短兵、散手和摔跤等 项目的比赛。1936年武术队赴奥运会表演。 • 武术被称为武术、国术、国技、把式、功 夫。
武术理论课
武术普修理论课部分
• 第一章 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章 武术基础知识
• 第三章 武术教学
• 第四章 武术图解知识 • 第五章 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
第二节
武术的形成与历代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 的发展
第一节 武术的概念
一、武术的概念:(教学讨论) •
一、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伴随着 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在远古先 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开始萌发和 催生。由于武术的本质是技击, 根本特征是技击性,因此,考察 武术的起源,必然要从人类技击 的发生开始。
• 二、不同时期的武术
• 1、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771年):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
• 1986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武 术训练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突出项目特点, 加强攻防技能,严格动作规格”的武术技术训练 发展方向; • 1994年12月,在天津又一次召开了全国武术训练 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武术的技术发展方向, 着力改革和完善武术的竞赛办法,大会讨论通过 了《武术裁判员管理办法》《中国武术段位制》 等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 心于1998年4月改称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 中心,直属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家体育总局实施 对国内武术工作领导的最高权利机构。
• 6、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 • 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 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 扑社”等,社的形成为民间武术传授、交 流、发展创造了有了条件。宋代在一些专 门性的群众游艺场所如“瓦舍”、“勾栏” 中出现了大量以习武卖艺为职业的民间艺 人。表演不仅有单练还有对练,极大大促 进了套子武艺向表演化方向的发展。
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 名称:武术、武艺、讲武、拍张、相扑、角抵
• 5、隋唐五代(公元589-960):
• 武举制;刀术成为唐代阵战的重要武器,剑术逐
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得到发展,
• 诗人李白、杜甫青年时均曾习过剑术;唐代三绝 李白的诗、张旭草书、裴旻 • 名称:武艺、拳捷、试扑、手搏、角抵、戏、相 搏
(一)建立了武术管理机构
•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 竞赛大会”;
•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 198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家 体委武术研究院,主持全国的武术工作;
• 1995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 术运动管理中心;
•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 议,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得一次全国 武术工作会议;


小知识:
关于裴旻剑舞: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去世,想请 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说:好久 没作画了,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画的话,只好先请将军舞 一曲“剑舞”好启发一下我的画思。裴旻当即脱去孝服, 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突然间,又 “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 剑透室而入”。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 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当时,几千名围 观者为之震惊,赞叹不已。吴道子也被那猛厉的剑舞气势 感动,画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挥毫图壁,飒然风起, 很快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这说明“裴 旻剑舞”确实是可称得上唐代一绝的了。
角抵、手搏、击剑等竞技项目兴盛。《汉书·艺 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6篇、 《剑道》38篇。还有不少武术项目被吸收到当时 兴盛的“百戏”中去,使得武术朝着表演方向发 展。 • 名称:武艺、角抵、角力、摔胡、手搏、期门、 卡、长手、手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9年):
• 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玄学
是“田猎”和“武舞”。
• 名称:拳勇、手博、相高、角力、斗 。 • 2、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221年):齐桓公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比武 较力的“角试”选拔人才;奴隶制崩溃,游侠出现标志武术开始走向民 间;《吴越春秋》记载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 • 名称:技击、相搏、手战。
• 3、秦汉三国(公元前221-公元265年):
武术概念: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
二、武术概念的含义: 1、本质属性:技击性是武术区别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属 性 2、文化渊源:涵盖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艺 术性 3、运动形式:武术功法、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
第二节、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 7、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 • 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其标志是流派林立, 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 的多种价值被普遍认识和利用。明代以戚 继光、程总猷、何良臣、茅元仪为代表。 • 武术被称为武艺、相搏、白打、使拳、使 艺、拳法、把式、对力、对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