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https://img.taocdn.com/s3/m/24b0202e767f5acfa0c7cd03.png)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高一学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审美水平较差并且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本课采用欣赏、讲解、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案题目: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作者姓名:李先
作者单位及地址:迁西县第二中学
课题
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欣赏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大胆展开自评和互评来品评绘画作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思考:中国绘画不同种类其特色是什么
要想准确的欣赏品评美术作品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掌握,还要多多的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说课稿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51f6bd1d15abe23482f4dac.png)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赵莹莹,是高一(23-27班)美术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属于课前说课。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学情1.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欣赏2.高一、27班是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中素质较好的一个班,班里有固定的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本班学生虽在前几课或者语文、历史课本中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二、说教材本节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P46-50。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帛画、敦煌壁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2)本节课联系了前八课和后面雕塑、建筑、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本课是在学生进一步了解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关键通过鉴赏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结合教学大纲和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能力,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分析理解概括,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中由浅入深,层层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绘画绘画方式、绘画形式以及艺术特色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重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讲解,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通过提问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认识具体如下。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https://img.taocdn.com/s3/m/76dbf6f987c24028905fc324.png)
课后拓展
推荐一位艺术大师:
用一个表情包对抗一个王朝的男人 ——朱耷
墨香四溢、大美丹青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北宋)
???
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鲜活 生命力的。
当我们面对“无声”的绘画作品时,是 否具有和“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一样 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呢?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 局部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 欣赏中国绘画的方法
黄毅作品
A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黄毅老师在做公益
谢谢!
《春江垂钓图》石涛
呱呱,宝贝,哪里 去了?急死老妈 了…
有没有听到蛙声?是否看到十里甚 至是百里之外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作品的构图、布局 —关乎空白。
妈妈会不 会着急?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
清代石涛作品局部
他们在说什么?
“说什么” “想什么”就是作品的不确定性。 ——关乎主题的多义性。
2、诗画统一
日出·印象 莫奈(法国 )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顾闳中(中国)
绘画发展的普遍规律: 绘画发展的初期,求真写实;绘画从追求形
似到神似;从追求事物形貌色彩到真实的表达 人的真实情感。
喜欢哪一类型作品?
二、欣赏中国绘画的方法1ຫໍສະໝຸດ “接受主义”美学理论核心欣赏中国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1377bfd1f34693dbef3e16.png)
考生号:《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对中国古代近七千年的绘画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并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及其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首先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
其次从学生的主动评述,谈论感受,合作交流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最后通过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的欣赏,力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有两方面,一是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呈现历代绘画作品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脉络清晰,欣赏历代绘画作品时既要有所取舍又不能顾此失彼。
二是引导学生掌握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及它的深厚底蕴。
四、教学程序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及视频和小组交流合作汇报的方式完成的本课的教学,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1.课前准备:本节课为欣赏课,所以需要学生的充分主动参与,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课前我会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古代人物画、古代山水画、古代花鸟画这五类中重点选取几幅作品进行课前准备。
准备的资料可以有图片、视频、作者生平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等。
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就对相关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觉,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最新《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最新《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ca03dcad02de80d5d84008.png)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丛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互动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引导学生欣赏的方法就是:描述、分析、诠释、评价。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https://img.taocdn.com/s3/m/8a846f28453610661ed9f4a8.png)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
三、教学难点: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美术灿如群星,深如大海.它融中华文明、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卓立于世界的东方.了解并传承它意义重大。
但千年历史要在短短45分钟内细细领略谈何容易!那就让我们略取精华,乘坐世界上最快的思想快车去追溯人类艺术的航程。
2.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形式——帛画轪侯妻墓帛画,西汉、绢本设色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
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
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
作品以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
3.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最吸引人注目的在于它的壁画,它是石窟的主要组成部分,莫高窟现在多达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民族壁画艺术宫殿。
从壁画的内容来看,敦煌壁画可以分为七大类。
它们是:一、佛像画:指描写佛教的各种神像,这些形象,大都画在绘塑结合的说法图里。
二、故事画:指以佛经为依据的独立连环画。
有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等等。
三、传统神话题材画:主要有中国古代传统神话题材中的东王公、西王母、4.中国古代人物画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两幅作品《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绘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封建帝王的威严神态和非凡的气度。
《步辇图》则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远边民族的友好交往。
这是一幅真实记录并再现一千多年前古代藏族与中原地区友好往来的历史画卷。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及教案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e42265ad51f01dc381f13a.png)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及教案人美版高中美术一、说教材《中国古代绘画撷英》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
本课实际授课中分为两个课时,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欣赏作品,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学习了解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掌握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组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爱国情感。
【重难点】重点是:了解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审美情趣。
难点是:对不同艺术作品风格的区分,以及对中国古代绘画整体风貌的感受。
二、说学情这节课我所教授对象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成熟,理解能力强。
这些都是学生的优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古代绘画涉及的面较广,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法学法启发探究法,图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排了主观感知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引入今天的课题,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吗?”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环节二:初探新知在课前我会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同学预习本课,并重点学习《龙凤仕女图》。
我将先在展示《龙凤仕女图》,并以课堂分享会的形式,请几位同学上台介绍,接着教师展开知识性的引导。
进一步提问:画面中女子作双手合十状,龙凤在前飞翔,这有没有其他含义呢?教师小结。
环节三:深入体会请同学们分成前后四人一小组,请每个组分别从作品的直观感受、历史背景、造型、色彩这几个角度进一步分析《步辇图》、《文苑图》、《韩熙载夜宴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https://img.taocdn.com/s3/m/8acaedba80eb6294dc886c47.png)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程类型:欣赏二、课时:2课时三、教材分析: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
本课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了部分优秀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四、教学思路设计:本课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古代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多个绘画题材,故而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只能有选择性的撷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
因此,我把此课分成两节课时来完成。
与人物相关联的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和古代人物画放在一节课上,山水和花鸟作为风景类放在一节课上。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有所了解。
本节课主要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从中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欣赏,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1.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美术第九课教案
![美术第九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f88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2.png)
美术第九课教案第一篇:美术第九课教案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
整个课文分成以下11个自然段落:第1段主要介绍我国最古老的独幅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以及新石器时代黑山岩画《猛虎捕食图》和石斧纹《彩陶缸绘鹳鱼》,又涉及到西汉马王堆楚墓帛画。
通过选取的中国早期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第2段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在画面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极其丰富,规模宏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的传承演变和中西艺术交流融会的历程。
文中选取北魏时期壁画《鹿王本生图》和唐代《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西魏《五百强盗成佛壁画》等作品来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之精湛。
第3段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两幅作品《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和《步辇图》,前幅描绘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封建帝王的威严神态和非凡的气度。
《步辇图》则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
另外选用汉代《宴饮画像砖》、北齐《仪卫出行墓室壁画》和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通过汉代、北齐、东晋、唐代这四个历史阶段的人物作品赏析,说明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4段分析唐代时期传为韩的作品《文苑图》。
人美版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8d33108e9951e79a892761.png)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二册中的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之《千里江山图》一课。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6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陈诉。
1、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之《千里江山图》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即“通过欣赏、鉴别和评述,了解中国传统古画风格特点、及文化内涵、。
”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千里江山图》是一18岁少年所绘制,该画气势恢宏、又如仙境般唯美、、浪漫,奇幻,颜色璀璨夺目,卷幅宏大,具有较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力,在众多山水画中,别具一格,能引起中学生的兴趣。
2、学生状况分析中国古代名画,一直是中学生比较难啃得一块骨头,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更是不易理解和欣赏,但是加以引导,学生他是可以去感受到美的,我特意选着和高中生年级差不多的作者,与他们走近,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色彩浓烈,装饰性强,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提升同学们对山水画的热爱。
3、教学目标:1、了解《千里江山图》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特点及内容,构图、作品的创作目的、及意义、影响。
4、重点:《千里江山图》内容,构图、作品的创作目的,作品艺术成就。
难点:多角度去欣赏《千里江山图》作品魅力之美,艺术创作的价值。
5、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工具:高清复制版《千里江山图》、拼图卡片6、教学过程:(一)、组织、导入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导入:播放歌曲《丹青千里》引起学生对山水画的情趣性。
3、引出本课课题——《千里江山图》。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1、《千里江山图》简介(学生对千里江山图基本了解)2、《千里江山图》非常优秀,从五个角度去欣赏这幅名作。
(1)《千里江山图》到底画了那些内容呢?(2)王希孟,是如何以咫尺之内,表现万里之遥的大千世界呢?(3).宋徽宗命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究竟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4)《千里江山图》怎么创作完成的?(5)宋代画院高手云集,宋徽宗为什么要选一个18岁的少年来完成《千里江山图》呢?通过这5个方面结构清晰的引导并启发式探究,《千里江山图》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和内涵。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https://img.taocdn.com/s3/m/da7cf7ce2cc58bd63186bd24.png)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们展示《鹿王本生图》、《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五百强盗成佛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中国古代绘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达到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教学难点:本单元涵盖涉及中国几千年绘画发展历程,须阐述的范围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绘画风格和特点;如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思路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实现对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特征的初步认识。
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教师讲解法、比较法、范例演示法及通过欣赏作品、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教学活动,实现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在欣赏与实践中,体会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入手,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力争达到民族文化传承之目的。
在讲授过程中,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中国人物画上可追溯到远古的岩画和陶绘,最早的独幅人物画,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出示此图的幻灯片,讲授其寓意及艺术特色。
此帛画是当时的一种葬具。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2、讲授新课①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帛画是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主要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c9039c852458fb770b56f5.png)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沿河第三中学张廷珍,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核心素养1、通过鉴赏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国画作品唐代《步輦图l》与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等作品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https://img.taocdn.com/s3/m/e5d1bd1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48.png)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第3课时、四)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第三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说教材:本课是美术鉴赏模块第九课的内容。
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说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本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二是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体现,特别是从早期帛画、壁画到后期的文人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介绍,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说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
学生虽在语文、历史课本中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说课稿:《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
撷英》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
稿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
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 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
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 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
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
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
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
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
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
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而我们通过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