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GIS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GIS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
0 引言 .
地理信息 系统 ( 简称 G S , 2 I)是 O世纪 6 0年代发展起来 的一 门融计 算机技 术、 测绘学 、 遥感 、 应用数学 、 息科学 、 信 地球科学 于一身 的综 合 和集成 的信息技术0 为空间数据 的采集 、 】 , 量测 、 存储 、 分析 、 管理 、 显示 、 传播提供 了有效手段 。近年来 , I 到迅速 发展和广泛应用 , GS得 同时在 高校教学计划中 , I 这 门课程也是地理信息与地 图制 图技术专业的核 GS 心课程。 从 GS 工 课程发展历程看 , 它具有 以下特 色1 1 多学科集成 、 日 ) : 渗透性
过程。
在 GS课程 中实施项 目化教学 , I 要注意以下几点 : () 1 做好项 目内容的设计 GS课程项 目化改革的核心是将原有 的内容进行贴 近实际生产 的 I 项 目化设计 , 每一个项 目由若 干任务组成 ,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
统。
项 目一 GS I 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 与测绘学科的关 系,地理信 息 系统基本概念 , 地理信 息系统产生 、 发展 的历 史及 国内外现状 ;地理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 4 2 + 能;r I 软件平 台的组成 ; r I 软件的功 Ac S G Ac S G 能操作 地理 空间 、空间实体及相关专业 术语 的概念 与意 义; 矢量 与栅格 两种数据结构及 异同点 ; 6 4 +
见 表 1 。
1 项 目化教学在 G S . 2 I 课程 中的实施 将项 目化 教学应用 于 G S课程 ,首先要从 教材 人手,按照从易到 I 难、 由浅人 深的原则将 G S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七个项 目, I 每个项 目由 相应的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组成 。 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 让学 生们通过若干课时的理论学 习, 掌握 每个项 目所需 的理论知识 , 为项 目 实操 训 练 打 下 基 础 。在实 操 训 练 中 , 对 软 件 中对 应 各项 目的功 能 做简 先 单 的讲 解 , 然后将训练数据分发 给各组 , 并布置训练任务 , 由各组结合 所讲 G S应用软件 的功能独立完成项 目的实操训练任务。教师在整个 I 过程中只负责现场指导 , 解答疑难问题 , 并不干预各组 完成训 练任务的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就此展开全面的评估。

1. 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在文章的开头,我们需要先向读者介绍什么是GIS,以及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系统,它能够进行空间分析、数据查询和可视化呈现。

在地理教学中,GIS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并且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广度应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广度应用。

GIS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GIS软件,学生可以对地图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

GIS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学生可以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对地理现象的深刻理解。

GIS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地理模拟实验,通过操控模拟环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影响。

3. GIS在地理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我们要深入讨论GIS在地理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GIS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

通过GIS软件,学生可以对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进行模拟和可视化呈现,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地球表面上的复杂现象。

GIS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地理探究和研究。

学生可以利用GIS 软件对实地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自己对地理现象的研究成果,并发掘出地理学科的新知识。

GIS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决策和规划。

学生可以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规划,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规划方案。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GIS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高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

高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

虽然 国 内 G S专 业 的 实践 指导 教 材 不 少 , 由 I 但 于各教 学单 位拥 有 的教学 设备 和器材 不 同 , 际 上 , 实 并 不 能按一 般实 践指 导教 材 的制定 去定 项 目及 操作 过 程 。因而 学生课 前 缺 乏 指 导 书预 习 , 中也 没有 课 指 导参考 书参 考 , 后 的作 业 布 置 及实 习报 告 的撰 课
深人教学 内容 , 启发学生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2 GI 学软件 和仪 器设 备不 足 . S教
要想 搞 好 GS的实 践 教 学 , I 验 室 是 必 不 I GS实 可少 的 , 实 验 室 里 Gs软 件 和 仪 器 设 备 是 进 行 而 1
GS I 教学的必备条件, 由于 GS是一 门与计算机 紧 I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贯穿理
解 与掌握 。
写随意而不规范 , 从而制约实践质量的提高。
14 考试 评价 不 科学 .
由于卷考相对简单 , 易操作 , 以前均采用卷考 的
1 实践 教学存在 的问题
1 1 师资储 备 不足 。 . 教师 专业 素质 有 待提 高
关键词 :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 实践教学 ; 改革
中图分类号 :6 2 G4
在 高职 地理 信息 系 统 专 业 的实 际 教 学 中 , 以 应
除了计算机外 还应有绘 图仪、 扫描仪、 数字化仪 等 等, 而教学软件 除 了计算 机操 作 系统软件外 还要 GS I 专业软件。一般 院校 的 GS I 实验室里计算机 和
密联系的课程 , 并且它还要求有 自己的专业软件 以
及数据的采集和输 出设备 , 因此 , 在教学仪器设备中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现代学科,它以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为核心,为各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持。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增加。

因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方向。

其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实验、项目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国际化视野。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学科,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信息资源紧密相关。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引入,增加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的学习和交流。

同时,还应积极引入国外优秀教材和文献,让学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

最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的结合。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赤峰学院为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赤峰学院为例

Vol.40No.4Apr.2024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第40卷第4期2024年4月作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高等学校,赤峰学院正在加快应用转型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建立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赤峰学院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拥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设置地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AISEC)、土木工程、土木工程(ISEC)、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个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其中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院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其他前沿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够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

它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2020年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一张图”系统的建设,以GIS 为核心,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国家教育形势下,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对实践应用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课程改革,以“应用”二字为指导,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此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等领域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而且高校GIS 课程教学也引起了学界的讨论[2],1998年我国教育部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后改为地理信息科学,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应用技术与科学的课程在环境与资源领域的多个专业都有开设,其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成为该课程的亮点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广大高校教师对此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谢红霞等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角度对其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德州学院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李洋洋等从地方型应用大学角度探讨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涛等从农林角度研究了该专业的建设。

高职GIS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规划与评价GIS技术》为例

高职GIS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规划与评价GIS技术》为例
Wu Yu h o n g
(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a n a g e m e n t C o l l e g e o f C h i n a ,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8 1 3 X( 2 0 1 3 ) 0 3 — 0 0 8 0 — 0 4
Re f o r m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P r o j e c t T e a c h i n g i n GI S Ap p l i c a t i o n Co u r s e i n
r i e ul u m r e f o r m i n h i g h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Th i s a r t i c l e di s c u s s e d GI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之 后 ,原则 上应有 一件 可 以看得 到的作 品 。该教
作过程融为一体 ,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 体 ,实现 “ 教 、学 、做 ”一 体化 ,是 当前 高职 院
第2 3 卷第 3 期
2 0 1 3年 6月
中 国环境 管理 干部 学院 学报
J OURNAL OF EMC C
Vo 1 . 2 3 No . 3
J u n . 2 0 1 3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8 1 3 X . 2 0 1 3 . 0 3 . 0 2 2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软硬件系统的综合应用,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信息。

它的应用涉及到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需要探索适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可以借助已有的项目如城市规划、地图制作等,让学生实际运用GIS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是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和开展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两种形式,虚拟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而实物实验则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

三、实地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实地实习是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到实际环境中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实地实习可以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点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是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可以结合实际项目或实际场景,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设计和完成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综合实践是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重要的一项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将多个实践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例如项目驱动的实践、实验教学、实地实习和课程设计等,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gis 教学创新

gis 教学创新

gis 教学创新摘要:一、GIS 教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二、GIS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三、GIS 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四、GIS 教学创新的效果与展望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GIS 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展GIS 教学。

然而,传统的GIS 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GIS 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因此,GIS 教学创新迫在眉睫。

一、GIS 教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GIS 教学创新是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GIS 技术涉及到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GIS 教学创新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GIS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1.课程设置:根据GIS 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GIS 项目管理等。

2.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GIS 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环境。

三、GIS 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例如,某高校开展的“GIS+”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GIS 技术。

项目涵盖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GIS 教学创新的效果与展望GIS 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GIS 技术人才。

2024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24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24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改革研究项目
2024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
究项目是一个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研究
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研究如何构建科学、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探讨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研究如何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该项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如果您对2024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感兴趣,可以关注相关通知和信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学方 法 。
关键词 : 组件式地理信 息 系统 ; I ; 学方法 G S教 中图分类号 :4 3 P0 G 2 ;2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2— 8 7 2 1 )6一 O4— 3 17 5 6 (0 1 0 OO 0
S u y o a h n f r a i n o m GI v l p e tCo r e t d n Te c i g Reo m to fCo S De eo m n u s
第3 4卷 第 6期
21 0 1年 l 月 2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信 息
G MAT C & S ATA NF MA l C EO IS P I L I oR T oN TE HNOL Y oG
V 13 N . 0 . 4. o 6
De ..2 1 c 01
组 件 式 地 理信 息 系统 开发 课 程 的教 学 改革 探讨
1 1 组件式地理信息 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 目的 .
组件式 地理信 息系 统开 发 的教 学 目的是使 学生 综 合 运用 各种可 视化 开发 工具 , 掌握 对 GS的二次 开 发 , 在 I 并
传授知识的同时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素质, 加强实践 的 动手能力, 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特别是要加强培
Y NB j A o— i 。
( e at n fG o rp y Mij n iesy F z o 5 1 8 C ia Dpr me t e ga h , ni gUnvri , uh u30 0 , hn ) o a t
Ab ta t h e eo me t n tt so S p oe s n lta h n ic s e t rt t e et a h n u p s fC mGI e eo — sr c :T e d v lp n d s u f a a GI r fs i a c i g i d s u s d a s , n t e c ig p r o eo o o e s i f h h S d v lp me t o r e a d t e p st n a d i o tn e i I r fs in l r t d e . tls , e p p rs mma ie d d s u s st e n w i e n u s n h o i o n c i mp r c n G S p e so a e su i d A t t a e u a o a a h r sa ic s e h e d a z n a d ta h n t o s i e c i g p o e s a c r i g t h u h r e c i g e p re c n C mGI e eo me tc u e n e c i g me h d n ta h n r c s c o d n t e a t o gt a hn x e i n e i o o S d v lp n o r . s Ke r s: o y wo d C mGI GI ; e c i g me h d S; S T a h n t o

农业类高职院校GIS专业或课程设置研究

农业类高职院校GIS专业或课程设置研究
化 农 业领 域其 他 方 面 的 应 用 研 究 ( 量 的 时 空 变 化 研 究 、 产
馈中还 出现 过重点院校 的G S I 本科毕业 生不能胜任基础 技 术工作 ,以及G S I 本科应 届生不受企业欢迎等现象。[ 6 ] 新华 网关 于我 国软件 人才缺 口的调查表 明, 软件人 才缺 口高达4 万,尤其是全国各地的医保 、社保 、公共 交 0
通 信 息 系 统 、G S 统 的建 设 等 方 面 , 需 求 更 为 旺 盛 与 迫 I系
切 。[ 7 ]
“ 数字 中国” 、数字化生产基地 、农业现代化 建设等
宏 伟 工 程 的推 行 , 对 G S 才 从 数 量 的增 加 、 应 用 的偏 重 I人 等 方 面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综 上 所 述 , G S 才 , 尤 其 是 专 科 层 次 的 应 用 型 人 I人
建设 的历史重任。农业类高职院 的发展也迎来 了春天。在
(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一 个 五 年 规 划 ) 《 国 )中, 政 府 明 确
维普资讯
农业类高职院校 6 专业或课程设置研究 1 S
◎ 王 锋 王 勇
内容提要 :地理信 息系统 ( I )在我 国正处在蓬勃 发展的时期 ,被应 用到 许多领域 ,是实现 “ GS 数字中国”的关键技 术 。G S I 专业的科研 、发展 与应 用都 需要 大量的各 种层 次的人 才。本文重点探讨 了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在培 养G S I 技术应 用
从一个方 面反映 了我 国G S I 人才 多元 化、规模化 、层次 化 发展 的喜 人态势,但从 另一个方面来 看也反映 出我国G S I
基 础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相 对 缺 乏 。 这 两 年 在 人 才 市 场 、 企 业反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HUANG h u c a g So - hn
( un xV ct nl n ehia C lg f cs t &E g er gLuo 404 C ia G agi oaoa adT cn l oee oy e i c l oE s m ni e n ,izu550 , hn) n i
m to nes da ef co, o lad t l oeao dgaht a etw i sttet ci edf i e e di t udr a l t n cmn ,a e pr i a p et n, h hmii ahn ne r g r h so t n lt u i h n n b t nn r r m c fs h e g o hh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空 间信息进行描述 、 采集 、 并 应用该 系统 做出快速有效 的决策 、 处 提高工作效率 、 强 加
理、 存储 、 管理 、 查询 、 计算 、 分析 、 应用和可视化 表现的计 竞争力 和适 当的空间思维 的能力 为主 ,这是 因为高 职毕 算机系统 , 它处理的数据是 与地 球表面位置相关 、 是建 立 业 生在应用地理信 息系统知识 时 ,主要 是以建立地理信 在 统一地 理坐标 上 的空 间信 息系统 。而森林环境 的特 性 息 系统与应用 的实际操作 为主。
际问题为 目的专业课程, 而有别干本科院校教学中的理论学习与系统软件 的开发。但现行 的学 习方法是把某一个地理信息 系统软件的功能、 、 命令 表操作 、 图形处理等全面学 习掌握后再投入使用, 这种教学方法 已不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科教学要求。 因此, 要进行改革, 要根据课程特点, 在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等方面研 究出一套符合课程发展及其技术应用 需求的新型教 学 模式, 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推广 与普及。

面向应用的高职院校GIS教学探讨

面向应用的高职院校GIS教学探讨

G S自2 世 纪6 年代 在 国外问世 以来 , I 0 0
成一 个 独 立 的 、 满活 力的 新兴 交叉 学 科 。 充
经 引起 广 泛 关 注 , I 高 等 教 育 的 培 养 目 GS 材 建 设 、 学 资 源 开 发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都 有 教
1 地理信息系统 ( t) GS 的学科性质
相 关 学 科 所 运 用 , 而 也 推 动 了相 关 学 科 进 的 发展 。 S GI 学科 的 交 叉性 , 定 GI 决 S专业与 课 程 的 特 殊 性 。 传 统 专 业 与 课 程 教 学 相 同 表 1 面 向地 质与 工程勘 察专 业的 GI S教 学 内容之 一
漠块 一 : 地理 信 息 系统 原理 模 块 二 : 理 信 息 系统 应 用 地 主 要 内容 ( s 概 念 与组 成 ;的 I ( S 发 展与 现 状 的 I (s 的主 要 功 能 I (I ; s的空 间 分析 主 要 内 容 (I的 丘 ;S 互用方 法 (I的 应 用 领域 ; s G S 应 用 实 例 I的 Ar’ e GI 简 介 c w S Vi
( ) S 一 门新 兴 的 交 叉学 科 。 1GI 是 G S 计算机科学 、 理学、 I集 地 测绘 遥 感
其 内 涵 和 外 延 正 在 不 断 变化 , 在 已 发 展 标 、 程 设 置 、 学 模 式 、 学 软件 开 发 、 现 课 教 教 教
目前 , I 作为 “ 字地 球 ” 基 础 , 3 ” GS 数 的 “ S 技 较 深 入 的研 究 。 数研 究 是针 对 GI 专业 教 学 、 境 科 学 、 市 科 学 、 间 科 学 和 管 理 多 S 环 城 空 术 的 核 心 , 应 用 几乎 已 渗 透 到 国 民经 济 育 的 , 于 非 GI 业 的GI 教 学 问 题 关 注 科 学 等 为 一 体 , 步 形 成 既 有 自己独 特 理 其 对 S专 S 逐 的各 个部 门 。 较 少 。 实上 , 大 批 学 校 开 展 GI 专 业 教 论 基 础 , 有 很 强 技 术性 的 学 科 。 事 在 S 又 它本 身汲 随 着 G S 业 在 国 际 国 内的 日益发 展 , 育 的 同 时 , 多 的 高 职 院 校 则是 开 展 面 向 取 了诸 多 相 关 学 科 的 精 华 , I产 更 同时 又被 多 个 G S 育 尤其 是 高职 院校 G S I教 I 的教 学 问题 已 多种 专 业 需 求 的GI 应 用 教 育 。 s

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详尽的材料。这样才能对教学活动中可能 出现 究 , 出具体实施方案。这种 讨论有时会是热烈 的、 提 尖锐 的 , 每 学生更 为丰富 、 的问题 有所准备 。此外 ,教师还要指 导学 生怎样收集有关资 个 同学都可 以提 出自己的见解 , 因此信息资料会是多重 的 , 结 怎样整理这些 资料 和怎样实施教学 。教师备课 的出发点也 果 也 会 呈 现 出多 样 性 。教 师在 其 中 进 行 启 发诱 导 , 生 积 极 参 料 、 学 应仅 局限于教材 ,而 是应考虑如何 给学生提供 帮助和解决 与探讨 , 可以变学生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 , 变消极地接受知识 这 更高的要求。 为主动地接受知识 , 也可 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 、 综合分析 问题 , 就对 教师提出 了更 多 、 . 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 的能力。比如 ,地籍测量控制 网布 13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可 上 。 地 籍 图 是 土 地 主 管 部 门 在 办 理 土 地 登 记 和 发 放 土 地 所 有 择标准 。在教学中 , 以让学生利用课 余时间到图书馆收集资 根据具体问题 , 进行讨论交流 , 出解决办法。这样可 以收 提 权证书时 ,了解地块坐落 、四周界址及其尺寸 、 土地使用状况 料 , 最起码 学生经过一 番 “ 实战” 的训练 , 能牢 固地 和面积等 的依据 , 同时也 是建立地籍档案必不可少的资料 。近 到良好 的效果 ,
让学生或者通 过调查 , 或者通过实验 , 确定实施方 提供有关土 地资料的科学依据 。而地籍 测量与土地信息 系统 确定专题 , 界址点测量 是地籍测量 的重要工作 , 而界址点 的位 是 高 职 院 校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专 业 的一 门 专 业 课 ,笔 者 试 结 合 教 案 。比如 , 学经验 , 对其教学方法和 考试模式进行探讨 。

机构改革背景下测绘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

机构改革背景下测绘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

第43卷第3期2020年3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3ꎬNo.3Mar.ꎬ2020收稿日期:2019-02-21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18108)资助作者简介:史晓亮(1985-)ꎬ男ꎬ陕西宝鸡人ꎬ副教授ꎬ博士ꎬ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ꎬ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ꎮ机构改革背景下测绘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史晓亮(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ꎬ陕西西安710054)摘要: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ꎬ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融入自然资源监测管理成为必然趋势ꎬ从而将对测绘类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ꎮ针对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ꎬ本文从教学内容㊁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ꎬ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ꎬ以期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ꎮ关键词:机构改革ꎻ地理信息系统ꎻ教学内容ꎻ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P25ꎻG642.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20)03-0006-03Thinking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CourseofGeomaticsSpecialtyUndertheGovernmentInstitutionalRestructuringSHIXiaoliang(CollegeofGeomaticsꎬXiᶄ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Xiᶄan710054ꎬChina)Abstract:Thesurveyingꎬmappingandgeoinformationworkassimilatingintothe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isaninevitabletrendafterthegovernmentinstitutionalrestructuringin2018ꎬandthuswillputforwardnewrequirementfor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courseteachingofgeomaticsspecialty.Aimingatthestatusandproblemfor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teachingꎬthepapercar ̄riedonthediscussionaboutteachingcontentandpracticeꎬandsomerelevantadviceswereputforwardtosatisfythepersonneltrainingunderthenewsituation.Keywords:institutionalrestructuringꎻ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ꎻteachingcontentꎻteachingpractice0㊀引㊀言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ꎬ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主导机构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再保留ꎬ其相关职能并入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ꎬ测绘地理信息相关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布局的组成部分ꎮ因此ꎬ在更好地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职责ꎬ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基础上ꎬ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逻辑㊁规律ꎬ发挥其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1]ꎮ新形势下服务于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将成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2]ꎮ因此ꎬ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撤并ꎬ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必将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ꎬ同时也对测绘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ꎮ地理信息系统(GISꎬ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一种采集㊁存储㊁管理㊁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ꎮ近年来ꎬ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㊁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ꎬ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型和研究型逐步向地理信息服务层面转移[3]ꎬ作为数字地球的核心学科和基础技术支持ꎬGIS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4]ꎮ因此ꎬ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测绘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ꎮ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4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ꎬ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ꎬ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㊁GIS软件应用㊁空间数据库等均被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ꎮ在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背景下ꎬ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将更加显著ꎮ但是ꎬ目前GIS相关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传统的空间数据结构㊁地理空间数据采集获取㊁空间分析㊁空间数据库等内容ꎬ存在重理论㊁轻实践ꎬ实践教学与行业生产结合不紧密ꎬ大数据㊁云计算等前沿信息化技术较少涉及等问题ꎮ因此ꎬ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均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测绘地理行业的定位要求ꎮ基于西安科技大学近年来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及问题不足ꎬ本文围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㊁综合实践环节等问题ꎬ对如何更好地支撑 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管理 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讨ꎬ以期为新形势下的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ꎮ1㊀目前GIS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1)现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测绘类专业自然资源综合监测能力的培养要求ꎮ对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的工作定位和重点任务ꎬ测绘行业需要承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方面的职责ꎬ而GIS是关键支撑技术之一ꎮ但是目前GIS相关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是传统的空间数据结构㊁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㊁空间数据库ꎬ以及GIS软件的基本操作ꎮ此外ꎬ相关教材内容抽象㊁重复较多㊁更新速度慢ꎬ应用实例较少ꎬ导致在目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下ꎬ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3]ꎬ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应用脱节ꎬ系统性不强ꎬ学生不了解行业需求ꎬ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ꎮ因此ꎬ以往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综合监测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要求ꎮ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ꎬ与行业生产结合不紧密ꎮ实践教学环节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ꎬ而目前高校测绘类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普遍存在实践课时较少㊁实践教学方法单一㊁内容更新慢㊁缺乏针对性等问题[5-6]ꎮ具体表现在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主要是基于ArcGIS软件根据实验教材照做ꎬGIS的基本技能停留在软件的简单操作[7]ꎬ缺乏与所学理论知识的联系ꎬ从而导致离开教材或者实习指导书后ꎬ甚至对于相同的问题在更换实验数据后ꎬ学生就很难独立解答ꎮ此外ꎬ不同专业对GIS的认识理解与应用方向各有侧重ꎬ但是目前测绘类专业GIS实习内容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没有很好地结合ꎬ且内容简单孤立ꎬ缺乏连贯性ꎬ不成体系[8]ꎬ导致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利用GIS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ꎬ实习效果不理想ꎮ2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2.1㊀课程内容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成为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任务ꎬ为此ꎬ需要深入挖掘航空航天遥感㊁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中的应用潜力ꎬ注重自然资源要素调查监测㊁变化发现㊁时空统计㊁动态建模等关键技术ꎬ加快构建自然资源监管技术体系ꎬ因此ꎬ在GIS课程内容中应增加与资源环境遥感㊁卫星导航技术的综合ꎬ引入相关研究实例ꎬ重点突出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时空统计分析中的应用ꎮ我国实施 一带一路 倡议和全球发展战略ꎬ需要掌握全球资源布局和全球社会经济状况ꎬ提供全球地理信息保障ꎮ因此ꎬ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ꎬ提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ꎬ将为实施 一带一路 倡议提供自主㊁权威㊁统一㊁高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ꎬ使获取和应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ꎮ因此ꎬ在授课内容中适当增加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㊁生产技术路线等内容ꎬ使授课内容更贴近行业生产ꎬ并拓展学生国际视野ꎮ随着移动互联网㊁物联网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ꎬ全球数据信息量呈几何指数增长ꎬ大数据应运而生ꎮ我国在201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ꎬ明确了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意义㊁行动目标㊁主要任务等ꎮ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ꎬ最终实现管理的人工智能化ꎬ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ꎮ因此ꎬ新形势对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但是以往关于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管理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等技术ꎮ因此ꎬ需要顺应新形势对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提出的新要求ꎬ大力推进大数据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融入地理信息系统类课程教学过程ꎬ促使测绘类专业学生重视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ꎬ掌握自然资源数据采集处理的相关技术方法ꎬ利用大数据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特征规律ꎬ了解学科技术前沿ꎬ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ꎮ总之ꎬ应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改革ꎬ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ꎬ结合行业生产实例ꎬ促使学生理解掌握自然资源调查和数据处理ꎬ以及 山水林田湖草 的综合监测分析能力ꎬ夯实地理信息技术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ꎬ提高适应测绘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ꎮ2.2㊀以 地理国情监测 为主线的集中实践教学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关于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的相关要求ꎬ就必须具备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调查监测能力ꎮ在自然资源部组建背景下ꎬ教育部最初确立的以 培养学生掌握空间数据获取㊁处理㊁分析㊁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为培养目标的传统测绘显然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新形势对测绘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9]ꎮ因此ꎬ围绕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定位要求ꎬ必须在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自然资源监测分析能力的培养ꎬ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ꎬ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ꎮ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综合利用现代测绘技术ꎬ对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等进行全面普查和监测ꎬ并统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㊁变化量㊁变化频率以及相互关系等ꎬ形成反映各类自然资源㊁生态环境㊁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㊁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10]ꎬ对于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ꎬ例如地形地貌特征㊁江河湖海分布㊁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和城市布局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具有重要意义ꎮ地理国情监测以 所见即所得 为原则ꎬ将全面摸清 山水林田湖草 等7第3期史晓亮:机构改革背景下测绘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自然资源家底ꎬ因此ꎬ地理国情监测成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型和变革的重要支撑[11]ꎮ测绘类专业的GIS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 地理国情监测 作为主线ꎬ构建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底图制作㊁内业数据采集㊁解译样本数据制作㊁外业调查㊁内业编辑与整理㊁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㊁成果发布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ꎮ其中ꎬ在地表覆盖信息㊁地理国情要素采集部分锻炼学生利用GIS进行空间数据采集编辑的能力ꎬ在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部分的实践内容则着重培养学生对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空间分析和统计能力ꎮ在上述实践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ꎬ将构建完整的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ꎬ聚焦地理国情监测的全过程ꎬ逐渐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ꎬ实现学生所学的遥感㊁GIS㊁自然地理等多学科理论技术的有机融合ꎬ从而弥补以往实践环节不成体系㊁学生欠缺综合分析能力的不足ꎬ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ꎮ实践内容与国家重大测绘项目密切相关ꎬ完全契合地理信息技术融入自然资源工作的必然趋势ꎬ符合新形势下对测绘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ꎮ西安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遥感野外认知实习ꎬ基于多次实践经验ꎬ目前将实习内容确定为基于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实践基地正射影像的地理国情普查ꎬ在实习过程中ꎬ参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等规范ꎬ使学生掌握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内外业处理的全过程ꎬ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内容完整ꎬ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ꎬ实习效果较好ꎮ此外ꎬ除课程实践教学外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ꎬ或者参加诸如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等竞赛ꎮ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ꎬ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ꎮ3㊀结束语对于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技术支撑地位的地理信息系统ꎬ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调整其相关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ꎬ重视与测绘㊁遥感等技术的综合应用ꎬ突出对自然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评价ꎮ此外ꎬ将地理国情监测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行业项目引入课程教学ꎬ结合科研项目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ꎬ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ꎮ总之ꎬ在机构改革背景下ꎬ需要紧跟测绘行业发展动态ꎬ适时调整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计划与教学内容ꎬ深化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分析的技术支撑地位ꎬ从而培养适应于新形势下测绘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ꎮ参考文献:[1]㊀桂德竹ꎬ程鹏飞ꎬ文汉江ꎬ等.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ꎬ2019ꎬ44(1):97-100.[2]㊀乔朝飞.机构改革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业务调整初探[J].地理信息世界ꎬ2018ꎬ25(6):1-4.[3]㊀岳书平ꎬ闫业超.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新型教学方法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ꎬ2015ꎬ13(4):176-179. [4]㊀赵强ꎬ刘常瑜ꎬ黄木易ꎬ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评价[J].测绘工程ꎬ2019ꎬ28(1):73-76ꎬ80.[5]㊀王家强ꎬ刘辉ꎬ柳维扬.互动教学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上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ꎬ2017(9):163-164.[6]㊀韦娟ꎬ刘乃安.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会及改革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ꎬ2018ꎬ37(5):219-220ꎬ239. [7]㊀王小东ꎬ张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5ꎬ38(8):4-6. [8]㊀史晓亮.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GIS软件应用实习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ꎬ2016ꎬ14(8):98-99. [9]㊀邹滨ꎬ胡晨霞ꎬ邹峥嵘ꎬ等.测绘地理信息战略下的地理国情监测课程建设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8ꎬ41(4):19-20ꎬ24.[10]㊀罗名海.大数据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探索[J].地理空间信息ꎬ2018ꎬ16(11):1-6.[11]㊀刘英.地理国情监测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ꎬ2018(23):166-168.[编辑:任亚茹](上接第5页)[5]㊀宁津生ꎬ王正涛.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测绘科学技术新进展[J].测绘科学ꎬ2010ꎬ35(5):5-10.[6]㊀冯学兵ꎬ陈倬ꎬ范文革.面向基础地理数据库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J].测绘科学ꎬ2008ꎬ33(S2):110-111. [7]㊀张继贤ꎬ唐新明ꎬ翟亮.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J].测绘通报ꎬ2008(5):11-16. [8]㊀张祖勋.由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谈信息化测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ꎬ2008ꎬ33(2):111-115. [9]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发展 十一五 规划[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ꎬ2007. [10]㊀苗前军ꎬ于洪伟ꎬ孙晓生ꎬ等.对信息化测绘及其体系的认识与理解[J].地理信息世界ꎬ2007ꎬ5(5):10-20. [11]㊀李德仁ꎬ苗前军ꎬ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ꎬ2007ꎬ32(3):189-196.[12]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ꎬ2006. [13]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 2020年)[G].北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6.[14]㊀李鹏德.信息化测绘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测绘技术装备ꎬ2000ꎬ22(1):3-8.[15]㊀周德军.测绘信息化展望[J].测绘技术装备ꎬ2000ꎬ22(4):2-3.[编辑:刘莉鑫]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

高职院校GIS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新探

高职院校GIS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新探

计 算 机 科 学 、 影 测 量 与 遥 感 和 地 理 摄
采 集 、 存 、 理 、 算 、 析 、 示 和 储 管 运 分 显 描 述 的 技 术 系 统 。随 着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的发 展 和 延 伸 , 重 要 性 其 日益 凸 显 。 1 9 9 7年 , 育部 对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专 业 目录 进 行 了修 教
置 是一 致 的 。( ) 程 设 置 欠 合理 性 、 乏 特 色 。主 要 表现 在 培 2课 缺
订 , 增 了地 理 信 息 系 统 本科 专 业 。 到 目前 已 有 10多 高 校 开 新 5 设 了 G s专 业 。 作 为 高 级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场 所 , 职教 育 应 依 I 高
信 息 系统 将 主 干课 程 分 为 四类 。 根 据 表 中提 供 的 信 息 , 职 院校 高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与 地 图 制 图 专 业 的 课 程设置有 以下特点 :1 ( )沿 袭 本 科 院 校课 程设 置体 系 比较 明 显 。从 表 中可 以 发 现 , 个 院 校 课 程设 置 依 然 表 现 各 为 三 种 情 况 : 于偏 向 地 理 类 : 于 过 过 偏 向 计 算 机 类 ; 于偏 向测 绘 类 。 这 一 格 局 与 本 科 院校 课 程 设 过
信息系统” “ 或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 是 一 种 特 定 的 十分 重 要 的 空 间 信 息 系
统 。 I 在 计 算 机 硬 、 件 系 统 支 持 GS是 软
下 , 整 个 或 部 分 地 球 表 层 ( 括 大 气 对 包 层 )空 间 中 的有 关 地 理 分 布 数 据 进 行
论》《 、 自然 地 理 学 》 ;2 计 算 机 课 程 , 括 《 序 设 计 语 言 》 等 () 包 程 、

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调整。

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探索中。

一、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教育一直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涉及到大量的实地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地图绘制等实践操作,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

而且,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需要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学校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也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教育的必要性所在。

三、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方向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规划和布局。

在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索。

1.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

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环境的改善实践教学环境的改善是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向。

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购置实训设备等方式,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育体系构建虽然有着很多优势和重要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高职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发布时间:2021-11-29T08:59:51.34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月24期作者:曾子芳[导读] 文章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如何在该门课程当中如何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的融合起来,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测绘技术人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曾子芳(重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1120)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应用》(GIS)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文章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如何在该门课程当中如何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的融合起来,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测绘技术人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GIS、课程思政、教学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概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GIS)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GIS现已成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技术工具,代表着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在社会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GIS作为应急测绘的保障,在整个过程当中,将疾控数据高效结合,对疫情的预测、传播监测、位置监测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测绘学的振兴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现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自信心、自制自控能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在高职入学后,由于常年所养成的习惯,对人生目标不清晰,职业规划不明确,往往对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知识点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

2021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现状、问题及改革方法范文3

2021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现状、问题及改革方法范文3

2021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现状、问题及改革方法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而水土保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培养优秀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应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与当前就业形势紧密结合,有利于为就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在总结近五年水土保持专业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对GIS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力求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出适合水土保持专业掌握GIS技术的新出路。

一、就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申请出国的占总数的3%左右,主要去往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

读研深造的毕业生占本科生总数的50%左右,应届毕业生保研率一直保持在15%~18%之间,考研率在30%以上,其中70%的学生选择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继续深造,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或教学等工作[1]. 直接参加就业的占毕业生人数的45%左右,多分配在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铁道等部门下设的设计院或"水保室"等,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监测等工作[2].通过对毕业本科生和在读水保研究生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问卷调查活动,表明部分专业课程设置应在教学环节、学时设置等方面予以加强。

GIS技术、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水土保持规划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学、水文学等19门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主要课程。

社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主要考虑的是学生掌握的技术实践类知识的多少,包括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和技术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其中技术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3S"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听说过的、新鲜的、有趣的事例特别感兴趣。

如果选取其中与地理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情景,必然会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渗透实用性地理的教学实验中,我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生活情景,极大地激活了地理课堂。

在引入生活情景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对生活有用。

而且还起到了诸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突破知识难点和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动力等方面的作用。

引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激情的发挥,当然也就烘托出较为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

这样的课堂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更能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如果引入的生活情景有趣或是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其产生的效果更好。

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关注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有趣的经历、国内外地理趣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

例如,东南亚海啸、极地考察、中东战事与资源的关系、我国的石油现状与出路,都可以用来与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

总之,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考察地理知识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重温生活,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用地理眼光审视生活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有用性。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如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中,增强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等等。

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地理组王东霞上周五的最后一堂课正赶上第四章的最一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苏旭芳李卫宁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1期
【摘要】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和GIS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加强教材和师资建设、完善教学计划和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方案,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教改;理论实践一体化
1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GIS已从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科学,从研究层面向服务层面转移。

1997年,我国教育部设立了GIS专业,目前全国已有100余所院校设立了GIS专业[1]。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

2 教学现状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创办于2011年,以测绘为基础兴办而起。

本校基于高职教育的定位,借鉴其他高校GIS专业的教学经验,将作为专业必修课的《地理信息系统》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总共68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34学时。

在大一上学期安排有基础知识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和《测量学》;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安排有基础技术课程:《地图制图学》、《AutoCAD制图》;之后还安排《GPS原理与应用》、《数字化测量》、《GIS软件应用》和《ArcGIS软件操作》等专业技术课程。

3 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校开设GIS专业只有5年,GIS专业建设有待完善,课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3.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
虽然教学计划中《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一半学时,但实际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些涉及实践的知识,如空间分析,只能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观看而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这种感官式的学习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掌握抽象难懂的GIS知识。

由于在
多媒体教室教学,教师更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时没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2 教材不合适,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材相对较少,且基本上都基于本科教学编写,偏重理论知识。

GIS 理论本就抽象深奧,本科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不适于高职教学。

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讲解不形象、透彻,导致学生对GIS知识一知半解,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3.3 教学计划有待改善
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2],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之前,应让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如摄影测量、遥感等,而目前的教学计划把一些相关课程安排在《地理信息系统》程之后。

实践课程如《ArcGIS软件操作》也安排在大二下学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缺少有效连接。

4 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本校两届GIS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测绘和GIS应用,这两个方向都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结合GIS专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上述GIS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升《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4.1 强化实践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教学地点最好安排在专业的GIS实验室,至少实践教学应该在装有GIS软件的机房。

在学习空间分析等实践内容时,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边学边练,亲自动手操作,既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动手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可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如宁夏大学《ArcGIS软件应用》课程的专题应用教学模式[3]或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规划与评价GIS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法[4],将理论知识融于项目、专题的分析和操作中,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4.2 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GIS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高职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材应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既要难度适中,又要实践性强,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还应体现GIS的最新发展状况。

加强高职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国外有许多优秀的GIS教材可供我们引进和学习。

根据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本课程将地理信息系统限制在技术层面,从系统的角度进行GIS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阐述,重点培养学生在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GIS产品输出和GIS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

另外,可根据国内外GIS产业发展动态和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引入一些典型实际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丰富性。

4.3 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完善的课程设置既有层次性又有系统性,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交叉重复。

建议调整课程的开设顺序,把《ArcGIS软件操作》与《地理信息系统》安排在同一学期,因为大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教材在介绍空间分析等实践内容时,都以ArcGIS软件为平台。

上这两门课的教师应沟通好,做到上课内容不重复,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连接。

遥感对GI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习ENVI等遥感软件前,应让学生学习一些核心的遥感理论知识。

现行教学计划中没有遥感理论知识的课程,建议增加此课程。

4.4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

GIS在不断发展,GIS专业软件也在更新换代,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可组织教师参与各大GIS软件公司的GIS专业技能培训,如ERSI公司在全国开展的ArcGIS培训、ERDAS培训、ENVI培训,超图公司开展的SuperMap培训。

教师也应积极申报课题、项目,或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大GIS 软件开发商承办的GIS技能比赛,如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SuperMap杯等,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4.5 完善专业GIS实验室建设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本校虽有GIS实验室,但还需完善建设,使其满足以下教学需求:能运行专业GIS软件的高性能计算机、常用的GIS软件及实验数据,实验教学中所需的扫描仪、绘图仪,观察遥感影像所需的立体眼镜等设备。

建议学校与GIS应用部门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在现实的GIS应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5]。

5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项目、专题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GIS理论知识的理解,将GIS的基本理论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培养GIS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志军.农业院校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J].地理空间信息,2011,(1):143-145.
[2]邬伦,刘瑜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石云.GIS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03-104.
[4]吴玉红.高职GIS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规划与评价GIS技术》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3):80-83.
[5]王新闯,张合兵等.“GIS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39-140.
作者简介:
苏旭芳(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GIS技术应用研究与遥感数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