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教案01
小班语言《迎春花》教案

小班语言《迎春花》教案一、课程目标1.认识迎春花的外表,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形容它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力和爱护之心。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口语、听说、读写、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班《迎春花》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掌握迎春花的外表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界万物的认知。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迎春花的图片、种子或盆栽2.教学板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拿出迎春花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是什么植物,询问他们是否有见过这种花,知道它的特征是什么?2. 学习环节1.让幼儿观察迎春花的外观,颜色、花朵大小、形状,跟随教师一起形容迎春花。
2.向幼儿介绍迎春花的生长环境、习性等知识点。
3.教师示范植物的种植方法,并且处理好种子或者盆栽。
4.让幼儿观察、感受和了解迎春花的生长过程。
3. 交流环节1.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让幼儿讲述迎春花的特征、生长过程、种植方法等知识点。
2.让幼儿分组,每个组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交流过程中不断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 结束环节让幼儿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再次强化对迎春花的理解和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着重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一种花卉植物,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细节方面的认知。
同时同时也能够教育幼儿爱护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爱植物,以及教育幼童种植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对植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非常感兴趣,能够主动探索了解,但对生长过程中颜色、花型等细节的表述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强。
整个过程比较生动有趣,幼儿们也体验到了种植带来的乐趣。
探寻花开之谜——《迎春花开了》中班科学教案

探寻花开之谜——《迎春花开了》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围绕《迎春花开了》这一主题,通过观察迎春花的生长过程,探索花开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迎春花的基本特征,认识迎春花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迎春花生长过程的观察与理解。
重点: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其生长过程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迎春花实物、图片、生长过程图解、放大镜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寻找迎春花,观察迎春花的外观特征,让幼儿亲身体验花开之美。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迎春花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迎春花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通过生长过程图解,让幼儿了解迎春花的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观察迎春花,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细节部分,完成观察记录表。
4. 讨论与分享5. 创意表达幼儿用彩泥制作迎春花,锻炼动手能力,加深对迎春花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迎春花的特征颜色:黄色形状:喇叭状部位:花瓣、花蕊、花梗2. 迎春花的生长过程发芽抽枝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
答案要求:描述植物的颜色、形状、生长过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亲身体验。
2. 例题讲解中迎春花生长过程的图解和观察方法。
3. 随堂练习中观察记录表的填写和分享讨论。
4. 创意表达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
5. 作业设计中观察记录的详细要求和答案指导。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教师自我调整和户外活动的组织。
《迎春》教学设计

《迎春》《纸风车》教学设计城壕小学贾文科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两首有对比性的电视剧配乐《迎春》《纸风车》,进一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2. 通过聆听音乐,从速度、节奏、音色、和声等方面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感染力。
教材分析《迎春》这是一首情景配乐,既是剧情发展中由冬转春的需要,更刻画了“大宅门”白府一家在艰难时世面前的心理期盼。
音乐由重复演奏的两个四句乐段组成。
各乐句间在调性处理上独具特色。
第一句建立在C大调上(宫调),第二句采用模进手法转入F大调,第四句转回C大调。
音乐情绪上在明朗的背景下带有淡淡的哀愁。
演奏上以弦乐为主,之间穿插进入琵琶,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纸风车》这是一首欢快流畅的乐曲,表现出一种新年喜庆的场面。
音乐采用京剧及中国北方民间风味的音调作为基础,刻画出一幅过年时儿童手拿纸风车嬉戏的景象。
乐曲在结构上为二段式,其中第二段反复一次,用图式标记为:A‖:B:‖。
以笛子作为主要演奏乐器,伴奏以打击乐为主,过渡句穿插唢呐、京二胡等,特色鲜明。
教学重、难点1. 欣赏乐曲、感受情绪的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了解影视音乐的相关知识。
2. 电视剧《大宅门》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可能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教师要对相关的社会背景进行介绍,并与作曲家的理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1.回顾什么叫影视音乐?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有哪些?2.教师出示相关《大宅门》画面图片,并对电视剧《大宅门》做简单介绍。
《大宅门》,中国内地出品电视剧。
由郭宝昌出任编剧和导演,演员阵容强大。
2001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
剧中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百草厅"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电视剧《大宅门》共两部。
主要背景音乐有:世家、思归、预谋、踏雪、别离、迎春、世外桃源、道情、戏台、纸风车、雨恨情愁、私语、寒夜等等。
《迎春花》优秀教案(精选5篇)

《迎春花》优秀教案《迎春花》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迎春花》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迎春花》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的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感官观察迎春花,知道它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花,又叫"报春花"。
3.激发了幼儿对迎春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初步了解迎春花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选择迎春花开放的一户外场地或在园内寻找迎春花。
活动过程:一、示迎春花引入课题二、认识迎春花1.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春天开放的花。
教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教师:你知道现在有哪些花开了吗?教师:春天到了,请小朋友找找有什么花开放了?2.引导幼儿观察迎春花。
教师:这是什么花?开在什么季节?教师:因为这种花儿向我们报告春天来了,所以叫迎春花,也叫报春花。
教师:迎春花市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花瓣的层数、香味等方面来观察认识。
教师: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瓣花瓣?我们来数一数.教师: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迎春花有香味吗?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迎春花。
3.引导幼儿爱护花儿。
教师:你们喜欢迎春花吗?迎春花开后,还会有什么花开呢?教师:春天美吗?为什么呢?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春天里的花呢?三、小结迎春花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花,又叫"报春花"。
《迎春花》优秀教案2活动目标:1、在认识迎春花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棉签画画,用皱纸制作迎春花,用油画棒画出迎春花画出它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整洁美观。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带幼儿到户外寻找迎春花,并观察它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范例—迎春花。
褐色、黄色水粉颜料各3盘,每个幼儿16开的白纸1张,棉签若干支。
五年级欣赏《迎春》、《纸风车》教案

五年级欣赏《迎春》、《纸风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作品《迎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欣赏《纸风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中国古代画作《迎春》,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风格及艺术价值。
2. 欣赏荷兰画作《纸风车》,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对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迎春》和《纸风车》两幅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发现两幅作品的异同。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迎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要素,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3. 欣赏《纸风车》:让学生观察作品细节,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4. 比较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两幅作品的异同,总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迎春》和《纸风车》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4. 准备分组讨论的卡片或任务分配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迎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初步欣赏《迎春》(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如主题、人物、景色等,简单介绍作者吴昌硕及其艺术风格。
3. 深入探讨《迎春》(10分钟):通过详细分析画面的技法、构图、色彩等,让学生理解画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迎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迎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迎春》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它具有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这首歌曲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如燕子归来、桃花开放等,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教材中还包括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并能够识谱。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音乐符号和节奏,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迎春》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含义。
2.学会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等。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符号和节奏的理解和应用。
2.歌曲中的高音和低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乐队的协调配合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演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2.互动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实践法: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和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4.反馈法:教师通过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音乐教材和乐谱。
2.钢琴或其他乐器。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音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迎春》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歌词内容和乐理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之间互相交流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迎春花开》教案

《迎春花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迎春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迎春花的植栽方法和养护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增加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迎春花的介绍2. 迎春花的植栽方法3. 迎春花的养护技巧4. 对迎春花进行观察和实践三、教学过程1. 迎春花的介绍迎春花是常见的春季花卉之一,花朵鲜艳美丽,能够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节绽放。
它属于十字花科植物,通常为灌木状,高度可达30厘米至1米。
迎春花的花朵呈黄色、粉红色或白色,花期较长,能够持续几个月。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迎春花可以在室内和室外都能生长良好。
2. 迎春花的植栽方法a. 选择合适的位置:迎春花喜欢充足的阳光,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植栽。
同时要注意避免强风的地方,以免花朵受损。
b. 准备适宜的土壤:迎春花喜欢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在基质中掺入一些腐叶土或腐熟的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c. 播种种子或移栽幼苗:如果选择播种,可以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如果选择移栽幼苗,要将其根系完整地转移到准备好的土壤中,注意保证每株的间距适宜。
d. 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迎春花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要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根部烂根。
同时,在寒冷的冬季,可以考虑对迎春花进行保温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3. 迎春花的养护技巧a. 定期施肥:迎春花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可以在每个月施一次复合肥。
b. 及时除草和修剪:保持迎春花周围的杂草清除,同时及时修剪枯黄或过长的枝叶,以促进新的生长。
c.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注意观察迎春花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如发现病虫害,可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d. 按时疏花:迎春花的花期较长,为了保持花朵的质量和美观,可以适当进行疏花,使花朵充分展示。
四、对迎春花进行观察和实践在课堂上,给每位学生一份小迎春花苗,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小盆。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到的植栽方法和养护技巧,自行将小迎春花移栽到盆中,并适时浇水、施肥,观察花苗的生长情况。
《迎春花》教案

《迎春花》教案《迎春花》教案1活动目标:1、能独立正确地根据底版进展1—5的排序。
2、情愿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预备:1、迎春花的枝条图一张;5根长短不一、从短到长排列的枝条、15朵迎春花贴纸。
2、幼儿画册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活动:点数1—5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提问:“这是几?”二、学习数字1—5以内的排序。
1、出示有花的迎春花的枝条图,教师:春天到了,迎春花最先开放。
瞧这5个迎春花的枝条,每条长短不一样,纸条上的枝杈有什么变化?最短的枝条上有几个枝杈?能开出几朵迎春花呢?(1朵)2、这五个枝条上开的.花一样多吗?(不一样)分别有几朵呢?我们一起数数好吗?引导幼儿观看:有几个树杈就开几朵迎春花。
3、引导幼儿观看迎春花图,提问:这些迎春花的枝条是怎么摆放的呢?(1—5的挨次,从少到多的挨次,由短到长的挨次。
)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每根枝条上开的花不一样多,由少到多。
枝条也不一样长,也是由短到长。
三、出示无花的迎春花枝条图,操作并述说。
1、教师这儿有一些迎春花,要请小朋友把它开在小枝条上(指着小枝条),让它来告知人们:迎春花开了,春天来到了!2、指导幼儿操作:小朋友,教师给你们预备了操作材料,你们来贴一贴,贴的时候宝宝要看清:每根枝条上的枝杈,有几个树杈就开几朵迎春花噢,这样贴出的迎春花才好看。
(请个别幼儿示范)四、幼儿操作:迎春花开了《迎春花》教案2活动目标:1、观看画面,感知迎春花的形状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朵。
2、听过观赏儿歌和争论活动,理解儿歌内容。
3、在创设的春天情景中,欢乐地朗读、欢乐地唱歌、欢乐地跳动,并意调整自己跟随集体一起行动。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观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好玩的特点。
活动预备:1、活动前,收集关于迎春花的图片,带着幼儿观看过迎春花,对迎春花有一点熟悉。
2、图片:树枝发芽、活动过程:一、复习,引出主题。
1、出示图片,帮忙幼儿感受春天。
2、启发幼儿想一想:春风吹呀吹,除了翠吹绿了、吹红了,你知道它还吹黄了什么呢?二、学习儿歌《迎春花》。
迎春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迎春综合实践教学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学设计以迎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迎春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迎春活动的起源、意义和传统习俗;(2)掌握迎春活动策划的基本流程和技巧;(3)了解社区文化、民俗风情及社会热点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2)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1. 迎春活动概述(1)迎春活动的起源及发展历程;(2)迎春活动的传统习俗及意义;(3)迎春活动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2. 迎春活动策划(1)迎春活动策划的基本流程;(2)迎春活动策划的技巧与方法;(3)迎春活动策划案例分享。
3. 迎春活动实施(1)迎春活动筹备工作;(2)迎春活动现场组织与管理;(3)迎春活动突发事件应对。
4. 迎春活动总结(1)迎春活动成果展示;(2)迎春活动经验总结;(3)迎春活动反思与改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明确各组成员职责。
2. 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迎春活动的起源、意义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迎春活动策划的基本流程、技巧和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迎春活动策划方案,教师指导;(4)实施:学生分组进行迎春活动策划,教师现场指导;(5)总结:学生展示迎春活动策划成果,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3. 课后实践(1)学生根据迎春活动策划方案,开展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学生分组进行迎春活动实施,教师进行现场指导;(3)学生撰写迎春活动总结报告,教师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中班语言迎春日教案

中班语言迎春日教案教案:中班语言迎春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教材中班语言领域第四册《迎春日》。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迎春日的来历、习俗以及春天的特点。
课文内容详细介绍了迎春日的起源、民间习俗以及春天的气候变化,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迎春日的来历、习俗以及春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倾听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迎春日的来历、习俗以及春天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朗读、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彩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迎春日的来历、习俗以及春天的特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提高朗读能力。
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迎春日的认识,以及迎春日在自己家乡的习俗。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彩纸、画笔制作迎春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迎春花、风铃等。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中班语言迎春日”字样,旁边配以迎春花、春风等图案,突出春天的特点。
在板书的下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迎春日的来历、习俗以及春天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2. 请学生设计一份迎春日家庭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家长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迎春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迎春日主题活动、户外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迎春花开了》教案及活动反思(1)

《迎春花开了》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迎春花开了》。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25页至第26页,详细内容为:课文学习,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迎春花的喜爱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迎春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迎春花像小喇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喜爱的事物。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迎春花开了》2. 主要内容:生字词:喇叭、欢笑、春天、阳光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作者情感:喜爱、赞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你喜爱的一种花。
2. 答案:(1)略。
(2)示例:玫瑰花像一位娇艳的公主,婀娜多姿,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迎春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迎春古诗教案幼儿园

迎春古诗教案-幼儿园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掌握三首迎春古诗的内容。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情感等要素朗诵迎春古诗。
•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搜集迎春古诗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背诵并理解迎春古诗。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
让幼儿看一些春节的图片、视频或者春季的自然景象,带着幼儿们感受春天的气息,调动幼儿的情感,让幼儿们对迎春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迎春古诗的背景和意义在带领幼儿们学习迎春古诗之前,先介绍一下迎春的相关文化背景和含义:迎春是我国传统的节气之一,在立春之后,即二月初二。
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的下一个庚子日,也是渐渐暖和的阳气初生,踏上了新的征程的日子。
接下来,对于每一首迎春古诗,都要做详细讲解,包括作者、写作背景、意境等方面,让幼儿全面了解迎春古诗的内涵。
第三步:学习迎春古诗的朗诵要领•朗读速度要适中、语调要标准、情感要真实。
•要注意语音的起伏,吐字清晰明确。
•配合肢体动作,体现古诗中的形象、意境。
第四步:朗诵迎春古诗引导幼儿先跟读古诗,然后再尝试做出较为准确、生动的朗诵。
第五步:巩固练习通过多次练习,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迎春古诗的核心内容和朗诵要领。
教学评价针对幼儿们的掌握程度和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古诗朗诵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对迎春古诗文化背景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的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素质,可以结合迎春古诗的主题和意象,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例如:•学习春联的写法和寓意。
•制作简单的迎春作品、手工制作迎春饰品等。
•野外观察、春游、采摘等生动体验活动。
•集体学习宣传优秀的文化历史知识,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
•进一步学习其他优秀的古诗词,增加幼儿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讲解古诗的时候,语言表述要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迎春古诗教案幼儿园

迎春古诗教案幼儿园一、教案背景春天是大自然万物生机勃勃的时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时节之一。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通过教授相关的诗词,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春天的美好。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一首名为《迎春》的古诗词,引导幼儿了解春天的气息和神韵,体验诗歌的美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和认识《迎春》这首古诗词;•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体验春天的美好;•能够熟练朗读、领悟古诗词中的韵律;•能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教学重难点•掌握《迎春》的基本内容及意境;•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和表达其中的韵律和情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热身•挂起大幅的“迎春”宣传画,引导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特征;•唱唱与春天有关的歌曲,例如《春天在哪里》等。
第二步: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春天的特点、表现春天的物象等;•引入古诗《迎春》,简要介绍作者及此诗的背景和主旨。
第三步:诗词教学•教师朗读诗词;•逐句分析,讲解古诗中的符号、用词和韵律等,旨在让幼儿理解诗词的意境;•陪伴幼儿朗读,提高朗诵技巧和语音表达能力。
第四步:理解和体验•向幼儿提问,询问幼儿对于此诗的理解意见及感受;•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春天的气息和神韵,让幼儿通过朗诵古诗词,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五步:教学小结•凝结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要点,用教学语言进行大致的概括和回顾;•投射出下一堂课的内容,为下一步的教学铺垫。
4、教学评估•考核方式:口头测试;•考核目标:检测孩子们对于此诗词的认知深度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工具与资源•教学媒介:施教黑板、CD、工具;•教学资源:《迎春》诗词原文及译文。
四、教学注意事项•在引领幼儿体验和感受春天美好的同时,多注意激发幼儿的文学兴趣和情趣;•小班教学中,幼儿的认知与情感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应当经常关注幼儿个体的变化;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幼儿们了解了《迎春》这一古诗词,初步了解了春天的特点和表现春天的物象。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迎春》人教新课标(2014秋)

《迎春》教学设计(欣赏课)一、作品分析《迎春》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的一首情景配乐,既满足了剧情发展中由冬转春的需要,更刻画了白府一家在艰难时世面前的心理期盼。
音乐由重复的两个四个乐句乐段组成。
各乐句间在调性处理上独具特色。
第一乐句建立在C 大调上,第二乐句采用模进手法转入F大调,第四乐句转回C大调。
音乐情绪在明朗的背景下带有淡淡的哀愁。
演奏以弦乐为主,中间穿插进琵琶,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随音乐哼唱乐曲《迎春》主题旋律。
2. 感受《迎春》作为情景配乐在剧中对剧情发展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 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
4. 感受《迎春》音乐的民族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能随音乐哼唱乐曲《迎春》主题旋律。
2. 感受《迎春》作为情景配乐在剧中对剧情发展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 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
4. 感受《迎春》音乐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迎春》作为情景配乐在剧中对剧情发展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1聆听导语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影视音乐单元,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选段《迎春》。
出示图片以及课题:《迎春》---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配乐选段(二)新课学习活动2.1聆听剧情介绍教师导语:电视连续剧《大宅门》讲述了医药世家“百草厅”白家老号经历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抗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反映了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更是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沧桑历程。
这部电视剧共两部,25首配乐。
由中国音乐家赵季平先生作曲。
《迎春》是其中一首。
出示图片以及课题:《迎春》---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配乐选段活动2.2聆听歌曲教师导语:请大家仔细聆听乐曲,思考:这首音乐作品的情绪、速度是什么?播放音频:乐曲《迎春》教师总结:速度是缓慢的,情绪是明朗中带有淡淡的哀愁。
活动2.3介绍情景音乐1.教师导语:《迎春》是电视剧《大宅门》中的一首情景音乐,什么是情景音乐呢?总结:指影视作品中对情节以及人物在具体场景中感情发展变化进行必要铺垫时使用的音乐,在推动情节发展、创造意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迎春花开了》教案(通用3篇)

《迎春花开了》教案(通用3篇)《迎春花开了》篇1活动目标:1、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花开在春天里以及了解这些花的特征。
2、用韩纸制作黄色的迎春花。
活动准备:黄色的韩纸,胶水,剪刀活动过程:[导入]1、通过猜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迎春花。
—我在春天开放,我是黄色的花。
我是什么花呢?[展开]1、谈谈迎春花。
—你看见过迎春花吗?—你在哪儿见到的?—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2、说说哪些花在春天里开放。
—在春天里你能看见哪些花?—哪些种类的花在春天开放呢?1)迎春花迎春的花期在4月,花先叶开放,花冠黄色。
花萼四片,成绿色,没有绒毛,花瓣也是四片,成椭圆形。
2)白头翁白头翁原产于中国,一般是野生的。
白头翁全株长有白色的长柔毛,在长长的花杆的末端形成一大朵花。
常在阳光充足的山间或田野里开放。
白头翁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
3)郁金香郁金香原产于土耳其,后引入荷兰,世界闻名。
它是春天花坛里代表性球茎早本植物之一,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到了第二年春天再生长成茎叶。
四月开花。
球茎也长成花瓣。
—在这几种春天开放的花中白头翁最先开放,为什么呢?(白头翁在阳光充足的丘陵或是山麓里生长,最先接受充足的阳光,所以它先开花。
)3、研究制作迎春花。
—要想制作迎春花需要什么材料呢?—用黄色的韩纸怎样制作迎春花呢?4、用活动纸中的黄色韩纸制作迎春花。
① 准备好黄色的韩纸。
② 用手撕出迎春花的样子。
③ 不要撕得太大。
④ 把漂亮的迎春花帖在枝干上。
[结尾]1、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迎春花介绍给朋友们2、总结活动《迎春花开了》教案篇2活动目标1、能独立正确地按照底板进行1——5的排序。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重难点重点:能独立正确地按照底板进行1——5的排序。
难点: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1、幻灯片。
2迎、春花的枝条图(5根长短不一、从短到长排列的.枝条);迎春花图片。
活动过程图片导入:出示迎春花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花?什么时候开放?你们觉得它开的美不美?学习数字5以内的排序1、初步感知5以内的排序师:蝴蝶也觉得迎春花开的很美,所以都飞来采花粉了。
迎春的节日教案

迎春的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迎春节日;2.掌握和运用“迎春”相关的汉字、成语等词汇;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视频等;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视等。
三、教学内容1. 迎春节日概述迎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节气,也叫立春节、报春节、接春节等。
它标志着冬至后的阳气逐渐增长,万物开始复苏生长。
迎春节日形式多样,民间有“迎花会”、“放花灯”等活动。
2. 迎春相关汉字和成语1.气息沉酣:指人高兴、舒畅;2.立竿见影:比喻见效快;3.春寒料峭:形容春天气温仍然较低;4.春色满园:形容春天万物萌发;5.推陈出新:比喻把旧的东西推荐出来,引进新的;3. 活动设计1.观看关于迎春节的视频,了解迎春在不同地方的形式和习俗;2.分小组,让学生了解当地的迎春活动,设计一个与迎春相关的小游戏;3.老师出关于迎春的称谓或表情,学生进行猜谜活动。
四、教学过程1. 观看视频让学生观看有关迎春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迎春的历史和形式。
讨论观影感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迎春的节日气氛。
2. 设计小游戏1.分组,让学生了解当地的迎春活动;2.设计一个与迎春相关的小游戏;3.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游戏演示;4.其他组成员进行观察和点评;5.每个小组都要有机会参与演示,取最高分数的组获胜。
3. 迎春猜谜1.老师出示一些与迎春有关的称谓或表情;2.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己语言或手势表达出答案;3.每组做3-5个题目,得分最高的组获胜。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迎春节日、掌握了和运用“迎春”相关的汉字、成语等词汇、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中多方位的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迎春主题传统活动教案

迎春主题传统活动教案教案标题:迎春主题传统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和理解迎春传统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参与传统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迎春传统活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
2.制作传统手工艺品。
3.参与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或幻灯片展示迎春传统活动的相关资料。
2.准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所需的材料。
3.音乐播放设备和相应的音乐。
4.教室布置,如悬挂春联、贴窗花等。
教学步骤:引入: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迎春传统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2.与学生讨论他们对传统活动的了解和体验。
主体:3.制作传统手工艺品:a.介绍传统手工艺品的种类,如剪纸、窗花等。
b.给学生展示制作过程,并解释步骤和技巧。
c.分发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d.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设计。
4.参与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a.选择一首传统的春节音乐,播放给学生听。
b.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节奏。
c.分组让学生在指导下练习舞蹈,并加入自己的创意。
d.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总结:5.回顾学生在制作手工艺品和表演舞蹈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6.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活动,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
2.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传承和展示传统活动,如制作春联、贴窗花等。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制作手工艺品和参与舞蹈表演时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收集学生的手工艺品作品,评价其创意和完成度。
3.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案指导:1.教案中的活动和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迎春》优秀教学教案

迎春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影视音乐》教材分析《迎春》这是一首情景配乐,既是剧情发展中由冬转春的需要,更刻画了“大宅门”白府一家在艰难时世面前的心理期盼。
音乐由重复演奏的两个四句乐段组成。
各乐句间在调性处理上独具特。
第一句建立在C大调上(宫调),第二句采用模进手法转入F大调,第四句转回C大调。
音乐情绪上在明朗的背景下带有淡淡的哀愁。
演奏上以弦乐为主,之间穿插进入琵琶,具有较强的民族特。
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两首有对比性的电视剧配乐《迎春》《纸风车》,进一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2 通过聆听音乐,从速度、节奏、音、和声等方面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乐曲、感受情绪的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了解影视音乐的相关知识。
难点:电视剧《大宅门》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可能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教师要对相关的社会背景进行介绍,并与作曲家的理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了解音乐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并揭题。
教师:(出示课件视频),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感受音乐与画面的碰撞,會給我们帶來怎樣的触动和联想。
教师:怎麼樣,画面結合音乐的渲染推动。
你有什么触动和联想。
(教师引导:严冬过后到出現太陽的光芒是什么感觉?)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小结:所以视频中這樣結合画面進行渲染,推動的音乐叫做場景音乐,是影视剧中的配乐。
一起來看看場景音乐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是在影视剧的剧情中起到烘託剧情发展的作用,能夠更加的感动人們,震撼人心!教师:同学们,这样的音乐,如果用“春、夏、秋、冬”四季来表达,你认为比较贴切的是——?学生答教师:——对,是春天,今天给大家欣赏的音乐就叫《迎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音乐,感知乐曲与画面的碰撞,初步体会场景音乐。
2、感受民族风(1)、(出示乐谱)师:请同学们再来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作品的速度,演奏形式是怎样?以及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教师带动学生边听边无声的打节拍)生谈:(速度是中速的、管弦乐合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春》教案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师: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部影视作品啊?生:(《祖国的花朵》。
)
师:那我们学唱的是其中哪首插曲呢?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
师:那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在复习一遍(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着录音唱。
)
师: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片头曲、插曲还是片尾曲呢?)
生:(插曲。
)
二:新课导入
师:对!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想想和我们上节课听到的插曲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迎春》。
)
师: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生:(优美。
)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琵琶。
)
师: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听出了琵琶的轮奏。
)
师: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琵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轮奏,而古筝更多的是刮奏。
这段音乐出自电视剧《大宅门》,《大宅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北方一家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
题目是《迎春》,是一首情景配乐。
师: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生:(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
师:乐曲《迎春》呢!正是体现了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在影片中,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等待与希望。
书上截取其中一段,现在老师带你起来唱一唱,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先听老师唱一遍。
(用“啦”带同学们唱)
生:(学生跟琴唱。
)
师: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生:(每小节第一个小节。
)
师:那同学们看看乐谱,旋律的起伏又是怎样的呢?是大还是小呢?
生:(大。
)
师:所以,旋律就像北方人性格一样,大大咧咧,大起大落,这正是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听老师再弹两遍,我们在完整的听一遍,听听书上的这段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播放音乐)
生:(两次。
)
师:所以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迎春》的主题,作曲家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将这段旋律中出现了第二次。
这段乐曲就是由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赵季平所写。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同样是他为《大宅门》所写的,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音乐《啼春细雨》、《戏台》)。
在《大宅门》中还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曲,我没问你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师: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另一个影视片段的音乐!去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