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5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复旦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

(二)噬菌体的感染实验
1953年美国人Hershey和Chase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提 供了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H,再用被标记的大肠 杆菌H培养T2噬菌体,直至完全标记上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为 止。用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H,结果表 明,T2噬菌体外壳蛋白中有35S放射性并与细菌的细胞壁连接, 而DNA部分则有32P放射性并进如细菌的细胞质中。这一事实说 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 只有DNA进入了细胞,又一次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 白质。
降解质粒以其所分解的底物命名,例如, CAM(樟脑)质粒, OCT(辛烷)质粒, XYL(二甲苯)质粒, SAL(水杨酸)质粒, MDL(扁桃酸)质粒, NAP(萘)质粒, TOL(甲苯)质粒等
“超级菌”
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构建 具有数种降解质粒的菌 株,具有广谱降解能力 的工程菌。
(一)转化实验 最早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的是F. Griffith(
真核生物的基因一般无操纵子结构。
大肠杆菌基因组
4100个基因,4.7×106bp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共价、闭合、环状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 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多拷贝 基因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质粒——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质粒: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
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2)R质粒(R plasmid)
称R因子(R factor)、抗性因子( resisitrance plasmid ),包括抗 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
R质粒一般由两个相连的DNA片段组成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ppt课件

标本的处理
涂片光镜检查
诊断病原最基本和快速的方法:脑脊液 直接形态学检查 革兰染色或特殊染色
分离培养和鉴定
动物接种
免疫学检查
11
痰标本
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 非病原菌:酵母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病人需用水清洁口腔, 深咳肺部痰, 不要唾液 肺炎链球菌
8
试验菌的结果报告可用MIC(ug/ml )或
用敏感(S)、中介(I)和耐药(R)报告。
16
多点接种仪
试管稀释法
试管稀释法
32
16
8
4
2
1
0.5
0.25
0.125
0.06
MIC=1ug/ml
微量稀释法
微量稀释法
128 64 A B C D E F G H 32 16 8 4 2 1 0.5 0.25 0.125 0.06
30
流感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
31
菌种鉴定—鉴定到种
根据纯分细菌的形态、菌落特征,特征性的生化反应,选 择合适的细菌鉴定系统。
如手工的API条和半自动的ATB
肠杆菌科细菌:API 20E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API 20NE 葡萄球菌属:Slidex Staph Plus、API Staph 链球菌属:Slidex Strepto Kit、API Strep 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API NH
流感嗜血杆菌
12
革兰染色评估呼吸道标本是否合格?
有代表性的好标本 中性粒细胞多
白细胞>25/低倍视野
微生物学课件全1-10章 (5)

• (3)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 病毒感染 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丧失对“自己”与“非己”物 质的识别功能,从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胞 、人肿瘤细胞、鸡、鸭胚细胞、动物组织 细胞、敏感动物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之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
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
动物病毒的空斑实验
(1)单层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动物组织小块 平衡盐溶液(洗涤) 5%胰酶 (分散细胞) 无菌水(洗涤) 生长液(营 养) 恒温箱(控温) 单层细胞(培养病毒)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四个阶段,即 • (1)吸附与穿入 • (2)脱壳(复制与生物合成) • (3)病毒大分子合成 • (4)装配与裂解 • 噬菌体的增殖
(1)吸附与穿入
• 吸附:是指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的病毒 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过程。
• 病毒吸附蛋白:是指能特异性识别寄主细胞上的病 毒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表面结合性蛋白。
↓自身和邻近细胞
IFN类型 降解病主↓毒要m来R源NA 特点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αIFN 抑制病人毒WB组C装、抑释制放病毒 I型
βIFN 抑制病人成毒纤复维制C 抑制病毒
II型 γIF中N断病毒感TC染;限制免疫病调毒节扩散
(2)NK细胞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INF →破坏受染C
特点:
无细胞结构; 个体极小; 化学组成简单;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双重存在方式; 繁殖方式独特,复制——装配——增殖;
沪科版生物高中拓展型课程《微生物课件(共70张PPT)

30
(2)原生动物
*共同结构:几乎都是能运动的单细胞动物, 具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繁殖: 无性繁殖:一般为分裂生殖(无丝或有丝
分裂) 有性生殖:少数种类,环境不利时 *在自然界作用:消费者 典型代表: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
31
疟 原 虫 破 坏 的 红 细 胞
13
b.细菌的繁殖 一般为分裂繁殖——无丝分裂
细菌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因无减数分裂,所以无 基因重组;无染色体,故无染色体变异。
14
C.细菌在自然界的主要作用ⅣP10 *分解者:大多数 (腐生细菌) *生产者: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细菌
(如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寄生细菌(一般为致病菌)
疟原虫——疟疾的病原体
32
(3)黏菌:ⅣP18 一类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真核生物
*结构特点:无细胞壁 细胞型:似变形虫
营养体 非细胞型:一团含许多细胞核 的原生质团
摄食:吞噬细菌、有机物颗粒
多头绒泡黏菌
33
摄于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黏菌
34
繁殖方式之一: 孢子繁殖(条件 恶劣时)
48
三.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 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1.配制原则
A.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B.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比例、适宜的PH
C.配制后进行严格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灭菌锅
1.05/cm2,121℃,15~30min
为什么采用121 ℃灭菌?
ⅣP20 此温度以上才能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芽孢。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田、沼泽、湖泊、 江海等处,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 区。
传染与免疫(复旦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

三、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干扰素诱变剂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的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 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免疫调节的作用。 1957 Issacs 和 Lindenmann 发现并命名 1、干扰素特点 1)无特异性
I型(α—IFN β —IFN) ——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II型(免疫干扰素,γ —IFN) ——T细胞产生单体糖蛋白
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
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
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 抗毒素,作治疗用。
外毒素
0.3~0.4%甲醛 脱毒
2)抗吞噬作用
肺炎链球菌:荚膜,避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A族链球菌表面M蛋白:抗吞噬、抵御抗体等作用 (E.coli K抗原等)
3)繁殖与扩散能力
a、透明质酸酶(旧称扩散因子) 水解结缔组织中透明质酸,透性增加,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 (链球、葡球等)
b、胶原酶
水解胶原蛋白,利于扩散(产气荚膜梭菌)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一) 特异性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抗体存在于血清中得名主要作用: 对抗细胞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 2、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 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炎症(inflammatory)
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
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作是非特异免疫的综合作用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标准化课件第五章

医学微生物学标准化课件第五章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目录0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概述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空气和生物体内。
许多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
细菌感染途径细菌感染通常分为接触感染、空气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血源性感染。
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粘附、侵入、复制和扩散等致病机制引起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或体内抗原物质迅速应答,产生一系列抗感染和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或体内抗原物质后,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抗原物质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免疫病理损伤是指由免疫应答引起的组织损伤。
免疫病理损伤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进行过激的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感染的免疫病理02常见的病原性细菌葡萄球菌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化脓性疾病、毒素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等。
链球菌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化脓性疾病、毒素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等。
肺炎球菌属引起大叶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等。
球菌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炭疽病,如肺炭疽、肠炭疽和皮肤炭疽等。
鼠疫耶尔森菌属引起鼠疫,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等。
结核杆菌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和骨结核等。
其他常见的病原性细菌螺旋体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和莱姆病等。
支原体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和神经系统感染等。
立克次体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和流行性斑疹伤寒等。
微生物学_ppt课件PPT课件

.
29
(五)分布广、种类多
1、分布广
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空气流动 到处传播。但其怕明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 域外,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踪迹。
万米深海、85公里高空、 地层下128米和427米 沉 积岩中都发现有微生物存在。
.
30
2、种类多
(1) 物种的多样性 (2)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4)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5)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这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由它可发展出一 系列其他共性。
.
23
(二) 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是通 过细胞表面进行的,因此体积小、面积大就为其提供 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对于外界环境信息(冷、 热、干、湿、酸、碱、盐、渗透压等等)的接收面。 吸收多就转化快。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
6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 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
7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
15
6、三总界五界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1979年)等按生物历史发展的三 个阶段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来分三个总界,再按生理、 生态特性的差别分五个界。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Acytonia)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微生物学ppt课件第五章 病毒

14
病毒
二、病毒的立体构型
1. 个体形态
编辑版ppt
15
病毒
二、病毒的立体构型
1. 个体形态
烟草花叶病毒(螺旋对称)
编辑版ppt
16
病毒
二、病毒的立体构型
1. 个体形态
烟草花叶病毒(螺旋对称)
呈直杆状,长300nm,宽15nm,中空内径4nm, 由158个氨基酸组成一个皮鞋状的衣壳粒,相对分子 量为17500,总共2130个衣壳粒,排列成130圈螺 旋,核酸核心是单链的RNA,相对分子质量为260万, 含有6390个核苷酸,每3个核苷酸与一个衣壳粒相结 合,盘绕于蛋白质的中空内径中。
现在已经发现与朊病毒有关的疾病有羊瘙痒病、貂脑病、人的库鲁病 (震颤病)和克──雅氏病。有人还推测人类的一些慢性退化性紊乱 疾病,像早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 疮等疾病也可能是由朊病毒引起的。(本章结束)
编辑版ppt
5
病毒
特点:
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
动; 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编辑版ppt
6
病毒(virus)
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 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 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它 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敏感细胞内 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1.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 称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或感染中心
测定的方法——双层平板法
用双层平板法测出的效价比用电镜直接记数得到的效价低。前者 是计有感染力的噬菌体粒子,后者是计噬菌体的总数。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点 二十一分。
普通微生物

1.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特点:细 胞壁薄(15—20nm),有多层结 构(外膜和肽聚糖层,在细胞壁和 细胞质膜之间还有一个明显的空间, 称为壁膜间隙。外膜位于肽聚糖层 之外,由内向外依次又可分为脂蛋 白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一 般肽聚糖为单层,不含有磷壁酸。
(1)肽聚糖
双五环C40二植烷醇四乙醚 二联植烷醇二甘油二乙醚 植烷醇甘油二乙醚
植烷醇
醚键
硬脂酸
酯键
古生菌与真细菌(真核)质膜的区别
• 亲水头与疏水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的
• 组成疏水尾的长链烃是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与甘 油形成甘油二醚或二甘油四醚,而不是脂肪酸
• 质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 合膜,而真细菌为双分子层
It is a typical UNIT MEMBRANE ! B. Colorized electron micrograph of'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CM) of the bacterium Bacillus subtilis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 railroad track appearance of this lipid bilayer.
肽聚糖
• 肽聚糖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为肽聚糖单体。 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 糖胺、N—乙酰胞壁酸)、四肽尾或四 肽侧链、肽桥或肽间桥组成。
微生物学 PP课件

2020/4/1
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 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结核病被称为 “白色瘟疫”,在人类历史上演绎了一幕 幕的悲剧。中国人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 ” ,主要是由于结核病的蔓延。
上世纪20年代末,全国有肺结核病人约 1000余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为120余 万。1949年结核病患病率高达1750/10万 ,结核病死亡率200/10万,结核病是成人 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
2020/4/1
•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 二、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与特征 • 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大小 • 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与药品微生物
学检查的意义 • 五、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控制及药品微生物
检测标准 • 六、无菌生产工艺
2020/4/1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 1、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
2020/4/1
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果使用了被铜绿 假单胞杆菌污染的滴眼剂,致使患者受伤的 眼睛严重感染,导致失明。金黄色葡萄球是 人类化脓性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
受到微生物污染的药品还可能产生化学 和物理化学变化而变质,使药品失效或产生 毒害作用。 (2)、药品的质量决定药品是“雪中送炭还 是雪上加霜”。
无菌生产工艺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的洁 净度,并应在无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过 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 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 ,并防止被再次污染。
2020/4/1
无菌生产工艺过程的无菌保证应通过 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验证。在生产 过程中,应严密监控生产环境的无菌空 气质量、操作人员的素质、各物品的无 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
G- 菌的脂多糖成分具有毒 性,由于它细菌表面紧密 结合,只有在菌体裂解时 才被释放出来,故称为内 毒素(endotoxin) 。
脂质A:为一种糖磷 脂,由N-乙酰匍糖胺 双糖、磷酸与多种长 链脂肪酸组成,它是 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 分。
LPS 分 子 一 般 都 是由三部分(区 段)组成
核心多糖:由2-酮-3- O-侧链(特异性多糖):是 脱氧辛糖酸( KDO) 、 由多糖组成的重复单位,结 L- 甘油 -D- 甘露庚糖、 构复杂,位于菌体的外表面, 半乳糖及匍糖胺这样 又称菌体抗原。由于各种革 一组糖类组成。它一 兰氏阴性菌多糖链的种类、 边 通 过 KDO 残 基 连 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都不同, 接在脂类 A 上,另一 造成革兰氏阴性菌的O-抗原 边通过葡萄糖残基与 有不同的特异性。 O-侧链相连。
Figure 9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outer membrane, cell wall and plasma membrane of a Gramnegative bacterium. Note the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of molecules that constitute the outer membrane.
主链(骨架)的阴离子多聚物。在多数情况下,磷壁酸分子中的磷 酸多元醇是磷酸甘油,或磷酸核糖醇,因此,根据主链组成不 同可以将磷壁酸分为两大类:
磷酸甘油型磷壁酸
核糖醇型磷壁酸
根据结合部位的不同分为: 壁磷壁酸:含量多,通过共价键与肽聚糖分 子结合,并延伸到肽聚糖分子表面, 带有负电 荷。
膜磷壁酸:与菌细胞原生质膜的脂类结合。
Figure 9b. Structure of LPS
LPS,lipopolysaccharide
Figure . Structure of LPS
LPS层的主要功能
①构成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 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起细菌自我保护作用,它可以阻止溶菌 酶、抗生素和染料等侵入菌体,也可以阻 止周质空间中的酶外漏; ③作为重要的抗原因子决定了革兰氏阴性 菌抗原的多样性; ④是许多噬菌体吸附的受体。
Gram-positive thick (20-80 nm) 1 >50% present 0-3% 0 0 yes yes
Gram-negative thin (10 nm) 2 10-20% absent 58% 9% 13% no (1) no (2)
﹙5﹚细胞壁的功能:
1、决定了革兰氏染色的性质;
3﹚G-的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 细胞壁分层 较薄10-15nm 分层: 外壁层 6-10nm 内壁层2-3nm
肽聚糖含量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交联度 磷壁酸 蛋白质 脂多糖
只占组分的5-10%
低,一般1-2层 较低 有(在外膜层) 无
抗原决定因子
O-抗原
Figure 7. Muramic acid subunit of the peptidoglycan of Escherichia. coli. This is the type of peptidoglycan found in mo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glycan backbone is a repeat polymer of two amino sugars, N-acetylglucosamine (GlNAc) and N-acetylmuramic acid (MurNAc). Attached to the MurNAc is a tetrapeptide consisting of L-ala-D-gluDAP-D-ala. In the polymeric form of the molecule, nearby tetrapeptide side chains may be linked to one another by an interpeptide bond between DAP on one chain and D-ala on the other.
Property Thickness of wall Number of layers Peptidoglycan (murein) content Teichoic acids in wall Lipid and lipoprotein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Lipopolysaccharide content Sensitivity to Penicillin G Sensitivity to lysozyme
Figure 8 - The structure of teichoic acid
磷壁酸的功能
①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 ②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 ③提高膜结合酶的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 电荷环境,以利于 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 ④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⑤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主要成分。 ⑥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 与其寄主间的粘连
2、决定细菌的基本形态; 3、决定细胞的抗膨压(保护细胞免受渗透压变化的破坏) 4、决定对溶菌酶的敏感性; 5、决定了对青霉素的抗性;
6、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
7、决定细胞的抗原性; 8、决定细菌的毒性(致病性)
﹙2﹚G+菌的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
磷壁酸(teichoic acid) 细胞壁分层 肽聚糖含量 肽聚糖层数 交联度
较厚,20~30nm
不分层 含量高(30-70) 层数多 交联度高
磷壁酸
脂多糖 DAP 肽聚糖(peptidoglycan):
有
无 无
磷壁酸teichoic acid(垣酸)
占壁干重40~50%。பைடு நூலகம்以磷酸多元醇分子的重复结构单位为
﹙4﹚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占细胞壁干重的% 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革兰氏阳性细菌 含量很高(30~95)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无
革兰氏阴性细菌 含量很低(5~20) 无 含量较高(~20) 含量较高
Table 5. Correlation of Grams stain with other properties of Bact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