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吸痰、吸氧法操作标准(修订)
![吸痰、吸氧法操作标准(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2ef3a4c6b8f67c1cfad6b842.png)
无菌纱布包裹或插入盛有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12)核对,协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6 指导 正确指导患者/家属
4
7 处置 用物、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4
8 洗手 流动水洗手
2
9 记录 观察采血后患者局部反应并记录
4
(1)操作规范、熟练、节力
2
10
评价 (2)痰液吸出,患者通气功能改善 (3)体现人文关怀,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5)环境:安静整洁、室温适宜、光线充足、远
离火源
(1) 护士:洗手,戴口罩
2
4 准备 (2)用物:备齐并检查用物,放置合理
2
(3)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处于备用状态。 1
(l)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4
(2) 打开总开关,使小流量氧气从气门处流出吹 3
尘,随即迅速关上(如为管道供氧,直接取下氧
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 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3.如患者痰液粘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当患者出现缺氧
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吸痰管的型号、软硬度均应适宜,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5.吸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性
状及病情变化。
经鼻/口腔吸痰法(2015.9.18修订)
【目的】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用物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或电动吸引器一套(设备性能良好,各管道 已连接好)、治疗盘内有带盖无菌容器2个、弯盘、无菌纱布、无菌血 管钳或镊子。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套、压舌极、手电简,听诊器、必 要时备舌钳、开口器或口咽气道、插线板等。
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建立人工气道)、
![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建立人工气道)、](https://img.taocdn.com/s3/m/1ed9772e0066f5335a812107.png)
5
5
缺一项
各-2
操作后
(7分)
病人体位舒适、单位整洁,用物按规定分类放置,无机械通气者调回氧流量
7
缺一项
各-2
操作
质量
(10分)
1.态度:严肃认真、关心患者
2.要求:稳重、轻柔、熟练、准确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吸清痰液,呼吸通畅
3
4
3
1.不关心患者,操作欠熟练、准确,动作粗暴
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吸净痰液每次不超过15秒两次间隔至少次呼吸视患者情况必要时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湿化5吸痰后接回呼吸机6间隔吸水冲管保持通畅7从手套内侧脱下手套并包裹吸痰管然后弃掉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研所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009-8-10修订
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建立人工气道)
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考核日期
4.患者:合适体位,颌下铺巾。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给纯氧吸入(无机械通气者,吸痰前适当调高氧流量)
2
2
8
3
1.仪表不符合要求,未洗手、未戴口包
2.环境欠佳
3.缺一件
4.放置不合理
5.接错管道,未检查性能,未调压/调压不正确
6.体位欠佳/忘铺巾
7.未给纯氧/未调高氧流量
-2
-2
各-1
-2
-3
-1
-2
操作
过程
(50分)
1.安全与舒适环境:
(1)病人体位舒适
(2)遵守操作规程,吸痰装置连接正确、安全
5
5
体位欠舒适
无遵守操作规程
-5
-5
2.实施
(1)戴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湿润导管
(2)脱机或打开接头的塞子(留取痰培养标本时需用碘伏棉枝擦拭接头帽)
护理操作(吸痰、吸氧)microsoft word 文档
![护理操作(吸痰、吸氧)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fe909d989eb172ded63b7e7.png)
经口腔吸痰(电动吸引器)和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流程一、操作目的(5分)1、吸痰(3分):(1)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肺通气。
促进呼吸功能,(3)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2、吸氧(2分):供给病人氧气,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二、用物(少一样扣0.5分)1、吸痰用物:一次性吸痰管2根、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1双、换药碗包(内有治疗碗、镊子)、生理盐水、电动吸引器及吸引装置。
吸痰记录单。
2、吸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有氧”及“四防”挂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或1/2);治疗盘:一次性氧气管2根、小药杯(内盛温开水)、扳手。
氧气记录单。
3、其它:干罐一套、消毒纱布罐、棉签、胶布、笔、电筒、弯盘、剪。
三、操作流程:(错一处或少一步扣0.5分)1、备齐用物,检查用物并合理放置,携至床旁。
根据吸痰治疗单和吸氧治疗单核对患者身份,作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护士:大爷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大爷:我叫张明。
护士:张大爷,您因为呼吸道里痰液聚积不能自行排出,引起了你呼吸加快和缺氧,现在遵医嘱要给您吸痰和安置吸氧管,以改善您的呼吸和缺氧状况。
我需要先检查一下你的口、鼻腔粘膜及痰液情况,请你配合好吗?大爷:好的。
电筒检查口、鼻腔情况护士:张大爷,我已经为你检查完了口鼻腔粘膜及痰液情况,准备为你吸痰。
吸痰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不适,如恶心、咳嗽和喷嚏等,不能忍受时你可以示意我暂停。
你有什么需要吗?大爷:没有了护士:那好,请你稍等。
2、洗手(干手液七步洗手)、戴口罩,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调节负压吸引压力。
诉:成人300-400mmHg (0.04-0.06MPa)、小儿250—300 mmHg(0.03—0.04)。
3、根据吸痰治疗卡核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3床,张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头偏向右侧),颌下铺治疗巾,打开换药碗(包布放治疗车下层),倒100ml生理盐水于碗内,打开一次性吸痰管(两根),连接吸引器皮管。
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a8a99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0.png)
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责任人 (1)4.依据 (2)5.定义 (2)6.内容 (2)7.附件 (3)1.目的规范吸痰操作流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临床操作。
2.范围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吸痰操作时。
3.责任人专业负责人。
4.依据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定义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6.内容6.1 操作前准备6.1.1 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
6.1.2 评估受试者全身状况(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呼吸状态),局部状况(痰液分泌情况、听诊有无痰鸣音、受试者吸氧情况)。
6.1.3 备齐用物(吸引器、接电源),检查吸引器性能,治疗盘放置合理。
6.2 操作步骤6.2.1 将用物推至受试者床旁,核对床头卡和手腕带上床号、姓名、住院号;对清醒者作好解释,体位舒适(病员头转向操作者),有义齿应取出,垫治疗巾。
6.2.2 吸痰前协助受试者翻身叩背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6.2.3 调节负压大小适宜(0.04-0.06MPa)。
6.2.4 正确连接吸痰管。
6.2.5 保持吸痰管通畅(试吸并湿润导管)。
6.2.6 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口腔15cm,鼻腔25cm)。
6.2.7 吸痰方法正确:插管时开放侧孔,避免产生负压,插入后左手指压紧侧孔,右手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自深部向上将痰吸净,避免反复提插,退出吸痰管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6.3 操作后流程6.3.1 整理床单位,给予健康教育指导。
告知受试者适当饮水、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6.3.2 洗手、脱口罩、处理用物方法正确(金属物品送供应室消毒;一次性用物、敷料类物品分类放置处理;每天定时更换清洗消毒贮痰瓶;吸出痰液,消毒后再倾倒)。
6.3.3 记录吸痰时间、痰量、性状、受试者呼吸、生命体征等。
6.4 注意事项6.4.1 先口腔,再鼻腔。
6.4.2 吸痰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如需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e9d50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4.png)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电动吸引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临床痰液引流,对于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病人的病情,确认需要进行痰液引流。
其次,需要确保电动吸引器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包括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吸引管是否正确连接等。
最后,需要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保持病人与设备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交叉。
二、正确操作流程1.操作前病人准备在操作开始前,需要让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一般而言是半卧位。
并且需要让病人注意呼吸平稳,不要过度用力呼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2.吸引管的选择和连接吸痰时,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吸引管以保证吸引效果。
选择好吸引管长度后,需要将吸引管连接好。
3.吸引操作a.打开电源及负压调节阀,在设备工作后开启吸引管气流开关(开-关),使吸引端面对痰污或分泌物等,调节好吸引力度。
b.吸痰时,需要注意方向正确,避免吸入气道病变物进入呼吸道。
同时,在进行吸引操作时也要注意不要吸出过多分泌物,以免影响病人呼吸。
c.吸引结束后,需要轻轻旋转吸引管以防止痰液粘附在吸引管内壁上,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d.在一次吸痰过程中,如果痰液较多或较粘稠还需反复操作。
吸痰时间每次不宜过长,特别对老年病人、小儿病人以及呼吸功能紊乱的病人,应每次吸3-5秒钟,休息10-20秒钟,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和冲击。
4.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吸取完痰液后,需要将吸引管的物品倒入随机配套的物品盒内,物品盒的物品需要经扔消毒液进行处理。
操作完毕后,应立即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所有的使用工具都需要定时更替,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是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操作方式既能保证病人安全,也能提高吸痰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保持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对于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经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经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8b7798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a.png)
1 每超时60秒扣1分
6 一项未做到扣2分
4 一项未做到扣2分
6
吸痰过程中一项不合格 扣2分
3
未分离扣2分,未关闭扣 1分
11、安置患者:
①擦净口鼻部分泌物,评估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 平后将氧流量调至合理水平
6
一项未做到扣2分
②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做好宣教
4 一项未做到扣2分
12、处理用物:按垃圾分类要求处理用物;贮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应 及时倾倒(口述)
分 3、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口述)
2 少一项扣1分
)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有盖罐2个(试吸罐和冲洗罐,内盛无菌生理
盐水)、一次性吸痰包(一只无菌手套、一根吸痰管)2套、一次性负压 吸引管、弯盘、清洁纸巾、手电筒、听诊器、压舌板、电动吸引器(或中
6
少一项扣0.5分
心负压器)
1、核对:洗手(>15秒),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并取得合作 2、给氧:适当调高吸氧流量(调高2-4L/min) 3、体位:取合适体位、叩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此步骤是否进行)
洗手不合格扣1分,核对
4 不全扣1分,未解释扣2
分
3
方法错误扣1分,流量错 误扣2分
5
体位不当扣2分,手法错 误扣3分
4、调节: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连接负压吸引管,调节负压【一般成人
操 为20-27KPa(150-200mmHg),儿童<20KPa】 作 5、试吸:打开吸痰包,戴无菌手套后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 方 检查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 法 6、吸痰: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遇阻力或患者咳嗽时,向外提 与 出1cm,旋转向上提拉负压吸引,每次时间少于15秒
吸痰术详细操作步骤
![吸痰术详细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8e4f527ba0d4a7302763ade.png)
要点1. 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气道分泌物难以排出的情况。
2. 吸痰管插入气道之前需要保持吸痰管无菌。
3. 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5 s,两次吸痰时间间隔应达到3~5 min。
4. 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血氧快速下降、心律失常、血压急剧变化时要立即停止吸痰。
吸痰(aspiration of sputum)是医护人员借助用具将患者呼吸道内潴积的分泌物吸出的一种技术,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操作,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室和呼吸科等环境下经常被用到。
当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无法咳出或发生误吸时,会造成气道阻塞,阻碍气体交换,这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血氧快速下降,甚至威胁生命,这时,吸痰便是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
一、适应证1. 年老体弱咳痰无力者。
2. 昏迷、危重、麻醉未苏醒者。
3. 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反应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食物呕吐物的患者。
4. 各种原因导致的窒息患者。
5. 正处于机械通气状态的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吸痰:(1) 出现明显的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出;(2) 血氧饱和度(SaO2)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3) 在使用容量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呼吸机显示气道峰压明显增加;在使用压力控制模式时,呼吸机显示潮气量明显下降;(4) 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波形图上显示:压力—时间或流速—时间曲线中,吸气相和呼气相同时出现锯齿状图形。
二、禁忌证1. 绝对禁忌证通常无,但是颅底骨折的患者严禁经鼻腔吸痰。
2. 相对禁忌证严重缺氧或心率失常的患者(在给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吸痰时应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三、操作前准备1. 患者准备(1) 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身体健康评估(肺部听诊,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等)、测量生命体征(心律、血压、呼吸)、合作程度评估。
(2) 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及口腔、鼻腔,取出活动义齿。
(3) 评估气道分泌物的量、黏稠程度、部位。
(4) 向清醒患者讲解吸痰目的,嘱其尽力配合医护人员操作。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e22ed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b.png)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吸痰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doc
![吸痰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doc](https://img.taocdn.com/s3/m/bd1ddb708e9951e79b892770.png)
吸痰的注意事项:某些呼吸机能不全的病人,自己不能咳出或排出分泌物,此时常需要护士用导管将分泌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抽出。
吸痰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下:(1)吸痰前应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各种连接管连接是否严密、正确;(2)吸痰时要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各种无菌物、导管及无菌水均应每日更换,以防污染呼吸道;(3)插入导管动作应轻稳不可用力,减少导管在呼吸道粘膜上拖、拉,采取间断吸引,以保护呼吸道粘膜;(4)2次吸引之间,应重新给病人吸氧,以防血氧过低。
发现阵发性咳嗽及心律不齐应立即停止吸引。
(5)吸引不可持续超过10~15s,负压不可过大,成人真空压10.7~16kPa,小儿压力应小。
一般吸痰的时间根据分泌物的多少来定。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肺高压的每次吸痰不超过10s 当气道内有分泌物(痰液)积聚时,会阻碍气道的正常通气,因此必须将分泌物从气道内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人工气道建立后,病人出现咳嗽反射障碍甚至消失,自行排痰障碍,必须采取人工吸痰。
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
吸痰对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一些气管切开后分泌物较多的病人,经反复负压吸痰时有肺不张的发生。
我们发现吸痰负压过大可致肺泡萎陷。
为此,我们利用简易呼吸器在每次吸痰后膨肺3~5次,每次通气量600~700ml,有效地预防了负压吸引所引起的肺泡萎陷。
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膨肺,不会将分泌物挤进远端的小支气管造成肺不张。
合理的吸痰方法可以确保痰液的及时吸出,避免因痰液吸出不及时而造成呛咳、误吸、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和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
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如果气管内吸引不当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
吸痰过程中,因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出血〔1〕。
吸痰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吸痰器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cf3d6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5.png)
吸痰器的标准操作规程
吸痰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如下:
1. 检查吸痰器各部分是否完成连接,并查看是否存在漏气、管体是否完好无损无异物等情况,确认没有问题后清洗皮管。
2. 在插入吸痰管前打开开关,并保持T形管的侧孔处于放松状态,将吸管插入气管一定深度后,立即封闭侧孔进行吸痰,并使吸痰管慢慢从下往上提起,向左向右旋转吸痰,逐段吸尽。
3. 依次按口腔前庭部、颊部、咽部的顺序插入吸痰器;若很难从口中进行操作,可以从鼻腔插入,但颅底骨折患者禁用该方法,依次按照鼻腔的前庭、下鼻腔、咽喉的气管(约20~25cm)的顺序插入,可以将分泌物逐段吸尽。
4. 使患者面向操作者,头略后仰,若患者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情况,可以从插管或套管中插入,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在无菌环境中使用;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使用压舌板或开口器进行辅助。
5. 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宜的吸痰管、负压调节应适宜、吸引时间适宜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e653647fd5360cba1adb58.png)
纱布、弯盘
1.4环境准备:整洁、安全、安静
2、准确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床头卡、腕带),解释取得合作
3、操作流程
3.1吸入100%氧气2分钟,防止
3.2连接吸引装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
3.3调节负压(成人20-27kPa;儿童<20kPa)
3.4吸引流程
3.4.1打开一次性吸痰包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
目标:保持气道、操作前全面准备及物品准备
1.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剪指甲)、戴口罩、帽子
1.2评估患者
评估患者的意识,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评估患者的病情、吸痰指征
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1.3物品准备
听诊器、合适型号一次性吸痰包(手套、治疗巾、带接头的吸痰管)、吸痰缸(内盛无菌生理盐水)
3.4.13必要时更换吸痰管,进行口腔鼻咽部吸引
3.4.14吸痰完毕,关闭负压
3.4.15听诊呼吸音
4、整理
4.1擦净病人面部,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2整理衣物和床单位
4.3处理用物
5、洗手
6、记录
3.4.2一只手带无菌手套
3.4.3铺纸巾
3.4.4取吸痰管
3.4.5与吸引器连接管连接
3.4.6断开呼吸机接头并置于无菌纸巾上
3.4.7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
3.4.8正确吸痰
3.4.9吸痰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
3.4.10冲洗吸痰管
3.4.11取下吸痰管,脱下手套
3.4.12再次给患者吸入100%氧气2分钟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a9e77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2.png)
6、吸痰毕,取下吸痰管,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脱手套,关闭吸引器,洗手。
5
7、评估患者病情,听诊呼吸音,监测SpO2。
5
8、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
2
9、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
10、洗手,记录。
3
质
量
评
定
清醒患者能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能配合。
5
方法正确,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吸痰有效,无黏膜损伤。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操作流程
1、将用物携至患者处,核对,解释,告知患者∕家属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min,防止吸痰造成低氧血症。
7
2、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检查性能是否完好,调节压力(成人为<-0.06MPa)。
5
3、吸引器胶管与吸痰管相连,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其是否通畅,负压是否有效。
5
4、分离呼吸机与气管导管,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插入适宜深度(遇阻力略上提)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每次吸痰不超过15s,痰液未吸尽,休息3-5min后再吸。
15
5、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5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5
理论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
5
总分
100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
备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用物:中心负压装置或负压吸引器,电插板、无菌治疗盘内置适当型号的吸痰管、治疗碗、生理盐水、弯盘、无菌纱布、注射器、无菌镊子、无菌手套、棉签,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吸痰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吸痰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42a3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c.png)
吸痰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在临床护理中,吸痰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吸痰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一、吸痰的注意事项1. 检查病人的病史,了解其痰液性质和量,选择适当的吸痰方式;2. 在吸痰前,先测量患者的体温和呼吸率,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3. 吸痰前应事先准备好吸痰设备,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完整;4. 操作前应先向患者做好交流工作,解释吸痰的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5. 在吸痰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刺激呼吸道,以免引起呼吸困难或其他并发症;6. 吸痰后应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痰液的性质,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7. 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8. 吸痰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尽量减少他人的观看与干扰。
二、吸痰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洗手并戴好手套;b.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吸痰设备;c. 准备好吸痰袋和吸痰管;d. 调节吸痰设备的气压和流量,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术前准备a. 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取得其合作;b.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使用口罩或面罩;c. 给患者准备好纱布或口腔护理用品。
3. 吸痰操作a. 打开吸痰设备,调整气压和流量至适当水平;b.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气管内,吸痰过程中应轻柔并避免过度刺激;c. 吸痰时应注意管道的位置和深度,避免对呼吸道的伤害;d. 吸痰后应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e. 吸痰完成后,及时将吸痰设备清洗和消毒,并做好记录工作。
4. 归档记录a. 记录患者的吸痰情况,包括时间、次数、痰液的性状、患者的反应等;b. 及时向医生汇报吸痰情况,以便医生做出适当的处理和调整。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吸痰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护理吸痰技术操作与评分最新版大纲要求
![护理吸痰技术操作与评分最新版大纲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2095b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2.png)
四、气道内吸引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配合程度、咳嗽咳痰能力、口鼻腔黏膜情况。
2.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观察胃内潴留情况。
3.评估吸痰指征、负压吸引装置及吸痰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半卧位,调节正确的负压吸引压力,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kPa(300mmHg)。
如有气管导管时应先检查气囊压力。
2.选择合适型号、软硬适度的吸痰管。
3.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下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零负压,抽吸时缓慢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吸痰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5.吸痰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记录痰液的颜色、粘稠度、性质及量。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此项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在吸痰过程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
2.负压吸引压力调节在正常范围内,动作轻柔,如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暴力操作。
3.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0-60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者,应间隔3-5分钟。
患者出现发绀、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4.吸痰时,切勿上下提插或固定在一点不动。
5.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及粘稠度,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无特殊禁忌者,床头抬高30°以上。
7.如有肠内营养者,吸痰前30分钟暂停肠内营养。
(五)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见表6-4-1。
表6-4-1 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时间考核人分数。
密闭式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密闭式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b0455d4a7302768e99399d.png)
密闭式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氧合状态,呼吸频率和节律,有无呼吸窘迫和发绀,肺部听诊有无痰鸣音,呼吸机使用情况等。
2.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密闭式吸痰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3.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手套。
4.检查操作环境整洁,温度适宜。
备齐用物: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无菌密闭吸痰系统、冲洗装置(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抢救药品。
二、操作步骤1.确定患者人工气道妥善固定及通畅情况;气囊测压表测量并保证气囊压维持在25~30c m H2O,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
2.按呼吸机吸痰增氧键,给予纯氧2m i n。
3.连接无菌密闭吸痰系统和负压吸引外连接管,调节负压吸引压力(成人-100~120m m H g;儿童-80~100m m H g;婴儿-60~80m m H g)。
4.开放密闭式吸痰系统的阀门,隔着薄膜将吸痰管送入人工气道内(导管内无分泌物关闭负压,导管内有分泌物开放负压),吸痰管尽量不与气管导管内壁接触,遇阻力后使用负压旋转上提吸引,每次吸引时间≤15秒,如分泌物未吸尽应在充分吸氧后重复操作。
观察痰液量及性状。
5.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心率及节律明显异常或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应立即停止操作。
6.吸痰后继续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水平后,根据患者病情,将氧浓度调至合适参数。
7.吸痰完毕,通过吸引阀门冲洗密闭式吸痰管(至少要注入5m l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外连接管,使吸引装置处于功能状态。
8.再次测量,保持气囊压在25~30c m H2O。
9.整理床单位,抬高床头,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0.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11.洗手,签医嘱,并记录。
吸痰考核操作流程及标准
![吸痰考核操作流程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0194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8.png)
吸痰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6步,患者全程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将吸痰设备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患者需要把情况告诉操作者,同时不要紧张,要保持心情平静。
2、在操作者的帮助下,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把头偏向一侧,如果有假牙及时取出来,配合操作者的检查,比如张口、伸舌头。
3、操作者打开吸痰器的开关,会把其中一根导管放入患者的咽部,过程可能会有不适应,如果放入的时候,咽部感觉疼痛,要及时告诉操作者,放入导管完毕,就会开始吸痰操作。
4、吸痰的时间为每次抽吸时间<15秒,一次未吸尽,隔3~5分钟再吸,每次吸痰结束,要配合操作者取出导管。
5、在吸痰过程中,操作者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吸出物的情况,由于吸痰过程可能会出现缺氧或窒息的情况,患者如果感觉不舒服,要和操作者示意,以免发生意外,
6、吸痰结束后,患者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擦净脸部分泌物,选择舒服的姿势躺下,注意要多喝水,饮食清淡,不抽烟喝酒,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省级医院ICU专科电动吸痰法操作规程
![省级医院ICU专科电动吸痰法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f3c151dd36a32d737581b9.png)
省级医院ICU专科电动吸痰法操作规程
一、操作程序
(一)评估
评估:病情、生命体征、有无痰液、呕吐物、有无紫绀
用物评估:吸痰器功能是否良好,电源、各导管连接是否正确,用物齐全
(二)准备
患者准备:清醒病人做好解释
用物准备:吸痰器、吸痰盒(内有一只盛生理盐水、一只盛呋喃西林溶液,吸痰管16号数根、压舌板一根、镊子两把)。
检查并调节电动吸引器的负压。
(三)操作
1、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解释。
2、接通电源,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3、戴手套,连接导管,打开吸引电源开关,试吸水。
用压舌板助患者张口,吸净口腔痰液,更换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预定部位后,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净痰液,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一次未吸净,隔3—5分钟再吸。
4、痰液粘稠时拍背部,必要时雾化吸入(每次2—8ML)或超声雾化吸入。
吸痰完毕,用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检查口腔粘膜有无破损。
清理用物,拆洗、消毒、安装备用。
洗手
二、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检查吸痰管的排气管,不能接错,检查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符,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瓶每天更换一次,吸痰管用后每次更换,口腔与气管内的吸痰管应格分开。
3、储液瓶内应先放入100ml消毒液,瓶内吸入液不宜过满,应及时倾倒,储液瓶和连接管每天清洁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1.目的 (2)
2.范围 (2)
3.责任人 (2)
4.依据 (2)
5.定义 (2)
6.内容 (2)
7.附件 (3)
1.目的
规范吸痰操作流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临床操作。
2.范围
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吸痰操作时。
3.责任人
专业负责人。
4.依据
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定义
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6.内容
6.1操作流程
6.1.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6.1.2核对,对清醒者作好解释,体位舒适(病员头转向操作者)。
6.1.3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6.1.4调节负压大小适宜(0..02-0.04mPa)。
6.1.5保持吸痰管通畅(试吸并湿润导管)。
6.1.6正确连接吸痰管。
6.1.7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口腔15cm,鼻腔25cm)。
6.1.8吸痰方法正确:插管时开放侧孔,避免产生负压,插入后左手指压紧侧
孔,右手旋转向上提出吸尽痰液,退出吸痰管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6.2注意事项
6.2.1先口腔,再鼻腔。
6.2.2吸痰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如需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
6.2.3吸痰时无菌与有菌的概念明确(一根吸痰管用一次)。
6.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痰液情况,发生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
6.2.5吸痰后将氧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6.3操作后流程
6.3.1洗手、脱口罩、处理用物方法正确。
6.3.2记录吸痰时间、痰量、性状、病人呼吸、生命体征等。
7.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