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亿美元争夺“汽车人之芯”:英特尔收购Mobileye的野望

合集下载

英特尔的一些经典广告语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英特尔的一些经典广告语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英特尔的一些经典广告语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英特尔的一些经典广告语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最初只是被冠以x86,并没有自己的品牌,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从586后,电脑的运行速度就以奔腾多少来界定了。

据说英特尔公司为了推出自己的奔腾品牌,曾给各大电脑公司5%的返利,就是为了在他们的产品和包装上贴上intel inside的字样,而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则一语双关,既突出了品牌又贴切地体现了奔腾微处理器功能和澎湃的驱动力。

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80年代,中国的道路上除了除了国产汽车就只有日本的进口车了。

丰田汽车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自然在中国市场上执牛耳,而这句精彩的广告语则很符合当时的情况;巧妙的把中国的俗语结合起来,体现出自信和一股霸气,且朗朗上口。

如今,丰田汽车恐怕已经不敢再这样说大话了,但很多中国人还是记住了这句广告语。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金利来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一个好名字外还在于成功的定位,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成功和有身份的男士,多年来坚持不懈,终于成为男士服装中的精品,而这句广告语则画龙点睛一般准确体现了金利来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沙宣洗发水: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沙宣是宝洁公司洗发水品牌中的后起之秀,他们请来国际著名美发专家维达沙宣做自己的品牌形象大使,并用维达?沙宣本人的名字作为品牌,从而树立起专业洗发、护发的形象,而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则有画龙点睛之感。

斯沃琪:腕上风景线提到瑞士的手表似乎只会联想到名贵的形象和精湛的工艺。

然而,面对日本手表的夹击,名贵的瑞士手表似乎风光不再。

斯沃琪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不利的局面,他们以引领时尚和物美价廉的姿态出现,而且款式众多且生产数量有限,那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造型正如广告语所表现的那样:腕上风景线。

UPS快递:珍惜所托,一如亲递快递公司的广告宣传往往突出一个快字,但UPS快递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塑造了自己更为亲和的形象,从问候早上好的英俊青年到一张张服务人员的笑脸,UPS更注重形象的感染力,珍惜所托,一如亲递则体现的是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传达。

华裔黄仁勋:引领AI_大爆炸——AI_芯片“霸主”英伟达背后的故事

华裔黄仁勋:引领AI_大爆炸——AI_芯片“霸主”英伟达背后的故事

世界一流WORLD CLASS今年一季报显示,英伟达(NVIDIA)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超越了特斯拉。

凭借在GPU芯片领域不断地奔跑,奔跑,再奔跑,黄仁勋带领英伟达稳稳地坐上了与苹果、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并列的“科技五巨头”宝座。

80国企管理2023.11当前,对于ChatGPT、元宇宙、区块链等这些人工智能火爆热词,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

但是你是否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基础硬件——GPU芯片。

可以说GPU芯片不仅是推动AI时代不断前行的内燃机,也是众多企业想要开启AI转型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GPU芯片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抢购热潮。

今年第二季度,英伟达(NVIDIA)的净利润便达到了61.9亿美元,同比增长843%。

更可怕的是,从GPU芯片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来看,英伟达的业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能卖这么多”,而不是“卖出去了这么多”。

这让人不禁疑惑,能够量产GPU芯片的不止英伟达一家,而为什么偏偏是它成为当今AI芯片领域无法撼动的霸主?押注AI,华裔老板赌对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赚得盆满钵满,而看不到的是早在十几年前,它就已窥见GPU芯片在AI领域的巨大潜力并秘密着手布局。

在当时的芯片行业,英特尔和ATI两大显卡巨头所推行的CPU芯片是计算机领域不可替代的主流,而GPU仅在相对小众的游戏行业使用。

相比CPU的巨大应用市场,GPU 对于显卡巨头来说不过是蝇头小利。

而正是这样一个别人看不上的领域,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却早已发现潜藏在下面的绿洲,并悄悄地打起了主意。

1999年,英伟达推出了首款GPU——GeForce256显卡,旨在为全球游戏玩家打造最好的3D图形芯片。

在初涉GPU领域后,黄仁勋发现除了游戏,GPU也可以用来帮助科学家进行庞大复杂的计算。

“也许计算世界不久后将出现新的算力——GPU将会代替CPU”,在隐隐察觉到这个趋势后,黄仁勋于2002年秘密启动了一个叫做CUDA的项目。

2023年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根源分析

2023年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根源分析

英特尔移动芯片战略调整背景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解析
英特尔KabyLake-R:史上最差芯片发布,性能与超频大跌
英特尔CoffeeLake-Refresh处理器性能瓶颈和散热问题导致市场份额下滑
英特尔移动芯片战略调整失败,市场份额惨败70%5%
英特尔移动芯片战略调整失败,产品性能散热问题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劣势
英特尔
THANKS
Alice
2023/9/19
part four
市场需求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解析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市场需求、产品策略和技术挑战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忽视市场需求变化
英特尔产品策略问题:定位不清、产品线过于庞大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技术挑战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根源
1.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分析
2.英特尔移动芯片业务落后于苹果和其他竞争对手
解决方案
Chip supply chain issues
part three
芯片供应链问题
1.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分析3%
2.英特尔力挺Atom处理器,目标物联网及其他低功耗设备
3.英特尔放弃迅驰,因价格昂贵性能不突出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根源
芯片供应链问题
英特尔移动芯片为何失败?
英特尔移动芯片亏损,供应链成关键原因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原因:价格高、未满足需求,解决将前景光明
1.英特尔退出智能手机市场导致移动芯片业务大幅下滑
2. 市场份额不足: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5年英特尔在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份额仅为4.7%,远低于三星、高通等竞争对手。

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戴姆勒Smart为例

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戴姆勒Smart为例

217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戴姆勒Smart 为例倪家渭周婷谭敏秋钱怡菲仲书贤作者简介:倪家渭(1999-),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周婷(1998-),女,汉族,江苏常熟人,本科,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时代变迁,随着新一代的技术、材料和能源的拓展,汽车行业开始了颠覆性的改变。

近年来,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开始通过并购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本文以吉利公司收购戴姆勒smart 为例分析了国内外两大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并深入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的原因和动机。

关键词:价值链;洗车产业;海外并购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中国企业开始具有全球化的视角,尤其是技术型高科技企业。

吉利作为老牌汽车企业,它需要拓宽海外市场以及谋求更先进的制造技术。

海外并购便是对外拓展并获得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

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并购来获得一定的战略支持,从而弥补自身的劣势所在。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并在7年之后参股沃尔沃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开启双方的全方位领域合作。

2018年2月23日,吉利通过二级市场完成对戴姆勒9.69%的股份收购并成为最大股东。

而随后一年不到,2019年3月27日,戴姆勒便将旗下Smart 50%的股份出售给吉利公司,吉利完成收购。

短时间内,吉利便完成了多项海外并购项目,一举拿下多个海外产业,丰富了自身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减弱了自身的技术缺陷。

二、吉利并购动因分析纵览世界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并购是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环节。

回顾中国市场,为加速大车企的发展,并购成了主旋律,并购历程也可谓是汽车产业崛起的成长史。

对于吉利集团而言,海外并购是其学习知识,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一)新能源趋势的影响新兴技术在生活领域的普及,加速了中国企业在新材料环节的研发。

中国背后突然使出一阴招,美国哀求:大侠饶命

中国背后突然使出一阴招,美国哀求:大侠饶命

中国背后突然使出一阴招,美国哀求:大侠饶命中国反垄断机构“突袭调查”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消息还未散去,路透社1日报道,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称,仍在审查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

目前,这笔总值达440亿美元的收购已获得8个国家的通过,但还需要中国最后决定性的一票。

该报道提到,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正在和高通商谈消除此次交易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办法。

另外,该部门在回复路透社的传真中写道,将以公平和开放的方式进行此次反垄断审查。

包括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在内的外媒此前纷纷报道:中国将批准高通并购恩智浦的交易。

不过,该交易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而受到牵连。

知情人士称,这笔交易是否获批,取决于中美两国更为广泛的双边会谈进程,以及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的解禁。

路透社5月27日引述两位消息人士的话称,尽管中兴问题、中美贸易进展关系、高通并购恩智浦一案之间没有明确关联,但其中存在“可感知到的联系”,而且当前的讨论时机“并非巧合”。

上述报道还披露,5月25日,高通派出的一个小组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员在北京会面,并举行了“建设性的”会谈。

而了解高通相关讨论的消息人士补充,高通可能会在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抵达中国前与中方监管机构会谈。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已于4月19日第二次向中方提交了反垄断申请,此举将这笔收购的有效期从4月25日延长到7月25日。

在此之前,双方已经多次延长这笔交易的有效期。

高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到7月25日晚上11:59依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批准,高通就将按照之前的协议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分手费”,结束这笔金额440亿美元、耗时近18个月的交易。

第一财经4月20日报道:这笔并购交易对高通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和吸引力,不仅将增强高通在5G技术领域的领导力,推动高通业务多元化,减轻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以进军汽车、安防行业等,还能加强其抵御博通等相关方敌意收购的能力。

路透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中兴通讯与美国签订解除禁止令的原则协议。

2021年跨国并购案例

2021年跨国并购案例

2021 年跨国并购案例分析2021 年,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案例数量有所增加,涉及多个行业和地区。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跨国并购的趋势和影响。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2021 年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 年跨国并购案例分析》篇1一、案例概述1. 微软收购暴雪2021 年 4 月,微软宣布将以 687 亿美元收购游戏开发公司暴雪。

该交易是微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也是 2021 年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之一。

通过该交易,微软将获得暴雪旗下的多个知名游戏品牌,如《魔兽世界》、《暗黑破坏神》和《守望先锋》等。

该交易目前已获得双方董事会的批准,并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2. 谷歌收购 Jio Platforms2021 年 4 月,谷歌宣布将以 45 亿美元收购印度电信运营商Jio Platforms 的少数股权。

该交易将帮助谷歌在印度市场拓展其云计算和互联网服务,同时也将帮助 Jio Platforms 提升其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该交易目前已获得双方董事会的批准,并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3. 辉瑞收购 BioNTech2021 年 3 月,辉瑞宣布将以 116 亿美元收购德国生物技术公司 BioNTech。

该交易将帮助辉瑞加强其在疫苗领域的地位,同时也将为 BioNTech 提供更多的研发资源和市场渠道。

该交易目前已获得双方董事会的批准,并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二、趋势分析1. 数字化转型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也成为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微软收购暴雪和谷歌收购 Jio Platforms 都是为了加强其在数字化领域的地位。

2. 疫苗行业热潮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疫苗行业成为 2021 年的投资热点。

辉瑞收购 BioNTech 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其他大型制药公司也进行了类似的收购,如强生收购辉瑞旗下的新冠疫苗业务。

科技英语阅读教材EST reading unit4 原文及译文高教出版

科技英语阅读教材EST reading unit4 原文及译文高教出版

Unite4 Electronic Information(robots)Remote-controlled Robot Surrogate Could Attend Your Next Meeting. for You(译文见下端)1It may look like a floor lamp mounted on a vacuum claener , but Anybots Inc.'s new QB is actually the latest in surrogate robotics . QB is designed to serve as your eyes ,ears and voice when you can't be there in person ,Even better , it's mobile , rolls around on two wheels like Rosie and can be navigated remotely via the Web and a Wi-Fi connection .2Telecommuting workers and traveling executives alike could us QB (so named because it is the next in line after the company's prototype QB bot) as a virtual extension of themselves. allowing them to attend meetings , tour facilities or perform walk-throughs of real estate properties , all while controlling the robot from a computer keyboard.3Anybots formally unveiled the remotely controlled robot on Tuesday and plans to start selling QB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A five-megapixel vedio camera serves as one eye, whlie the other is a laser pointer. A speaker on the crown of QB's head gives it a mouthpiece, a touch-screen monitor on on its forehead enables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other input , and a ring of protective rubber around its head makes it look a bit like Olivia Newton-John circa 1981.4Along with the wheels,a self-balancing system and a motor with a top speed of five kilometers per our make the robot mobile . The two-wheel-as opposed to a tricycle or quad-design makes it more maneuverable in tight spaces and helps keep its weight down to about 16 kilograms . The area between the QB's head and base consists of a length of telescoping plastic that can be adjusted to let the QB stand as tall as 175 centimeters or as short as 81 centimeter.5Although it's unclear if the capacity for remote operation. willUS$15,000 Price tag .Anybots believe its technology will appeal to a new generation of workers who expect to be in contact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places .The QB is designed to enable this connectivity without sacrificing “presence”,says Bob Christopher,president an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Anybots ,based in Moutain View,Calif . Bandwidth speed and vedio quality continue to improve , but they can’t replace being there , he adds .A test-drive reveals valuable Wi-Fi lesson6 To see how this might work in practice , Scientific American test-drove (from our editorial offices in New York) a QB located at Anybots’s facility in California . Our mossion was to drive across the building’s lobby and ask a second QB (remotely controlled by an Anybots employee) where we could find Erin Rapacki , who does product development for the company , and then proceed to Erin’s location. The session began with logging on to a website set up by Anybots and selecting the IP address of the QB we were to inhabit.7 Once our robot “woke up” and connected to Anybots’s local Wi-Fi network, we used the arrow keys on our keyboard to navigate the QB across the lobby. The controls take some getting used to. Particularly because rugs and other materials on the floor may prevent the Qb from travelling a completely straight line . We easily found the other QB but had difficulty aligning our camera so that we were staring directly into the other QB’s camera. This wasn’t necessary , because we could hearthe person controlling the other QB loud and clear through the microphone on our robot. Using the arrow keys,we were able to swivel our QB to the left and follow the relatively basic directions we had been given to our destination.8 With a bit more practice, navigation would have been smoother, THE QB features a buit-in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 that warns the robot when it is getting too close to an object and slows the robot down to avoid(or at least reduce the impact of) a collision. The QB also has a camera located on the bottom of its “”chin” that points down at its wheels so you can see whether you’re about to drive over a lower obstacle(such as someone’s foot).9 The QB’s laser-pointer eye turned out to be useful when greeting people we encountered, including Anybots founder and CEO Trevor Blackwell, who accepted a laser beam in the palm of his hand in lieu of a handshake (a relief ,since the QB has no hands).10 By the time we were ready to leave , we were able to drive our QB back to the Anybots lobby and out the front door. Just past the building’s threshold, we learned a valuable lesson in surrogate navigation: never drive outside the range of your Wi-Fi network. A dropped connection means no cameras and no control over the robot’s navigation, which was especially unfortunate in our case because we were approaching the top of a ramp down to the parking lot when we lost the signal.11 Danger,Will Robinson.Unit4译文今后远程控制的代理机器人可以为您参加的会议它可能看起来像装在一个真空吸尘器落地灯,但实际上它是Anybots公司最新的代理机器人的QB。

Intel收购Altera

Intel收购Altera

Intel巨资收购Altera姓名:张超学号:8141040100346月2日,英特尔宣布将以每股54美元的价格收购Altera,以此计算,此交易总价将达到167亿美元,创造了英特尔并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纪录。

这条新闻对于从事电子行业的应该并不陌生。

虽然谈判过程一波三折,但这并不重要,结果是Intel收购了Altera。

“英特尔收购了Altera,那AMD或者高通是不是要收购一下赛灵思啊?”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脑补罢了。

赛灵斯评价Altera被Intel收购:“我们依旧是第一,只是尾巴丢了。

”赛灵斯作为全球FPGA的霸主,说出这样的话也不为过。

是什么让Intel不惜用巨资去收购Altera呢?众所周知,Intel是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公司,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计算机CPU 都是由Intel生产的。

简单回顾Intel与摩托罗拉之战。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摩托罗拉作为电子行业的世界霸主,这点无可厚非(毕竟在当时就能启动铱星计划)。

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都领先于Intel。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摩托罗拉败得彻底。

除了IBM PC兼容机的普及,使得技术上相对落后的Intel反而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微软这个没有签约的同盟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司的思维。

虽然摩托罗拉是个高科技公司,但它的工作状态还处于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公司,Intel的思维跟上了时代,就好比甲午中日战争一样,一个专制的农业时代后期的军队很难打赢一个新兴的工业时代的军队。

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

Intel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的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摩尔定律就像节拍器一样,跟不上它,就要被淘汰。

彼得.诺威格说过:“当一个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50%的时候,就别想在市场份额上翻一翻了。

”言下之意,就是公司要去挖掘新的成长点。

对于2000年以后的Intel,就是这样一个定位。

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 英特尔豪赌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汽车

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 英特尔豪赌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汽车

年它就开 始对无 人驾驶领 域进行布 上全球 汽车制造 行业 向自主驾驶领
局, 成立了总额 1亿美元的基金用于 域 发 展 的强 大动 能 , 有助于 英特 尔
中的价 值 , 以英特尔、 高通为代表的
科 技企业纷纷将重点 投向该领域。
投 资 互联 网汽 车公司 。 英特 尔还 在 加 速 创 新, 掌 握 预估 在 2 0 3 0年 将 2 0 1 7年投资了意大利半导体制造公 达到 7 0 0亿美元的汽车市场。
学 习的方法感 知并了解汽 车周 围环
境、 帮助汽 车实现自动驾驶 的产品 , 在此后 的数 月中逐渐变得炙手可 热。 目前 , 特 斯拉 及 沃尔 沃等 新 老车企 都已经 成为 Dr i v e P X2的用户。 去 年, 英伟 达 又宣 布推 出一 款全 新 的 专为无 人驾 驶汽 车设 计的新 一代 人 工智 能 超 级计 算机 Xa v i e r  ̄ Xa v i e r 将为无人驾驶 汽车制造商、 一级供应 商、 初 创 企业 和研发 机 构提 供 无人
英伟 达, 英特 尔 的业 绩表 现过 于低 过 机 会, 此次 1 5 3亿 并 购 自动 驾驶 迷。 实际上 , 早在十 年前 英特尔就认 汽 车企 业 Mo b i l e y e就是证明。
” 。 Co mp ut e


r 8
智 范

高。 正 是 基于 未 来芯片在 汽车 产业
2 0 1 5年 的 CE S上, 英伟达 发 布 了 Dr i v e P X 2自动驾驶 平台, 但
并 未受 到足 够重 视 , 这 款采 用深 度
机视觉识别系统 , 并推出了专用芯片, 将成为 I T领域 中发展最 快的部分,

疯狂收购英特尔布局无人驾驶

疯狂收购英特尔布局无人驾驶

疯狂收购英特尔布局无人驾驶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7年第4期文/马振贵无人驾驶正成为传统汽车厂商和互联网跨界巨头们跑马圈地的超级战场。

从阿里巴巴集团以1800万美元领投AR(增强现实)汽车导航公司WayRay,到英特尔收购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提供商Mobileye,无人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的最重要分支,成为全球媒体追逐的焦点。

2017年初春,英特尔公司与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联合宣布达成收购协议:英特尔将通过子公司以每股63 54美元价格收购Mobileye全部已发行流通股。

Mobileye股本价值为153亿美元,企业价值为147亿美元。

该收购交易或将加速汽车产业创新,强化英特尔在自动驾驶汽车供应商阵营中的领先地位。

英特尔的自动驾驶梦据英特尔预计:2020年,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可产生4000 GB数据;2030年,全球车辆系统、数据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美元。

而通过并购,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事业部( ADG)将与Mobileye合并,形成新的自动驾驶部门。

该部门总部将位于以色列,由Mobileye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阿姆侬·沙书亚领导。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英特尔错过了最佳发展机遇,那么进入下一代网络之际,无论5G、物联网还是车联网,英特尔再不愿意错失良机。

下一个风口将成就更加智能化的时代,昔日WinTel时代的辉煌或有望再次回归。

据悉,英特尔的新自动驾驶部门将支持两家公司当前的制造项目,并致力于与汽车代工厂商、一线供应商和半导体公司合作,开发先进的汽车辅助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系统。

事实上,双方之前已经有过合作。

Mobileye是知名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厂商,其提供的算法和计算机芯片能够根据图像(由汽车上的摄像头拍摄)预测潜在碰撞事故。

Mobileye表示,合并后将重点研发全自动驾驶系统。

事实上,Mobileye早在2016年7月就与宝马、英特尔展开合作,计划在2021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

自动驾驶背后的那些事

自动驾驶背后的那些事

自动驾驶背后的那些事作者:谭清宽来源:《计算机与网络》2020年第11期不久前,芯片巨头英特尔以约9亿美元收购了移动即服务(MaaS)解决方案公司Moovit。

Moovit成立于2012年,拥有超过8亿用户和服务,以城市交通应用而闻名,被称为以色列版滴滴。

那么,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英特尔为何还要出手收购这家初创企业?2017年,英特尔斥资153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2019年以20亿美元收购AI公司Habana Labs。

在此之前,英特尔还先后收购了FPGA芯片巨头Altera、视觉算法公司Movidius,形成了自动驾驶芯片的完整解决方案。

频频出手的背后,其实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精心布局。

目前,自动驾驶已经为英特尔带来了不小的增值。

财报显示,2019年自动驾驶芯片成为了英特尔增长最大的业务板块,实现了近10亿美元的营收。

同时,英特尔还借此占据了全球70 %的辅助驾驶(ADAS)市场份额。

数据是自动驾驶的“燃料”已成为业界共识,Moovit自称是全球最大的公交数据和分析公司之一,也是Google Maps的主要竞争对手。

其数据分别来自政府部门、用户以及公共交通运营商等,数据来源多样且较为可靠,而海量驾驶出行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恰恰是英特尔所希望的。

目前诸如robotaxis之类的自动驾驶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蕴藏的市场机遇是巨大的,英特尔认为到2030年仅robotaxis的市场就将达到1 600亿美元。

自动驾驶可能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动驾驶的第一印象就是不需要人为参与,可以自己行驶的汽车。

但自动驾驶真的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吗?车企宣称的L2,L3究竟代表什么,有什么区别?自动驾驶系统由以下三大系统组成:感知、决策和执行,目前,感知层主要是采用传感器技术,在获取感知数据后,系统会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和预测,然后完成相应的操控动作。

汽车标准化组织SAE International对驾驶自动化的不同级别进行了如下分类:级别0:无自动化(手动),自动化系统会发出警告,可能会暂时干预,但没有持续的车辆控制。

NVIDIA与英特尔成为车用半导体市场的两大势力

NVIDIA与英特尔成为车用半导体市场的两大势力

NVIDIA 与英特尔成为车用半导体市场的两大势力
从Google 掀起自动驾驶风潮,汽车业与半导体业就各自投资自动驾驶相关软硬件,但因各自缺乏对方的技术与设备,从2015 年起汽车业者与半导体业者开始合作,目前已有逐步集成成二大集团之势。

据日本经济新闻(Nikkei)网站报导,首先英特尔(Intel)在2017 年8 月并购以色列自驾技术业者Mobileye,并与BMW、飞雅特克莱斯勒(FCA)等厂合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系统,2018 年1 月进一步宣布与日产汽车(Nissan)合作,推动自动驾驶专用地图事业发展。

英特尔靠PC 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厂,可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却棋差一着,让高通(Qualcomm)取而代之,英特尔认为手机之后的下个时代会由汽车带动半导体市场,才决定提前将重点转向车用半导体,以购并强化该领域技术。

尤其日本官方2017 年进行各项辅助驾驶技术测试结果,Mobileye 的影像分析技术表现成绩优于日本各家产品,震撼日本汽车产业,不只让日本车厂决定强化与半导体业者合作,也让日本汽车零组件厂纷纷检讨对策。

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 英特尔豪赌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汽车

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 英特尔豪赌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汽车

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 英特尔豪赌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汽

孙永杰
【期刊名称】《微型计算机》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众所周知,仍是芯片老大的英特尔虽然垄断着PC市场,但是由于PC市场的整体低迷,英特尔近年增长乏力。

相比在移动市场上称霸的ARM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新贵”英伟达,英特尔的业绩表现过于低迷。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英特尔就认识到PC市场放缓必须向PC之外的领地转型,其苦苦谋求向手机、平板和智能家电领域转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鉴于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的崛起,英特尔显然不想再错过机会,此次153亿并购自动驾驶汽车企业Mobileye就是证明。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孙永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2
【相关文献】
1.英特尔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 [J],
2.英特尔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组建自动驾驶梦之队 [J], ;
3.英特尔并购Mobileye:智能汽车领域成“芯”战场 [J], 孙永杰
4.英特尔Mobileye合作AWS加速自动驾驶研发 [J], ;
5.英特尔的破局版图盘点近期活跃度最高的自动驾驶技术Mobileye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特尔153亿美元巨购押注自动驾驶:汽车工业迈出一大步

英特尔153亿美元巨购押注自动驾驶:汽车工业迈出一大步

英特尔153亿美元巨购押注自动驾驶:汽车工业迈出一大步佚名
【期刊名称】《商业文化》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正>3月13日,英特尔宣布以153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以色列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英特尔表示,将以每股63.54美元的价格收购Mobileye发行的股票,比Mobileye上周五的收盘价高出34%。

交易完成后,Mobileye将与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事业部门合并,形成新的自动驾驶部门。

该部门将位于以色列由Mobileye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阿姆侬·沙书亚领导。

据报道,新部门将支持两家公司当前的
【总页数】1页(P38-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67
【相关文献】
1.这笔153亿美元的收购完成,r英特尔变身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军者?! [J],
2.英特尔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组建自动驾驶梦之队 [J], ;
3.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 英特尔豪赌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汽车 [J], 孙永杰
4.英特尔巨资押注自动驾驶 [J], 刘欢
5.印度达成60亿美元协议在太阳能发展方面迈出一大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人驾驶产业链机会凸显

无人驾驶产业链机会凸显
ADAS 系统是用于警示或者辅助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驶员驾驶的汽车安全系统,目前可以实 现的功能已经超过 20 种。
从 2011 年开始,各国将 ADAS 先进 驾驶辅助系统纳入新车强制安装目录, 同 时 诸 如 NCAP 和 E-NCAP 等 碰 撞 测 试中,安装 ADAS 系统的车辆可以取得 安全配置的加分项。
市 场 研 究 公 司 IHS 预 测,2025 年, 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 23 万辆, 2035 年 将 达 到 1180 万 辆, 届 时 无 人 驾 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5400 万辆。其中, 2035 年,4 级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每年销 量可达到 480 万辆,北美市场份额将达 到 29%,中国为 24%,西欧为 20%。
目前,众多巨头加速布局无人驾驶。 2016 年 9 月,苹果公司耗资 10 亿 -15 亿 英镑收购迈凯伦,以加速自动驾驶汽车 项目推进;科技巨头商用化进程有望加速。
民生证券认为,无人驾驶领域受巨 头关注,行业有望迎来飞跃性进展。
4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据机构测算,2015 年,全球先进驾 驶辅助安全系统市场规模约 50 亿 -80 亿 美元,2015 年后,ADAS 系统全球市场 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 5 年行业规模 的 复 合 增 速 有 望 保 持 在 20%-30%, 到 2020 年, 全 球 ADAS 市 场 预 计 在 200 亿 -300 亿美元。
根据 IHS 的报告,中国先进驾驶辅 助系统市场从 2013 年的 9.7 亿美元将迅 速增长到 2019 年的 31 亿美元;东兴证券 保守预计,中国 ADAS 系统市场规模在 2020 年会达到 200 亿元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3亿美元争夺“汽车人之芯”:英特尔
收购Mobileye的野望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英特尔近日宣布,以约153亿美元现金收购以色列驾驶辅助系统开发公司Mobileye,这也就为日后与高通、英伟达争夺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汽车人之芯”做好铺垫。

Mobileye是全球最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供应商,相当于是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眼睛”。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将这一笔巨额并购描述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与实际驱动汽车的智能大脑整合在一起”。

这其实也是英特尔针对英伟达发起了一轮战略反击——美籍华人黄仁勋创立的英伟达此前凭借在图形处理芯片领域占据的先发优势,已经在无人汽车导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芯片行业的巨头们都清楚地看到了无人驾驶汽车时代日益逼近,而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导航系统和控制芯片两部分,这相当于是未来“汽车人”的眼睛和大脑,也是整个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价值链上最高的一环。

针对“汽车人之芯”的争夺战,才刚开始。

以并购助力,求后来居上
作为计算机芯片行业毫无争议的“老大哥”,英特尔最近几年却显得有点反应迟缓,没能最大限度享受行业变迁带来的红利。

前几年PC市场饱和,智能手机快速崛起的时候,英特尔的反应没有英国的ARM快,这家芯片行业里的小公司借助移动芯片需求的爆发实现快速增长,最终被软银以243 亿英镑收归囊中。

而当无人驾驶汽车最近几年逐渐开始上路测试,离商用越来越近之际,英伟达又抢先占据这一市场,凭借在图形处理芯片上的优势,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均占据先机。

英伟达在CES 2017上已经推出搭载其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计算平台——DRIBE PX2的英伟达BB8无人驾驶原型车。

英伟达还与特斯拉、奥迪、博世等车企合作开发无人驾驶系统。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在上海合作开办,于2002年经中国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后正式启动,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际合作EMBA项目,致力于“将中国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为全球商
高盛预计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的规模将从2015年的约3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60亿美元,到2035年将达到2900亿美元。

根据麦肯锡的测算,得益于车内购物、车载娱乐中心和基于数据的城市规划等众多应
用方式,无人驾驶汽车技术2030年之前在全球创收4500亿至7500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IT界巨头们都不愿错过。

越来越多公司涌入无人驾驶技术市场,其
中包括电子地图公司Here,以及从Alphabet Inc旗下Waymo到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等科技公司。

2016年10月,高通斥资470亿美元收购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实际上也是为了跟英特尔、英伟达等其他巨头去争夺“汽车人之芯”。

英特尔此前已经投资了至少六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为无人驾驶系统开发从机器人到
传感器等不同零部件,但并未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参与者。

Mobileye创立于1999年,2014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全球驾驶辅助和防撞系统市场所占份额达70%。

Mobileye拥有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车用摄像头、传感器芯片、车载网络、交通地图、机器学习、云软件及数据融合和管理等。

而通过对Mobileye的收购,英特尔有机会
一举跨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第一阵营。

整合之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并购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并购交易完成只是一个起点,后续的整合协同才是关键。

计算下来,并购最终获得成功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就以英特尔而言,此前的历次并购也不乏败笔,比如说去年英特尔就剥离此前名为McAfee的网络安全部门,将其多数股权以31亿美元现金(含债务)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

而5年前,英特尔斥资77亿美元收购了McAfee。

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这笔交易,是英特尔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并购,所以英特
尔也对后续的并购整合是寄予厚望。

根据媒体的报道,英特尔将给予Mobileye非常高的自主权。

Mobileye将与英特尔去年11月份才成立的的自动驾驶事业部(Automotive Driving Group)合并,形成新的自动驾驶部门。

新部门的总部将设在以色列,由Mobileye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阿
姆侬·沙书亚(Amnon Shashua)领导。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在上海合作开办,于2002年经中国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后正式启动,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际合作EMBA项目,致力于“将中国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为全球商
在并购整合方面虽然必定会面临各种问题,但英特尔这次起码开了一个好头。

这笔并
购看上去是一家美国公司收购了一家以色列公司,似乎还将面临文化冲突等各种问题。

但实际上,英特尔在以色列早就有重大布局,在以色列设立的研发中心实力强大。


特尔此前“迅驰”、“酷睿”等芯片系列的很多核心技术,就来自于以色列研发中心。

英特尔与以色列IT界的交流与合作一直非常顺畅,这为此后与Mobileye的整合开了个好头。

而且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其实英特尔此前就与Mobileye有比较深入的合作。

2016年7月,英特尔、Mobileye和宝马宣布了合作计划,三方计划在2017年下半年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大约40辆无人驾驶汽车,三方还定下2021年向市场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目标。

Mobileye与英特尔还在合作开发用于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五代芯片,计划在2021年左右上市。

实际上除了通过收购Mobileye来进一步争夺“汽车人之芯”的市场份额,英特尔还
有望通过业务协同来开拓一些新的市场。

比如说,无人驾驶汽车扫描周围的道路和物体时创造和汇总的数据,也是有可能在未
来为公司创造收入的。

根据媒体报道,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表示,这些数据是该交易的关键所在,该公司有可能通过地图技术获取第一个收入流。

投资银行Jefferies的研报表示,由于目前已经有1500万辆正在使用的汽车配有摄像头,所以Mobileye在高清地图领域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

Mobileye正在开发其首款商用地图应用REM,将汽车周围的数据输送给一套系统,
实时更新现有的地图。

Mobileye已经与宝马和大众达成了协议,这些汽车厂商从2018年起就将为其采集数据,并共享收入。

英特尔已经拥有数字地图公司HERE 15%的股权,后者开发的高清地图将使用Mobileye REM的数据。

如果英特尔主导的这一系列整合协同计划能够成功,将有希望在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
时代,占领地图与数据分享这个关键点。

这不仅有望成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更对
于无人驾驶时代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具备战略价值。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在上海合作开办,于2002年经中国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后正式启动,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际合作EMBA项目,致力于“将中国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为全球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