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全册教案六年级 第十二课 感谢有你 教师用书
六年级第十二课感谢有你教师用书

六年级第十二课感谢有你【主题说明】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对周边事物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幸福,反而几乎每天在抱怨、嫉妒。
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生命中的一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2.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3. 行为目标:感恩他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难点: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做感恩之事。
【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PPT2、查找有关故事音乐,录像资料【教学设计】内心的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上的感 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积 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活动反馈】1、 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 教材测试中回答“否”的问题,是否已同父母沟通,做到了 “是”【练习题】1、 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 请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打算为他做些什么,并将信寄出。
【教学参考素材】故事一、感恩的心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 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
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 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 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 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站在家门 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
心理健康全册教案六年级 第十二课 感谢有你 教师用书

六年级第十二课感谢有你【主题说明】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对周边事物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幸福,反而几乎每天在抱怨、嫉妒。
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生命中的一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3.行为目标:感恩他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难点: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做感恩之事。
【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PPT2、查找有关故事音乐,录像资料【教学设计】3、心理引导:培养学生感恩的意【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教材测试中回答“否”的问题,是否已同父母沟通,做到了“是”。
【练习题】1、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请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打算为他做些什么,并将信寄出。
【教学参考素材】故事一、感恩的心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
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
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
12.感谢有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2.感谢有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他人的关爱与帮助。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意义与价值2. 感恩的具体表现3. 感恩的表达方式4. 团队合作中的感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便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出感恩的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感恩的意义、具体表现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感恩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感恩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表达感恩之情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团队合作中体现感恩,增强团队凝聚力。
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制作感谢卡、写感谢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恩的表达。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
六、板书设计1. 感谢有你2. 副心理健康六年级3. 内容提纲:- 感恩的意义与价值- 感恩的具体表现- 感恩的表达方式- 团队合作中的感恩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2. 让学生制作一份感谢卡,送给想要感谢的人。
3. 家长配合,观察孩子在家庭中的感恩行为,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感恩,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意识。
2. 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增强心理素质。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表达感谢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含义与价值2. 感恩的心态培养3. 感恩的表达方式4. 感恩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学会珍惜和表达感谢。
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恩的内涵,将感恩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音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恩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感恩的含义、价值以及感恩的心态培养。
3. 感恩表达方式:介绍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行动表达等多种方式。
4. 感恩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设计感恩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感谢有你2. 副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3. 板书内容:感恩的含义、感恩的心态、感恩的表达方式、感恩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感谢信,表达对家人、老师或朋友的感激之情。
2. 设计一个感恩实践活动,并付诸实践。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珍惜和表达感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意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感恩的小故事,如《一杯牛奶的温暖》,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手套为一位流浪汉暖和一杯牛奶,流浪汉感激不已。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激发他们对感恩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 感恩的含义与价值教师简要介绍感恩的含义,即对他人的关爱、帮助和支持表示感激。
同时,强调感恩的价值,如增进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培养优秀品质等。
2. 感恩的心态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并对教育者的付出表示感谢。
第一部分:教案概述一、教案名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案目标: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三、教学内容:1. 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韧性;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和考试压力;5. 向学生传授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6. 了解和关爱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一、情感教育1. 活动名称:《我的情绪宝箱》教案描述:学生们将制作自己的情绪宝箱,在每天结束时记录当天的情绪或心情,并思考引起这些情绪的原因。
老师将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绪和找到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二、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1. 活动名称:《夸奖链》教案描述:学生们将写下对同学的夸奖,并将夸奖卡片作为“夸奖链”串联起来。
每位同学都能收到来自其他同学的夸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1. 活动名称:《沟通之旅》教案描述:学生们将参与一个模拟沟通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他们将分组扮演各种社交场景,并在沟通中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的认知和管理1. 活动名称:《小小调解员》教案描述:学生们将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通过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他们将学习并传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如积极的学习习惯、放松和休息的技巧等。
五、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1. 活动名称:《成长的足迹》教案描述:学生们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下曾经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
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学生们将获得互相鼓励和支持的力量。
鄂科版六年级心理健康12感谢有你教案

教案主题:鄂科版六年级心理健康12,感谢有你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感谢”这一主题的含义及重要性;2.学会正确表达感谢之情;3.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感激之心,并积极传递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材鄂科版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材;3.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谢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感谢行为,并促使学生思考“感谢”的含义及重要性。
Step 2:学习并理解课文(20分钟)1.教师先给学生朗读课文《感谢有你》;2.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理解文章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感谢他人;3.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他们可以感谢的人、感谢的理由以及如何表达感谢之情。
Step 3:学习表达感谢的常用方式(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感谢表达方式,如口头表达、写感谢信、送礼物等,并给出具体的示例;2.学生模仿老师的示例,进行感谢表达的角色扮演,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Step 4:感谢日记书写(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动手撰写一份感谢日记,要求围绕自己生活中的人或事,表达感谢之情,并写清感谢的理由;2.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写。
Step 5:感谢之心分享(15分钟)1.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让他们上台分别朗读自己写的感谢日记,并分享感受;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日记中的感激之情,教师引导学生互相鼓励、支持。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鼓励学生将感谢的行为付诸实践。
板书设计:主题:感谢有你表达方式:口头表达、写感谢信、送礼物感谢的理由:帮助、支持、照顾、关心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感谢”这一主题的含义及重要性,并学会了正确表达感谢之情的方式。
通过模仿角色扮演、书写感谢日记以及分享感谢之情,学生们对他人的感激之心得到了培养,并学会了积极传递感激之情。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恩的含义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2.学会用心感恩,发现自己身边的善意和美好。
3.运用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感恩意识和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1.感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心灵鸡汤:一些有关感恩的故事,如《给心灵一罐蜜糖》、《童话般的感恩》等。
3.认知自己身边的善意和美好,感谢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帮助与支持。
4.练习写感恩日记,定期分享自己的感恩心情。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育策略: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感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会感恩。
2.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分组进行感恩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信念。
3.探究式学习策略:尝试让学生自主搜索到自己身边某个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并给予感谢和回报。
六、教学步骤:1.启发学生的情感反应(约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画,展示出画中的感恩图案。
让学生谈谈自己理解感恩、感恩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有过感恩的经历等。
2.讲述感恩的思想体验(约20分钟)在此部分中,教师将通过一些有关感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情感和思想。
体验过程中,师生和学生之间可以互动,提出一些问题或分享自己的感受。
3.感恩体验活动(约30分钟)把学生分为小组,或者一个班级为一个小组。
要求小组内成员互动,交流自己对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支持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
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写出自己的感谢话语或者行动,以行动回报他们。
4.感恩心情分享(约20分钟)学生在本部分中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恩心情,包括自己的感恩日记。
在此期间,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倾诉在心里想说的话,并鼓励他们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恩日记。
5.结尾总结(约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并希望同学们把感恩想到心里,并付诸于行动中。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在身边寻找感恩对象,主动付出,回报他们的支持。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二课感谢有你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二课感谢有你教案名称: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二课——感谢有你【引言】珍惜感恩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和道德品质,懂得感谢他人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本次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二课将针对小学生,以“感谢有你”为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身边对他们帮助很多的人,培养珍惜感恩之情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周围人形成感谢之情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善意和感激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身边人的关心与帮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材料《感谢有你》。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卡片、小礼物等。
3. 活动准备:准备一份“感谢有你”卡片,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份。
【三、教学过程】(注:以下仅为教学主要步骤,具体课时和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收到过他人的帮助?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特别感谢?2. 课文学习(1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感谢有你》,并介绍课文的背景。
通过读课文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主人公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自己要感谢的人,并讨论该人对他们的帮助和贡献。
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并简单介绍他们要感谢的人。
4. 善意分享(15分钟)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将感激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5. 感谢小礼物(15分钟)教师将分发准备好的“感谢有你”卡片和小礼物。
学生可以选择给他们要感谢的人写一份感谢信或卡片,并一同附上小礼物。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感谢信写作模板和提示。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再次强调感谢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达感激之情,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个他们想要感谢的人,并写下一份感谢信或卡片。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谢有你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2.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3.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5.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情绪调节;2.人际交往。
三、教学难点1.情绪调节技巧的运用;2.人际交往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组织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本节课的主题是《感谢有你》。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
首先请同学们做个小练习:请你说一声“谢谢”!,并且把身旁的同学指出来,让他们也说一声“谢谢”。
2.学习环节(1)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人类理想生活的基础。
而心理健康则是保证身体健康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请学生们在线上自学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情绪调节技巧情绪调节技巧是我们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变化的一种方法。
为了帮助同学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我们将使用以下情境作为教学范例。
•情境一:考试前。
当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时,我们难免会感到紧张,甚至会出现一些焦虑或恐惧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情绪调节方法呢?•情境二:生活中的挫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种种挫折,例如考试不及格,被朋友背叛,或者遭受家庭不幸。
这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情绪调节方法?以下是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1.深呼吸法:通过深呼吸、慢慢吐气等方法来调节身体和心情,缓解紧张和焦虑。
2.控制思维: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让情绪主宰我们的思维,应该通过化解或者转移注意力来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3.寻找支持:家人、朋友和老师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情感支持者,通过与他们倾诉,我们可以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3)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环节,我们将通过最常见和最典型的人际交往案例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鄂教版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2感谢有你

鄂教版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2感谢有你鄂教版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2、感谢有你12、感谢有你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的意识,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感恩,并付诸于行动中。
教学准备工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渗透话题。
1、查问学生年龄。
2、在你成长的十几年里,你摔过跤、受过伤吗?当时的感觉怎样?3、观赏课本46页的四幅图,说道说道:当你看见下面几幅图使你想起了谁?为什么?二、讲述故事,感受亲情1、师讲诉父母快乐孩子的故事:之一:2021年,贵州发生了空中缆车失灵事故,缆车以疯狂的速度下坠,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一对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夫妻双双遇难,儿子却安然无恙。
播放歌曲:《天亮了》之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血管用热血哺育怀中的婴儿。
听到了老师的讲诉,你想要说道点什么?老师坚信,你们的父母也非常快乐你们。
2、生诉说父母对自己的爱: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卡,写出爸爸妈妈爱你、让你感动的五件事:1――――――――――2――――――――――3、―――――――――4、―――――――――5、―――――――――下面,请选择一件最能体现爸爸妈妈爱你的一件事来说一说,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分享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生边叙述边播放《感恩的心》)就是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不惧艰苦养育了我们,把最为无私的罗尔曼了我们,并使我们享用至了人间无尽的亲情和美好。
三、体悟亲情,学会关爱1、亲情小测试。
你们对父母与否存有一颗关爱的心呢?搞一搞课本49页的几道题通过刚才的亲情小测试,你有什么感想?(板书:学会)2、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劳累的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眼前,此时,你最想要为父母搞什么?四、总结升华,熏陶情感1、师总结:其实,关爱彰显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语、一个行动,都能够抒发和演绎非常感谢的真谛;一份不懈努力、一点进步都能够表达一份真情与心愿,使父母深感宽慰和欢乐。
12.感谢有你 (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心理健康-鄂科版

教案:12.感谢有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情怀。
2.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表达感谢之情。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含义与价值2. 感恩的表达方式3. 感恩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心理健康与感恩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表达感谢之情,培养感恩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恩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感恩的含义、价值、表达方式等,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3. 感恩实践活动:设计一个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学会表达感谢之情。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12.感谢有你2. 主题:感恩3. 副心理健康与感恩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2. 设计一个感恩实践活动,并实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建议与意见。
3.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总结经验教训。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团队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感恩的内涵与价值,学会表达感谢之情,培养感恩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感恩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感谢有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2.感谢有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重要性,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2. 培养学生感恩他人的意识,学会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概念:介绍感恩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感恩是对他人付出的认可和回报。
2. 感恩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感恩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感恩他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情,包括口头表达、行动表现等。
4. 感恩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感恩,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恩他人的意识,学会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案例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感恩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恩的小故事或案例,引起学生对感恩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感恩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感恩是对他人付出的认可和回报。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感恩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
5. 感恩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感恩,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感恩的意义和作用,反思自己在感恩方面的不足之处。
六、板书设计1. 12.感谢有你2. 内容提纲:- 感恩的概念- 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他人的方式- 感恩实践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感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
2. 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想要感谢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心理健康感谢有你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感谢有你教案第一节: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对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产生长远影响。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维护,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节: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作用;2. 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3. 掌握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4. 培养积极情绪和增强适应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故事、图片或实例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2. 情绪的表现形式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例如高兴、难过、愤怒等。
帮助学生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表现形式,理解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3. 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深呼吸、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这些方法,并分享一些个人成功的经验。
4. 积极情绪的培养教师通过互动游戏、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如保持乐观、积极参与活动等。
第四节: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关于心理健康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情绪展示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情绪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导学生识别情绪的表现形式,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经历。
4. 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并与学生讨论这些方法的效果和适用性。
12.感谢有你(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2.感谢有你(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感恩的心态与行为3. 感恩在生活中的实践4. 感恩的故事与分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便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感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感恩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感恩的心态与行为,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恩的故事与分享,让学生从他人身上学习感恩。
5.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恩的场景,培养感恩之情。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感谢有你2. 主题:感恩的意义与价值3. 副学会珍惜、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的人和事,写一篇感恩日记。
2. 以“感谢有你”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感恩的美好瞬间。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理解了感恩的意义。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与互动情况,是否积极发言、分享心得。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认真对待,体现出对感恩的认识和感悟。
4.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感谢有你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二课感谢有你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培养感恩的心态,体验和分享感恩之情,提高自我认识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付出,理解身边人的付出与爱;3.学习和练习写家书、写感谢信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锻炼应变、表达和沟通能力;4.学习和练习欣赏和评价别人的长处,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互动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体验和分享感恩之情;2.学习写家书和写感谢信的方法,掌握表达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及其实践;2.学生写作的自我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询问学生,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身边有哪些人给你们最多的爱和关怀,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新课讲解(20分钟)1.告诉学生,本课学习的主题是“感谢有你。
”请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与观点。
2.播放有关感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并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带领学生了解写家书和写感谢信的方法,并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方法。
4.分组进行讨论,从自己的身边找出重要的人,写一封感谢信或家书,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爱别人、被别人爱的价值。
3.写作实践(15分钟)1.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针对自己在小组讨论中得到的感悟和灵感,开始撰写感谢信或家书。
2.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展示交流(15分钟)1.让每组一人分别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感谢信或家书,让大家了解彼此的心里话,并鼓励同学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2.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表达中适时进行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分享心中的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并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中感受到感恩的情感。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感谢有你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感谢有你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并提供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衷心感谢你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感谢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这些压力有时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而你作为一名关心学生的教师,积极推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应对心理压力的平台。
你的关心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其次,感谢你在课堂上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案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并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案尤为重要。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你在教学中使用心理健康教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同时,感谢你积极参与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除了教育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你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找到了乐趣和参与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能和个性的机会。
感谢你在组织这些活动时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指导。
此外,感谢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
你的关注和关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温暖。
你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适应心理困境的方法,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能够感到安心和舒适,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感谢有你教案

感谢有你主题:感谢有你教育目的:1、紧扣学校“感恩”的情感教育主题,针对部分学生对父母、老师的逆反心理及对周围环境的漠视,开展以“感谢有你”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父母、师长、祖国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2、滴水之恩皆当涌泉相报,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
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要内容: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同学,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帮助,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祖国,是祖国大地赋予了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活动过程:一、班主任宣布活动开始二、观看几幅真实的我校老师马康到贵州省六盘水市贫困县———水城县支教地区拍摄的关于那些平穷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的照片。
三、观看由我班的几位学生表演的小品:《母亲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我们又应拿什么来报孝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观看几幅我班学生参加比赛,拼尽全力为我班争得荣誉的照片,还有两位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有了他们的付出,我班的出操整齐,卫生干净,得到了学校的好评。
四、观看一段感人的黑人男孩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视频,让学生知道要感恩祖国母亲。
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却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五、班主任呼吁学生奉献爱心感恩的心,是一颗智慧的心,无论我们是尊贵地生活还是卑微地存在,无论生活在何处,有着怎样曲折特别的生活经历,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自可沉淀出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解内心的积怨与不满,收获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1863 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每逢感恩节这一天,好客的美国人将会邀请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度佳节,分享自己的幸福,感谢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心,这一天,我们该如何感恩?六、让学生记住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鄂科版六年级心理健康12感谢有你教案

《感谢有你》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开所有人的关心与帮助,要学会感恩。
2、情感目标:感受失去带来的不快,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活动重难点:使学生懂得感谢父母、老师以及所有人的关爱和帮助,体验爱的无私和伟大。
活动内容:小学高年级感恩意识的培养。
活动形式:故事明理、师生互动、游戏体验、谈话交流等。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准备:1、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课件、图片、视频等。
2、学生学唱《感恩的心》、学做手语操。
活动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吗?这首感人肺腑的手语歌,歌词和旋律凄婉动人,歌曲的由来和内涵更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
请全体起立,跟着一起唱,一起跳。
1、课件播放视频,生观看。
2、谈话导入:师:这个手语歌中,哪句歌词或者哪个动作令你感动呢?师:是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节课我们将探讨一个与感恩有关的话题:感谢有你(板书课题).师: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的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和雨露。
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感谢的人?生:父母、老师、朋友……(板书)(二)感受亲情,感恩父母活动一:感恩父母师:说到感谢,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老师感到非常欣慰,你们真是孝顺的孩子。
是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一切,他们的爱,就是一本写不完的书,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走进爱的海洋。
1、观看有关父爱母爱的图片,感受亲情。
2、汇报交流,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师:父母把我们从一个小婴儿,培养成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无论我们有多大,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那么,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呢?3、分享视频《来一斤母爱》。
4、生谈感想。
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小结:我们大都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爱,忽略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其实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杯茶水,一次感谢,爸妈就很满足了。
12B 感谢有你 教案

感谢有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有亲人的关爱和他人的帮助,面对这浓浓的爱和真诚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课《感谢有你》。
(板书课题)二、感恩父母:老师这里有两个真实的故事(出示课件)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故事中的父母在关键的一刹那,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他们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面对父母无私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父母。
(出示课件)(板书:父母)三、回忆感动: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一组图片,(出示课件)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汗水。
现在让我们静静地回忆:在你生病的时候、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出示课件)在小组内和同学分享一下。
小组代表发言。
这些故事太感人了,那么,我们对父母是否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亲情小测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9页,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些题目。
请同学们一起看到屏幕上,(指两名学生朗读)回答“是”的请拍手,“否”的不拍手(观察学生举手情况)。
从同学们的击掌中,可以看出,我们做儿女的对父母了解的太少,做得更少。
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远远不够,我们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
四、真情朗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一次感谢,他们就知足了。
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它喊出了我们的心声。
(自由读,指名读加齐读)五、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母亲永远给我们遮风挡雨,父亲的背是我们永远的靠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出示课件)《田世国捐肾救母》《黄香温席》学生谈感受:听了这两个故事,你又想说些什么呢?六、殷殷儿女情: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父母是否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呢?为了感谢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儿女,你打算做点什么?(出示课件)指名回答。
六年级 第十二课 感谢有你

六年级第十二课感谢有你【主题说明】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对周边事物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幸福,反而几乎每天在抱怨、嫉妒。
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生命中的一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3.行为目标:感恩他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难点: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做感恩之事。
【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PPT2、查找有关故事音乐,录像资料【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教材测试中回答“否”的问题,是否已同父母沟通,做到了“是”。
【练习题】1、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请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打算为他做些什么,并将信寄出。
【教学参考素材】故事一、感恩的心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
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
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十二课感谢有你
【主题说明】
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对周边事物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幸福,反而几乎每天在抱怨、嫉妒。
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生命中的一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3.行为目标:感恩他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难点: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做感恩之事。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PPT
2、查找有关故事音乐,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教材测试中回答“否”的问题,是否已同父母沟通,做到了“是”。
【练习题】
1、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请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打算为他做些什么,并将信寄出。
【教学参考素材】
故事一、感恩的心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
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
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
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
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一直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那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一定会好好的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唱”着......
故事二:上天堂的路
有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
上帝见两人饥饿难忍,就给他们一人一份食物。
一个人接过食物,甚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而另一个人接过食物,却无动于衷,好像别人就应该给他似的。
于是,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
被拒之门外的人很是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不可能说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个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也只能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
”
学生思考:“上帝为什么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呢?”。
【心理学背景知识】
感恩的实证研究
1. 感恩与幸福感
近年来, 关于感恩与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
研究表明, 感恩是典型的积极心理特质, 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被视为一种增强个人幸福感的力量, 是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另有研究发现, 感恩与心理幸福感的各方面紧密相关, 并且这种关系部分独立于五因素模型的30个层面。
在控制了五因素模型的30个层面后, 感恩能够解释心理幸福感的大多数方面特有的差异。
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活力、幸福感正相关, 而与抑郁、嫉妒负相关, 而且这些关系不受社会欲望的影响, 在同伴评分的测验中依然存在。
感恩的人可能比他人更幸福, 部分原因是他们想要他们已经拥有的。
感恩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积极的看法, 而感恩的归因又会引发更多感恩情感的产生, 这在整体上提高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与幸福感正相关极高的特质感恩, 与对生活的更积极的展望以及对社会情境的积极认识偏好有关。
感恩的人更可能寻求情感的和工具性的社会帮助, 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接近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一项非自我报告的测验研究发现, 操纵感恩变量, 可以促进积极情绪和其他正性情绪的产生。
2.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
Schwartz将感恩称为人类的内部心灵, 一种能使社会中各种关系保持亲社会倾向的力量。
研究显示, 习惯性地体验感恩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特质感恩与积极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正相关, 而与嫉妒和对物质主义的追求负相关。
在大五人格测验中, 感恩的人表现出高随和性。
高随和性的人有移情的能力, 愿意原谅他人, 有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倾向, 这恰恰能促进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发生。
感恩的人不仅把自己描述为有着积极的心态, 而且也更慷慨、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同伴评价的测验中, 感恩的人也被评为更有亲社会倾向。
McCullough等认为个体通过体验感恩, 会积极地做出亲社会行为。
他们将感恩比作道德的晴雨表, 认为感恩可以激发人们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并且可以通过强化人们先前的好行为而鼓励人们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感恩可以阻止个体进行破坏人际关系的行为。
感恩的人更乐于助人, 对周围的事物发展有着更为积极的看法, 更易回报施惠者。
Giacalone等认为感恩个体需要有较高的希望水平, 才能将自己的亲社会倾向转化为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充满希望的情绪状态是向前看的、以行动为指向的, 高希望水平的人会有较高的问题解决期望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果感恩个体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亲社会行为能够达到一个目标 (如: 处于低希望水平), 那么他们不太可能会关注亲社会行为。
Froh等研究发现, 个体在青年时期的感恩与得到社会的、情感的、物质的各种好处有关。
感恩源于并能产生很强的社会纽带, 部分是通过鼓励人们为他人创造有意义的经历实现的。
施惠者在亲社会行为得到强化后会感到幸福, 旁观者也会感到敬畏, 施惠者将来也可能会经历到感恩。
这种聚焦于感恩的社会情感圈能够不断地延续下去。
3. 感恩与负债感
感恩和负债感 (indebtedness) 在心理学中常被等同, 新近的一些理论和实验研究却指出了二者的差异: 这两种情感是不同的体验, 是对不同情景的不同反应。
负债感常伴随着负性情绪, 如不适和不安, 而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正性情绪, 是一种愉悦的心境。
在自我报告的实验中, 负债感与回避动机相联, 而感恩与亲社会动机相联。
负债感源于回报他人的责任要求, 而感恩的境界高于此。
Watkins等在实验中操纵施惠者在感恩脚本中的期望发现, 当施惠者的回报期望增高时, 被试报告的感恩水平更低而负债感水平更高。
在施惠者未表示出强烈的回报期望时, 被试更愿意做出回报。
受惠者的感恩行为是对恩惠以及对受惠者与施惠者间关系赞赏的象征, 与受惠者在未来帮助施惠者的期望呈正相关。
感恩者感激地去报偿, 去建立与施惠者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并不一定是为了卸下负担。
感恩的正性情绪使受惠者对施惠者的目的更为敏感, 对善意的帮助更会有感激的反
应。
如果施惠者强迫受惠者去感恩, 那么受惠者将有更少的感恩体验; 当外部对受惠者回报恩惠的期望增加时, 受惠者的感恩体验会进一步减少, 而负债感会增加。
这个发现对互惠理论也有一定的启示: 施惠者把互惠标准定得越明显, 受惠者就越少地感恩; 施惠者越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互惠, 受惠者越不可能感到感激。
参考文献:
胡瑜,孙灯勇. (2010). 感恩: 人格研究的新专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8(4):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