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 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说课稿二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算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用连算解决问题》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连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现在需要将这些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应用连算的思想;2. 让学生了解连算的基本步骤,掌握其运算方法;3. 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连算解决问题;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连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算解决问题》;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实例。
五、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 研究连算概念:通过教学实例简要介绍连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3. 深入理解:通过多个实例演示和学生参与,加深学生对连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4. 拓展运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复和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小组活动中的解决问题能力,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连算的运用方法和思维过程。
同时,可以采用课堂练、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巩固和检测。
七、教学延伸为了深入学生对连算的理解和应用,可以给予学生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更高级的连算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连算与其他运算方法的异同,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连算解决问题。
八、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多个实例的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了连算的思路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加深了他们对连算的理解。
下一步,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连算,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5解决问题(连除)(说课稿)
说课稿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5解决问题(连除)(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连除的概念和相关术语;2.理解数学中连除运算的原理;3.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原理;2.掌握使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准备如下:1.学生教材;2.课件PPT;3.物理模型等教具。
四、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1.连除的概念和原理;2.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2. 进度安排本节课的进度安排如下:1.上课前,老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前置知识和兴趣爱好;2.第一部分:讲授连除的概念和原理(30分钟)–介绍连除的定义;–解释连除的运算原理;–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连除的应用。
3.第二部分: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50分钟)–运用连除解决小学生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联合除法等相关概念;–总结连除解题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数学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应用;2.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有关连除的问题;3.图像化教学法:通过使用物理模型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
六、教学评估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的教学评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小组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有关连除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课后作业:通过布置有关连除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连除的理解;3.黑板书:通过老师的黑板作业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七、教学反思经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发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2.更好地运用物理模型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3.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连除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2)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3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第7—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过程。
2、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使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1、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2、在练习过程中的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审题、计算、反思态度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综合算式的运用以及多种方法的尝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铺垫,设疑导入师出示幻灯片:学校图书角—书架,学校新进了一批图书,把这些图书放在两个书架上,你想不想帮老师算一算,平均每个书架每层要放多少本?生:….师:帮老师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藏在这节课的知识里面,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解决问题二、新课探究师出示幻灯片:教材53页例4主题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生: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师:让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开始吧…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生:每个小队多少人?2、探讨解决方法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队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
(适当板书,及时鼓励、表扬)3、列式解决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60÷2÷3=10(人)60÷(2×3)=10(人)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强调小括号的使用4、回顾与反思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连除问题说课稿
连除问题说课稿XXX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连除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中的内容。
今天我说的是第53页的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二、说教学理念: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首先我准备了卡车拉货的应用题,复习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其次,我从学生不久就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入手过渡到新的内容。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求每组有多少人?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集体舞表演,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
解决问题(连除)(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连除)(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的“解决问题(连除)”。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连除的概念,学会如何用连除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将连除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连除的概念,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用来做笔记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今天的主题,例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每天吃掉一半,然后又从剩下的巧克力中吃掉一半,问小明剩下多少巧克力?”3. 练习:在讲解完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同学们运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培养同学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例子:1. 24 ÷ 2 ÷ 3 = 42. 36 ÷ 3 ÷ 4 = 3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每天吃掉一半,然后又从剩下的巧克力中吃掉一半,问小明剩下多少巧克力?2.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请问这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案:1. 小明剩下1块巧克力。
2. 这个班级中有24名男生,16名女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出现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连除。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连除来解决,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内容。
本篇教材通过引入连除这一概念,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本篇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连除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掌握使用连除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巩固和拓展已学的除法运算知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运用连除解决复杂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和过程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除法运算知识,并复简单的除法运算。
2. 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关于连除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3. 探究连除概念:- 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问题的特点,尝试使用连除的方法解决。
4. 引出连除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规则和运算方法,并做简单的示范。
5. 练巩固:- 给予学生一些练题进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连除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7. 总结和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
五、说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 教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课文;- 板书: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多媒体资源:- 配套教学视频;- 互动教学软件。
六、说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 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连除的概念;- 是否能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是否能正确运用连除解决复杂问题。
七、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连除的概念理解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连除解决简单问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2)》教案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观察情境图,再读题,弄清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缺少什么。
2.小组合作讨论,组长记录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3.各小组组长口述本组的几种答案。
4.发表见解,指出哪些问题是符合题意的。
5.小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将解题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方法一:先求每个队有多少人,列式为60÷2=30(人),再求每组有多少人,列式为30÷3=10(人),综合算式:60÷2÷3=10(人)。
方法二:先求一共有多少组,列式为3×2=6(组),再求每组有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综合算式:60÷(3×2)=10(人)。
6.讨论交流。
明确:两种方法同样解决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谈话:1.同学们,你们组织参加过集体活动吗?参加集体活动过程中有遇到分组的情况吗?这节课我们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生活中关于集体活动的数学问题。
1.板书课题: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后出示文字,引导学生交流题中信息。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3.听取汇报,板书记录。
4.师生共同选出符合题意的问题。
5.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思考:哪些问题可以用一步计算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的解决方法吗?解决这样的问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观察比较,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和用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区别?讨论交流。
7.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2.独立列式,小组交流。
3.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答案:120÷(4×2)=15(台)15×6×3=270(台)答:6辆这样的车3次可以搬270台。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1.选一选。
三年级同学去春游,把144人平均分成6个队,每个队平均分成3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当我站在讲台前,面对着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同学们,我知道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主要围绕第五单元《解决问题》进行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2. 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掌握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计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糖果,告诉同学们这袋糖果有12颗,我想把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糖果呢?同学们积极思考,我引导他们用除法计算出答案。
2. 例题讲解:我出示了一道题目:“一个果园有15棵苹果树,每棵苹果树结了12个苹果,这个果园一共结了多少个苹果?”我带领同学们用连除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了问题的数量关系。
3. 随堂练习:我出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同学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4. 小组合作:我让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出题并解答,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列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公式,以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每排坐4人,这个班级一共需要多少排座位?”并给出了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混合计算的概念。
2. 能够熟练地使用乘除混合计算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理解乘除混合计算的概念。
2. 练习使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理解乘除混合计算的概念。
2. 能够熟练地使用乘除混合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决复杂的乘除混合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本《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纸张和铅笔。
3. 教师准备足够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预习讲解1.理解乘除混合计算的概念教师将乘除混合计算的概念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计算的定义、原因以及计算时应该遵循的顺序等。
2.练习使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师将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多个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此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和问题,以检验他们是否理解了准则。
这些练习题和问题应当涵盖各种难度级别,以便学生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教学总结教师应当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做联系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并在下一课上检查其理解情况。
六、板书设计:本课板书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1. 乘除混合计算法2. 连除方法3. 例子4. 练习题七、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计算的概念,并学习如何使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利用丰富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天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乘除混合计算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说设计思想】三年级下册已学习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需连除解决的问题。
根据这一学情,本节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所教学生大部分学生只会做,不会说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让学生动口和动脑,培养学生真正会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训练学生先动脑思考再动笔的良好思维习惯。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分层递进。
整节课设计由分层提问→分层探究→分层练习,逐层渗透各种解题策略。
【说教材】连除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其实就是把小数除法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是小数除法的综合运用。
连除的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数量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1、注重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把解题思路说清楚。
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2、训练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审题的关键及方法。
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认真审题、弄清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后再动笔列式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1、重视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逐步分层。
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了“三层”,从复习提问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到巩固练习,每一层又逐步分层,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3、注重解题策略的渗透。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解题策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
【说教学程序】本堂课我们主要预设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分层提问,引入问题策略;第二环节:分层探究,渗透解题策略;第三环节:分层练习,激活解题策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解题策略;第五环节:幻灯回放,回忆解题策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用带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二、教学内容1.认识同类问题,解决不同类问题可以用相同的解法。
2.练习常见的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了解带余数的除法,掌握使用带余数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组题目:30个苹果按每5个装成包共装几个包?60个香蕉按每8个装成袋共装几袋?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相同的地方,否定问题相同的地方,科学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借助乘、除法运算法则迅速计算得到答案。
2.教学重点1) 掌握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掌握带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1) 让学生自己发现:同类问题要用相同的解法解决,比较不同问题解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方法并练习。
2) 让学生尝试一些实际问题:市场上某种钉子是按磅卖的,每磅50个,一家铁锅店要买1000个,要买多少斤?解:每磅50个,则1000个=1000÷50=20磅。
因此,需要买20磅钉子。
3)练习带余数的除法当被除数不是除数的整数倍时,如何进行整除计算?4) 学生自学巩固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不同类型题目的作业,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
四、教学组织方式1.课前:教师准备好教案及相关练习题。
2.上课:讲解、练习、共读、讲评相结合。
3.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作业,根据反馈及时提供指导。
五、教学资源1.数字教学课件2.练习册六、示教与评价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像一个数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由此,评价的重点自然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质量。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资料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93÷3= 804÷2= 128÷8= 245÷7=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60÷2=30(人)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30÷3=10(人)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60÷2÷3=10(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 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说课稿二
解决问题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二【说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学生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
数学教学中学生不能只做听众,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提炼数学;动起脑来思考与发现数学;动起口来讲数学,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由此我们以为,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体验,本课我们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说教材】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解决一般的两步计算问题有共同之处,即先根据所求问题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求出“中间量”,再求出问题。
因此,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基本目标。
其次,本节课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理解上的要求较高;二是解题思路开阔;三是解题策略多样。
再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着对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适当的比较,初步感悟其中的共同性,并能熟练地在生活学习中进行合理地运用。
因此,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和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于“形”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解决此类问题时每一步算式的意义;2、通过合作、交流,寻找、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3、初步感悟解决此类问题共同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就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说教法】为了使这节课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自主探究。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引言本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题是“用连除解决问题”。
本课旨在通过连除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什么是连除的概念;2. 学会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连除的概念和原理;2. 连除的应用方法;3. 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连除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与问题呈现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连除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连除来解决这个问题。
2. 概念解释与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连除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明白连除的运算方式以及其特点。
3. 连除的应用方法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题,示范和演示应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连除的应用技巧和步骤。
4. 练与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他们对连除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拓展与延伸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拓展和延伸,挑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师生角色本课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角色是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要学会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对连除的理解程度;2. 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源-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相关练题库以上为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和进行教学。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的例4和练习十二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3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打好了基础,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
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集体舞,平均分成两队,每队分成3个小组,求每个小组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两步除法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
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说教学方法:1、在情境中激趣在教学中我将创设和例4前后呼应的情境:借助数学语言,串联数学知识,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探索中发展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本课我着力为学生这些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多向交流的合作活动中充分经历知识的提取过程。
3、生活中应用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将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数学与生活的链接点,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以这些教学方法为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让学生自己回忆先前所学的用除法解决的三类问题,并出示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完成。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说课稿(两篇)
8 解决问题: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页例2。
本课时是在学习了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时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用连乘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例2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例1与例2在素材的选取上具有连续性,都是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最终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在计算和解决问题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去观察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和讲解的方法,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教学的意识。
3、培养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创新意识。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并能用两步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这些目标不是逐条逐条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过程中一体化完成的。
四、说学法说教法1、说教法(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团体操、跑步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的解读1、对教材的明白得(“解决问题”)低段要求:学会从图、文中发觉信息,并提出问题,借助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常用综合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中段要求:能选择相关的信息数据,用乘除两步运算来解决问题,从中渗透分析法。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将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例题的定位从例2表面出现的形式来看:左边出现的是分步运算;右边出现的是综合运算。
在教学时,不能定位为“单纯”地教学由分步到综合,也不能定位为“单纯”地教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这节课的教学应该定位是用连除、乘除两步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①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体会②明白乘、除法的意义③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一、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2、本课任务:找准问题,收集并选择相关的信息,用连除、乘除两步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2、让学生经历发觉、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看、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研究过程的打磨1、(复习学生已有知识对新课的学习有一定作用)课前是否复习?最初设计:用补充信息或补充问题的方式,复习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运算解决问题。
问题:学生感受枯燥;与例1的联系不够紧密。
解决方法:1、连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2、把旧知的复习揉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区别。
如: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这2题的解决是旧知,同时也是新知学习的思维步骤,是为解决“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作铺垫。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已学习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里浮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需连除解决的问题。
根据这一学情,本节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所教学生大局部学生只会做,不会说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多让学生动口和动脑,培养学生真正会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训练学生先动脑思量再动笔的良好思维习惯。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分层递进。
整节课设计由分层提问→ 分层探索→ 分层练习,逐层渗透各种解题策略。
连除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其实就是把小数除法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是小数除法的综合运用。
连除的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稳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数学与糊口的密切联系。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数量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独立思量,主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味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根抵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1、注重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把解题思路说清晰。
让学生从说中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2、训练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审题的关键及方法。
让学生灵便运用各种解题策略,认真审题、弄清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后再动笔列式的良好习惯。
1、重视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根抵。
2、教学内容逐步分层。
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了“三层”,从复习提问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到稳固练习,每一层又逐步分层,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3、注重解题策略的渗透。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解题策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
本堂课我们主要预设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分层提问,引入问题策略;第二环节:分层探索,渗透解题策略;第三环节:分层练习,激活解题策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解题策略;第五环节:幻灯回放,回顾解题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二
【说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学生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
数学教学中学生不能只做听众,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提炼数学;动起脑来思考与发现数学;动起口来讲数学,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由此我们以为,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体验,本课我们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解决一般的两步计算问题有共同之处,即先根据所求问题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求出“中间量”,再求出问题。
因此,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基本目标。
其次,本节课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理解上的要求较高;二是解题思路开阔;三是解题策略多样。
再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着对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适当的比较,初步感悟其中的共同性,并能熟练地在生活学习中进行合理地运用。
因此,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和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于“形”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解决此类问题时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2、通过合作、交流,寻找、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初步感悟解决此类问题共同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就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使这节课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自主探究。
我将教材进行了组编,选取学生熟悉的“书架上放书”作为学习信息,在教法上采用:
1、知识迁移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与物,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教学的重点,从而启发学生思维,突破学习难点。
【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引导孩子解决连除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得到启发,共同理清解题思路,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说教学程序】:
本堂课我们主要预设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第三环节:巩固反思,生活应用;第四环节:实践提高,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开学了,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然后出示对话框,这次共收到400本新书,把它们放在书架上,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平均一格应放多少本书?(学生思考后会反映这不能求,因为缺少条件)(从一般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切入,顺着学生思路的展开进行新课内容的学习,交流多种解题思路。
我从“放新书”这一材料切入教学,此问题的解题思路及对每一步意义的理解都与一般的两步计算问题较为接近。
同时,它又具备连除两步问题的基本特征,因此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项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课件演示增加条件:两个书架,每个书架四层。
1、提问:从图上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算法: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再算平均每格放书多少本?
400÷2=200(本) 200÷4=50(本)
(2)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格再算平均每格放多少本书?
4×2=8(格) 400÷8=50(本)
(3)先算一层放书多少本?再算平均每格放多少本书?
400÷4=100(本) 100÷2=50(本)
3、讨论解决方法:
四人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展示评价集体交流板书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意思)
(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学习解决问题的目标之一是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教学中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使孩子在和同伴交流学习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在交流中,指导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解释“你是怎么想的”这样可以以说促思,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出示例2:猩猩的图片3只2天吃30千克水果,每只猩猩每天吃水果多少千克?
1、试一试独立完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想办法画一画
2、全班交流30÷2÷3 30÷3÷2 30÷(2×3)说说每一种算式的解题思路。
(此材料与前一材料相比增加了两个新的元素:一是抽象量“2天”,二是“复合量”(3只2天吃的,一只2天吃的,3只一天吃的等)。
这在理解的要求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如果用30÷(2×3)解题,那么对2×3意义的理解绝非前一材料中的“2×4”表示8格那么简单。
因此,有效地展开本材料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连除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考力的培养。
)
(三)小组里讨论说一说用怎样的方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这两道题解决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应进行电脑演示。
(让学生比较、归纳,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三环节:巩固反思,生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
(价钱80元,用法和用量:一日2次,一次1袋,规格2盒装,每盒4袋,)
(2)提问:平均每袋多少元?
(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纯粹的基本练习只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枯燥。
这里的用药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有亲切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实际内涵。
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伴交流,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图,昨天和今天一共卖出600张门票,昨天放映2场,今天放映3场,平均每场卖票多少张?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2)反馈交流。
重点是分析错误算式600÷2÷3如是这个算式题目应怎么改动?
(在学生经历了交流、观察和感悟之后,希望学生能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解题模型,同时又能从这一模型中跳出来,希望学生能对这类问题与一般的两步计算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品尝奋勇前进的快感和成功感。
)第四环节:实践提高,拓展延伸。
3只猴子2天吃30千克的苹果,6只猴子2天吃()千克苹果。
(在练习的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感悟】:
通过整堂课的设计,我以为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根据课标的要求,以“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为教学主线,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
首先,强调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将创设与教材内容前后呼应的情境,借助生动的数学语言,串联数学知识,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其次,注重了个体主观参与,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本课着力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多向交流的合作活动中充分经历知识的提取过程;第三,加强了生活化数学的融合,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数学与生活的链接点,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