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前后》教学设计
2020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保龄球馆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快乐碰碰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鱼儿游游游四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目标:动力系统:对空间方位感兴趣,积极参与操作和游戏活动。
能力系统:1、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知识系统:认识前后。
准备:一、教师教具1、熊哥哥、熊妹妹、小袋鼠、小刺猬、大萝卜2、其他:黑板、磁扣二、幼儿学具1、《操作册》第20页过程:一、导入有一天,熊哥哥去菜园里拔萝卜,它使了好大的劲,可是萝卜一动也不动。
熊哥哥赶忙叫来了熊妹妹一起拔萝卜,熊妹妹抱着熊哥哥的腰,“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熊妹妹喊来小袋鼠一起拔萝卜,小袋鼠、熊妹妹和熊哥哥一起使劲,“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后面是谁?(小袋鼠)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这时小刺猬跑过来帮忙,和它们一起拔萝卜。
大家一起“嘿呦、嘿呦”使劲儿拔。
小朋友,小袋鼠的后面是谁?(小刺猬)小袋鼠的前面是谁?(熊妹妹)萝卜终于被拔出来了!今天大家能吃到美味的萝卜汤了。
二、主体1、回顾故事,解析知识点。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谁最先去拔萝卜的?(熊哥哥)开始时熊哥哥拔出来了吗?(没有)谁排在熊哥哥后面帮它拔萝卜?(熊妹妹)熊妹妹来帮忙了,这时萝卜拔出来了吗?(没有)后来谁排在熊妹妹后面拔萝卜了?(小袋鼠)小袋鼠过来也没有拔出萝卜,后来谁又来了呢?(小刺猬)谁排在队伍的最前面?(熊哥哥)谁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小刺猬)小刺猬来了以后萝卜拔出来了吗?(拔出来了)2、幼儿操作和练习。
幼儿自己操作,感知前后。
发《操作册》第20页,引导幼儿操作感知前后。
小朋友,看看《操作册》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和一群小动物)原来是一群小动物乘坐公共汽车去旅游,请你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分别坐在什么位置上?请你贴一贴。
认识前后小班教案
认识前后小班教案【篇一:小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小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活动目标: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师:“大灰狼明天要开一个玩具店,可是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摆上去,谁能来帮帮大灰狼呀?4、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请幼儿将玩具放入货物架中。
(幼儿自由操作)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6、看图说一说。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三.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四:做游戏。
(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后拍拍)【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执教:吴丹丹班级:小二班时间:2016年7月8日下午3点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1.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操作材料。
2.ppt教案。
活动过程: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很厉害的宝宝来和你们玩,他们最大的本领是变魔术哦!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操作ppt,让幼儿逐一认识圆形,正方形。
长方形和三角形。
1.师:刚刚老师收了这些宝宝会变魔术的,你们知道是怎样变吗?2.操作ppt展示一些组合好的图形,从中引导幼儿巩固认识图形。
1.与幼儿一起分享作品。
2.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篇三: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小手】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小手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小手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
幼儿园小班《认识前后》的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前后》的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数学乐园》的第二单元《空间方位》中的第一章《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辨别自己与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能够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 能够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辨别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排队等候上厕所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与前面、后面小朋友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前后的概念,引导幼儿辨别图片中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提示,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用玩具摆出前后关系,并让其他小组进行猜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前后2. 板书内容:前后的概念辨别物体前后关系运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在家中观察房间内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并与家长分享。
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与好朋友的前后关系。
2. 答案:观察到的物体前后关系示例:电视在沙发前面,书桌在椅子后面。
画出的自己与好朋友的前后关系示例:自己站在好朋友前面,用箭头表示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幼儿在理解前后概念、运用方位词等方面的困难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提高幼儿对前后概念的认知。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有关前后方位的提示,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幼儿园教案认识前后
幼儿园教案认识前后【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前后幼儿园小班数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前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前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
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准备活动: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
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
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
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
能不能完成任务?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
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
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
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
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
(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
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
(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第二册的第三章《空间方位》第一节“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辨别物体和自己的前后位置,能够用“前面”和“后面”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辨别物体和自己所在的前后位置。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用“前面”和“后面”这两个词语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学会用“前面”和“后面”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图片、卡片、磁性教具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剧,展示小熊和小兔子的前后位置关系,引导幼儿关注并思考“前后”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玩具汽车和图片,通过实际操作,讲解“前后”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磁性教具,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辨别物体的前后位置,并用“前面”和“后面”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小熊和小兔子的前后位置关系图。
2. 写出“前面”和“后面”两个词语,并在旁边标注相应的物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前后位置关系,并用“前面”和“后面”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理解“前后”概念上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相关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二章第三节“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前后概念,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掌握前后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玩偶、水果卡片、磁性黑板、前后位置关系图。
2. 学具:前后位置关系图、动物玩偶、水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一只小猴子玩偶进入教室,邀请孩子们一起玩“小猴子找香蕉”游戏。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观察、描述小猴子与香蕉前后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图片,我向孩子们讲解前后概念,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磁性黑板上前后位置关系图,我巡回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前后描述方法。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他们合作与分享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前后位置关系图,标明前后方向。
2. 写出前后定义,并用简洁明语言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在家中观察,找出两个物体前后位置关系,并用画图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书桌在前,椅子在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前后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描述具体位置关系时仍存在一定难度。
今后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将引入左右、上下概念,让孩子们进一步掌握空间位置关系,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次“家庭作业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分享自己观察与发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三章《空间与位置》第一节“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前后概念,能够辨别自己与物体之间前后关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前后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概念,并能够正确辨别前后位置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空间感知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掌握辨别前后位置关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玩偶、水果模型、磁性教具、PPT课件。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排队,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与前面、后面小朋友位置关系,初步感知前后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动物玩偶,讲解“小猫在小狗前面,小狗在小猫后面”,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前后关系。
(2)展示PPT课件,讲解生活中前后实例,如“汽车在自行车前面,自行车在汽车后面”。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完成书中练习题,巩固前后概念。
4. 小组讨论(5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前后实例,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前后2. 板书内容:前后概念辨别前后方法生活中前后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与家人、朋友前后位置关系,并标注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前后位置关系,如“黑板在讲台前面,讲台在黑板后面”。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前后概念,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重点是理解前后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区分前后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将前后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玩具、卡片等。
2.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成有趣的前后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前后歌》,激发幼儿兴趣。
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提问幼儿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解前后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前后关系。
教师举例说明前后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坐车等。
3.活动环节游戏一:教师出示玩具,让幼儿找出玩具的前后关系。
游戏二: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案找出前后关系。
4.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前后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部分幼儿对前后概念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2.教学过程中,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
1.设计更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前后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前后概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让幼儿深刻理解并能够自主区分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将前后概念内化,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前后歌》。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前后歌》,唱完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好不好呀?”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一张卡片,上面画有一排小动物。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前后概念,掌握左右前后的方向关系;2.初步认识空间方向,并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正确辨认各个方向。
教学重点掌握对前后的认识和辨认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空间方向。
教学准备1.模拟道具:宝盒、相框、手表等;2.鲜艳丰富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1.教师向孩子们呈现前后位置的图片,让孩子们描述其中的差异;2.教师将宝盒放在桌上,问孩子们盒子的前后位置。
然后让孩子们自行探究宝盒前后位置的特点。
正式教学环节活动一1.选择一名学生,让他示范前、后的位置关系,并让其他孩子跟随模仿;2.让孩子们自由行走并分类,快速的找出桌子的前后位置进行鉴别。
活动二1.把相框显然放在手上,让孩子们描述相框的前后位置;2.组织孩子们分别用右手和左手拿相框,找出手中相框的左右、前后位置。
活动三1.教师戴上一只手表,让孩子们描述手表的前后位置;2.让孩子们用一只手环住手表带子,轻轻拉动手表,体验手表前后位置上的差异。
总结复盘1.教师展示一张前后反着放的图片,让孩子们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2.教师让孩子们自由走路,并询问他们所处的前后位置,细致观察每个孩子的指向;3.让孩子们再次自由走路,通过口头指引来识别自己的前后位置,并确保理解了前后位置的概念和基本识别方法。
反思幼儿园小班是培养幼儿感官性认知的重要阶段,帮助幼儿掌握方向概念,对整个学习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空间方向,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理解前后的概念,还要通过更具体的实物让孩子们感受到前后之间的差异,这样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行动去学习,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愉悦、积极地学习内容。
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形成对前后位置的判断和鉴别能力,我们也通过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下一步的教学方向。
总的来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较好的前后判别能力,并在思维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认识前后》教案
《认识前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前后》。
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使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以及能够运用前后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前后的含义,掌握使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使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
难点:运用前后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黑板、前后标识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组学生排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学生的前后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华在小明的前面,小丽在小华的后面,请问小丽在小明的哪个方向?(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前后关系。
(3)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强调前后关系的运用。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前后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用前后关系描述更复杂的物体位置?六、板书设计1. 《认识前后》2. 内容:(1)前后的概念(2)使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3)前后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小明在小华前面,小丽在小明后面。
(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前后的概念,并能运用前后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前后关系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位置?(2)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前后关系实例,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2. 例题讲解中前后关系的分析;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点评;5. 作业设计中题目与答案的匹配;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思考。
2023年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前后(精选3篇)
2023年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前后(精选3篇)一、《认识前后的顺序》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图片顺序说出前后的顺序。
2.能够分别用前和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3.能够运用前后的概念进行简单问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图片卡片,如有需要可准备相应的物体。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前后顺序。
2.呈现活动: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物体的前后顺序,并逐个学自信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一同核对答案。
3.练习活动: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前后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口头的指令,调整图片或实物的前后位置。
4.拓展活动: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听题描述图片中物体前后的位置,然后由其他同学猜测他们所描述的图片。
5.应用活动:根据现实场景提问学生关于前后的问题,如:排队打饭、上下车等。
二、《认识前和后的概念》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并准确运用前和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图片或真实场景给出前后的描述。
教学准备:图片卡片,如有需要可准备相应的物体。
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让学生回顾前和后的概念,然后与学生们一起对比前和后的特点。
2.示例活动: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物体的前后位置,并由其他同学来猜测这组图片。
3.练习活动:分组复习前和后的概念,然后由一组学生来评判另一组描述图片中前后位置的准确性。
4.拓展活动: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物体前后位置的变化,改变连线的位置,指出原来位置的物体在新位置的前还是后。
5.应用活动:根据现实场景提问学生关于前后的问题,如:穿衣服时,衣服的前还是后?三、《认识前后的相对位置》教学目标:1.能够用前后的概念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够根据问题使用前后解答。
教学准备:图片卡片,如有需要可准备相应的物体。
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
2.呈现活动: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前后位置,并进行逐个核对。
《认识前后》教案
《认识前后》教案《认识前后》教案(精选3篇)《认识前后》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
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准备1.课件-认识前后2.玩具若干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多拉A梦,很高兴见到你们。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一下“前、后和上、下”吧!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玩游戏大森林中,大雄、静香、小胖、小强在一起玩游戏,他们准备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
比赛开始了!(1)小朋友们,请注意观察,看看谁跑的最快,在最前面,谁跑的最慢,在最后面。
(2)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谁跑的最快,在最前面,谁跑的最慢,在最后面。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教师:你们看!一群小动物要排队上山啦!(1)小兔子的前面有哪几只小动物呢?(2)看看大马的'前面是谁?大马的后面是谁呢?四、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看看图片上的小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呢?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前、后|的方位词。
《认识前后》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1、慢羊羊头饰一个2、灰太狼头饰一个3、喜羊羊头饰(与男幼儿人数相同)美羊羊头饰(与女幼儿人数相同)4、大树一颗(灰太狼藏在大树后面)5、小兔子和小狗娃娃各一个6、玩具若干个(分别放在小兔和小狗的前面和后面)7、创设活动情景:教师的一头坐着孩子,中间放上小兔和小狗,小兔的前面放上点玩具,小狗的后面放上点玩具,另一头放一颗树,灰太狼藏在树后面。
8、经验准备:幼儿对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故事有所了解。
活动重点: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区分前面和后面。
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
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的表述,并读准字音。
活动过程:1、做拍手律动,(上拍下拍前拍后拍)2、小手放腿上,小手藏起来,提问小手藏在了那里,藏在了后面。
幼儿园小班《认识前后》的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前后》的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启蒙数学》第三单元“空间与位置”的第一节“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在自己前面或后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在自己前面或后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图片、卡片、磁性教具板。
学具:每组一份磁性教具板、玩具汽车、图片、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火车”游戏,让幼儿按照前后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关注前后位置关系。
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玩具汽车,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玩具汽车在哪个位置吗?”(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站在玩具汽车前面,引导幼儿观察:“现在这位同学站在玩具汽车的哪个位置?”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例题:“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小兔子在前面,小熊在后面。
那么,小兔子和小熊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呢?”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答案,并给予评价。
(2)教师出示磁性教具板,让幼儿进行前后位置关系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前后2. 板书内容:前面的位置:站在物体前面的位置后面的位置:站在物体后面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前后位置关系。
(2)画一幅画,表现出前后位置关系。
2. 答案:(1)例如:电视在沙发的后面,茶几在沙发的前面。
(2)幼儿自由发挥,画出有前后位置关系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掌握了前后位置关系的概念。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精选(1)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为《认识前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前后进行简单的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前后的概念,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前后进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卡片、图片、磁性黑板。
2. 学具:动物玩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排队,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前面和后面的同学。
(2)邀请两名幼儿上前演示,让其他幼儿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动物卡片,讲解前后的概念。
(2)教师通过举例,让幼儿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动物玩具,让幼儿用前后描述玩具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前后排序游戏,巩固前后概念。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运用前后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贴上动物卡片,标明前后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前面和后面的同学。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前后的概念,学会了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前后概念的理解程度,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的排序活动,如大小、长短、高矮等,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前后》教案
《认识前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前后》。
详细内容包括:1. 前后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前后位置关系的判定;3. 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表示前后;2. 使学生掌握前后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及其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前后概念的理解及其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磁性教具;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教具,模拟学生排队买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前后位置关系。
2. 探索新知(10分钟)(2)讲解:教师通过PPT演示,讲解前后表示方法及判定方法;(3)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情景,讲解前后位置关系的判定。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前后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4.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前后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前后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3. 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站在小华前面,请用正确的表示方法表示;(2)判断题:小刚在小丽的前面,小丽在小刚的后面。
2. 答案:(1)小明在小华的前面,表示为:小明→小华;(2)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前后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前后位置关系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前后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引导学生关注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2. 探索新知环节中前后概念的理解和判定方法的讲解;3. 互动交流环节中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评指导;4. 作业设计中题目和答案的设置;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前后位置关系的重要环节。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方位》的第一节《认识前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前后的基本概念,能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位置。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幼儿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前后的概念。
难点:使幼儿能够将前后概念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玩具汽车、动物卡片、前后位置图卡。
2. 学具:画有前后位置的图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讲解动物卡片的前后位置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前后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图画纸,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图画纸上画出指定物体,并在相应位置标注前后。
4.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前后位置图卡,让幼儿判断图卡上的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判断过程。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场景,如:一条马路。
2. 在马路上画出两个物体,如:一辆汽车和一个行人。
3. 标注出汽车和行人的前后位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房间里的一个物体,并在旁边画出另一个物体,表示它们的前后位置关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前后的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尝试判断更多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提高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方位,如左右、上下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前后》幼儿园教案
《认识前后》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认识前后》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内容,依据教材第五章节“空间与图形”中的“位置与方向”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位置,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位置。
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位置关系。
3.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位置。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排队,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前面和后面的同学。
通过排队活动,让幼儿感受前后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前后位置关系,让幼儿观察并理解。
引导幼儿用手指着自己的前面和后面,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判断卡片上的物体前后位置关系,并说出理由。
幼儿互相检查,共同讨论,巩固前后概念的掌握。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玩具摆出前后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前后位置的例子,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前后》2. 内容:前后的概念图片、卡片展示前后位置关系小组活动:用玩具摆出前后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房间里的前后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辨别前后位置关系,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详案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详案教案《认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与位置》第一节《认识前后》。
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在自己前面或后面;能够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在自己前面或后面。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前后方位词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卡片、图片、磁性黑板、教学PPT。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排队,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前面和后面的同学。
(2)邀请一名幼儿站在队伍前面,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他在队伍的哪个位置。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动物的前后位置关系。
(2)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展示前后位置的图片,讲解前后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如何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2)教师给出一个场景,让幼儿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
5.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片,让幼儿用画笔、剪刀和胶棒完成一个前后位置关系的场景。
(2)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幼儿用前后方位词描述作品中的物体位置。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动物,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标注“前”和“后”。
2. 在旁边展示一个场景,标注物体位置,如:“小猫在小狗前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纸上画出三个物体,用前后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认识前后》的教学设计
《认识前后》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能够准确地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前后的相对性,能够准确地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前后的相对性,能够准确地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或者书籍,课堂上互相展示并描述它们的前后位置关系。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通过移动物体,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变化。
3.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者卡片,讲解前后的相对性,并示范如何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房间布局,使得家具摆放合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2. 前后的相对性3. 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纸画出自己房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并写上解释。
答案:略2. 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并写上解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空间想象力是否有所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察学生在家长面前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
2.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者家庭中的物体布局,让学生运用前后位置关系进行分析。
认识前后教案
认识前后教案第一篇:认识前后教案《认识前和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景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孩子们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今天老师首先带领大家来到热闹的操场上,你们看,有位老师和孩子们玩得正起劲呢!多媒体课件出示师生玩游戏的图片。
(教师做母鸡,一学生做老鹰,其他学生做小鸡)教师:小鸡怎样才能不被老鹰捉住呢?学生1:小鸡要躲在鸡妈妈的后面;学生2:鸡妈妈要一直在小鸡的前面保护它们。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前面和后面,这正体现了有关方向与位置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前和后。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初步认识前和后教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有关前后的知识,有些小朋友已经会用前后来给同学们介绍小朋友的位置了。
下面请你用“前面、后面”来描述你的位置。
(抽几个学生介绍。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追问,通过追问加深学生对前后的理解。
例如学生介绍到“小青坐我的前面,小林坐我的后面”时,教师作这样的追问:)教师:你是怎样判断小青在你的前面,小林在你的后面的呢?(让学生理解自己眼睛看到的方向是前面,自己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
)教师:这就对了。
在判断前后时,是以自己坐的方向来判断的,自己目光能看到的方向就是前方,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
现在你往前面看一看,就只能看着小青一个人吗?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前面不是一个人,小青、小洋、小李、小吴等都在这个小朋友看到的方向,所以这些小朋友都是在这个小朋友的前面。
教师: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前面是正前面,侧着看到的小朋友就不是正前方了,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单元第56—57页“前后”及其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的“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在有趣味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准确的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活动一:认识我的前后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班的XXX想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生:“自从上周体育课上老师将我们的队伍调整后,我老是忘记自己排队的位置,谁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师: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来给XXX出个主意呢?
生: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可以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你真聪明。
同学们,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和他的对话中用到了一对表示位置关系的词语呢?
生:前、后。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位置与顺序中“前后”这一节课的知识。
(板书课题:前后)。
现在为了尽快熟悉前后这两个字,请跟着老师来读两遍,读的时候要认真,边读边认.
生:跟师读。
师:刚才写“前后”这两个字时,我发现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生:(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你们能说说什么是前面,什么是后面吗?
生:面对的方向是前面,背对的方向是后面。
(师板书)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的情景吗?场面是不是很热闹,今天,在森林里也很热闹,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森林运动会,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设计意图: 力求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极富亲和力的运动场景,以便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激起儿童创造的欲望。
】
活动二:百米赛跑
(一)出示图片:森林运动会1
教师: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
(二)出示图片:森林运动会2
1.教师提问: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谁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动物它现在的位置。
说一说它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让大家猜一猜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3.跑步比赛继续进行,马上就要到终点了,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4.讨论:小松鼠跑在什么位置?它到底跑在前还是跑在后?小松鼠和小鹿比,小松鼠在后面:小松鼠和小白兔、小乌龟、小蜗牛比,小松鼠在前面。
(三)出示图片:森林运动会3
你能宣布一下比赛的结果吗?让我们用掌声向它们表示祝贺。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大家很聪明,不仅观看了精彩的比赛场面,还学会了一些跟前后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亲自观察、比较、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思维在情境活动中引发,在想象活动中激
活,在交流活动中建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充分认识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
】
活动三:卡丁车赛
(一)出示图片:卡丁车赛1
教师谈话:紧张的百米赛跑刚刚结束,更加激烈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就要开始了.笑笑赶快来到卡丁车赛场准备进行现场报道.你会学着笑笑来进行报道吗?(课件出示)忽然信号不好,没有画面了.真遗憾,我们没办法看到比赛.比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呢?
(二)出示图片:卡丁车赛2
教师谈话:还好,笑笑用手机给我们发来了这样一个信息:2号车排在最前面,1号车在5号车和3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是5号车.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片摆出比赛的画面吗?
1.四人一组摆图片(其中一组在实物投影上摆)
2.反馈交流.
(三)出示图片:卡丁车赛3
1.教师谈话:其实书上就有这次卡丁车比赛的照片,我们一起打开书看一看.请你回答几个问题:1号车是第___名,5号车在___号车的后面,在___号车的前面.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请小朋友用今天学的“前后”的知识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知识,更要上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活动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前后”
1.请大家说一说你在你们小组里,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几个人?从前面数你排第几个?从后面数你排第几个?
2.我说你猜。
(1)师生互猜。
例如:这节课听讲最认真的同学坐在XXX 的前面,大家猜猜他是谁?
(2)同桌互猜。
3.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听口令排排队。
先请一个同学站好,XXX同学站在他的前面,XXX同学站在XXX的后面,现在我想让XX同学站在从前向后数是第四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由于方向不同,前后位置也不同,再次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
三、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1.练一练2题
2.排队买票游戏:
(1)说一说自已排第几?谁在自己的前后?自己又分别在谁的前后?
(2)让学生向后转,先说一说自已排第几?自已的前后都有谁?再说一说自己和哪些伙伴又分别在谁的前后?
(3)猜一猜:一个同学的前面是小明,后面是小红,他是谁?四、畅谈收获,反思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玩的开心吗?谁能说一说自已的收获?你觉得在本节课中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总结、反思,不仅关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促进自我教育,养成好的习惯。
】五、作业:
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长说说他们的前后顺序。
板书:
前后
面对的方向是前面,
背对的方向是后面
教学反思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
应该说,每个人,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一些辨认“前后”的知识。
学生在接触“前后”时,他们的生
活经验已经为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内容则能把他们原有的经验转化成较规范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在“百米赛跑”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小松鼠跑在前面还是后面的讨论,谁跑了第一,谁跑在最后等问题,进一步了解到前后的相对性。
“卡丁车比赛”又一次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情境新颖,设计有悬念,使问题上升了一个层次。
再通过同学们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帮助老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始终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压力,通过活动一步步走进前后的问题当中,通过玩解决了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
在本节教学中同时也存在些许遗憾之处。
比如,练习指导不能太过细,否则学生的倚赖性会越来越强,而应该研究一下习题,重点指导,这样既完成了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说的时间,学生不会说时可以先引导,再慢慢让学生说,这样既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取得成功,或许我们会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热爱学生,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