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第4课《诗经》两首
氓(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和把握本诗的故事内容。

2、分析本诗人物形象。

3、学习本诗比兴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
表达方式。

3、体会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新知】
自主学习:阅读全文3遍,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1:阅读课文第一遍,给生字词注音,将你找到的难以理解和需要注意的字词翻译写在下面。

活动2:阅读课文第二遍,培养语感,写出诗歌的故事情节。

活动3:阅读课文第三遍,给课文作注释,能够独立理解和翻译各段大意。

请把你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供课堂讨论。

学习任务二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与艺术手法
活动4 阅读教材,指出本诗中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活动5 分析本诗艺术手法
1、《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本首哪几章采用了比兴手法,
是怎样运用的?
2、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说明。

活动6 探究本诗主旨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本诗,你认为正确的的婚恋观应该是怎样的?。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氓》导学案【新课标解读】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3、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探索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课时安排】课时【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作品零距离:知识卡追溯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有诗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诗40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后人习惯上把“风” 、“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

《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或男子,念meng ;而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念m ang。

知识卡片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氓》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氓》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氓《诗经》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难点1)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1、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2、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

惟有《。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卫风·氓》导学案篇1《卫风·氓》导学案导学任务一、字词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古代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第一篇:《氓》教案《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熟悉诗歌内容;清楚人物形象。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1.第一课运用诵读法,改写民歌熟悉课文故事情节。

2.第二课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一、导入淇水边的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边也总是爱情的发生地。

翻开《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清澈柔媚的河流旁上演过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三千年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我们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幻灯片)二、由淇水讲解情感的变迁,梳理情节。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1.学生朗读(注意四言诗歌二二拍的节奏)2.梳理字词音用法意义。

(幻灯片)3.学生思考淇水问题,梳理情节,形成板书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

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

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

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載言。

”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

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氓》的背景和作者1.1.2 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1.1.3 解读《氓》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1.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1.2.1 《氓》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2.2 《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1.2.3 《氓》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解读1.2.4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氓》的背景、主题思想和文学技巧等2.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氓》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2.1.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2.2 教学手段2.2.1 教材:《氓》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2.2.2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2.2.3 网络资源:相关文献、评论和分析文章等2.2.4 讨论板:学生可以在上面发表观点和交流想法第三章: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3.1.2 文本阅读:学生自读《氓》,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3.1.3 主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1.4 文学技巧解读:讲解《氓》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3.1.5 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进行课堂讨论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和文本阅读:1课时3.2.2 主题分析和文学技巧解读:2课时3.2.3 学生展示和讨论:1课时第四章:评价和反馈4.1 学生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1.3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2 教师反馈4.2.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4.2.2 作业反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4.2.3 改进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第五章: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5.1 教材:《氓》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5.2 学术研究:相关文献、评论和分析文章等5.3 网络资源:在线文献、博客、论坛等5.4 教学工具:PPT、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氓》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2.把握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赏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4.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文化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六义包括、、、、、。

【整体感知】概括每一章的大致内容①②③④⑤⑥【思考探究】1.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2..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各自有何举动?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男子:女子:3.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4.诗中“淇水”这一意象出现了三次,且对应女主人公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请结合整首诗歌,探究每一处“淇水”的深刻意蕴和蕴含的丰富情感。

【艺术特色】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

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

第六章赋兼比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

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

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全诗主旨】本文以“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

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1)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

2。

诗人自己的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4。

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案】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 u ì)无与士耽.(dān)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qí 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pàn)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匪__通非(不是)②将子无怒;无通_毋(不要)③于嗟鸠兮:_于___通_吁_(唉)④犹可说兮:说通脱(解脱,脱身)⑤隰则有泮:_泮 _ 通_畔_(边岸)2.重要字词解释。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领会其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氓》的词语和句式;(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运用探究学习,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认同和追求;(3)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智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氓》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2)《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其韵律和气势;(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氓》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2. 运用《氓》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自己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理解和体会;3. 选择一篇与《氓》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氓》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的差异;2. 分析《氓》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氓》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请举例说明;2. 学生回答:主人公的品质包括忠诚、善良、宽容等;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主人公的品质,并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八、课后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氓》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氓》中的主题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品质等。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学习主题】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诗经相关知识(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目标】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背诵全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基础知识(1)字音:氓.(méng)蚩.蚩(chī)愆.期(qiān)徂.尔(cú)犹可说.也(tuō)尔卜.尔筮.(bǔ)(shì)载.饥载渴(zài)将.子无怒(q iāng)夙.兴夜寐(sù)淇水汤.汤(shā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靡有朝.矣(zhāo)于.嗟(xū)(2)重点文言知识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通假字犹可说也(“说”通“脱”)于嗟女兮(“于”通“吁”)一词多义言:(1)载笑载言:说(2)体无咎言:预兆(3)言既遂已:助词,无意义以:(1)以尔车来:介词,用(2)以望复关:连词,来(3)秋以为期:介词,把词类活用(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2)士贰其行:使动用法,使......不专一(3)二三其德: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4)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困的生活(5)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6)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古今异义至于顿丘古:到达今: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课后检测A组(巩固学习)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答案:A(“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答案:C(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B组(拓展学习)1、翻译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全文;(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善良、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氓》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氓》;(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氓》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意义;(3)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氓》中的美景、美德、美好情感等;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2)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速度等;3. 学习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氓》的理解程度及自身感悟;4. 诗歌推荐:了解学生对同类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五、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六、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七、自主合作探究《氓》是一首叙事诗。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氓》的诗意和主题。

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象和寓意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读。

(2)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5.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氓》。

(2)检查学生默写《氓》的情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写成小论文。

2. 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如《离骚》、《孔雀东南飞》等,让学生对比《氓》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现代诠释:鼓励学生将《氓》的主题和意象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谈谈对爱情、人生等话题的感悟。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氓》的诗意和主题,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 氓》导学案(教师版)

《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法指导走近作者:《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诗》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还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大雅——天子宫廷乐歌;小雅——诸侯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氓》 导学案教师版 打印版本

《氓》 导学案教师版 打印版本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把握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历程。

2、合作探究,品鉴特色,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经》独特韵味。

【学习重难点】1、探究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把握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历程,深究其悲剧根源。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学法指导】诵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她带着远古迷人的气息,记录着祖先们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在《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为我们咏唱了一段热烈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这样美好,有一位女子,在《诗经》当中,她就在为自己的爱情轻叹、伤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氓》。

【课堂回顾】全文共六章,是按照怎么样的思路叙述的?•恋爱(12)—婚变(345)—决裂(6)【课文分析】称呼,是所有爱人间最情感化最微妙的密码,最能体现情感的密度! 《氓》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氓作为女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对象,女子赋予他不同时间不同感情的称呼,含蓄而婉约,细腻而具体,体现了女子真是的情感心理历程。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女子在不同时期对男子的不同称呼。

并互相讨论,探究不同称呼下相应的情感,然后分析人物形象。

一合作探究1.女子在不同时间对男子有着怎样的称呼?•明确:(恋爱)氓、子、复关、尔—(婚变)士—(决裂)尔2.女子对男子不同的称呼下有着怎样的情感?由此可见女子怎样的形象?明确:(恋爱)氓-------幸福------纯真古汉语词典:由外国或外地迁来的平民。

相当于今天的“这家伙”。

诗歌的开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初次见面,氓作为住在复关的普通男子,貌似憨厚嬉皮笑脸地以贸丝为名与女子套近乎,在物物交换的社会里,织好了的布不去换取生活必需品,而是拿来换女子喜欢的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其动机一目了然。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氓》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氓二、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愆、徂、泮等)的读音与意义。

2、分析本文比兴与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俩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解释文本加粗字词的意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 )既遂( )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 )自悼( )矣。

及尔偕( )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

信誓旦旦( ),不思其( )反。

反是( )不思,亦已( )焉哉!四、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五、梳理文章脉络: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合作探究一、品读鉴赏: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对俩主人公的前后时期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请认真阅读诗歌,完成下列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

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

【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1)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

2.诗人自己的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

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

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3)、古诗中人物形象:1.傲视权贵的形象。

2.忧国忧民的形象。

3.钟情田园的形象。

4.爱贤惜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6.朋友离别的形象。

7.报效国家的形象。

8.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

【学习课时】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学案)【明确目标】熟读诗歌并解释诗歌中重点字词,感受诗歌形象(自学,互学)认真阅读诗歌,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解释划线的字并指出加粗字的用法,判断划线句式的特殊性。

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 )室()劳()矣。

夙.( )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第二课时(导学案)【明确目标】1、检测和巩固自学情况2、扩展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链接高考,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固学、互学、导学)一、巩固训练(—)正音、辨析多音字:氓.之蚩.蚩( )送子涉淇.( )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靡.室劳矣( ) 夙.兴夜寐( ) 隰.则有泮.( )靡费()怨声载道()靡载望风披靡()一年半载()将错就错()汤匙()将将领()汤将进酒()河水汤汤()(二)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匪来贸丝()2、于嗟鸠兮()3、犹可说也()4、隰则有泮()5、将子无怒()(三)辨析下列加点词古今异义(1) 至于顿丘( )(2) 三岁食贫( )(3)泣涕涟涟( )(4)以我贿迁( )(5)总角之宴( )(6)将子无怒( )(四)指出下列词语活用的现象夙.兴夜.寐( )士贰.其行( )三岁食贫()(五)辨析下列多义词载笑载言()体无咎言()言言既遂矣()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凡六百一十六言()言既遂矣()何往而不遂()遂功遂身退()市罢,遂不得履()遂逐齐师()将子无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上自将兵()将功赎罪()薇亦作止()时浓雾半作半止()作作声()一鼓作气()作《师说》以贻之()昼夜勤作息()靡室劳矣()靡所向披靡()徒靡弹药()秋以为期()以以望复关()以尔车来()(六)之字用法总结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⑧匪女之为美⑨美人之贻(七)从诗歌中找出五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2、()3、()4、()5 ()二、深化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C.不遑.(huánɡ) 象弭.(mǐ)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D.桑葚.(shè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 .①⑤B .②⑥C .③⑧D .④⑦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 .何以知之B .何陋之有C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C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D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 .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 .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 .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 .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1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三).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四)【扩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

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的都是词序倒置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突出了“莫”字。

C.“逝将去女”应理解为“将去女而逝”,“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

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乞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