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程标准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非是要求只熟悉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一样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对照地形模型或景观图片自己总结出规律,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的具体结论,处置不行也会是学习的难点。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重在明白得概念,概念明白得了,具体估算确实是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包括识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既要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也要在素描图上识别。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功效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专题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通过阅读讲义资料,明白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定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进程与方式】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窗直观明白得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

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画图,着重明白得学习明白得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3.通度日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际地形图中的方向辨别:利用地形特征、建筑物等辅助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连接等高点的线,表示相同高度的点。
-等高线的特征:闭合、间隔、交叉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坡度、山峰、山谷等。
5.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徒步、登山、探险等。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形图判读,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形图判读内容做好准备。
2.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
-方向的辨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形图样本、比例尺模型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如何从地形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形图判读的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是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绘制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坡度陡缓难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种类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地形剖面模型、水彩、小刀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要点,巩固所学知识。

2、课件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习题,再练一练:(2013•某某)如图1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2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A、AB、BC、CD、D二、教学新课:师:每个小组分发一X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第27页图1.42,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提问:比较一下你们所绘的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这幅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讲解:没错,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板书: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师:指导学生看图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着色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

一般规律是: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200~500M用浅绿色,表示盆地500~1000M用浅黄色,表示丘陵2000~3000M用深黄色,表示高原3000~5000M用棕黄色,表示山地雪线以上的部分用白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C、D中哪张图相似?②如果这里的山体足够高,可以开发何种旅游项目?地点四:东面小山①辨认这里的地形部位。

与草坪小丘相比,这座山有何特点?②上山小路修在哪里?在你手中的图中找出小路的位置。

③辨认小山的山脊和山谷。

如果下雨,水往哪里汇?在你手中学案上找出河流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速快慢。

作业:填充图册P13第4题附: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工作单1.请你判断下面三幅等高线地图(A、B、C)的地形名称。

A B CD_____________2.校内考察与等高线地图的应用(1)请你在下面地图中标注考察点1──4的位置。

(2)请你判断从考察点1-2-3-4,我们所走的方向。

(3)一般的,在山区中修路,我们会选择进行修建,道路选择尽量与等高线。

(4)容易发育河流。

山体坡度较陡,河流。

(5)如果想在图A的山体的正东方向修一条爬向山顶的小路,应当如何修建?请你在图中进行标注。

(6)请你在图A中判断甲、乙、丙哪个地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两条河流哪一条流速快些?两条河流的流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和技能。
d.城市
4.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请简述如何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如何确定地形的方向和距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地形图的判读展开,包括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图的阅读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五个具体的题型及答案:
1.地形图符号识别题
-题型:请从以下地形图中识别出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的符号,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坡度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倾斜角度和密集程度,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倾斜角度越陡峭。
-方向和距离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方向和间隔,可以判断地形的方向和距离。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的高低起伏一致,间隔越小,表示距离越近。
4.地形图应用题
-题型:请简述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运用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形图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通过符号和线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形图上的比例关系是指地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它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地形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形图和社会经济地形图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信息。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1.读图1。

35 地面高度的计算(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3.判断坡度的陡缓(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互动形式:提问、回答、讨论等。
互动内容:针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实际应用等问题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创新: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如GPS、GIS等)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讲解(5分钟)
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实际应用等进行总结讲解。
(1)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标记出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
(2)作业点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3)反馈与鼓励: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评价要求:教学评价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5)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拓展与延伸内容要求:拓展与延伸部分要与教材内容相符,涵盖全面的知识点,注重实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课后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进程与方式】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形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一、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

【课堂教学】导入:同窗们,咱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咱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请欣赏这一组图片:咱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

同窗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如何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确实是咱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师:咱们经常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展现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确实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窗们观看图上有些什么?生:一些线条闭合的曲线上面有数字……师:同窗们观看得很认真。

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师:对。

它们是如何得来的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个地址的高度是如何确信的,就明白这些数字的来历了(展现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用意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生:1000米和1500米。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窗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自学第2 自然段,熟悉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师:预备好了吗?请这位同窗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第四关「判读山 -亠〜地备綁忡.零高线 佗#五关t判读分尿二一^ 、设色地形图上的/ 陆地地形情景创设I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最近,近郊旅游升温,小 A 同学准备随家人去郊外游玩。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 地形图怎么读呢?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哪五关呢?学习过程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 1000米,可 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动画演示:地面高度的测量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第二关’绘制帑 £会凉胞高线一■了 4桝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个性化修改教学设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动画: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闯关题(二):(见上右图)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 说说原因。

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 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 引导归纳),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 闯关题(三) 如霸產帝報拧“ M 戢龜400礼MSN 的相对高良建 300400=20)来.牧規的拾才.腹斌剖堆力,一鑒H J-扒MTJU-1(CS1-Lsj人^.\等闭屮站上降熬线处*蚊上的"高低S1I山向剋範答前商向部脚曲 E的a弯坡凹1越业山户位等刊相顶间• • 个山中务 捕邻的部15的1►xft ai. 总墓一5 & •尊Mftl u J.7演示:用拳头演示 小练习:“连连看” 闯关题(四):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 A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 _F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比。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2、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2、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教学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导读:没错,大家请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理解地形图中对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观点;让学生理解“等高线” “等深线”的观点并联适合合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的读图,剖析、整理资料,使学生掌握认识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感情态度价值观(法制浸透):经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质生活相联系,使其懂得学习地理知识一定有科学的方法和谨慎。

南极合约: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干净大陆,储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天气、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据有重要地位;南极是地球的共同财产,其储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拥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南极科考领域的不停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连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现国家综合实力拥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教课难点:分层设色图的理解三、教法与学法教法:解说法,图表展现法学法:分组议论研究四、课时安排: 1 课时五、教课策略:经过学生的读图,剖析、整理资料,使学生掌握认识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六、教课过程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同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收藏着无数漂亮而奇特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秀的高峰,有高低起伏的创建情形,导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物产丰富入新课的盆地同学们,方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峰、有低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襟四面八方的地图,倒是平面的。

她是如何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动脑思虑,如何表锻炼学生思虑组织表示,议论讲话。

达能力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展现目标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点2、等高线的观点及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方法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观点及判读方法3、地形剖面图的观点及绘制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自学1、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何差别?2 、什么是等高线,有何特色?3 、如安在地形图中表示出山脊山谷和山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形图的判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地图册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地形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发现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如等高线、陡缓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一、等高线地形图
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
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就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

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画图探究:
展示感悟: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

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地形,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展示感悟:
归纳提升:
观察记忆: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承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绘图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

展示感悟:
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

A.平原B.高原C.丘陵D.盆地E.山地
老师点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知识的认识。

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三、地形剖面图
老师出示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整合思路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三种地形图的绘制及其判读知识。

在上一节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发现和感悟中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