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

合集下载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3)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3)

高中音乐《鼓乐铿锵》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一课时《鼓乐铿锵》。

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欣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本课时是以湖南土家族的民间音乐“打溜子”和山西的鼓乐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打溜子”、“鼓吹乐”,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打溜子”乐曲《锦鸡出山》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集中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

鼓乐《滚核桃》演奏使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排板,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等景象,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之情。

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音乐学习,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对艺术审美也有自己的认识,对高雅的文化艺术和民族艺术,如歌剧、中国民乐、交响乐等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高中文化课压力较大,他们少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显得比较被动,甚至不愿将自己的长处主动示人。

高一学生对民间器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只停留在浅层次,比如对鼓、锣、钹等民间打击乐器,只是认识其实物,知道名称,对它们的音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懂得简单的演奏方法。

但对于这些乐器的种类、更多的演奏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音色和表现力知道的很少,也缺少相应的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思路及说明:本课是一节以纯欣赏为主的内容,可以说内容比较生僻、枯燥,如果只是简单的聆听音乐,学生很难听懂并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和意境。

所以我采用聆听与体验相结合,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了“讲—听—看—做”的教学思路,首先从理论上教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再聆听音乐,去感受这些乐器怎样以不同的演奏方法、不同的音色去表现的不同内容、意境,结合教师的讲解,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深入尽情想象;然后观看完整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从听觉的想象上升到视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最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备的打击乐器(瓶装黄豆、白纸、钥匙串等),让学生创设一定的内容情景,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的魅力。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以中国民间器乐——大鼓为线索,感受鼓乐的铿锵气势及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领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二)理论依据我国民族器乐种类繁多,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遍地开花,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社会功能,更多地认识民间器乐,进而深刻理解民间音乐内涵。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三节教学内容。

课型为综合课,一课时。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清锣鼓”的代表作品。

演奏时使用十面鼓和一副拍板。

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不仅好听,而且好看,艺术性较强。

(二)学生情况分析1.本课学习的主体是高一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经过前期学习,他们对作品音乐情绪和简单分析作品有一定掌握,现阶段可以更深层次的利用音乐要素、音乐语言分析音乐创作的背景和乐曲创作的手法,更好地理解民间音乐内涵。

2.本次授课班级是高一3班,学生音乐基础扎实,具备一定音乐素养,学习能力较强,对节奏、视唱、都有一定的基础。

针对音乐程度的不同,将该班学生分组,由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基础薄弱的同学共同学习,在班级音乐课上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直观演示——教师“节奏范唱”、“示范演奏”和采用多媒体视听手段,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参与体验——学生通过视唱、近距离观看教师“范奏”,感受民族民间音乐魅力。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本课是一节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课,经前期对学生调查显示,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方面,甄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音乐作品,如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逐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想像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有知识。

(三)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器乐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内容(一)鉴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二)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等音乐知识。

三、重点和难点《锦鸡出山》、《童谣》节奏及作品的表现内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由《金蛇狂舞》导出课题。

(三)音乐常识。

1.湖南土家族介绍。

主要分布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州等地,土家族称谓始于10-13世纪,民族语言广告狂人称作“毕兹卡”,而汉语称作“土家”,其含义为“本地人”。

2.音乐知识。

打溜子。

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

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乐曲内容多为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鼓吹乐。

又称鼓乐,是一和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吹歌。

是鼓吹乐的一种。

它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

(四)作品分析与鉴赏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和多变的演奏方法,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

乐曲有5个小标题,分别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玩敌》《荣归》5个部分组成。

(1)引导学生练习其中的主要节奏型。

(2)认识“打溜子”演奏乐器。

(3)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并听赏《锦鸡出山》。

(4)学生整体聆听乐曲,说说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并且概括乐曲的表现内容,教师点评。

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案

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案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案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以《锦鸡出山》与《滚核桃》两首打击乐为媒介。

引出我国几种民间器乐的风格与特点。

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代表性的民间器乐,本课侧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和风格特征等,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族器乐的风格和演奏方法。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辅助教具:电脑多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民间器乐作品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能初步了解我国打击乐的风格和特点。

2、掌握“打溜子”的知识点。

3、通过教师引导,能学会简单的鼓点节奏。

4、通过互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掌握和喜欢我国打击乐的知识和魅力。

教学内容:1、简单讲解我国民间器乐的发展。

2、鉴赏《锦鸡出山》,掌握“打溜子”的知识点和基本节奏点。

3、鉴赏《滚核桃》,了解我国“鼓”的知识。

4、通过引导,学会简单的打击乐敲奏。

5、拓展与探究我国鼓的种类及作用。

教学重点:1、鉴赏《锦鸡出山》、《滚核桃》,掌握“打溜子”的概念。

2、通过互动活动,学习和掌握鼓乐基本节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我国打击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打击乐的基本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播放《十面埋伏》中击鼓游戏的视屏片断,提出问题。

问题:1、请问以下影片出现了哪种主要乐器?其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为何种音乐形式?设计理念: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通过欣赏、问答和讲解的方式导入本课内容。

二、新课讲授:(18分钟)1、《锦鸡出山》(8分钟)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一一、课标《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的艺术实践,感受和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了解其音乐内容和社会功能。

二、教材: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

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四、学法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

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

五、教法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年级:高一年级课时:1课时:第六节鼓乐铿锵——“打溜子”《锦鸡出山》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选取了“打溜子”这首清锣鼓为欣赏重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节奏变化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打击乐的非凡魅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2、掌握“打溜子”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念打。

教学重点:“打溜子”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合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与我们所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物理音乐与物理这门学科关系十分密切,为什么?生:师:听!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什么运动而产生的?(拍桌子发出声音)生:振动师:物体的振动是一种什么现象?生:物理现象师:作为一种物理现象,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根据物体振动的规则与否,可分为乐音和噪音。

师:觉得奇怪,既然是噪音,那还能听吗?老师要十分肯定的回答“能!”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噪音性乐器的使用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不仅可以烘托气氛,并且能独立塑造音乐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噪音性乐器给我们带来的听觉享受。

二、引出课题:第六节鼓乐铿锵【板书:鼓乐铿锵】1、聆听《锦鸡出山》师:噪音性乐器主要是指震动不规则,没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以打击类居多。

同学们所知道的噪音性乐器有哪些?生:【板书:竖着书写大锣、二钹、头钹、马锣】欣赏由大锣、二钹、头钹、马锣四件噪音性乐器合奏而成的民间器乐曲。

师:就是钹和锣。

【课件演示:钹锣图片】师:让这两种乐器的碰撞唤醒我们的听觉。

一起欣赏民族器乐合奏《锦鸡出山》。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绛洲大鼓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滚核桃》,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鼓乐铿锵》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以《滚核桃》打击乐为媒介。

引出我国几种民间器乐的风格与特点。

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代表性的民间器乐,本课侧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和风格特征等,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族器乐的风格和演奏方法。

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滚核桃》的音乐风格,了解绛州大鼓的主要演奏技法;2.难点①学习和掌握鼓乐的基本节奏;②为加强学生对头、身、尾的认识,能够顺利的完成老师所编排的音乐小品;③小组合作,完成四声部合奏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实际,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结合多媒体课件,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运用课件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鼓。

七、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欣赏一段鼓乐视频《鼓云龙腾》,请同学们谈谈观后感。

师: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肯定感受到了中国鼓,动人心魄的力量。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课时:3个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高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通过了解多种民族乐器、欣赏民族器乐曲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1、用语言描述所学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策略及选择设计:“在动中学乐中学”在认识打击乐器组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对已学的节奏进行不同的排列,并分组演奏,感受不同的排列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

“以情感为主线”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的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基本是音乐欣赏课。

因此,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状态比较消极。

在新课开始前教师通过示奏巴乌独奏曲《竹楼情歌》,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

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滚核桃》、《锦鸡出山》,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了解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2.了解民间锣鼓音乐的类型“打溜子”、“鼓吹乐”,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 认识鼓、钹、锣三种打击乐器,了解鼓及钹的基本演奏技法,小组合奏“打溜子”。

4.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的感受和体验,激发我们对打击乐的喜爱以及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 《滚核桃》头、身、尾三部分的感受,《锦鸡出山》五个主题的感受。

教学工具:鼓、钹、锣、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课:1、教师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一起来欣赏一段表演,说一说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用了哪种乐器?”2、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表演视频《击缶而歌》。

欣赏结束,教师提问——1、这部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用了哪种乐器?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是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击缶表演,缶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声音和鼓很相似,动人心魄、气势磅礴、激昂澎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感受打击乐器带来的震撼力量。

引出第一件打击乐器鼓,教师介绍鼓、鼓的历史、鼓的种类,教师演示鼓各个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出欣赏曲目《滚核桃》。

二、展开教学:(一)欣赏音乐作品:1、《滚核桃》(1)、介绍作品和绛州鼓乐(2)、了解鼓的演奏方法。

(3)、提出问题让学生欣赏全曲,① 乐曲总共分为几个大的部分?② 请找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演奏方式?(4)、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略)(5)、分段讲解乐曲,按头—身—尾三个部分讲解,分析音乐要素是如何塑造音乐情景的。

(6)、体验和实践:提炼出乐曲中的主要节奏,让学生用身体律动感受《滚核桃》。

《鼓乐铿锵》教案(精选5篇)

《鼓乐铿锵》教案(精选5篇)

《鼓乐铿锵》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鼓乐铿锵》教案《鼓乐铿锵》教案一、关于鼓的认识 1.生活中的鼓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

【出示鼓】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停顿)大家都认识吧?生:鼓师:对,见得太多了,很熟悉。

会不会敲?哪一位同学上来敲一敲?我看到有同学跃跃欲试了。

【学生敲】师:恩,能敲响了。

还有没有同学想上来试一下。

(再叫一位同学)你能敲的和前面那位同学不一样吗?【学生敲】师:很好,他不但能敲响了,还能敲出花样来。

下面老师也给大家敲两下。

【教师展示】师: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

那大家想一下,一般都在什么场合见到它?生:结婚、开业庆典…师:对,我们经常在节日、或是庆典活动中见到它,像下面这个视频…… 【视频—庆典】师:刚才的视频是什么场面啊?“鼓乐铿锵”的无限魅力。

【课件出示课题】二、鼓乐铿锵(一)滚核桃 1.完整欣赏师:好,我们要欣赏的鼓乐,叫《滚核桃》【课件出示标题“滚核桃”】师:乐曲的名字叫《滚核桃》,“滚核桃”是什么意思?(观察学生)就“滚核桃”这三个字,同学们猜想一下,这首音乐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呢?生:核桃滚落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嗯,肯定跟核桃有关系。

对吧?生:……师:我来告诉同学们,这首音乐啊,就是表现了核桃丰收了,农民在采摘、晾晒核桃时愉悦的心情,和快乐的劳动场面。

【图片—成堆成山的核桃、高兴的农民、晾晒核桃的场景】师:看,他们还送给老师一些呢。

【出示核桃(最好装在菠萝里)】师:想不想要?生:……师:想要,那倒要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了。

哈哈,书归正传。

《滚核桃》这首音乐,非常生动(语气强调“非常”)的桃去(模仿农民对话)。

因此,这个“滚”字,是不是也有一种劳动的意思啊?生:……【课件显示:“劳动”字样】师:他们劳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啊?(教师投入的范唱“冬冬冬冬冬冬冬冬冬冬冬都儿拉冬拉冬冬乙冬冬冬”并作出喜悦陶醉的表情)什么心情?生:……师:对,非常高兴。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鉴赏《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音乐素养;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节课就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学敲中国鼓进而传承弘扬民族音乐。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鼓乐铿锵》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三单元第6节的内容,一课时完成。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选用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锦鸡出山》、《滚核桃》以及吹歌《童谣》,这些作品都是我国各地的民间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

三、学生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平时聆听的音乐风格相距甚远。

关于中国民族鼓乐今天大多数高中学生了解不多,民族打击乐作品的话题涉及极少。

学生不能长时间的关注聆听这类音乐,因此教师在这学期开始就进行节奏律动训练,注重在实践参与中感知、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表现。

(二)学生已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有助于新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练习初具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究难度更大的,中国鼓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可行的。

(三)高中学生能较为理性地合作、思考教师针对此特点,设计鼓乐的合作练习,引导学生参与鼓乐合奏的音乐实践活动。

四、教学模式:(一)本课教学采用的教法为:示范、启发、引导、讲授(二)学法为:聆听感受、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表现五、评价设计:通过学生分组的合作实践,来考察学生掌握节奏的水平,小组间合作的水平从而进行过程性评价。

六、资源开发:借鉴奥尔夫、柯达伊的教学法,通过编排节奏让学生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合奏练习方法。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六节:鼓乐铿锵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案例设计理念: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加入现代民乐作品中的一些鼓乐曲(如:课前台湾青年《阵鼓》表演,台山流行民乐《河》)为辅助,使学生对祖国的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鉴赏和即兴的音乐创作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亲身的即兴击鼓创作演奏,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3、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能力,重视音乐实践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熟悉一批优秀的民间打击乐曲,从而受益终生。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鼓乐铿锵》。

本节内容是衔接第一单元《多彩的民歌》,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们在了解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民间器乐的体裁特点,风格特点,和演奏形式特点等。

☆学情分析:1.在我校学生们文化成绩非常好,但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却严重不足,为了先在态度上引发学生们尊重、欣赏民间音乐,部分班级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我组织他们参观了“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巡回展”,展览中同学们会发现在他们的家乡在他们的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的民歌(开平,台山民歌)和民乐(台山广东音乐)已经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本节课课程内容重点是中国丰富的民间音乐形式,但学生们平时对民间乐器了解却非常少,所以在鉴赏本课程前添加了一个民乐课时,次课时重在引导学生们认识中国丰富的民间乐器,在优秀的民乐作品中听辨不同民间乐器的音色,了解部分民间乐器的演奏特点和风格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就顺利了很多。

3.各班级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练习、表演的计划,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并进行音创作的初步尝试,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聆听《滚核桃》、《童谣》,《锔锅》,在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的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从而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紧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鼓吹乐”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锔锅》这个砀山唢呐的非遗代表曲目,进一步认识砀山的唢呐艺术,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从而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民间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鼓乐《滚核桃》、吹歌《童谣》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鼓乐打击的艺术实践活动,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

难点:了解、实践打击乐演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聆听《滚核桃》清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引导学生演唱其旋律,了解其创作手法和所表现的音乐内容,以及感受其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特别是有民族乐器演奏的特殊的模拟人声的音响效果。

四、教材分析1、《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十面鼓和一副拍板。

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

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然后铺开晾晒核桃、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等景象,并借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

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2、《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先数板后歌唱的演唱形式。

采用吹歌的形式演奏的《童谣》由吹管类乐器和打击类乐器辅之以弦乐器进行演奏。

其中口噙子担负着模仿儿童数板的任务。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案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案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综合美术戏曲舞蹈等姊妹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通过为寓言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热闹的鼓乐是咱们山西临汾的的《威风锣鼓》,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振奋人心的鼓声,带给我们气势蓬勃、威风凛凛的体验。

说到中国的锣鼓,它的历史非常悠久。

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

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

二、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绛州锣鼓。

绛州——就是山西的绛县,自古以来就是三晋一块文化宝地,位于山西南部。

,今天它也以“盛产山楂”而闻名。

山西是鼓乐的故乡,绛县更是鼓乐之乡。

高中音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案设计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

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2)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2)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鼓”为主线,从识鼓——学鼓——赏鼓——玩鼓四个方面,去了解中国鼓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

(2)通过聆听《滚核桃》,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器乐—鼓丰富的演奏形式,演奏技法,初步掌握头、身、尾作品结构,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进行打击乐创编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课堂实践活动,完成对鼓乐的鉴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编,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打击乐合奏,增强民族音乐意识,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设计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四识鼓——学鼓——赏鼓——玩鼓个方面进行授课,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通过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听赏《滚核桃》,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演奏技法。

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检查人数二、导入新课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的民族乐器分为哪几类?用你的肢体表述每个种类里分别有哪些乐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去认识中国打击乐器——鼓,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鼓的文化积淀,用心去聆听它感天动地的铿锵声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三、授新课(一)识鼓1、鼓的历史:中国鼓最早的时候并不是作为乐器而存在的。

是由于远古先民自身的脆弱和对自然界的困惑而产生的一种工具。

特别是看到天上打雷就会下雨,万物就会生长,于是对自然产生了不解,进而崇拜,模仿雷声创造了中国鼓。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
3、鼓在中国古代有哪些作用?
祭祀、乐舞、打击敌人鼓舞士气、驱除猛兽等。
4展示和演示鼓,让学生了解鼓的音色和演奏技法的不同表现意义。
讲授新课——鼓乐铿锵
一、《滚核桃》
二、1、乐曲简介
《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鼓吹乐又叫“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2,聆听乐曲,描述音乐情景
①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
②结队出山: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
③溪间戏游: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
④众御顽敌: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⑤荣归: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
3、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教 学
内 容
1、鉴赏《滚核桃》,了解我国“鼓”的知识。
2、鉴赏《锦鸡出山》,掌握“打溜子”的知识点和基本节奏型。
3、通过引导,学会简单的打击乐敲奏。
教 学
重 点
1、鉴赏《滚核桃》、《锦鸡出山》,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2、通过互动形式,学习和掌握鼓乐基本节奏。
鼓乐铿锵(教案)
课 题
鼓乐铿锵
课 型
新 授 课
授课人
班 级
高一(5)班
教 学
目 标
1、聆听《滚核桃》、《锦鸡出山》,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高中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单元知识链接:1、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2、民族音乐历史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闻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基本上传统形式的继承和进展。

3、民族器乐曲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等。

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等。

4、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法,称之为八音。

分为金〔钟、铙〕、石〔磬〕、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5、中国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如《将军令》〔苏南吹打〕、《普天乐》〔山东鼓吹〕。

有许多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第六节《鼓乐铿锵》学案【一】看本节所学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

教材所选的内容有依照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锦鸡出山》、山西绛县鼓乐《滚核桃》,以及依照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的《童谣》。

通过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应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想象乐曲中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同时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1、乐曲介绍①打溜子《锦鸡出山》《锦鸡出山》是一首依照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锦鸡出山》的全曲下设了五个小标题,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

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揭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山间春色”意在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漂亮怡人的春天景色。

“结队出山”的速度稍快。

它采纳节奏由疏而密,力度由弱到强等表现手法,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景象。

“溪涧戏游”的开头,有两个简洁松弛的短句,而后那么节奏紧凑密集,音色也颇富变化,借以表现锦鸡嬉戏玩耍的欢乐情景。

“众御顽敌”以变化的速度,强位置和弱位置上的重音,疏松的节奏转化为密集的节奏等手段,表现发明敌情,与敌人对峙,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荣归”那么以严谨稳健的节奏,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最后的渐弱暗示它们远去归山的景象。

②山西绛县鼓乐《滚核桃》《滚核桃》是依照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

演奏时使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

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

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象,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

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头为散扳,带有引子的性质,而后由十名鼓手轮流滚奏鼓梆,渲染出一种晾晒核桃的生活情景。

“身”是乐曲的主体部分,有明确的节拍,在演奏这段音乐时,十名鼓手采纳合奏的形式用各种独特的演奏技法,使音乐情绪更加丰富多彩。

既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心情,也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从而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农民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乐曲的“尾”也是散板,节奏逐渐地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下来后舒适悠闲的生活景象。

③吹歌《童谣》《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

这是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吟唱的歌曲。

由于歌词反映北京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整个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特别受儿童们的欢迎。

这首歌采纳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

通常,由一人领诵、众人齐唱,歌词可循环重复地不断演唱,间或也会有人即兴创编歌词。

在本节课中《童谣》以吹歌的形式出现。

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乐曲情绪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和诙谐的色彩。

2、音乐知识①打溜子“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

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场景。

乐曲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四种。

其中以二段式最为多见。

乐曲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

②鼓吹乐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汉、魏时期,鼓吹乐被分为四类: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饶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

宋、元以后,变化较大,各类间的界限逐渐淡化。

④吹歌吹歌是“鼓吹乐”中的一个类别。

它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

因演奏曲目多采纳民歌或吸取唱腔,因此有吹歌的名称。

【二】听1、结合乐曲《锦鸡出山》的五个小标题聆听,感受乐曲通过了马锣、头锣、头钹、二钹这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再次聆听,体会乐曲中的典型节奏2/4呆配呆卜卜当卜七卜当出现在了乐曲的“结队出山”部分。

2、听《滚核桃》,感受乐曲采纳了鼓的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头”为散板,带有引子的性质。

演奏时,先用合奏,而后由十名鼓手轮流滚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情景。

乐曲的主体部分“身”有明确的节拍,十名鼓手合奏,采纳了各种演奏技法,造成了音响音色上的不同。

既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也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声响。

乐曲的“尾”为散板。

节奏逐渐地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下来后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3、听《童谣》,感受乐曲仅有一个音乐主题,表达了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再次聆听,体会乐曲采纳了管子、唢呐、二胡、扬琴、中阮及一些打击乐器演奏。

其中,管子特有的音色使音乐情绪充满童趣和诙谐的色彩。

【三】做1、唱演唱《锦鸡出山》中部分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段,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按节奏诵读〈〈童谣〉〉,应尽量模仿北京的方言口语。

学唱《童谣》的主题旋律,体会乐曲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2、拍按照课本第47页第四题的节奏谱拍打,练习打击乐合奏,感受合奏所表现的音乐效果。

【四】想1、依据《锦鸡出山》的小标题展开想象,你想象出了怎么样的一幅景象?乐曲真的是在描绘《锦鸡出山》吗?什么原因?2、从《滚核桃》这首乐曲中你能找出农民晾晒核桃的生活原型吗?这种原型在乐曲中是怎么样表现的?结合这首乐曲,你对艺术源于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怎么样的体会?3、依照《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你能创作出两段不同的节奏谱吗?与同学们共同合作,把节奏谱合在一起拍打出来表演,和大伙分享你的创意。

【五】练1、填空题〔1〕〔〕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场景。

乐曲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四种。

其中以二段式最为多见。

乐曲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

〔2〕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和〔〕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2、选择题〔1〕“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

通常由〔〕四件乐器演奏。

A.锣、鼓、镲、钹B.头锣、二锣、大钹、二钹C.马锣、溜子锣、头钹、二钹D.笛、笙、箫、管子〔2〕下面有关鼓吹乐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B.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独奏C.汉、魏时期,鼓吹乐被分为四类,即:黄门骑吹、鼓吹、短笛铙歌、横吹D.汉、魏时期,鼓吹乐被分为四类,即:黄门鼓吹、骑吹、短笛铙歌、横吹〔3〕山西鼓乐《滚核桃》的体裁是〔〕A交响曲B清锣鼓C协奏曲D信天游练习题答案1、填空题(1)打溜子(2)打击乐器吹奏乐器2、选择题〔1〕C〔2〕A〔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