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主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安徽快速崛起的对策建议
制机制创新 , 完善政策措施 , 建创新 加 强 对 引 进 技 术 的 消 化 吸 收 和 再 创 总结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在 全省 构 公共平 台,推进 以企业 为主体 的产 学 新 .解 决技 术 引进 与 消化 吸 收 严 重 脱 营造更加 良好的创新氛 围。 研 结 合 .提 升 关 键技 术 攻 关 能 力 和科 节的 问题 , 因地 制 宜的 开展研 发合 作模 式 。 使部 分产业跳 出“ 引进 、 落
三个方面着手。
消化吸 收专项资金 ” , 等 支持 引进技 术 或 产 品研 发 的模 式 。- 项 目合 伙 。 Z是 - 通
的 消化 、 收 和 再创 新 。 吸
过 合伙投 入形成合作组织 ,共享研发
培 育创新精神和 文化 。 目前 国内 成 果 三是基地合作 。 一般 由企业提供 维普资讯 源自提 支 高 撑 一 安 自 两
近年 来 .安徽省 不断深化科技体 不是研 究开发本 身,而是使 研 究开发 长 , 创业者 的身心健康 . 创业精神 的 弘
制 改革 , 科技创新 能力显著提 高 , 科技 的成果 商品化 、 产业化 , 打造 出更 多的 扬 以及创新环境 的营造等 。 自主创新
支 撑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能 力 不 断 增 强 . 像奇瑞一样的品牌 。 要提 高企业效益 , 不 仅 是 技 术 能 力 问题 .如 果 企 业 中缺 但 与发 达 地 区和 国 家相 比 .与 全 省 经 只有走企业研 究技 术 、 大学研 究科 学 , 少 了创 新 文 化 . 员 工便 会 失 去创 新 的
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提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也是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从技术创新入手。
安徽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中小企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的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为安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中小企业的数量在安徽企业数量上也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根据安徽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8.5万个,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企业为75,747个,占总量的89.1%,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企业为8,694个,占总量的10.2%,1,000人以上的企业为577个,仅占总量的0.7%。
根据2003年我国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可以看出,安徽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达到了90%以上。
到2006年,全省中小企业增至13.5万个,同比增长16.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7%;上缴税收273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4%;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6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徽经济如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依靠大量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那么,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只有走技术创新这一条道路。
一、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保守思想,使得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了相对稳定、相对清闲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所和事业单位,而不愿进入企业。
据有关部门调查,只有38%的研发人员选择了企业,而且大多数人都集中在大型企业。
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中小企业研究人员匮乏,使得创新缺乏推动力量。
安徽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优化对策
72 ·2013年第6期·总第228期【产业经济】安徽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优化对策赵 梦 刘聚全(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 要]安徽省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产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产业结构的低层级化已经严重制约了安徽省经济进一步增长。
安徽省应积极利用国家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一政策优势,承接相关产业和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中图分类号]F269 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72-03 作者简介:赵梦(1992-),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刘聚全(1994-),男,安徽金寨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2013年度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SKY1320ZD。
一、引言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分工与合作日益深化,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作用也尤为凸显。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一直都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近年来面临我国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要素紧缺、市场趋于饱和的严峻形势,我国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由这三个三角区向三个泛三角区域的转移趋势。
其中长三角地区即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东南部等地主要向苏北、安徽省和江西省转移。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此规划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安徽省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
在此政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必将为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23 8%增长率。
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评价分析
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评价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为安徽省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一、现状分析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近年来得到了重视和支持,相关政策措施也得到了落实和执行。
通过对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创新成果丰硕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涉及到高新技术领域的成果尤为突出。
例如,安徽省机电集团成功开发了一款采用全新数字化技术的汽车变速器;安徽省冶金集团开发了一款新型耐热钢材;安徽省煤炭集团研制了高效、低耗的智能煤矿机器人等。
2.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推动自主创新,安徽省国有企业逐年增加研发投入。
2019年,安徽省国有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亿元,其中中央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占比79.6%,地方国企投入研发经费占比20.4%。
其中,能源、化工、材料、工业制造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额最高。
3.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并逐渐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安徽省国有企业实行“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政策,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二、问题分析虽然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需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1.创新能力不足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与国内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企业相比,创新能力还有一定差距。
其原因在于,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灵活、压缩自主创新的空间,研发人才和创新资源相对单一等问题。
2.科技成果及时转化率低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落地和产业化有待提高。
目前,安徽省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比较低,造成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跟踪创新发展趋势不足安徽省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以往是按照产业部署来推进研发工作,但是缺乏对国内外创新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未能及时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
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2017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初步核算,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75.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38亿元,同比增长了4.8倍;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0亿元,同比增长了7.4倍;实现利税总额由2002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亿元,同比增长了3.5倍。
上述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53%、35%,产业规模已跃居全国第十二位、中部地区第二。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批安徽制造及安徽创造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1.1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我省在电子测量仪器以及电子基础材料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有比较优势,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语音合成技术产品、高亮度特种显示器件、光刻机、多普勒气象雷达等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和特色产品,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2017年我省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98.53亿元,位居全国第14位,利润总额为5.33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年均从业人数达到2.66万人。
1.1.2 软件业取得明显进步。
2017年,我省软件行业业务收入为27.3亿元,位于全国第十八位,较同期增长27.1%,高于全国的20.8%的增长水平;软件产品收入为12.3亿元,位于全国第17位,同期增长21.7%,落后全国22.5%增长比例的0.8个百分点;系统集成收入为12.9亿元,位于全国第十九位,同期增长37.5%,高出全国16%增长比例的21.5个百分点。
1.2 信息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底,宽带网用户已达155.9万户,比2002年扩大了20多倍;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5%;在电话网络容量方面,2017年初全省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709万门,比2017年底新增97万门,增长6%;在基础传输网络方面,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57207公里,比2017年底新增631058公里,本地中继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15815芯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099l00芯公里。
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
、
项 目实 施成 效显 著
5年来 , 安徽省共有 3 2家中小企业公 共技术服 务机 构获得 了 3 个项 目立项 ,累计 获得 固家财 政支持 2 3 5 45
万元 ,省级财政支持 16 2 7万元 。2 0 年 以前 项 的 1 08 8
新兴产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共 享服务平 台 、 中小企业技术创业孵化服务平台 、 中小企业 技术转移服务平 台建设为重点 ,健全完善促进 中小企业
发展的创新 服务体 系 ,促进 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
心竞争力。
一
万元支持科技企 业孵化器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 ,安排 8 0 0 万元支持公共服务平 台建设 ,安排 5 0万元支持技术转 0 移项 目: 安排省级科技计划项 目 2 5个支持生产力促进 中 心搭建公共服务体 系 , 支持资金 4 3万元 ; 3 同时对获得 国 家创 新基 金公共 服 务机构 补 助资金 项 目的机构 按 5 % 0 配套 支持 , 共资助 1 6 27万元 。 围绕 支柱 . 强化服 务 , 引导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于产业 集群 如芜湖市 围绕奇瑞汽车支柱产业等完善 中小企业 公共技术 服务机构建设 ,构建 了从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两 年 累计 为全 省 中小企 业提 供 了近 6 0项次 的技 术 咨 4
询、 技术转移 服务 , 其中促成技术转移项 目2 5项
二 、 务体 系初 步健 全 服 “ 十一五 ” 以来 , 全省 初步建立 了以科 技创新 公共服 务 中心 、 科技企业 孵化器 、 生产力促 进 中心 、 技术转 移 中
服务机构合理布局 。截至 2 1 年底, 00 安徽省 1 个市建有 7 国家级及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中心 、技术转移示范机 构 3 多家 ; 0 科技企业孵化器 5 O家 , 孵化场地 面积 13 1 万 平方米 , 在孵企 业 15 5 0多家 , 化器 内设有生产 力促进 孵 中心 、 专业技术检测 、 仪器共享等服务平 台。 全省 l 个市 7 共建生产力促进 中心 5 家。 8 大力培育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 ,发展 与高新技术产 业配套 的信息 与咨询公 司、公共检测 中心等专业服务机 构。 引导 、 鼓励大专院校 、 科研院所 、 企业 的专 门技术实验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藏 il
区 域 经 济
匕 】建 设 舍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是 安 徽 摘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重 大 举措 。本 文介 绍 了合 芜 蚌 试 验 区 的发 展 概 况 , 析 了发 展 中的 突 出 问题 , 提 出 了相应 的对 策 。 分 并
以上工业企业达 3 5 家 , 0 4 较试验 区建立前增长了 1 倍 。 0 试验区
高新 技术产业 产值 、 利和发明专 利授 权量 、 专 新增 高层次人 才
数、 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均 占全省 6%以上 , 0 多项指标大幅提升 。 2 1 年 ,试验 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5 8 01 2 4亿元 ,增加值 占
G DP的比重 由试验区建立前的 1. 4 %上升到 2 . 4 1 %。试验区的 8
骨干 工业 企业 主要装备水平 6 %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0 新产
品产值率近 3% 0 左右 。 在科技部最近公布的 21 年度 国家重点 01
新产品认定结果中 ,安徽有 5 个产 品被 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 4 品, 其中合芜蚌 试验 区有 2 9个 , 占全省 5%; 利授权 量达到 4 专 2 47件 , 09 比成 立前增长 了 88 名牌 产品数达 到 2 6 , 0 %; 3 个 增长 了 22 5%;输 出技 术合同 42 8 2项 ,比上年增长 1. 3 %;成交额 5 5. 69 3亿元 ,比上年增长 3 . %,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 的 42 5
占到了 1%。中小企业 的研发能 力十分薄弱 , 6 全省 9 : 35 %的企业
五年 内的申请量低于 1 件 ,中小企业创新 的主体地位还没有 o 确立 。龙头企业牵引力还不足 、 关联企业数量偏少 , 形成相 还未 对完整 的产业链 。总体来看 , 合芜蚌试验 区内创新 型企业增长 速度较 陕, 但在数量和实力上仍然十分薄弱 。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 见表 2 ) 。
合肥高新 区己经成 为安徽省最重要 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 技术企业及孵化器
表 2 安徽省 2 0 1 0 —2 0 1 1年高新技术企业状况
资料来源 : 2 O 1 O 一2 0 1 1 年《 安徽省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
2 0 0 8 -2 0 1 1 年 ,安徽省 高新技术产业 总产值 不断增 加 ,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产业 增加值 占 G D P比重不断提
些建议和对策。
一
、
安 徽省 高新 技 术产业 的发 展现 状
高。2 0 1 1 年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 到了 8 3 3 0 . 3 亿
5 . 孵化 器专业化发展不够
二、 安徽 省 高新技 术产 业存 在 的问题
1 . 产 业规 模 相 对 较 小
方面 , 安徽省高新 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 产业 规 模 和产业 竞争力有待 提高 。2 0 1 1 年, 安徽省 高新技术 产
一
在投资组建方面 ,安徽省现有 的科技企业孵 化器 大
业 实现总产值 8 3 3 0 . 3 亿 元 ,产业增 加值为 2 1 4 2 . 7 亿元 。
多由政府 主导建设 , 在投资上过于依赖公共财政 , 公共 财 仅 占全 国高新技术 产业 工业总产值 1 4 0 3 3 9 亿元 、 产业增 政 的投入水 平制约 了孵化器 的发展速度 。同时由于政府
元 ,产业 增加值 为 2 1 4 2 . 7亿元 ,增加 值 占 G D P比重为
4 . 2 %( 见表 1 ) 。 目前 , 随着合芜 蚌试 验 区、 皖江示范 区的设 立 , “ 泛长 1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专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专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同时又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申请专利数量少、发明专利相对较少、缺乏研发人员、专利的产出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建立研发人才队伍、制定专利战略、树立自主创新指导思想、提高专利产出效率等对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的产出水平。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自主创新中图分类号:[t-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75-02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1988年始创二十多年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目前,安徽已经初步形成了合肥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芜湖led 光电产业、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蚌埠生物产业、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淮南公共安全产业基地、滁州硅基新材料产业、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马鞍山铁基新材料产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
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30.3亿元,截止到2011年全省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35家,其中,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51家,10亿元以上的83家。
2011年全省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均居全国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位。
但是,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利产出水平低等问题。
因专利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新颖性等特点,是科技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文章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提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面临的问题,并且在鼓励和加强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专利产出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对策研究。
一、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对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主要是将专利作为测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指标来衡量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评价分析
安徽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评价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安徽省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评价分析,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科研投入等方面来进行评价分析。
一、产业结构安徽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其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
国有企业在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
从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中仍占有一定比重,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安徽省国有企业也在发展新兴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从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创新上取得平衡,以支撑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安徽省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生产管理等方面。
首先是产品研发方面,安徽省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如钢铁企业的特种钢材研发、化工企业的新材料开发等。
但在新兴产业中,国有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加强科研合作,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进程。
其次是工艺改进方面,安徽省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这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是生产管理方面,安徽省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在生产和运营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安徽省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论文]
安徽省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选取专利申请受理数、人力资本存量、r&d经费投入、创新载体拥有的科技和研发机构数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最后,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得出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自主创新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1 变量选取由于创新成果的产出能力主要包括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新产品的产值率、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量及其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国外检索工具收录的科技论文情况及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
经过综合考虑,本文选取专利申请受理数来说明安徽省自主创新的水平。
本文采用人力资本存量、r&d经费投入、创新载体拥有的科技和研发机构数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这4个变量分别代表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载体的自主创新建设能力以及创新环境的保障能力。
本文研究的时间段为1991年—2010年,同时为了消除变量的异方差,将指数趋势转换为线性趋势,以便于弹性分析,对各变量取对数,记lnzl、lnry、lnjf、lnjg、lngdp 分别表示处理后的专利申请受理数、人力资本存量、r&d经费投入、创新载体拥有的科技和研发机构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它们分别反映自主创新的水平、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载体的自主创新建设能力以及创新环境的保障能力。
输出结果全部由软件eviews6.0 实现。
2 实证分析2.1 平稳性检验以1991年—2010年度专利申请受理数lnzl、人力资本存量lnry、r&d经费投入lnjf、创新载体拥有的科技和研发机构数量lnjg、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lngdp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将其作为时间序列,得出其变化规律,建立模型。
从表1来看,每个指标的时间序列大多数都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增长趋势,说明这些时间序列具有十分明显的非平稳性。
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成效分析与建议
三项专利(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安徽省三项专利申 请和授权量均呈现稳步 人员投入产出比较低。 2 0 1 2 年安徽省私 授权量和科研人员论文发表量是衡量科技 增长态势, 但增长比例波动较大( 见表 2 、 表 文发表量在全国排名第2 9 位. 连续 3
^ n ^ 一 * H
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 究分析 , 总结实施成绩和存在不足, 有利于 芜蚌 自
二 、安徽 省 科 技 创 新 中存
主 要问题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创新 明晰科技创新政策的未来走向, 提高政策的 工程试点省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 安徽的科技创新能 成果加速涌现 。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 并带动 科学性, 进而推动安徽省整体科技创新。 创新环境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与北
…
A N H — U S C — I E N C — E 一 T E C H N O
苎 l & L O G Y j l 1 I 交流与探讨 ~ ^ , I l ‘ J J ・ r J
安徽 省 科技 创新 政 策
成 效 分 析 与 建 议
赵 惠
( 安徽 省科 学技 术 情报研 究所 )
表过论文
2 . 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自 主创新。 健全
能力还有待提高。另据安徽省发改委统计。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2 0 1 1 年, 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国的 目 前, 安徽的 科技产出水平较低. 专利数
3 . 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2 0 0 8 - - 2 0 1 1 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3 . 8 %, 但研发经费只占全国的2 6 %。 调查显 量和论文产出数相对有限。有必要通过科技
1 . 科技投入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研发经费投入是衡量地区科技创
安徽省技术转移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
主 要做 法和 成效
1 . 推进 合芜蚌试验 区建设 , 打造技 术转移战略平 台
2 0 0 8 年, 安徽省 委 、 省政府作 出了建设合芜蚌 自主创
验 区建设取得 了显著成效 , 提 前两年 完成 了“ 两个突破 、 两
新综合试 验 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各 方共同努力, 合芜蚌试 技术经纪人 2 1 人 ,组织开展各 类产 学研对接活动 6 0 0场 个 提高、 四个翻番” 的目 标任 务 , 获 国务 院批准开展企业股 权 和分红激励 等重大政策试 点, 并与北京 中关村 、 武汉东 湖、 上海 张江列为全 国 自主创 新“ 3 + 1 ” 重点 示范区域 , 成为 引领 中西部地 区创新发展 的一大亮点。 在合芜蚌试验 区的 示范带动下 , 全省科技创 新工作 竞相发 展 , 主要创新指标 创 新公共服务 中心 , 科研 集群基地 、 孵 化基地 、 产 业基地 ) 建设 , 完善“ 研发 、 转化 、 交易、 服务” 功 能, 引进和建设一批
和“ 科技 路路通” 服务 网站群 , 构建 了企 业技 术需求 、 科技 成果 、 科 技文献 、 大型仪器设 备 、 科技政策 法规、 专利与标
在全 国的位次大幅前移。加 快推进 “ 一中心 三基地” ( 科 技 技术 市场 、 安徽省科技 成果 网、 安徽省科技 文献信息资源
准、 研 究实验 基地 、 生 物种质 资源和 投 融资项 目等十个数 据库。2 0 1 0年 , 省政府将安徽省科技成果与技术 需求信息
A N H U l S C I E N C E & T 宴 E C H 夔 N O L O G Y 一 4 l l 域创 ’ 新 。 技 术 。 转 移
一 一 … ,
步形成 了一个 比较完善的政策体 系。
安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存在问题及促进创新的对策
创新 资源过 于集 中于大 中企业 , 小企业 创新频 率低 , 自主创新 范围不够广泛 。 安徽工业企业创新活动 中, 大中 企业 占居 绝对优势 ,8 9%的技 术创新组 织集 中于规模 以
上企业。小企业 由于缺人才 、 资金 、 技术 、 服务平 台 , 自主
例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 但是相对于发达地 区仍然 偏低 , 如 江苏省这一 比重达 7 . 2 %.浙江省 为 7 . 2 6 %,广东省 为 8
3 亿元 的大企业平均 投入额达 到 1 亿元 以上 ,大企业投
入分别是 中等企业 ( 此处指销 售收入 l 3 ~ 亿元 ) 小企业 、
项 ,其中企业作为技术输出方签订 的技术合 同成交金额 2 2 年 第 3期. 6 ∞8
( 指销售 收入 1 亿元 以下 )的 8 . 、2倍 。通过 自主创 8倍 l
的产 品和知名品牌 , 扶持 国际竞争力较强 的优势企业。 一
是依托骨干企业实施科技专 项计 划 ,以解 决制 约优势产 业、 重大产 品的关键技术为突破 口, 联合 高校 、 科研 院所 ,
靠后 , 分别为第 5 、3 位 2 位。
3企 业 自主创 新 支撑 体 系不 健 全 .
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安徽教育基 础和人 才力量较
火炬计 划项 目引导 、 资本项 目对接等 , 育一批科技创新 培
型企业 。
2建立稳 定长效 的产 学研合作机 制 .
目前 ,前 沿技术 的供给方仍然 主要是高校和科研 院 所, 技术来源仍然是 以科技计 划项 目为主。 高校和科研 院
好, 但是技术创新人才短缺和外流严重 , 且有 限的科技 并
启 动实施节能环保汽车 、 高性能金属材料 、 化工 等重大 煤 科技专项 。 二是抓好典型引路 , 开展 国家、 省级 、 市级等创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推动安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安徽汽车产业取得了骄人成果,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涌现出一批自主品牌,产销量逐年增加,然而也存在一些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区域内企业配套率低等问题,安徽汽车产业总体上仍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针对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当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拓海外市场等对策,力争实现安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金融危机;市场一、引言汽车产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经济规模大,波及效果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建国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安徽省由于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其汽车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安徽省的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积累于70年代,从80年代后期开始快速发展,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自主品牌优势。
凭借本身较好的发展优势,立足于自主创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着种种的不足。
安徽汽车产业对于我省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安徽省汽车产业面临出口受阻,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等问题,这对于安徽省汽车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临当今国际汽车产业格局和国内汽车产业市场需求结构的双重变化,安徽省汽车产业应当抓住机遇,不断发展自己,走向世界。
本文着重于讨论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二、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概述(一)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1964年,在安徽省会合肥市郊区的一个地方,安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仅仅40年时间,安徽汽车从无到有,不仅做出了自己的汽车,而且打造了自己的民族品牌,不仅唱响大江南北而且播誉国外。
安徽工业技术创新 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交易看 ,0 6年来 自高校的应用 成果 占 比不到 1%, 20 0 低
一
、
安 工 部 技 创 中 在 问 ● 徽 业 门 术 新 存 的 题
于高校研 发投入所 占比例 。 二是科研院所力 量不足 。 基础
理论研究 院所主要服务 于国家高科技战略 ,由于缺乏与
中的成本 和收益关注不够 ,导致科研与经济建设 关联 度
贸一体化 的生产型单位 , 单体效益上升 , 但是社会化的技 术开发 、 服务 、 咨询功能下降 。由于技术供 给与产业需求
脱节 . 历年 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只有 1%. 5 企业技术难 题本地征解率只有 3 %。三是企业 已成为科技投入和研 0
2 . 财税政策支持 不够 自主创新需要连续的投入 , 在较 大的风险 , 要政 存 需
点 由具体 的项 目安排 和支持 ,转移到对全社会科技活动
组织和协调方 面 , 采用市场机 制 , 整合科 技资源 , 在企业 自主创新 中发挥更 大作用 。
4建立和 完善产 学研 结合 制度 , . 推进 以企业 为主体
活动 。
3加 强 体 制 改 革 与 创 新 , 成 政 府 与 市 场相 结 合 的 . 形
二、 因 析 原 分
1 . 产学研合作制度不健全
●
科 技 创 新 推 进 机 制
从 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 问题 。加速工业部 门 技术进步 , 需要深化宏观 管理体制 改革 、 科技体 制改革 、 企业制度改革等。宏 观管理体制改革重在 营造 良好 的经 济秩序 , 减少审批环节 和事项 。 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改革 分配制度 , 培植科技人力 、 物力 、 组织资源。 企业 制度改革 要完善提高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的机制 ,尤其是对 国有企 业制度的改革 , 要形成 自主创新 的内在激励机制。 建立政 府与市场相结 合的科技创新推进机制 ,政府应将工作重 由于科研 院所管理体制与企业制度差别造成 的体制 障碍 , 以及 产学研合作体在成果 分享 、 人员流动 、 知识产
安徽省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关 键 词 自主 创 新 实证 分 析 影 响 因素
中图 分类 号 : F 2 0 4
l 变量 选 取
文献 标 识码 : A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 5 %的临界值 , 表示显著性水平 由于创 新成 果 的产 出能 力 主要 包括 新 产 品的 销售 收入 、 新 为 l %的临界值 , D表示一阶差分。 产 品 的产 值率 、 专利 申请 量 、 发 明专利 量 及 其 占专 利 申请量 的 由表 1 可知: 把所 有 变 量 进 行 一 阶差 分 之后 , 就 剔 除 了不 比重 、 国外 检索 工 具收 录 的科 技 论文 情 况及 技 术市 场成 交 合 同 平 稳 的现 象 , 在显著水平为 5 %以 内 的情 况 下都 可达 到平 稳 , 数。经过综合考虑, 本文选取专利 申请受理数来说 明安徽省 自 即都是一阶平稳序列。下面我们可以进行格兰杰 因果检验 。 主创 新 的水 平 。本 文采 用人 力 资 本存 量 、 R & D 经 费投 入 、 创 新 2 . 2格 兰杰 因果检 验 载体拥有的科技和研发机构数量、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G D P的 2 . 2 . 1 L N Z L与 L N R Y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比重 这 4个变 量 分别 代表 潜 在 自主 创 新 资源 、 创 新资 源 的投 入 根 据 两个 序 列 的 单位 根 平 稳 性 , 滞 后 阶数 从 2开 始 , 分别 能力 、 创新载 体 的 自主 创新 建设 能力 以及 创新 环境 的保 障能 力 。 检 验 他 们 之 间 的 因果 检 验 。 结 果如 下 表 所示 : 本 文研 究 的 时 间段 为 1 9 9 1 年一 2 o 1 0 年, 同 时为 了消 除 变 表2 -  ̄ q m请受理数I N , 与人力资本存量I N R 的检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自主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雪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安徽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性转变,是支撑和引领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自主创新现状的解析,着重分析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就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希望能对安徽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安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自主创新对策
近年来安徽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关于自主创新要有更大作为的指示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的自主创新。
从创奇瑞名牌开始,奇瑞在创新中的快速发展,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有力地带动安徽省从南到北形成一批企业自主创新的典型。
以合肥做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引领,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基础,安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全国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安徽省自主创新现状1.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为实现安徽自主创新有更大作为,省委、省政府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到“十一五”末,安徽省R&D经费内部投入是“十五”末的3.59倍,占财政支出比例达1.32%,从2010年全国各省R&D经费支出总量来看,安徽省位居全国第
十四位。
按R&D研究机构分,包括自然科学、农业科学等五大门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涵盖三次产业;按机构类型分,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校地结合、与境外机构合办、企业合办等。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体系。
2.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基础研究代表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010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达11.82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年均增长16.06%,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7.22%,居创新试点省之首,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企业主体地位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安徽自主创新呈现“5个70%以上”态势:70.6%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73%的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71.9%的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75.3%的省级攻关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2%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全省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行业和企业。
目前,安徽省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7家,试点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企业1125家。
二、安徽省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内先进省份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还没有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安徽省统计年鉴(2011)》、《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2011》显示,2010年安徽省研发经费投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
2%,每万人中从事研发人员为13.86人,投入小,研发人员少,持续创新能力不强。
2010年,全省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比例为6.94%,低于全国平均的10.77%,居全国各行政区第29位,创新能力仍待提高。
2.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
自主创新服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人才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中介支撑体系和公共平台支撑体系等在内的自主创新支撑体系仍不够健全。
目前我省尚未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合力,资源整合有待加强,自主创新的组织、推动机制有待完善。
另外,自主创新服务体系中的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功能单一,缺乏专业化技术经济代理人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中介机构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3.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的缺乏。
目前我省缺乏高端领军型的科技人,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不足,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难以形成创新合力。
2009年安徽省R&D人员为8766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仅2973人,分别居于大陆各行政区的13与17位。
与京、沪、苏、浙等省市相比,__________我省科技人员在规模和层次上都相对落后,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三、加强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1.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主体的培育,提升企业竞争力。
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水平的关键。
一是
要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作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来源,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导向,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2.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一要健全以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服务体系,政府要提供全面的投资、金融、财税、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创新快速成长提供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要完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为企业创新提供工艺流程设计,提供产品生产的共性技术装备的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测试、试验的手段等。
三要建立科技服务类的行业协会,组织协会会员开展行业经验交流、跨行业协作和市场开拓等活动,扩大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建立鼓励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是创新中最重要的资源。
一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高校为社会培养企管后备人才,增加高校中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培养具有创新知识结构的优秀人才;建立完善的再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的系统培训。
二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吸引出国留学人员、省外人才携带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团队来中部创新创业。
三是不断创新激励办法,建立良好的人才使用机制。
除了增加岗位工资、奖金和提成等,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股份期权的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骨干技术人员实施股
权激励。
4.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一是加强省内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推进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研发组织体系当中,大学承担的是知识创造和人才的培养,切实建立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组建专业性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工作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共享。
二要宣传创新的作用,应向社会大力宣传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特别是宣传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提倡和鼓励科技工作者潜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气氛浓郁的环境。
参考文献:[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自主创新初见成效-转型发展任重道远[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2011-02-16).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110128_402703186.htm.[2]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安徽统计局,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R].2011.[5]安徽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J].安徽科技,2011(1).※注:宿州学院基金资助项目(2009ysk03).31实证分析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