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包括《长相思》、《山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部编版《2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2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山居秋暝【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 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诗歌。

2.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1.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初读感知课文(自由、放声),把握大意(学生体会,老师解题)A.学生自己理解大意问题:《山居秋暝》这首诗写了什么?答案: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B.解题辅助理解问题: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答案: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傍晚。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2.正音、辩形、释意暝:ming 傍晚喧:xuan 浣:huan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1.找意象(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答案: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2.品读诗句,领悟内涵( 学生感受品读相关诗句)(1)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问题: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答案:A首联: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板书:空山——空旷雨——清新问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呢?答案: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江雪》和《渔家傲》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具体内容如下:1.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三首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对古诗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的内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幅描绘古诗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细节解析:对三首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b. 意境分析:分析三首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江雪》和《渔家傲》进行类似的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三首古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b. 从三首古诗中选取一首,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学习生字词,如“晓、花、风雨”等。

2. 古诗《静夜思》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3)学习生字词,如“静、夜、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直观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想象联想法: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黑板、粉笔:用于书写生字词和讲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3课《古诗三⾸》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3 古诗三⾸【教学⽬标】1.知识与能⼒(1)指导学⽣朗读并背诵这三⾸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法(1)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2)理解“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乡之情。

3.情感与价值在品读第⼀⾸古诗的同时,体会⼥主⼈公因爱情受阻⽽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下关于这三位诗⼈的资料——他们⽣活时代的情况,以及写传统习俗的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导⼊新课寒⾷节是古代的⼀个传统节⽇,在清明节前1~2天,古⼈从这⼀天起,三天不⽣⽕做饭,所以叫寒⾷。

我们⼀起来看看当年寒⾷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整体感知1.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集》。

寒⾷节是我国古代的⼀个传统节⽇,⼀般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

古⼈很重视这个节⽇,按风俗家家禁⽕,只吃现成⾷物,故名寒⾷。

2.读诗句,明诗意。

师:⾃由读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诗⼈⽴⾜⾼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语,⾼度凝练⽽华美。

“春”是⾃然节候,城是⼈间都⾢,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限美好的景观。

“⽆处不飞花”是诗⼈抓住的典型画⾯。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般性的概括,⽽说“⽆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加强了肯定的语⽓,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不说“⽆处不开花”,⽽说“⽆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感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机外,还说明了诗⼈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志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诵读赏析,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豪情壮志、立志报国的诗篇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

(大屏幕出示:《马诗》)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

(教师点评)(3)齐读古诗。

(古诗不仅要读得准确、读得响亮,还要读出韵味)(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

(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李贺)有谁了解李贺吗?4.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5.自学古诗。

二、自读古诗,分析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很多同学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4.讲读第一、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燕然山。

先查部首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

钩(gōu):先查部首钅,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用来悬挂或探取东西的器具,形状弯曲;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画;用钩状物探取;一种缝纫法,用带钩的针编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秋浦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首古诗:《静夜思》1. 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 学习生字词,如“床前”、“光景”、“明月”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 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学习生字词,如“庐山”、“瀑布”、“遥看”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1. 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2. 学习生字词,如“鹳雀楼”、“落日”、“千里”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和人生的感悟。

第四首古诗:《夜泊牛渚怀古》1. 朗读和背诵《夜泊牛渚怀古》。

2. 学习生字词,如“牛渚”、“怀古”、“吟鞭”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第五首古诗:《秋浦歌》1. 朗读和背诵《秋浦歌》。

2. 学习生字词,如“秋浦”、“歌吟”、“白鹭”等。

3. 解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古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静夜思》。

2. 学生自读《静夜思》,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古诗三首:夜泊枫桥、别董大、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夜泊枫桥、别董大、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夜泊枫桥、别董大、暮江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夜泊枫桥》、《别董大》、《暮江吟》三首古诗。

2.分析诗人情感,体会诗人笔下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体会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高适、白居易的生平及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夜泊枫桥》(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3)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

3.学习《别董大》(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离别、孤独的情感。

(3)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

4.学习《暮江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心情。

(3)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比较三首诗歌的情感,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三首诗歌。

(2)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创意改编,如绘画、散文等。

四、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2.学生是否能够把握诗歌情感,体会意境?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如何改进?五、教学资源1.课文:《夜泊枫桥》、《别董大》、《暮江吟》2.图片:江枫渔火、黄云白日、残阳铺水等3.视频资料:唐代诗人简介、诗歌背景等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创意改编的作品。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喜好程度,以及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4.拓展阅读:选择一首与本节课所学古诗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了解其背景知识,体会诗人情感,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5.家长参与: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朗读古诗,分享学习古诗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认真,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语言表达清晰,无错别字。
3.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对于修辞手法、意境描绘等技巧的把握程度不一。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提高鉴赏能力。
3.学生在古诗创作方面,存在词汇量不足、句式结构掌握不熟练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创作能力。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诗三首》,并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及句式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c.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意。
d.赏析: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提高鉴赏能力。
e.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锻炼写作技巧。
f.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创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篇】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篇】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篇二: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理解字面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含义(重点)。

2、学习古诗写作手法并能识别分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

3、借助注释、插图和已有知识理解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提高合作探究与表达能力(重点)。

4、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对古典诗词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三首古诗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赏析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黑板擦、粉笔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如:“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古典诗词呢?”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3、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非常经典,它们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吧!”(二)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1、教师依次介绍三首古诗的诗人。

-《浪淘沙(其一)》,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风豪迈奔放,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

-《江南春》,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

-《书湖阴先生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多反映政治改革和民生疾苦。

2、结合诗人的情况,介绍每首诗的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刘禹锡被贬谪,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古诗背景:《古诗三首》分别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李白和宋代诗人李清照,学生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例如,刘禹锡曾担任过洞庭湖地区的官员,他的诗作以写景咏物见长;李白则以豪放洒脱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李清照则以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诗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渴望。
1. 请用自己的话重述《望洞庭》中描绘的洞庭湖美景。
2. 请用自己的话重述《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请用自己的话重述《夜雨寄北》中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五)写作题
1. 以《望洞庭》为题材,写一篇描绘洞庭湖美景的短文。
2. 以《峨眉山月歌》为题材,写一篇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短文。
七、课堂
1. 提问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三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2.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测试评价:设计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古诗三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诗三首》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一)知识点拓展
1. 提供与《古诗三首》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著名古诗人的作品、同一时期的其他诗作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如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历史。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三首古诗,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韵律特点,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写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静夜思》:介绍作者李白,解析诗句,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2. 《登鹳雀楼》:介绍作者王之涣,解析诗句,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3. 《春晓》:介绍作者孟浩然,解析诗句,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默写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古诗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意境:夜晚、思念家乡-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一双2.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意境:登高望远、抒发壮志- 重点词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意境:春天、生机勃勃- 重点词语: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七、作业设计1. 默写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了朗读和默写能力。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

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

《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5、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6、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1、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

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回忆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来理解这首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以背诵诗歌和品味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
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古诗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交待教学目的,看阅读提示及每首诗歌的往解①,回答
每篇作品的体裁、出处、作者及其所处朝代;补充解释“散曲”这种文学样式,挂出分组枪答赛计分牌,宣布抢答赛开始。

二、新授和抢答
(一)放录音──《杜少府之任蜀州》
1.谁能解释“之”字?(计分)
2.(读诗)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3.谁能说出该诗的大体意思?(计分)
4.谁能解释“望”的含义?(计分)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诗的含义。

(计分)
6.板书小结:审理诗,背诵后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放录音──《望天门山》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推能最先画出这首嵌画诗的简笔画?(计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计分)
4.放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6。

“望”的观察点在哪儿?(计分)
7.“断”、“开”、“出”各有何含义?(计分)
8.板书小结: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三)放录音──《天净沙·秋思》
1·放幻灯片。

2.学生边小声朗读,边看幻灯片,沉入意境,设身处地体会该散曲所抒发的情感。

看谁理解得又快又好。

(计分)3.谁能是先背诵这首歌曲?(计分)
4.(录音、幻灯兼放)与上两首相比较,该散曲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计分)
5.板书小结: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三、幻灯片总结古诗学法
事理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四、总结和宣布抢答赛结果,表彰先进,勉励后进
五、投影片安排作业
1.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法,自学《水调歌头》和《山坡羊》。

2.将《天净沙·秋思》改写为散文。

点评:这是一堂设计“精巧”的古诗电教课。

说它“精",是因其紧扣了教学目的,融电教、竞赛、学法
传授为一体,而且篇幅精悍,从头到尾浑然一体。

至于“巧”,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电教媒体运
用巧──用录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用幻灯
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姑且不论,单是综合运用录音与幻灯去
诱导学生突破理解《天净沙》的不足之处这一难点,就巧得
恰到好处。

第二,分组抢答用得巧──引入竞争机制确是一
种创新。

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
线的原则,真正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使之精力集中,毅力大增,学得活泼,学得愉快,给这
堂电教课增添了异彩。

第三,传授学法巧──这堂课由现象
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步步深入地诱导学生归纳出去诗的
三种学法,并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为学生运用和掌握学法提
供了方便,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素质,无疑是
大有稗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