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s三步法是用以鉴别哪一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
八年制眼科 18 02章 斜视常用检查法要点
角膜映光法 粗测法 多用于 不能合作行遮盖法检查的婴幼儿 不能固视者 此法不能测量视远斜视度
Hirchberg法
Kappa角 可影响眼位的准确判断 正(阳性)Kappa角,假性外斜视 负(阴性)Kappa角,假性内斜视
Kappa角 正Kappa角
内眦赘皮 假性内斜视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法) 共同性斜视者将三棱镜放于注视眼前 (改良法)/斜视眼前/分放于两眼前 (水平斜视大于50△) 非共同性斜视者应考虑第一、二斜视 角问题
同视机检查法 主、客观斜视角 旋转性斜视(十字画片) 九个诊断眼位斜视度定量检查 分析受累肌 利于斜视诊断和手术设计
例:
被动牵拉试验:左上直肌高度挛缩
原在位
下转位
下转位
小结
只有熟悉掌握基本要点 才能准确合理应用 从而达到正确诊断和处理斜视的目的
眼科学
眼科学
第十八章 斜视与弱视(2)
斜视常用检查法要点
复习常用检查法内容
一、眼位 二、眼球运动 三、双眼视功能 四、Parks三步法 五、牵拉试验
一、眼位检查
遮盖法 角膜映光法 同视机检查法
遮盖法 遮盖去遮盖法: 显斜视 交替遮盖法: 隐斜视;打破融合,出现显斜视
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 较精确的斜视度定量检查 显斜视+隐斜视 最大限度分离双眼
例:
第一步 原在位哪只眼高位? 哪条麻痹肌可能导致高位?(4条)
第二步 左侧注视/右侧注视眼位更高?(2条)
第三步 头右倾/左倾垂直斜度更大? (1条,同侧倾更大:斜肌;对侧倾 更大:直肌)
左上斜肌麻痹
五、牵拉试验
被动牵拉与主动收缩试验 用于麻痹性斜视和限制性斜视 被动牵拉试验: 眼外肌麻痹和/或限制因素 主动收缩试验: 部分麻痹或完全性麻痹
各项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各项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1)划足底试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被检查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是锥体束损害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出血、脑肿瘤和低血糖休克等。
(2)压胫骨试验(奥本海姆征,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3)捏腓肠肌试验(戈登征,Gordon征):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4)霍夫曼征(Hoffmann征):检查者用左手托被检查者手腕关节上方,并轻度伸腕,右手食、中指夹住被检查者中指,以拇指甲急速刮弹被检查者中指指甲。
阳性反应为其余四指轻微屈曲,为上肢锥体束证,也可见于颈椎病变。
1)形体觉(实体觉)是指辨认物体的形态、结构、干湿、重量等复杂感觉的能力,是几种简单感觉的重合。
检查时可用不同的日用品,如香烟、钢笔置于患者手中,令其说出名称,也可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画圈,打叉等简单图形令患者辨认。
2)皮肤定位觉:检查者以手或笔杆轻触患者皮肤,令其指出被触部位。
人体各部位的定位觉各不相同,以面、手、足部最敏感。
3)两点辨别觉:用两足规或两根大头针分别以一足及两足轻刺皮肤,以测定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是一点刺激还是两点刺激,以及两点的最小距离。
人体各部位的两点辨别阂是不同的,指腹尖最敏感,为3~6mm,手掌15~20mm,手背30mm。
4神经恢复的征象神经功能恢复的征象有主观感觉的恢复和客观检查体征的恢复两种,感觉较运动功能先恢复,而感觉又依温度觉、痛觉和触觉的顺序先后恢复。
对于感觉恢复的判断需要反复的对比分析,对于运动恢复的判断则需要精细的检查和试验。
其间的大部分工作可由触诊完成,如能配合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等则更理想。
眼球运动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眼球运动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眼球运动客观检查一、眼球运动一般检查【适应证】需要判断眼球运动是否正常者。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单眼运动检查(1)遮闭一眼后,另眼向各方面运动,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到位。
(2)正常单眼运动,内转时瞳孔内缘可达上下泪小点连线;外转时外侧角膜缘达到外眦角;上转时,下角膜缘与内外毗连线相切;下转时,上角膜缘与内外眦连线相切。
2.双眼同向运动检查双眼向各诊断眼位方向分别注视,观察两眼运动的协调性。
【注意事项】要注意内眦赘皮和睑裂不对称对判断眼球运动正常与否的影响。
二、遮盖法【适应证】1.判断受检者有无斜视,是隐斜还是显斜。
2.了解斜视患者的斜视程度。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遮盖一去遮盖法主要目的是判断是否存在显斜视。
(1)遮盖一只眼,仔细观察对侧眼是否发生移动;如果出现移动,说明患者存在显斜视。
根据运动方向判断斜视类型。
(2)若非遮盖眼不动,再以同样的方式遮盖另一眼,观察对侧非遮盖眼的移动状态。
若未遮盖眼也不动,则说明受检者无显斜视。
(3)去遮盖时观察被遮盖眼有无移动,如有移动说明有隐斜,可根据移动方向判断隐斜类型。
2.交替遮盖法(1)反复交替遮盖两眼。
从遮盖一眼迅速移至另一眼,在每眼前停留数秒,破坏双眼融合,观察被遮盖眼的运动方向。
所查出的斜视包括显斜视和隐斜视两部分。
(2)如果两眼由外向内移动,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外隐斜或外斜视。
如果由内向外移动,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内隐斜或内斜视。
(3)如果观察到眼球出现垂直方向的运动,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垂直性显斜视或垂直性隐斜。
3.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是定量检查斜视角的方法。
所查出的斜视度含隐斜度数。
(1)根据斜视的方向把三棱镜放在一只眼前,共棱镜尖端方向与斜视方向一致。
(2)遮眼板交替遮盖两眼,在遮盖眼停留数秒。
需数次交替遮盖。
(3)继续交替遮盖两眼,调整三棱镜度,至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移动,所用三棱镜的度数即是患者的斜视度数。
斜视的检查
结果判断:
右上注视:右眼映光点高于左眼,为右眼位低,即右上直肌方向功能
不足;
右下注视:右眼映光点低于左眼,为右眼位高,即右下直肌功能不足。
比较双眼光点时要注意:上方注视时,映光点高者说明眼位低,下方注视
时,映光点低者说明眼位高
检查目的:了解单眼某条肌肉最基本的功能及代偿情况
1,第一眼位复视是垂直还是水平;2左右注视时哪方向分离最大;
3周边像属于何眼。
结果判断:
1,水平复视主要在左右注视最为突出,周边像属患眼
2,垂直复视时不仅左右注视时突出,重点在右上
头位异常的检查
歪头试验:适用于一眼上直肌与另一眼上斜肌鉴别。
结果判断:歪头时,头向低位眼倾斜,且有代偿头位时,为NRC。
长效,中效和短效睫状肌麻痹剂。对于内斜视及远视(非生理性)需
要使用长效睫状肌麻痹剂。
一
一
外眼检查
是否合并倒睫,上睑下垂,眼睑肿物,小睑裂等。
屈光间质和眼底
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是否合并先天性白内障,眼底发育是否异常,
排除RB,脉络膜缺损,视神经萎缩,牵牛花综合征,视锥和视杆细
胞发育不良等。瞳孔是否等大,双眼的间接对光反应是否灵敏。
(三)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史,如间歇性外斜视,先天性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等。
一
视力
视力是指眼睛能够分辨二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以视角来衡量。
有特发性眼球震颤者,分别查头位及头正位的视力。如二视力差
别大于两行者,考虑为患者视力清,使头位位于震颤最低的度数
(即中间带的位置),而照常了代偿头位,这时可以考虑中间带移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36例疗效分析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36例疗效分析杜允宏,刘永军(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眼科,山东泰安 271000)关键词: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115(2008)022*******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类型,单侧发病多见。
主要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突出的临场表现为代偿性头位所致的斜颈,有的合并水平斜视。
我院于2003年7月~2006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者,现将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4~32岁,平均9.5岁,右眼20例,左眼13例,双眼2例,合并外斜视3例,内斜视4例。
1.2 术前检查 除眼科常规检查外,主要采用角膜映光法及三棱镜遮盖试验测定远近斜视角,并使用同视机检查,眼球运动的检查根据Parls三步法进行[1],术前垂直偏斜度以10△~35△34例患者有代偿性头位,B ielschowsky试验阳性36例。
1.3 术式选择 根据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程度选择术式和手术量,采用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后徙配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术、下斜肌后徙联合健侧下直肌后徙、合并内外斜肌可联合内外直肌手术。
1.4 疗效评价 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儿童斜弱视的临床评价标准,分治愈、好转、无效进行评估[2]。
治愈:原在位垂直斜亢<5△,代偿头位消失,毕氏征(2)。
好转:原在位垂直斜亢>5△,代偿头位明显好转,毕氏征(2)。
无效:原在位垂直斜亢>10△,代偿头位无好转,毕氏征(+)。
2 结 果36例中随诊3个月~3年,治愈25例占6914%,好转9例占25%,无效2例占5.6%,见表1。
表1 36例患者手术后效果手术方式治愈改善无效合计下斜肌后徙165122下斜肌后徙+健眼下直肌后徙73111下斜肌后徙+同侧上直肌后徙21033 讨 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垂直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
斜视的检查
和谐ARC:融合点=0≠他觉斜角 企图和谐ARC:交叉点=0≠他觉斜角
不和谐ARC:融合点≠0≠他觉斜角(可能是NRC→和谐ARC的转变过程) 企图不和谐ARC:交叉点≠0≠他觉斜角 对应缺如:到处同侧复视(大面积抑制) 单眼抑制:少见,仅一只眼视物
2.融合:
正常融合范围: 集合不足)
3~6°
水平
检查目的: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方法:在暗室,患者头部固定,平视正前方灯光,一眼注视灯光, 另一眼通过隐斜计或直接在眼前放马氏杆后所见转化的光线条与灯光 的位置关系,如不能融合,用三棱镜中和至二者重合一起为止。检查 双眼分别注视远近不同距离时的斜视度。 结果判断:水平放置马氏杆出现竖向线条,可判断水平斜视度。同 侧复视为内斜,交叉复视为外斜,线高眼位低,线低眼位高,使用相 应的三棱镜方向中和后即为斜视度。
一
一
外眼检查 是否合并倒睫,上睑下垂,眼睑肿物,小睑裂等。 屈光间质和眼底 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是否合并先天性白内障,眼底发育是否异常, 排除RB,脉络膜缺损,视神经萎缩,牵牛花综合征,视锥和视杆细 胞发育不良等。瞳孔是否等大,双眼的间接对光反应是否灵敏。
斜视角的检查;眼球运动的检查;头位异常的检查;眼知觉状态的检 查。
对于病人有斜视无复视者
可 像 能 1.有深度抑制或ARC:主眼前加上一片红玻璃片:只能见到红
2.有复视:使患者了视野周边部可见的第二个物像:此时可 在主 眼前加上一片红玻璃片即可引起病人注意到第二物 像存在 区分ARC及深度抑制:可放一块底向上△于斜眼前,将物像移 出抑制区,ARC两像既有上下又有左右分开,而抑制只有上下 分开。
头位异常的检查
歪头试验:适用于一眼上直肌与另一眼上斜肌鉴别。 结果判断:歪头时,头向低位眼倾斜,且有代偿头位时,为NRC。 代偿头位出现的位置为利于消除水平,垂直,旋转复视的位置。 少数人垂直度太大,会采取反向头位,引起双眼物像最大距离而避 免干扰。 下颌内收时为下转肌麻痹(下直,上斜) 下颌上举时为上转肌麻痹(上直,下斜) 面向左转:左外直,右内直 面向右转:右外直,左内直 歪头:左右倾斜的成因:上斜肌麻痹时,不能对抗上直肌的上转作 用,患眼上直肌使眼球内旋并上转,头向健侧倾斜以代偿内旋。
解读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
解读脊髓损伤平⾯的评定脊髓损伤平⾯的评定脊髓损伤指各类因素导致脊柱结构的完整性被损害或破坏,包括椎⾻、椎间盘、稳定脊柱的韧带及椎旁肌⾁的损伤导致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脊髓和神经根)及其功能的损害,出现损伤⽔平及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
01感觉的评定(1)关键感觉点:ASIA和国际脊髓学会(ISCoS)的感觉评分来评定感觉功能。
每侧每点每种感觉最⾼为2分,每种感觉⼀侧最⾼为56分,左右两侧为112分,两种感觉得分之和最⾼可达224分。
分数越⾼表⽰感觉越接近正常。
针刺觉和轻触觉评分是临床康复评定感觉功能的常⽤⽅法。
(2)肛门深压觉(DAP):如发现肛门处任何可以重复感知的压觉即意味着患者为感觉功能不完全损伤。
(3)感觉平⾯确定:由⼀个2分(正常或完整)⽪节确定,即通过轻触觉或针刺觉受损或缺失的第⼀个⽪节之上的正常⽪节来定。
(4)脊髓损伤感觉评分:0=消失,1=改变,2=正常,NT=⽆法检查。
(5)⾮脊髓损伤因素下的感觉异常评分:0*=消失,1=异常,NT=⽆法检查。
02运动的评定(1)关键肌肌⼒检查:明确脊髓损伤运动检查的关键肌及其所代表的神经节段。
(2)肛门⾃主收缩(VAC):若VAC存在,则视为脊髓不完全损伤。
(3)⾮关键肌肌⼒的评定:可以利⽤膈肌、三⾓肌、髋内肌及腘绳肌等肌⾁来确定运动不完全损伤状态。
(4)运动评分:评定时分左、右两侧进⾏。
评定标准:采⽤徒⼿肌⼒检查法(MMT)测定肌⼒,肌⼒为l级则评1分,5级则评5分,10块关键肌肌⼒评定后最⾼分左侧50分,右侧50分,共100分。
也可将上肢、下肢分开计分,上肢双侧最⾼50分,下肢双侧最⾼50分,共100分。
(5)运动平⾯确定:运动平⾯通过⾝体⼀侧10块关键肌的检查确定,肌⼒为3级及以上的最低关键肌即代表运动平⾯,前提是代表其上节段的关键肌功能正常。
⾝体左右两侧可以不同,两侧中的最⾼者为单个运动平⾯。
(6)脊髓损伤因素下的运动评分分为:0、1、2、3、4、5和NT。
眼科学主治医师-1-1_真题-无答案
眼科学主治医师-1-1(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视神经孔的组成为A.蝶骨小翼两根B.蝶骨小翼、上颌骨C.蝶骨大翼两根D.蝶骨小翼、蝶骨大翼E.蝶骨小民办筛骨纸板2. 视盘水肿的最常见病因是以下哪项A.恶性高血压B.肺心病C.眼眶占位病变D.葡萄膜炎E.颅高压3. 下列哪项没有一过性视力丧失A.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B.急性结膜炎C.精神刺激性黑矇D.血压变化E.直立性低血压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适应症是A.棕色白内障B.过熟期白内障C.后囊下白内障D.30岁以上晶体半脱位和晶体脱位者E.Morgagnian白内障5. 棘阿米巴感染角膜多见于何种情况A.有发热史B.有外伤史C.有结核病史D.有配戴角膜接触镜病史E.有紫外线接触史6. 视功能的客观检查是A.体视觉B.视觉电生理C.视力D.视野E.色觉7. 不能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是A.视网膜脱离B.高度近视C.巩膜炎D.视网膜色素变性E.低眼压8.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不包括以下哪项A.角膜B.房水C.瞳孔D.晶状体E.玻璃体9. 有关接触性睑皮炎错误的是A.眼镜架、化妆品、染发剂等也可引起B.表面麻醉剂、磺胺药物、抗生素眼液是常见的致敏原C.是眼睑皮肤对某种致敏原或化学物质所产生的过敏反应或刺激反应 D.急性期禁用3%硼酸溶液做冷湿敷E.眼睑皮肤呈湿疹样皮损,但无急剧疼痛和压痛10. 葡葡膜炎最常见的种类为A.前葡萄膜炎B.中间葡萄膜炎C.后葡萄膜炎D.交感性眼炎E.视网膜脉络膜炎1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裂孔最多发生在A.鼻上象限B.颞下象限C.黄斑部D.鼻下象限E.颞上象限12. 患者,女性,34岁,偶然发现眼压高,检查双眼视力1.0,角膜透明,前房深,视乳头杯盘比均为0.4,盘沿均匀,未见切迹,视野正常,眼压28mmHg。
患者无糖尿病史,无青光眼家族史。
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手术前后Bi_省略_lschowsky歪头试验的变化_牛兰俊
#论著#作者单位:10004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牛兰俊、吴夕、黎晓新);山东德州联合医院眼科(王印昌)通讯作者:牛兰俊,Email:niulj@hotmai 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手术前后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的变化牛兰俊 吴夕 黎晓新 王印昌=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手术前、后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的变化。
方法根据患眼原在位的垂直斜视度数,按照麻痹性斜视的手术原则,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减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即减弱患眼的下斜肌和对侧眼的下直肌,治疗38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患者。
手术前、后采用三棱镜遮盖法定量进行Bielschow sky 歪头试验,检查患者原在位和头部向双侧倾斜时患眼的垂直斜视度数。
以头部向患眼侧倾斜时患眼的垂直斜视度数高于头部向健眼侧倾斜时患眼的垂直斜视度数的数值\510v 为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阳性。
结果 术前全部患眼的垂直斜视度数原在位为310v ~2510v ,平均为1110v ;头部向患眼侧倾斜时为1510v ~4010v ,平均为2310v ;头部向健眼侧倾斜时为010v ~1010v ,平均为215v ,Bielschow sky 歪头试验均为阳性。
术后全部患眼原在位的垂直斜视度数为010v ~510v ,平均为210v ;4例患者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转为阴性,34例仍为阳性(8915%)。
结论 采用减弱患眼下斜肌和对侧眼下直肌方法治疗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术后患者Bielschowsky 歪头试验的转阴率较低。
以其作为手术疗效的评价标准值得探讨。
=关键词> 斜视; 眼肌麻痹; 治疗结果Postoperative change of the Bielschowsky head tilt test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ongenit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NI U Lan -j un *,W U X i ,LI Xiao -x in,WA N G Y in -chang 1*Dep art ment of Op hthalmology ,Peop le c s H osp ital ,Pek ing U niver sity ,Beij ing 10004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N IU L an -jun ,Email:niulj@hotmail 1com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investig ate the postoperative changes of the head tilt test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 al congeni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1Methods T hirty -eig ht cases w ith congenit al unilateral superior oblique palsy underwent the ipsilateral infer ior oblique or/and contralateral inferior rectus w eakening procedure 1Bielschow sky head tilt test w a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befor 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by the prism cover test while the patient fix ated at 33cm and 6m on the small light target 1!positiv e Bielschow sky head t ilt test was defined as one in which the v ert ical deviatio n when the head t ilt to the sideof the paresis was at least 510vgr eater than t hat on tilt to the uninvo lved side 1Results Before the operation,t he hyperdeviation of the involved eye w as 310v -2510v (average 1110v )in primar y position 1T he deviation on tilt to the side of the paresis was 2310v (1510v -4010v )and the deviation on tilt to the uninvolved side w as 215v (010v -1010v )1A positive Bielschowsky tilt test w as found in all casespreoperatively 1After the oper ation,the hyperdev iation of t he involved eye was 010v -510v (aver ag e 210v)in primary position 1T he result of Bielschowsky tilt test w as still positive in 34cases and neg at ive in only 4cases 1C onclusion In most cases with unilater al superior oblique paresis,the results of Bielschowsky tilt t est do not chang e to negative postoperatively 1T 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this test fo r evaluating surg ical r esults r emains to be determined 1=Key words > Strabismus; O phthalmopleg ia; T reatment outcome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标准较多,Parks [1]、von Noorden 等[2,3]、Scott 和Kraft [4]、Reynolds 等[5]均先后提出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其中Parks 提出的三步法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parks三步第二步解剖原理
parks三步第二步解剖原理1.第一步:双眼在原位时,看哪只眼有上斜视。
如果右眼位高于左眼位,即右眼有上斜视,则可能是右眼下转肌受累(右眼下直肌、右眼上斜肌麻痹)。
左眼位低(左眼下斜视),也可能是左眼上转肌(左上直肌、左眼下斜肌麻痹)有运动受限所致。
因此,有问题的肌肉限制在这4条肌肉上。
2.第二步:污让眼球在水平方向向右转或向左转,比较其上斜程度是向额个方向转时加大进行分析后就可以把4条可疑的麻痹肌限制在两条上。
(1)如果眼球在水平方向,向右转时,右眼上斜视程度明显,则为右眼下直肌或为左眼下斜肌麻痹,(2)如果眼球在水平方向,向左转时,右眼上斜视程度明显,则为右眼上斜肌或为左限上直肌麻痹。
3.第三步:比较头颈向右肩倾斜与向左肩倾斜的上斜程度。
从上两步检查,已怀疑右下直肌或左眼下斜肌麻痹时,如进行笫三步检杳,发现头向右肩倾时,右眼不动,左眼自上向上移动,则为左下斜叽麻痹。
如果头向左肩倾时,左眼不动,右眼自下向上移动,则为右眼下直肌麻痹。
这是因为当头向右肩倾时,姿势反射要求两眼球的垂直子午线(即相当时钟12点及6点的方向)反射地保持在垂直位置上,此时将出现一系列地:调整运动。
右眼内旋肌使眼球向内旋,左眼外旋肌位眼球向外旋,左眼自上向下移动,其问题在左眼上,一定是左眼外旋肌麻痹,外旋肌有两条即左下直肌及左下斜肌,前者为下转肌,后者为上转肌。
电子视力检测仪厂家认为,眼球此时自上向下移动,说明为上转肌的问题,自然是左下斜肌麻痹了。
左下直肌与左下斜肌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上下转作用保持着平衡以维持正位,如下斜肌麻痹,其外旋及上转作用皆受限,头向右倾时的左眼外旋作用,只用左眼下直肌来完成,在其外旋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出现其下转作用,从而将眼球由上牵引向下,出现了左眼自上向下移动现象。
为于第一眼位时左眼高右眼低的情况。
斜视学习笔记
斜视第一节斜视分类一、根据融合状态分类:隐斜、显斜(恒定性斜视&间歇性斜视)二、根据眼球运动和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的变化分类: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限制性)三、根据注视眼的分类:交替性斜视、单眼性斜视。
四、根据斜视发生的年龄分类:先天性斜视(出生和生后发现“婴儿型斜视”)&后天性斜视。
五、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类:水平斜视(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上斜视、下斜视&旋转斜视“内旋转斜视”“外旋转斜视”)。
第二节斜视检查法一般检查:询问病史和主诉: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既往照片、诱因,斜视出现的状态、是否复视(单眼、双眼),喜闭单眼、歪头等;斜视是否出现在精神不集中或疲劳时。
既往治疗及手术史,是否戴镜、家族史、代偿头位等。
视力检查和屈光状态:远近视力、裸眼、矫正视力。
15岁以下儿童需充分麻痹睫状肌。
眼科系统检查一、眼科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1)遮盖-去遮盖(单眼遮盖-去遮盖实验),发现显斜视,鉴别隐斜和显斜视。
从内向外动——内斜从外向内动——外斜由上回到正位——上斜方法:用遮挡板遮闭一眼,观察另一眼眼的运动情况。
另一眼注视眼前目标,遮挡超过5秒时间后,将遮挡板撤离该眼,并观察该眼的运动情况。
距离:33cm和5m打破融合要充分,遮盖至少5秒,移动速度要快。
必须双眼均做此检查。
2)交替遮盖:遮盖板迅速在两眼之间交替遮盖,保持两眼总有一眼被遮盖,以防止两眼融合,否则双眼视功能破坏不充分,或刚刚打破的双眼视由于两眼测试眼外肌的力量,检查斜视度数,矫正斜视,检查伪盲。
Hirchberg法:1mm ≈7°或15△,相对粗的斜视定量法。
瞳孔边缘2mm 15°30△虹膜面4mm 30°60△角膜缘6mm 45°90△Krimsky法:(荧光+三棱镜)用于视力差,缺乏注视能力者。
屏法屏法1、诊断眼位斜视度检查法:诊断眼位斜视角的定量检查,分析判断麻痹性斜视受累肌肉,有助于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
斜弱视《眼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抑制、弱视、旁中心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
手与纸筒
双眼视功能分级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
像
一级视功能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
看成为一个图像 二级视功能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的(具有视差的)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发病早,中度远视或散光,常有屈光参差及弱视。 矫正远视时内斜视减少,但仍有残余内斜。常合并 垂直斜视,常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和弱视,少数人有 双眼视。
治疗:验光配镜,治疗弱视+手术矫正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与屈光不正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异常联 动,调节性集合反应过强,融合性分开不足时形成 内斜视。
发病年龄更早,屈光状态可是正视、近视或远视。 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超过10△,AC/A比值高, 多有双眼单视,如有屈光参差可发生弱视。
治疗:主要行手术矫正
非调节性内斜视
出生6个月后发病,发病前可有双眼单视,如能及时 治疗预后较先天性者好。
开始为间歇性,可有复视,缓慢进展,斜视度开 始较小,以后增大至30-70△,无明显屈光不正,看 远和看近斜视度相等。
手术治疗
肌肉减弱 肌肉加强 水平肌肉垂直移位 肌肉合并
斜视分类
融合功能:隐斜 显斜 眼球运动及斜视角:共同性 非共同性斜视 注视情况:交替性斜视 单眼性斜视 发病年龄:先天性斜视(婴儿型) /获得性斜视 偏斜方向:水平/垂直/旋转/混合型斜视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器质性障碍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斜视检查
结果判断:在图形上较原标 志向内收,表示肌肉功能 不足,向外扩张,功能亢进 整个图形面积缩小表示麻痹
立体视检查
定义:是双眼识别空间物体的大小,前后距离、凸 凹、远近的视功能;是双眼视的最高级表现。
检查方法: 定性检查(远用):同视机法(立体视画片) 定量检查(近用立体视检查): 1.Titmus立体视检查图 2.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
视眼前棋盘格状黑色幕布,黑色幕布中央每距15 o设红色注 视目标,共9个结点,代表九个诊断眼位方向
结果判断:眼位偏斜度数最大的方位即为麻痹肌所在处,
或为眼球运动受限明显处。水平肌的功能状态可在左右注 视位上表现出来,垂直度或旋转度可在左上、左下、右上、 右下位置上表现出来
IO
SR
MR
LR
SO
眼
IR
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40” 当今立体视检查最先进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检查方法。
斜视病历的书写格式
主诉:发病年龄: 诱因: 家族史:
斜视特点: 有无复视
视力: 矫正视力: 散瞳验光:
查体:眼位:照影 右眼-150 各方运动到位
遮去遮 外→中
交替遮 外→中
三棱镜+遮盖
33cm
6m
( ∆+C)
右眼注视(RF): -40△ L/R1O0 -20 △ L/R150
左眼为主导眼
正常装置演示
右眼为主导眼,左 左眼为主导眼,
眼被抑制
右眼被抑制
内斜 同侧复视
外斜 交叉复视
Bagolini线状镜
检查目的:线状镜可检查视网膜对应情况,可利
用线状镜某些特性做旋转斜度的定性检查
检查方法:在暗室中,眼前放置线状镜分别注视
三步触诊评分标准
三步触诊评分标准背景介绍三步触诊(Triple Test)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方法,通过触摸、观察和感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为了提高三步触诊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制定了三步触诊评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三步触诊评分标准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评分标准三步触诊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步:触摸在第一步中,医生需要用手指或手掌轻触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获取关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信息。
触摸应该轻柔、准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不适。
在触摸评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张力:触摸部位的张力情况,如紧张、松弛、硬度等。
2. 温度:触摸部位的温度情况,如热、凉、正常等。
3. 光滑度:触摸部位的光滑程度,如光滑、粗糙、不平等。
4. 敏感度:患者对触摸的敏感程度,如疼痛、不适、无感觉等。
第二步:观察在第二步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姿势、色泽等,以获取关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信息。
观察应该全面、周到,避免遗漏或误判。
在观察评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面部表情:患者的面部表情是否痛苦、紧张、放松等。
2. 姿势:患者的姿势是否正常、僵硬、屈曲等。
3. 皮肤色泽:患者的皮肤色泽是否正常、苍白、发红等。
4. 眼神:患者的眼神是否清晰、迷离、模糊等。
第三步:感知在第三步中,医生需要通过感知患者的呼吸、脉搏、心音等,以获取关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信息。
感知应该仔细、耐心,避免心急或忽视。
在感知评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呼吸: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急促、沉重等。
2. 脉搏:患者的脉搏是否正常、有力、弱等。
3. 心音:患者的心音是否正常、齐、不齐等。
4. 非正常感觉:患者是否有其他非正常的感受,如胸闷、胃疼等。
使用方法三步触诊评分标准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过程中。
医生在进行三步触诊时,应根据评分标准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判断,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最终给出相应的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ks三步法是用以鉴别哪一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垂直作用肌单肌不全麻痹在新鲜病例先分运动限制方向,并注意向何方偏斜。
病程长久后,由于眼外肌收缩与抑制性麻痹的形成,逐步形成共同性,例如究竟是右眼上直肌亦或是左眼上斜肌不全麻痹?从复试分析及双眼运动会获得错误的结论,故必须借三步法来鉴别何眼何肌有病变,故必须借三步法来鉴别。
但三步法易记但易忘,故搬书与大家分享巧记方法。
如下:1.何眼上斜视?第一步将功能不足的眼肌的可能性从8条减少至4条。
例如:右眼上斜视,可能麻痹的肌肉是右眼的下转肌(右下直,右上斜),或左眼的上转肌(左上直,左下斜)。
2.上斜视何时最大,向右注视还是向左注视时?第二步将4条减少为2条,若向眼位较高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下肌麻痹,若向眼位较低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上肌麻痹。
口诀:高下肌,低上肌。
例如:接上例:向左注视时上斜视最大,也即向低位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故提示上肌麻痹,即右上斜或左上直麻痹。
3.上斜视何时最大,头向右肩倾斜时还是向左肩斜时?第三步即歪头试验,将2条减少为1条,若向眼位较高眼的肩部倾斜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斜肌麻痹,若向眼位较低眼的肩部倾斜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直肌麻痹。
口诀:高斜肌,低直肌。
接上例:头向右肩(高位眼方位)倾斜时上斜视最大,故提示右上斜麻痹。
故此上为三步法的简单记忆方法及口诀。
红玻璃试验对于不配合的小儿来说应该不是很适合,红玻璃试验更适合于成人高下低上,高斜低直,好记,不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谢谢楼主!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让双眼左右运动,看哪只眼内上眼位垂直分离最大,若右眼内上眼位垂直分离最大,则是右眼上斜肌麻痹或左眼的上直肌麻痹,再用歪头试验区别上斜肌或上直肌麻痹。
有个2岁多点的孩子,家人总是认为“斗眼”,去了多个医院就诊无果,孩子太调皮,扭来扭曲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期望2岁的孩子配合有多好。
我拿起相机,调成人像模式,强制闪光,高喊一声,宝贝儿看这里!看看角膜映光点居中,尽管不能确定一点问题都没有,起码问题不大,告诉家长每三个月来复查一次,孩子对医院的环境适应了自然就配合了,当然来不来是他的事,三个月一次复查,再坏也坏不那里去。
双眼中央映光点均位于瞳孔中央,检查屈光介质,眼底后无异常的情况下,应该没有问题,双眼的六个诊断眼位与六对配偶肌:①向右:右外直、左内直;②向左:左外直、右内直;③右上:右上直、左下斜;④左上:左上直、右下斜;⑤右下:右下直、左上斜;⑥左下:左下直、右上斜。
通过六个诊断眼位只可确定出双眼六对配偶肌中的一对有问题。
要找出单眼—受损眼,才能进一步找到受损的那条肌肉。
单眼的六个诊断眼位与六条眼外肌:①向内—內直肌;②向外—外直肌;③鼻上—下斜肌;④鼻下—上斜肌;⑤颞上—上直肌;⑥颞下—下直肌。
这六个诊断眼位既是六条眼外肌的诊断眼位,又是在眼外肌受损时的病理眼位,在该眼位上,复视症状或眼球的位置异常最明显。
单眼的两个重要眼位和两条眼外肌:①鼻上—下斜肌;②鼻下—上斜肌。
具体方法如下:1. 确定病理眼位:找出九个眼位(井字法)中功能损害最明显的眼位(或复像偏离最大的注视方向),此眼位即为病理眼位。
2. 确定受损眼:利用周边物象法确定。
放置一有色透光片于一眼前,两眼的物象可区别开,凡是看到在更上、更下、更左、更右的虚大物象的眼即是受损眼。
3. 确定受损肌肉:找出受损眼在该病理眼位上所有具有作用的(给力的)肌肉。
然后,从中找出作用力方向与眼视轴夹角最小的那条肌肉(该眼位就是该眼外肌的诊断眼位),它就是受损肌肉。
大部分情况下,不易确定的受损肌肉是上、下斜肌,井字法中的四个角位置最重要。
眼球在离开第一眼位时,眼外肌的作用随着与视轴的夹角不同而变化。
双眼有一对配偶肌,究竟是一眼的斜肌还是另一眼的直肌受损?无论在什么眼位,直肌的牵引力都很强,因此,比较起来,直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要在多个眼位上有相对较明显的症状;而斜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往往只有在其作用力与眼轴夹角最小的眼位(诊断眼位)上症状才最明显。
比如:上斜肌——其主要作用是内旋;次要作用是下转和外转。
但它的诊断眼位是鼻下方。
也就是说,只有眼球转向鼻下方时,上斜肌的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夹角最小!当向鼻下方转动眼球时,在内直肌和下直肌牵引眼球转向内、下的同时,只有上斜肌再给力,才能使眼球向内下方转动到最大位置,达到最佳协调。
由于双眼协同,对侧眼球转向外下方,此时,下直肌与眼视轴方向夹角最小,是最佳作用力方向,因此,对侧眼下直肌是主要肌肉。
但无论在什么眼位,直肌的牵引力都很强,因此,比较起来,直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要在多个眼位上有所表现;而斜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往往只在其作用力与眼视轴夹角最小的眼位(诊断眼位)上才有所表现。
当上斜肌麻痹时,患眼向鼻下方(诊断眼位)转动受限,在该眼位患眼位置偏高;而上斜肌功能亢进时则刚好相反,在该眼位患眼位置偏低。
举例来说:第一步,确定病理眼位:患者右下方注视时复视症状最重。
此时右眼转向颞下方,左眼转向鼻下方。
第二部,确定受损眼:用红玻璃片置于患者右眼前,发现红色影像(右眼)清晰,无色影像(左眼)低于红色影像且虚大。
表明在该注视方向左眼不能转到最佳位置—眼位高—物象低且虚大(非中心注视)—左眼为周边物象眼—受损眼。
第三部,确定受损肌:对左眼而言,鼻下方眼位有内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三条肌肉共同起作用,而上斜肌的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夹角最小!因而,左眼上斜肌是受损肌。
需要注意的是:眼外肌麻痹明显多于眼外肌亢进。
鼻下方眼位对单眼而言是观察上斜肌的。
对受损眼是左眼而言,此眼位如高于右眼,说明有左眼上斜肌或右眼上直肌麻痹;反之,如果左眼低于右眼,说明有左眼上斜肌或右眼下直肌亢进。
再比如:下斜肌——其主要作用是外旋;次要作用是上转和外转。
其诊断眼位是鼻上方。
也就是说,只有眼球转向鼻上方时,下斜肌的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夹角最小!此时下斜肌的主要作用是上转,外转作用几乎为零。
当向鼻上方转动眼球时,在内直肌和上直肌牵引眼球转向内、上的同时,只有下斜肌再给力,才能使眼球向鼻上方转动到最大位置,达到最佳协调。
由于双眼协同,对侧眼球转向颞上方,此时,上直肌与眼视轴方向夹角最小,是最佳作用力方向,因此,对侧眼上直肌是主要肌肉。
和上斜肌功能障碍一样的道理:无论在什么眼位,直肌的牵引力都很强,因此,比较起来,直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要在多个眼位上有所表现;而斜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往往只有在其作用力与眼轴夹角最小的眼位(诊断眼位)上才有所表现。
当下斜肌麻痹时,患眼向鼻上方(诊断眼位)转动受限,在该眼位患眼位置比对侧眼偏低;而下斜肌功能亢进时则刚好相反,在该眼位患眼位置比对侧眼偏高。
举例来说:第一步确定病理眼位:患者右上方注视复视像分离最大,此时右眼转向颞上方,左眼转向鼻上方。
第二部,确定受损眼:用红玻璃片置于患者右眼前,发现红色影像(右眼)清晰,无色影像(左眼)高于红色影像且虚大。
表明在该注视方向左眼不能转到最佳位置—眼位低—物象高且虚大(非中心注视)—左眼为周边物象眼—受损眼。
第三部,确定受损肌:对左眼而言,鼻上方眼位有内直肌、上直肌、下斜肌三条肌肉共同起作用,而下斜肌的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夹角最小!因而,左眼下斜肌是受损肌。
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眼外肌麻痹明显多于眼外肌亢进。
鼻上方眼位对单眼而言是观察下斜肌的。
此时右眼角膜处于颞上方,左眼角膜处于鼻上方。
此时如果左眼低于右眼,说明有左眼下斜肌或右眼下直肌麻痹;反之,如果左眼高于右眼,说明有左眼下斜肌或右眼上直肌亢进。
斜肌麻痹与亢进程度粗略判断:在诊断眼位,能观察到角膜下缘位置不一致,则记为麻痹或亢进(+),如果角膜下缘位置明显有高低,则记为麻痹或亢进(++);如果双眼侧方(右方或左方)注视时,就能观察到角膜下缘有高低,则记为麻痹或亢进(+++)。
如果要定量的话,查同视机,分别测量这两个眼位时双眼的偏斜量。
我提出来的方法与Parks 三步法不冲突,我的方法其实也是三步,而且无论是垂直方向上还是水平方向上有问题,都可以只从单眼上去分析,特别是双眼高低位不明显时,单眼分析更容易确定病理眼位并进一步找出受损肌:第一步——确定病理眼位:找出九个检查眼位(井字法)中功能损害最明显的眼位(或复视像偏离最大的注视方向),此眼位即为病理眼位。
第二步:确定受损眼:利用周边物象法确定。
放置一有色透光片于一眼前,两眼的物象可区别开,凡是看到在更上、更下、更左、更右的虚大物象的眼即是受损眼。
第三步:确定受损肌肉:找出受损眼在该病理眼位上所有具有作用的(给力的)肌肉。
然后,从中找出作用力方向与眼视轴夹角最小的那条肌肉(该眼位就是该眼外肌的诊断眼位),它就是受损肌肉。
附Parks 三步法:在垂直斜视诊断中用以鉴别一眼上斜肌与对侧眼上直肌麻痹的方法第一步,先确定双眼高低位。
如:右高左低,则提示右眼的下转肌(上斜肌或下直肌)麻痹;或左眼上转肌(上直肌或下斜肌)麻痹。
第二步,确定向侧方注视时,哪一侧垂直偏斜最大。
偏斜度最大的一侧注视方向,是麻痹肌作用力方向与视轴夹角最小的方向——同侧直肌;对侧斜肌。
举例:1.向眼位低的一侧注视垂直偏斜最大:同侧上直肌;对侧上斜肌。
(1)右高左低向左侧注视时垂直偏斜最大,则提示麻痹肌为左侧(同侧)上直肌或右侧(对侧)上斜肌。
(2)右低左高,向右侧注视时垂直偏斜最大,则提示麻痹肌为右侧(同侧)上直肌或左侧(对侧)上斜肌。
2.向眼位高的一侧注视垂直偏斜最大:同侧下直肌;对侧下斜肌。
:(1)右高左低,向右侧注视时垂直偏斜最大,则提示麻痹肌为右侧(同侧)下直肌或左侧(对侧)下斜肌。
(2)右低左高,向左侧注视时垂直偏斜最大,则提示麻痹肌为左侧(同侧)下直肌或右侧(对侧)下斜肌。
第三步,做歪头试验(Bielschowsky head tilt test)令头歪向高位眼一侧,垂直偏斜增大,即为歪头试验阳性,是一眼上斜肌与对侧眼上直肌麻痹鉴别中关键的一步。
1.阳性——麻痹肌为同侧眼上斜肌2.阴性——麻痹肌为对侧眼上直肌应cgyeye战友请求,胡编了几首17言诗,供大家砸砖。
其一眼肌亢或痹,新手迷惑地;首先注重点:眼位。
其二病理眼位定,眼别需弄清,周边物象法,搞定。
其三眼别确定了,单眼去分析,鼻上与鼻下,斜肌。
其四六条眼外肌,六个诊断位,视轴肌力角,最小。
第一,上下直肌的功能最简单;第二,这两个眼位的肌力出现问题容易判断;第三,一只眼的外上外下,实际就是对侧眼的内上内下,没必要重复;第四,在判断两只眼的一对配偶肌究竟是斜肌还是直肌受损时:无论在什么眼位,直肌的牵引力都很强,因此,比较起来,直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要在多个眼位上有明显症状;而斜肌的麻痹或亢进症状往往只有在其作用力与眼轴夹角最小的眼位(诊断眼位)上才有明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