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中的人生礼仪

合集下载

2人生四大礼仪

2人生四大礼仪

从结婚证看婚俗变迁
伏维夫唱妇随,所以为人伦之 始。男婚女嫁,方足遂向平之愿。 适赖冰言,敬盟金诺。许以翁之令 女,作配弟之媳。兹同月老,喜书 为凭。 老亲翁门下 忝眷姻弟 顿首
大时代广场的玫瑰婚典
2005年9月26日,披红挂彩的古装婚庆船在枫泾古镇的市河中穿行
四、人生终点丧葬礼
1.生有所养,死有所葬 2.寄托生者哀悼和追思 3.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复合葬 4.原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死亡 观念的差异 5.特征:具有鲜明民族性和时代性
三、人生大礼结婚礼
1.三书:聘书订婚婚约,礼书礼品书信,迎书迎亲书柬. 2.六礼结婚程序,纳采提亲求婚,问名名字出生年 月,纳吉备礼定婚,纳征送聘礼,请期选定婚期,亲 迎新郎迎娶。
结婚礼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 重于丧祭……” ——《礼记•昏义》 六礼 纳彩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也。” —— 《礼记•昏义》
2. 冠礼是我国汉民族传
统的成人仪礼,是汉 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 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 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 之大。
3.
我们现在学习、创新和 实践新的冠礼,就是为了继 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 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 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 应有的作用。
18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 转折;18岁,是人生的一 个里程碑。 18岁洋溢着青 春的豪情;18岁是最富光 彩的年齡。
基本程序:择偶→定亲→娶亲
择偶方式 曾祖父母辈 父母决定5人 (共5人) 祖父祖母辈 父母决定10人 (共27人) 自己结识7人 朋友介绍4人 同事战友5人 组织介绍1人 父母辈 (共38人) 别人介绍14人 自己结识13人 同事同学11人

人生九大礼(为人不可不知)

人生九大礼(为人不可不知)

人生九大礼人生第一大礼:怀子礼——礼仪胎教,优生后代怀孕既行怀子礼,目不识恶色、耳不闻恶声、口不出恶言。

居洁、视美、思善。

生儿生女必健康、聪明、中正、健全、优秀。

人生第二大礼:接子礼——行礼接子,奠基一生孩子来到人间,做父亲的接子必行礼:“欢迎宝宝来到人间!”,此礼虽小影响深远,孩子懂事,即开始“还礼”,用毕生的努力来还父母礼。

人生第三大礼:命名礼——庄重命名,明正运顺孩子出生九日、十二日或百日,按民俗会亲朋、摆酒宴,为孩子祝贺,行命名礼。

生子必命名,命名必神圣。

人生第四大礼:开笔礼——步入学堂,知聪视明孩子将入学堂,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学生如何当?古人不用言教,用“开笔礼”仪式为孩子点聪明,让孩子记住“天天上进,年年上进,终生上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二、学生代表发言三、签名四、虞桂女校长讲话五、退场一、申自强主持成童礼,领礼陈锦荣讲辞人生的重要时刻到来了,我们在这里向童年挥手,告别如梦如幻的童年时代,踏进如诗如画的少年门槛。

翘首而望,迎接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

感恩上苍,创造了如此神奇的生命。

成长是如此快乐,明天是那么美好。

感恩父母,把生命分给我们。

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了。

感恩老师,使我们获得了知识。

当年在幼童眼中朦朦胧胧的世界,如今在少年眼里,已变得清晰明澈。

一股勃发的力量,冲动着我们的躯体。

目光远视,想要飞向这个世界。

这说明,幼童长大了,我们已是翩翩少年。

让我们举行一个仪式,送走我们的童年时代。

请跟我诵读:告别童年,感恩立志。

(两遍)此刻,面对父母,面对老师,一股感恩之情在我们心里涌动。

生我养我的是父母,教我育我的是老师。

因为有了父母的生养,才有了我们。

因为有了老师的教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知恩必报,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优秀传统。

我们要报恩了。

让我们用祖先的传统礼仪,向我们的亲生父母行一个大礼。

望着前面的父母代表,如同望着自己的爹娘。

请爸爸妈妈受儿女一拜。

坐着不动。

双手附心。

高揖,与额齐。

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18
彝族少女换裙
解放前凉山彝族少女盛行换裙的 习俗,她们把换裙和出嫁当作女 儿家的两件终身大事。换裙,彝 语叫“撒拉”,俗称“换童裙”, 一般在15至17岁,仪式请一个漂 亮、能干、相好的妇女给换裙者 梳头,带哈帕,最后换上红、蓝、 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长统 百褶裙,换裙仪式到此结束,换 裙意味着女于已经成年,她们可 以谈恋爱,找情人。
人生礼仪民俗
一、定义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 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1
二、分类及功能 诞生礼仪——人一生的开端礼 成年礼仪——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明 白自己的社会责任 婚姻礼仪——婚姻的社会认可 丧葬礼仪——尽孝道,表怀念, 荫庇后代
2
诞生礼是人生第一大礼
婴儿降生,民间俗称之为“ 添喜”。民 间,还有称之为“ 临盆”、“落地”。 生下的孩子,即“添喜”有大喜与小喜。 生男,山西民间谓之“大喜”,也称 “弄璋之喜”。生女,称之为“小喜”, 也称“弄瓦之喜”,有些人家生男后, 往要在大门口用大幅红布上书“弄璋之 喜”挂于门楣上,以向外传递信息,光 耀门庭。
17
接着由巫师向灶神及祖先祈祷,由舅父 或母亲换下他(她)的长衫,给他(她) 穿上短上衣、长裤(百褶裙)。换装完 毕,大家都要赠送给他(她)一点礼物, 以示祝贺。小伙子(姑娘)也要向灶神 和亲友们一一叩头,敬酒致谢,并希望 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继续得到他们的保 护与帮助。此后,成年的小伙子或姑娘 可以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交活 动了。
14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 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 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 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 时代,可以嫁人了。
15
成人礼
普米族少年儿童到了13岁,便举行“穿 裤子”穿裙子”仪式 普米族的成丁礼大多于过年(即春节) 时举行。仪式多由母亲或舅父主持。届 时,全家人围坐在烈火熊熊的火塘周围, 怀着喜悦的心情注视着这一场面。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

成年礼,又称“成人礼”、“成丁礼”。 《礼记》中这样解释成年礼:“凡人之所 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 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 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 字之,成人之道也。”


在中国古代,男性到二十岁时,要举行 “冠礼”,标志他成为成年人,可以享有 一定的权力 例如择偶婚配,有资格参与祭祀、充当家 族的继承人等,也有服兵役、担任朝廷官 职和承担家族的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仪礼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 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


“六礼”形成于周代。 根据《仪礼· 士昏礼》的记载,当时的婚礼需 经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 作用,成为古代婚礼的模式,甚至对当前婚 俗仪式也有影响。
纳征



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 女家谓之“纳征”。 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 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礼仪十分繁琐。 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 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后来才逐渐发 展成聘金。
周岁周岁可以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 高潮。 在周岁这一天,亲戚朋友前来道贺,给 孩子送些衣帽,其中较具文化特质的礼 物是虎头鞋。 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小孩穿了虎头 鞋可以避邪。
抓周



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 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古代称之为“晬” (zuì )盘。又称试儿、 试晬、拈周、期场、试周。 抓周仪俗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 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 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 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 阶段的内容,而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概述人生礼仪是人们一生中的重要活动,是经历人生转折点的重要时刻,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包括诞生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成长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

这些礼仪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先祖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一、诞生礼诞生礼是中国人生礼仪中的第一个重要仪式。

它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庆典活动,如报喜、祝贺、祭祀等。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新生命的到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先祖的敬仰。

同时,这个仪式也标志着一个人类个体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二、满月礼满月礼是庆祝婴儿满月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设宴款待宾客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危险期,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顺利成长。

三、百日礼百日礼是庆祝婴儿百日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放烟花、放鞭炮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一百天,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四、周岁礼周岁礼是庆祝婴儿周岁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抓周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整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五、成长礼成长礼是庆祝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青少年十岁左右举行,是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长礼上,家人会为孩子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孩子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十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六、成年礼成年礼是庆祝年轻人成年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年轻人十八岁左右举行,是一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成年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年礼上,家人和朋友会为年轻人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人们对于人生各个重要阶段都抱有深厚的礼仪传统。

这些传统礼仪习俗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更是对于尊重、感恩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表达。

以下将介绍中国人生各个阶段的礼仪习俗。

在中国,宝宝出生后,会有“满月酒”或是“百日酒”等庆祝仪式。

这是家里人为了庆祝孩子平安降生,并祈求健康成长的仪式。

家人会为宝宝准备各种礼物,如红绸子、金银首饰等,以表示对孩子安康和未来幸福的祝福。

2.成年礼仪习俗中国人将18岁视为一个重要的成年年龄,此时便可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成年礼往往会以庆祝活动的形式进行,家人朋友会给予年轻人一些礼物,如书籍和实用品,以祝福他们在成年之后取得成功。

3.结婚礼仪习俗中国婚礼有着独特而且庄重的仪式。

婚礼一般包括求婚、聘礼、喜宴和婚礼仪式等环节。

求婚时,男方会向女方的父母表达娶亲的意愿,并送上贺礼。

之后,男方会准备一些聘礼送给女方,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最后,在婚礼仪式上,新娘新郎会向父母行三鞠躬,表达对父母恩情的感激之意。

4.子女送别礼仪习俗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所以子女离家时,要举办送别仪式以表达思念之情。

在送别仪式中,家人会给予一些礼物,如压岁钱、书籍和吉祥物等,寄托对子女的祝福和期望。

5.丧葬礼仪习俗中国人对于丧葬礼仪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尊重和送行。

在丧葬仪式中,亲友们会为逝者举行告别仪式,如焚香、吊唁和祈祷等。

同时,家人还会设宴款待来吊唁者,并赠送纸钱和香烛等物品,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祝福。

在中国,人生礼仪习俗贯穿了人们的一生,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

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见证了人们对家人和社会的深情厚意。

而这些传统礼仪习俗的持续延续,也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和感恩的重要体现。

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
少数民族的婚姻形式
1 抢婚习俗。抢婚,又叫掠夺婚。是指通过抢 劫妇女来缔结婚姻关系,如云南德宏 一带 存在此风俗。
2 表亲婚。表亲婚分为姑表(舅表)婚、姨表 婚 。土家族中有这样的谚语:“姑妈女, 顺手牵”,“舅舅要,隔河叫” 。
3 转房婚。所谓“转房”,是指兄亡后嫂嫂可 转嫁给弟弟,或弟亡弟媳转嫁给兄;姐亡后, 妹妹续嫁给姐夫的一种婚俗 。
为媒。
.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
• 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 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 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 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 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 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
背郎下地去,晚上为郎脱衣裳,想想真心伤。 • 2 指腹为婚 • 3 冥婚
.
丧葬礼仪
• 葬礼仪是人的最后的“脱离仪式”。其仪式 主要有:初终、设床、沐浴和报丧。
• 初终。指弥留之际 ,亲属一般都会嚎啕大哭, 然后进行招魂 。
• 设床。招魂以后,要设床停尸 ,对死者的遗 体进行清洗,穿上新衣。然后移尸到停尸床 上,面部盖一张纸。起长明灯为死者照路, 最后上供品 。
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
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
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
食品定情的奇怪婚俗
• 玉米棒 非洲刚果农村青年男女的婚 恋往往以赠送鸟与玉米棒的方式来确 定。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常常把一 只烤熟的鸟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并 且说:“这只鸟是我亲自打死。”如 果姑娘看中了他,就会收下这只鸟, 并且回赠一个玉棒子给他,满脸微笑 地对他说:“这玉米是我亲手种出来 的。”于是,两人定下终身的大事。

人生礼仪风俗

人生礼仪风俗

人生礼仪风俗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旅途中,礼仪风俗就像一个个独特的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和文化底蕴。

咱中国人啊,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礼仪风俗包围着。

新生儿呱呱坠地,家里那可是热闹非凡。

亲朋好友都来道贺,这时候就有很多讲究啦。

就像家里添了个小宝贝,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份新生的喜悦。

送礼物就有不少门道,鸡蛋啊,寓意着新生的圆满和希望,就像新生命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圆,每一个未来的方向都是希望。

还有小衣服小被子啥的,都要选柔软舒适的,这不仅是给宝宝的实际关怀,更是一种爱的传递,仿佛这些柔软的织物能像妈妈的怀抱一样,给宝宝无尽的温暖。

长大一点啊,孩子到了周岁,这周岁宴可是个大事情。

抓周这个习俗可有趣了。

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在宝宝面前,笔啊、算盘啊、小玩具啥的。

宝宝抓到啥,就好像预示着他将来的走向呢。

这就像一场小小的人生预演,宝宝懵懂无知,小手乱抓,却抓出了大人们满心的期待和欢喜。

抓到笔的,大人们就觉得这孩子将来可能是个读书的料,就像笔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一样,大家仿佛已经看到孩子将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模样。

等再长大些,成年礼也是个重要的节点。

古代有冠礼笄礼,现在虽然形式简化了不少,但那种成年的庄重感还是在的。

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刚刚展翅欲飞的鸟儿,这个时候的礼仪风俗就是告诉他们,你长大了,要有担当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会有一个简单的成人仪式,家里的长辈会给孩子一些特别的叮嘱,就像把生活的经验打包成一个珍贵的包裹交给孩子。

这叮嘱可能不是什么长篇大论,但是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孩子未来前行的路。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那礼仪风俗就更复杂多样了。

结婚啊,那可是两个家庭的大事。

从提亲开始,就充满了各种讲究。

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带的礼物都有特殊含义。

就像烟酒糖茶,这些东西看起来普通,可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传达着男方家庭的诚意和尊重。

婚礼当天,新娘子的红嫁衣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那是幸福和喜庆的象征。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

人生礼仪名词解释
(一)是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仪式。

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

(二)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人生历程,几乎每个人都需经历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

(三)诞生礼:
诞生礼居于人生四大礼仪之首,是人从所谓“彼世”到达“此世”时必须举行的一种仪礼。

它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许多文化现象。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传承着一套与妇女产子、婴儿的新生息息相关的民俗事象和礼仪规范。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似乎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做法。

比如,汉族民俗中就有为初生婴儿剪胎发及与此相关的“三朝礼”、“满月礼”和处理胎发的一些仪式,并且“三朝礼是人生礼仪中,表示小孩脱离孕期残余,正式进入婴儿期的标志”。

由此可见头发对于初生婴儿的重要意义。

人生仪礼

人生仪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的一生:童年一少年一成年一中年一老 年 父亲一自己一儿子,世代
人生仪礼最重要的基石是人的生理特点和 民俗信仰
• 中国的人生仪礼更具有世俗的性质,体 现出在宗法社会中对于以个人为中心的 礼俗规范。
• (6)转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共夫共妻 的残余形式 。 • (7)招养婚,招男方入女家为婿。 • (8)典妻婚,又叫“承典婚”,是买卖婚派生 出来的临时婚姻形式 。 • (9)养婚, • (10)指腹婚,当两家女人怀孕时,便指腹相约。 • (11)冥婚,俗称鬼婚。它是男女双方为已死的 儿女联姻婚嫁
禁忌指向孕妇,保护的则是胎儿。不公平的待 遇
2、孕期馈送:催生习俗。娘家送催生礼。 胎教:精神培养,调摄心,注意身;不能行房,
精神状态和情绪的调控,宽松,舒适,安静,目不视恶色,耳不 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席不正不坐。外部环境要静,母体环境要 安。 改变胎儿的容貌和性别:吃雄性动物;鉴别方法:酸辣; 门槛,回头,石瓦
麒麟送子
张仙送子
连(莲)生(笙)贵子
(三)孕期习俗 1、孕妇禁忌:“有喜”“害口”,人们对 其忧惧:禁见新娘,禁见丧礼,建屋上梁,造酒采 药,做豆腐养蚕;另一方面是期许:禁食一 些动物的肉,兔,姜,公鸡,螃蟹,鳖,狗肉; 视听上禁不常见的动物和人,冲犯胎神;
外出露宿,冷水澡,月蚀,属虎的人,蛇,绳线,抬 高胳膊。
• 在这样一个关乎自己虽密切的时间里, 人们会或隆重或简单地举行一些庆祝活 动,接受一些前瞻性的祝福,希望在这 一天的幸福、轻松延续到未来一年的每 一天。 • 阳历生日,阴历生日,许多地方的民众 虽然在户口登记时报阳历生日,但实际 过的却是阴历生日,因为他们认为,阴 历要比阳历准确,这种做法也算是民众 对现行法津与传统习俗各自为政的一种 调合努力吧。

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妇的婆婆 给取。在民间,都期望孩子好养活健康成长而长 取“狗剩”、“铁蛋”、“石头”、“狗不理” 等贱名;另外还有取“拴住”、“留住”之类, 带有企盼意义的,如“来福”、“有福”、“福 旺”、“福来”等;若头胎是女孩,常取名“领 弟”、“招弟”、“来弟”等,以寓再生生男之 意。学名则要待家中男性有权威的长辈来取定。
第二节:人生礼仪民俗
一、定义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 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二、分类及功能
诞生礼仪——人一生的开端礼 婚姻礼仪——婚姻的社会认可 寿诞礼——每当诞辰纪念日举行的人生礼 仪 丧葬礼仪——尽孝道,表怀念,荫庇后代
诞生礼是人生第一大礼
生命的诞生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时刻,从婴儿降生一直到周岁,礼仪活 动频繁多样,充分体现了父母、家庭、家 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
在婴儿出生后的12天给婴儿剃去胎发。 因人们认为过12天就保住了性命,越往后 就越好养活了,要举行一个小礼仪,由 “全可人”妇女抱着新生儿请剃头师傅剃 头,家长将胎发用红布或用红纸包好,缝 进婴儿枕头里,以祝孩子长寿。剃发时额 顶要留“聪明发”,脑后要留“撑根发”, 眉毛全部剃光,以酒宴招待亲友。
6、满月礼
《红楼梦》第二回:“那年周岁时,政老 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 之物件,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 概不取,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 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 便不大喜悦。” 同治帝先抓了书,后有抓了弧矢,最后抓 了笔,咸丰大喜认为同治将来必文治武功, 成就大业。
通过以上了解,同学们是怎样看待 抓周礼的?
抓周测验属于占卜一类,本不可靠, 但作为一种仪式或娱乐方式反映出家长和 长辈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总 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 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

起 步 礼
新生命的诞生,总是给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 望和期待。在温州民间,孩子出生后第三天、满 一个月和满一周岁时都要举行礼仪非常讲究的活 动或仪式。
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俗称“三朝”或“三 旦”,亲友们要送鸡蛋,桂圆等,称为“月里 羹”,主人则请亲友吃“纱面酒”。在文成一些 地方,还要种植“三旦树”,象征育木荫人,树 长人大。
人 生 礼 仪
起步礼 成人礼 结婚 入学礼
丧葬礼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一 些重要的时段,如:出生、入 学、成年、结婚等
这些时段不但有特殊的纪
念意义,而且也会对人的一生 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人生中的 这些重要时段,温州人极为重 视,并慢慢形成了一系列的 “人生礼仪”
,如、诞生礼、入学礼、冠笄 (音ji,用簪子把头发束起来)礼、 婚嫁礼、丧葬礼等,这也是温 州传统习俗的重要内容。
成 人 礼
温州许多地方的传统,成人礼是在七夕节或中元 节(农历七月十三或十五)举行的。在海岛洞头, 七夕这一天,家长们都要为自己满16岁的孩子办 一个“成人仪式”。七夕的前几天,家长便会张 罗着仪式时需要的各种物品,如,七星亭、七朵 花、七天彩色丝线、七个水果、七个蛋等。还要 定做“寿龟”、“红圆”等特色食物,一般定做 16个,象征孩子16岁了。在七夕之夜祭拜过神灵 之后,将这些“寿龟”、“红圆”分送给亲戚邻 居,以此告示大家,我家孩子从今天起已经长大 成人了。
丧葬礼
结婚
“入学礼”应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 现在比较通俗的含义:孩子升学,长 辈为了奖励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好好
入 学习,更上一层楼而专门准备的礼物; 学 还有一种是指古代礼仪:古代学生进 礼 入私塾时穿汉服、行大礼、听教诲的
入学仪式,与现在的开学典礼有同样 的意义。今年,我就送了我孩子一块 依波的“学子表”,据说是现在最流 行的“入学礼”呢。

6人生礼仪习俗

6人生礼仪习俗

6人生礼仪习俗第六章、人生仪礼民俗内容:主要就人的一生的主要阶段介绍人生仪礼的内涵和功能。

重点:民众生活中最为隆重最丰富多彩的婚丧仪礼和习俗。

难点:透过人生仪礼,从中理解中国人的生死观。

掌握人生礼仪概念,了解人生礼仪民俗的类型。

1、人生礼仪,是指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人生礼仪,在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中有一种独特的称谓,叫“通过礼仪”,即在生命的某些环节上,通过一定的仪式,完成向下一阶段的过渡。

2、“洗三”是指婴儿出生之后第三天举行的庆贺仪式,也叫做“三朝”。

3、“抓周”是在孩子周岁生日这一天举行的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仪式。

4、所谓“产翁”,通俗一点讲,就是女人生孩子,男人(丈夫)坐月子。

具体形式是:妇女分娩后,由丈夫代替妻子坐褥,接受饮食和医疗等方面的特殊照顾以及亲友的祝贺,禁吃某些食物,不事繁重劳动。

而产妇却需下地干活,服侍产翁。

“产翁”是在父系氏族制代替母系氏族制时产生的一种习俗。

它是在母权制势力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男子为迅速获得对子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男子通过模仿妇女生育,以加强与子女的血肉联系,从而确定孩子为父亲所生所有,并获得像母亲一样的亲权。

中国历史上越、僚、傣、仡佬等族中曾流行产翁习俗。

西欧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中,也有此俗。

学者们认为,这种产育习俗,表现了社会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的一种斗争。

现在这种习俗已绝迹。

5、成年礼仪中的考验具有多重意义,比较明显的意义上使那些具将承担社会责任的年轻人的得到身心的磨练,从而具有迎接未来艰苦生活的能力。

从情绪感受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在仪式中所遭受的痛苦越大,就越会强烈的意识到自身社会地位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此外,这种考验本身具有“死亡与再生”的象征意义,使年轻人从依赖父母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6、抢婚。

又叫“掠夺婚”。

指通过抢掠妇女而缔结的婚姻关系。

这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存在。

简述人生仪礼的文化意义

简述人生仪礼的文化意义

人生仪礼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重要阶段所举行的仪式。

这些仪式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人生仪礼反映了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可以表达对生命、死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婚礼是一种表达爱情和婚姻承诺的仪式,葬礼则是一种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的仪式。

其次,人生仪礼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身份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这些仪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是某个群体或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成年礼是一种标志着年轻人成为成年人的仪式,它可以让年轻人感受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人生仪礼可以传承文化和历史。

这些仪式通常是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形成的,它们承载着一个文化的传统和历史。

通过参加这些仪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它们。

总之,人生仪礼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们反映了一个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帮助人们建立身份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同时也传承了文化和历史。

人生礼仪习俗

人生礼仪习俗

“葬者,藏也”。
重殓厚葬的传统观念。
丧葬的过程
送终 报丧 守灵
伴宿 圆坟 烧七
2、现代丧葬祭奠仪式
送殡仪馆 亲属带孝 发出讣告 举行追悼会
遗体火化 骨灰处理 家中纪念 清明祭扫
殡葬习俗的改革
殡葬习俗的第一次革 命:由保留遗体到不 保留遗体(即从土葬 到火葬)。
火化建场需地,造成 资源浪费:火化一个 人还需柴油10—15公 斤,耗电25—30度, 污染空气25—30分钟, 加上购买骨灰盒和远 距离运送尸体等。
如何看待厚葬?
提倡“厚养薄葬”的 观念。
“生前多尽孝,死后不 浪费” 。
孝应该体现在日常生 活中,而不是办丧事 时的大操大办、奢侈 浪费。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迎亲)接 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纳征:男家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到女家。 请期:亦即“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 亲迎:就是迎亲,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四、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是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国古代孝文
化意识和灵魂不灭观 念的集中体现。
从葬的形式讲,生活 在海上的实行水葬, 生活在高山地区的实 行天葬,生活在城市 的实行火葬,生活在 农村的实行土葬。
1、传统的丧葬习俗
葬的本意是把尸体藏 汉族先民葬俗实行土
到活人看不见的地方, 葬,国人有入土为安、

终身受用的个人礼仪

终身受用的个人礼仪

终身受用的个人礼仪终身受用的个人礼仪1、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2、不要盲目承诺言而有信。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3、不要轻易求人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

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4、不要强加于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5、不要取笑别人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

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6、不要乱发脾气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

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7、不要打断人家说话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8、不要小看仪表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9、不要封闭自己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10、不要欺负老实人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澳门民族人生礼仪

澳门人生礼仪民俗与香港几乎是一模一样。但 也保留了一些葡萄牙人的生活习惯,如还受天 主教或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台湾人生礼仪民俗

婚嫁:议婚、订婚、完婚、迎亲四个阶段。 丧葬:台湾葬礼也是沿袭大陆 生育:台湾习俗最重嗣续。 寿庆:台湾同胞喜欢过生日。一般从50岁开 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上寿,90岁为 耆寿。百岁为期颐。有子孙发起庆祝,颇为 隆重。
中国人生礼仪民俗


诞生礼仪 1)求子仪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 建许多寺庙,有送子观音、碧霞元君、金花夫人、 子孙娘娘等虚造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 2)由旁人送子。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 3)孕期习俗。包括:孕期禁忌、孕期馈送和接生方 式。 4)庆贺生子。“洗三”、“满月”、“抓周”。
美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加拿大 加拿大人好客、友善、处世随和,易于接近, 注重礼貌而又不拘于繁琐礼节;但也有一些特 殊忌讳。
欧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英国 英国人请客吃饭,一般在晚上。最好用书面形 式发出邀请。客人最好不要迟到,服务应从最 年迈、最重要的女宾开始。吃饭或喝汤时不要 发出声音来,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不要狼 吞虎咽,也不要过于斯文。晚餐结束,女主人 先站起来,请客人到客厅就坐。客人告辞主人 应一一将客人送到门口,客人应道谢。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婚姻礼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其婚俗的表现形 式各异。 抢婚习俗:云南德宏傈僳族、苗族。 入赘习俗:鄂温克族 表亲婚:这种婚俗正逐步取消。 转房婚: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 古族等。 不落夫家:广东、广西、福建一带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周期中的人生礼仪今天我给同学们讲的是生命周期中的人生礼仪。

在讲生命周期中的人生礼仪之前,我想补充一点知识---通过仪式。

1、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学者,阿诺德·范·吉纳普,他于1873年出生于前德国的维敦堡王国的路德维斯堡。

他的母亲是荷兰人后裔,父亲人是法国人后裔。

因父母没结过婚,他的姓随母亲,后母亲与继父结婚,他的姓也没改,六岁时迁居法国里昂。

后留学巴黎,在巴黎爱上一个失去父亲的姑娘,其父母反对,只因门不当户不对,最后与家里断绝了关系,与这个姑娘结婚。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语言天赋,晚年可用18种语言工作,还不算方言。

他超强的语言能力为他对民俗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说到他的著作,有1904年,《马达加斯加的禁忌和图腾》,1906年,《澳大利亚的神话和传说》,1909年,《过渡礼仪》,其中《过渡礼仪》影响最大,他曾写道:“坦白的说,虽然我毕不太看重我的其他著作,但《过渡礼仪》就像我身上的一块肉。

它是我彷徨了近十年,犹如内心里突然出现一束光明将黑暗驱散后所带来的结果。

2、下面开始讲通过仪式的内容:是通过仪式的定义,“通过仪式”(Rites de passage)又称“过渡礼仪”、“生命礼仪”,由法国学者阿诺德·范·吉纳普(Arnold van gennep)提出。

他认为,“通过仪式”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任何社会中的个人生活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序列”。

(亦可以说,是使个体能够从一确定的境地过渡到另一同样确定的境地。

)还有一点,就是“过渡礼仪”不等同于“人生礼仪”。

3、阈限期(lininality):通过仪式中间那一段被称作阈限期。

阈限,即临界,处于两端中间。

1909年, 法国民俗学家范吉内普率先提出“阈限”概念。

所谓阈限, 即“从正常状态下的社会行为模式之中分离出来的一段时间与空间”, 因此, 阈限既是过程, 亦是状态。

特纳认为, 阈限因仪式类型而异, 主要分两种: 地位提升仪式中的阈限; 地位逆转仪式中的阈限。

“阈限( liminality) ”一词来自拉丁语“limen”, 后者意为“在门槛上( threshold) ”, 此典故采借自欧洲人的风俗: 当到达新房时, 新郎必须把新娘抱过门槛。

在这个门槛上, 参与者处于不进不出(或非内非外)的状态, ②或者如特纳所言, 他们正通过的这个“文化领域( cultural realm) ”既没有其过去状态的踪迹, 亦没有其即将进入之状态的特征, 处于“两可之间”( betwixt and between) 或混沌状态。

4、通过仪式三重结构(即三个阈限期)①阈限前礼仪(分隔礼仪):是与原有的状态、地点、时间或地位的分离;②阈限礼仪(即边缘礼仪):是过渡阶段或称等待阶段,这一阶段中的人既非转变前的人,也非整合后的人,而是处于模棱两可状态的无限定状态,具有中间性;③阈限后礼仪(即聚合礼仪):是整合阶段,表明人生角色转换的最终实现。

5、下面以“奈保尔社会身份转换蕴含的通过仪式“为例,来讲解通过仪式在人的发展历程中的体现。

奈保尔人生的分离阶段是从其出生到离开特立尼达,无论时间、地域、社会身份、从边缘到中心,这都是一个成功的分离阶段。

奈保尔的祖父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来到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其历史形态方面蕴含着特立尼达印度族群的通过仪式,在奈保尔的作品即不断出现对印度族群的书写和记忆。

但是奈保尔的家庭及印度社区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印度文化传统,奈保尔六、七岁时全家搬到西班牙港。

从年龄、地域及文化上看,在被动、无知无识中的奈保尔与母国印度文化的联系被突兀地隔断;从通过仪式理论上看,这是奈保尔人生分离阶段的第一次分离。

在西班牙港,奈保尔感到自己处于中间过渡状态,他明显地感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种族混杂的生活有着很深的隔阂,但他却爱上那里晨昏的街头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秩序,经年的观察使他逐渐熟悉了街上居民的穿着、风格和说话的声音,虽然他从未和他们交谈过。

奈保尔在中学接受的纯正英式教育赋予了他文学梦想和写作标准,他立下誓言并强烈渴望到英国去文化朝圣,坚定地认为要成为作家就必须到英国去,因为殖民地特立尼达在他眼里是落后的文化荒蛮之地,“对许多殖民地作家而言,宗主国大都市之旅是必经的文化朝圣活动。

……殖民首都被视为圣龛,终极知识的源头”。

文化上的被殖民心态,使奈保尔把英国文化视为普世文明,他迫切希望和特立尼达分离,使自己的人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获得了殖民政府奖学金得以赴牛津求学,这是他人生阶段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奈保尔获得了一种身份转换的“凭照”。

他的人生阶段完成了在地理空间、时间、身份上与印度社区和特立尼达的分离过程。

对于奈保尔而言,当他来到梦寐以求的伦敦时,其人生也从分离阶段进入了极为关键的过渡阶段。

奈保尔的人生过渡阶段从时间、身份、文化心理上来看,存在着两种过渡期:首先,地域、时间和身份上的过渡。

1950 年,奈保尔来到牛津,这时他的身份仅仅是来自殖民地特立尼达的异乡人。

1955 年,奈保尔和英国姑娘特丽莎结婚定并居英国,他“通过”了从殖民地人到大英臣民的过渡阶段。

在通过仪式中,“人的自然年龄与社会身份的转化功能就非常明确和突出”。

这标志着奈保尔在地域、时间和身份上过渡阶段的完成,意味着他在新属的社会集团内获得了身份的变化和新的义务,与新的社会关系结为一体,体现了文学中的“回归母题”,即回归宗主国;其次,文化心理上的过渡期,这一阶段相对漫长得多。

奈保尔来到英国后漫长的20 年中,一直都处在心理调适的过渡阶段,不断地游移和徘徊。

从个体认同角度说,他既非特立尼达人,也无法真正融入英国成为纯粹的英国人。

当奈保尔从偏僻的特立尼达初到牛津,面对崭新而充满诱惑的世界时,他野心勃勃地加入文学、划艇等社团;参加沙龙聚会、开始小说创作并在校内文学刊物发表或在“加勒比之声”播出;他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刻意从多方面改变自己,并且成效显著,以至于在别人眼里他一点也不像印度人。

“此时的奈保尔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英伦生涯正带给他深层的危机———思想上的分裂和文化归属的难题。

……他强烈地感到自己处在文化上的‘被置换’状态,这也是他日后痛苦的根源,造成有家却无家园感,有身份却无归属感,有成就却不知向谁去炫耀的尴尬。

”他自称是“赤脚殖民地人民”,总感觉自己像个流亡者,所有的不确定感与焦虑,包括国籍、护照与居所等,不时纠扰着他。

“他自觉悲惨。

他想买一栋房子,可是不知道该买在哪里,‘哪一个陆块实体区域’。

……他觉得,根本没有人能体会他进退两难的困境。

”或许正是这一深层心理动因使奈保尔一直在第三世界游荡。

占星师预言他一辈子奔波不定,轮转不休,在心理上跟实体上一样:“一将行李放下,没多久就又得收拾行囊动身。

”奈保尔对此深有认同。

一方面,他经历着融入英国文化心理的漫长而艰难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是他逐渐走进、融入英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

而他此时的境遇也折射出移民者共有的两难困境。

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奈保尔自我再造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文学上的“再生母题”。

通过仪式的过渡阶段是人生走向新阶段必经的过程,是人的涅和化蝶,只有浴火和经历考验才能重获新生,在这一点上,或许所有的移民者都会经历这两种阶段,因为时间和身份容易转变,而文化心理的调适过渡需要较长时间。

经过20 年的漫长调试,奈保尔终于通过了生命中这个重要关口即过渡阶段,成功进入通过仪式的整合阶段。

在整合阶段,奈保尔从在心理上与英国存在隔阂和游离转变为充满欣喜的接纳与融入。

人生仿佛一个谜,谜底总在不经意之间显露。

奈保尔在其自传性作品《抵达执迷》中将他的生活转化为写作材料,并亮出了他找到的谜底:抵达。

很多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把这部作品作为奈保尔的自传来看待。

保罗在记述自己和奈保尔友谊史的书中印证了奈保尔移居威尔特郡及其生活中确有的一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在小说中与奈保尔个人经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在作品中,奈保尔的精神面临崩溃,噩梦缠身,并移居到英国南部峡谷村庄中:“我在英格兰呆了那么久,可是到了一个新地方我依然有些紧张,那种生疏的反应,我依然感到自己是在别人的国家里,我感到我的陌生,我的孤独。

每次到英国一个新地方旅游———在别人眼国家里,我感到我的陌生,我的孤独。

每次到英国一个新地方旅游———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次探险———可对我来说却好像在撕扯一块旧伤疤。

”写作之余,奈保尔游历峡谷村庄,注视着这里饱经沧桑的生命和旅人,感受到了不可抗拒的变化的力量和自然的轮回,奈保尔逐渐对这里的自然风物、微妙的社会人际关系、生命哲学有了深切的体悟,并在这些方面逐渐成熟起来。

他逐渐调整着心态,努力培养自己和这里土地的感情,并在其成年生活中第一次发现了一种完全适应他的脾气和追求的美:“这个地方的美,使我心中产生了对它强烈的爱,强烈得超过我所熟悉的任何地方……对于没有任何属于我自己的地方,这里有的是这种在威尔特郡的第二次生活的赐予,是第二个、也是更幸福的童年,有的是这种自然万物知识的第二次抵达,加上在这树林中实现了童年时代的拥有一个安全家园的梦。

”“我在这里竟会获得像第二次生命这样的体验;……对我来讲就像是一次再生的感觉,……我发觉,自己竟会在这样大的年岁以一种最不可能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异国他乡的一种环境,而我无论是在特立尼达岛还是在在印度时都未能做到这点……”经过20 年之后,奈保尔仿佛终于来到了当初离开家时心中想象的理想之地,通过对英国乡村的热爱,真正在精神、心理上的边缘“抵达”了中心,融入了英国社会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奈保尔成功地“通过”了生命礼仪的第三个阶段,即整合仪式。

下面开始讲:6、生命周期中的人生礼仪,课本中讲了人生阶段中的三个礼仪,但是这里,我将会按照《过渡礼仪》,讲人生阶段中的五个礼仪:怀孕与分娩诞生与童年成人礼仪丧葬,其中我将重点讲解怀孕与分娩、丧葬。

首先是,怀孕与分娩,怀孕仪式与分娩仪式通常合为一个完整体,体现过渡礼仪过程。

我以印度托达人(托达人是生活于印度南部尼尔吉里丘陵的小型部落。

)为例来讲解,他们的怀孕与分娩礼仪顺序如下,(1)当以女人怀孕后,她被禁止进入村子或神圣之地。

(2)怀孕第五个月,举行一个被称为“我们离开村子“的仪式。

此时,孕妇必须住在以特别茅屋里,毕被仪式性的与牛奶制品分隔开,因为那是神圣行业,托达人之社会生活核心。

(3)她供奉两位神灵:皮恩和皮利。

(4)她在两个地方分别将自己的手置于火上。

(5)举行标志她离开茅屋的之特别仪式:喝下神圣牛奶。

(6)她回到自己家正常生活至第七个月。

(7)在第七个月里,“弓箭仪式“为未出生的孩子确定社会父亲,托达人实行多夫制。

(8)孕妇回到自己家,尊行适当礼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