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之激励理论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电子课件第八章 激 励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电子课件第八章 激 励
你看,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 到了感动,并以身相许。
这也正合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 请思考:该故事对你有启发吗?是什么?
三、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 1. 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 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 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需要激发人去行动, 并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去追求,以求得到自 身的满足,同时人的需要又是在活动中不断 产生与发展的。
2. 需要的分类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这是按照需要的 产生和起源来划分的。生理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人体的 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社会性需 要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是按照需要对象的 性质来划分的。物质需要即是对衣食、住行有关物品 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等等。所谓精 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要。
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就是要使刺激变量 (如各种目标)引起机体变量(需要、动机) 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 应。当目标达到之后,经反馈又强化了刺激, 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
读故事悟管理8-2: 海尔对员工的正负激励 “海尔”集团在正负激励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海尔
集团开始宣传“人人是人才”时,员工反应平淡。他们 想:我又没受过高等教育,当个小工人算什么人才?但 是当海尔把一个普通工人发明的一项技术革新成果,以 这位工人的名字命名时,在工人中很快就兴起了技术革 新之风。比如工人李启明发明的焊枪被命名为“启明焊 枪”,杨晓玲发明的扳手被命名为“晓玲扳手”。这一 措施大大激发了普通员工创新的激情,后来不断有新的 命名工具出现,员工的荣誉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对员工 创造价值的认可,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及时的激励能 让员工觉得工作起来有盼头,有奔头,进而也能激发出 员工更大的创造性。另外“海尔”集团每月还对所有的 干部进行考评,考评档次分表扬与批评。表扬得1分, 批评减1分,年底二者相抵,达到负3分的就要淘汰。同 时,通过制定制度使干部在多个岗位轮换,全面增长其 才能,根据轮岗表现决定升迁。

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是一种基于假设,在工作场所,激励管理是为了通过增加动机、改变行为、解决问题以及使组织实现最大利益原则而需要采取的行动。

管理学激励理论旨在让员工以最有效的方式工作,实现最高的生产力和效率。

它是管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劳动力的组织保持和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管理学激励理论以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认为激励是引导劳动力完成任务的核心原则。

根据管理学激励理论,它提出了两种类型的激励理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和情境激励理论。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假设,人们主要是为了行为得到报酬而行动,而情境激励理论假设,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行动。

管理学激励理论认为,有效的激励需要以某种方式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

这包括正确的动机设置,以及给予正确的激励手段。

例如,为了帮助员工保持高水平的积极主动性,管理者可以提供定期的激励,如奖励和表彰,并让他们参与制定共同的奖励标准。

此外,半定额报酬体系可以被用来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以实现更多的利润。

管理学激励理论对组织有很大的好处,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快速发展。

它有助于增加员工的生产力和解决社会的参与,有助于建立紧密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个人与组织发展,有助于建立员工们的后勤支持,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有助于鼓励员工们发挥最佳水平。

因此,有效的激励管理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提高生产力,并为组织结构带来新的管理方式和能力。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激励PPT课件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激励PPT课件
需要; • 优势需要—主导需要 • 五种需要同时存在,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时代背
景需要强度不同,总有一个层次的需要是发挥主导 作用的,称为优势需要; • 优势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成为行为的 激励因素。
启示:
•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 性,并且要了解每一位被管理者的优势需 要,并针对优势需要进行激励,才能收到 良好的激励效果,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
• 正是这种高效率,使得他在后来一波又一波的 兼并中没有被收购,反而购并了其他一些经营 不善的油井,形成了自己的石油帝国。
学习目标:
• 1.激励的含义。 • 2. 激励的过程与激励模式。 • 3.重要的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4.激励机制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一节 激励概述
激励的概念
• 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的 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激励的作用
•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 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 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 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 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 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 他的劳累和憔悴。”
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
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小游戏时间
图10-1 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示意图






促使 紧 产生
引起

行 为 达到
目标 满足 紧张 解除
激励的实质过程: 是在外界刺激变量(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作用

管理学六大经典激励理论,了解一下

管理学六大经典激励理论,了解一下

管理学六大经典激励理论,了解一下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大成绩。

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为经典的六大激励理论,我们工作当中都应用了其中的哪些理论。

一、需要理论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对人实施激励的理论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美国人本管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 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的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而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人的需要的满足具有层次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这启示管理者,要掌握员工的需要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把握员工的主导需要,实施*大限度的激励。

第二种,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把需要分为三种,他认为,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主要的需求是友谊需要、权力需要与成就需要这三种,其中重要的是成就需要,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成就激励理论。

他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员工有三大共同特征: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往往倾向于谨慎地确定有限的成就目标,希望得到他人的工作业绩的不断反馈。

因此,在激励工作中,要着眼于培养员工的高成就需要,其方法是:满足员工获得有关自己工作情况反馈的需求,以提高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指导员工选择一种获得成功的模式,如模仿成功任务的做法;帮助员工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于实施,迎接挑战,获取成功。

管理学基础 激励

管理学基础   激励

管理学基础激励管理学基础-激励第八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意义(一)激励的定义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人们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紧张。

管理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发被管理者的需求,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激励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内在驱动性,其二是自觉自愿性。

(二)激励的四个要素1.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2.动机3.外部刺激4.行为二、激励的作用(一)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二)开发员工潜能(三)留住优秀人才(四)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五)它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六)激励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企业目标上来(七)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三、激励过程模型激励的过程模式表现为:在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管理者产生了未满足的需要,当实现这种未满足的欲望越来越强,从而造成心理与生理的高度紧张时,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并产生实现这种目标的动机;由动机驱使被管理者采取努力实现上述目标的行为;目标实现,需要满足,紧张心理消除,激励过程完成。

第二节激励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人性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

(1)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的产物,主宰自然,积极改造自然。

(2)社会属性:就其本质而言,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3)思维属性: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属性便是人类具有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活动。

(二)西方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和“功利人”。

“经济人”假说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该假设认为,人是经济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和物质生活的满足。

“经济人”假说的思想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一致,即:(1)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

(2)因为人类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给他们以胁迫、控制、监督和惩罚的威胁,迫使他们朝着组织的目标努力。

激 励 理 论_管理学基础(第2版)_[共13页]

激 励 理 论_管理学基础(第2版)_[共13页]

第八章 管理激励1876.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指激励必须要及时,不能拖延。

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员工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

7.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员工存在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管理者应该相应地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精神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8.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正激励是指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即员工积极性更高;负激励是指对员工违背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

没有正激励的作用就难以引发员工行为的内在动力,难以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和惩罚,就会助长员工的惰性,削弱正激励的作用。

因此,在组织中,正负激励的实施都是必要而且有效的,正激励与负激励必须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

此时激励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对其他人也有间接的影响作用。

第二节 激 励 理 论管理学中激励理论的建立主要基于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领域对人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前的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Need-hierarchy Theory )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教授在 1943 年出版的《人类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做了进一步阐述。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
(3)社会需求是感情或归属方面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是指自尊和受别人尊敬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的需求。
(二)成就需求理论
麦克利兰认为:人还有高层次的需求,即权力、亲和及成就这三种需求。
(1)权力需求。(2Biblioteka 亲和需求。(3)成就需求。
该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付冒险,绝不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付未来,而是对问题善于分析和估计。
③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外部环境对人的需要的影响条件与因素。
④行为。行为是指在激励状态下,人们为动机驱使所采取的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动作。
2.激励过程
人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不断升华的循环。人的个体行为活动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7.1所示。
活动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实现了目的,满足了需求,这会产生一个反馈,告诉此人原有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于是在新的刺激下,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样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的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管理方式。
三、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
1.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报酬的比较值。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倾向。

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是一种人们对于如何激励员工的思想。

它是基于一系列的行动,这些行动旨在增强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并最终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

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提升员工的生产力,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发展,并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管理学激励理论让员工更加积极,向上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找到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将员工分类奖励、把激励和表扬有机结合、推行个人工作考核等等。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建立有利的管理氛围,改进管理方式,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改善工作效果,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从而实现有效的激励效果。

管理学激励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活力,提升企业的效益,最终为企业取得更高的价值。

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实施管理学激励理论,就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 激励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 激励

第十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人们付出努力或精力去满足某一需要或达到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的根源是人内心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是因人的一种或多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动机驱使人们向满足需要的目标前进,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的紧张感。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使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这就是激励过程。

可见,激励实质上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实现,提高需要满足程度的连续心理和行为过程。

人们满足需要的目标,并非每次都能实现。

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就会产生挫折感。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对挫折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当个人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采取积极适应的态度,也可能会采取消极防范的态度。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防范态度有撤退,攻击、取代,补偿,抑制、退化、投射、文饰、反向、表同、固执等。

总之,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是不能持续下去的,自身会采取某种防范措施,以缓解或减轻这种紧张状态。

二、激励的作用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虽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但可以通过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由于人们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和激励水平,所以,激励水平越高,人们的行为表现就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大。

管理学 激励理论

管理学 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在管理学的领域中,激励理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犹如一盏明灯,为管理者照亮了引导员工积极工作、提升绩效的道路。

激励理论旨在探究如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以更高的热情和效率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激励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管理学研究。

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诞生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最为经典的之一。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工作场所中,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所处的需求层次,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例如,对于刚刚进入职场、主要关注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员工,提供稳定的薪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可能是有效的激励;而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员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则更能激发其积极性。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将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员工不满,但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消除不满,不能带来激励效果。

而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认可、晋升机会等,则能够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这提醒管理者,不能仅仅关注保健因素,而要更加注重创造激励因素,以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

期望理论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激励的作用机制。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决于他们对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奖励、奖励与个人目标满足之间关系的预期。

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良好的绩效,良好的绩效能够获得期望的奖励,而奖励又能够满足个人目标,那么他们就会充满动力地工作。

因此,管理者需要明确设定工作目标,让员工清晰地了解努力的方向和可能的回报,同时确保奖励与绩效紧密挂钩,并且奖励是员工真正渴望的。

公平理论强调了员工对公平的感知对于激励的影响。

员工会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和他人进行比较,如果感觉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第11章 激励管理《管理学原理》

第11章  激励管理《管理学原理》

11.5.2 员工参与管理
1)员工参与 • 所谓员工参与管理,是指员工不同程度地参与 组织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 管理的含义
2)员工参与 管理的形式
• (1)目标管理。 • (2)合理化建议。 • (3)员工管理委员会。 • (4)管理者授权。
11.5.3 工作设计激励
1)工作特征模型 • 这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哈德曼和伊利诺依大学教授格雷格·奥尔德汉姆提出
11.3.2 公平理论
1)公平理论的内容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 对值影响,而且要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
个人所得的报酬 = (用作比较的)另一个人所得的报酬
个人的贡献
(用作比较的)另一个人的贡献
2)公平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11.3.3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1)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模式的内容 波特—劳勒模型认为,工作绩效是一个多维变量,它除了受个人努力程度决定 外,还受下列四大要素的影响:个人能力和素质;外在的工作条件与环境;个人 对组织期望目标的理解和认知和对奖酬公平性的感知等。
负强化 (逃避性学习)。
自然消退 (衰减)
正强化
1) 强化 的类型
惩罚
11. 4.1强化理论
2)强化的时间性
• 持续强化。 • 固定间隔。 • 固定频率。 • 变动间隔。 • 变动频率。
3)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对于管理者来说,这种理论的 意义在于用改造环境(包括 改变目标和完成工作任务后 的奖惩)的办法来保持和发 挥积极行为
管理制度与 措施
生理需要
薪水、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种福利
身体保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福利设施。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管理学基础激励之激励的基本理论

管理学基础激励之激励的基本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假定你的前面有1袋豆子和5个靶子。你的任务是要用豆子
论 击中靶子。靶子一个比一个远,因此一个比一个更难击中。
A靶子很容易击中,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你击中会得到20元。
B靶子稍远一些,约有80%的人能击中,报酬是40元。
C靶子的报酬是80元,约有一半的人可以击中。
D靶子很少有人可以击中,但如果击中报酬是160元。
带来“满意”,员工可能处于一种既没有“不满意”,也没有
“满意”的中间状态;
奖金、绩效工资(中短期的、浮动工资和奖金)由于是对员工
成绩的认可,因此属于激励因素,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加大比例,
以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业绩,这部分工资应
该处于变化之中,否则会转化为保健因素,失去激励作用。
激励的基本理论
激励的基本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论功行赏,让员工对 前途充满期待
改变薪资待遇、工 作条件、制度政策
满意
没有不满意 也没有满意
不满意
有满足感,能激 发工作积极性。
没有不满,也没有满足感, 能维持原有的工作状态, 但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
工作没有积极性,甚至 会怨声载道,消极怠工。
具有高权力需要的人热衷于“承担 责任”,努力影响他人,喜欢竞争性强、 带有冒险性和重视地位的工作环境。 (选D、E)
激励的基本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归属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 系的愿望,也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 和接纳的一种愿望。
高归属需要者渴望友谊,喜欢 合作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希望彼此 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E靶子如果击中,报酬是320元,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

管理学基础第七章 激励

管理学基础第七章 激励
1959年,赫茨伯格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写做出版了《工作 与激励》一书,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影响的行为因素分为:
保健因素: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 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清除。但 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监督、 公司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福利、地位、职业 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缺少这些因素,员工会产生不满 意。
过程激励理论
2.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其 基本论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 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 个目标。 弗鲁姆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 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效价)及实现可能性 (期望率)大小的评价。
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激励的构成要素
需要
行为
动机
外部刺激
激励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激励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 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 过程。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构成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需求。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需要是人们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 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4. 综合型激励理论
综合型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波特和劳勒于1968年提出 的。这一模式较为全面地说明了激励理论的全部内容 。

管理学基础之激励理论

管理学基础之激励理论
影响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激励。
评价
优点: 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 基础; 指出了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并指出了 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 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 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缺陷: 对需要5个层次的划分过于机械; 分析过于简单,缺乏实证基础。
横向比:
个人个所人得的的投报入酬=另另一一个个人人所的得投的入报酬
纵向比:
现在个人所得的报酬= 以前个人所得的报酬 现在个人的投入 以前个人的投入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必须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效激励的方 式;
(2)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
(七)强化理论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效价(valence):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 需要的价值;
期望值(expectancy):指采取某种行 动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①一定要选择员工感兴趣、评价高,即认为 效价大的项目或手段。
②凡是想起广泛激励作用的工作项目,都应 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实现的。
(六)公平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
③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 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 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加以确定。
(四)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 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即:成 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成就需要比 较强烈。这一理论常用于主管人员的激励。
基本内容: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 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 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 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激励理论的概念和原理

激励理论的概念和原理

激励理论的概念和原理激励理论是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关注的是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的提出者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他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认为只有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激励理论的核心原理是人们会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影响而展现出不同的行为。

在组织和管理中,激励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员工行为的激励和管理,以达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目的。

激励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奖励、需求满足、期望和目标设定等。

激励理论包括很多不同的概念和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的激励理论及其原理。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的一生》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首先会追求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和休息,然后是安全需求,如住房和安全感。

在满足了这些需求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理解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在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工作激励的因素可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维度。

满意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成就感、认可和成长机会,而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薪酬和公司政策。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提高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关键在于满意因素的提升,而不满意因素只是能够防止员工不满意,但并不能提高其绩效。

3. VIE理论VIE理论是由维克托·弗鲁姆与埃德沃德·劳勒在196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的激励取决于三个因素:价值、期望和工作绩效。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激励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 理解激励对员工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3. 掌握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理;4. 能够运用激励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a. 激励的定义;b.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c. 激励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

2. 激励理论和方法:a.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功利理论;d. 期望理论;e. 公平理论;f. 异同比较和综合应用。

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a. 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b. 激励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列举案例,引发学生思考;2.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3. 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激励理论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2. 知识讲解:介绍激励的定义、作用和影响,讲解激励理论和方法(30分钟)。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激励的认识和案例分析(20分钟)。

4. 案例分析: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且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30分钟)。

5. 角色扮演:让学生以不同角色扮演员工和经理,通过实际情景模拟激励方法的应用(20分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10分钟)。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实际案例;3. 角色扮演材料;4. 小组活动指导书。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成果;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表现;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学生独立阅读激励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进一步了解和深化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学习;2.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撰写调研报告,分析不同企业的激励方法和效果;3. 学生可以选择激励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深入探究激励与绩效的关系。

管理学基础之激励理论共62页

管理学基础之激励理论共62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管理学基础之激·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性假设理论
1、四种人性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 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应采取重视物质刺激,实行 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有强烈的社会心理需要,职工 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采取重视人 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 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 式。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 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 理方式。
4.Z理论
威廉.大内在分析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 提出了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 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 体。
Z理论的主要内容
企业对员工的雇用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上下结合制定政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实行个人负责制。 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横向比:
个人所得的报酬 另一个人所得的报酬 = 个人的投入 另一个人的投入
纵向比:
现在个人所得的报酬 = 以前个人所得的报酬 现在个人的投入 以前个人的投入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必须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效激励的方 式; (2)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
(七)强化理论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基本内容: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 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 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 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激 励 因 素
保 健 因 素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①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 ②管理者应运用各种手段,如调整工作的分 工,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来增加员工对工 作的兴趣,千方百计地使员工满意自己的工 作。
③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 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 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加以确定。
三、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综合型激励理论
几种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论 ERG理论(成长理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来的。 (1)生理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 (2)安全需要: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 职业、财物等威胁方面的需要。 (3)社交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 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欲望。 (4)尊重的需要:人们追求受到尊重,包括自尊与受 人尊重两个方面。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欲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 是无止境的。
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为。只有最
强的动机实际产生行为,这就形成了具体的
需要结构和动机结构。
(三)激励的特点和作用
1、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其核心作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2、激励的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四)激励要素
1、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 力,是激励的核心要素。 2、需要: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是人们积 极性的源泉和实质。 3、外部刺激:这是激励的条件,是指激励过程 中,人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各种影响需要的条 件与因素。主要指各种管理手段及相应的管理 环境。 4、行为:被管理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 行为,是激励的目的。
后来,补充了求知的需要 和求美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 (1)只有低一层次需要 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 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 的推动作用(低层次需要 并未消失); (2)人的行为主要受优 势需要的驱使。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 2)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 影响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激励。
课堂文化
请勿使用手机
(打电话、玩游戏、发短信)
请勿食用零食
请勿交头接耳
请勿使用耳机、阅读与授课无关的资料!
管理学基础
——激励
主要内容
激励过程
影响激励的因素 激励理论 激励方法
一、激励的概念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的运动过程 (三)激励的特点和作用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管理者 通过某种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激发人的动 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 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朝向预 定目标前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即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 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 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素。如公司的政策和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条 件、工作的安全性、工资和福利等,当人们得到这些 方面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工 作积极性。
(2)激励因素 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
括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 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 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 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 =V × E
激发力量(motivation):激励作用的 大小; 效价(valence):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 需要的价值; 期望值(expectancy):指采取某种行 动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①一定要选择员工感兴趣、评价高,即认为 效价大的项目或手段。 ②凡是想起广泛激励作用的工作项目,都应 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实现的。
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 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壮志并不是人的天 性。 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 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地得 到了发挥。
与Y理论假设对应管理措施
持有“Y理论”假设的管理者倾向于在管理工 作中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明主的管 理方式,以使员工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很好 地结合起来,并为员工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创 造有利的条件。 麦克雷戈在1957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 中指出,按“X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 需要向体现“Y理论”观点的新模式转变。
X理论假设下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 来迫使他们工作,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Y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工作中的体 力和智力的消耗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人们对工作的喜恶取决于他们对工作带来的 满足和惩罚的理解。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 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甚至可说不 是最好的方法。相反,如果让人们参与制定 自己的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 控制。
(六)公平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 基本内容 :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 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 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 比较值。包括两种:
(1)横比,即在同一时间内以自身同其他人的相比 较; (2)纵比,即拿自己不同时期的付出与报酬比较。 前者可称为社会比较,后者可称为历史比较。
四种方式: • • •
正强化(积极强化);
惩罚(消极强化);
负强化:事前的规避;防止性强化; “杀鸡儆猴”。

自然消退:忽视,不强化,冷处理。
强化的间隔安排:
固定间隔。如按周、按月付薪金。
可变间隔:
固定比率:不考虑行为的时间间隔,在 行为达到一个固定数字后即给强化。如计 件工资 变动比率:不考虑时间因素,通常需多 种行为发生后才给一次强化。
◙是由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管理学家奥尔德弗
提出来的,认为人的需要可归结为生存需要
(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ion)和成长
需要(growth)三种。
生存需要:是指人全部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与
需要层次论中的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
需要相对应;
关系需要:是指人在工作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交往的
评价
优点: 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 基础; 指出了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并指出了 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 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 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缺陷: 对需要5个层次的划分过于机械; 分析过于简单,缺乏实证基础。
(二)ERG理论(成长理论 )
(四)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 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即:成 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成就需要比
较强烈。这一理论常用于主管人员的激励。
(五)期望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这一 理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 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 基本内容: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 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 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返回
2、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与Y理论是由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 的。他认为,管理者应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 同的看法,相应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X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 匿工作。 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 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需要,与需要层次论中的部分“安全”需要、全部 “社交”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相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