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若干问题的讨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应器因熔沟的横截面积变化和熔沟与 初级线圈的径向距离均会影响其电阻及电 感, 从而可计算出其电阻, 电感值。 各种容量 不同的感应器有自己的特性图。 从特性图的 变化可知道熔沟堵塞或腐蚀扩大情况, 从而 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疏通熔沟或拆换感应器。
引 杆
引杆实际是向上连续铸造, 铜液通过结 晶管的石墨模向上拔出铸杆, 石墨模与冷却 器以罗纹形式连接, 铜液在石墨模内凝固而 被引出。从图 3 可见, 一次冷却区是热传导方 式通过结晶器内铜液与石墨模接触面传导, 当铸杆离开一次冷却区后即以辐射方式向管 内空间处散发, 经辐射散射而被水冷套的水 带走。
0.
12~ 0. 40
17,
1~ 3, 34
百度文库
3~ 7 21
由于设备问题只做了四级筛选, 但可以认为
这种粒度的配比可能得到较大密度的捣固
料, 经烧结后其致密度高、气孔率低、抗裂、抗 蚀、抗机械冲击好, 实际使用寿命都在三年, 熔化炉则更长一些。
( 3) 感应器准备好后再装熔沟板, 当然
应在各规定需检测绝缘的地方认真检测合格
35 m in 左右, 这个时间应该是还原过程, 而 不可能有较多的氧化造渣。 这说明了电解铜 板必须是优质的, 不能指望铜液在熔化炉熔 化后会将铜杆质量提高。相反, 加上人为如工 具等的污染只能在熔化后增加杂质含量。 可 以说用紫杂铜也能生产出一级铜杆那是不可 能的。因此我们对电解板要求十分严格, 每批 电解板都要通过光谱分析及外观质量检验。
( 2) 感应器的捣固料石英粒度的配比。 石英为非吸湿性材料, 一般含水率都在0. 1% 以下, 无需烘焙。这些散料粒度配比对捣后的 密度及气孔率影响很大。 因此要得到高的填
充率就必须配制各种粒度捣固料, 我们曾以
筛选办法实测进口捣固料的粒度配比如下:
粒度 配比
mm (% )
0.
1~ 0. 12, 5
自 1986 年我国引进第一条上引法无氧 铜生产线投产以来, 国产和引进无氧铜生产 线如雨后春笋纷纷建成。为此, 笔者着重对引 进的上引法生产线的主要几方面提出个人浅 见以此抛砖引玉, 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沟式感应炉
目前无论是引进还是国产上引熔炉均采 用沟式感应炉。 该炉具有热效率高、熔损少、 炉温易控及劳动条件好等优点, 尤其大功率 感应器可分式的感应炉的使用, 能缩短调换 感应器内衬的时间, 随着材料、施工工艺及烘 焙工艺的改进使得大功率感应器可分式感应 炉得到广泛的应用。
·26·
含量比无氧铜高出几倍情况下, 其电导率绝 不比无氧铜杆低, 因此反过来又说明上引法 生产无氧铜杆对电解板的要求是高的。
无氧铜具有十分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 具有极好的电导率, 与低氧铜相比具有加工 硬化迟缓, 能承受更大变形, 冲击试验为韧性 断口, 展延性好, 金属疲劳强度也高于低氧铜 等。近几年微细及超微细线用量大增, 而无氧 铜由于其展延性好, 拉伸断面缩减率高, 非常 适合拉制微细线。 我公司生产的无氧铜线为
感应器设计、安装及使用直接影响到感 应炉的寿命。 国产设备多为两个或三个感应 器的组合炉, 而引进设备则为分离式, 其优 点: 除更换感应器方便快捷、易于安装, 作为 保温则温度平稳, 炉温可控制在±5°C, 这是 铸杆的重要参数, 也是其他炉子难以做到的。
沟式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如一台带短路次 级线圈的变压器, 初级线圈是一组绕着铁芯 缠绕的多匝线圈, 而线圈四周为熔沟里的熔 融金属作为次级线圈, 熔化或保温金属是产 生于熔沟内的有功功率。
1. 1~ 2. 5 mm , 供用户拉制≤0. 035 mm 微细线。 目前常州、铜陵、石家庄等地生产微 细的用户都使用我公司生产的无氧铜线。
由于坚持对原材料质量严格要求及执行 严格的工艺纪律, 所以在 1990 年我公司产品 获得国家质量奖, 1997 年又获广东省第一批 名牌产品。
的化学发泡聚乙烯绝缘及第三代的纵孔聚乙 烯绝缘同轴电缆, 但属第四代的物理发泡聚 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在国内尚属空白, 因而在 有线电视系统中, 干线、支线用同轴电缆不得 不花高价进口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物理发泡同轴电缆从其结构型式和产品 性能与实芯聚乙烯, 化学发泡聚乙烯和纵孔 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相比, 具有优良的高频 性能, 衰减低, 性能稳定, 防水防朝和弯曲性 好,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研制开发物理发泡同 轴电缆的关键是如何掌握聚乙烯绝缘气体发
后再装熔沟。 装的时候要注意做到铜熔沟模
内圆心与一次线圈圆心相合, 调整好后即可 进行捣固。捣固是用电动振动器分层进行, 每
层 加入约 6 cm 厚石英砂。 石英砂是配入 1. 2% 硼酸经充分搅拌再用。在倒入每层石英 后先用特制工具以人工擀紧再以电动振捣器
进行捣固, 振捣至压缩比为 1. 2~ 1. 3, 然后 再进行第二层捣固。 捣固的好坏关系到感应
退火。
一次冷却区是铜液与石墨模接触而产生
热传导, 由水冷却将热量带走, 因此接触面越 大冷却效果越好。 接触紧密及接触均匀也是
很重要的。 结晶管及石墨模除加工精度有要
求外, 还应该涂上高温润滑脂, 这样既易于折
卸石墨模具又可改良其热传导效果。
温度对于铸杆也很重要, 温度高会使晶
粒粗化, 引出的杆易氧化, 还会增加金属含氧
一个好熔沟可使用很长时间, 但要在各 方面都要加以注意才能达到。 除了上述感应 器的制备烧结外, 在运行中如原材料由电解 铜板带入的硫酸铜、氧化铜、碳酸铜、其他杂 质及夹杂物都是引起腐蚀炉衬及堵塞熔沟的 原因。 熔沟的堵塞除了杂质形成高熔点的氧 化物外还有被冲涮出来的内衬材料或炉渣的 粘附, 因此电解铜板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粗大的组织, 但正如上所述这样的结晶不会
改变无氧铜优良性质。
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及用户最关心的问
题, 除上述控制铸造温度外, 再对原材料及含 氧问题分析。
( 1) 原材料在熔化炉中熔化, 在理论上 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4C uo
2Cu2+ O 2↑
4Cu+ O 2 2Cu2O
Cu2O + M e 2Cu2O + C
(2) 无氧铜在无氧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 铜杆是光亮杆, 其残留的氧化层都是小于 10- 4 mm , 而在内部结构的金相检查中基本 找不到氧, 这是优质无氧铜杆的重要标志。因 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含氧量是生产优化无 氧铜杆的重要条件。
在低氧含量时杂质对铜的影响很明显, 而在含氧较高时能将杂质变成对电导率无害 或影响很小的氧化物。 例如黑铜杆的总杂质
延长感应器使用时间是提高生产率, 降 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因此感应器的制备很重 要, 下面简介感应器制备的几个注意问题:
(1) 熔沟的准备。 无论是熔化炉或是保
温炉 (用湿料而采用木模熔沟除外) , 其铜熔 沟板应以纱布及少灰胶纸包上一层, 目的是 作为铜熔沟受热膨胀的缓冲层, 避免熔沟受
热变形而堵塞。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1999 年 4 月
图3
凝固过程往往是外生凝固与内生凝固同 时发生, 亦即在过冷金属液中生核成长过程, 而这决定于过冷度。 而外生过程是液态金属 在冷却面上生核, 这种凝固速度就决定于热 传导速度。从图 4 可见, 其冷凝情况与半连续 铸造相仿, 只是刚好倒置。其冷凝过程亦有内 生凝固也有外生凝固, 其冷却面为铜液与石 墨模的接触面。从金相图看, 其结晶为粗大柱 状晶, 从结晶器的结构及结晶条件看, 其冷却 强度不会变。
量及对石墨模使用不利; 温度过低金属粘度
大, 流动性差, 容易产生裂纹。 一般说在保证 铸杆质量下采取较低温度生产, 在实际生产
中温度偏低到 1140°C 下易产生铸杆裂纹, 而 偶尔温升到 1160°C 也未发现铸杆裂纹及氧 化。而我们在生产上都可以控制在 1150°C± 5°C, 多年生产经验证明这是最佳生产温度。
1999 年 4 月
新型电视电缆——物理发泡同轴电缆的综述
麻银谦
(江西电线电缆总厂, 江西 吉安 243000)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品种, 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综述, 并对国产物
理发泡同轴电缆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品种; 结构; 性能; 综述
·24·
图 2 感应器焙烧升温曲线
熔沟产生裂缝, 影响使用寿命。 在烧结中还应注意铜熔沟模有断开的可
能。铜熔沟一般为铸造件, 铸件在冷却至室温 时还存在残余应力, 因此在熔沟烧结过程中 熔沟板和捣固料的膨胀等复杂条件下, 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熔沟的应力可能将本身拉断。 因此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
图 4
对纯金属而言, 冷却速度越大则柱状结 晶越细, 组织越密实。快速凝固工艺有很大优 点, 如细化铸造微观组织, 改善偏折状况, 获 得较高性能材料等, 而在上引法中是难以达 到的。但尽管无氧铜结晶粗大 (上引法) , 但实 际上其延伸率非常好, 甚至可从 14. 4 mm 铸件杆拉制到 0. 1 mm 线, 而且无须中间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1999 年 4 月
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若干问题的讨论
梁志海
(广东电工公司,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 通过“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多年实践经验, 对无氧铜杆生产中的若干问题: 沟式感
应炉设计与炉令提高; 铜杆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等进行较详细地论述。 关键词: 上引法; 无氧铜杆; 沟式感应炉; 铜杆质量影响因素
图 1 被腐蚀的熔沟 (加括号的尺真诚是拆下后实测值)
(4) 焙烧。 焙烧目的一方面是为烘烤炉 体, 而更主要是烧结感应器熔沟, 使铜熔沟形 成一个熔融金属次级线圈。 熔烧工艺也是决 定感应器寿命的因素之一。 由于在加热时石 英产生的相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 为使其产 生的应力降至最小, 必须严格按照升温曲线 来控制升温速度。 图 2 是沿用了十多年的升 温曲线, 烧结后的熔沟使用寿命很长。 烧结的目的总是希望得到最大鳞石英 化, 如果温度升得过快鳞石英化程度就小, 而 最终温度保持在 1250°C 20 h, 这样就能达 到鳞石英化程度高的目的, 从而使熔沟坚硬 耐蚀耐冲刷, 提高熔沟使用寿命。 反之, 如果 温度不够或时间短则石英转化不完全, 在起 动生产后将继续转化, 而产生更大内应力, 使
器使用寿命, 要均匀捣固, 保证压缩比。 在捣 固中不要让杂物混在捣固料中, 如包水套的
·23·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1999 年 4 月
绝缘料, 包熔沟板的胶纸等, 否则会造成烧结 死角, 容易发生漏铜。要特别注意熔沟与水套 处的捣固, 该处是最容易混入杂物的地方, 而 恰恰又是受到熔融金属的冲刷、腐蚀和不同 程度的冷却交替变化等恶劣条件运行的地 方。 最常出现的是被冲刷腐蚀而使熔沟整体 增大。图 1 为使用了 21 个月因水套漏水被迫 拆下的已凝固的熔化炉熔沟。 从图 1 中可见 熔沟截面增大了, 说明了熔沟冲刷腐蚀, 以及 高熔点杂质等在熔沟局部地方所造成的局部 截面减少, 甚至堵塞, 这种情况往往是同时发 生的, 对熔沟截面小的保温炉除受冲刷造成 整体截面增大外, 局部堵塞的倾向更大。
上引速度与冷却相配合, 在水温 75°C, 水压 0. 6 M Pa, 流量 30 l m in (每条上引杆) 条件下, 最高引速可达 1. 22 m m in, 而铸杆 质量仍可保证。 一般正常保持在 1. 18~ 1. 2 m m in 引速, 引出的杆表面温度都能达到 60°C 左右的比较理想效果。 从上引法工艺 看, 采取慢速引杆是不可能改善其结晶比较
M eO + 2Cu 4Cu+ CO 2↑
M eO + C M e+ CO 2 如认为在熔化炉中会进行完全的冶金过程是
不现实的, 试想在木炭严密复盖下在 CO 保 护下怎样发生氧化还原过程: 在熔化率 1. 6
t h, 而每次向保温炉输送铜液时间周期为
·25·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引 言
近年来,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发展 迅猛, 普及率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传播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传输线即电视 电缆的质量。
电视电缆的结构型式, 国外已由第一代 的实芯聚乙烯绝缘同轴结构迅速发展为 70 年代第四代的气体 (物理) 发泡聚乙烯绝缘结 构。 我国在 80 年代以前, 电视电缆的结构型 式也由第一代实芯聚乙烯绝缘发展为第二代
引 杆
引杆实际是向上连续铸造, 铜液通过结 晶管的石墨模向上拔出铸杆, 石墨模与冷却 器以罗纹形式连接, 铜液在石墨模内凝固而 被引出。从图 3 可见, 一次冷却区是热传导方 式通过结晶器内铜液与石墨模接触面传导, 当铸杆离开一次冷却区后即以辐射方式向管 内空间处散发, 经辐射散射而被水冷套的水 带走。
0.
12~ 0. 40
17,
1~ 3, 34
百度文库
3~ 7 21
由于设备问题只做了四级筛选, 但可以认为
这种粒度的配比可能得到较大密度的捣固
料, 经烧结后其致密度高、气孔率低、抗裂、抗 蚀、抗机械冲击好, 实际使用寿命都在三年, 熔化炉则更长一些。
( 3) 感应器准备好后再装熔沟板, 当然
应在各规定需检测绝缘的地方认真检测合格
35 m in 左右, 这个时间应该是还原过程, 而 不可能有较多的氧化造渣。 这说明了电解铜 板必须是优质的, 不能指望铜液在熔化炉熔 化后会将铜杆质量提高。相反, 加上人为如工 具等的污染只能在熔化后增加杂质含量。 可 以说用紫杂铜也能生产出一级铜杆那是不可 能的。因此我们对电解板要求十分严格, 每批 电解板都要通过光谱分析及外观质量检验。
( 2) 感应器的捣固料石英粒度的配比。 石英为非吸湿性材料, 一般含水率都在0. 1% 以下, 无需烘焙。这些散料粒度配比对捣后的 密度及气孔率影响很大。 因此要得到高的填
充率就必须配制各种粒度捣固料, 我们曾以
筛选办法实测进口捣固料的粒度配比如下:
粒度 配比
mm (% )
0.
1~ 0. 12, 5
自 1986 年我国引进第一条上引法无氧 铜生产线投产以来, 国产和引进无氧铜生产 线如雨后春笋纷纷建成。为此, 笔者着重对引 进的上引法生产线的主要几方面提出个人浅 见以此抛砖引玉, 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沟式感应炉
目前无论是引进还是国产上引熔炉均采 用沟式感应炉。 该炉具有热效率高、熔损少、 炉温易控及劳动条件好等优点, 尤其大功率 感应器可分式的感应炉的使用, 能缩短调换 感应器内衬的时间, 随着材料、施工工艺及烘 焙工艺的改进使得大功率感应器可分式感应 炉得到广泛的应用。
·26·
含量比无氧铜高出几倍情况下, 其电导率绝 不比无氧铜杆低, 因此反过来又说明上引法 生产无氧铜杆对电解板的要求是高的。
无氧铜具有十分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 具有极好的电导率, 与低氧铜相比具有加工 硬化迟缓, 能承受更大变形, 冲击试验为韧性 断口, 展延性好, 金属疲劳强度也高于低氧铜 等。近几年微细及超微细线用量大增, 而无氧 铜由于其展延性好, 拉伸断面缩减率高, 非常 适合拉制微细线。 我公司生产的无氧铜线为
感应器设计、安装及使用直接影响到感 应炉的寿命。 国产设备多为两个或三个感应 器的组合炉, 而引进设备则为分离式, 其优 点: 除更换感应器方便快捷、易于安装, 作为 保温则温度平稳, 炉温可控制在±5°C, 这是 铸杆的重要参数, 也是其他炉子难以做到的。
沟式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如一台带短路次 级线圈的变压器, 初级线圈是一组绕着铁芯 缠绕的多匝线圈, 而线圈四周为熔沟里的熔 融金属作为次级线圈, 熔化或保温金属是产 生于熔沟内的有功功率。
1. 1~ 2. 5 mm , 供用户拉制≤0. 035 mm 微细线。 目前常州、铜陵、石家庄等地生产微 细的用户都使用我公司生产的无氧铜线。
由于坚持对原材料质量严格要求及执行 严格的工艺纪律, 所以在 1990 年我公司产品 获得国家质量奖, 1997 年又获广东省第一批 名牌产品。
的化学发泡聚乙烯绝缘及第三代的纵孔聚乙 烯绝缘同轴电缆, 但属第四代的物理发泡聚 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在国内尚属空白, 因而在 有线电视系统中, 干线、支线用同轴电缆不得 不花高价进口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物理发泡同轴电缆从其结构型式和产品 性能与实芯聚乙烯, 化学发泡聚乙烯和纵孔 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相比, 具有优良的高频 性能, 衰减低, 性能稳定, 防水防朝和弯曲性 好,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研制开发物理发泡同 轴电缆的关键是如何掌握聚乙烯绝缘气体发
后再装熔沟。 装的时候要注意做到铜熔沟模
内圆心与一次线圈圆心相合, 调整好后即可 进行捣固。捣固是用电动振动器分层进行, 每
层 加入约 6 cm 厚石英砂。 石英砂是配入 1. 2% 硼酸经充分搅拌再用。在倒入每层石英 后先用特制工具以人工擀紧再以电动振捣器
进行捣固, 振捣至压缩比为 1. 2~ 1. 3, 然后 再进行第二层捣固。 捣固的好坏关系到感应
退火。
一次冷却区是铜液与石墨模接触而产生
热传导, 由水冷却将热量带走, 因此接触面越 大冷却效果越好。 接触紧密及接触均匀也是
很重要的。 结晶管及石墨模除加工精度有要
求外, 还应该涂上高温润滑脂, 这样既易于折
卸石墨模具又可改良其热传导效果。
温度对于铸杆也很重要, 温度高会使晶
粒粗化, 引出的杆易氧化, 还会增加金属含氧
一个好熔沟可使用很长时间, 但要在各 方面都要加以注意才能达到。 除了上述感应 器的制备烧结外, 在运行中如原材料由电解 铜板带入的硫酸铜、氧化铜、碳酸铜、其他杂 质及夹杂物都是引起腐蚀炉衬及堵塞熔沟的 原因。 熔沟的堵塞除了杂质形成高熔点的氧 化物外还有被冲涮出来的内衬材料或炉渣的 粘附, 因此电解铜板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粗大的组织, 但正如上所述这样的结晶不会
改变无氧铜优良性质。
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及用户最关心的问
题, 除上述控制铸造温度外, 再对原材料及含 氧问题分析。
( 1) 原材料在熔化炉中熔化, 在理论上 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4C uo
2Cu2+ O 2↑
4Cu+ O 2 2Cu2O
Cu2O + M e 2Cu2O + C
(2) 无氧铜在无氧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 铜杆是光亮杆, 其残留的氧化层都是小于 10- 4 mm , 而在内部结构的金相检查中基本 找不到氧, 这是优质无氧铜杆的重要标志。因 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含氧量是生产优化无 氧铜杆的重要条件。
在低氧含量时杂质对铜的影响很明显, 而在含氧较高时能将杂质变成对电导率无害 或影响很小的氧化物。 例如黑铜杆的总杂质
延长感应器使用时间是提高生产率, 降 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因此感应器的制备很重 要, 下面简介感应器制备的几个注意问题:
(1) 熔沟的准备。 无论是熔化炉或是保
温炉 (用湿料而采用木模熔沟除外) , 其铜熔 沟板应以纱布及少灰胶纸包上一层, 目的是 作为铜熔沟受热膨胀的缓冲层, 避免熔沟受
热变形而堵塞。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1999 年 4 月
图3
凝固过程往往是外生凝固与内生凝固同 时发生, 亦即在过冷金属液中生核成长过程, 而这决定于过冷度。 而外生过程是液态金属 在冷却面上生核, 这种凝固速度就决定于热 传导速度。从图 4 可见, 其冷凝情况与半连续 铸造相仿, 只是刚好倒置。其冷凝过程亦有内 生凝固也有外生凝固, 其冷却面为铜液与石 墨模的接触面。从金相图看, 其结晶为粗大柱 状晶, 从结晶器的结构及结晶条件看, 其冷却 强度不会变。
量及对石墨模使用不利; 温度过低金属粘度
大, 流动性差, 容易产生裂纹。 一般说在保证 铸杆质量下采取较低温度生产, 在实际生产
中温度偏低到 1140°C 下易产生铸杆裂纹, 而 偶尔温升到 1160°C 也未发现铸杆裂纹及氧 化。而我们在生产上都可以控制在 1150°C± 5°C, 多年生产经验证明这是最佳生产温度。
1999 年 4 月
新型电视电缆——物理发泡同轴电缆的综述
麻银谦
(江西电线电缆总厂, 江西 吉安 243000)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品种, 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综述, 并对国产物
理发泡同轴电缆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品种; 结构; 性能; 综述
·24·
图 2 感应器焙烧升温曲线
熔沟产生裂缝, 影响使用寿命。 在烧结中还应注意铜熔沟模有断开的可
能。铜熔沟一般为铸造件, 铸件在冷却至室温 时还存在残余应力, 因此在熔沟烧结过程中 熔沟板和捣固料的膨胀等复杂条件下, 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熔沟的应力可能将本身拉断。 因此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
图 4
对纯金属而言, 冷却速度越大则柱状结 晶越细, 组织越密实。快速凝固工艺有很大优 点, 如细化铸造微观组织, 改善偏折状况, 获 得较高性能材料等, 而在上引法中是难以达 到的。但尽管无氧铜结晶粗大 (上引法) , 但实 际上其延伸率非常好, 甚至可从 14. 4 mm 铸件杆拉制到 0. 1 mm 线, 而且无须中间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1999 年 4 月
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若干问题的讨论
梁志海
(广东电工公司,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 通过“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多年实践经验, 对无氧铜杆生产中的若干问题: 沟式感
应炉设计与炉令提高; 铜杆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等进行较详细地论述。 关键词: 上引法; 无氧铜杆; 沟式感应炉; 铜杆质量影响因素
图 1 被腐蚀的熔沟 (加括号的尺真诚是拆下后实测值)
(4) 焙烧。 焙烧目的一方面是为烘烤炉 体, 而更主要是烧结感应器熔沟, 使铜熔沟形 成一个熔融金属次级线圈。 熔烧工艺也是决 定感应器寿命的因素之一。 由于在加热时石 英产生的相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 为使其产 生的应力降至最小, 必须严格按照升温曲线 来控制升温速度。 图 2 是沿用了十多年的升 温曲线, 烧结后的熔沟使用寿命很长。 烧结的目的总是希望得到最大鳞石英 化, 如果温度升得过快鳞石英化程度就小, 而 最终温度保持在 1250°C 20 h, 这样就能达 到鳞石英化程度高的目的, 从而使熔沟坚硬 耐蚀耐冲刷, 提高熔沟使用寿命。 反之, 如果 温度不够或时间短则石英转化不完全, 在起 动生产后将继续转化, 而产生更大内应力, 使
器使用寿命, 要均匀捣固, 保证压缩比。 在捣 固中不要让杂物混在捣固料中, 如包水套的
·23·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1999 年 4 月
绝缘料, 包熔沟板的胶纸等, 否则会造成烧结 死角, 容易发生漏铜。要特别注意熔沟与水套 处的捣固, 该处是最容易混入杂物的地方, 而 恰恰又是受到熔融金属的冲刷、腐蚀和不同 程度的冷却交替变化等恶劣条件运行的地 方。 最常出现的是被冲刷腐蚀而使熔沟整体 增大。图 1 为使用了 21 个月因水套漏水被迫 拆下的已凝固的熔化炉熔沟。 从图 1 中可见 熔沟截面增大了, 说明了熔沟冲刷腐蚀, 以及 高熔点杂质等在熔沟局部地方所造成的局部 截面减少, 甚至堵塞, 这种情况往往是同时发 生的, 对熔沟截面小的保温炉除受冲刷造成 整体截面增大外, 局部堵塞的倾向更大。
上引速度与冷却相配合, 在水温 75°C, 水压 0. 6 M Pa, 流量 30 l m in (每条上引杆) 条件下, 最高引速可达 1. 22 m m in, 而铸杆 质量仍可保证。 一般正常保持在 1. 18~ 1. 2 m m in 引速, 引出的杆表面温度都能达到 60°C 左右的比较理想效果。 从上引法工艺 看, 采取慢速引杆是不可能改善其结晶比较
M eO + 2Cu 4Cu+ CO 2↑
M eO + C M e+ CO 2 如认为在熔化炉中会进行完全的冶金过程是
不现实的, 试想在木炭严密复盖下在 CO 保 护下怎样发生氧化还原过程: 在熔化率 1. 6
t h, 而每次向保温炉输送铜液时间周期为
·25·
1999 年第 2 期
电 线 电 缆
引 言
近年来,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发展 迅猛, 普及率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传播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传输线即电视 电缆的质量。
电视电缆的结构型式, 国外已由第一代 的实芯聚乙烯绝缘同轴结构迅速发展为 70 年代第四代的气体 (物理) 发泡聚乙烯绝缘结 构。 我国在 80 年代以前, 电视电缆的结构型 式也由第一代实芯聚乙烯绝缘发展为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