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饮食文化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饮食文化概述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它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的东方,以“岱宗”之盛誉闻名于中外与古今。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公认的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地处黄河下游,是华夏民族最早生息繁衍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泰山东南的沂源县发现有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化石,被称为“沂源猿人”;在泰山东部的新泰乌株台附近发现有距今五万年前的“智人牙”化石,被命名为“新泰智人”。这两处化石的发现,证明早在人类进化之初,就有华夏民族的先民们生活栖息在泰山周围,借助博大的山体和茂密的山林,或穴居或巢居,摘果叶猎兽禽,又蔽以山体免除自然水灾的威胁。社会到了新石器时期,泰山一带的华夏先民们,拘养畜,捕鱼、种植,变自然饮食为计划饮食以增强自制能力。在泰山以南20公里的大汶口镇发掘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以丰富的遗存物品体现了黄河下游流域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之间新石器时期,人类从母系氏族时代向父系氏族过渡时代生活的繁荣景象。泰山以北的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掘,有力地证明了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泰山一带就是人类祖先频繁活动的重要区域,而且先进于同一时期其他地域的文化。

从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和龙山镇的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发掘中

看到,制陶技术和品种对长江流域和黄河上游等区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饮酒器奠定了以后社会时代(青铜饮酒器)的模式;炊具中的甑、鼎、釜陶制具,奠定了华夏民族以蒸、煮食品为主的饮食模式。发掘品中的生产工具以及猪头骨数量的多寡,表明了在新石器中期,泰山一带的人类就有了私有制成分和等级的划分,预示着阶级的生产。人类思想进步主要是以物质基础做保障,从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先民们酝酿着阶级的生产,是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诏示着饮食文明的时代即将到来。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泰山一带的饮食文明较早地来到了华夏民族之中。

汉画像石是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的特有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在泰山附近发掘到的汉画像石内容十分丰富,在泰山岱庙博物馆陈列的61块汉画像石中,与饮食文化有关的48块。其中《猎归庖厨图》较为详实地记录了打猎回来的抬、赶猎物品种,提水初加工以及炸、煮、蒸处理的情景和灶房中悬挂的鱼、鸟、兔等猎物品种。最能让人欣慰的是,画像石中,已经有了白、红两案的服装标志,以及不同岗位的服装标志。这就表明了当时当地的生活状况以及发展水平。

由于泰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泰山中的物产,华夏民族就乞灵于对泰山的崇拜与信仰。远古人类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的托物解释,加上封建帝王和原始部落首领对泰山所实施的封禅之旷代大典,中国历代文人名仕的登临,道、佛、儒教的参与,使泰山的饮食文化汇成

了神秘而光大、多样而专一、庄重而质朴的特殊局面。这是泰山的兼容特性,泰山以博大的胸怀容天下之容。道佛两教泾渭分明的戒律在泰山打破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也看准了泰山的博大胸怀,勇于挤进泰山汉族聚集区,并和睦地生存着。在这么多的兼容中,奠定和丰富了泰山的酒饮文化、茶饮文化、宴饮文化以及相当数量的食俗文化内容。真可谓是洋洋大观。

泰山饮食文化除信仰祭祀外,在物产、经济等方面也均显现出独有的特色。如果说泰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局部缩影”,那么,泰山饮食文化可以称作是微型中国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学习和研究泰山饮食文化必将对研究、认识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泰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有联系,大到治国之道,小到人际往来,举凡哲学、**学、伦理学、军事学、医学以至艺术理论、文学批评,无不向饮食学认同,从那里借用概念、词汇,甚至获得灵感。从中国文化缩影的泰山这个“大文物”中可以寻得中国人饮食心态和文化心态,并且在其深层是和谐一致的。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吃”(食)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把做政府官员称“吃皇粮”,被冷落叫“吃闭门羹”,被趋奉叫“吃香”,受损失叫“吃亏”,得到好处叫“吃到甜头”,看准了叫“逮住好吃不放筷”等等,吃的学问渗透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以及每个人的生活全过程。

泰山文化内涵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物质性的是本源,以果腹为

满足,发展到物质性转换为精神性(信仰)或精神与物质的兼容型,

形成了神的泰山模式,泰山“有求必应”,成了中国人的信奉之地。在

泰山饮食文化的研究中发现,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

的双重享受,是形成泰山崇拜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泰山饮食文化

是研究泰山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成为研究泰山文化的一把钥

匙。

作者简介

王宏泽高级讲师、高级烹饪技师

1956年9月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下水河,1976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山东省饮食服务学校烹饪专业,1999年获山东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证书,被聘为东方美食学院客座教授,泰安市老年大学烹饪课座教授,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中式烹调师考评员,泰安市烹调师考评员,泰安市旅游协会烹饪委员会副主任。入编《中国名厨大典》。

从业以来,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先后在《中国烹饪》、《中国食品》、《东方美食》、《烹饪者之友》、《中国食品报》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撰写“养为菜肴的内涵属性”论文参加山东省举办的“振兴鲁菜研讨会”,获研讨二等奖,撰写“中外家宴之比较”参加山东省第一届“饮食习俗研讨会”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撰写“泰山药膳原料初探”论文,参加中国药膳首届研讨会,论文刊入中国药膳专业委员会论文专著中,主编《苗条健美食谱》、《泰山烹饪》、《中国大菜系精品百例・苏菜》等著作;参编中国大菜系精品百例――鲁菜、粤菜、大型画册《鲁菜》、《微波炉菜点谱》等丛书。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厨师专业培训工作,先后培训各个等级厨师8000余人,并在山东省第二届烹饪技术比武中获“中餐烹调能手”称号;制作“龙潭荷花赤磷鱼”菜品,在泰安

地方名吃鉴定活动中获优秀创新菜肴奖;组织和创制“泰山风味筵”以及“泰山富贵豆腐筵”,参加全国烹饪大赛获银奖。

泰山饮食文化之食用物产泰山生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