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概论试题2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L早在(),我国就形成了鲁、苏(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单选题]*A、秦汉时期B、唐朝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早在明清时期,我国就形成了鲁、苏(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那时, 人们称为〃帮口〃或〃帮口菜〃。
2、()的烹调技法众多,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单选题]*A、鲁菜√B、粤菜C、淮扬菜D、川菜答案解析:鲁菜烹调技法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3、苏菜的代表菜是()[单选题]*A、苏锡菜B、江宁菜C、淮扬菜√D、徐海菜答案解析:苏菜由苏锡菜、江宁菜、淮扬菜、徐海菜等派别组成,以淮扬菜为代表。
4、苏菜的特点不包括()[单选题]*A、用料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B、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C、讲究调味醇正,口味偏咸鲜√D、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答案解析:C项是鲁菜的特点。
5、粤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酸菜鱼B s太湖银鱼C、盐水鸭D、白云猪手V答案解析:A项是川菜的代表名菜,B项、C项是苏菜的菜的代表菜。
6、川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樟茶鸭子VB s爽口牛丸C、三套鸭D、霸王别姬答案解析:B项是粤菜,C项和D项是苏菜。
7、下列属于北京宫廷菜的是()[单选题]*A、一品官燕VB s东坡脯C、莲花鸡签D、两色腰子答案解析:B项、C项是杭州仿宋菜,D项是开封仿宋菜。
8、孔府菜的典型特点是[单选题]*A s选料讲究,配料严格B、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C、烹饪中盐、糖各半D、讲究原汁原味答案解析:A项是宫廷菜的特点,C项、D项是谭家菜的特点。
9、谭家菜的典型特点不包括[单选题]*A s烹饪中盐、糖各半B、讲究原汁原味C、慢火细做,追求香醇软烂D s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煽、煨、焙V答案解析:D项是苏菜的烹饪技法。
谭家菜的烹饪技法主要有烧、”会、媚、蒸、扒、煎、烤以及羹汤等。
10、随园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 s炒豆腐脑B、白玉虾圆VC、八仙过海D s老蚌怀珠答案解析:A项是宫廷素菜,C项是孔府菜,D项是红楼菜。
饮食文化概论简答题
1.中华饮食文化特点?1.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2.进食选择的丰富性3.菜肴制作的灵活性4.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5.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看法: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丰富的。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还能一定程度的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及其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必将产生积极的、有深远意义的影响2.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差异:1.中国饮食追求饮食的美味、艺术性,多从色香味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西方饮食追求以营养为主,而色香味次之,注重食物所含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
2.中国的饮食素菜较多,品种丰富,西方荤食较多。
3.中国的菜肴主要是热菜,而西方较多冷菜4.中国人主要用筷子用食,喜欢拼桌,西方用刀叉,就食讲求个人的独立和自主相同:1.中西饮食文化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都是为了填饱肚子为目的看法: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我们要尊重中西方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具体差异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仅能够增加我们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餐桌上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恰当的饮食行为所造成的误解和交际障碍。
3.夏商周时期饮食文化特点及看法1.烹饪原料显著增加,习惯于以五命名,比如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五味2.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3.出现了新的烹饪技法,比如煎、熬4.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提出著名的周八珍看法: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上属于奴隶制社会,也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4.秦汉时期饮食文化特点及看法1.铁制炊具开始广泛使用2.植物油开始用于烹饪3.红白案开始分工4.人造冷饮兴起,酒文化异彩缤纷,酒茶盛行5、面点食品增多6.烹饪原料的扩充,从西域引进了很多新蔬菜7.餐制的变化,一日三餐制开始形成看法:秦汉时期华夷之间饮食和饮食文化交流是古代中国饮食和饮食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之间饮食和饮食文化大交流和融合的前奏。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2010 中国饮食文化一、判断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2、元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宋代3、从生食向熟食的转换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4、宋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专论()5、《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6、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7、鲁菜即山东菜。
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8、曲阜的孔府菜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9、五滋指:香、松、软、肥、淡()10、素菜是以植物类和菌类食物为原料制成的菜肴()11、全羊席是土家族的上等宴席()12、一般来说,面食可分为南味、北味两大风味,京式、广式、苏式三大流派()13、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被天津人称为“风味三宝”()14、六味指酸、甜、苦、辣、咸、鲜()15、傣族不吃鱼类()藏族二、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A、清B、明C、宋D、元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A、叫花鸡B、虾仁锅巴C、炸蛎黄D、三套鸭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A、《吕氏春秋本味篇》B、《食珍录》C、《随园食单》D、《千金要方》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A、红烧全狗B、红煨鱼翅C、麻辣子鸡D、七星丸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B、广州C、开封D、长安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
豆面糕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朝鲜族B、满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0、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A、满族B、蒙古族C、回族D、藏族11、()族人称奶食为“白食”,肉食为“红食”。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题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
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
如从确切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
从火在下水在上的“烹饪”算起,中国至少也有1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
2、饮食文化的传统性(1)饮食选料、用料上形成“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
(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味、形、器等。
(3)饮食重视食疗。
除饮食外,重视食疗、养生等,是现代功能食品的“源”。
3、饮食文化的民族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性(1)中华民族的博食中国现代饮食原料总数已达1万种以上。
(2)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3)风味流派众多人们知道最多的是川、鲁、苏、粤、浙、湘、闽、徽8大菜系。
还有许多地区性的乡士、养生素食等风味有百种之多的风味流派。
4、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巨大的拓展性和博大的兼容性(1)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春秋时期,越南、泰国;明清时期,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一些国家都一直或间接的受中国饮食原料、工艺、食品、风俗左右。
日本的茶道、豆腐的制作,馒头制作等在元代就传到日本。
直到目前日本的食法、食谱、食典、食俗等方面都有中国饮食的痕迹。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
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
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9、中华饮食文化圈:以历史上中国版图为传播中心,以相邻或相近受中华饮食文化影响较深、彼此关系紧密的广大周边地区连接而成的饮食文化地域空间的历史存在。
10、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
11、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
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
饮食文化概论练习题
综合练习题一饮食文化、主食与副食、菜品与菜式几个关键的基本概念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
或者是指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或者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主食是指米面等用作正餐的食品,主要提供糖类物质,在膳食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副食是指主食的补充食品,主要提供糖类以外的营养物质,在膳食结构中占据辅助地位。
菜品是指食品的一个特异分支,是对人们一日三餐食用的手工食品的通称。
(区别于工业食品)菜式多指菜肴的品种花色,如烧烤菜式。
单项选择题1.最先提出“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名人是( a )A、管仲B、孔子C、司马迁D、班固2.我国古代称为“粉角”、“扁食”的食物是( a )》A、饺子B、馒头C、春卷D、烧饼3.“养助益充”学说出自古籍( b )A、《饮膳正要》B、《黄帝内经》C、《吕氏春秋》D、《齐民要术》4.中国饮食文化美的最高境界是( b)A、味B、和C、养D、洁5. 中国饮食文化美的最基本要素是( b )A、味B、洁C、养D、形:6. 据传杭州名店楼外楼的经典名菜“赛蟹羹”的首创者是( b )A、易牙B、宋五嫂C、董小宛D、王小余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营养学著作是( b )A、《黄帝内经》B、《饮膳正要》C、《千金要方》D、《齐民要术》8.我国历史上被誉为最有原创精神的文人美食家是( b )A、孔子 B、苏东坡C、李渔D、袁枚'9.脍不厌细的“脍”的基本含义是(b )A、舂碎的稻米B、切碎的鱼或肉C、磨碎的小麦粉D、切碎的蔬菜10.中国膳食结构中主食的最大特点是( b)A、地方特色浓郁B、主要提供糖类C、注重款式档次D、制作工艺简便11.被尊为中国“烹饪之圣”的历史人物是( a )A、伊尹B、太和公C、孔子D、彭祖12.人类先民结束茹毛饮血历史的标志是( a )>A、用火熟食B、煮海为盐C、陶器制造D、原始烹调13.与“莼鲈之思”美食典故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A、张翰 B、苏轼C、李白D、袁枚14.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历史人物是( a )*A、孔子B、张翰C、易牙D、袁枚15. 中国餐饮界荣获“世界御厨”称号的烹饪大师是( a )A、杨贯一B、王义均C、刘敬贤D、蔡澜多项选择题1.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中的副食包括( abcd )A、畜禽鱼肉B、水果蔬菜C、蛋奶类D、调味品2.中国饮食文化技术体系包括( abcd )/A、刀工技术B、火候控制C、临灶调味D、凉菜保鲜3.中国饮食文化价值体系包括( abcd)A、饮食养生B、饮食礼仪C、饮食制度D、饮食审美4.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 abcd )A、烹调技术B、饮食历史C、餐饮消费D、烹饪教育5.被誉为世界“四大名菜”的是(abc )A、北京烤鸭B、法国鹅肝/C、俄国鱼籽酱D、日本寿司6.在当今世界被誉为“烹饪王国”的是(abc )A、中国B、法国C、土耳其D、美国7.食品的感官性状包括( abcd )A、色泽B、造型C、滋味D、口感8.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包括( abcd )A、历史悠久B、底蕴深厚C、融合力强大D、民族性鲜明?9.饮食有节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A、饮食质量调节B、饮食数量节制C、饮食寒温调节D、饮食礼俗节制10.中国饮食的传统“五味”包括( abc)A、酸味B、苦味C、甜味D、鲜味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 6.A、B、C 7.A、B、C、D 8.A、B、C、D 9.A、B、C 10.A、B、C填空题1.中国烹饪理论体系基本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随园食单)。
饮食文化概论复习
饮食文化概论复习饮食文化概论复习题2015.11.04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用筷子为助食具的历史已经有6000年之久,据《菽园杂记》等文献记载,“筷子”名称出现在( D )。
A.先秦B.汉代C.宋代D.明代2.有中国历史上“食经”之称的《随园食单》一书的作者是( D ) 。
A.易牙B.贾思勰C.高濂D.袁枚3.被誉为“川菜调味基石”的调味品是食盐和( A )A.花椒B.辣椒C.香醋D.豆豉4.历史本来面目“满汉全席”筵式的膳品特色是( D )。
A.满族传统饮食B.山珍海味C.满点汉菜D.满族贵族喜爱的中国传统名食5.中国膳食结构中主食的最大特点是( B)A.地方特色浓郁B.主要提供糖类C.注重款式档次D.制作工艺简便6.中国历史上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衍圣公府位于( B)。
A.北京B.曲阜C.衢州D.西安7.被尊为中国“烹饪之圣”的历史人物是( A )A.伊尹B.太和公C.孔子D.彭祖8.《大清会典则例》明文规定的清国的国宴是( A )。
A.满席B. 满席-汉席C.满汉席D.满汉全席9.新疆维吾尔族最著名的民族风味小吃是( A )A.烤馕B.烤羊肉串C.羊杂碎D.抓饭10.长时间以来,由于无根据的揣测传说,关于“满汉全席”的筵程(宴会进行的时间)有各种说法,历史事实则是( A )。
A.一天一顿B.两天四顿C.三天六顿D.四天八顿11.最具苗家民族风情的地方特色美食是( A )A.酸汤鱼B.老鸭汤C.酸肉D.竹筒饭12.最具土家族风味特色的地方美食是( B )A.鲊广椒B.油茶汤C.凤头姜D.莼菜汤13.“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A )的悠久历史了。
A.4000年左右B.3000年以上C.2200多年D.1500年以上14.( C )在中国有“国菜”的美誉。
A.鱼翅B.海参C.豆腐D.鲍鱼15. ( A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食,是定形于3000年以上的文化积淀最厚重.最具艺术性的特型食品。
饮食文化概论试题
《饮食文化概论》结课试题一单项选择(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人类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的重要标志是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而 BA.用鼎熟食 B.用火熟食 C.以水煮食 D.以汽蒸食2.古代最早煮粥的炊具是 B 。
它开始了蒸煮这种中国传统烹调方法。
A 鼎B 鬲C 豆D 釜3. 古代有一种下部烧水煮汤,上部蒸干食的复合炊具,称作 C 。
A 斝B 簠C 甗 D簋4.“钟鸣鼎食”是指 B 的饮食文化特征。
A 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 铁器时代 D 瓷器时代5.现代食物名称中还常用的“八珍”一词源于 A 。
A 周天子B 商汤王 C夏禹 D 秦始皇6. 强调“长生不老”的饮食文化观的是 CA.儒家B.释家C.道家D.医家7.“佛跳墙”的创始人是 C 。
A 、文思和尚 B、高贵有 C 、郑春发 D、丁宝桢8.“烧尾宴”是 A 代的大型筵席,没有它也没有清代的“满汉全席”A 唐B 宋C 元D 明9.元代忽思慧的饮食专著在继承我国古代饮食学的经验上,第一次从营养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观点,这部著作是 A .A 《饮膳正要》 B《千金食治》 C《神农本草》 D《宋氏养生部》10.《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 AA.醴酪B.猿酒C.秬鬯D.醍醐1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出自 BA.《老子》B.《论语》C.《墨子》D.《孟子》12.“为腹不为目”的饮食观是 B 提出的。
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13.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指膳食结构的理论是 B 。
A 五味调和 B药食同源 C 养助益充 D 以脏补脏14.中国烹饪的核心理论是 A 。
A 五味调和 B本味论 C 气味阴阳论 D 适口论15.《周礼•天官》要求“凡和,春多 C ,夏多,秋多,冬多”A 酸甘辛苦B 酸苦甘辛C 酸苦辛甘D 苦酸辛甘16.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D .A.色泽B.形状C.营养D.味道17.古代礼仪中,堂上座次排位时以 A 为尊。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一、选择题1.茶的故乡在(B)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2. 《茶经》的作者是(A)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A槚B蔎C茗D荈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
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
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
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2)
学校名称考场班级姓名座位号《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核分人题分15 10 10 15 30 20复查人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
2、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A.梁启超B.顾康伯C.梁漱溟D.张起钧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A.林语堂B.张光直C.孙中山D.张起钧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A.)学者率先开始的。
A.日本B.大陆C.香港D.台湾4.被称为食圣的中国古代美食大家是()A.忽思慧B.贾思勰C.何曾D.袁枚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A.仁B.爱C. 礼D.学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贯彻精神就是()。
A.茶艺B.茶道C. 茶经D.茶话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高度概括。
A.孔子食道B.孟子思想C.本味主张D.烹调工艺8.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
A.盐B. 糖C.姜D.果仁9.融注进菜品中的()是菜系文化的灵魂。
A.乡土气息B.群众基础C.历史背景D.烹调技10.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代。
A.商B.晋C.汉D.唐11.藏人饮茶,茶中调入()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
A.油酥B.黄油C.牛奶D.羊奶12.腊八节起源于()教。
A.佛B.道C.伊斯兰D.基督13.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约在()代渐渐为民间采用。
A.周B.汉C.唐D.宋14.孙思邈所著《千金食治》是一本有关的()书籍。
A.饮食养生B.饮食疗疾C.本味主张D.孔子食道15.中国饮食方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助食具要算()。
A.叉B.勺C.筷子D.刀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割不正不食”观念的提出者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2.中国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是()A.西南地区B.华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3.相传,豆腐的发明者是西汉的()A.刘荣 B.刘彻 C.刘秀 D.刘安4.蒙古族喜食的、招待尊贵客人的最为丰盛和最为讲究的一种传统宴席是()A.全羊席B.全狗席C.全牛席D.全马席5.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宴席是()A.红楼宴B.孔府宴C.谭府宴D.满汉全席6.粤菜主要覆盖在()A.长江中游地区B.长江下游地区C.珠江流域D.黄河流域7.我国的正式筵席是()A.宴会席B.便餐席C.酒会席D.茶会席8.周代专门制作酒具的人称为()A.舌人B.梓人 C.匠人 D.艺人9.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又称为()A.绿茶 B.青茶 C.白茶 D.红茶10.祁门红茶产于()A.安徽B.四川C.福建 D.云南11.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增进食欲和()A.提高口感B.视觉欣赏C.辨别生熟D.掌握火候12.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中元节,民间的佛教寺院也大办水陆道场,称为()A.盂兰盆经 B.库尔帮节C.盂兰盆会 D.宰牲节13.大部分地区苗族的餐制是一日三餐,主食是()A.小麦B.高粱C.青稞D.大米14.20世纪80年代是红学研究的黄金时代,第一个走上“红楼”饮食文化舞台的是()A.红楼小吃 B.红楼宴C.红楼菜 D.红楼糕点15.汉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 A.董仲舒B.司马相如 C.司马迁D.刘勰16.赞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人是( A.陆游B.杜甫 C.白居易D.苏东坡17.在佛教饮食理念中,各种思虑、思考、意欲使意识活动得以进行,即为()A.段食B.触食C.识食D.思食18.记载了丰富的养生方法,并将饮食作为一门科学的藏族医学著作是()A.《新红史》B.《四部医典》C.《佛学养生经》D.《西藏王臣记》19.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C.安全需要D.情感需要20.21世纪餐饮业的主流是()A.规范化B.集团化C.社会化D.科学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饮食文化习题2
饮食文化综合练习题二菜系、小吃、饮食文化圈?菜系是指中国烹饪的地方流派,专指品类齐全、特色鲜明,有一定流行区域并享有较高声望的系列化的地方菜种。
小吃是指正餐和主食之外,用于充饥、消闲的简单食品,还可充作早餐或夜宵,也称零食。
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区、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其所表达和反映的均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悠久,平民气息最为鲜明浓郁的菜系是()A、川菜B、鲁菜C、粤菜D、鄂菜2.历史悠久,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最大的菜系是()A、广东菜B、江苏菜C、上海菜D、山东菜3.历史悠久,受儒家学派饮食传统影响最深的菜系()A、鲁菜B、川菜C、苏菜D、湘菜4.在鄂菜分支中被称为“鄂菜之精华”的是()A、武汉风味B、襄郧风味C、荆沙风味D、鄂东南风味5.在公认的四大菜系中,川菜的最大特点是()A、善于调味B、精于制汤C、刀工精湛D、选料博异6.在公认的四大菜系中,鲁菜的最大特点是()A、善于用汤B、火工纯熟C、精于选料D、刀工精湛7.相当其他三大菜系而言,川菜特有的一种味型是()A、怪味B、辣味C、麻味D、鲜味8.最具代表性的四川风味小吃是()A、赖汤圆B、酸辣豆花C、钟水饺D、川北凉粉9.被誉为“川菜之魂”的调味品是()A、郫县豆瓣B、潼川豆豉C、涪陵榨菜D、茂汶花椒10.被誉为“川菜调味基石”的调味品是食盐和()A、花椒B、辣椒C、香醋D、豆豉11.最具代表性的上海风味小吃是()A、南翔小笼B、排骨年糕C、虾茸馄饨D、高桥粽子12.最具代表性的山西风味小吃是()A、刀削面B、刀拨面C、一根面D、拨鱼儿13.最纯正地道的北京风味小吃是()A、豆汁B、萨其玛C、炒肝D、芸豆卷14.有“鄂菜明珠”之称的烹饪原料是()A、武昌鱼B、鮰鱼C、洪山菜苔D、鳜鱼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菜系中位居“八大菜系”之列的是()A、鲁菜B、闽菜C、湘菜D、徽菜2.海南四大名菜包括()A、文昌鸡B、东山羊C、加积鸭D、和乐蟹3.下列名菜中属于传统鲁菜的是()A、黄河鲤鱼B、清汤蒲菜C、手抓羊肉D、樟茶鸭子4.下列名菜中属于传统川菜的是()A、麻婆豆腐B、宫爆鸡丁C、葱烧海参D、剁椒鱼头5.下列名菜中属于传统苏菜的是()A、大煮干丝B、蟹粉狮子头C、九转大肠D、清蒸加吉鱼6.下列名菜中属于传统粤菜的是()A、烤乳猪B、烩三蛇C、回锅肉D、佛跳墙7.下列名菜中属于鄂菜名菜的是()A、排骨藕汤B、沔阳三蒸C、红焖鳊鱼D、菜苔腊肉8.下列面点中属于武汉风味小吃的是()A、面窝B、欢喜坨C、豆皮D、热干面9.湖北菜的主要特点包括()A、咸鲜微辣B、善于煨汤C、端庄敦厚D、善烹海鲜10.山东菜的主要特点包括()A、咸鲜纯正B、善于用汤C、端庄敦厚D、善烹海鲜三、填空题1.天津“小吃三绝”是()、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篇一:2010 年10 月自考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ss=txt>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课程代码:0098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a.帮口c.道口2. 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a. 三大类c. 七大类b. 五大类d. 九大类b. 菜系d. 风派3. “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a. 唐代c. 元代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a.陶器使用c.海盐调味b. 以火熟食d. 燔谷成熟b. 宋代d. 明代. 《酉阳杂俎》c. 《四民月令》b. 《齐民要术》d. 《本草经集注》6. 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a. 酒水为主c. 热菜为主7. 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a. 淮扬菜c. 粤菜b. 鲁菜d. 川菜b. 点心为主d. 冷菜为主8.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颁布于()a.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b. 东周时期d. 两汉时期9. 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饮菊花酒的习俗是在()a.清明节c. 七夕节b. 端午节d. 重阳节10. 到藏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向客人敬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 a. 烤茶c. 酥油茶11. 中国的茶神是() a. 陆羽c. 裴汶12. 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b.赵佶d.卢仝b.擂茶d. 盖碗茶13. 饮食消费者性格开朗、活泼、易变,用餐时情绪比较强烈,讲究用餐的气氛、环境和服务的是()a.胆汁质的消费者c.黏液质的消费者b. 多血质的消费者d. 抑郁质的消费者14. 中国古代有“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指的是() a. 宾客之事c. 冠婚之事b.祭祀之事d.军旅之事15. 沂蒙山区一带在送聘礼或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有的两样礼物是喜糖和()a.喜火烧c.枣子b. 鸳鸯肉d. 饺子16. 标志明清时期人情小说的问世,也使得饮食描写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的作品是() a. 《红楼梦》c. 《金瓶梅》b. 《西游记》d . 《喻世名言》17. 不同宗教在饮食方面的特点不同,其中服气、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文化特点源于() a. 佛教c. 伊斯兰教b.道教d.基督教18. 对于新科进士,唐宋时代都按例赐宴,称为() a. 恩“荣宴” c. 曲“ 江宴”b. “谢师宴” d. 闻“喜宴”19. 根据食物原料的属性,《医心方》将原料分为() a. 寒温平三类c. 寒温热三类b.热寒平三类d.热凉平三类20. 在二十一世纪,下列哪项食物功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a. 为生存提供营养c. 视觉欣赏b.饱口福d.保健功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文化概论》结课试题一单项选择(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古代最早煮粥的炊具是 B 。
它开始了蒸煮这种中国传统烹调方法。
A 鼎B 鬲C 豆D 釜2.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B 。
A.陶器使用B.以火熟食C.海盐调味D.燔谷成熟3. 皇帝笃信佛教,严禁僧人食肉,从此全国佛寺一律素食,广大在家信徒亦竭力效仿,在全社会形成了素食风气的朝代是 DA.西汉B.东汉C.西晋D.南北朝4.“钟鸣鼎食”是指 B 的饮食文化特征。
A 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 铁器时代 D 瓷器时代5.菜肴的配色方案中,不同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觉不同,其中给人清爽不腻的是()A.清一色搭配B.对比色搭配C.多种颜色搭配D.冷色调搭配6. 强调“长生不老”的饮食文化观的是A.儒家B.释家C.道家D.医家7.“佛跳墙”的创始人是 C 。
A 、文思和尚 B、高贵有 C 、郑春发 D、丁宝桢8.《随园食单》的作者是清代文人 CA.李渔B.李调元C.袁枚D.徐珂9.元代忽思慧的饮食专著在继承我国古代饮食学的经验上,第一次从营养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观点,这部著作是 A .A 《饮膳正要》 B《千金食治》 C《神农本草》 D《宋氏养生部》10.《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 AA.醴酪B.猿酒C.秬鬯D.醍醐1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出自 AA.《老子》B.《论语》C.《墨子》D.《孟子》12.“为腹不为目”的饮食观是 B 提出的。
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13.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指膳食结构的理论是。
A 五味调和 B药食同源 C 养助益充 D 以脏补脏14.中国烹饪的核心理论是 A 。
A 五味调和 B本味论 C 气味阴阳论 D 适口论15.《周礼•天官》要求“凡和,春多 C ,夏多,秋多,冬多”A 酸甘辛苦B 酸苦甘辛C 酸苦辛甘D 苦酸辛甘16.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BA.帮口B.菜系C.道口D.风派17.古代礼仪中,堂上座次排位时以 A 为尊。
A.东向 B.西向 C.南向 D.北向18. 以脏补脏理论是由 A 创立的。
A 忽思慧B 孙思邈 C葛洪 D 陶弘景19.“蟹粉狮子头”是属于 D 菜系的名菜。
A 鲁B 粤C 川D 苏20. 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的、堪称饮食文化百科全书的名著是 B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21. 我国“围坐合食”习俗是在C完全形成。
A 周代B 秦汉C 唐代D 宋代22. 与道教有关的食俗是 C 。
A 过午不食B 守斋月C 辟谷D “药食”23 以下食物中不是伊斯兰教禁食的食物是 D 。
A马肉 B驴肉 C狗肉 D兔肉24 鲁菜系的代表菜之一是 C 。
A.清蒸鲫鱼 B.干烧岩鲤 C.九转大肠 D.松鼠鳜鱼25.相传,豆腐的发明者是 B 。
A 宋徽宗赵佶B 淮南王刘安C 齐桓公D 汉武帝26. 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CA.色泽B.形状C.营养D.味道27.以下不属于佛教禁用的“五辛”的是 C 。
A蒜 B葱 C 辣椒 D韭菜28.“馒头”一词的创始人是 A 。
A黄帝 B女娲 C诸葛亮 D盘古氏29. “冬至吃饺子不会冻掉耳朵”的传说来源于神话故事。
A盘古开天地 B女娲造人 C女娲补天 D夸父逐日30. 面条是历史久远的传统食品,汉代人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把面条称为 A 。
A.汤饼B.胡饼C.蒸饼D.烙饼31 筷子由“箸”改称为“筷子”主要缘于 B 。
A吴中一带方言 B吴中一带的忌讳 C 白话 D 别称32. 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B 。
A.葡萄酒B.黄酒C.白酒D.啤酒33. 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我国蒸馏酒始于 C 。
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34.据清代郎廷极在《胜饮篇》中记载,适宜饮屠苏酒的良辰美景是。
A.元旦B.立春C.立秋D.中秋35.在古代饮酒的礼仪中,主人向客人敬酒后,给主人斟酒和给自己斟酒叫 B 。
A献 B 酬 C 酢 D 巡36. 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饮菊花酒的习俗是在 D 。
A.清明节B.端午节C.七夕节D.重阳节37.“曲水流觞”的典故与 D 有关。
A 霍去病B 阮籍C 阮咸D 王羲之38.甘肃酒泉市的得名与 A 有关。
A 霍去病B 李靖C 张骞D 李陵39.当酒中含有过量的甲醇时,饮用后人体的反应是 D 。
A 头晕B 恶心C 腹痛D 视觉模糊40. 规定了严厉禁酒措施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是 B 。
A.《酒诰》 B.《断酒肉文》 C.《北山酒经》 D.《酒谱》41.“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
诸君何为入我裤中?”这是 A 酒后爆的笑料。
A 刘伶B 阮籍C 郑泉 D阮咸42 喝酒后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 B 。
A含高活性乙醇脱氢酶和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 B 含高活性乙醇脱氢酶、缺少乙醛脱氢酶C含高活性乙醛脱氢酶、缺少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 D 缺少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43.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了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的礼仪,后人称为 CA.觞政B.燕射C.投壶D.射覆44.下列古代酒具不属于饮酒器的是 B 。
A 爵B 盉C 觥 D觯45.根据史料记载茶成为饮品最迟在 D 。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代C 汉代D 唐朝46. “茶”字到 C 代由“荼”去掉一横,开始普及使用。
A 汉B 秦C 唐D 宋47. “斗茶”是 C 时流行的茶事活动。
A汉 B秦 C唐 D宋48.唐代制茶的方法是 B 。
A 晒干收藏B 蒸青作饼C 制成龙团凤饼D 炒青散茶49. 开辟饮茶的新境界,把饮茶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著作是____B__A.《茶录》B.《茶经》C.《大观茶论》D.《煎茶水记》50.外形扁平光滑、颜色翠绿、叶片肥大的是 ______D_______ 。
A安溪铁观音 B六安瓜片 C信阳毛尖 D西湖龙井51. 具有“蜻蜓头,青蛙腿”的外形特征的是 B 。
A 君山银针B 铁观音C 碧螺春D 西湖龙井52. 冲泡后叶片呈“绿叶红镶边’ 的是 B 。
A 大红袍B 君山银针C 碧螺春D 西湖龙井53.古人饮茶“品水五字法”中可以表征水硬度的是 D 。
A 清B 轻C 甘D 冽E 活54.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的茶具是 A 。
A 茶海B 茶池C 茶则D 茶盘55.中国的茶文化有了大发展,并向外辐射,形成了亚洲茶文化圈是在 DA.汉代以后B.唐代以后C.宋代以后D.明代以后56.碧螺春冲泡时宜采用 B 。
A 上投法初沸开水B 上投法 80~90℃开水C 中投法初沸开水D 中投法 80~90℃开水57.把茶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的是 C 。
A英国 B韩国 C日本 D印度58.饮茶方法上的煮饮改为冲泡,通常被视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它始于 D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59.茶叶中具有护齿作用的成分是 D 。
A 咖啡碱 B氟 C维生素C D茶多酚60.“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吃七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再拿一壶酒来。
”这副对联中“七碗茶”出自 D 的作品。
A 乾隆B 赵佶C 皎然D 卢仝二连线题(20分)1. 将人名与始祖连线杜康彭祖仪狄陆羽伊尹诸葛亮茶祖酿祖食祖2. 将茶归类碧螺春滇红龙井君山银针大红袍潽洱茶铁观音白毫银针红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三案例分析题(20分)案例: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是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用餐方式方面:在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
而西方人宴客则是以牛、羊、猪排等为主食。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方饮食文化将会相互交融,取长补短。
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最终受益。
(摘自:《中西方文化比较》,海天出版社2009)结合材料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观念与质体表现的差异。
《饮食文化概论》结课答题纸姓名学号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60分)二连线题(20分)1. 将人名与始祖连线杜康彭祖仪狄陆羽伊尹诸葛亮茶祖酿祖食祖2. 将茶归类碧螺春滇红龙井君山银针大红袍潽洱茶铁观音白毫银针红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后发酵茶发酵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轻微发酵茶三案例分析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