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三农”政策基本走向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
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一)目标任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到“十二五”末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显著改善,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转移就业总量达4000万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人均达到8000元;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农村文化事业、教育水平、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城乡实现统一规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有序流动。
“十二五”规划为“三农”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的跟进。农民个体也需要增加机械化耕作 , 高种养殖技 提
术水 平。如 此 大规模 的资 金投入 现 实 来看 ,很 难 单纯依 靠
地 方 财政和 农 民集 资投 入 , 必须 继续 引入金 融 力量和 资金 在对 “ 三农” 发展 的金 融 支持 上 , 目前我 国已初 步建 立起政 策性金 融 、 业金融 、 商 合作 金 融为 主体 的 多层次 、 广
融 、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加快农村民生工程的建设
进度 , 将促使 农 村 医疗 、 育 、 会保 障务件 显著 改善 , 教 社 农
民 的消 费结构 、消 费能 力得到持 续 升级 。新农 村建设 的加 快 ,农村 经济社 会 的发展 ,将 让广 袤的 农村 大地焕 发生机 和活力。
改委等六部委又联合启动 了建材下乡的试点工作,农村地
区的 消 费潜力正 逐 渐被 挖掘 出来。 而要 促 进农 村 消 费,还 需要 让农 民有 相应 的 收入 基础 ,拓 宽农 民增 收 渠道 。 “ 十二 五 ”时期将 是 农村 经济社 会 大踏 步 发展 的时期 , 党 中央对 完善农 村发展 体 制机制 的部 署 ,将促使 更 多的金
前 高涨 ,粮 食 和 肉禽蛋奶 等农 产品 生 产能 力大幅提 高 在
互 助社 的形 式进行 有效 补 充。 不但 实现 了信 贷 资金逐 渐 向 农 村倾 斜 ,还 加 大 了产品和服 务创 新 力度 ,让农 民 享受到 了便捷 、 快速 的金 融服务 , 享金融 体制 改革发展 的成果 。 共 “ 二五 ” 十 时期 是转 变经济发展 方 式的 攻 坚时期 。 统筹 城 乡发展 不仅 是促进 农村 经 济社会 发展 ,解决 “ 三农 ”问 题 的 需要 ,而且 对 于我 国启动 内需 ,增强 经济发展 的 内生
“十二五”规划对“三农”的十大利好
国家 就必 须 下 大 气 力 改 变 由于农 改 造 提 升 制 造 业 、 发 展 服 务 业 农 民消 费 需 求 、增 加 农 民有 效需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和政策分析
·“十二五”专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和政策分析方松海内容提要:“十二五”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农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既有来自市场、投入、科技、体制等方面的难得机遇,更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传统比较优势削弱、农业产业安全隐患增加等严峻挑战。
未来五年,农业发展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确立“大粮食”的宽口径支持思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农业形势 农业发展趋势 政策思路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十五”期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
2009年,几乎所有农产品产量都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其中,粮食、糖料、禽蛋在2005~2009年间总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6.8%和3.0%,大大高于2000~200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0.9%、4.4%和2.2%)。
林产品的发展有明显飞跃,橡胶、松脂、油茶籽等林产品产量年均增长4.8%、8.1%、7.5%,比“十五”期间的增速(1.4%、6.8%、1.2%)又有进一步提升。
但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农业面临严峻考验。
(1)农田小水利问题突出。
2009年全国仍有9亿多亩耕地没有灌溉条件而只能靠天收成,而全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灌溉用水定额普遍偏高,灌溉保证率下降,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堪忧。
①(2)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视不足。
一是节水生产模式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农区在大田生产上一直沿袭传统的灌溉模式,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没有明显提高。
二是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缓慢,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
我国化肥使用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8%,“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3.2%。
与此同时,大量由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料得不到有效利用,由经济林种植、农作物种植、畜禽散养造成的面源污染和由规模养殖场产生的农业点源污染不断累积,不少农村水质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十二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与对策分析
别 是 二 、 产 业 发 展 , 村 一 、 、 产 业 比 重 由 20 三 农 二 三 0 6年 59 .:
5 .:8 5 3 . 为 20 5 6变 0 8年 的 2 . : 53 2 . ,结 构 基 本 趋 于 合 理 ; 7 4 .:7 6 2
乡镇 企业 增 加值 由 20 0 6年 的 60 . 9万 亿 元 增 加 到 2 o 0 8年 的
10 2 ) 0 15
要 】 要 回 顾 了 “ 一 五 ” 来 我 国 农 业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所 取得 的 成 就 , 简 十 以 分析 了“ 二 五 ” 期 我 国农 业 农 村 经 十 时
济 发展 的 有 利 条件 和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 出 了狠 抓 粮 食 生 产 , 持 基 本 土 地 经 营制 度 , 快 农 业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等 “ 提 坚 加 十
11 农 业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稳 步 提 高 。 障供 给 的 作 用 更加 突 出 . 保 品 种 产 出能 力 进 一 步 提 升 .主 要 农 作 物 良种 覆 盖 率 达 到 9 %以 上 。 禽 水 产 良种 覆 盖 率 不 断增 长 。粮 食 连续 6 增 产 . 5 畜 年 主要 农 产 品供 给 完成 了 由 长 期 短 缺 到 供 需 基 本 平 衡 、 年 有 余 丰 的历 史 性 跨 越 。2 0 0 9年 , 国粮 食 实 现 了 总 产 5 0 我 30亿 k , 续 q连 3年 稳定 在 5 0 00亿 k 以上 , 产 、 产双 双 连 续 6年 增 长 , 双 q 总 单 双 超 历 史 最 高 水 平 ,粮 食 总 产 量 在 较 高 的 基 数 上 仍 然实 现 了 6 % 的增 长 。粮 食 、 油料 、 菜 、 果 、 类 、 蛋 和 水 产 品 等 产量 连 蔬 水 肉 禽 续 多 年 居 世 界第 一 。同 时 , 国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水 平 稳 步 提 高 , 我 优 质农 产 品市 场 占有 率 不 断 扩 大 。 植 物 疫 病 防控 能力 明显 增 动
“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的思考“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进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完成整体转型的关键阶段,应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应当着力抓好三大方面的重点: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举措,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继30多年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农村发展体制性障碍、实现“三化同步”、破解“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
“十二五”期间应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在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中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应当明确提出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力争把它缩小到3∶1以内。
并且,应在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
切实抓好县域经济发展这个重要平台县域经济是辐射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县城是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民的主要载体。
就目前看,发展县域经济应首先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培育县域特色经济。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扶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十二五中的三农问题
—城乡、工农差别
农业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粮食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问题
农民的问题: 农民人口众多
农民分化了
农 民 太 穷
农民 收入
少
城乡 差距
从1997年到2003年 连续七年农民的年 收入增幅没有超过 5%
收入差距
大
政府提供公 共品的差距
农 民 太 弱
农民工的问题
农民土地被侵占问题
农村的问题:
“四个落后”: 经济落后,文化落后, 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
第
六
个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 1.2004年2月8日, 中央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 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见》
第
七
个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
2005年1月30日, 中央下发《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第
八
个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
2006年2月,
中共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
九
个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
2007年1月29日, 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 业扎实推进央 一 号 文 件
•
2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 23、完善农业保险政策 24、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政策 25、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 26、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政策 2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8、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政策 29、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3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中国政府十分关注“三农” 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一定会实现现代化, 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强大的国家。
简论“十二五”初中国农业发展形势研判
简论“十二五”初中国农业发展形势研判一、中国农业发展格局及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发展格局也在不断改变。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总体发展保持平稳,但存在不少问题,如结构调整不够到位、生产方式与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收入增速较慢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十二五”初中国农业发展形势,为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十二五”初我国农业政策及措施的实施情况“十二五”首个年头,中国农业部提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如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启动“双创”行动计划等。
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的困难和短板,还出台了一些特别政策,如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保障。
三、“十二五”初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多样挑战。
一方面,农景产品需求增加,农村社区服务需求增长,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更多关注,而这些新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因素导致农业和农村劳动力流失,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困难。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对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十二五”初我国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种养殖业一直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种养殖业也面临着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种养殖业正在逐步转型升级。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塑料袋饲料、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新型种养殖方式将逐渐替代传统模式,成为未来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五、“十二五”初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智慧农业正在成为新时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智慧农业将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文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文(仔细看,寻找突破点)2011-09-01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农业部1日新闻稿,当日,农业部全文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分为6章。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產品综合生產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农业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
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第一章把握形势,顺应发展新要求一、发展成就与经验“十一五”以来,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粮食连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保持在5亿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上了万亿斤新台阶。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先后跨越4千元、5千元大关,年均实际增长8.9%,增速超过“七五”以来各个时期。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分别增长4个和16个百分点,标志着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土地流转平稳有序,家庭农(牧)场、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万多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5万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
十二五规划中国布局农业战略
十二五规划:中国布局农业战略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1年第05期农业稳则中国稳。
在当前国际粮价波动、国内干旱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布局今后五年的农业战略尤为重要。
日前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用四章篇幅谋划出今后5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在第二篇,排在各项工作之首,再次体现了“重中之重”。
让人们看到了,国家大政方针中。
统筹城乡、反哺“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规划纲要中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强农惠农完善长效机制。
现代农业新起点开局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5.4亿吨以上。
与上一个5年规划提出的10000亿斤目标相比,增加了800亿斤粮食。
对此。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
中国人口多、食品消费量大,恩格尔系数较高。
农产品供给状况和价格对于物价的影响很大。
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800亿斤粮食从何而来?陈锡文介绍了4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到去年年底全国49%的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
如果解决好水源问题,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节水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如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坚持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
四是在流通、储备、价格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
进乡镇机构改革 。 四是推进村 民自治制度
化 、 范 化 、 序 化 , 善 农 村 社 会 自 治 规 程 完
“ 二 五 ”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 加 快 十 和 要
( ) 面 繁 荣 农 村 经 济 一 全
转变农 业增 长方 式 、创新 农业 经 营方 式,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的工作重点是 :
一
促 进 农 村 经 济社 会 全 面发 展 ,
公共品管护机 制。
深 入 推 进 新 农 村 建 设
推进 县乡财政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
是调 整财 政 收入 分配 格局 , 强县 域 经济 增 发展 实力 。 是稳 步 推进 扩权 强县 改 革试 二 点 , 县域 经济 发 展活 力 。三是 继 续推 增强
—
—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
加 快 农 村 区 域 发 展 。对 粮 食 主 产
—
—
分农户退 出承包 地 , 加人均土地 占有 增
规模 从 而 扩 大 农 业 经工 程实 施力
的总体思路是 : 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 发展 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 战略任 基本方 向 , 把加快形成 城乡经济 社会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作 为 根 本 要 求 ,坚 持
实针对农 民专业 合作社 的财政 、 收和 税
持和 自身努 力 , 着力 加 强交 通 、 讯 、 通
金融支持政策 , 提高农 民专业合作 社 的 信息 等基础 设施 建设 ,增强 自我 发展 开拓能力 , 充分发挥其 为农服务 的基础 促进 牧 区生 态 环 境 修复 并 不 断改 善 ;
十二五对农业方面的政策
中国农业部9月1日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研究员认为,认为此次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将使农林牧渔板块整体受益,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加快畜牧业和禽畜养殖企业产业化进程: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奶牛、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提升至38%和50%(2010年为28%和35%),预计已经启动规模化养殖的企业司将获得进一步财政支持,主要包括:正邦科技、雏鹰农牧、新希望、唐人神、大康牧业、西部牧业、圣农发展、华英农业、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
2、扶持渔业与水产品养殖企业:规划中提出将提升渔业产值比重,继续推进出口水产品三个优势区(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建设,积极发展大宗淡水鱼类和名优水产品种养殖以及增强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
预计水产品养殖企业(好当家、獐子岛、壹桥苗业、东方海洋及大湖股份)和远洋捕捞企业(中水渔业、开创国际)将获得更多产业扶持及财政优惠政策。
3、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规划中提出将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发展一批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以及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该政策将直接利好各类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包括油脂加工企业(东凌粮油、西王食品、中粮等)、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粮生化、大成生化、大成糖业、西王糖业)、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双汇发展、高金食品、顺鑫农业、得利斯、河南众品、大众食品、雨润食品等)、糖加工企业(南宁糖业)、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国投中鲁)以及番茄酱生产企业(中粮屯河、新中基)。
4、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规划中提出将支持农民与合作社购置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并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机行业整体需求将继续高速增长,并推动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受益上市公司包括吉峰农机(农机连锁企业)、新研股份(收获机生产企业)以及悦达投资(拖拉机生产企业)。
“十二五”时期“三农”政策基本走向
“十二五”时期“三农”政策基本走向
韩俊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总页数】4页(P5-8)
【作者】韩俊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
【相关文献】
1.“十二五”时期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要点 [J], 韩俊
2.我国"三农"政策基本走向研究 [J], 韩俊
3.“十二五”时期“三农”政策基本走向 [J], 韩俊
4.“十二五”时期首都“三农”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与政策——在2011年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 [J], 王孝东
5.“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向 [J], 宋智勇;王志双;陈敬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韵政策框架与基本思路
Policy Framework and Basic Thinking of China' s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welfth "
Five-Year" Plan Period
作者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出版物刊名: 改革
页码: 5-2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十一五”时期“三农”问题;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框架
摘要:“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加快农业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求平衡。
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问题是当前“三农”政策的难点、焦点所在。在政策上,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向性问题:
二是农地农有,农地农用。让公司法人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不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严格用途管制,防止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防止在农业人口大批转移之前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在全国蔓延。
三是家中有地,进退有据。要充分认识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的特殊重要性,充分估计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的风险,当农民在城市里的根没有扎下去前,不能轻易拔掉农村承包土地这个根。这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农民进城落户定居后,是否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要强调“自觉自愿”,不能把“双放弃”(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先决条件,更不能强制性要求农民退地。
第二,在保障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毫不动摇地坚持家庭经营方式,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健全农业统一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好村级集体组织在统一经营和服务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信息、技术、购销、金融、农机等全方位服务。
一是土地定权,农民定心。明确界定土地权利是完善土地制度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明确“长久不变”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明确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可以先选择几个省进行试点,尽快在全国推开。
“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为农村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二、确保国家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及其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特征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表现为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等;所谓强制平衡,是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计入水资源成本和全部人工成本,我国粮食生产实际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成本,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政府强力主导;所谓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根据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粮食生产、价格和库存情况,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生产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有可能重新抬头,如果缺乏必要的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会出现较大幅度减产,国内有可能再度出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十二五”时期-“三农”政策基本走向
———————————————————————————————— 作者:
———————————————————————————————— 日期:
ﻩ
“十二五”时期 “三农”政策基本走向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把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作为我国农业政策的一条“底线”。“十二五”时期粮食自给率力争保持在95%以上。2015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3.77亿人,人均粮食需求按400公斤计算,全国粮食总需求量为5.508亿吨,以粮食自给率95%计算,需要国内生产5.2326亿吨。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可观,通过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技术进步,从总量上看,能够基本满足国内粮食需求。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新的滑坡,确保粮食安全,从政策部署讲,一是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粮食抗灾能力。三是更多发挥市场价格对粮食生产的调节作用。在粮食成本核算中逐步将水资源的成本完全计入,让粮食生产成本显性化。四是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保证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五是建设快速、便捷的粮食流通体系。六是加大粮食优良品种和增产关键性措施推广力度,努力提高粮食单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七是落实地方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金,健全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四是土地收益,城乡共享。要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土地市场价值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近年来,宅基地整理与村庄整治在不少地区推进很快,明显的好处是节约了用地,为城镇发展和工业建设争取了用地指标。但工业和城市发展缺地,不能主要靠“拆村腾地”来解决,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也有很大潜力;城市建设缺钱,更不能靠开发经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来筹措,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分享开发经营集体建设用地带来的收益,真正能够造福农民。暴力拆迁和征地已经成为舆论高度关注的热点,要抓紧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补偿机制、强化问责、加强监管等方面整顿和规范征地拆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