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初中的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的文言文及翻译

《孔子论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孔子论学》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仲由啊!教导你明白这个道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而能广泛运用。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经常忧愁。

”孔子说:“学习而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

文言文初中必背及译文10篇

文言文初中必背及译文10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必背及译⽂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初中必背及译⽂ 论语⼗⼆章 孔⼦及其弟⼦〔先秦〕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为政》 ⼦⽈:“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 ⼦⽈:“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罕》 ⼦夏⽈:“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张》 译⽂ 孔⼦说:“学了(知识)然后按⼀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 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竭⼒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说:“我⼗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岁能独⽴做事情,四⼗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所⽀配的事情,六⼗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岁做事才能随⼼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点去做⽼师了。

” 孔⼦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中充满疑惑⽽⽆定见。

初中文言文翻译全集

初中文言文翻译全集

一、《论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二、《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得到的多帮助,失道的人得到的帮助少。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的人所顺从的,去攻击亲戚所背叛的,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三、《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已经如此,还要追求知识,那更是危险了!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恶事不要接近刑罚,顺着自然之道去做,可以保护自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活亲人,可以享受长寿。

”四、《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太史公说:“我听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五、《左传》晋文公问于咎犯曰:“吾闻之,一夫做难而七庙隳,身死而国灭,为不祥之事。

吾其行乎?”咎犯对曰:“夫礼,死生存亡,国之大事也。

岂不闻:‘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哉?”翻译:晋文公问咎犯说:“我听说,一个人发动叛乱,七庙就会被毁,自己死了国家也就灭亡,这是不吉祥的事情。

我打算离开这里,怎么样?”咎犯回答说:“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国家的大事。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吗?”。

初中文言文大全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大全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翻译初中文言文大全加翻译每个人都知道,初中的知识就是基础,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初中文言文大全加翻译,欢迎大家查看!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初中必备文言文翻译

初中必备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背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起源于先秦,盛行于秦汉,一直延续到明清。

文言文的特点是语法严谨、用词精炼、表达含蓄。

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中必备文言文翻译1.《论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得到道义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最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最多的时候,天下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都顺从他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有不战的道理,但一旦开战,必然胜利。

”3.《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身且死,名何益?”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已经这样做了,还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加危险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接近刑罚。

生命即将结束,名声有什么用呢?”4.《史记》司马迁曰:“信陵君者,魏之公子也。

其为人,温良恭俭让,宽厚而爱人,貌恭而心慈。

”翻译:司马迁说:“信陵君是魏国的公子。

他为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宽容厚道、爱护他人,外表恭敬而内心慈爱。

”5.《三国演义》诸葛亮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翻译:诸葛亮说:“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去做。

只有有才德的人,才能使人信服。

”三、总结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以上五篇文言文,是初中阶段必备的,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文言文_翻译

初中文言文_翻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衣服。

临别时,她细心地缝制,担心游子归来的日子会很长。

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温暖阳光?《庐山谣》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登上鹳雀楼,白天的阳光依偎着山峦渐渐沉没,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光,那就再往楼上走一层。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上,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径之间,人的踪迹都已消失。

一叶孤舟上,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雪花飘落在他的周围。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啊,你是怎样的巍峨?齐鲁大地的青色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的造化钟爱你的神奇秀美,阳光和阴影分割了昼夜。

胸怀荡漾,仿佛有层层云彩升起,泪水夺眶而出,追随归巢的鸟儿。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巅峰,俯瞰众山,它们在我眼中都显得如此渺小。

《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已具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在牛渚的西江边夜泊,天空湛蓝,没有一片云彩。

登上船头,仰望秋月,徒然想起那位谢将军。

我也能高声吟咏,但那位已经去世的人已经拥有了千古文章。

我们都是天涯沦落的人,既然相遇,何必在乎是否曾经相识。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文言文翻译5篇

初中文言文翻译5篇

初中文言文翻译5篇初中文言文翻译篇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先秦:佚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的,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的安徽凤阳。

2、沉着:悠闲自得。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是:这。

4、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全:完全,确定是。

6、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

其,话题。

本:最初。

7、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

怎么,哪里《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
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
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
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
周忱做巡抚时,出入都乘坐小轿,路上遇到僻远的村庄,就询问老 百姓的疾病痛苦。五保有个叫王槐云的人,夏天月夜在树下乘凉。周 忱到了这里,和他并排坐下,说田间农事,十分熟悉,过了一会儿随 从来了,(王槐云)才知道这是巡抚,叩头谢罪。周忱笑着安抚他, 并且听他说完了才离开。
2019/6/15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2019/6/15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
②适:
③涕:
④及:
⑤游:
⑥志:
2、翻译:
①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司马迁感到“爽然若失”的原因是:
4、“自令若是”的“是”指代的是

你认同贾谊责怪屈原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 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 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 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2019/6/15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 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译文: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姓贾的 读书人,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 吊屈原。

姓贾的读书人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
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
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通晓诸子百家的书,就把他
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让他担任
太史公⑤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 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 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汨(mì)罗: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 江殉节。②太傅:古代官名。③雒(luò)阳:三国时魏改“雒 ”为“洛”,即洛阳。④廷尉:古代官名。⑤太史公: 《史记 》的作者司马迁,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
2019/6/15
2016-7-15
1
1
(一)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 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 “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 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 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 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 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2019/6/15
【阅读训练】
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2019/6/15
译文:文襄公周忱审阅死囚的案卷,想要使囚犯活下来却没有办 法,(因此)忧虑叹息。(于是)让书吏抱着案卷读给他听,一直读 到了数万字,他背手站在一边听。(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 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使这 个人免于死刑。
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 幸亏有这点能够使 他活下来。”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文襄公笑着安抚宽慰他没关系的,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 离开。
贾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罗①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②,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廷尉④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己巳之难,英宗皇帝被俘虏,蒙古人即将进犯京城,号称要攻占 通州仓,满朝官员都仓皇没有办法。(朝中)有人建议要派人放火烧 掉通州仓,担心敌人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忱刚好 在京城,就建议让各地卫军预支半年的粮饷,命令他们自己前去领取 。于是肩扛粮食的军队充满了道路,不过几天京师的粮食就充足了, 而通州仓也被搬空了。
D、说/田间事甚悉
答案:D“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 ”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
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分)
(1)案(案卷,文书,卷宗 )(2)恐( 担忧、担心 )
(3)谢( 道歉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答案:判案(1分)为了救活一个囚犯,而让官吏读大 量的案卷给他听;(2)救粮(1分)文襄公的建议巧妙合 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3)私访(1分)文襄公关 心民生与百姓一起闲聊并且清楚农事。
1、下列句子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分)
(1)案( ) (2)恐( ) (3)谢(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博士之职。贾谊死的时候三十三岁。

司马迁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
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
自沉的地方,从来没有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
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
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