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配套课件:2.6 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配套课件:2.6 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侦察后,认为战机尚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出兵。哪知, 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今镇江)名 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象,辛 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 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遂成此词。
导记·晨读晨练
第6课
第6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3.词义理解
第6课
清冷高远的秋天。 (1)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说。 (2)休说:___________ 落得。 (3)赢得:________ 哪堪,怎堪。堪,能。 (4)可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指当年的繁华盛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街巷。 (6)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
导记·晨读晨练
第6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多音字 房舍 shè ①舍 舍弃 shě
曾经 cénɡ ③曾 曾祖母 zēnɡ
巷陌 ②巷 巷道
xiànɡ hànɡ ɡōnɡ ɡònɡ

供给 ④供 招供
导记·晨读晨练
2.辨析字形 脍 脍炙人口 侩 市侩 荟 荟萃 (1) 绘 绘声绘色 刽 刽子手 烩 大杂烩 揾 揾泪 蕴 蕴涵 (3)瘟 瘟疫 媪 翁媪 温 温文尔雅 羸 羸弱 蠃 蜾蠃 (2)赢 赢得 瀛 瀛海 嬴 嬴政 皇 仓皇 惶 惶恐 (4)煌 辉煌 遑 遑论 隍 城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贺新郎》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贺新郎》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贺新郎》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词作鉴赏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

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

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青玉案》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青玉案》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青玉案》赏析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作鉴赏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下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辛弃疾词的艺术创造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开展。

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

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消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词牌“永遇乐”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词牌“永遇乐”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词牌“永遇乐”简介永遇乐:词牌名。

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

又名《消息》。

词牌释义:〔题考〕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

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

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

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

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

”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

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

”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

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

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

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

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

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

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

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

(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

(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

第三句六字协。

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

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词牌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说明:特别提示:上阕第一、二句,第四、五句,第七、八句,下阕第一、二句,常用对仗,当然也可不用,自然灵活掌握。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

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这里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心思想却是相同的,即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总体风格上的雄健、豪放,两首词也是一致的。

只是前期词多些昂扬、激奋;晚年之作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

眺望远山,其形状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

这些自然山水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它们只能引发人的忧愁和怨恨。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内容提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广阔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国破山河在”的悲伤,记录人民的不幸和痛苦,抒写诗人的忧伤与激愤,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

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

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

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

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

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忧的形象”,爱国的“民族之魂”,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 鱼儿·青 玉案·元夕》)
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陌上柔 桑破嫩芽》)
◎祖国在我心中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 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 丁洋》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名句填充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涵着相 似的情感。 (2) 辛 弃 疾 在 《 水 龙 吟 ·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 中 用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三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徒然 虚度时光的感慨。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于 1205 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年 66 岁。当时韩侂胄执 政,正积极准备________。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________, 不能________,否则很有可能重蹈失败的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 不接受,反而对辛弃疾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________” 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坚决主张抗金 43 年,如今大好 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又将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 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抚今追昔,心潮澎湃, 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生于宋金对峙的乱世,他马上能杀敌,马下能写檄文, 可壮志未酬,夙愿难偿!只好将满腔爱国热情铸于词篇之中,“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风格或为沉郁,或为明快,或为激烈,都 表现出他“平戎万里”“整顿乾坤”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词人抚 时感事,将慷慨激昂、牢骚不平之气融于词中。慷慨纵横、雄奇 豪壮而又沉郁苍凉!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苏辛”豪放词中的“三国英雄情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苏辛”豪放词中的“三国英雄情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苏辛”豪放词中的“三国英雄情结”明代张延在《词余图谱》中将宋词按风格分为两类——“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当然,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只是依词作内容所作的分类,诚如“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因此,后人都以“苏辛”并称,并将他们视为豪放词的领军人物。

词自五代以来,都以婉约为正宗,豪放为另类。

但在宋代,豪放词却以慷慨激昂的高亢曲调,以及豪迈悲壮的英雄气息,在词坛大放异彩,而“苏辛”的豪放词更是表现出了鲜明的“英雄情结”——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三国英雄情结”。

“情结”本是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概念,原指被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愿望。

比如,弗洛伊德根据古希腊神话中俄狄蒲斯杀父娶母的故事,称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为“俄狄蒲斯情结”。

身处北南两宋的苏轼、辛弃疾,都有过人的才华与胆识,更有积极济世的雄心,眼见辽、西夏、金等列强并起,而宋朝政权却江河日下,怎能不遥想三国时“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各路豪杰,大展身手”的往事?因此,他们若有所思,顿生“三国英雄情结”也就再所难免了。

他们的这种“三国英雄情结”述之成文,尤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最。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还是“三国周郎赤壁”,江山还是美如画,但豪杰已成过眼云烟。

在苏轼眼前,挥之不去的还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当年公瑾。

寥寥数语,一个英姿焕发、雍容闲雅、从容若定的少年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再加之美人相伴、强敌为衬,词人对英雄的无限向往与爱慕之情便激情洋溢地表现在了字里行间。

词人自己呢?却是宦海沉浮,华发早生——半世辛酸尽在其中。

除以上三处明显表现对周瑜的仰慕外,词人还在词中毫不隐讳地称周瑜为“千古风流人物”和“豪杰”。

词人的“三国英雄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一、青少年时期。

止于23岁南渡以前。

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

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

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

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

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

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

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

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

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

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

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

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

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

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词作鉴赏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

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

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话说吴钩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话说吴钩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话说吴钩吴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据考证,它产生于春秋时期。

当时,冶炼技术已到了青铜时代。

由于诸侯混战,烽火四起,兵器的品种日益繁多,于是一种似剑似刀,又非剑非刀的兵器———吴钩诞生了。

吴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唐代学者严师古注《汉书·韩延寿传》上说:“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

”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又云“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刀弯。

”从现在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变为一浅沟形,故名钩。

不过,其形制像刀、剑一样,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个人的习惯爱好,打制出不同的钩器。

明代人茅元仪《武备志》说,长钩多双手使用,短钩多左右手各持一钩,或另一手持其他兵器,相互配合使用。

此外还有单钩、双钩、鹿角钩、挠钩、虎头钩等。

据说吴钩招数毒辣、变幻莫测。

格杀时,有“遇钩见血”骇人之称。

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吴钩由于出招奇诡,处处有杀机,令敌手防不胜防。

备受志士侠客的垂青,携之不离左右。

历代诗人对吴钩赞咏不已:“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张载)”;“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鲍照)”……最脍炙人口的是大诗人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自幼喜欢剑术,崇尚那些武艺高强,义行天下的侠客义士。

诗中描绘侠客手持明如霜雪的吴钩,雄姿英发的形象,正表明他不愿皓首穷经,欲建奇功伟业的心迹。

另一位诗人李贺在《南园》中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先说男子为什么不带吴钩,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但他又说去凌烟阁功臣榜上看看吧,又有哪个书生能够封侯呢?抒发了他虽渴望施展抱负有所建树的满腔热忱,但由于受家讳之累,未得士第,终生落魄,抑郁不得志。

所以最后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鲁迅在《淮风月谈·豪语的折扣》说,仙才李太白的善作豪语,可以不必说,连留长了指甲,骨瘦如柴的鬼才李长吉也说这样的大话,简直是毫不自量。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6《辛弃疾词两首》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赏析这首词是〈〈稼轩词〉〉中最优秀的爱国篇章之一,脍炙人口。

本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

开头四句说,江山是永存的,但是无处再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吴国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流风余韵,经多年风吹雨打,时光的流逝,已无处可寻,然而孙权北拒强敌曹操的业绩,至今仍铭刻于人心。

作者寻上北固亭,第一个怀念的古代人物就是孙权,不仅因他是三国时吴国的君主,更由于他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拒强敌于国门之外,这点是作者所钦佩的,故直赞“英雄”。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英雄孙仲谋无觅处”的倒文。

“斜阳草树”六句是怀念刘裕的威赫战功。

意思是,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芜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刘裕曾率领兵强马壮的大军,威势如猛虎一般,将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赶回北方。

作者由现实荒芜的景象,遥想刘裕当年的壮举,热烈地歌颂了古代英雄,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抱负。

辛弃疾对刘裕的显赫战功是极为推崇的,特在词中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赞颂他装备好,战斗力强,战果辉煌。

作者对刘裕的赞颂也是对南宋当权者即将北伐的一种激励,对自己报国壮志的一种含蓄地表达。

刘裕是起于京口而成大事的,自己正在镇守京口这个险要的前沿阵地,亦当完成北伐战斗任务;刘裕他敢于同鲜卑、羌等北方民族的统治者抗衡,并取得胜利,收复了失地,南宋也应积极北伐,收复沦陷多年的中原。

下片借古讽今,表明自己对国事的关心。

“元嘉草草”三句写历史典故,这里作者引来讽喻孝宗时的符离之败,并提醒即将开始的北伐当引为教训。

辛弃疾是怀收复中原大志而南归的,但由于“符离”之败,使主降派得逞,赵从此不敢谈恢复。

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一直未能实现。

在此词中,作者借元嘉往事,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

此外,作者写此词时,正值宰相韩胄战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要重蹈覆辙;但是韩胄疾贤妒能,轻举妄动,结果造成一二O六年北伐战败,韩胄被诛,正中了辛弃疾“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1《辛弃疾词两首》课文主题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1《辛弃疾词两首》课文主题素材
《辛弃疾词两首》课文主题素材
课内素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面对祖国江山的壮 阔、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 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激发了他 那一腔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壮志,所以他 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里,许 汜只顾买房置地、来自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为伍。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 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 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 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
鲜活素材
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 同,特别要求了在报名提供材料时要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内容。
“把吴钩看了”,他是多么想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 场、杀敌报国啊!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把“栏杆 拍遍”以泄其情。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 一颗爱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
应用角度:“责任”“意志”“执著”“爱国”等。
[应用片段]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 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 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 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退出
教育部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强 考生的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 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 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6.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不免局促辕下。

(王国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

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

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

”(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

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

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和势力的词。

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

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

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

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

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

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

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

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

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

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

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

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

辛弃疾曾赋
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

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