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多元公共行政观

合集下载

第十六章+行政改革

第十六章+行政改革

第三节 中国行政改革:回顾与展望
二、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健康增长需要与政府生产力落 后的矛盾 (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行政制度改革 全面展开的矛盾 (三)政府的简政放权与社会自治能力弱 化的矛盾 (四)机关富余人员的分流与社会吸纳能 力有限的矛盾
第三节 中国行政改革:回顾与展望
据报道,1992年,只有4万多人口的某县吃财 政饭的有3100多人;县委主动向地委申请让 该县成为机构改革试点县。改革后,县委 部门由13个变为6个,政府部门由44个减为 16个,事业单位由94个减为58个,人员减少 了800人。但由于“上下对齐、左右对称” 的要求和大环境的局限,1997年县机构设置 恢复到改革前;现在的政府事业单位比改 革前增加了100多个;到今年7月行政人员比 改革前又增加了1 000多人。
三、中国进一步行政改革的基础性问题 (一)中国进一步行政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设定
行政改革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 一个层面是法理与法律的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管 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层面。第一个层面包括的问 题主要有:
(1)政府的法定地位。 (2)政府的基本职能。 (3)公民的参与。
第三节 中国行政改革:回顾与展望
(二)行政改革的阻力系统
1、对官僚体系的依赖。 2、政府官员的行政角色。 3、官僚体系从工具性转变成制度性的。 4、公共组织的不可替代性。 5、改革主体的墨守成规。 6、行政不良问题的不明显。
第一节 行政改革的一般理论
三、行政改革的内容 (一)行政职能的转变 (二)行政体制的改革 1、政府机构改革 2、 行政权力结构的调整 3、人事制度的改革 (三)行政行为方式的变革 (四)行政文化的更新
人员分流困难。
本章结束!
第一节 行政改革的一般理论

2020开放大学电大 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参考答案

2020开放大学电大 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参考答案

2020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参考答案版权归国家开放大学所有第十六章行政改革1、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2、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3、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4、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是哪些?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5、简述行政改革的对策。

答:(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6、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答:(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7、简述政府再造的原则。

第十六章 行政改革

第十六章 行政改革

第二节 国外行政改革
一、行政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 (二)信息革命 (三)公众对政府期望增高 (四)官僚体制
二、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改革导向:一是在公共产品生产方面引入竞争 因素,打破传统的行政垄断局面。应当允许其他 主体参与公共产品提供活动,这样可以起到限制 行政机构规模扩大和促进效率提高的作用。二是 将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分开来,将有些生产交 给私营企业。三是以随机组成并随时变化的专家 委员会对行政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以起到 监督促进作用。
(二)坚持依法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法律 规范
(三)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 理的效益
(四)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 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行政改革
一、我国历次机构改革概况 (一)1949-1978年,经历了四次机构改革 (二)1978-1993年,其间经历了三次机构调
3、政府业务合同出租(Contracting-out),把政府主管 的部分业务工作推向市场,由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 以保 证其业务目标的实现。
三、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和 主要措施
(二)政府间纵向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 关系,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
(三)精简机构,改革传统科层组织制度
(四)注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 强公务员定员管理
三、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和 主要措施
(五)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改进行政管理 的方式方法
1、缩小审批事项的管理范围; 2、下放审批权限; 3、废除失效的、过时的条例; 4、合并重复的审批程序和审批制度; 5、简化申报程序和审批手续等。
四、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有计划、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 革稳步发展

第十六章 服务型政府 《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

第十六章 服务型政府 《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

• 服务型政府重建的治理体系在内在方面,主要包括体制、 组织、机构、资源等。
• 服务型政府重建的治理体系在外在维度上,主要包括权力、 法律、政策、治理方式等。
• 服务型政府重建的治理体系在价值维度上,主要包括意志、
义务、责任、人格等。
• 三、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社会认同
• 服务型政府建设包含着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特性,但它 需要在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中获得,并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独特性既适用于作为政府改革的理论形态,也适用于作为 社会治理主体的实践形态。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当找 到属于它自己的道路和存在方式,并建立一种具有独特性 的社会治理模式。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现途径
• 一、国际经验中国化
• 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中国实际和解决中国问题。西方 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是与西方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相符合的, 来到中国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问题,即使那些与西方 国家历史上或当前存在的情况相同、问题类似,而在形成 机理、运行方式、发展趋势等方面也存在着极大不同。
首当其冲的问题。
•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要解决6个问题
理论建构
服务型政府 建设的理论 研究要解决
6个问题
实践困境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的主要内容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研 究的主要内容
行政价值重构 组织体制改革 电子政务建设 创新公共服务
•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制度设计
• 道德制度是社会治理活动运行的主要框架,而法律制度是 道德制度框架的补充。
• 四、行政活动科学化
• 行为规范。行为规范表明服务行政也是有约束的、规范的 行政行为。
• 运转协调。运转协调表明行政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层级、 内部外部之间要合作协调。

西方行政学说史教案

西方行政学说史教案

《西方行政学说史》讲义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简介课程性质与任务西方行政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行政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真正进入公共行政科学大门的专业性基础课程,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西方行政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和讲授西方行政学史的重点学派和著名行政学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沿革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系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学说,更深一层地了解行政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并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加深对行政活动规律的认识,把握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纵向地把握行政管理科学;另一方面,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行政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说,把握西方行政史的整体概貌。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西方行政学的学术理论,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

学分与学时3个学分,54学时,18周教学方式与形式本课程采用专题讲授、专题讨论与学生读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考试方式与规定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成绩评定标准: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后,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试卷设计结构:选择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40%,论述题30%。

指定教材谭功荣著:《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与阅读书目1、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苎乾威等:《西方行政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彭和平、竹立家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_[全文]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_[全文]

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政府只掌舵,不划桨。

丹哈特夫妇:“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公民是一个多重的角色,他们既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各种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利益实现的监督者。

Contents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2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简要评述3新公共服务的定义新公共服务常常被视为以公共行政思想和实践(即基于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为基础的第三种选择,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方向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赖特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和非赢利组织研究的权威人物1995年《政府膨胀:联邦层级与责任分散》1997年《改革的浪潮:促使政府运行起来》1999年《新公共服务》2004年《高绩效的四大支柱》曾经获得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布朗洛图书奖”罗伯特·B·登哈特博士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的主席曾担任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曾担任特拉华大学城市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曾担任佛罗里达大学奥兰多分校公共行政系主任曾担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等职务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性著作:《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组织理论》,《公共行政:一种行动取向》,《意义之寻求》,《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中人的行为管理》,《公共服务的新生》,《公共服务中的行政领导》珍妮特·登哈特1979年,她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主攻公共行政学1991年,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主攻公共行政学1995~1999年,担任亚利桑那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1999年至今,担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第二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1989年1999年2000年新公共服务的提出美国著名行政学者帕特里夏·英格拉姆和戴维·罗森布鲁姆就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指的是“一场新型的公共行政运动”保罗·赖特在其著作《新公共服务》中将“新公共服务”描述为“21世纪新一代公务员应具备的典型特征”罗伯特·B·登哈特和珍妮特·V·登哈特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对市场的过分崇拜忽视了市场的缺陷而向私人部门管理过分的模仿学习导致公私管理的混乱丧失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正当角色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多元公共行政观

多元公共行政观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的确包含着有计划的活动,它关注政治和政策制定,主要集中于政府的行政部门,它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行政,它主要关心法律的执行。

”①有鉴于此,他把“公共行政”界定为:“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与服务功能。

”罗森布鲁姆十分强调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对于公共行政的特质,他主要是通过与私营部门的行政进行比较来加以揭示的。

在他看来,尽管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某些管理层面和法律要素上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点,但是,公共行政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与私营部门的行政均有所区别。

他认为,相对于私营部门的行政而言,公共行政在以下诸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性。

第一,公共行政是以宪法为基础的。

第二,公共行政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

第三,公共行政较少受制于市场力量。

第四,公共行政基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

也正是基于对公共行政概念及其特质的上述认识,罗森布鲁姆指出看待公共行政应该有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并且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等诸方面分别对公共行政研究的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进行了阐述,进而相应地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对政治、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整合。

总之,公共行政从来都不是一个同质的研究领域,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多元性产生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几乎涉及人类事务的各个领域,公共行政的复杂性使得任何单一向度的研究均不可能使人们对公共行政获得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公共行政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也是宪政问题,我们只有把三种认知途径整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公共行政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行政的实问题。

①。

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行政改革自测题答案

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行政改革自测题答案

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行政改革自测题答案答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充分了解本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和现状,确定改革目标和方向;2.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确保可行性和可持续性;3.加强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改革能够得到支持和配合;4.注重改革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5.关注改革后的绩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

4)电子政府具有高效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可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方便公众的生活和工作;5)电子政府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可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变化,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1)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行政改革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充分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的实施科学、合理、有效。

2)行政改革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

行政改革必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为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和现实情况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也不能盲目地推行改革。

3)行政改革必须遵循民主原则。

行政改革必须尊重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保障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权利,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改革的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

4)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稳定性原则。

行政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因改革而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必须保证改革的平稳、有序、稳定。

5)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综合性原则。

行政改革必须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不能片面、零散地改革,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改革,确保改革的综合性、协调性、一致性。

行政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严密的规划和论证。

在进行改革之前,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行政系统问题的所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

改革应该从容易获得成功并容易看到改革效果的环节开始,慎重进行。

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第十六章--政府绩效管理(整理后)

第十六章--政府绩效管理(整理后)

第十六章政府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

2、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

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第一节政府绩效管理概述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一)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与启示(二)政府部门绩效的概念1.公共行政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

(1)公共行政成本包括两方面: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

2.政府部门的产出与效益:产出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它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这是行政绩效难以精确测量的重要原因;效益是指政府部门的产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公共行政的效益类型:①根据时间跨度,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②根据内容和范围可分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③根据效益的方向可分为正面和负面效益;④根据人们的认知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形效益3.公共行政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三)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

1. 绩效计划:是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

2.绩效考核: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指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它包括组织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

3.绩效改进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1.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2.绩效管理有助于政府部门间形成竞争机制3.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1)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奖惩机制强调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以塑造服务民众、使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圣才出品】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圣才出品】

第16章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16.1复习笔记一、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评论1.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特点(1)接受政治—行政二分法。

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政治应该与行政分离开。

(2)一般管理取向。

这种一般的管理取向假定私人(企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在公共(政府)部门中加以应用。

(3)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求一般原则。

传统公共行政学说所具有的不是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而是一种实用的价值取向。

(4)强调公共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领域,一般的做法就是集权、简化和统一。

(5)对“民主”的基本承诺。

不过,这里的民主是从实质上而不是从程序上加以界定的。

民主应该是通过建立一个既强有力又负责任,旨在有效地满足人民需要并且能够关心人民意愿的政府来加以实现。

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和哲学基础(1)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①信奉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和平等;②喜爱和谐甚于喜爱冲突;③相信都市生活的优越性;④把献身科学当作进步的主要工具。

(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思想框架①它包含着民主使命的概念,它信赖基本规律,它信奉进步论与循序渐进论,它相信能够据以成立“民主统治阶级”的专门知识。

②如果政府不能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那么民主使命就难以完成。

③寻求行政“原则”就是信赖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因为行政“原则”理应反映“一种更高的规律和一种基本的道德秩序”。

④进步应该通过一种有计划的管治社会来予以实现。

“效率准则”表明人们试图将传统的民主制度与新行政技术的要求协同一致。

(3)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哲学基础①实用主义。

注重手段的效率反映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

②功利主义。

假定人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平等,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目标本身便是功利主义的体现。

③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表现在反对无形的标准并试图用“测量来取代形而上学”。

3.关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沃尔多认为,韦伯的官僚制概念是关于正式组织的惟一最重要的陈述。

第二十三讲: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

第二十三讲: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

创新来了: 创新来了:
也正是基于对公共行政概念及其特质的上述认识, 也正是基于对公共行政概念及其特质的上述认识, 罗森布鲁姆指出看待公共行政应该有管理( 罗森布鲁姆指出看待公共行政应该有管理(又分为传 统管理与新公共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 )、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 统管理与新公共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并且 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 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 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等诸方面分别对公共行政研究的 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进行了阐述( 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进行了阐述(研究途 .doc), ),进而相应地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对政 径.doc),进而相应地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对政 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整合。 治、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整合。
总之,罗森布鲁姆认为: 总之,罗森布鲁姆认为:“对公共行政的任何定义均 须强调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特质, 须强调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特质,即使公共行政与私营部门 的管理有许多相似点, 的管理有许多相似点,但彼此在关键之处却存在很大的差 就公共行政而言,其关切的焦点在于公共利益, 异。就公共行政而言,其关切的焦点在于公共利益,它须 在宪法的规范下运作,它较少受到市场力量的限制, 在宪法的规范下运作,它较少受到市场力量的限制,它基 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当然, 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当然,在政府将一些业务 外包给非营利组织或其他第三部门的时候, 外包给非营利组织或其他第三部门的时候,公共部门与私 营部门的行政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在公共机关像 营部门的行政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 企业那样运营时,情况亦是如此。但是, 企业那样运营时,情况亦是如此。但是,正如企业部门不 可能永远从事非营利的业务一样, 可能永远从事非营利的业务一样,公共部门亦不可以采取 企业管理架构作为其主要的运作模式。所以, 企业管理架构作为其主要的运作模式。所以,公共行政与 私营部门管理的差异不仅将永远存在, 私营部门管理的差异不仅将永远存在,而且更会持续表现 在各自所拥有的价值与程序之中。 在各自所拥有的价值与程序之中。”

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1.引言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处理公共事务和实施公共政策时采取的一系列组织、管理、规划和执行活动。

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在处理公共事务和实施公共政策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应该合作、协调,以实现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介绍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理论解释,并对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2.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概念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一种管理理论,旨在实现公共事务的高效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它强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携手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解决公共事务和实施公共政策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张政府不应孤立地解决公共事务和实施公共政策,而是应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通过合作、协调等方式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力。

3.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美国学者Etzioni提出了“复杂组织”理论,该理论首次提出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应该开展有效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观点。

此后,许多学者陆续提出了类似的理论观点,如Minzberg (1979)提出了“分权管理”理论,Osborne和Gaebler(1992)提出了“新市场式公共管理”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多元公共行政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1)合作共赢。

多元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应该合作、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公共事务和实施公共政策中的问题和挑战。

公共行政的多元叙事:克里斯托弗胡德团体文化理论述评

公共行政的多元叙事:克里斯托弗胡德团体文化理论述评
广义的)辉格叙事* 源于)( 世纪的英国# 随后成为一种颇具影响的普遍性历史解释 方法# 著名历史学家巴特菲尔特! Q<@I<@7>;77<@P1<B=" 曾于)[") 对其进行明确的学术解释$ 由于该历史观强调单一线性的解读路径# 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潜在可能性# 近年来也 受到多方批判$ 详情可参考巴特菲尔特!*#)*" 的著作.历史的辉格解释/$
框架被否定+ 摒弃和( 超越) $ Q55=' )[[#! )#(% ' 新的企业导向的管理理论
试图取而代之' (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处于埋葬传统的理论与提供新的替代品之
间) $福克斯+ 米勒' *##*! +%- 作为英语世界政府行政研究的代表人物' 克
里斯托弗胡德 ,
$ N0@1975-0<@Q55=%
这种求实和批判 也为中国本土行
政叙事的建构提供了理论空间和学术可能$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0胡德!团体文化理论!多元叙事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Y
文章编号
)&(+ '*+%& *#)( #& '#)(+ ')(
*# 世纪%# 年代以来'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福利政策) 所造成的严重财政负 担和社会问题' 加上经济全球化+ 信息技术革命的加剧以及传统官僚体制的失 效' 西方各国政府先后掀起了市场化改革的浪潮- 这场改革的主题被概括(私 有化+ 分权化+ 竞争机制+ 企业精神+ 去监管化) $ S056-952' )[[+! ""% ' 改 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的转变+ 公共部门管理$包括监管% 方 式的转变以及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的嬗变等- 这场改革波及范围广阔' 时间长久 且影响深远- 在这一背景下' 公共行政的学科理论也经历了从(公共行政) 向

公共管理下公共文化多元化的建设与发展

公共管理下公共文化多元化的建设与发展

公共管理下公共文化多元化的建设与发展1. 引言1.1 公共管理下公共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下,公共文化多元化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公共文化多元化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提高社会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公共文化多元化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文化创意和创新,推动文化经济的繁荣。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从经济社会的角度看,文化多元化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文化多元化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在公共管理中,重视和推动公共文化多元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公共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公共文化是指在公共领域中产生、传播和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文化资源。

公共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公共文化是所有公民共同拥有和享有的文化资源,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人所有权限制,是公共利益的体现。

其次,公共文化具有普世性和包容性,能够涵盖不同族群、阶层、地区和国家的文化表达和需求,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

再次,公共文化是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文化领域,反映了多方合作和共建共享的特征。

另外,公共文化具有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其目标是促进公众文化素质的提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总的来说,公共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体现了文化资源的公共性、多元性和社会关联性,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公共管理促进公共文化多元化的机制公共管理在促进公共文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机制来实现。

公共行政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

公共行政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

公共行政发展中的行政主体多元化随着时代的脚步,公共行政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其发展对行政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公共行政主体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在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在这种趋势下,法、德、日等几个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主体类型,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政府的改革,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承担公共职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行政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和政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由于行政主体概念出现的背景不同,中外关于行政主体概念并不一致。

行政主体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意义在于明确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权力的承担者、行政主体,原为法国和日本等国的行政法概念,传人我国后,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它的引入解决了以往学界用行政机关来表达行政法律关系中管理主体所造成的外延范围的狭窄和其法律身份的不确定性问题。

目前行政法主体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的重要概念。

(一)国外对于行政主体概念的界定1.英美法系对行政主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如法国的行政主体概念:“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承担由于实施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

”①按法国法律的规定,行政主体包括政府组织、地方团体和公务法人。

地方团体概念并不是指设在地方的社会团体,而是一个以地域为基础的,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和履行地方公务,享有行政上的自治权力的行政主体。

法国的公务法人在法律上采用了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如大学、中学、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等实施公务的机关。

②英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行政主体的概念,但在法律制度中却确定了下来,其行政法上的主体制度包括了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和较为发达的公法人制度。

英国行政法学中的公法人,主要指在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以外的,有独立法律人格和一定独立地位的,从事某种特定的公共事务的行政机构。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在行政权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联邦政府与州之间的区别。

但在行政主体的划分上,也可以作如下分类:(1)行政机关包括联邦行政机关、各州的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行政观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行政观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罗森布鲁姆,全称戴维·H.罗森布鲁姆,系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杰出的公共行政学家之一,现任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洲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研究院院士。

他于1964年在俄亥俄州的玛莉塔学院(Marietta College)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并且分别于1966年和196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4年,罗森布鲁姆教授还因其杰出的学术声誉而被其母校玛莉塔学院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在加盟美洲大学之前,罗森布鲁姆曾先后在堪萨斯大学(Kansas University)、特尔阿维维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佛蒙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以及著名的锡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任过教。

作为具有国际声誉的公共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教授曾经担任过美国公共行政学会 (ASPA)会长和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公共行政评论》(PAR)的主编,1992年,他还被任命为克林顿政府的人事政策与管理顾问。

迄今为止,他发表了包括其名著《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在内的150多篇(部)关于公共行政、法律、行政理论与行政史、官僚政治以及公共人事问题等方面的论著,其代表作《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包括格鲁吉亚、乌克兰、意大利、葡萄牙、韩国、伊朗、以色列、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于公共行政教育,而且他还因其对公共行政领域的杰出贡献而先后荣获了著名的美国公共事务与公共行政学院联合会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NASPAA/ASPAA)杰出研究奖(1992年)、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查尔斯·H.莱文纪念奖(1993年)、美洲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杰出学者奖(1994年)、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德怀特·沃尔多奖(1999年)以及美国政治学会约翰·高斯奖(2001年)等多项学术大奖。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 罗森布鲁姆(David H.Rosenbloom ),美国 前总统克林顿的人事顾问。
一、 公共行政的新词义
❖ 多元的新词义: 公共行政,即运用管理、政治及法律的理论和 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 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与服务 功能。 ------罗森布鲁姆
公共行政的特质
❖ 1,以宪法为基础; ❖ 2,目的:公共利益; ❖ 3,不受制于市场力量; ❖ 4,须公民信任。
❖ 总之一个字:公。
管理、政治、法律等多元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 新旧公共行政理论对比 --1,组织结构(官僚式PK散向分割) --2,员工角色(非人格化PK顾客意识) --3,认知途径(科学实证、激进本投入PK重成本产出) --5,决策方面(专业理性\绝对领导PK伙伴关系\
相对领导) --6,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外在控制PK内在控制)
❖ 综合前人 ❖ 服务当代 ❖ 多元包容 ❖ 突出法治
简评
思考与讨论
❖ 1--立法、司法包含公共行政的内涵吗? ❖ 2--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何者优先? ❖ 3--效率与公平何者优先?

公共行政的世界观与办法论

公共行政的世界观与办法论

公共行政的世界观与办法论本文在公共行政研究中,说到对于实证主义的批判,以1968年召开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为标志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是当仁不让的代表。

不过,作为一场年轻人的会议,明诺布鲁克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理论准备不足的特征,与会者们虽然表达出了对于实证主义的普遍不满,却未能从学理上给予实证主义以系统的剖析和打击,更没能为公共行政的实践提供一套替代性的指导思想。

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仍然支配着官员与学者们看待行政世界的方式。

由于这一原因,新公共行政运动迅速地走向了分化和衰落,使关于公共行政的规范研究进入了一个可以被称为“后明诺布鲁克时期”的相对较长的历史阶段之中。

1976年,弗雷德里克森在《行政与社会》杂志上发表《新公共行政学的谱系》一文,将官僚制、新官僚制、制度主义、公共选择与人际关系学派都追认为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来源,彻底放弃了与传统决裂的明诺布鲁克立场。

他认为,“与新公共行政相关的价值观多种多样,而且,这些价值观也并非总是一致的。

因此,我强烈反对只有一个公认的新公共行政及其模型并且完全否定该领域过去的理论和规范的观点。

而且,新公共行政在逻辑上也是出自对社会科学领域新知识的集聚以及将那些社会科学在公共问题上的聚焦。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新公共行政就具有一个丰富而重要的世系”[2](P10)。

试问,“旧”公共行政学难道没有一个丰富而重要的世系?以此为标准,新公共行政学何“新”之有?所以,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新公共行政运动其他支持者的不满。

在该杂志的下一期中,后来成为黑堡学派领军人物的瓦姆斯利率先对弗雷德里克森发难。

瓦姆斯利认为,“在学术层面上,阅读该文后,我们很难不产生弗雷德里克森可以被解释(或误解)为是在说‘新公共行政学’并无太多新意的感觉,因为‘所谓新的都直接来自于指导着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价值’。

尽管承认‘新’的事物总是演化与传承的结果是很有价值的,但弗雷德里森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可能与他先前的著作产生矛盾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行政的不同视角
特征
视角
传统管理途 新公共管理
政治途径

途径
法律途径
价值
效率、效 能、经济
成本—效 益,顾客的
回应性
代表性、回 应性及责任

宪法的诚实 公正、正当 法律程序、 实质权利、 平等保护、
公平
理想官僚模 充满竞争的 组织多元主 行政裁决制
组织结构

企业化模型

(抗辩模 型)
非人性化的 对人的认识 个案,理性
3、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 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多元公共行政观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政治、法律、管 理视角下的公共行政的主要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多元公共行政观视角 多元公共行政观基本观点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
基本教学内容:
在行政责任与伦理方面,传统管理途径极其强调保持组织统一的必 要性,并依次作为确立责任机制和指导组织伦理的手段。
(二)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 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 在组织结构方面,新公共管理途径认为整个组织结构将趋于扁平化 且各分工单位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新公共管理途径将个人视为“顾客”; 在认知途径方面,新公共管理途径主要是经验性的,倚重经验观察 及测量指标去检验理论,至于某些难以用量化标准评估的公共问题,主 张用访谈、调查等辅助手段; 在预算方面,新公共管理对预算的观点集中在公共服务的生产、管 制以及影响等层面,不太关心人员和设备等投入层面的问题。使用者付 费,预算的弹性等; 在决策方面,新公共管理途径的决策观是建立在回应顾客、建立绩 效指标以及成本效能分析等基础上的,主张决策应采取分散化原则,强 调应重视成本; 在管制行政方面,与传统完全不同。新公共管理途径愿意信任被管 制者,并且愿意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另外,主张以裁量取代规章,关 注“结果”; 在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方面,与传统行政也截然不同。新公共管理 途径需求责任及伦理的方式是要求公共行政官员重新塑造一种彼此信任 的文化。 四、政治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从组织结构方面,基于代表性、政治回应性与责任性,政治途径强 调公共行政中的政治多元主义。公共行政机构是政治化的,不同的利益 团体在此追求不同的利益。公共行政组织问题的本质就是强调政治价值 的政治问题。 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不是采取非人格化
在预算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把预算不是视为事务性的运 作或静态的文件,而是视为一个政治问题。按照政治途径的观点,正式 的预算分配计划则更是代表着政治系统对于各种价值顺序的正式偏好, 而不仅仅是出于成本效能分析或顾客满意的考虑,预算本身是不同团体 竞逐公共资金的结果。
在决策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支持渐进决策的理念,其假 设前提是政府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政治多元主义、有限理性问题,而且, 行政人员可用的时间与资源也常常受到高度的限制。
授课章节:第十六章 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参考书目:
1、[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著,《公 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
2、[澳]欧文•E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1年版。
在管制行政方面,放松管制和管制改革运动以及公共利益团体和立 法部门对管制行政的监督改变了政治取向的管制行政。
在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方面,与新公共管理途径具有某种一致性, 即它们都强调应当在公共行政机关之外另行建立确保行政责任的机制。
五、法律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在组织机构方面,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所偏好的结构是抗辩程序。 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重视个人并不表示 其排斥诸如集体抗辩这种团体或组织等其他个人的组合形式。 在认知途径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主张司法审判是发展知 识的最佳方法。 在预算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强调的是宪法的完整性以及
的处理方式,或是将人视为可以改变或控制的个案,或是将人视为顾 客,而是相反,认为由于每一个人均属于特定的团体,所以个人问题就 等同于团体问题,而团体利益也就等同于个人利益。
在认知途径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视科学为发展事实知识 的恰当途径。然而,这种途径非常关注代表性和回应性,以至于它在决 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上往往倾向于寻求共识和发展广泛的联盟,所以, 它常常基于民众、利益群体和媒体的意见作出决策。正因如此,选举、 民意调查、选民信件分析、对公共听证会及其他途径表达的意见进行分 析便成为政治途径的公共行政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
分散化,降 渐进模型, 程序性渐进
理性—全面
低成本
讨价还价
主义
管制行政
严格等级节 制
愿意信任被 管制者,结
成伙伴关 系,以裁量 取代规章,
关注结果
扩大管制行 政的社会代 表性,强调
前瞻性评 估,行政法
规的审查
管制行政的 高度法制化
行政责任与
强调保持组 织统一的必 要性,以此 确保责任机
要求公共行 政官员重新 塑造一种彼
各项宪政权利的保障。 在决策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认为决策可以说是在一种较
窄的框架下作出的,或者说是对不同事实权衡后的裁定,这种特征能够 使法院在应用以前的判例之概念和方法的同时对其过去的决策进行某种 修正,同样,这种决策方式也保证了司法原则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产生良 好的决策。
在管制行政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的管制行政强调的是抗 辩关系、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与权利、程序的公平以及管制行政决定的合 理性等价值。
第十六章 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戴维•H•罗森布鲁姆,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杰出的公共行 政学家之一,美国国家行政科学研究院院士。获得德怀特•沃尔多奖 (1999年)。著述: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 二、公共行政概念再认识
(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 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 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要的管 制与服务功能。 (二)公共行政的特质 罗森布鲁姆十分强调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对于公共行政的特质,主 要通过与私人部门的行政进行比较来加以揭示的。 第一,公共行政是以宪法为基础的。 第二,公共行政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 第三,公共行政较少受制于市场力量。 第四,公共行政基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 罗森布鲁姆认为:对公共行政的任何定义均须强调公共行政之公共 性特质,即使公共行政与私营部门的管理有许多相似点,但彼此在关键 之处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管理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一)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 传统管理途径的思维和逻辑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基础之 上的。 在组织结构上,传统管理途径主张公共组织应该采取“官僚制模 式”的组织结构; 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传统管理途径基本上采取的是“非人格 化”的观点; 在认知途径方面,传统管理途径强调经由科学方法来发展知识; 在预算方面,传统管理途径对效率、经济、效能、科学的承诺和追 求导致此途径支持建立理性的预算体系; 在决策方面,传统管理途径主张理性决策,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公 众的广泛参与; 在管制行政方面,传统管理途径强调的是效率、效能和经济价值;
在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方面,公共行政的责任性与道德的提升最终 要依靠公共行政官员个人的行动,即在民众与政府之间通过人与人之间 的互动来建立互信。
六、简短的结语 公共行政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也是宪政问题,我们只有 把三种认知途径整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公共行政问题,才能有效地 解决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

顾客
群体成员
完整之个 体,特定阶 层之组织成 员,理性人
认知模式
理性—科学 主义的
理论推理, 经验观察, 指标测量,
实验Leabharlann 协议,民 意,政治争辩
归纳性的案 例分析,演 绎式的法律 分析,反复 辩论的程序
预算
理性(成本 —收益)
以绩效为基 础,市场驱

渐进主义 (福利分配
和负担)
以权利保护 为基础
决策观
建立确保行 政责任外在 机制(立法 监督、预算 控制、职位
建立维护公 民宪政权利
的责任标
行政伦理
制和指导组 织伦理的手

此信任的文 化
轮换、代表 性、公共参 与,阳光监
督)
准,加强伦 理道德约束
政府职能特 征
执行
执行
立法
司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