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诊治进展任光荣精品
诊治指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2023-10-30CATALOGUE目录•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与心理因素•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01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常有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反酸等症状,但胃肠道结构和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
分类根据症状的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分为两型: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
定义与分类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恶心等,可伴有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
上腹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可伴有恶心、嗳气、早饱感等症状。
疼痛多与进食有关,常在餐后加重,可因进食冷、辣、油腻食物而诱发或加重。
症状与表现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以及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家族史等。
病史采集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等,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体格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
实验室检查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特殊检查,如胃镜、肠镜、超声等,以进一步了解胃肠道情况。
特殊检查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食。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心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疏导等。
02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定义与分类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表现为慢性腹部疼痛,疼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但无特异性定位体征,且与饮食、情绪等因素有关。
层层排除,真相必见——一例“平平无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一例“平平无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罗马标准于1988 年问世,作为现代神经胃肠病学临床和科研的联合成果,一直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诊治过程中扮演着“金标准”的重要角色。
2016年发布的“罗马Ⅳ: 功能性胃肠病”其初衷是更好地指导这类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但其修订诊断标准的循证学资料主要来源于西方人群,而我国患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谱不同、文化和医疗资源的差异等降低了部分标准在我国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比如我国普通人群和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均很高,尚缺乏预测消化不良患者根除Hp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可获得缓解的预测因子。
罗马Ⅳ引用的常规治疗药物主要基于美国的药物资源,新药的临床试验资料主要是在西方人群进行的研究,西方国家精神心理治疗的资源明显优于我国。
临床中消化不良患病率高,患者可能同时受到腹胀、上腹痛、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的困扰,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患者的临床诉求往往围绕迅速缓解症状为主,而消化不良症状的缓解有赖于正确的诊断以及符合我国现有状况的合理处方。
而下面这例病例的诊治过程通过层层排除“错误答案”,最终获得“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并改善症状,或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9岁。
主诉:腹痛4年、反酸2个月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剑突下及左上腹部为著,晨起及餐后明显,当时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呕血、黑便。
就诊查胃镜示胃溃疡、呼气试验阳性,给予根除Hp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呼气试验阴性,患者诉复查胃镜溃疡愈合(未见正式报告)。
4年来患者仍间断有上腹部不适,自服奥美拉唑可缓解。
2个月来感反酸,无明显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伴食欲缺乏,进食量减少。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就诊,以“腹痛待查”入院。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4年,曾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近两年自行停药,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血糖9.7mmol/L左右,有视力模糊,左手麻木,偶有泡沫尿。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主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 痛、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 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一、症状
1.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 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感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食欲 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 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
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两型可以重叠。
(二)诊断程序
FD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 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 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 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 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 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 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
2.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 律性,部分患者伴上腹灼热感。
3.精神症状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肠衰竭的认识与进展_任建安
本刊特稿文章编号:1005-2208(2003)01-0037-02肠 衰 竭 的 认 识 与 进 展任建安 黎介寿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脏器功能障碍(MOD)诊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发现,胃肠道功能的障碍成为影响MOD转归的重要环节。
胃肠道功能障碍也自然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
1 对肠功能障碍的认识过程对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始于肠衰竭的认识。
早在1956年Irving就提出了肠功能衰竭的概念,他将肠衰竭定义为功能性肠道总体的减少以致不能满足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符合这一标准的主要疾病就是短肠综合征(SBS)。
1968年由Dudrick等倡用的全肠外营养(TPN),成功地解决了小肠长度减少所致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难题。
TPN除了早年“静脉高营养”的美称之外,还获得了“人工胃肠”的赞美之词。
它很好地解决了小肠绝对长度减少和小肠大量实质性损伤病人的营养吸收问题。
全肠外营养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肠衰竭有了深入的认识。
但随着TPN广泛长时间的应用,TPN难以克服的弊病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反复发作的感染。
即使在营养液配制、输注过程中严格贯彻了无菌措施,但感染仍无法避免。
研究发现,病原菌多为肠道来源的细菌。
动物实验表明,肠道粘膜长期缺乏腔内营养可引起肠道粘膜受损,是导致肠道菌群易位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种肠源性的感染是重危病人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由此,人们发现TPN还很难称为“人工胃肠”。
胃肠道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外,尚可发生肠道屏障功能的障碍。
正是TPN让部分肠衰竭病人存活下来,也使得对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有了深入的认识。
但多年来,有关肠衰竭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肠长度减少如SBS病人的研究,对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远不如前者。
Okada将肠衰竭分为两型。
一型是以SBS为代表的功能性肠道的减少,另一型则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运动功能受损和广泛实质损伤所致的肠衰竭[2]。
他已认识到肠屏障功能障碍最终也是肠衰竭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并没有将其单独分型。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诊治共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如复方消化酶、胰酶肠溶胶囊等,可补充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缓 解消化不良症状。
新型药物
如5-HT4受体激动剂、胃底松弛剂等,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与实践经验分享
心理治疗
运动锻炼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助患者缓解情 绪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药 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等。
长期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随访评 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 治疗的持续优化。
05 患者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医患沟通技巧提升及信任建立途径探讨
倾听与理解
医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的痛苦和担忧,建立良好 的沟通基础。
症状群识别
根据患者症状特点,识别出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等不同症状群,有 助于针对性治疗。
预警信号
警惕患者出现的报警症状,如消瘦、贫血、呕血、黑便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以明确病因。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室检查
0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可帮助排除器质性病变
。
影像学检查
02
腹部超声、X线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胃肠道结构及
临床诊治的挑战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 床诊治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
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规范化诊治建议,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 者预后。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来啦!消化科医生不可错过~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来啦!消化科医生不可错过~功能性胃肠病领域最全面的一套教科书,不可错过~来源 | 整理自《医师报》、《中国医学论坛报》自从2006年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罗马Ⅲ标准以来,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诊断标准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有修正过。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随着对疾病模式的认识转变和相关研究证据的更新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胃肠动力异常转变为包括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等多方面的异常。
基于此,罗马专家委员会对相关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与罗马Ⅲ标准相比,新的诊断标准有以下这些亮点:亮点解读作者: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肖英莲删除不恰当的“功能性”一词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将“功能性”一词从不必要的病名中删去。
因认识到“功能性”一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特异性,在新分类中,将其从每一章的标题中删除,改用更为贴切的名词来突出肠-脑互动异常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如“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变为“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
但一些临床疾病(如功能性腹泻、功能性烧心)仍保留了“功能性”,旨在与那些病因明确的结构性疾病相鉴别。
增加一些新诊断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诊断,包括反流高敏感、麻醉剂肠道综合征、阿片引起的便秘和大麻素剧吐综合征等。
反流高敏感是指患者存在烧心和(或)胸痛,无病理性食管酸暴露证据,但患者症状与生理性反流相关。
后三种是近年来新认识到的疾病,尽管其有引起症状的因素(阿片和大麻素),去除病因可以恢复正常,但这些病症的特征符合肠-脑互动异常的新定义,因此暂时将其列入罗马Ⅳ。
调整了诊断频度阈值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对多种疾病的诊断频度阈值做了调整。
罗马基金会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的非患者人群中进行了各种症状的频度调查,利用这些信息,罗马Ⅳ诊断标准分委会能够确定各疾病诊断标准中症状的频度阈值,使其阈值有别于普通人群的症状频度,确保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阈值具有临床意义。
任光荣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撷菁
改变 和 ( 或) 大 便 性状 异常 的功 能 性病 变 _ 1 ] , 其 中以腹
泻 型肠易 激综 合 征 ( I B S — D) 最 为 多 见[ 2 ] 。I B S — D属 于 中医泄泻 范畴 , 是 我 国 临床 上最 常见 的一 种 胃肠 道 功
任师 常用干 姜 、 苍术 、 厚朴 等 温燥寒 湿 , 若湿 从 热化 者 ,
运。 ” 脾 气健 运 , 则 湿 浊 可 化 。祛 湿 之法 有 健 脾 化 湿 及 运 脾化 湿 , 健 脾化 湿 , 任 师 常用 四君 子 汤 、 参 苓 白术 散 肠易 激综合 征是 以腹痛 或腹 部不 适伴 有排 便 习惯 化裁 , 运脾 化湿 , 任 师 常 用平 胃散 加 减 。若 湿 从 寒 化 , 【 文章编 号】 1 0 0 0 — 7 3 6 9 ( 2 0 1 3 ) 1 2 — 1 6 7 0 — 0 2
大 学 的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享 受 国务 院津 贴 , 为 全 国第
四、 第五批 全 国名 老 中 医药 专 家 学术 经 验 继 承 工 作 指 导 老师 , 其 出生 中医 世 家 , 自小 熟 读 医书 , 深 受 吴 门 医 派 的熏染 , 从事脾 胃科 临床 工作几 十 年 , 对 脾 胃病 的诊 治 造诣颇 深 , 笔者 有 幸 师从 任 老 学 习 , 获益匪浅, 现 将 任 师论 治 I B S — D的经 验撷要 如下 。 1 病机 土虚木 强为本 , 湿 滞为 标 脾属 土 , 喜燥 ,
常 用痛泻 要方 加减 , 取其 疏肝实 脾之 意 。
江苏省 苏州 市 中医 医院 脾 胃科 ( 苏州 2 1 5 0 0 3 )
【 中 图分 类 号 】R 5 7 4 . 6 2 【 文献标 识码】 A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精)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宋志强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张静柯美云在本章节中,罗马Ⅲ委员会将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嗳气症、功能性恶心与呕吐症、反刍综合征。
本期就FD相关内容作一介绍,为便于读者理解,北京协和医院张静提供1例FD患者的诊治过程,柯美云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点评。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和上腹烧灼感。
根据病理生理研究及因素分析的结果,罗马Ⅲ委员会将FD分为2个症状亚组,即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
病理生理及心理特征FD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胃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前者包括餐后近端胃舒张功能异常、胃窦动力低下、胃排空延缓及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频率降低等,后者是指胃对机械扩张和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
此外,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与环境、十二指肠炎、胃顺应性、胃肌电活动、十二指肠(小肠)敏感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激素变化等也可能在患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还有证据显示,不少FD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其就医行为和病理生理机制相关。
诊断标准在诊断前,相关症状至少已出现6个月,近3个月内符合下列至少1项:①餐后饱胀;②早饱;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证据。
PDS诊断标准在诊断前,相关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符合下列至少1项:①餐后饱胀,每周发作数次;②早饱,每周发作数次。
支持诊断的条件:①有上腹胀或餐后恶心、过度嗳气;②同时存在EPS。
EPS诊断标准在诊断前,相关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下各项:①至少中等程度的上腹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②疼痛为间断性;③疼痛不放射或不在上腹部其他区域或胸部出现;④排便或排气后不缓解;⑤不符合胆囊或奥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二指肠炎症与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
十二指肠炎症与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黄智炜颜秀娟陈胜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摘要症状重叠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 )常见的临床现象,其治疗主要基于促动力和改善内脏敏感性,但疗效有限。
近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患者十二指肠普遍存在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低度炎症,伴随上皮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高、细胞焦亡增加等改变,尤其是在FD 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 )和(或)肠易激综合征(IBS )的患者中。
FGIDs 的病因包括感染、应激、食物抗原、饮食节律紊乱等,可通过激活十二指肠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轴,增加黏膜通透性,参与肠⁃脑互动,导致FGIDs 症状及其重叠。
本文就十二指肠炎症与FGIDs 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十二指肠炎症;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肠⁃脑互动Advances in Research on Duodenal Inflammation and Overlapping Symptoms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HUANG Zhiwei,YAN Xiujuan,CHEN Shengliang.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Renji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Shanghai (200001)Correspondence to:CHEN Shengliang,Email:****************AbstractOverlapping symptoms are common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The treatment ofFGIDs is based o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improving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however,the efficacy is limited.Emerging data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low⁃grade duodenal inflammation with predominant eosinophilic infiltratio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FD)patients,accompanied by impaired epithelial barrier,increased permeability and increased pyroptosis,etc.,especially in FD patients overlapp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and/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The etiologies of FGIDs include infection,stress,food antigens,irregular diet etc.,and can increasemucosal permeability,involve in the gut⁃brain interaction via activating duodenal mucosal eosinophil⁃mast cell axis,thuscausing the symptoms of FGIDs as well as the overlapping symptoms.This article reviewed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duodenal inflammation and overlapping symptoms of FGIDs.Key words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Overlapping Symptoms;Duodenal Inflammation;Eosinophils;Mast Cells;Gut⁃Brain Interaction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2.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0472)#本文通信作者,Email:****************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 )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常规检查(包括消化内镜)未能发现能够解释症状的成因。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进展(任光荣)
五、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研究相关问题
进一步标准和强化FGID中医诊断和分型标准 〔FD和IRS〕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难以客观评价分析 中医临床试验设计的特殊性,中医和西医不同 中医FGID临床试验研究报告的标准化
重视复方、成分及经典方临床试验和机制探讨 加强FGID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抗抑郁制剂与抗焦虑药物应用
患者抑郁和焦虑病症常伴同存在 疼痛患者无论有无抑郁,应给予抗抑郁
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药:阿米替林效果较好 不同类型抗抑郁药之间,效果差异明显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催眠术、心理〔精神〕疗法、生物反响
疗法等
四、功能性胃肠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
编码肾上腺能受体、阿片受体、5-HT受体基因及G蛋 白B3亚基〔GNB3〕基因 调节分泌体液编码的脑肠肽:CCK受体基因 粘膜炎症的介质和调节因子编码 肿瘤坏死因子〔TNF〕和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基因
三、功能性胃肠病的药物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策略的基本原则
5
4.6± 0.21
0.62± 0.21
0.65〔0.6~0.8〕
槟榔中剂量组
5
4.48± 0.56
0.5± 0.71
0.71〔0.4~1.2〕
槟榔高剂量组
5
4.38± 0.82
0.4± 0.82
0.76〔0.4~1.3〕
莫沙比利组
5
4.48± 0.59
0.5± 0.59
0.7〔0.5~1.1〕
——————————————————————————————————————————————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诊治要点
功能性胃肠病的进展
2016
Rome IV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
Lancet. 2020 Nov 21;396(10263):1689-1702.
我国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
美国25%,Talley,1992
瑞典 26% Tibblin,1985
挪威 28% Bernersen, 1990
肠易激综合征
反刍综合征
腹型偏头痛
吞气症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非其他特指
H3.功能性排便障碍
功能型便秘
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6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
Lancet. 2020 Nov 21;396(10263):1689-1702.
罗马IV——脑肠轴
Gastroenterology 2016;150:1355–1367
症状源于上腹部 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 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 上海)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餐后 饱胀
和/或
早饱 感
和/或
上腹
上腹烧
痛 和/或 灼感
餐后不适综合征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没有能解释症状的结构性疾病证据 (包括胃镜检查)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罗马IV 2016 FD诊断标准 FD分为2个亚型:PDS和EPS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痛综合征 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上腹痛/烧灼
PPI和/不和 促动力剂
Hp测试并根除 饮食调整
任光荣内服膏方特色赏析
任光荣内服膏方特色赏析陈超【摘要】任光荣老中医擅长治疗慢性胃肠病而精于膏方。
任光荣膏方立意为调补脾土、使之蕴藏万物而助生长也。
具体应用就叶天士“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之论进行了阐述和发挥:脾有阴(津)阳(气);脾病有脾阴(津)虚、脾阳(气)虚之别,治脾首当调补脾脏之阴阳,要在气阴。
其膏方用药特点以调为补、不在于温阳而在于益气以助脾用、不以药生血而尤重养阴以安脾体。
常以白扁豆、砂仁、豆蔻、鸡内金、麦芽等助运防腻以利中焦之运化。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膏方;方剂;老中医经验【作者】陈超【作者单位】215101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内服膏方是中药方剂的常用剂型之一,分成方膏滋和临方膏滋(下简称膏方)两类[1]。
膏方是辨证论治中医基本理论和个体化治疗特色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和中医药养生知识的广泛普及,量体用药的膏方因具有调节免疫力、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等综合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2]。
先师任光荣老中医(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脾胃病专家)擅长治疗慢性胃肠病,其膏方亦颇具特色。
现不揣简陋,简述如下。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化源,膏方应用对象以中老年患者、体质较差者、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为常见,后天之不足居多。
《素问直解》曰“万物均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故冬季为进补的较佳时期。
任老认为,脾为土属,蕴藏万物而助生长也。
补脾可资肝肾心肺诸脏,犹灌中央而溉四旁也。
脾胃摄纳、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化生有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气血濡养,身体的各种机能活动才能正常。
且脾胃居于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则诸气升,胃气降则诸气降,故脾升胃降功能协调,则全身之气机调畅,五脏六腑之功能得以协调和谐、生克制化有道。
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病的诊治新概念
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病的诊治新概念
孟宪镛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04(009)001
【摘要】食管和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备受关注,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均已取得了不少进展。
然而,在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难点和争议,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孟宪镛
【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2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儿童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疾病 [J], 王茂贵
2.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疾病的现代观念 [J], 王江滨;张爱国
3.糖尿病诊治的新概念——糖尿病诊治的现代概念 [J], 顾维正;官莉莉
4.隔药饼灸对功能性胃肠病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J], 刘未艾;郁保生;常小荣;刘密;章海凤;岳增辉
5.功能性胃肠病及胃肠动力性疾病 [J], 张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道疾病诊治的一场革命
胃肠道疾病诊治的一场革命
傅仁祥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最近,老王因连续大便带血一个月,来医院看病。
他胸有成竹,一进来就说:“我又可能生了肠息肉了,看来又免不了要做一次手术了。
” 我打量他一下,怪面善的,老王忙说:“你可能不认得我了,20多年前,我和这次一样大便有血,做了钡灌肠X光检查,说是生了大肠息肉。
”我回忆起来了,当时,是我建议他入院,并给他施了手术,打开腹腔,切开结肠,做了息肉切除。
经病理切片,息肉是良性的,免了一次更大的手术。
前后约住了十多天医院,难怪他颇有经验了。
【总页数】1页(P20-20)
【作者】傅仁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无痛内镜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J], 王贵龙
2.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 黄伟康;唐西平;吴志彬;李志铭
3.“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是一场“学习革命、思想革命和工作革命” [J], 李英平; 朱方兴
4.一场革命的"哗变"——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革命叙事比较 [J], 雷鸣
5.发展生态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环境革命、经济革命和技术革命关于增强生态经济影响力推动力的几个问题 [J], 季昆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近况
任金星;王翼洲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8(23)11
【摘要】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或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该病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的慢性胃肠病,多发病,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
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复杂,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总页数】3页(P1850-1852)
【作者】任金星;王翼洲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安徽省中医院,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近况
2.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近况
3.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近况
4.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临床研究近况
5.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近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