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优茶

合集下载

名优茶的概念及特点

名优茶的概念及特点
评茶用水: 1)水质:清洁卫生用水; 2)水的硬度:软水至中软水,小于16度,高硬度水影响茶汤
汤色、滋味; 3)泡茶水温:100摄氏度的开水; 4)茶水比:红绿茶1:50, 3g:150ml,乌龙茶1:22,5g:
110ml; 5)泡茶时间:5min
评茶程序:
1,外形审评包括:条索、整碎、净度、色泽;方法是 将样茶直接放入茶盘中观察、筛选;
二、 名优茶的概述
什么是名优茶
是指被社会公认的,有独特美观外形和优异内置的茶 叶 ,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茶
历代的名优茶
唐代:50多种,主蒸青团饼茶为主,少量散茶 宋代:90多种,蒸青团饼茶为主,龙凤饼茶 元代:40多种,团饼茶、散茶 明代:50多种,主散茶、少团饼 清代:40多种,出现6大茶类,绿红黄青白黑茶
名优茶的加工工艺
条形茶(烘、炒青)加工工艺:杀青、揉捻、解块、 初烘、理条、干燥
扁形茶加工工艺:杀青、理条、压扁成形 卷曲、勾青茶加工工艺:杀青、揉捻、解块、初烘、
曲毫炒干 精细功夫红茶加工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初烘、
理条、复干
三、名优茶审评
茶叶审评的概念:凭借人的感觉器官(视、嗅、
2,内质审评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方法是 将称好的样茶倒入审评杯鲜花的吐香规律
品茶注重哪些:境美、茶美、具美、水美、艺美、人 美
味、触觉)来评定茶叶品质的高低、优劣的一种技术手 段
审评方法:分为干评和湿评,采用“八项因子”
评茶,即干看外形,包括:条索、整碎、净度、色泽; 湿评看内质,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评茶人员的条件
1)应具有专业知识 2)应具有的健康条件 3)应忌讳的嗜好
评茶设备与要求:
1)评茶室→光线 2)评茶用具→干(湿)评台、审评碗、审评杯、 汤匙、烧水壶、样茶盘、叶底盘、天平、吐茶桶

关于中国十大名茶最新排名

关于中国十大名茶最新排名

关于中国十大名茶最新排名茶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茶叶以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但是其中一部分茶叶因为其独特的口感和口碑,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下面是中国十大名茶最新排名。

1. 龙井茶龙井茶,是中国最有名的绿茶种之一,产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及周边一带。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清雅,滋味甘醇、清爽,是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佼佼者。

2. 铁观音铁观音是中国乌龙茶的代表,产于福建省南部的安溪县。

铁观音品质上乘,带有独特的茉莉花香,口感爽滑回甘,将茶叶的烘焙和制作工艺发挥到极致,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中的“皇者”。

3. 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属于红茶类茶叶,只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祁门红茶外形美观,沉香味浓、汤色红艳,茶叶原材料选用嫩度高的“小种”和“大叶种”,经明火“杀青”,“揉捻”,“发酵”科学配比而成,是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佼佼者。

4.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

岩茶的外形类似乌龙茶,但口感上要更加厚重,具有明显的陈香与后甜,是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佼佼者。

5. 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省的特产,以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陈香口感而闻名。

普洱茶有着天然的存放时间,越陈越香,口感更加醇厚。

普洱茶饮用时,既可冲泡,也可破茧为龙,进行更精细的冲泡。

6. 黑茶黑茶是特有的中国大型发酵茶,在我国湖南、四川等多个地区都有黑茶的产地。

黑茶色泽深红,滋味醇厚,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适宜经常饮用。

7. 大红袍大红袍是福建武夷山名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口感甘醇,汤色橙黄明亮。

大红袍以其独特的茶香和口感,一直走在中国名茶前列。

8.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被称为绿茶之王,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境内。

瓜片茶的茶芽含苞待放时由于茶叶结构属于螺旋形而得名。

瓜片茶外形平直,松散而有弹性,香气清幽,口感甘醇,极具特色。

9. 岩茶岩茶也是福建的名茶之一,是乌龙茶的一种。

岩茶依山就势,生长在岩石之间,汲取天然水源的矿物质丰富,口感苦涩并略带甜香,岩韵浓郁。

针形名优茶的加工工艺

针形名优茶的加工工艺

针形名优茶的加工工艺以南京雨花茶为例,介绍针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

1、杀青:杀青在平锅中操作。

锅温120~140℃,鲜叶含水量高,杀青温度相对高些;鲜叶含水量低,杀青温度相对低些。

投叶量为400~500克。

投叶前用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但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干茶色泽。

鲜叶下锅后,双手迅速均匀翻炒。

为使叶温迅速达到80℃,在抖炒杀青的同时,也可适当闷杀,但时间要短。

杀青叶起锅前,双手合拢轻搓几下,使叶子初步卷起,为揉捻打下基础。

杀青时间一般为5~7分钟。

2、揉捻:南京雨花茶的揉捻―般采用温揉(即杀青叶没有完全冷却时开始揉捻)。

揉捻手法采用双手推揉法,即双手握住茶叶在竹匾上来回推滚。

动作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用力应掌握来轻去重。

每揉2~3分钟,解块散热1次。

揉捻全程时间为8~10分钟,中间解块2~3次。

揉捻时切忌在竹匾上拖带硬擦,以免揉碎叶子。

3、搓条与干燥:搓条在平锅中进行,是形成南京雨花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

锅温85~90℃,投叶量350克左右,锅面先擦少许制茶专用油,投叶后边翻炒抖散,边将茶条理顺,并置于手中轻轻搓条。

等到叶子不太粘手时,将锅温按80℃--70℃--60℃--50℃依次降低,手势逐渐加重,边搓边理条。

当叶子达到6~7成干时,转入抓条为主,抓、搓、理相结合的手法,约经5~8分钟,再进行拉条。

拉条手法是将茶叶从锅心至锅沿抓起收紧,部分从虎口溢出,如此反复进行。

当茶叶达到9成干时,即可起锅摊晾。

摊晾后的茶叶经包装(临时性包装)后放入石灰缸内待精制。

毛茶用圆筛、抖筛分清长短、粗细,去片割末后分级。

分级后的茶叶分别用烘笼足干。

烘笼温度约50℃左右,文火慢焙,至含水量为5%~6%时出笼,即为成品茶。

成品茶应立即放入石灰缸内密封贮藏,以利保鲜。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第一讲)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第一讲)
1 什 么 叫 名 优 茶 . 2 习 惯 上 所 称 的 名 优 茶 实 际 上 是 两 个 有 区 别 的 概
程度 , 往往 香味清淡 , 不耐 冲泡 。所 以, 不论从采摘 效率
和 制 茶 品 质 来 看 芽 茶 是 不 足 取 的 。优 质 绿 茶 都 是 以 一 芽 一 叶 和 一 芽 二 叶 初 展 为 原 料 的 .芽 叶 内 含 主 要 生 化 成分 见下表 : 春梢 各 部 位主 要 化 学成 分 含量 ( ) ( % 程启坤)
产值 的 8 %。较少 的产量 获取最大 的产值 , 0 这是高效农
业的特点 。为此 , 多地方 出现了“ 一只名 茶, 许 创 扶一个 龙头 , 兴一 片产 业 , 带一方 经济 ” 的事例 。 当今 , 名优茶 生产在茶区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群众种茶积极性持续 升温。可以说 , 茶产业既是古老的产业 , 又是朝阳产业 。
随着新品种的不断育成以及生产单位良种意识的提万方数据中国茶叶加工20094高通过多年的实践比较有些名优茶都有了最适制的相匹配的品种如西湖龙井一龙井43开化龙顶一翠峰千岛玉叶一乌牛早高桥银峰一槠叶齐峡州碧峰一宜红早桂林毛尖一福云6号信阳毛尖一信阳10号贵州银芽一黔湄601太湖翠竹福鼎大白茶等
中国茶 叶加 I 2 o , )3 l 0 9( :9 3 4
高, 通过 多年 的实践 比较 , 有些 名优 茶都 有 了最适 制 的 相匹配 的品种 ,如西湖 龙井一 龙井 4 、开 化龙 顶~翠 3
2 0 ,4 09 ()
介, 供种植 生产者选 用或参 考 。
21 绿 茶 类 .
峰 、千 岛玉 叶一乌 牛早 、高 桥银 峰一 槠 叶齐 、峡州 碧
作 者 简 介 : 富莲 , , 13 一 , 究 员 , 直 从 事 茶 树 资 源 与 育 虞 男 (9 9 )研 一

中国西南茶区知名绿茶一览

中国西南茶区知名绿茶一览

中国西南茶区知名绿茶一览1.蒙顶甘露蒙顶甘露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型绿茶,是在宋代蒙山名茶“玉叶长春”(公元1112年)和“万春银叶”(公元1120年)演变而来。

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为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绿茶的代表。

该茶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

其干茶外形美观纤细,叶整芽全,紧卷多毫,嫩绿色润;开汤后香气馥郁芬芳,鲜嫩高爽;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叶底匀整,嫩绿鲜亮。

2.蒙顶石花蒙顶石花,造型自然美观,外型像石头上苔藓,冲泡后整芽形似花。

此茶产于蒙山,故名蒙顶石花。

蒙山石花为中国顶级名优绿茶、扁形绿茶的代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扁形茶。

蒙山石花的制法工艺沿用唐宋时期的“三炒三晾”制法,其干茶外形扁平匀直,嫩绿油润;开汤后香气浓郁,芬芳鲜嫩;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嫩,浓郁回甘;叶底细嫩,芽叶匀整。

3.竹叶青中国名茶,为绿茶类,产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地和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既是茶品种,又是其商标和公司名称,归属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竹叶青茶茶树品种以四川中小叶种及福鼎大白茶为主,采摘标准为独芽、一芽一叶初展。

其干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丽,匀整、匀净,色泽嫩绿油润;开汤后香气嫩栗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完整、黄绿明亮。

4.峨眉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县凤鸣乡,原名凤鸡毛峰,1978年改为峨眉毛峰。

其干茶外形条索细紧匀卷,嫩绿油润,银芽秀丽,白毫显露;开汤后香气高洁,新鲜悦鼻;汤色微黄而碧绿;滋味浓爽适口;叶底匀整,整叶全芽,嫩绿明亮。

5.遵义毛峰于197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而创制。

产于遵义市湄潭县内,于每年清明节前后10至15天采摘,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

其干茶外形茶片紧细圆直翠润,锋苗完整挺秀,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油润;开汤后香气嫩香持久;汤色浅(碧)绿明净;滋味清醇爽口;叶底嫩绿鲜活。

凌螺春简介1

凌螺春简介1

凌螺春
广州凌春茶叶有限公司研制而成的名
优绿茶“凌螺春”采用广西凌云县茶叶无
公害基地的优良品种:凌云白毛茶树的鲜
叶为原料加工而成。

凌云白毛茶树因高多
酚物、富硒,而广为种植。

凌螺春产品分的特级产品,其加工过程更加严格。

凌螺春在春茶期间安级别采摘凌
云白毛茶树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为原
料,采用浙江衢州上洋机械厂6CZS 系列汽
热杀青机进行杀青,具有“三快”与“三绿”
的特点,即:杀青快(快速杀青、快速脱水、
快速冷却),茶叶品质绿(色泽翠绿、汤色亮绿、
叶底嫩绿)。

制成的干茶螺形卷曲、显毫、匀
壮整齐、色泽翠绿、内质板栗香、滋味醇和浓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具有抗癌、抗衰老等作用。

产品极其耐泡,达到一泡二泡香气好、三泡四泡滋味浓、五泡六泡有余香,其耐泡程度可与乌龙茶相媲美。

产品于2003年8月通过中国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药残留检测,符合NY5017《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同年产品通过欧盟认证为“有机农产品”,其产品在国内获得2004年优质春茶评比“一等奖”荣誉,被评为当代名茶。

在《中国茶类与区域名茶》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名优茶的全程清洁化生产

名优茶的全程清洁化生产
二 个市 场一定 要 继续 抓好 ,还 要进 一步 扩 大销 售 范 围。佛 手茶 既 有乌龙茶 的香 味 ,又 有佛 手柑 相似 的香 气 ,能调节 肠 胃疾病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 业 参 评 、参 展 、举 办 各 种评 比活 动 ,编 写 文化 宣 传 小 册子 ,
改进小包 装 文化 品位 ,对提 高佛 手茶 的 文化底 蕴起 了很 大作用 。
永 春佛 手 茶从 传 播 、生 产到 销 售 ,每个 过 程 都 与茶 文化 紧
密关联 。近几 年 ,永春 县 开 展 了一 系 列茶 文 化宣 传 活 动,组 织
大力气抓 佛手 茶 的销售 ,拓宽 茶 叶市场 , 以销 定产 、产销 结合 ,
坚持产 品高质量 ,才能销得好、价钱高。佛手茶传统的国内外
键在 于科 技创 新 ,加 强茶 叶生产 的连 续化 ,清 洁 化建 设。 茶 叶
清洁 化 生产对 于提 高茶 叶质 量 安全 和 品质 , 以及 促 进茶 叶生产 的进 步和发展 具有重 要 的现 实意义 。 实现茶 叶全 程 生产 清洁 化生 产有 利 于 实现茶 产 业 的可 持续 发 展 。清 洁化 生产是 建 立在 科 学 、技 术和 实践经 验 的 综合 成果 基 础上 ,能够促进 科技 进步和 规 范化管理Ⅲ。茶 叶全程 生产 清洁 化生产从 环境条 件 、生产设 备条 件 、加 工工 艺及 过程 、原 材料 、 产 品标 准 、包 装标 识 等方 面进 行 控制 ,如 果 我们 按 照这 些 要求 对茶 叶生产 进行 控制 ,这 不仅 对 于茶 叶企 业 技术 进 步 、提 高 和
茶 叶 生产 全 程 清 洁 化 的范 畴应 包 括 茶 园 环境 、茶 树 栽培 、 茶 叶生产 加 工 、茶 叶包 装 、茶 叶贮 藏 、茶 叶运 输 、茶 叶 销售 、

名优茶加工实用配套技术及新型工艺流程

名优茶加工实用配套技术及新型工艺流程
维普资讯

州 茶

20 02年第 2期总第 10 1 期
各优茶I工实用配套技术及新型工艺流程 珏 f
申 东
( 贵州省茶 叶科 学研 究所 湄 潭 5 4 0 ) 6 10
摘 要 : 据 贵 州 目前 名 优 茶 的 状 况 和 发 展 的 方 向 , 结 归 纳 根 总 了贵 州名优茶 的特 点 和分布 情 况 ,并 介绍 了贵 州几种主 要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2 总第 10 期 1 期
名 优 茶 k . 实 用 配 套 技 术 及 新 型 工 艺 流 程 r -
3 9
贵州的名优茶大概可分为扁形、条形、 针 2 1 名 优茶 机简 介 及 技术 关键 .
形 、 曲形 、 卷 圆球 形 、 象形 等 六类 。 20 0 0年 以来 , 我省 名 优 茶 的发 展有 了不 同
悠 久 的历 史 、精 细 的采 制技术 、秀美 的外形 和 高 尚 的 内质 等 。 由 于有 了 这 些 共 同特 点 的存
特 点 才能保 证 名优 茶形 质兼 优 的共 性 。 各 种名 优 茶 , 色 、 、 出众外 , 除 香 味 都有 精 巧 别致 的外 形 ,百花争 艳 ,美不 胜 收 。有 的 挺
中生思 州 、 费州 ……其 恩 、 、 、 播 费 夷往 往 得之 , 其 味极佳 。” 遵义 府 志 中也有 :播 州之 茶 , 味 Nhomakorabea “ 气
转 化都 还保 持 着 上佳 品质 的品质特 点 。 名 优茶 的品质 之上 乘 ,除 了优 越 的 自然 环 境 条 件 孕 育 出 内含 物 质 特 别 丰 富 的幼 嫩 鲜 叶 外 ,更 重 要 的是 合 理 的采 摘 与精 湛 的工 艺 技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第三讲)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第三讲)

定 品种 。 性 系 。灌 木 型 , 株 中 等 , 姿 半 开 张 , 枝 密 。 无 植 树 分
中 叶 , 圆形 , 绿 色 , 面 平 , 身 平 , 质 厚 脆 , 齿 密 椭 深 叶 叶 叶 叶 锐 。芽 叶 淡 绿 色 , 毛 多 , 问短 , 嫩 性 较 差 。中生 , 溪 茸 节 持 安
叶 盛 湖 约 在 4『 F ] 加 : f 高 。春茶 一 芽 二 叶 干样 含氨 较
基 酸 26 、 茶 多 酚 . % 2 .%、 咖 啡 碱 4 1 51 .%。 制 乌龙 茶 ,条 索 肥 壮 ,
毛蟹
又 名 茗 花 。 产福 建 省 安 溪 县 大 坪 镇 。国家 认 原
阳 市 小 湖 乡 。 家认 定 品种 。 性 系 。 乔 木 型 , 株 高 大 , 国 无 小 植
春 茶 一 芽 三 叶盛 期 在 4月 初 。产量 较 高 。春 茶 一芽 二 叶 }
样 含 氨 基 酸 46 、 多酚 1 . 咖 啡 碱 33 制 乌 龙 茶 . . 茶 % 47 %、 - %。
型 , 株 中 等 , 姿 较 植 树 直立 , 枝较密。 叶, 分 中 椭 圆形 。 绿 色 . 身 黄 叶 稍 内折 。芽 叶黄 绿 色 .
茸 毛较 少 。早 生 . 溪 安
芽 二 叶 干 样 含 氨 基 酸 33 、 多 酚 2 .%、 啡 碱 42 。 _ 茶 % 48 咖 .% 制 “ 红 袍 ” 龙 茶 , 气 馥 郁 芬 芳 , 桂 花 香 , 味 醇 厚 大 乌 香 似 滋 回甘 , 味 独特 。抗 寒 性 强 。按 “ 至 中 开 面 ” 摘 , 宜 偏 香 小 采 不 嫩采或偏老采。 福建水仙 又 名 武 夷 水 仙 、 吉水 仙 。 原 产 福 建 省 建 水

名优茶热的冷思考

名优茶热的冷思考

名优茶热的冷思考唐咸瑞 伍咏秋 阳伟龙 彭思求 康冬前(湖南省双峰县农业局 417700)1 名优茶的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茶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茶叶生产以追求产量为主。

这阶段产量持续增加,总产量由1950年的6.5万吨上升到1990年的54万吨左右;80年代末至今,是大宗茶向名优茶转变。

由于前一段产量大幅增加,大宗茶效益下滑,于是名优茶火爆起来,产量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名优茶生产发展很快。

据资料表明,2007年全国仅名优茶产量达到30万t,目前全国有省级以上的名优茶千余个,价格也十分昂贵。

据笔者在经济欠发达的湖南娄底市各大超市调查,名优茶的销售价格平均在580元/kg以上,个别的名优茶每千克达千元以上。

受眼前利益的驱动,不少茶农和生产企业不注重长远利益,大力发展名优茶。

由于加工设备陈旧,加工规模小,市场秩序混乱,市场扩展能力不强,许多茶叶企业困难重重,经济效益较差,这就不得不让茶叶界人士思考名优茶热的负效应问题。

2 存在的问题2.1 名优茶的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饮用天然无公害保健饮料成为时尚。

由于茶叶具有众多保健功能,因而普遍受到人们青睐。

在茶叶生化成分中起保健作用的主要是茶多酚、氨基酸、糖、咖啡碱等,当前许多消费者对茶叶一味追求外型,以至于许多企业片面追求鲜叶要“早、嫩、细”,甚至有些名优茶是单芽制成的,有的芽头没有长大,就被采摘制茶,这样许多有效成分没有达到最高值,致使茶淡而无味,品质不是最佳。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酚性化学结构的功能物质,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

多酚类化合物在芽头中不是最高的。

糖类、氨基酸、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营养和保健成分。

据测定,从芽头到1芽3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1芽3叶,芽头中氨基酸含量最低。

在不同叶位中,水浸出物含量也是芽头最低,因此芽头中咖啡碱的含量相比其它叶位中的咖啡碱的含量并无优势可言。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第二讲)

名优茶与茶树品种(第二讲)

毛 多 。 中生 , 湄潭 春 茶 一芽 一 叶盛 期 约 在 4月上 旬 。产 量
植。
宜兴种
又 名 阳羡 种湄 5 2 由贵 州 省 湄 潭 茶 叶 科 学 研 究 所 以凤 庆 大 0 叶茶 为母 本 , 恩 长 叶 茶为 父 本 , 用 人工 杂 交 法 育成 。 宣 采 国 家认 定 品 种 。 无性 系 。 乔 木 型 , 小 植株 较 高 大 , 姿 开张 。 树 大
啡碱 39 .%。制 仁 化 银 毫 , 自如 银 , 兰 花 香 , 味浓 醇 。 色 有 滋 制 红 茶 , 气 高 , 味 浓 郁 。亦 适 制 “ 毫 银 针 ” “ 香 滋 白 、 白云 雪
芽” 白茶 。 寒 性较 强 。 在 广 东 海拔 3 o 左 右 的 山地 种 抗 宜 om
制 毛 峰 ( ) 品 种 均可 制 作 。如 碧 螺 春 用 洞庭 种 、 海 蟠 尖 茶 临
毫 可 用 福 鼎 大 白茶 , 桥 银 峰 用 白毫 早 。 生 翠 茗 用 云 抗 高 龙 l O号 等 。
洞庭 种 又名 碧 螺 春 种 。 原产 江 苏 省 苏州 市 吴 中 区 洞
庭 山 ( 山 和东 山 ) 有 性 系 。 木 型 , 株 中等 , 姿 有半 西 。 灌 植 树
中国 茶 叶加 工
2 1 ()3~ 9 0 0, :8 3 1
名 优 茶 与 茶 树 品 种 ( 讲) 第二
虞 富莲
21 卷 曲形 茶 这 类 茶 除 碧 螺 春 外 .对 原 料 要 求 与 加 工 .3 . 方 法 同 毛 峰 ( ) 无 大 的 区别 , 是外 形 更 着 重 于 卷 曲显 尖 茶 只 嫩 性 强 。 生 , 饶 春 茶一 芽 一 叶 盛期 在 4月初 。产量 高 。 早 上 春 茶 一 芽 二 叶 干样 含 氨基 酸 31 茶 多 酚 2 .%。制 上 饶 . %、 11

中国茶文化大全1

中国茶文化大全1

中国茶文化大全1目录:一、饮茶溯源(一)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二)茶树原产中国(三)茶叶文化的缘起(四)隋唐五代茶文化(五)宋元茶文化(六)明、清茶文化(七)历代贡茶(八)中华茶文化的传播二、茗品汇聚(一)丰富多彩的名优茶(二)中国主要产茶省(区)名优茶简介三、品茶有道(一)各民族饮茶习惯(二)饮茶用水(三)茶的饮用方法(四)古今茶道四、说茶论具(一)茶具发展史(二)茶具的种类和产地(三)茶具选配(四)茶具精品鉴赏五、茶与茗人六、饮茶健康七、茶余讲古(一)茶之传说(二)茶事掌故一、饮茶溯源(一)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茶的发现与利用中国是茶的故乡。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如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代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名优茶商品价值构因分析

名优茶商品价值构因分析
XU Z o g x,XI i z e g hn -i AO L - h n ,W ANG n - o Di g b
(o eo otu uead Ln s , ua gi l r n e i, hnsa4 02 C i ) c g fH rcl r n ndc i t 叩e H nnA r u u lU i rt C agh 1 1& hn c ta v sy a
i o pe e tme u e o p o t a o s ta ’o s t rs n a rs t rmoe f u e c mmo i au d s m s dt v e a ma e fl u e o h r e oe t y l n k ul s f te mak t p tni l a o h m. T i ayi l ly te isr cie oe n p moig hn s a o s ta id s y S h aty f te h s a l ss wi pa h n tu t rl i r n l v o t C ie e f n m u e n u t ’ e h r l
摘 要 : 本文分 析 了名优茶 商品价 值构成 的主要 因子 , 探讨 了提 高名 优茶商 品价 值 的途 径 。
关键 词 : 名优茶 ; 商品价值 ; 构成因子
An l ss o r a i n Fa t r f Co m o i l e i m o s Te a y i f Fo m to c o s o m d t Vau n Fa u a y
T i p p ra a zd te m i o o i a e fr t n fco ff o sta.T e ojcie o hss d hs a n l e h an cmm dt v u oma o a t s o a u es h bet fti t y e y y l i r m v u

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

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

所谓 的 “ 自热毯 ” ,就是 将秸秆 、麦糠 引导农户 发展低 能耗绿色农 业 ,进 而获 经微生物 菌种发酵 ,铺成 3 厘米厚 的基 得 高 产 、 优 质 和 无 公 害 的 农 产 品 。 同 0 质 ,从而使棚 内温 度提高2 ℃ ,二氧 时 ,以低 能耗农产 品为依托 ,以农产品 ~3 化碳 排放量 提高4 倍 ,有效促进 衣作 加 工企业 为龙头 ,推行 “ 同+农 户” ~6 合 物 的生 长发育 。 “ 原来 以为秸秆 没啥利 的 经营 模 式 ,发 展 订 单 农业 ,让 企 业 用价 值 ,全 烧 了,现在用 来作肥料 ,增 与 农户实 现双赢 。 目前 ,该 县 已建成标 产 又增效 !”刘洪 贞高兴地 说。 准 化 农业 示范 园 区2 3 ,发展 规模 化 8个
减量2 %以上 )控 害技术 。 0 (
量 控制在5 右。 ( %左 李玉胜 山东省果
3鲜叶采摘 。在 芽叶达到一芽一 叶 茶技 术指导站 ) .
他 种 的 西 红 柿 质 优 、 早 熟 、 产 量 成 立 了绿色农产 品生产协 会 ,制订 了农 高 , 原 因 就 是 他 利 用 “ 秆 生 物 反 应 产 品生产 管理 、农 资投入 管理 、生产技 秸 堆 ” 技 术 给 瓜 苗铺 上 了 “ 自热毯 ” 。 术指导 、环境保护 及检验检 测等制 度 ,
i 肥 ,以 专用复 混肥 为 主 ;生长 期 间 时送加工厂分级加工。 次次
肥 o

4清洁化加工。鲜叶摊放厚 度不超 . 筒 杀青或微 波杀青 ,5 l 内完成 ・ ; 1 H— J 分钟之 / 9 … … u
( 禄 超 山 东 临 邑县 委 宣传 部 ) 李
为 降低农业 生产能耗 ,临 邑县注重 农业龙 头企 业4 家 ,共有2 种农 产品通 6 2 农村 可再 生资源循 环利用 ,大 力推广秸 过 了农业 部三 品认 证 ,惠 及农 户4 多 万 秆生物反 应堆 、秸 秆青贮 、秸秆 还 田等 户 。

名优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策略

名优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策略
的提 法来 看 ,经 常将这 两个 概 念混 用 ,而 且名优 茶 的提
2 广 畚蓉 堑
维普资讯
法更加通俗一 些 。因此 ,名茶 和名优 名茶基本 上可 以看 成 同一个 概念 。第 三 ,各茶 类均有一定 数量 的名优茶 , 而不仅仅 只有名优 绿茶。但 名优 绿茶 是名优茶发 展 的主 流。 因为 我国是 以绿茶生产为 主的 国家 ,绿茶产 量 占到
名优茶 的开 发 与发 展已经 成 为当前 我 国茶 叶发展 中 的一个重要事件 。从2 世 ̄ 8 年 代开始恢复和发 展名优茶 O _ 0 E
的生产 以来 ,二十年左右 的时间 ,名优茶生产逐步壮 大。
1 9 年17 吨 ,产值 43 元 ;1 9 年69 9 0 .万 .亿 9 5 .万吨 ,产值2 亿 0 元 ;2 0 年1 .万吨 ,产值 5 .亿 元 ; ̄ 20 年预计产 量 00 44 55 10 6
意义。
1名优茶的本质特征

11 优 茶 的 概 念 名
名优 茶是相 对 于大 宗茶 而言 的 ,到 目前为 止 ,还 没

有一 个权 威 的统 一定 义。 首先 来分 析 名茶 的定义 。倪 德

江 ,陈玉琼 认为 ,名茶 的含 义应为 :被社会 公认 的 ,而 且具有独特美观外 形和优异 内质的茶叶。社会认可 、外形 和 内质是 名茶 的三个基本 要素 。王镇恒 ,王广 智 在总结 各种提 法后认为 :所谓名茶 ( a o s T a) F u e 是指被消费者 m
茶叶总产 的7 % 0 以上 ,所以名优茶的发展 中名优绿茶 自然
成 为主导 ,甚 至在许 多场1 名 优 茶 的本 质特 征 . 2
从 前 面 名优茶 的概 念 来 看 ,名 优茶 的 知 名度 、外 形 、 内质 、商 品是 名优 茶不可缺 少 的要 素。 “ 有一定 的

名优茶贮藏保鲜条件与方法

名优茶贮藏保鲜条件与方法

名优茶贮藏保鲜条件与方法引言名优茶是指品质优良、口感独特的高级茶叶,它们通常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为了保持名优茶的品质和口感,正确的贮藏和保鲜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名优茶贮藏保鲜的条件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保存自己珍贵的名优茶。

贮藏条件名优茶的贮藏条件对于其保持新鲜和口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贮藏条件:1. 温度名优茶最适合贮藏的温度为20℃左右。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茶叶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会使得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散失,影响其风味;而低温则容易导致霉菌滋生。

2. 湿度名优茶最适合贮藏的湿度为60%~70%之间。

湿度过高容易导致茶叶变黄、发霉,而湿度过低则容易使茶叶变干,失去原有的风味。

保持适度的湿度对于茶叶的贮藏非常重要。

3. 光照名优茶应该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和挥发性成分,使其品质下降。

在贮藏名优茶时,应选择阴暗、通风良好的地方。

4. 防潮湿度过高可能导致茶叶潮湿、发霉,在贮藏名优茶时需要采取防潮措施。

可以使用密封罐或密封袋来保护茶叶免受空气中的湿气侵害。

贮藏方法除了正确的贮藏条件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保持名优茶的新鲜度和口感:1. 分类贮藏不同种类的名优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保存期限。

最好将它们分类贮藏,以避免不同种类之间相互影响。

在分类贮藏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和湿度。

2. 密封保存名优茶应该放置在密封罐或密封袋中,以避免空气和湿气的侵入。

密封保存还可以防止茶叶与其他食物或异味物质接触,保持其原有的风味。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名优茶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受到空气中的湿气、灰尘等污染。

在取用茶叶时,应尽量迅速将其放回密封容器中。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名优茶的贮藏状态非常重要。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打开容器,检查茶叶是否有异味、发霉等情况。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结论正确的贮藏和保鲜方法对于保持名优茶的品质和口感至关重要。

400一两的茶叶

400一两的茶叶

400一两的茶叶
400元一两的绿茶属于高档绿茶了,
绿茶,英文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

1.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

2.以红茶为例,如果在品牌茶叶店,400元/两只能买到品质一般都茶叶。

但如果在茶农那里购买,400元/两就能购买到相对比较好的茶叶。

茶叶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优茶,也就是品质特别好的茶,由人工采摘原产地的名种茶,经传统手工制作而成。

400元一两与500元一两的名优茶都算得上高档茶,品质有保证,只是口感与种类的区别。

3.是大宗茶,也就是品质不太好的茶,经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出来,400元一两与500元一两的大宗茶在品质上差别较大。

4.中高端档次,作为自己喝的口粮茶,标准已经很高了。

一般普通家庭能喝上二三百块一两的茶叶就已经很不错了,像你这种400块一两的茶叶,在普通家庭喝是非常不错的茶叶了。

并且家里来朋友来客人了,骑上
一杯400元一两的茶叶,也是相当有面子的。

所以400元500克的茶叶品质中等水平,不管自己喝还是和朋友一起喝,都是不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在高温杀青时,要用抛炒,使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和青 草气迅速散发,叶温也随着降低。
杀青操作 抛炒
闷炒
优点
有利于香气形成,色泽翠 绿
利用生成的高温蒸汽使梗 脉迅速升温,达到杀匀、 杀透,不至于红梗红叶。
缺点
易使芽叶断碎,甚至炒焦, 杀青不匀,或出现红梗红叶
闷炒过久,叶色泛黄,产生 水闷气,影响品质。
3.2 杀青原则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杀青的本质就是采取高温迅速破坏酶的催化功能,保
持绿茶“绿”的品质。 前期杀青温度一定要高: 使叶温迅速上升到80℃以上,使酶在顷刻间失去活性。
则要求更高锅温。 杀青后期应降低锅温: 杀青产生大量水蒸气后,鲜叶内含水分无法吸收更多
的热量。继续高温杀青,会导致失水过快而使失水不均, 失水快的地方极易虽升高的锅温出现焦、糊,导致劣变。
4.3 据外形品质分类 基本分为五大类 扁片形:西湖龙井、六安瓜片、老竹大方 条形茶:庐山云雾茶、蒙顶甘露 针形茶:恩施玉露、南京雨花茶 卷曲形茶: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 圆形茶:泉岗煇白、涌溪火青
各类茶还有各自的风格:
论香气:有嫩香、毫香、清香、栗香、花香等
论滋味:有鲜爽、鲜醇、甘美、甜醇之分。
4.2 揉捻原则
1、轻揉,加压轻、重、轻 加压原则: “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无压”
开始揉捻时,不加压揉(轻),等到叶子已初步揉成 条时,再逐步加压,由轻到重,条索越揉越紧。
待条索揉紧成条后,改用轻压,最后不用压揉。 中途轻重轻交替,过早加压会导致茶条松散和扁碎
4.2 揉捻原则
2、冷揉 杀青叶冷却后再进行揉捻。 嫩叶内含物质丰富,易成条。
太平猴魁“八不要” 无尖不要,小不要,大不要,瘦不要,弯曲不要,病 虫害不要,色淡不要,紫色不要
2. 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是指鲜叶采摘后到杀青前的管理。 基本上所有的名优茶都有鲜叶摊放的过程。
2.1 摊放目的 1、蒸发部分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子柔软,以利于
炒制,便于杀青杀透、杀匀; 2、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的形成; 3、促使部分成分发生缓慢的生化变化,提高茶叶品质。
3.4 其他命名法 涌溪火青 文君绿茶 普陀佛茶
4. 名优茶分类
4.1 据加工方法和品质的差异分类 六大类茶及其再加工茶
4.2 据历史沿革分类 传 统 名 茶: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历史名茶, 如西湖龙井茶; 恢复历史名茶:失传过,后重新恢复生产的名茶, 如蒙顶甘露; 新 创 制 名 茶:高桥银峰、南京雨花茶。
名优茶加工技术
1 名优茶的定义 2 名优茶形成条件 3 名优茶加工的基本工艺与原理 4 扁片形名优茶加工 5 条形名优茶加工 6 针形名优茶加工 7 卷曲(螺)形名优茶加工
第一节 名优茶的定义
1.名优茶概念: 名优茶是具有优异品质、造型独特和广泛知名度的
一类特殊的茶叶。
名优茶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外形独特美观,内质色香味优异; 2)产地自然条件优越; 3)饮用者共同喜爱,有一定知名度; 4)有一定产量,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3.4 杀青适度
杀青适度标准:
眼看:叶色由浅暗绿变为深暗绿,表面光泽完全失去,无 红梗红色
鼻嗅:青草气完全消失,清香或花果香显露; 手捏:梗子弯曲断不了,手捏叶软,略有粘性,紧捏 揉捻:利用揉和捻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紧成条的
过程。
1、卷叶成条,塑造外形; 2、适当破坏叶细胞组织,增强茶汤滋味的浓度。
4.5 做形
各种名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做形方法。 做形与揉捻、干燥揉合为一体。
5. 干燥
5.1 干燥目的
1、继续蒸发水分,使茶叶含水量降低到4-6%,以利于 贮存保质;
2、进一步形成茶叶的色、香、味; 3、采取不同的做形方法,塑造富有艺术性的外形。
5.2 干燥特性
1、阶段性
1)第一阶段 叶子含水量由60%下降到40%左右, 以蒸发水分和制止前工序的继续作用为主,主要热量
二者结合,集中优点,提高杀青质量
3、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嫩而不生,老而不焦
老杀:失水适当多些; 嫩叶含水量高,酶活性强,嫩杀不易杀透杀匀,易 导致红变;而且含水高,不利于揉捻。
嫩杀:失水适当少些。 老叶含水量低,纤维化程度高,如老杀不利于揉捻 做形。
名优茶鲜叶较嫩,多需采用老杀。
3.3 杀青方法 1、手工杀青
2. 名优茶的起源
名优茶起源于贡茶 贡茶院
名优茶的来源有: 一、历史上的贡茶,现今还继续或恢复生产的; 二、参加国际博览会比赛得奖的,如太平猴魁; 三、全国名优茶评比获奖的。
3. 名优茶命名
3.1 地名+茶叶品质特征 1、地名+茶叶单个品质特征 1)地名+茶叶外形品质 安化松针、六安瓜片、舒城兰花
鲜叶适制性 国家级茶树良种
西湖龙井--披针形龙井小叶种 洞庭碧螺春-长椭圆的中叶种 毛峰毛尖--长披形中小叶形种 六安瓜片--圆形叶质较硬的小叶种
3. 栽培管理
3.1 施肥 施有机肥可提高鲜叶质量,芽叶持嫩性强,叶色绿
3.2 灌溉 保持茶园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园湿度,有利于新稍的
生育,提高茶叶品质 3.3 修剪
改变茶树碳氮比,促进营养生长,增强芽叶持嫩性 3.3 合理采摘
各种名茶的采摘都有不同的规格,多为一芽一叶初展。
4. 加工水平高
一是,加工设备先进; 二是,加工技术先进。
外形突出。 炒制手法巧妙。 加工机械化,加工技术系统化、规范化。
第三节 名优茶加工的基本工艺与原理
名优茶加工工艺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基本为: 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1. 鲜叶采摘
原则: 按标准采摘 分期分批采摘 严格分级付制
不采:不合标准叶、病虫害叶、雨水叶、露水叶、脏 叶、紫色叶、污染农药叶等
不夹杂杂物:枯草、树梗、昆虫干尸、草籽、泥巴等
1.1 以早为贵
“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 草。”
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 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
1)杀青锅灶及配具
杀青锅灶:斜锅(碧螺春锅)、平锅(龙井锅)。 配具:簸箕、软匾、筛子、抹布、棕帚等
2)杀青锅温
锅底温度200℃为宜,判断方法: 1、达到杀青锅温要求时,白天看锅底呈微灰白色,夜晚 弱光下看呈红色; 2、 将手背放置于锅中央离锅心30厘米处,有明显热刺激 (烫手背); 3、扔几个芽叶入锅,发出很大的噼里啪啦响声。
2)地名+茶叶色泽品质 莫干黄芽、温州黄汤、井冈翠绿
3)地名+茶叶香气品质 昆明十里香、天山真香
4)地名+茶叶滋味品质 蒙顶甘露
2、地名+茶叶两个及以上品质特征 黄山银钩、双龙银针、洞庭碧螺春、齐山翠眉
3.2 以茶树品种命名 乌龙茶的多,大红袍、铁观音、水金龟、黄金桂
3.3 以地名命名 双井茶、小布岩茶、隆中茶
2.2 摊放方法
1、摊放场所及工具 室内自然摊放为主,要求场地干净卫生、空气流动、 阴凉,避免日晒雨水淋。 摊放工具:篾垫、软匾等竹制品
2、摊放厚度 一般不超过10厘米 高档叶宜薄,低档叶可厚;雨水叶、露水叶需薄, 晴天叶可厚;清晨也可薄,下午叶可厚。
2.2 摊放方法
3、摊放时间 一般不超过10小时,具体视叶质及气温而定。 雨水叶、气温低,需长;晴天叶、气温高,需短。 摊放时间过长反而对品质不利。
4、翻叶 摊放中适时翻叶,使失水均匀。一般2-3小时翻一次 翻叶时动作要轻,防止伤叶。
2.3 摊放中的注意事项
老嫩叶分开, 晴天叶与雨水叶、露水叶分开 不同品种叶分开 正常叶和劣质叶分开 当天叶和隔天叶分开 上午叶和下午叶分开
2.4 摊放程度
摊放适度的鲜叶含水量70%左右,判断指标:
1、眼看 叶色由鲜(翠)绿转为浅暗绿,叶表面光泽基本消失。
论形色:有白如银针
细小如雀舌
卷曲如螺
扁平尖削似碗钉
纤细扁直如银针 盘花浑圆似宝珠
单叶平展呈片状
第二节 名优茶形成条件
1. 优越生态环境
高山出好茶,平地长好花。 高山也有一定的界限,过高也不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2. 优良的茶树品种
良种影响名优茶品质的因素主要是芽叶的化学成分和 物理性状 1)化学成分
1.2 细嫩著称
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西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 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 芽叶全长约1.2厘米。
1.3 采摘次数多
采摘次数多,采大留小分批采摘。
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 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4.3 揉捻方法
2、机械揉捻
先清净揉捻机,关闭出茶门,然后上叶,揉筒盖盖上。 最初5分钟不加压,然后加轻压5分钟,再加重压5分 钟,再轻压5分钟,最后松压5分钟。
名优茶要求揉捻程度轻,以加轻压为主。
4.4 揉捻适度
1、成条率要求达到80%以上,细胞破碎率45-55%。 2、手摸揉捻叶,有润湿沾手感觉; 3、芽叶紧卷成条。
消耗于湿坯表面水分的蒸发,同时制止残余酶的活性。 此阶段应提高温度,减少叶量。这阶段一般称为“二
待叶温逐渐升高,水蒸气开始大量形成,翻炒的同时 逐渐转向于抛炒为主,大量散发水蒸气。抛炒一定时间时, 开始降低锅温。
2、机械杀青
1)锅式杀青机 2)滚筒杀青机
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连续高效杀青机。 先开动机器,然后生火加温,待筒温达到200- 300℃时投叶。 第一次投时叶量要稍大些,然后再逐渐减少些。 杀青叶降低温度后迅速堆积回潮。 杀青完前4-5分钟退尽柴火,待筒温降至40-50℃ 时才可停机。 一般一人进叶,一人烧火,一人掌握杀青情况。
锅温过低:不易杀透杀匀,还易导致红变; 锅温过高:易产生爆点,甚至产生焦边、焦芽或烟焦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