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研究
多样性城市事件及事件空间研究_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_刘乃芳

3.1 南宁历史城区的多样性城市事件要素分析 南宁历史城区的主体范围为中华路、北大南路、江滨路、
临江路、桃园路、新民路和公园路围合的区域。我们首先利 用文献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南宁历史城区所发生的多样性 城市事件进行梳理,在整理这些城市事件的同时,尽量找到 这些城市事件发生的空间载体。鉴于南宁历史城区缺乏宋朝 以前的城市事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对城市事件的梳理从宋朝 开始到 2010 年止,总共梳理了 55 项城市事件。
每一个事件总有其发生的空间场所,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就是承载多样性城 市事件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事件与空间绕合、叠加的空间。事件空间的大小常常 取决于事件在空间中的辐射度。就像一颗石头投入水中,石头就是事件,而水面 上漾起的圆形的波纹就是事件空间。通常来说事件的强度越大,事件空间的辐射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Vol.27, No.3 75
刘乃芳 张楠
关于城市中心分移的理论探讨——以南宁为例

l . LN0 m0 一7 罅I罅彗< 一 ∞0 计 . P 1广 z 7 2 0 0 一 H . I 0 .
关 于城市 中心分移 的理论探讨
以 南 宁 为例
牛
雄
陈振华
[4 】 运 用 定量 研 究的 方 法 , 分别从 社会 人 1、 4要 2 : 产 业布 局 、 土地 利 用三 个 方 面对 比研 究 19 年 代 0 9
l to l w ;s c e r ni t ai n fo pa e r o ga zai on; vii n h f di son a d s i t
【 图分 类 号 】 TU9 4 1 中 8 6 【 献标识码 】A 文
o i e t r f t c n e cy
宁 城市 空 间结 构 的 变 化 .之 后综 合 政 府政 策对 城 市 空 间结 构 的影 响 ,将 各个 因子 对 空 间 的影 响 叠
ABS TRACT: h o g u n tt en et ainti T r u h q a ta v v s g t s a i i i i o h
中心 分移
THEORE CAL DI TI SCUSSI N THE DI - ON O VI SI AND ON SHI rOFCI F TY CENTER: CASE . A S TUDY OFNANNI NG
N I X i g; U on CH EN Zhe h n ua
理 、经济和社会空间结构的演进 .将大都市 区空 间结构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单中心 ( 中心城 市为主 导的阶段 ) 多中心 ( 中心城市和郊 区相互
转 而进入 到以离心 扩散 为主导动 力的发展 阶段 ( 周一星 .2 0 ) O 2 .动 因何 在?在何种情况下 实
南宁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研究

南宁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宁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轨迹研究,总结不同阶段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
研究发现1980年代以来南宁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是转型期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以土地财政和招商经济为特征的“城市经营”,城市结构受制于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与规划干预的双向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南宁市近年来编制的总规层面若干战略研究和法定规划进行检讨,提出城市发展愿景和规划方案要尊重基于土地经济学原理的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规划才能够对城市发展实施动态的调控和引导,城市才能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南宁城市发展;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动力机制;规划干预;千年古邑南宁在新世纪面临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进加快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等一系列重大机遇。
为应对和把握这些机遇,南宁城市发展面临重大结构性转折,对城市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自组织发展和外力干预的过程,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因”。
此时南宁的城市规划更要顺应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这对于规划方案最终能否有效调控城市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1、南宁城市规划与空间发展回顾根据南宁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的变化特征(图1),结合建成区用地扩展的空间肌理,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按1988年、1993年、1999年三个时间节点,大致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其中以1999年为重大转变期,以前南宁城市空间拓展十分缓慢,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之后经济增长稳步上升,城市空间拓展迅速。
图11978-2007年南宁市GDP及其增速变化(数据来源:2008年南宁市统计年鉴)2、南宁城市发展动力特征南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单中心-边缘工业区”到“双中心-新产业区”的发展过程:1999年前,南宁城市空间主要是基于原来的中心,通过城市工业区和郊区工业区的建设,实现空间扩展;1999年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迅速,这主要是通过生活区扩展和新产业空间的形成而实现的(图2)。
南宁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时相影像中所提取的城市建成区信息进行 统 可以看出:1 6年来,南宁市的城市 扩展非常明显 面积由1 9 9 o年的4 7k 57 增长到1 9 9 8年的9 3K 2 0 6 8 1 m、2 0 年的 1 7 m ,每8年城市扩展—信 年净 81 7K 2
增率达到了8 5 %,相当于1 6年来新建了 近三个原南宁市城 区。
I 日『 n 删 T nz i ̄ o Nan ig h sIc e s d a nan a mt o 85% fo 455 k heuba ieda' f r E nn a n r a e t a nu l e f rm 7 m l 9 ,o081 i n1 90 t 3km n
1引言
Hale Waihona Puke 应、酸雨明显,灾割 生 天气增多、生物多样生减少 水体萎缩 环境容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遥感是监测城市空间扩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的热点之 _ _ 。它建立在城市集聚和规划能力不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 12 ]] 断提高的基础上,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空间上 了良好的进展【e sl - 本文从利用遥感影像八手,分析
城市空间扩展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 圈层式 辐射式 和 啊暾 式”扩展1 、“ 翼
式。南宁市城市空间扩展主要表现为前两
种模式:
() 9 0年 ~1 g 年,南宁市城市 11 9 98
扩展处于比较平缓的发展时期,空间扩展
呈现出 城区为中心,沿东西南北 4 个方
目1 市 (9 0  ̄ 0 年 ) I 9 -206 扩 目
向全方位发展的 “ 辐射式”扩展模式。以 东西轴向为主轴,向东沿着民族大道扩展,
—
向西顺着大学路扩展,形威沿邕江东西向 化差异建筑指数(D I 、改正归—化差 发展带;以南北轴向为攻级轴,向北沿邕 NB ) 量良好 研究区域无云遮盖,适合作建成 区用地信息的提取,然后利用2 0 0 5年南 异水体指数( N W ) M D I 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武二级公路扩展,向南循南d -级公路发 r
南宁市城市社会空间转向及动力机制探析

南宁市城市社会空间转向及动力机制探析[摘要]自21世纪初起,南宁的行政、商业、工业、居住、文化空间均在向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内部重构与外围扩展,主要特征是由单极形态向多核心模式转变,其转向动力来自于由政策性动力、经济性动力、空间性动力三个层面组成的综合机制系统。
[关键词]南宁市;城市社会空间转向;动力机制广西南宁市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华南、西南等多个经济圈的结合部,又是环北部湾沿岸的经济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汇聚了多重地域与经济合作平台优势于一体。
本世纪初,南宁市政府提出“区域性国际城市”定位,以立足西南、辐射东盟的区域性经贸金融、会议旅游、文化交流中心为发展目标。
近年来,南宁市的GDP总量、进出口总值、城市建成区面积等都有显著提升。
伴随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不断更新发展,南宁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较明显的位移与转向,这与其空间转向的动力机制紧密相关,并对南宁城市化的一系列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一、城市社会空间的结构转向城市社会空间的理论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古典生态学家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城市地域结构模型到列斐伏尔的城市革命理论,再到哈维的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均对城市社会空间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研究。
社会空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列斐伏尔1974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一书中,一般是指人类活动生成的产物,按人类生产、生活的行为类别构成不同空间区域,[1]在布迪厄眼中,则将社会空间视为个人在社会中位置所构成的“场域”,折射出人类政治、经济、权利、资本间的运作模式及交往关系,构成了复杂庞大的社会空间图式。
城市社会空间就是在城市中社会空间的分布和形态,城市社会空间的转向主要体现在空间的内部重构和外围扩展两个维度。
针对南宁城市社会空间在近年来的转向,从行政金融区、商业贸易区、居住通勤区、工业物流区、科教文化区五个典型的城市社会空间进行分析。
(一)行政金融区上世纪末,南宁市政府出于扩容办公场地、盘活商业空间、引导琅东新区开发的多重考虑,将市政府从民主路迁到南湖东岸的嘉宾路1号。
南宁发展调研报告

南宁发展调研报告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南宁市地处北回归线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和物流枢纽。
近年来,南宁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下是关于南宁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经济发展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和商业中心,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城市工业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纺织、建材、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
南宁市还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特别是热带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此外,南宁市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商贸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给南宁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南宁市应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城市建设南宁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工作。
城市交通方面,南宁市修建了一系列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大大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
城市绿化方面,南宁市加大了绿化工程的力度,建设了一批公园和绿地,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环境方面,南宁市加强了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未来,南宁市应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断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三、生态环境南宁市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南宁市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南宁市还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努力改善空气、水质和土壤质量。
未来,南宁市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保护好南宁市的美丽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南宁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未来,南宁市应继续发挥其优势,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南宁市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震撼!10年城市规模扩容5倍!快来看看南宁是如何“长大”的

震撼!10年城市规模扩容5倍!快来看看南宁是如何“长大”的南国城报居周刊2017-04-11阅读原文4月19日,居周刊正好相伴南宁十年。
南宁城市、楼市,在居周刊见证下的这10年,变化最大。
老南宁对于南宁城市、楼市最大的感触,应该是变大,变大,再变大。
据统计,南宁城市规模由2007年的不到180平方公里,到2006年的900多平方公里,10年间扩容了近5倍。
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10年居周刊与10年南宁楼市之城市变大篇。
看到以下内容,很多人也许会和小编一样,捶胸顿足。
因为,曾经我们爱理不理的区域,如今已变得高攀不起。
2011~2020年南宁规划图2007年埌东初具规模,五象新区还很荒南宁城市建设大刀阔斧,埌东一带日渐成熟,地王大厦、航洋国际城等标志性建筑建成。
人们对南宁楼市的印象,不再只是朝阳一带。
2007年,航洋国际城一带。
2007年,地王大厦建成。
这一年,凤岭、商务区、柳沙和经开区,成为热门片区。
凤岭北荣和·山水美地、商务区盛天茗城等项目,还被不少人认为,距离有点远,人烟有点少,价格还有点贵。
但今天看来,当年在这些项目买房的人,都是明智的。
这一年,五象新区还是名副其实的“荒山野岭”,但已有房企开始“囤地”。
2008年整体向东重点向南,南宁建成近180平方公里当年就提出了南宁将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
如《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将南宁定位成区域性国际城市等。
南宁整体向东重点向南发展。
这一年,五象新区开始步入基础建设。
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13项工程开工。
2008年,建设中的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
这一年,相思湖新区、仙葫经济开发区开始耀眼。
基础建设加速,相思湖板块闪耀南宁楼市;仙葫别墅群涌现。
这一年,“五横三纵四环”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南宁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79平方公里。
2009年凤岭还是重点,五象新区基础建设加快全面完善中国-东盟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凤岭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象新区建设也同步推进。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南宁城市空间格局探究

I w ̄rs l n s a e e ol y; r a p t l ra g m e t a d m o a c a c ; i a : a d c p c og u b n s a i r n e a a n ;l n s i ;p t h c rior or d
区 、那 兰鹭 乌保 护 区以及正 在建设 的横县 九龙 山 自
然保护 区和 邕宁凤亭 河水源 林 自然保 护 区。 自然保 护 区总 _积 4 6 5 向 2 6 公顷 ,占全市辖 区面 积的 19 %。 .3
此 外 ,还 有 市 区 西 部 的 龙 潭 水 库 水 源 地 保 护 区 斑
2 2 主 要廊 道 -
主 要 廊道 包括 河 谷 廊 道 、交 通廊 道 及 植 被 廊
道。
保 护区 、森 林公 园以及主 要河流 湿地组成 ,包 括青 秀 山J 景 胜区斑 块 、大 明 山 自然保护 区斑块 、石 × l 门森 林公 园斑 块 、 良凤 江 国家森林 公 园斑 块等 ,大 明L 自然保护 区 、隆安龙虎 山 自然保 护 区 、上林 龙 L J
法。
11 斑块及 斑块 形式 .
斑 块可 以视为景观 结构 中最简单 的一种形 式 , 大小 各异 的斑块有 不 同的性 质和功 能。在整个 区域 范 围内 ,大型 生态斑块 具有完 整的景观 结构 ,保 持 有完整 的植被 ,足 以保 护水源 及溪流廊 道 ,维护 斑 块 内生 物多样 性 ,为生 物提供栖 息地 。从景观生 态 学 的角度 出发 ,原始斑 块 的保 护并不一 定是维护 生 态多样性 的最佳 方案 ,因为许 多小型 的斑 块或小 斑
> 城 镇 规划
中 心 城 位 于 邕汀 地 , “ 山环 抱 、 邕 汀 穿 绕 、水 青
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呈现出不断的变化。
南宁作为广西重要的城市,其社会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地演变。
本文将对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一、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1.1 历史演变南宁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 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南宁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演变。
20 世纪初,南宁城市还是一个相对封闭、庄园经济为主的城市。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南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南宁城市面貌开始发生大的变化,城市空间快速扩大,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功能性空间结构也逐渐形成。
1.2 当前情况当前,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
南宁的城市空间结构在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也不断变化着。
城市和郊区的空间分布趋向繁荣与贫困两极分化,特别是中心城市区域逐渐成为商业、教育、文化、行政的中心地带,对外经济贸易区越来越重要;而城市周边地区则成为农民工居住区,这些居民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却成为了各种低端产业的人力资源基础。
城市空间区域的逐渐形成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例如城市中心的交通、环保问题等,城市周边农村区的农民工居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影响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素2.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宁的城市规划走向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单调简单到如今的多样化。
南宁市规划走向的不断变化也反映了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的变化。
2.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是影响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经济发展使南宁从空间上的单一转变为多样化,也加速了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
2.3 人口流动人口的流动是影响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流动,南宁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区域的人口聚集不再单一,自然而然地演变成现在的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空间结构。
南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梁庆璇,廖超明,滕永核,等.南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87-19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2.033南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梁庆璇,廖超明,滕永核,李延顺(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软件对2009、2013、2018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通过Fragstats3.4软件对所选景观指数作出计算,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期间,研究区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969.23、8887.56hm2,绿地、耕地、水域面积分别减少4407.14、9141.58、1308.07hm2;绿地的主导地位减弱,建设用地的地位逐渐上升;耕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最大,水域变化相对稳定;各景观类型破碎化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相互转化复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各类型分布趋于集中,聚集度增加。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主要受政策、社会经济和人口驱动力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南宁市主城区;景观指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2-0187-06收稿日期:2020-05-30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8GXNSFAA138168);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编号:桂科AD19245089);南宁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编号:0819-2016L11)。
作者简介:梁庆璇(1995—),男,广西灵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E-mail:1102497258@qq.com。
通信作者:廖超明,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GNSS精密数据处理以及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最新南宁新旧变迁情况汇报

最新南宁新旧变迁情况汇报南宁,这座美丽的城市,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城市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经济发展到生活环境改善,南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南宁新旧变迁情况。
首先,南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南宁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新的城市规划将南宁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
同时,南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南宁的经济发展蓬勃向前。
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南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南宁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南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再者,南宁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南宁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同时,南宁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成为了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最后,南宁的城市形象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新旧城区的改造提升,让南宁焕发出勃勃生机。
古老的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新的城区则成为了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和生活中心,为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总的来说,南宁的新旧变迁情况可谓是令人瞩目。
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的蓬勃向前,生活环境的大幅改善,城市形象的焕发新活力,都让南宁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南宁将会以崭新的姿态,继续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让我们共同期待南宁的未来,共同见证南宁的腾飞!。
南宁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南宁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作者:韦燕飞齐邦龙童新华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6期韦燕飞1,齐邦龙1,童新华2(1.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2. 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景观格局是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
本文以南宁市为例,将南宁市2006年、2008年Landsat TM 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南宁市06-08年土地利用景观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格局空间分异特征,解析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结果表明:南宁市各类景观均有变化,尤以耕地景观转变为林草地,建设用地突出,总体景观格局呈破碎化,景观类型多样化趋势,研究区景观格局受到人为扰动影响最为巨大,区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南宁市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00-00前言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以土地镶嵌体为研究对象,将土地利用方式中各土地利用类型视为景观生态学中各景观斑块类型,而各种大小和形状不一的土地利用景观斑块的排列形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1-3]。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演变的实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不断调配的过程,是人类对土地利用活动的反映[4]。
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与土地景观格局研究相结合,理解和把握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与核心[5]。
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研究,有助于从无序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中发现潜在的有序规律,揭示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状况,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和景观的基本结构出发,利用南宁市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南宁市06-08年间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空间转移规律和格局特征,分析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南宁市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

南宁市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南宁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中国开放的推进,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两个方面探讨南宁市的发展状况。
首先,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推进。
南宁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旨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南宁城市总体规划(2024-2025年)》,该规划明确了南宁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绿化环境等内容。
通过这些规划,南宁市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市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南宁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南宁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例如,推出了一系列购房优惠政策、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吸引了更多的购房者。
同时,南宁市的房地产企业也蓬勃发展,参与到了城市建设和房产开发中。
房地产项目在南宁市纷纷涌现,为南宁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
由于需求旺盛,土地价格和房价迅速上涨,使得部分购房者难以承受高昂的房价。
此外,南宁市一些地区的楼盘过多,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可能会引发房地产泡沫的问题。
另外,南宁市部分老旧小区存在改造和维护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大改善力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宁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防范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其次,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合理调控土地市场,保持市场供需的平衡。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规划建设和市场繁荣,南宁市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
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收稿日期:2022-12-05基金项目:2022年本科教育教学重点项目(602030389173301)作者简介:骆元家(1975-),男,广西全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GNSS 精密数据处理与土地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电子信箱)****************;通信作者,廖东平(1976-),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理空间信息与土地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电子信箱)****************。
骆元家,梁庆璇,刘洪,等.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2):128-136.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较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其时空变化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密切相关,能够揭示区域的生态环境效应,是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扩张,土地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骆元家1,梁庆璇2,3,刘洪4,廖东平5,李月连2(1.柳州工学院,广西柳州541516;2.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530001;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南宁530200;4.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南宁530033;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信息测绘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为揭示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技术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方法,深入分析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1990—2020年南宁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速度加快,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且表现为增速,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减少且表现为减速;南宁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人为活动对土地的不断干扰和影响,土地利用程度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0年间南宁市共有1051.61km 2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移,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表现为净转出特征。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南宁建筑形态空间发展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南宁建筑形态空间发展作者:唐宇乐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9年第09期摘; ;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密切联系的世界,无论在公共空间方面还是民居空间方面,我们都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冲击。
自上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发展日益成熟,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风靡世界。
虽然现代主义风格创造了诸多经典空间,但是现代主义所创造的空间风格较为雷同和单调,这种文化的缺失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影响下,南宁建筑形态空间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新地域主义南宁建筑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区域文化、历史传承,以及时代要求,打造城市精神,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形态空间;时代要求1; 绪论建筑学与地区文化关系密切,地方文脉是建筑形式的重要来源,建筑形式也展现了地方文脉,现代建筑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均对地区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若是失去了文脉的传承,没有了地方区域特色,每个城市都将趋同,不利于地区的文化发展。
浓郁的地域特征或乡土特征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有力的呈现。
但是中国城市的地域特征已经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受到文化趋同现象的严重影响,我们经常见到的“建筑风格的国际化潮流”对于地域文化和文脉的考量往往不够深入。
这就导致不同城市不同区域许多建筑,在装饰、色彩、形态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互抄袭,使很多城市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最后变成平庸无个性的城市。
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南宁,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在飞速的城市建设之中严重缺失。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渐增大,中国大国的国际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中国城市已经不再需要用明星建筑师的效应来对外宣传自己的实力,其转而更注重建筑的内涵,品质和内在的文化传承。
因此,在本土文化的深层挖掘基础上,发展成的本土建筑也势必成为体现城市面貌的主流。
南宁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显著的。
壮族是中国的第二大民族,也是广西地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起于先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干栏式传统民居、铜鼓、壮锦等传统文化特色都值得建筑设计借鉴和采用。
最新南宁新旧变迁情况汇报

最新南宁新旧变迁情况汇报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发展迅速,城市面貌不断焕新,新
旧变迁情况备受关注。
首先,从城市建设方面来看,南宁市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改造工程,老旧的建筑得到了拆除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市政设施。
城市的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地铁、高铁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建设使得南宁市的交通更加便利。
其次,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南宁市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南宁市作
为广西经济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的涌入,各种新型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也在南宁市迅速崛起。
南宁市的经济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再者,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南宁市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城市中心
区域的高档住宅区、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南宁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最后,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南宁市
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各种绿化工程的开展使得南宁市的绿化覆盖率大大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南宁市的水系资源也得到了保护和修复,城市的水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总的来说,南宁市在新旧变迁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经
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南宁市的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宁市将会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近30年南宁市建成区时空扩张特征分析

近30年南宁市建成区时空扩张特征分析
李楣楣;胡宝清;凌子燕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
【年(卷),期】2022(24)2
【摘要】为了解南宁市建成区的时空扩张特征,文章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LandsatTM/OLI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通过遥感解译出南宁市建成区信息,应用扩张速率和扩展强度、扩张方向等指标定量分析1990-2019年南宁市建成区时空转移特征。
结果表明:(1)南宁市区扩张明显,扩展速度呈增强趋势;(2)南宁市建成区形态主要是向外扩张和内部填充,空间紧凑度不断下降,空间形态趋于稳定;(3)南宁市建成区的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迁移,东南方向是南宁市建成区主导扩张方向。
【总页数】5页(P22-25)
【作者】李楣楣;胡宝清;凌子燕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2.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3.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皖北地区城市建成区扩张时空特征分
析——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4.近20年东莞市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5.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原城市群建成区时空扩张与驱动因子分析(1992—2012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宁城市建设历史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宁城市建设历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是南宁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发生了变化。
城市发展面貌不断更新,南宁城市建设历史也随之发生变化。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南宁城市建设历史的研究还较少,有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因此有必要对南宁城市建设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南宁城市建设历史研究是探寻南宁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探索南宁城市发展的方向。
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都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南宁城市建设历史的研究,可以对南宁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研究内容本研究从南宁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选取南宁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和重要事件,对南宁城市建设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1)南宁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现状分析(2)南宁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民居建造的演变(3)南宁城市交通建设的历史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南宁城市环境保护的历史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研究目标(1)通过对南宁城市建设历史的研究,探索南宁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寻找引领南宁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2)研究南宁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探索城市发展对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为南宁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3)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南宁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建议,旨在改善南宁的城市环境,促进南宁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历史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主要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南宁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状况、建筑风格、交通状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历史材料。
(2)利用手机APP等可用的技术手段,调研各个历史时期的南宁城市结构,提起数字化的文献基础。
(3)对南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事件和不同阶段的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进行相对分析,分析不同政策对南宁城市建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城市空间发展演变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宁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轨迹研究,总结不同阶段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
研究发现1980年代以来南宁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是转型期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以土地财政和招商经济为特征的“城市经营”,城市结构受制于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与规划干预的双向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南宁市近年来编制的总规层面若干战略研究和法定规划进行检讨,提出城市发展愿景和规划方案要尊重基于土地经济学原理的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规划才能够对城市发展实施动态的调控和引导,城市才能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南宁城市发展;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动力机制;规划干预;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千年古邑南宁在新世纪面临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进加快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等一系列重大机遇。
为应对和把握这些机遇,南宁城市发展面临重大结构性转折,对城市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自组织发展和外力干预的过程,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因”。
此时南宁的城市规划更要顺应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这对于规划方案最终能否有效调控城市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1、南宁城市规划与空间发展回顾
根据南宁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的变化特征(图1),结合建成区用地扩展的空间肌理,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按1988年、1993年、1999年三个时间节点,大致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其中以1999年为重大转变期,以前南宁城市空间拓展十分缓慢,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之后经济增长稳步上升,城市空间拓展迅速。
图11978-2007年南宁市gdp及其增速变化(数据来源:2008年南宁市统计年鉴)
2、南宁城市发展动力特征
南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单中心-边缘工业区”到“双中心-新产业区”的发展过程:1999年前,南宁城市空间主要是基于原来的中心,通过城市工业区和郊区工业区的建设,实现空间扩展;1999年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迅速,这主要是通过生活区扩展和新产业空间的形成而实现的(图2)。
图2各阶段南宁市城市空间演变简化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004年以前南宁市市区范围不包括邕宁,2004年行政区划后,市区包括邕宁)
联系1978-2007年间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对该期间城市财政收入与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产值和投资额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工业和房地产发展与城市财政收入密切相关,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强(图3)。
这说明南宁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在一种依赖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财政”和工业区建设“招商经济”基础上的。
图31978-2007年财政收入与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产值相关程度变化(数据来源:南宁市统计年鉴,2000年后的数据为行政区划调整后南宁市市区口径的数据,其余年份为原南宁市区口径的数据。
数据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南宁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可以从市场、政府、个人三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图4):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和市民追求改善生活环境是房地产开发的两大动力。
南宁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拥有全区最好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积聚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成为广西区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开发商和企业家群体为代表的“市场”方通过房地产开发和工业项目投资,将城市土地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本,推动了市场要素的积聚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城市政府制定政策是的首要考虑因素,政府的规划需要市场认同,只有市场资金跟进后,公共财政投入才不会落空。
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应配套政策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引导,以市场化的土地经营和土地开发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手段,结果必然体现为城市生活区和产业区的大规模拓展。
城市规模的扩张既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1987
年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城市土地的价值逐步显现出来,土地使用权转让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的收入来源。
“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换发展”,城市土地的经营是城市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积累建设资金,滚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增量土地开发的基本模式。
城市政府用城市规划工具培育城市土地价值,大量市郊土地被划入开发区、城市发展区,大量城市新区孕育而生,南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说明城市政府获得了提供市政服务与收益之间的正反馈和
财政的平衡点,因此城市政府是空间拓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主体。
图4南宁市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和空间特征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南宁城市空间演进探究
现有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高度的向心性,琅东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已逐渐从旧的中心分离出来(图5(a)),南宁已经成为一个双中心的城市。
在没有规划干预的情况下,一方面各种要素进一步向琅东聚集,琅东将成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图5(b)),另一方面,和南宁房地产开发的现状趋势一致,新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将进一步向东拓展,形成大凤岭组团;
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却准备在五象新区“再造一个南宁”,凤岭新区由于绿心控制范围过大而无法形成独立的城市组团 (图5(c)),规划人工培育新的“增长极”违背了城
市自组织发展的规律,有“拔苗助长”之嫌。
目前南宁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在土地经济和招商财政上,市场是空间拓展动力的最重要主体,难以为实现这种空间愿景提供坚实的支撑。
因此,规划建议应该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做好东翼,促进凤岭的发展;同时强化南岸的工业园区,进行规模化经营;通过江南,琅东,凤岭和邕宁启动和支撑五象新区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体向东,远景向南”的战略转变(图5(d))。
南宁要在空间上达到“区域性国际性城市”目标,一是通过国际性产业空间的
构建,使南宁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流”的交汇点。
二是在完善“绿城”建设思路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城市空间特色,顺应都市区空间从“南湖时代”走向“邕江时代”,城市空间应该突现邕江“一江两岸”的特征,打造国际化滨水商务区。
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对终极目标追求,上级领导部门以及规划工作者在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空间的演变及时对规划政策进行调控,才能使城市空间自身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m].第一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6,146-155.
[2]石菘.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 149(1): 50-52.
[3]丁成日.增长_结构和效率_兼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j].规划师,2008,24(12):35-39.
[4]孙施文,王喆.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j].规划师,2004,20(8):5-9.
[5]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80-510
[7]陈彦光.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j].城市规划,2006,30(8):24-30.
[8]石崧.城市空间他组织—一个城市政策与规划的分析框架[j].规划师,2007,(11):28-30.
[9]胡浩.温长生.城市空间扩展与房地产业开发关系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4,34(6):732-734.
[10]李莉,张佳华.基于卫星数据提取南宁城市扩张信息及驱动力研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3):25-29.
[11]陈立宏,陈琪,周云新.生态城市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论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环
境,2000,19(1):64-67.
[12]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13]权击戈.南宁1980年以来城市用地演变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05.
作者信息:
陈倩敏:女,1985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袁奇峰,男,1965年12月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