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题型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六附详解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六附详解

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摩尔质量的求算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4℃时5.4mL水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C.0.4mol氧气D.10g氖2.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下列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③3.(2012•长宁区二模)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4.3.6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9.2g.则在标准状况下,生成物CO和CO2的体积比为()A.3:2 B.4:1 C.5:1 D.7:45.2.16g 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16 g B.28 C.14 D.14g•mol﹣16.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物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式量为()A.7d B.5d C.2.5d D.2d二.填空题(共2小题)7.0.6molg的氧气与0.4mol臭氧 O3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8.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小题)9.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 O2通入10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 _________ L,V(H2)= _________ 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_____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0.(1)12.4g Na2R 含有Na+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 ,对原子含R1.6g 的Na2R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2)等质量的氧气(O2)和臭氧(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3)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SO2和SO3气体,体积比为___ ,密度比为_____。

高一化学易错题

高一化学易错题

1、如果氢氧化钠用称量纸称量,会使分析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氢氧化钠称量就让他裸露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会把表面的氢氧化钠变成碳酸钠,碳酸钠质量分数比氢氧化钠大,所以会使结果偏大。

2、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是,能否把氢氧化钠直接放在烧杯里?为什么?为什么动作要快呢??最佳答案:不能。

可在左右托盘上放相同大小质地的洁净纸片,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量。

纸片的质量可以忽略。

而直接放烧杯里,因为玻璃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SiO2),氢氧化钠是强碱,会和酸性氧化物SiO2反应的。

2NaOH+SiO2=Na2SiO3 +H2O 动作快是因为:1。

氢氧化钠易潮解。

2。

氢氧化钠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 +H2O动作要快。

是因为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称量会强烈吸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 +H2O 导致所测得的质量偏大。

1。

氢氧化钠易潮解2。

氢氧化钠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 +H2O 3。

氧化钠有腐蚀性。

玻璃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SiO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2NaOH+SiO2=Na2SiO3 所以,氢氧化钠会腐蚀烧杯3、将不溶于水含杂质(杂质可溶于水)的液体物质放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后静止再分液的方法。

用水将有机物中溶于水的杂质分离出来,然后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层除去。

举个例子: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时候,生成四种卤代烃和氯化氢的混合物,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除去氯化氢。

水洗分液法是用水将有机物溶于水的杂质分离出来,达到纯化有物的目的。

6.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0.4mol氧气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C.4℃时5.4mL水D.10g氖答: C解析:物质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多,则物质中含原子数量最多,0.4molO2中含0.8mol 原子;标准状况下5.6LCO2中所含原子为:×3=0.75mol;4℃时5.4mLH2O中含原子为:×3=0.9mol;10gNe中所含原子为:=0.5mol。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易错题解题技巧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易错题解题技巧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易错题解题技巧汇总易错点一: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易错题典例】在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反应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金属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答案】C【错因分析】以钠与水的反应为载体,考查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易错点:(1)对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不明确,2Na+2H2O=2NaOH+H2↑;(2)实验现象不熟悉;(3)现象与性质不吻合,如钠浮在水面上得到钠的密度比水小,而不是比水大或其它性质,钠熔化体现钠的熔点低,而不是硬度低。

【解题指导】明确钠与反应的实验现象及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其中钠单质很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97.81℃,沸点882.9℃,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有:主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迅速游动反应产生气体(H2)嘶嘶作响反应剧烈溶液呈红色反应生成NaOH,遇酚酞变红易错点二:碱金属的性质【易错题典例】钙和钠相似,也能形成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2O2B.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钙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C.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2:1D.过氧化钙中只含离子键【答案】B【解析】A.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2,故A错误;B.因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水反应:2H2O+2Na2O2=4NaOH+O2↑,2H2O+2CaO2=2Ca(OH)2+O2↑,都是1mol过氧化物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故B正确;C.过氧化钙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D.过氧化钙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

【错因分析】以分析过氧化钙的性质为载体,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和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易错点:(1)对过氧化钠的组成结构不熟悉,过氧化钠是离子型化合物,Na+和O22-的比值是2:1,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不熟悉过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能与水和CO2反应,并生成氧气,且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数目为2mol电子;(3)知识迁移,不是纯粹模仿,不能根据Na2O2的化学式简单推断Ca2O2,因为钙为+2价。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2秋•双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向MgCl2、AlCl3混合液中依次加入M和N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M和N的体积关系图(M、N各表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1:1B.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3:1C.V之前加NaOH溶液,V之后加盐酸D.这种盐酸与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2.(2015春•邯郸校级期末)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1.4g B.16.5g C.9.7g D.8.7g3.(2009秋•宁波期末)镁铝合金5.1g 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1.2LNO2(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为()A.13.6 g B.7.8g C.5.8g D.4g4.(2013秋•平桥区校级期末)在某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 mol/L,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所得NO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A.0.224L B.0.336L C.0.448L D.0.896L5.(2014春•扬州校级期中)某金属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A.+2a B.+a C.+D.+6.(2011秋•龙华区校级期末)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7.(2015秋•抚州校级月考)把22.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 ol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二.解答题(共2小题)8.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使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试求:(1)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9.(2014春•诸暨市校级期中)为测定某铜银合金的组成,将30.0g合金溶于80mL13.5mol/L的浓HNO3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NO和NO2混合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计算:(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2)合金中银的质量;(3)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标准状况).2015年12月31日1482572436的高中化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2秋•双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向MgCl2、AlCl3混合液中依次加入M和N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M和N的体积关系图(M、N各表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1:1B.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3:1C.V之前加NaOH溶液,V之后加盐酸D.这种盐酸与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图像图表题.【分析】由图象可知A点生成Al(OH)3、Mg(OH)2,应先加入NaOH,A→B发生Al(OH)3+OH﹣═Al O2﹣+2H2O,根据横坐标可确定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B点时溶液成分为NaAlO2,之后继续加入N,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应加入盐酸,B→C发生NaAlO2+HCl+H2O=Al(OH)3↓+NaCl,继续加入盐酸沉淀逐渐溶解,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图象可知A→B发生Al(OH)3+OH﹣═AlO2﹣+2H2O,设消耗氢氧化钠nmol,n(Al(OH )3)=n(AlCl3)=nmol,OA消耗氢氧化钠5nmol,分别发生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 3NaOH=Al(OH)3↓+3NaCl,可知n(MgCl2)=5mol﹣1×3mol=2mol,则c(AlCl3):c(MgCl2)=1:1,B点时溶液成分为NaAlO2,之后继续加入N,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应加入盐酸,B→C发生NaAlO2+HCl+H2 O=Al(OH)3↓+NaCl,继续加入盐酸沉淀逐渐溶解,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B→C发生NaAlO2+HCl+H2O=Al(OH)3↓+NaCl,由横坐标可知消耗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综上分析可知不正确的为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镁、铝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能正确分析图象中转折线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2.(2015春•邯郸校级期末)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11.4g B.16.5g C.9.7g D.8.7g【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n(H2)==0.15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Al)==0.1mol;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n(NO)==0.2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Mg)×2+n(Al)×3=0.2mol×(5﹣2)可计算Mg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为氢氧化镁,结合Mg原子守恒计算.【解答】解: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n(H2)== 0.15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Al)==0.1mol;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n(NO)==0.2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Mg)×2+n(Al)×3=0.2mol×(5﹣2),解得n(Mg)=0.15mol,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而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由Mg原子守恒可知,n[Mg(OH)2]=n(Mg)=0.15mol,则m[Mg(OH)2]=0.15mol×58g/mol=8.7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3.(2009秋•宁波期末)镁铝合金5.1g 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1.2LNO2(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为()A.13.6 g B.7.8g C.5.8g D.4g【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令镁铝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之和与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x、y的值,再根据Mg元素守恒有n[Mg(OH)2]=n(Mg),根据m=nM计算氢氧化镁的质量.【解答】解: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令镁铝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之和有:24x+27y=5.1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2x+3y=×(5﹣4)联立方程解得x=0.1,y=0.1根据Mg元素守恒有n[Mg(OH)2]=n(Mg)=0.1mol,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0.1mol×58g/mol=5.8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最终沉淀为氢氧化镁,注意电子只有守恒的利用.4.(2013秋•平桥区校级期末)在某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 mol/L,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所得NO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A.0.224L B.0.336L C.0.448L D.0.896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3Cu+8H++2NO3﹣=3Cu2++2NO↑+4H2O,只要Cu与硫酸足量,NO3﹣可以被完全还原,n(Cu)==0.03mol,根据n=cV计算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过量计算,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计算n(NO),再根据V=nV m计算NO体积.【解答】解:n(Cu)==0.03mol,n(H+)=0.1L×2×0.1mol/L+0.1L×0.4mol/L =0.06mol,n(NO3﹣)=0.1L×0.4mol/L=0.04mol,则 3Cu+2NO3﹣+8H+=3Cu2++2NO↑+4H2O0.03mol 0.02mol 0.08mol则H+不足,Cu、NO3﹣过量,由方程式可知n(NO)=×0.06mol=0.015mol,即所得NO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015mol×22.4L/mol=0.336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硝酸性质、离子方程式的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酸性条件下硝酸根有强氧化性,把握离子方程式及过量计算为解答的关键,避免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繁琐计算.5.(2014春•扬州校级期中)某金属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A.+2a B.+a C.+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单质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硝酸被还原,化合价降低了1价,与金属的反应中,硝酸表现为酸性和氧化性,设金属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n,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解答该题.【解答】解: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n价,如果金属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没有被还原的硝酸是nmol,所以被还原的硝酸是(a﹣n)mol,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n=a﹣n,解得n=0 .5a,故选C.【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的得失守恒进行,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2011秋•龙华区校级期末)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反应生成Cu(NO3)2与氮的氧化物(NO、NO2中的一种或2种),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与酸性作用,其氧化剂作用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其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反应(HNO3)=2Cu(NO3)2+n(NO,NO2),根据n=计算1.92gCu的物质的量,由Cu原子守恒可知n(Cu)=Cu(NO3)2,据此计算解答.【解答】解:1.92gCu的物质的量==0.03mol,n(NO,NO2)==0.05mol,反应生成Cu(NO3)2与氮的氧化物(NO、NO2中的一种或2种),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与酸性作用,其氧化剂作用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其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由Cu原子守恒可知n(Cu)=Cu(NO3)2=0.03mol,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反应(HNO3)=2Cu(NO3)2+n(NO,NO2)=2×0.03mol+0.05mol=0.11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计算、硝酸性质等,题目可以根据Cu与生成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反应,再利用方程式计算,但比较复杂,注意分析硝酸的作用,运用原子守恒解答,题目设计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度中等.7.(2015秋•抚州校级月考)把22.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 ol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分析】n(Fe)==0.4mol,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3mol×(5﹣4)+0.2mol×(5﹣2)=0.9mol,假设Fe完全生成Fe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3=1.2mol>0.9mol,假设Fe完全只生成Fe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2=0.8mol<0.9mol,所以Fe反应生成物有Fe(NO3)3和Fe(NO3)2,利用转移电子守恒计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n(Fe)==0.4mol,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3mol×(5﹣4)+0.2mol×(5﹣2)=0.9mol,假设Fe完全生成Fe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 mol×3=1.2mol>0.9mol,假设Fe完全只生成Fe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2=0.8mol<0.9mol,所以Fe反应生成物有Fe(NO3)3和Fe(NO3)2,设Fe(NO3)3和Fe(NO3)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得解得,所以Fe(NO3)3和Fe(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0.1mol:0.3mol=1: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正确判断含Fe化合物种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原子守恒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2小题)8.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使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试求:(1)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加入2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产生沉淀,此段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当氢氧化钠继续加入时,沉淀不断增加,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直到沉淀最大值;继续添加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铝参与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11.6g沉淀是氢氧化镁,(19.4﹣11.6)g是氢氧化铝的质量,根据守恒法可知,n(Mg)=n(Mg(OH)2)=11.6g÷58g/mol=0.2mol,故镁的质量为0.2mol×24g/mol=4.8 g,同理可求出铝的质量为2.7g.当氢氧化钠加入量为160mL时,溶质均为NaCl,根据守恒法可知,n(HCl)=n(Cl﹣)=n(NaOH)=0.16L×5.0mol/L=0.8mol.【解答】解:(1)由图可知,从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产生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16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该阶段消耗氢氧化钠140mL,由氢氧根守恒可知3n[Al(O H)3]+2n[Mg(OH)2]=n(NaOH)=(0.16L﹣0.02L)×5mol/L=0.7mol.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60mL~180 mL溶解氢氧化铝,该阶段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所以n[Al(OH)3]=(0.18L﹣0.16 L)×5mol/L=0.1mol,故3×0.1mol+2n[Mg(OH)2]=0.7mol,解得n[Mg(OH)2]=0.2mol,由元素守恒可知n(Mg)=n[Mg(OH)2]=0.2mol,所以Mg的质量为0.2mol×24g/mol=4.8g,Al的质量为0.1mol×27g/mol=2.7g,所以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36%答: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36%.(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16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钠元素守恒此时溶液中n(NaCl)=n(NaOH)=0.16L×5mol/L=0.8mol,根据氯元素守恒n(HCl)=0.8mol,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点评】本题考查镁铝化合物性质、混合物的计算,以图象题的形式考查,题目难度中等,分析图象各阶段的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再利用守恒计算.9.(2014春•诸暨市校级期中)为测定某铜银合金的组成,将30.0g合金溶于80mL13.5mol/L的浓HNO3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NO和NO2混合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计算:(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2)合金中银的质量;(3)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标准状况).【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1)被还原的硝酸生成NO、NO2,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2)令混合物中Cu、Ag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产物Cu(NO3)2、AgNO3中含NO3﹣物质的量各为2xmol、ymol,根据合金质量及N原子守恒列方程,再根据m=nM计算Ag的质量;(3)令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二者体积及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进而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解答】(1)收集到的气体为NO2和NO,故被还原的n(HNO3)=n(NO2+NO)=6.72L÷22.4L•mol﹣1=0.30mol,答: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mol.(2)反应的n(HNO3)=13.5 mol•L﹣1×0.08L﹣1.0 mol•L﹣1×0.08L=1 mol设合金中铜、银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64x+108y=30 ①产物Cu(NO3)2、AgNO3中含NO3﹣物质的量各为2x mol、y mol,据N守恒可得:2x+y+0.3=1 ②联立①②,解得x=0.3 y=0.10 mol故合金中银的质量=0.10 mol×108g/mol=10.8g,答:合金中银的质量为10.8g.(3)令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二者体积及电子转移守恒,则:解得a=0.2,b=0.1故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0.1mol×22.4L/mol=2.24L,答: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为2.24L.【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注意守恒思想的应用.。

易错专题01物质分类中的误区-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易错题典例精讲与习题精练

易错专题01物质分类中的误区-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易错题典例精讲与习题精练

易错专题01 物质分类中的误区易错点一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易错典例】例1 关于O2和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者混合后仍属于纯净物C.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D.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答案】C【解析】A.O2和O3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二者的性质不同,A错误;B.尽管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二者分子结构不同,因此混合后属于混合物,B错误;C.O2、O3是不同的分子,因此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D.O2和O3是两种不同的物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解题必备】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而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变式突破】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混合物一定由两种及以上元素组成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D【解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但属于混合物,A错误;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必须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属于氧元素,B错误;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与元素种类无关,一种元素也可以构成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C错误;D.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正确;故选D。

易错点二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易错典例】例2 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答案】D【解析】A.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溶于水显酸性,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CO2溶于水显酸性,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D.物质分类均符合其含义,D正确;故选D。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专题练习(共17个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专题练习(共17个专题)

氮、硫氧化物(原卷版)1.(2020·永德县第一完全中学高一月考)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同时具备的性质是( )A.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B.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都有刺激性气味D.常温下都是气体【答案】B【解析】A. 二氧化碳、三氧化硫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A错误;B. 三种物质均是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C. 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没有刺激性气味,C错误;D. 常温下三氧化硫是固体,D错误,答案选B。

2.(2018·江苏高一期末)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稀H2SO4与铜片不反应,故A错误;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B正确;C.SO2密度比空气大,应“长进短出”,故C错误;D.SO2不与NaHSO3反应,所以无法用NaHSO3溶液吸收SO2,故D错误。

答案:B。

3.(2018·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可制得CuSB.久置酸雨酸性增强,原因是水的挥发C.SO2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先变红,再褪色D.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成硫酸钠【答案】D【解析】【详解】A、硫单质氧化性弱,氧化变价金属生成低价化合物,铜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可制得Cu2S,故A错误;B、酸雨酸性增强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得到硫酸溶液,因此久置酸雨酸性增强,故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显酸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选择性,不能使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故C错误;D、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故D正确;故选:D。

4.(2020·云南省禄丰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B.SO2、SO3均具有漂白性,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SO3可与碱反应,但不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SO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SO3【答案】A【解析】【详解】A.SO3极易溶于水,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A正确;B.三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SO2、SO3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于水所得溶液均显酸性,故B错误;C.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均反应,故C错误;C.SO2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为SO3,一般需要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故D错误;故答案选A。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推荐文档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 水中B 煤油C 石蜡油中D 棕色瓶内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B 融化的是Al 2O 3C 融化物滴落D 融化物不滴落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 2O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4、4.6g 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0g 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 2OB 只有Na 2O 2C Na 2O 和Na 2O 2D 无法确定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 4B HClC BaCl 2D NaOH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 与H 2O 反应:Na + 2H 2O = Na + + 2OH - + H 2 ↑B Na 与盐酸反应:2Na + 2H + = 2Na + + H 2 ↑C 钠投入到CuSO 4溶液中:Cu 2+ + 2Na = Cu + 2Na +D Na 与O2反应:4Na + O 2 = 4Na + + 2O 2-7、在Na 和H 2O 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B H 2是氧化产物C 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 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8、将2.3g 金属钠放入100g 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B 4100%100 2.3⨯+4100%10040.1⨯+-C D 4100%1004⨯+4100%100 2.30.1⨯+-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10、Al 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 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A .H +、Ca 2+、Na +、NO 3-B .Na +、Mg 2+、Al 3+、Cl -C .Cu 2+、Mg 2+、Cl -、OH -D .Ba 2+、Cl -、OH -、NO 3-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 B.3.6g C.2.7g D.1.8g1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C.溶液中Na+浓度减少,有O2放出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13、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把和的固体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都恰好形成此温度下饱和溶液。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报告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报告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易错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的是()A 、Na 2CO3B、KHCO 3C、Al2O3D、NaHSO 4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 )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 B 选项:HCO 3-+ H+=H 2O+CO 2T;HCO3-+ OH - = H2O +CO 32-(2)Al 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

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

反应方程式到高二学,现在了解:Al2O3+6H + =3H 2O+2A1 3+;AI2O3 + 2OH - =2AlO 2"+H 2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

答案:BC2、下列关于Na2O2 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B、N 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C、用Na2O2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D、N 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大量的02,并有白色固体析出解析:A选项应中Na2O2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Na2CO3;B选项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2O2 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 D 选项饱和NaOH 溶液中放入Na2O2,由于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2,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

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褪色,物理变化;Na2O2、HClO 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

以后注意继续补充。

答案:D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A、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B、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C、C 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D、少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解析:A 选项会发生化学反应Na2CO3+CO2+H2O=2NaHCO 3,由于生成的NaHCO 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而且通过反应溶剂水少了,溶质的质量增加了,所以肯定有NaHCO 3固体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题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易错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Na2CO3B、KHCO3C、Al2O3D、NaHSO4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两点:(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3-+H+=H2O+CO2↑;HCO3-+OH-=H2O +CO32-(2)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

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

反应方程式到高二学,现在了解:Al2O3+6H+=3H2O+2Al3+;Al2O3+2OH-=2AlO2-+H2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

答案:BC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C、用Na2O2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D、N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大量的O2,并有白色固体析出解析:A选项应中Na2O2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Na2CO3;B选项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2O2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2O2,由于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2,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

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褪色,物理变化;Na2O2、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

以后注意继续补充。

答案:D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A、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C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D、少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解析:A选项会发生化学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生成的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而且通过反应溶剂水少了,溶质的质量增加了,所以肯定有NaHCO3固体析出。

B、C选项重点考查弱酸的酸式盐和碱的反应,B选项反应生成Na2CO3和水,溶液仍澄清透明,C选项反应生成有CaCO3沉淀。

D选项很多同学误认为反应,其实不发生反应,因为CO2通入水中只能得到极少极少碳酸根,难以与钙离子生成沉淀,或者认为如果反应,碳酸制备了盐酸,弱酸制备强酸,不合理,且生成的CaCO3在盐酸中不能存在。

答案:BD4、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6Na=4Na2O+N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不采用Na在氧气中燃烧获得Na2O的原因是。

(2)上述方法的优点是。

解析:在评价一种制备方法优缺点时,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反应原理可行,其次在方案可行的情况下从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三角度分析,包括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实验条件容易达到等方面。

答案:(1)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Na2O2,不生成Na2O;(2)生成的氮气将生成的氧化钠与空气隔绝,防止了外界环境的干扰,生成的氧化钠不会变质。

5、下列各反应的反应式或离子方程式中,能够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次氯酸光照下分解:2HClO2HCl+O2↑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Ca(ClO)2+CO2+H2O====CaCO3↓+2HClOC、次氯酸与氢氧化钠中和:HClO+NaOH====NaClO+H2OD、次氯酸与H2SO3作用:HClO+H2SO3====H2SO4+HCl解析:A选项证明次氯酸不稳定;B选项证明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是弱电解质;C选项证明次氯酸有酸性;D选项证明次氯酸有氧化性。

答案:B6、 G、W、X、Y、Z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W+NaCl ②W+H2O X+H2↑③Y+NaOH→G+W+H2O ④Z+NaOH→W+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的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W、G、Z、Y、XB、G、Y、W、Z、XC、G、Y、Z、W、XD、Z、X、G、Y、W解析:题目告知几种物质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说明其中氯元素皆正价。

①G→W+NaCl,氯的化合价有降低为-1价,则必有升高,即氯的化合价W>G;②W+H2O X+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元素的化合价就要升高,即X>W ③Y+NaOH→G+W+H2O,结合氯气与NaOH的反应,可得出这是歧化反应,Y中氯的化合价必处于G、W之间,结合①可得:W>Y>G ④与③同理。

本题重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得失电子的灵活应用。

答案:B二、基本概念1、下列物质,用酒精灯加热时能分解生成酸酐(即酸性氧化物)的是()A、KClO3B、Cu(OH)2C、CaCO3D、NH4HCO3解析:本题中四个选项加热都可以分解,A选项分解生成KCl和氧气;B选项代表不溶性碱受热皆可分解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此时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皆为碱性氧化物;C选项代表不溶性碳酸盐受热皆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CO2,CO2是酸性氧化物,是碳酸的酸酐,但此时加热需要800摄氏度以上,酒精灯温度最高只能500度左右;D选项代表铵盐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NH3、CO2和H2O。

本题容易错在对反应条件的选择。

答案:D2、怎样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问题之一,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2)盐溶液里一定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答案:(1)不正确,如果此物质是纯净物,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但是若该物质是混合物,例如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则该物质不是氧化物。

(2)不正确,例如铵盐(如NH4NO3)溶液中就没有金属阳离子。

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A、KClO3溶液B、MgCl2溶液C、液态HClD、熔融NaCl解析: A选项ClO3-原子团中的氯不会出氯离子,BCD中都有-1价的氯,但是BD 是盐,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会出自由移动的Cl-,而C选项HCl是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无离子存在,只有在溶液中水的作用下,才会电离出氯离子。

答案:BD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解析:A选项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是同种元素被氧化还原,例如氯气与水的反应;B 选项非金属单质也可以是还原剂,如H2;C 选项也可以被氧化,如氯离子变氯气;D 选项如Fe3+被还原可得到Fe2+。

答案:B D5、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通过三个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得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 Cl2> FeCl3> I2,还原性顺序为:I->Fe2+>Cl-。

除去I-,就是将I-氧化成碘单质,而不影响Fe2+和Cl-即两者不被氧化,可加入的试剂选择相对只能氧化I-的弱氧化剂FeCl3。

答案:C6、下列粒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A、Na+B、Al3+C、Cu2+D、Fe2+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弱,即失电子越难,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得电子越容易。

答案:C7、关于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B、因为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相等,所以溶液呈电中性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D、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是非电解质解析:B选项前半句应改为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量相等;C选项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离子浓度,强电解质溶液很稀,导电能力照样较差;D选项在熔化或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两种情况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答案:A高一上学期化学错题集锦及分析二化学计算部分一、基本概念计算1、溶液浓度例题1:密度为·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A、29. 6%B、%C、LD、L例题1:H2SO4+BaCl2=BaSO4↓+2HClw(H2SO4)=m(H2SO4)/m(H2SO4溶液)=m(H2SO4)/m(BaSO4)=98/233=C=1000ρw/M= g/mL×1000 mL×98 g/mol= mol/L 答案:BD2、溶解度计算例题2: 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 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D、无法确定解析:不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晶体)=饱和溶液++++++++第二步溶液由不饱和(也可能饱和)蒸发10g水变为饱和时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能溶解的溶质大于或等于3g。

答案:B3、溶液稀释例题3:密度为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等于%B、大于%C、小于%D、无法确定例题4:将质量分数分别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A、大于3X%B、等于3X%C、小于3X%D、无法确定例题5:质量分数相同的浓氨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各取等体积分别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氨水质量分数为a%,所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b%,问a与b关系。

这三道题均为溶液稀释问题中的等体积混合与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浓度比较问题。

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若溶液密度>1(水的密度),如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则浓度越大,密度越大;若溶液密度<1,如氨水,则浓度越大,密度越小;②若溶液密度>1,则(与水或与同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浓度:等体积>等质量;若溶液密度<1,则(与水或与同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浓度:等体积<等质量;③对于同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表示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所以物质的量浓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必然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