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古代人口的迁徙素材
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轨迹
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轨迹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彭尾才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最初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汉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原因的变迁,我国人口不断从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流向南方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轨迹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元朔二年至元封年约20年间,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多万。
绝大部分移民从迁移到定居的费用完全由官方负担,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监护,移民迁移距离最近的有2000—3000千米。
当时汉朝的总人口大约是3600万,移民占总人口的1/30。
2、“永嘉之乱”时期西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四起,战乱不已。
为了躲避战乱、灾荒、饥饿,黄河流域的广大人民被迫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大规模移向江淮流域,主要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迁徙人口多达90余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的格局开始有所改变,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长,经济也有所发展。
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3、“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战火波及中原广大地区,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中原地区经济遭受极大破坏,人民纷纷背井离乡南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宁绍平原地区。
这次人口迁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地区,而黄河流域原本人口密集区一度变成了人烟稀少的废墟。
同期的河西走廊、辽东却由于避难人口的涌入而出现了暂时的繁荣。
4、“靖康之乱”时期北宋末年,公元1125年金灭辽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宋王朝被迫迁都临安,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南迁长江流域,主要迁入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5、“金完颜亮南侵”时期公元1161年,金撕毁了与北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了主要的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大量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入浙江。
历史三次大规模的迁移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历史三次大规模的迁移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
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内迁。
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五胡”。
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结束而终止。
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南迁的中原地区人民仍相望于道。
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
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南侵。
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地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进入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四普定义的迁移人口是指“1985年7月1日的常住地与1990年7月1日常住地比较发生了跨县、市变动的人”[3];五普定义的迁移人口是指1995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1]。
中国六次人口大迁移
中国六次人口大迁移中国六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被称为“衣冠南渡”。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陆,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
与此同时发生的,则是北方民族以归化者或者征服者的姿态,不断进入华北、华中,甚至江南。
而汉民族国家的统治者,则不断调动士兵、居民,迁移到值得开发的土地,或者需要守卫的边疆。
在中国的史籍中,移、发、迁、徙、实、屯,这些字不绝如缕,每出现一次,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发起的移民。
第四次,明初山西大移民。
官方历史的记载中,这次移民之前,由于连年战乱屠戮、北人南迁,北方的人口从全国户数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千里沃土化为废墟。
中国北方经济衰败,而江南则人满为患。
比如扬州,这座位于长江以北、曾经最繁华的城市,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之时,只剩下18户人家。
作为统治者,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移民,命令他的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
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
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在北方民间,这次大移民的标志性记忆,是一棵大槐树。
山东、河南、河北地区,至今有民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tóng)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guàn)窝。
”这棵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据说是汉代的古槐。
山西虽在北方,但地形阻隔,战乱较少,人口远比惨遭蹂躏的华北平原地区稠密,而山西土地少,不足以供养太多人口。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北人南进-人口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北人南进-人口大迁徙秦征百越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人南进,秦最终以50万大军的代价,把生活在江南岭南一代的百越之族赶到了云贵深山,这个代价是非常巨大的,比他灭六国所花的总兵力还多,真的是杀敌800自损1000,大概是羞于启齿,后来也很少被提及。
还有一次没有被归入人口大迁徙的是1949年,200万国府官兵迁往台湾,我们说到人口大迁徙,比较传统的说法是:1,永嘉之乱。
2,安史之乱,3,靖康之难这三个时期的人口大迁徙。
永嘉之乱,这段历史我一直比较模糊,因为实在太乱,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五代十六国基本全发生在这一时期,大概就是在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阳,西晋政权被迫南迁至江东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在这一时期,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非人统治,纷纷南迁,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 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南通话等各种方言,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安史之乱,这个我们就要先说说唐朝的兵役制度,唐初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古代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是州,府是军事单位,几个相临的州叫府,相当与现在的军区,但比军区要小, 府兵是指从府所辖的州中征集21~60岁的成年男子,每3到6年一次,,定期上番服役,冬季农闲参加军事训练,即为府兵。
府兵衣粮、马匹、武器都是自己家为他准备的,所以唐初的兵员战斗力都很强,因为府兵的家人都给自己的子弟最好的装备,这些都是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的东西,可是到了后来,因为唐朝实在太有钱了,很多子弟都不愿意去当兵,就花钱雇人代替自己去当兵,本国人雇不到就雇外国人,这就变成了募兵制.安禄山就是这样被雇来的,这个人是杂胡,也就是说是个血统乱的不能再乱的外国人,这小子最早是在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市边境牛养交易市场里的混混,因为晓通数国语言,人又机灵,从军之后居然混成一个节度史,所谓节度史,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管的地方没有现在军区大),是真正掌握兵权的人物,其实土皇帝一个,这个家伙大概不甘心做土皇帝,于是造反,做了大燕皇帝,他和他的部下史思明前后两次攻破长安,前后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后来被李光弼镇压,顺便说一下,这个李光弼也是个外国人.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彻底进入藩镇割据时代,那些外国血统的军区司令们纷纷自己征税闹独立,到最后发展为五代十国,中国北方又被少数民族政权(外国人,异族,胡虏)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的人口与人口迁徙
唐朝的人口与人口迁徙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其人口数量和人口迁徙对于塑造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徙三个方面来探讨唐朝时期的人口情况。
一、人口数量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人口数量逐渐增长。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期的人口估计为5200万,到了贞观年间已经达到了近5000万。
而到了盛唐时期,唐玄宗年间的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7000万以上。
这个数目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堪称庞大,可见唐朝时期的人口规模之大。
二、人口分布唐朝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经济重心地区。
黄河流域包括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这里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因此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长江流域涵盖了江苏、安徽、湖北等地,这里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数量较多。
此外,西南地区如巴蜀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西北地区则人烟稀少。
当时的城市也成为人口聚集的地方,长安、洛阳、成都等城市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
尤其是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人口数量一直维持在100万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三、人口迁徙唐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治和军事的因素,包括大规模征兵、战争、边界冲突等。
这些活动不仅导致了人口的流失,也造成了边疆地区的人口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民进城、商业繁荣等。
由于经济的繁荣,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同时,唐朝还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例如,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受灾人口向南方迁徙的“会昌迁移”。
这场迁徙导致了很多人涌向长江流域,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唐朝时期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城市成为人口迁徙的重要聚集地。
人口迁徙受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变化和差异。
唐朝时期的人口与人口迁徙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上的大迁徙
中国古代史上的大迁徙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迁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在古代,人们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战争、灾难、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等。
这些大迁徙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迁徙。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的疆域不断变动,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
为了逃避战乱,很多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迁徙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这些大规模的迁徙导致了人口的流动,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同时,这些迁徙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汉朝时期的大迁徙。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疆域逐渐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为了开拓新的土地和资源,很多人选择迁徙到边远地区。
这些大规模的迁徙不仅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同时,这些迁徙也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的大迁徙。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和动荡。
为了逃避战乱和政治迫害,很多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迁徙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这些大规模的迁徙导致了人口的流动,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同时,这些迁徙也促进了南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期的大迁徙。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域逐渐扩大,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很多人选择迁徙到中原地区。
这些大规模的迁徙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同时,这些迁徙也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史上的大迁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这些大规模的迁徙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大迁徙,人们不仅逃避了战乱和灾难,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
的迁移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流向
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受中原先进文化吸引,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南迁到黄河流域。
2.中原人民南迁到江南地区: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同步。
3.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明清时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乾隆时期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
由于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形成三股大的移民浪潮。
(1)闯关东:指华北地区的人民迫于生计(人口压力、粮食歉收、自然灾害等)向东北三省移民的活动。
(2)走西口:从明朝中期开始,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人民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等地垦。
中国人类迁徙的例子
中国人类迁徙的例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人类迁徙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迁徙的例子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史前时期的人类迁徙在史前时期,人类的迁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资源的枯竭。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约10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而在距今约7万年前,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这标志着人类在中国的迁徙历史开始了。
二、中原文化的扩散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扩散也是中国人类迁徙的一个重要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一直是文化的中心,而中原文化的扩散也是由中原地区向外扩散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形成了各地的地方文化。
而在汉朝时期,中原文化更是向南方和西北方扩散,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路,也是中国人类迁徙的一个重要例子。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制品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商品之一,而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丝绸制品向西方国家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中,中国人不仅将丝绸制品带到了西方国家,还将中华文化和科技带到了西方国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移民潮的涌现在现代,中国的人类迁徙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而在海外,中国移民也在不断涌现,他们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发展理念带到了世界各地,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人类迁徙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迁徙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人类迁徙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
著名人口迁移案例
著名人口迁移案例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它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受到各种因素的推动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人口迁移案例。
1.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口迁移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至18世纪时,欧洲国家进行航海探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欧洲人迁移到了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
这种人口迁移改变了世界地理格局,对殖民地的建立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印度裔移民到英属加勒比地区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量印度人被英国殖民者迁移到英属加勒比地区,以填补劳动力短缺。
这一人口迁移导致了印度文化和宗教在加勒比地区的传播,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越南船民越南船民是指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越南人通过船只逃离越南的现象。
这些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逃避共产主义政权的迫害和经济困境。
越南船民迁移到了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对接受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非洲人口迁移到欧洲近年来,由于战争、贫困和政治动荡等原因,大量非洲人迁移到欧洲。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逃离战争和迫害。
这一人口迁移引发了欧洲的移民危机,并对欧洲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5. 犹太人的流散自公元70年罗马帝国摧毁第二圣殿以来,犹太人就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
他们迁移到欧洲、中东、北非、亚洲和美洲等地。
这一人口迁移是由于宗教迫害、战争和经济因素等原因所致,对犹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印度尼西亚的华人迁移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大量中国人迁移到印度尼西亚,主要是为了参与当地的种植和商业活动。
这一人口迁移导致了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的形成,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7. 美洲原住民的迁徙在古代,美洲原住民经历了大规模的迁徙。
例如,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和印加人等文明的兴起和衰落,都与人口迁移有关。
这些迁徙是由于气候变化、资源争夺和战争等原因所致,对美洲原住民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根据迁移地域的不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大类。
国内人口迁移划分为先秦、秦至元、明清、近代4个时期。
国际迁移则经历了古代移民、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又有自由移民和强迫移民的差异。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
中国移民运动的发展波澜壮阔,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今天的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并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交流。
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军事、自然、宗教等因素造成的。
根据迁移的地域可划分为国内迁移、国际迁移两大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情况颇为复杂。
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规模、距离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随着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还有部分人口移居国外,所谓“海水到处有华侨”,现在世界各地分布着3000 多万华侨,经历了古代移民和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也有自由移民、强迫移民的不同。
一、中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黄帝为诸夏部落群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自己的氏族———有熊氏,兴起于关中平原中部的岐水流域上,逐步发展,东迁到嵩山之外,一度定居在新郑一带,与活动在大野泽(鲁西的沼泽地带) 周围的蚩尤氏发生了涿鹿之阿的大战。
结果以蚩尤为首的夷族部落联盟失败了,诸夏部落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周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除活跃着以农业为主的华夏族外,还分布着以游牧、渔猎为主的戎狄和夷族。
商人建国前后,在这里曾进行过十几次迁移。
从成汤灭夏至盘庚迁殷,商朝前期有成汤前的8 迁和成汤后的5 迁,迁徙地都在黄河下游。
夏末,孙公刘为躲避夏桀,带领全氏族成员迁居到豳(今陕西邑县)。
“彻田为粮”,即治理田亩,种植粮食。
“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生产有了剩余①。
西周初期“封藩建卫”,建立了71个属国,其中以鲁、卫、晋、齐、燕等诸侯国为最重要。
西周灭商后,很多分封之地存在着强大的敌对势力。
如:封周王的舅舅姜氏师尚父(姜尚、太公望)统治原薄姑的土地和人民,包括山东半岛地区,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人类迁徙
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人类迁徙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人类迁徙一直是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自史前时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迁移,从打猎采集到农耕文明,从长途交通的发明到全球化的出现,每一次历史的变革和文化的交融都会导致大量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本文将简述世界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类迁徙,这些迁徙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人类迁徙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这个时期,人类从草原和沙漠地区逐渐向河谷和平原地区迁移。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迁徙是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迁徙。
这两个流域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发展地区,靠近水源的河谷平原地区非常肥沃,适合农耕和居住。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些流域地区发生了文化的巨大转变,人们开始使用铜和青铜工具,发明了历法,开始了正式的农业耕种,并建立了各自的王国。
然而,对于那些居住在地势低洼的地区的人们来说,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依然十分严峻。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次黄河大洪水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财产,迫于无奈,人们不得不逃离河谷,向西南部山区迁移。
这些迁徙被称为中国的大迁徙,其影响深远,为西南部的文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人类的迁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迁移的步伐越来越大,人员规模越来越庞大。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斯基泰人的大规模迁徙引起了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巨大变化。
斯基泰人生活在中亚草原上,其繁荣甚至超越了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然而,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中,也难免发生分裂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迁徙。
斯基泰人的迁徙使得他们向东欧和日耳曼地区推进,与此同时,其他部落也纷纷迁徙,形成了整个欧洲的大规模人员流动。
这些迁徙对欧洲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和非洲的迁徙除了欧洲和中国之外,亚洲和非洲也有许多重要的迁徙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伊斯兰教的扩散。
自从7世纪伊斯兰教开始发展兴起以来,穆斯林们就一直在不断地扩散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迁移,你可能不是本地人,你的祖先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迁移,你可能不是本地人,你的祖先在哪里!中国史上共有六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而每一次迁移都对历史产生了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磨灭的,因为直至今日我们依旧在被影响,来带大家了解这六次迁移都涉及哪些地域,可能有你的故乡也不一定哦!眼镜看历史第一次永嘉之乱,因为黄河流域涝旱之灾频繁,而开发已久,早已有贫瘠之势,而长江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极佳,连年烽烟不断,许多百姓为了能在战争中生存,成群结队的选择迁移到长江流域。
迁移人口数量有百万之多。
公元304年,外族犯我中原。
公元311年,也就是西晋永嘉五年,洛阳被匈奴攻陷,怀帝被作为人质掳走,北方陷入水深火热,胡人肆虐侵犯,百姓为求汉人风骨不失,集结南下避难。
史称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依据史学家对诗书典册细致考证,当时迁移到南方的高达70万人。
大图模式第二次,安史之乱,河南,河北,陕西汉族向东南进入江淮流域,向西南进入川蜀之地,约达百万人口。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本来繁荣不可一世的大唐至此牵起了一场持续七载的战役,而带领叛乱的主人公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七年的时间僵持也许对比很多战役都不值一提,但对当时的江山百姓带来的危害是无法想象的,国破山河在大抵如此,北方大地从此再未太平,直到五代十国被全部覆灭,宋朝建立,往日安定才慢慢恢复,可曾经盛唐时期的繁荣却再也没回归过了。
当时的四川以及日后的南唐成为热门的北方人民移居地。
唐末之后,已经有学者认为,南北已接近人口均衡。
第三次,靖康之难,所有迁移中最大的一次中原居民南迁,延伸至东南各省,主要集中在苏南浙江一带,远至沿海的福建广东,这次迁移人口数量超过五百万。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成功攻入宋都城汴京。
而北宋所建立维持的繁华与昌盛在此时烟消云散。
从这开始,南方正式变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
宋朝统治者一起逃离南下建立在杭州重新建立了南宋政权,在汉族人口广泛迁居至南方后,这一次历时长最久,人口范围涉及最广的迁移被后人称为“建炎南渡”。
中国古代战争引起人口迁移的例子
中国古代战争引起人口迁移的例子一、永嘉之乱,中原汉族南下江南。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
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
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
二、安史之乱,汉民南下。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
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靖康之耻,宋室南迁。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
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
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口统计和迁徙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口统计和迁徙人口统计和迁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
这一议题关乎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经济的繁荣衰败以及文化的传播交流。
通过对人口统计和迁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及其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几个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口统计和迁徙。
古代人口迁徙的一个重要事件是游牧民族的迁徙。
在古代,游牧民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军事实力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蒙古帝国的建立就是一个例子。
蒙古人在13世纪时,由恩克汗带领下东征西伐,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场东征西伐的过程中,蒙古人将大量的游牧民族带入中亚和欧洲地区,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和政治格局。
另一个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在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
这些探险家们带着他们的船只和技术,跨越大洋,到达新大陆,开启了新时代的大发现。
这场大航海时代的人口迁徙,不仅改变了欧洲本土的人口分布,也将欧洲人的文化、语言和宗教传播到其他地区,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另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和迁徙事件。
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期间,人们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场由农业向工业转型的人口迁徙,改变了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
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催生了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
20世纪的人口统计和迁徙事件与战争和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欧洲人逃离战争和迫害,寻找庇护之地。
这场战争后的人口迁徙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人口分布,更对接纳国家和世界秩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当前,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也在推动着人口的迁徙。
许多人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选择移民到不同的国家。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徙对世界各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北方频遭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社会
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战争导致中原人口三次南迁。
两晋之际,由于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这是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人口发生第二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是第三次南
迁高潮。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
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
三次南迁高潮:
(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方迁徙。
(2)第二次高潮:
时间:唐朝中期
原因:安史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
人口南迁的影响: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和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内蒙及河西走廊、新疆一带;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这三次人口大迁移,是贫苦民众一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
闯关东、走西口对稳固中华疆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南洋则大大的扩展了中华文化版图。
一、闯关东关东,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
自明代开始,东北一带又称关东,只不过此时关东的地域概念,主要是指由明廷管辖的辽东地区,直到清代,才将东三省的范畴全部涵盖在内。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为加强对内陆的统治而自称满汉一体,但实际上汉人处于被奴役地位,清廷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故废弃长城却不废山海关,其主要目地是利用此关严禁内陆人进入东北,以免破坏其风水“龙脉”。
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以山海关为界,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作为清朝的政治、经济“特区”而受到严格保护。
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令依旧,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此即“闯关东”的由来。
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
有史学家认为,闯关东的历史源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共绵延了300余年的历史。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伊始,仍有大量华北农民迁徙东北。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及以后,为躲避饥饿和逃避政治迫害(土改时定为地主富农者,迁徙东北“打保落户”,谎报为“贫下中农”)而纷纷迁移东北。
此期间的移民,仍属“闯关东”的延续。
“闯关东”大约持续300余年,至少有3500万迫于生计的华北穷苦百姓离乡背井,相继踏上关东大地。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中国古代人口迁移【题目】(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代人口迁移史实秦朝“徙天下富豪于咸阳”,移民十万戍五原、云中和五岭地区。
西汉移民充实关中,对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青海及新疆中部屯垦移民。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人民向南迁至长江流域或向北迁至长城沿线甚至辽东。
三国时期招抚流民,发展屯垦﹐并尽量从境外招收,劫掳人口,充实劳动力。
两晋南北朝黄河流域广大人民被迫大规模迁移至江淮流域。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爆发,人口南迁大潮继续,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等同北方。
两宋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
元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
明朝徙江南百姓于凤阳,迁山东民众于河北,徙沙漠遗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
明初为了巩固边防,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
清朝因大陆人口压力增大,设“招垦局”,从而引起对台移民的高潮。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论题:中国古代人口总体呈现南迁的发展趋势。
阐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
同时,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等方面的需要,统治者的移民政策也主要是将人口往政治中心或北方边疆地区迁移。
东汉末年开始,经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北方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使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大量迁徙。
元朝时期,长江流域的战乱再度迫使人口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
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速了南方的开放,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南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强南北放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受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解析】从表格中各个朝代人口总体呈现南迁的发展趋势可得出论题:中国古代人口总体呈现南迁的发展趋势。
为主人口的经历
为主人口的经历人口迁徙,在现在看来是很常见的事。
毕竟现在交通便利,很多人由于各方面的需要会进行人口迁徙。
不过在古代人民居住的地方相对稳定,很少会迁徙。
毕竟我国古代以农业文明为主,这种经济结构会减少人口流动。
不过即使这样,我国古代仍有六次人口大迁徙,这五次都和战争有关。
通过这些人口迁徙,使得华人成了一些国家的主体民族。
古代经济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使得很多人不会有较远的流动,毕竟在很低的区域内就能满足生活需要,也没必要去其他地方。
古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都是战争因素导致的。
如果没有战争,人民绝对不会有大规模的迁徙。
毕竟古代的交通不便利,大规模迁徙的可能性不打。
现在我们看一下古代五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大致状况。
第一次“衣冠南渡”。
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有诗意,但实际上却很残忍。
衣冠南渡发生在西晋末年期间,前后进行了数十年。
这是我国古代人口第一次大迁徙,之所以如此,和当时的局势有很大关系。
西晋晋惠帝统治期间,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西晋国力,西晋境内及边境地区的很少少数民族趁机反对西晋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当时有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主要民族进攻西晋,占领了北方众多地区。
生活在北方的很多世家大族及百姓开始南迁,迁到相对稳定的南方去。
之所以叫衣冠南渡,这主要是代表和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
衣冠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这算是对汉文化的保留。
在南宋之前,北方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这是我国北方第一次受这么大规模的入侵,这次入侵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
造成了我国人口第一次迁徙,当然,这是自主迁徙的,并不是官方主导的。
这次人口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从北方南迁的人民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以及众多的资金。
其实,这一次人口迁徙持续的时间非常长。
因为当时的北方一直被少数民族统治,而西晋灭亡后,汉人在南方建立了西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