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室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手术室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手术室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1. 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及事故,其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即刻调查核实事故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措施、教训;
2. 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当事人应在24h 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经过、结果递交给护士长;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后,经科护士长核实后于24h 内上报于护理部,护理部核实后及时报院部;
3. 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差错或事故对病人造成的人身损害降至最低限度;
4. 根据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将事故或差错定性;
5. 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有关该事件的相关物品如输液瓶、血袋、药品、化验标本、手术器械护理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涂改、伪造;
6. 根据护理差错、事故性质调查结果及本人的认识,结合差错、事故处理“五不放过”原因、经过、结果、措施、教训原则,做出相应处理;
7. 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根据“五不放过”原则,及时记录差错或事故内容,由护士长负责安排组织讨论,当事人做出口头及书面检讨,并备案归档;
8.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加强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的学习与考核;
9. 实习护生发生差错、事故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等,由带教老师和护生酌情分别承担一定责任
10. 手术中发现恶性感染、特殊重大问题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有关领导;
11. 工作中发现疑难、意外,或手术器械、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一、前言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任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件背景2021年5月10日,我院发生了一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患者张某,男,45岁,因急性阑尾炎入住我院普外科。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生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发生输尿管损伤。

经过及时治疗,患者目前已无生命危险,但输尿管损伤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三、事件经过1. 事件发生时间:2021年5月10日10时30分。

2. 事件发生地点:我院普外科手术室。

3. 事件经过:患者张某因急性阑尾炎入院,经检查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在分离阑尾与周围组织时,误将输尿管当作阑尾系膜进行切断。

术后,患者出现腹痛、血尿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输尿管损伤。

四、事件原因分析1. 医生经验不足:主刀医生为年轻医生,在处理阑尾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时,对输尿管的识别和处理不够熟练。

2. 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前,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病史了解不够充分,未能预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手术过程中,助手的协助不够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医生的操作失误。

4. 手术室护士在器械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了医生操作失误的风险。

五、事件处理措施1. 立即对患者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制定整改措施。

3. 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术前准备工作,确保对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资料有充分的了解。

5. 加强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室护士的器械传递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六、事件反思1. 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2.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一、背景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手术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难免会出现不良事件。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目的1.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 促进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3. 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应对不良事件的能力。

4. 为医院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流程1. 不良事件发现: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良事件,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2. 不良事件评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过程及护理操作等方面,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

3. 不良事件报告: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报告不良事件,并提供详细信息。

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简要经过、患者病情及处理措施等。

4. 不良事件调查:护士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后果。

调查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涉及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5. 不良事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如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缺乏责任心等;客观原因如设备故障、药品质量问题等。

6. 不良事件处理:根据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措施包括对涉及人员的处罚、对设备的维修或更换、对药品的停用等。

同时,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7. 不良事件总结: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并将总结报告提交给医院护理部,以便于全院范围内改进护理工作。

四、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保障1.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不良事件报告标准格式,便于报告和统计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手术室不良事件管理

手术室不良事件管理

手术室不良事件管理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手术室的特殊性质要求护理人员高效、高质、高水平地进行工作。

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不良事件包括接错病人、术式错误、用药输血输液错误、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消毒不当引起感染、器械敷料的遗失、仪器设备使用不当、病人意外伤、标本遗失、术中病人体温过低和术中植入物安全等方面。

为了防止接错病人,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核对病人和查对手术部位工作,包括术前访视病人、三方核对手术部位和手术名称、四方核对手术部位,并有记录。

核对时间包括病人离开病房前、进入手术等候区前、送入手术间前和手术开始前。

核查根据包括病人手腕识别带、影响资料、部位标示和病人自述(或病人家属代述)手术通知单等。

为了防止术式错误,需要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同时,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并制定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为了避免用药输血输液错误,需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建立手术病人术前用药交接班本,对不同药液做到标志清晰,分类安置。

在执行口头医嘱前,护士应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做好“三查七对”,输血时要经两人查对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字。

围手术期用药者,严格遵守医嘱执行制度,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

最后,为了避免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需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确保患者体位摆放正确,避免神经、肢体以及器官的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病人的体位舒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手术体位的标准和安置的目的,应该保证手术不会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避免压迫外周神经,减小皮肤压力。

同时,也要确保输液通畅,避免肢体捆绑过紧,悬吊时间过长,肢体过度伸展或旋转,以免引起神经损伤。

手术后也要及时检查手术受压部位,避免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或护理部门在护理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建立相应的报告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报告要求:明确护理不良事件的界定、报告的范围和要求。

一般要求在发生不良事件后立即报告,确保及时性。

2. 报告流程:明确不同级别和职责人员的报告流程,包括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处理、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记录等。

3. 信息整合:建立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对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以便分析和评估。

4. 事件分析: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责任,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5. 培训和宣教: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宣教,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意识。

6. 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追究责任、补救和赔偿等。

7.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估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加强医疗机构或护理部门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该制度还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学习和改进,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部门:护理部生效时间:2009年10月类别:护理安全管理修订时间:2016年1月第六节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处理讨论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所产生的预期结果不相符合的非正常事件.对所有发生在医院内的护理事件均应及时填写护理事件报告表并汇报.护理事件包括:给药差错、饮食差错、术前准备差错、辅助检查差错、针刺伤、护理投诉、护理事故、压疮、烫伤、坠床/跌倒、药物外渗、管道滑脱等.可分为一般护理事件、严重护理事件和护理事故.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2.上报时间、途径及处理1发生一般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必须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于3天内上报到护理部,并在3天内召开病区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提出整改措施.2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必须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了解情况后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在24小时内口头及书面报告护理部,24小时召开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3发生重大护理事故争议必须立即通过口头及书面报告护理部及医务科,并逐级上报至分管院长.医院必须在6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12小时内召开院内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4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鼓励积极上报.逾期未按上述程序处置,作隐匿不报处理,经查实,将追究护士长和当事人的责任. 3.各护理单元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对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如实登记,护士长按规定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和提出整改措施. 4.护理部建立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档案.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节、性质与后果的严重程度,全面分析,既要注意责任因素,又要考虑技术因素和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实事求是提出定性和处理意见.对重大护理事件,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发生护理事故的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处理.5.护理部建立护理安全教育与护理事件分析讨论制度,每季分析讲评一次,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每年对年度护理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教育,完善管理.6.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科室,发出护理不良事件预警告知书,起到警示告知作用.7.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士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温馨提示信息,起到警示提醒作用.附1:护理不良事件认定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所产生的预期结果不相符合的非正常事件.对所有发生在医院内的护理事件均应及时填写护理事件报告表并汇报.护理事件包括:给药差错、饮食差错、术前准备差错、辅助检查差错、针刺伤、护理投诉、护理事故、压疮、烫伤、坠床/跌倒、药物外渗、管道滑脱等.可分为一般护理事件、严重护理事件和护理事故.一、一般护理不良事件:L.因交接班不清楚,使一般治疗中断或遗漏.2.打错针、发错药、做错治疗,未造成不良后果.3.医嘱处理错误,造成一般治疗错误.4.错、漏发治疗饮食或误给禁食病人饮食并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延误病人当日检查、治疗.5.因医疗护理原因,造成I度压疮,浅II度以下烫烧伤、婴儿臀部糜烂,面积占病人体表面积%以下.6.采取胸水、腹水、血液、体液标本时,因各种原因需重新采取,但未影响诊断治疗.7.术前备皮划破皮肤,影响手术按时进行.8.由于产程观察不仔细,造成未消毒分娩.9.已灭菌器械包内主要器械不全,清洗不净,或者灭菌器械过期,已发给使用单位但未使用.10.静脉输液、化疗或者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的药液,未按规范要求操作,漏于皮下,经处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11.病人在院内坠床/跌倒没有造成不良后果.12.非计划性管道滑脱没有造成不良后果.13.针刺伤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感染等.14.护理投诉没有酿成纠纷.二、严重护理不良事件1.注射、穿刺等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伤、断针或者发生局部感染化脓.2.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病人体表面积%以下皮肤压伤或者功能障碍短期内能恢复:在皮肤消毒后手术开始前查对发现接错病人、摆错体位、定错手术部位.3.手术野内遗留敷料、器械等异物,缝合后尚未离开手术室即发现取出. 4.助产时违反操作规程,会阴保护不当造成III度撕裂的:产后误将纱布或者异物遗留阴道内,数小时以内发现取出.5.产妇出院抱错婴儿,及时发现换回.6.不遵守值班、交接班等制度,病人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时,未及时发现处置.7.因医疗护理原因,造成II度压疮、浅II度以下烫烧伤、婴儿臀部糜烂,面积占病人体表面各%以上.8.危重、全麻术后绝对卧床的病人或者无陪伴病人,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增加病人痛苦.9.错用、漏用或者擅自超剂量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或者特殊治疗药物. 10.使用过敏性药物,未按照药典规定作过敏试验即给药;或者为原有药物过敏史者给药脱敏疗法除外.11.静脉输液、化疗或者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药液时,未按规范要求操作,漏于皮下,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但未构成护理事故成人<2%,儿童<5%.12.输入霉变、过期液体,被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13.交叉配血错误、输错血或者因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被及时发现纠正.14.误将该灭菌而未灭菌的器械、敷料发出.15.错、漏、损坏、遗失、延误脑脊液、胸水、腹水、活检组织等送检标本,影响诊断、治疗.16.术后伤口内或者体腔内留置纱条、引流管,未按规定时间取出,或者因处理不当,导致病人引流管、气管插管等各种导管脱出,经紧急处理后,无不良后果的.17.因管理不善,致使抢救工作中发生抢救器材失灵,延误救治.18.病人在院内坠床/跌倒造成不良后果.19.非计划性管道滑脱造成不良后果.20.针刺伤造成不良后果感染等.21.护理投诉酿成纠纷.三、医疗事故护理事故: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护理事故分为四年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年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四条执行.。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或药物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或正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的形式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

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自愿报告系统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事件通报系统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含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针刺伤报告;跌倒/坠床、坠楼/触电等意外事件报告;管道滑脱报告;病人外出报告;压疮报告;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化疗药物外渗报告;护理过失报告;非计划性二次手术;一类切口感染;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等。

各科室可根据临床需求,增加报告项目。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对应部门:
1.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给药学部、护理部、医务处
2 .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报告给设备科(维修部)、医务处
3 .针刺伤事件:报告给护理部、防保科
4,跌倒/坠床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5 .管道滑脱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6 .病人外出和坠楼/触电等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保卫科
7 .压疮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8,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
9 .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药学部
10 .化疗药物外渗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IL其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手术室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制度手术室术中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手术室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制度手术室术中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制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目录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手术室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制度手术室术中输血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规范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二适用范围手术室人员三主要内容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C2制定防范处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应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单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由护士长当日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告。

7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以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C护士长将讨论结果、改进意见和方案在一周内连报表送护理部。

8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善后工作。

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做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对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10发生不良事件,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11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一制定目的保证手术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正确使用,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手术室人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主要内容1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四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四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1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____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___]____号)(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如何进行及时且透明地报告,以便于及时追踪和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何种情况下被认定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将事件进行分类,以便于统计和分析。

2. 报告流程和责任:明确医务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如何报告,包括报告的途径和流程。

确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包括事件接收、处理和反馈。

3. 保护举报人权益:保护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时的隐私和权益,防止因举报而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报复。

4. 患者知情和投诉渠道:建立患者知情和投诉渠道,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反映问题和意见。

5. 信息收集和分析: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原因和趋势,为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6. 事件处理和改进措施:针对每一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同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制度和流程,降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风险。

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推动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此外,该制度也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为了及时防范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我院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目的和依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记录、分析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该制度的依据包括《医疗机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办法》、《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包括但不限于手术事故、药物错误、感染控制不良、设备损坏等。

三、上报程序1. 事件上报: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责任医师或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

上报表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原因、损失程度等重要信息。

2. 信息传递:上级主管部门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后,应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事件进行核实,并向相关科室或责任人下达处理通知。

3. 处理通知: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下达处理通知书给相关科室或责任人。

处理通知书应包括事件的处理要求、责任追究等内容。

四、事件分析和教育1. 事件分析: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事件的原因、责任人、防范措施等方面。

分析结果应写成报告,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2. 教育措施: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件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并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培训、宣传、制度完善等。

同时,还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五、责任追究对于造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将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追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书面警告、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

结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一、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上报登记,内容包括:皮肤压疮、患者跌倒、导管滑脱、意外伤害、用错药、打错针等护理事件。

二、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及当事人第一时间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护士长及时组织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组织科室有关人员开展讨论,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记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后果、处理及防范措施,上报护理部。

四、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物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五、一般不良事件发生后要求24小时内报告;重大不良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报告护理部及医务处。

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一经发现,与护士长考核挂钩。

造成后果引起纠纷问题按严重程度处罚。

六、护理部每月总结,每季度将不良事件分析反馈,以警示全院护理人员,以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七、对涉及医技、药剂、检验、后勤等系统的安全隐患或不良事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分析和改进。

八、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不良事件汇总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附:护理不良事件范围一、护理事故(指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未按规定交接班,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输错液,换错液体,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压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建立本制度,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处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防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包含护士长、护士、护士助理等全部相关岗位。

3. 定义3.1 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过程中显现的与标准护理要求不符、有患者损害风险或发生患者损害的事件。

4. 报告流程4.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士在发现或者知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刻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需及时派遣负责人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并妥当处理事态,尽可能减少患者损害。

•护士长在核实并处理完事态后,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认真记录事件的经过、患者的情况和损害情况,并及时报送给相关部门。

4.2 事件报告审查•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审查,核实报告中的各项内容。

•审查结果应在报告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向护士长供应审查看法和处理建议。

4.3 报告信息的保密性•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信息应严格保密,仅供内部使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5. 事件处理5.1 调查和分析•医院应成立特地的调查小组,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构成。

调查小组应在事件报告提交后的5个工作日内打开调查。

•调查小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相关记录、当事人叙述、视频监控等,以便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调查小组应依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并形成调查报告。

5.2 处理措施•依据调查报告,医院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责任追究、矫正措施、培训措施等。

•对于责任人员,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合适的惩戒,以确保仿佛事件不再发生。

•对于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医院应及时修正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仿佛事件彻底根除。

5.3 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手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手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手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背景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手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必要的。

目标- 及时掌握手术不良事件情况,减少患者风险- 提高手术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流程1. 事件发现:任何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都应立即发现并记录下来。

手术过程中的团队成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并及时采取行动。

2. 事件记录:任何发现的不良事件都应尽快记录下来,包括具体的细节和相关的时间等信息。

记录应准确、详细,并尽量避免主观性评价。

3. 事件上报:记录的不良事件应上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或监督机构。

上报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进行。

上报内容应包括事件描述、严重程度评估和可能的原因分析。

4. 事件调查:管理部门或监督机构收到上报后,将对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应尽快展开,包括收集更多相关信息、收集证据、分析原因等。

5. 事件评估:通过调查和分析,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可能的责任方和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6. 事件改进: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培训、优化流程、引入新技术等。

7. 事件跟踪: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如果发现改进措施不起作用或存在新的风险,应及时调整并重新实施。

8. 常规报告:定期汇总手术不良事件信息,生成报告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发布。

报告中应包括事件的数量、类型、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

总结建立一个有效的手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对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并不断进行改进,以提高手术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行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手术中断或其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范围1. 手术患者在手术室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意外事件。

2. 手术患者在手术室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3. 手术患者在手术室内发生误吸、窒息、误切等与手术目的无关的意外事件。

4. 手术室设备故障、器械损坏等影响手术安全的事件。

5. 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事件。

6. 手术室火灾、水灾、电击等突发事件。

四、报告程序1.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停止当前操作,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保护患者安全。

2. 当事人应在2小时内向护士长报告事件情况,护士长应在2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

3.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 护理部应将调查结果和整改措施向全院通报,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奖励与惩罚1. 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隐瞒、谎报、迟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3. 对发生重复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给予警告和处罚。

六、保密原则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保密原则,对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2. 护理部在调查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时,应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内部资料。

七、培训与教育1. 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 护理部应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规程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已发生的不良事件,各国纷纷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这一制度使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医疗安全的管理与改进,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定义、特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化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旨在及时发现、记录和报告医疗过程中的各类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等。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要求医护人员在发生不良事件后能够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全员参与,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各方面,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医疗安全管理中来;二是注重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不良事件可以避免事件的扩大和重复,对于减少事故损失具有显著作用;三是便捷流畅,医疗机构要建立便捷高效的不良事件报告渠道,避免繁琐的程序和冗长的流程影响医疗安全的管理。

再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过程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明确责任,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医护人员要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不良事件的识别和报告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团队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激励医护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医疗安全管理。

最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态的扩大和加重;二是提高医疗质量,不良事件的报告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及时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三是增强患者信任,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地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可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及所有员工。

(三)依据依据国家卫健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十大安全改进目标》以及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 年版)》的相关规定,结合国家级评审专家的指导意见制定。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级划分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I 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或在工作中造成医务人员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 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或对医务人员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 级事件(隐患事件)--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有不良事件发生的隐患。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度评估本方法采用国际 SAC 分级统计法则,按照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将不良事件分为 4 级:1=Extreme Risk(Ⅰ级);2=High Risk(Ⅱ级);3=Medium Risk(Ⅲ级);4=Low Risk 事件的严重程度,可从以下两张表的结果中查出:以临床结果判断的严重程度A 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不良事件隐患(Ⅳ级事件)B 级:不良事件发生但未累及患者(Ⅲ级事件)C 级:不良事件累及到患者但没有造成伤害(Ⅲ级事件)D 级:不良事件累及到患者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不被伤害,或需通过干预阻止伤害发生(Ⅲ级事件)E 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要进行治疗或干预(Ⅱ级事件)F 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Ⅱ级事件)G 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永久性伤害(Ⅱ级事件)H 级:不良事件发生并导致患者需要持续治疗挽救生命(Ⅱ级事件)I 级:不良事件发生导致患者死亡(Ⅰ级事件)(七)不良事件类别与主要内容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1)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和医疗隐患;2)病历与其他诊疗记录文件书写与使用错误(诊疗记录丢失,应记录而未记录,记录内容失实或涂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知情告知不准确,未行知情告知,未告知先签字同意,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未行签字同意等);3)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手术室、住院、ICU 或者超长住院(住院天数超过平均住院日三倍);4)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前诊断和术后诊断之间的存在重大差异(疾病部位、性质、病理)、各类手术并发症、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患者错误、手术类型错误、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等事件;5)麻醉镇静相关事件:麻醉和中深度镇静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机回路故障,静脉通路连接异常脱落,氧合不当,喉痉挛等);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者手术后发生烧烫伤;2.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各种护理缺陷及其他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护理基础操作错误、管路滑脱、自拔、液体外渗、坠床、跌倒、压疮,住院患者未经同意擅自外出、失踪、住院患者自杀、新生儿抱错等);3.医技检查不良事件检查部位错误、检查患者错误、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配错血;结果漏报、错报、迟报等引起的医疗纠纷;4.用血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事件(因医嘱开立、备血、储存、传输不当引起的输血相关事件、输血错误等);5.药品不良事件1)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2)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手术室及麻醉围手术期间医疗行为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状态均视为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药品不良事件、输血不良事件和麻醉并发症。

一旦出现上述事件应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进行及时处理,应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不得虚报、瞒报。

一、药品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局部疼痛、静脉炎、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等。

注意排除药物的正常副作用。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事件,应当:1.及时处理,解除病人的不良症状;2.填写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表;3.及时向区行政负责人或科主任汇报;4.对于明显症状的不良事件,由主麻医师负责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说明并力求达成谅解,必要时由区行政负责人出面解释;5.必要时组织全科讨论,明确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并详细记录。

二、输血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溶血或不良血源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输血引发的不良事件一般后果极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出现输血不良事件,应当: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积极抢救治疗,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2.立刻向区行政负责人或科主任汇报;3.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手术室不良事件汇报制度
1. 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及事故,其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即刻调查核实事故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措施、教训。

2. 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当事人应在24h 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经过、结果递交给护士长。

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后,经科护士长核实后于24h 内上报于护理部,护理部核实后及时报院部。

3. 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差错或事故对病人造成的人身损害降至最低限度。

4. 根据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将事故或差错定性。

5. 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后,有关该事件的相关物品如输液瓶、血袋、药品、化验标本、手术器械护理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涂改、伪造。

6. 根据护理差错、事故性质调查结果及本人的认识,结合差错、事故处理“五不放过”(原因、经过、结果、措施、教训)原则,做出相应处理。

7. 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根据“五不放过”原则,及时记录差错或事故内容,由护士长负责安排组织讨论,当事人做出口头及书面检讨,并备案归档。

8.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加强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的学习与考核。

9. 实习护生发生差错、事故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经过及造成的后果等,由带教老师和护生酌情分别承担一定责任
10. 手术中发现恶性感染、特殊重大问题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有关领导。

11. 工作中发现疑难、意外,或手术器械、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