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
能力。
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 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
确的审美观念。
作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 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 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一生以学习儒 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 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虽然
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 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
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教学目标
01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工整的语言风格。
02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 用法。
03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04 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从中汲取智慧。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文章释义
美味的菜肴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 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 的好处。
类比论证:类比亲 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相长
即《说(yuè) 命》,《尚书》 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 一个''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 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
确的审美观念。
作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 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 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一生以学习儒 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 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虽然
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 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
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教学目标
01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工整的语言风格。
02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 用法。
03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04 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从中汲取智慧。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文章释义
美味的菜肴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 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 的好处。
类比论证:类比亲 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相长
即《说(yuè) 命》,《尚书》 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 一个''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
本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 礼记·学记》。 《学记》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 题的著作,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 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 教育经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重点体会短文的句式 特点。 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 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嘉肴(jiā yáo) 教学相长(zhǎnɡ) 自强(qiǎnɡ)
弗食( fú ) 学学半(xiào) 兑命( yuè )
2.示范朗读,读准节奏 听课文朗读,请在文中标注节奏。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自我勉励。 8、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 长自己的学问。 9、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 思。 10、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 测。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 好的方法,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 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 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 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 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
3、引用典籍
文章最后一句《兑命》曰:“学学 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强调 了教与学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 深化文章主旨。
理解观点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 给自己的启示。 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 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 提高自己;教他人也很重要,因为教之后 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 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虽有嘉肴》课件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大意即概使 ,以恐 下词语
怕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妙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最)好是的故道学理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自)我所知知勉以困不励,,足因然,此后然能后自能强自也反也;反省不了通。,理解不 ((67))大概故 其怕,曰此恐:之教谓学也相说的长就也是这增个长道理吧?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 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 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 而“自强”。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大意即概使 ,以恐 下词语
怕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妙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最)好是的故道学理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自)我所知知勉以困不励,,足因然,此后然能后自能强自也反也;反省不了通。,理解不 ((67))大概故 其怕,曰此恐:之教谓学也相说的长就也是这增个长道理吧?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 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 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 而“自强”。
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优质课课件
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C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春 玩 其 华/秋 登 其 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________。(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男)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男)学然后知不足, (女)教然后知困。 (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齐)《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读出逻辑感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读出一种推理的味道)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读出一种笃定的语气)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C.这样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的不足,教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课后巩固练习
7.下列句子朗诵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集中讲述了学与不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B.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作比继而引入“教学”,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C.本文观点是教学和学习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和对比论 证。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明快有力,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B.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先谈到了教困促学,进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作者相传是西汉戴圣。 D.文章的论述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而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虽有嘉肴》ppt课件
拓展:溯源解字 “教”“学”
教
甲骨文“教”字,左边是一个儿童,上面的两个叉代
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右边像人手持教鞭
(或棍棒),学引申为指导、培育、训诲等义。
学
甲骨文“学”字,下面是一所房屋,上面的两个叉代
表算数的筹策,“双手”置于两侧,本义是孩子在室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
记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 一 ) 识记《礼记》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有感情地朗 读并背诵课文。
( 二 ) 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 词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 三 ) 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 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课堂检测
一、名句默写 (1)_虽__有__嘉__肴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__不__知__其__善__也________。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教__然__后__知__困______。 (4)《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是__故__)_学__然__后__知__不__足_, __教__然__后__知__困______。
课堂检测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 学学半 __教__第__一__个__“__学__”__同__“__敩__(_x_i_à_o_)_”__,__教__导___ 2. 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味__美____________,今义:意义、目的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本文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这一道理的? (论证思路)
合作探究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 《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第22课《礼记两则-虽有嘉肴》PPT课件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 相成。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翻译即使用来自、(肉味做道的)菜甘。美(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最)好是的故道学理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因此
不通,理解 不了。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 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 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 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 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虽虽有有嘉佳肴肴
《礼《记礼》记》
古代杂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 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 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 “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 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 “三礼”。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课件(共31张PPT)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乎?
教人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是相互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分清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
自 强也”)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
问题探讨,分析文意
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 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 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所以
不通,理解不
教学
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反, 省自己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偶不懂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我勉励
自强也。
知道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
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
相互促进
教学
故曰:教 学 相长 也。
学习
学习
说的就是 这个意思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 得到进步与发展)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 (“同教学意相这长”个--观教和点学是吗相?互促)进的作,者二者是相铺怎相么成。论重视实
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
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 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 段话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 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 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 继而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 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 空)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礼记》一则课件(虽有嘉肴)PPT(新教材)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
2.《老山界》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表现了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3. 就 是 把事情最 精彩、最能引 人注意的地方 在开头就展示 出来,既可引 起读者阅读兴 趣,也可以设 下悬念。
●
4.《背影》是朱自清的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叙述了作者离开南京,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
针对训练
一、标注字音 弗(fú)食 兑(yuè)命
教学相长(zhǎng)
二、重点实词解释
1. 不知其旨也 味美 2. 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3. 教然后知困 困惑 4. 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反思 5. 学学半 同“敩”,教导
三、一词多义
学学半 同“敩”,教导,读“xiào” 学 学学半 学习,读“xué”
2.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 A.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
学论文。 B.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 从本文中可以提炼出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教学相长。 D. 本文大量运用对举句式,语言简洁凝练,富有感染力;节奏分明,朗朗上
●
5 .所谓首尾呼应,即有意识地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设置相似的语句或内容,使之达到互相照应的目的。结尾时再次写出的语句并不是对开头句子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句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做出变化。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
6 .这种呼应,还可以是文章主旨上的呼应。开头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文章结束时用最简明精练的语言收束全文,将文章的核心内容表达清楚,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虽有嘉肴》优秀课件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 之谓
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二读课文
我来展示 我来点评
三读课文
1、组内速读 2、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3、找出文言知识点 (重点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字词句归纳
一、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祝您成功!
2、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三、词类活用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动词,吃。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教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大概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
载和论述先秦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解释翻译
虽( )
旨(
)
至道( ) 善( )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 之谓
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二读课文
我来展示 我来点评
三读课文
1、组内速读 2、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3、找出文言知识点 (重点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字词句归纳
一、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祝您成功!
2、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三、词类活用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动词,吃。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教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大概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
载和论述先秦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解释翻译
虽( )
旨(
)
至道( ) 善( )
重庆市中考文言文:第5篇《礼记》一则(虽有嘉肴)ppt课件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五篇 《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
2020/6/25
1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虽[F]:即使 . 嘉: 好、美 .
肴:_用__鱼__、__肉__做__的__菜__ .
(2)不知其旨也
旨: 甘美
.
(3)虽有至道
至: 达到极点
.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2020/6/25
10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中从反面立论,含蓄曲折地阐述了“教”“学”
两者的关系,启迪心智,耐人寻味。
B.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道: 道理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所以
.
(5)然后能自反也
反: 反省
.
2020/6/25
2
(6)然后能自强也 (7)教学相长也 (8)《兑命》曰
(9)学学半
强: 勉励
.
长: 增长,促进
.
命:《__尚__书__》__的__一__种__文__章__体__裁__,
中__内__容__主__要__是__君__王__任__命__官__员
【答案】C
4.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是现在普遍存在 的观点,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反 驳。(4分)
2020/6/25
12
【解析】此题考查拓展延伸。根据题干“学生的
任务就是学习”可知,这里偏重于强调了“学”
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根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五篇 《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
2020/6/25
1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虽[F]:即使 . 嘉: 好、美 .
肴:_用__鱼__、__肉__做__的__菜__ .
(2)不知其旨也
旨: 甘美
.
(3)虽有至道
至: 达到极点
.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2020/6/25
10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中从反面立论,含蓄曲折地阐述了“教”“学”
两者的关系,启迪心智,耐人寻味。
B.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道: 道理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所以
.
(5)然后能自反也
反: 反省
.
2020/6/25
2
(6)然后能自强也 (7)教学相长也 (8)《兑命》曰
(9)学学半
强: 勉励
.
长: 增长,促进
.
命:《__尚__书__》__的__一__种__文__章__体__裁__,
中__内__容__主__要__是__君__王__任__命__官__员
【答案】C
4.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是现在普遍存在 的观点,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反 驳。(4分)
2020/6/25
12
【解析】此题考查拓展延伸。根据题干“学生的
任务就是学习”可知,这里偏重于强调了“学”
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件(31张PPT)
虽 有 佳 肴
教学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文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 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
理。 •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
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 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积累重点字词 3、 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 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其此之谓乎? 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
)的论著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堂训练
1、填空。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
2、给下列斜体字词注音
佳肴(yáo即)使兑命(yuè)吃、学品学尝半(xiào)
3、释义
好处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表示推测语气。 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
大概,恐怕。
译为“大概说的就是……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再见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 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教学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文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 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
理。 •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
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 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积累重点字词 3、 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 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其此之谓乎? 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
)的论著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堂训练
1、填空。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
2、给下列斜体字词注音
佳肴(yáo即)使兑命(yuè)吃、学品学尝半(xiào)
3、释义
好处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表示推测语气。 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
大概,恐怕。
译为“大概说的就是……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再见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 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第一部分专题一《礼记》一则虽有嘉肴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七、素养提升 1.[课内探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出自《礼记·学记》中的 一则格言警句,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则格言警句的意思是“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 会明白道理”。玉石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才能 成为精美的器物。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好比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 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本则格言警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D. 本文大量运用对举句式,语言简洁凝练,富有感染力;节奏分明,朗朗上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又欲进道,须谢①去外慕②,乃得全功。 【乙】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③,功必倍之。
③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
3. 教然后知困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弗(fú)食 兑(yuè)命 教学相长(zhǎng) 学(xiào)学半 同“敩”,教导,读“xiào”
2.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
A.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
学论文。
B.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 从本文中可以提炼出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教学相长。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③,功必倍之。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 同“敩”,教导,读“xiào”
第22课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5张PPT)
分析文章
4、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采用类比论证的方式,先以 嘉肴”为喻,指出“弗食,
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 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知 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 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 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通假字
学学半: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古义:困惑
1、教然后知困 今义:困难
古义:教与学
2、教学相长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3、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4、然后其能自反也 古义:反思
今义:颠倒的,方向相背的
1、学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动词,同“敩”,教导
学学半 动词,学习
2、其
练习巩固
1、本文节选自《 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秦汉以前各种 教育 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 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该文 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2、本文在开头先以“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类比引出 “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再从教 和 学两方面进行道理 阐述,从而得出“ 教学相长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 学学半 ” 来深化强调论点。
结构梳理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虽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有 嘉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逐层论证
肴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引用作结——学学半
实教 践学 出能 真相 知长
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论证 方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 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第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18
【原文】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 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 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 不返,谓之大成。
【译文】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 在每二十五“ 家”的“闾”设
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 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 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 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 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 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 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 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
(判断句,“也”表判断) B.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23
自我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表示推测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和学是互相推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互相促进的。
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我。所以说:“教” 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 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通假字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A.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1
一
学
学学半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18
【原文】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 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 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 不返,谓之大成。
【译文】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 在每二十五“ 家”的“闾”设
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 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 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 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 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 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 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 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
(判断句,“也”表判断) B.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23
自我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表示推测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和学是互相推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互相促进的。
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我。所以说:“教” 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 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通假字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A.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1
一
学
学学半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