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灵感放飞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内容摘要、关键字 (3)
正文
一、灵感状态最主要的特征 (4)
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作文灵感 (5)
(一)深入生活找源头 (5)
1.活动激趣,激发灵感 (5)
2.以景激情,培养灵感 (6)
(二)博览群书广积累 (6)
1.勤作读书摘记 (7)
2.搭建阅读平台 (7)
3.教给读书方法 (7)
(三)培养一颗敏感的心灵 (8)
1.悉心观察,敏锐捕捉 (8)
2.言语煽情,入情入境 (8)
三、结束语 (10)
四、参考文献 (10)
一、
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作文灵感 (5)
(一)深入生活找源头 (5)
1.活动激趣,激发灵感 (5)
2.以景激情,培养灵感 (6)
(二)博览群书广积累 (6)
1.勤作读书摘记 (7)
2.搭建阅读平台 (7)
3.教给读书方法 (7)
(三)培养一颗敏感的心灵 (8)
1.悉心观察,敏锐捕捉 (8)
2.言语煽情,入情入境 (8)
三、结束语 (10)
捕捉灵感放飞思维
【内容摘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今中外有许多写作的实例,都证明了灵感思维在写作中的实际存在。作文就其实质,是有所感,有所悟后再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所以学生作文普遍缺少灵气,缺少童真,多的是套话、假话。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其实本质是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一股积极的写作心理动力。灵感,是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之后,突然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思维状态。
【关键字】
作文教学生活积累
捕捉灵感放飞思维
绪论: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教学的高耗低效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病疾。之所以说它难,是因为作文是一种复杂、艰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大到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小到遣词造句、语法标点,无一不费思考。另外诸如学生生活底子不足、多次失败而引起的心理障碍等,因此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就不难理解了。我认为,作文教学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就必
须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能巧妙地点拨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写作质量提高。对于创作活动而言,灵感是难能可贵的。
一、灵感状态最主要的特征
灵感状态最主要的特征有三方面:
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部精神力量贯注于创造性活动的客体上。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是达到灵感状态时的一种最普遍的表现。
情绪异常充沛和紧张,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活动的对象充满激情。在灵感状态中,情绪的一般性表现是为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富有成果性而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愉快,这种兴奋和愉快则是创造性活动向前运动和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思想的极度明确性和智慧的高度锐敏性。记忆中忘却了的东西突然回忆起来,思维程中遇到重大阻碍豁然贯通而统统得到克服。有些极度疑难的问题,突然得到解决。这时候思潮汹涌,浮想联翩,所有的科学发明、技术创造、艺术形象中生动感人和奇异绝妙的情节的形成都是在这样的灵感状态中出现的。
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作文灵感
(一)、深入生活找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因此,教师必须多花点心思,让学生凿开这一眼清泉。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才会灵感迸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字句如泉涌。天亮了,起风了,叶子绿了,花开
了……大自然太多的信息可以成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和写作素材。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生活,更无法了解每个学生每天的生活。要想让生活在学生们的笔端流淌,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耳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题材,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去体验,写起来就有内容,虽然零零碎碎,对生活的感受也非常肤浅,有时甚至有些可笑,但充满童真。
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能促使孩子去刻苦获取知识。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满足他们的这种内在需求,每学期,教师都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举行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到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去把握生活的亮点,诱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以活动的直接感受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学生从“横眉冷对方格纸”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比如,活动课上,教学生做手工、搞小制作;课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做游戏;课余,引导学生集邮、剪报;班队课上,带学生参观“种植基地”;双休日,一起外出郊游、野炊等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受着美,感受着爱,感受着生活。创作的灵感,一次次被激发,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就如泉水般汩汩流溢,绵绵不绝。
2.以景激情,培养灵感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作文的灵感,就要像把鸟儿放归森林,鱼儿放归海洋一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风霜雨
雪,鸟兽虫鱼,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动人的画卷。但缺乏审美意识、不留心身边景物的人会觉得“眼前有景道不得”。作为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同时提醒学生移情于物,用心于景,使学生在瑰丽的景和物中入境生情,情动辞发。比如,秋天到了,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千姿百态的树叶,适时地指导学生创作一幅幅个性鲜明的“树叶画”。学生身临其境,显得兴致盎然,热情高涨。通过开展“看贴画——说贴画——写贴画”系列活动,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随之触发的灵感都一览无余地倾吐在各自的作文当中。
(二)博览群书广积累
写作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培育学生的灵感,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章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
1.勤作读书摘记。
作家茅盾告诫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一是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看报时,把遇到的好题好词好句和读书心得及时摘记下来,既能增加记忆,积累知识,又便于日后查阅,一举多得。二是做好生活笔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许多新鲜事儿、生动的话语、奇妙的想象随时都可能闪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