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常用抗凝剂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
以下是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抗凝剂,其通过结合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肝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期间需要持续静脉或皮下给药。
肝素常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凝血疾病。
2.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肝素中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衍生物,其抗凝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而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冠心病等。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凝血因子II、VII、IX和X 的合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来控制抗凝治疗的效果。
华法林多用于长期的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4.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度沙班(Edoxaban)等。
这些药物不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并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剂适用于各种抗凝治疗的情况,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5.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等。
总结起来,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包括肝素类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且注意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的测定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的测定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简称LMWH)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对于LMWH的分子量进行准确测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分子量会影响其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本文将探讨低分子肝素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由天然肝素经酶解或化学修饰得到,其分子量通常介于2000-10000道尔顿(Dalton)之间。
准确测定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对于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测定方法包括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凝胶电泳法(Gel Electrophoresis)和光散射法(Light Scattering)等。
凝胶渗透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并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分子量较大的低分子肝素会在柱中较快地流动,而分子量较小的低分子肝素则会在柱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通过比较样品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可以计算出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重复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和研发过程中。
凝胶电泳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电泳介质,通过电泳的方式将样品分离开来。
分子量较大的低分子肝素在凝胶中迁移较慢,而分子量较小的低分子肝素则迁移较快。
通过与标准品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量。
凝胶电泳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
光散射法是一种非常精确的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光的散射原理,测量样品溶液中分子的散射强度,从而计算出分子量。
由于光散射法对样品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主要用于科研领域和高级实验室。
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对其抗凝效果和抗凝时间有着直接影响。
分子量较小的低分子肝素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抗凝活性,适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1]
![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1]](https://img.taocdn.com/s3/m/e93078146edb6f1aff001f0d.png)
综述——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严俊当前在临床上抗凝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常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临床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包括对标本、仪器等的影响。
正确及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凝剂已成为确保临床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1)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钾、钙等测定,对LDH、丙酮酸激酶、AKP和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2)肝素: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61u肝素/5ml血。
注意钠盐可使淀粉酶升高。
(3)氟化钠:常用氟化钠—草酸钠混合抗凝剂作血糖测定的抗凝剂,氟化钠可以抑止烯醇化酶,它可避免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4)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L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5)枸橼酸钠,测定血沉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凝血试验需用3.2%枸橼酸钠抗凝,比例为1:9。
(6)实验室使用抗凝剂种类较多,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积测定宜用EDTA·K2抗凝,保证室温下6小时RBC体积不变,抗凝剂比例为1.0~2.0mg/1ml血。
在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时,抗凝剂的选择对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影响很大。
本文就两种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及草酸盐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探,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影响的比较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05根据ICSH推荐,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但价格较贵。
实验结果(1)EDTA-Na2对细胞计数几乎没有影响,与EDTA-K2结果比较,七项结果P>0.05,表明:并且试剂容易购到。
临床检验学基础-抗凝剂的应用

抗凝剂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常用到的抗凝剂一般有肝素、枸橼酸钠、EDTA等等,他们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保护血液内的一些细胞因子或某些成分,从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对于抗凝剂而言,从它们与血液反应的机理、种类到临床应用都是近年来在事业单位考试或者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那么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见抗凝剂的应用:
握这些抗凝剂的使用方式,避免做题失误从而提高正确率,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一道真题来检验我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配伍题】
1.止凝血试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2.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是:
3.生化检查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A.EDTA盐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双草酸盐
E.肝素
1.【答案】B。
解析: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
2.【答案】A。
解析: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如血细胞分析仪。
3.【答案】E。
解析: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临床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我科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盐)、枸橼酸盐、氟化钠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绿色头试管)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其抗凝机理主要是与抗凝血酶Ⅱ(AT-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在高浓度时可阻断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的反应,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凝血试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计数。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紫色头试管)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
血液凝结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可以防止出血,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凝结过于剧烈或不合时宜,会引发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
因此,抗凝剂的使用成为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相比肝素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更稳定的效果。
低分子肝素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以确保药物在适当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以直接靶向凝血因子进行作用,而无需经过维生素K的介导。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减少了实验室监测的需求。
5. 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凝作用。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液凝结。
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中。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 出血抗凝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的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出血过多。
2. 注意剂量抗凝剂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的疾病和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剂量,因此在使用抗凝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和抗凝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凝剂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常用抗凝剂及其配置法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
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2)配制和用量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 血液计)。
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
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
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
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体质量。
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
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0mg。
(3)注意事项做全血DNA提取的时候抗凝剂不能采用肝素!因为肝素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抑制剂!二、草酸盐合剂(1)原理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
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
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
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现将它们的应用特点分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
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
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
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
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
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化验和生化测验。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
常
用的草酸盐抗凝剂种类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草酸钠的常用浓度为O.1 mol/L,与血液按1:9比例使用。
但是,高浓度k+或Na+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而草酸铵则可使血细胞膨胀,故测定血细胞比容时用草酸铵与草酸钾或草酸钠两者适当比例混合的抗凝剂,恰好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体积。
常用于血液生化测定,但不适用于K+、Ca 2+的测定。
由于生成草酸钙沉淀,红细胞会出现锯齿状,白细胞出现空泡,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会变形,不宜做血片检查。
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聚集,并影响白细胞形态,不能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