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比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两首《登鹳雀楼》《鹿柴》课件(部编版)
jǐng
景
组词:风景 太美了!
音序:J 部首:日 结构:上下
景色 书写指导:日字要扁,下面有 一点,横最长,口要小。
造句:草原上的景色真是
zhào
照
组词:照射
音序:Z 部首:灬 结构:上下
日照
造句:太阳照射在大地上, 书写指导:上边左右要匀称, 下边四个点,第一个是垂点, 到处生机盎然。
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欲:想要。
更: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
层楼。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 “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
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
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 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
国学诵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yuàn)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谚语】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关系,避免不了嫌疑.
《鹿柴》是一篇诗作,短短二 十字便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幽暗静谧 的山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吧。
核心问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全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串珠问题: 1.诗人登上哪儿了?
鹳雀楼。
2.诗人登上去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傍晚的太阳靠着群山落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秀教案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阅读古诗的课堂。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先引导他们学会读对古诗,试着读懂诗句。让学生读、说、画、背。不断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教学方法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王之涣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三、四两行诗句。
7、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8、指名读三、四两行,体会节奏和重音。齐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自由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想法)
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 (一 、二两行)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 (三、 四两行)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呢? (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出示一、二两行诗句,指名朗读。
3、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说说诗句的意思。
4、教师范读,学生反复练读,也可以看图练读,读时想象诗人看到的壮观的景象。
5、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2、诗人看到了什么,你能和同桌合作,根据一二两行诗句,把想象中的景物画出来吗?
学生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笔画。
展示学生的画,结合诗句,进行评价。
4、出示书上插图,师引:这就是诗人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画面。看到眼前这景象,诗人想到----“次穷千里且,更上一层楼”,这句千古名句,告诉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诗人永不停止地攀登着,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这就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 江雪
资料宝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 年),字子厚,汉族,河东 (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 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 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 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诗 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
写法点拨
寄情于物,就是把自己的感情通过 具有象征性的物表达出来。《江雪》这 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 垂钓的老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 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 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拓展提升
与雪有关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踏莎行》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南秦雪》
预习检查
1、指名朗读《江雪》。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字词乐园
舟
独
钓
寒
字词乐园
左窄右宽的字: 独 钓 上中下结构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寒 独体字: 舟 寒:与“赛”“塞”形近,注意区分。
字词乐园
会认的字: 绝=纟+色 孤=子+瓜
翁=公+羽
字词乐园
绝 孤舟
人踪 蓑笠
灭 江雪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绝—尽。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遮雨用具。 江雪—寒冷的江水。
孤舟 蓑笠翁, 2. ________ 独钓 寒江雪。 ________
作业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和词语。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 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 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江雪》。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前面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寺、庐、野”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多音字。
宿⎩⎨⎧s ù:住宿风餐露宿xi ǔ:一宿xi ù:星宿似错误!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京:惊(惊讶)——凉(凉风)——晾(晾晒)——谅(原谅)危:跪(下跪)——脆(干脆)——桅(桅杆)白发(苍苍) (苍翠)的松柏(苍白)的脸色 (苍老)的面容(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2.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部编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教案精美版
8 《古诗两首》教案《望庐山瀑布》【教学内容】《望庐山瀑布》一诗是李白五十多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首诗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出示课题。
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3.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4.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庐山上最著名的就是瀑布了。
5.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
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
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瀑布别样的美姿。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千古名诗。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我们走近作者,了解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迹遍及南北各地,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登鹳雀楼》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朗读他们选择的那句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登鹳雀楼》中的哲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悟人生哲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登鹳雀楼》中的诗句富含哲理,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需要学生理解其表达的景象和哲理。
-掌握生字词:本诗中的生字词是学习的重点,包括“登、鹳、雀、楼、白、日、依、尽、黄、河、海、流”,学生需正确读写。
2.熟悉诗句,理解诗意: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解读诗句所表达的景象和哲理。
3.韵律感知:通过朗读、拍手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4.课文背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古诗的韵味。
5.文化拓展:介绍鹳雀楼的传说,了解相关历史人物和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登鹳雀楼》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对于韵律感知,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古诗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韵律节奏,从而理解《登鹳雀楼》的韵律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登鹳雀楼》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去过哪些高楼?从高处看风景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的。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 古诗二首
18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词语。
百尺:。
危:。
恐:。
二、把古诗补充完整。
危楼(),手可摘()。
()高声语,恐惊()。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解释词语。
似:。
穹庐:。
盖:。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三、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恐怕
二、高百尺星辰不敢天上人
三、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仙人。
第二课时
一、似:好像。
穹庐:大帐篷。
盖:罩。
二、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碧绿的草原无边无际,风儿吹过,草儿弯下腰,草丛的牛羊就显露出来了。
三、略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学习一定能有突飞孟进的提高:
上好每堂课,用好每一秒。
练准每道题,迈实每一步。
课上漏掉一分钟,课后需要几倍功。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与勤奋。
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部编版二年级(上)说课稿《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优秀版
《敕勒歌》说课稿【教材分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案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重点、难道1.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领悟题意1.复习旧知,引出作者。
导语:同学们,你们会背《静夜思》这首诗吗?(全班齐背)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大家还会背他的哪一首诗?(学生背诗)2.指名介绍李白,引导其他同学有礼貌地补充。
3.导入新课,板书诗题。
过渡: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
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登临山寺,写下了一首令人惊叹的作品,那就是《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4.简笔画解题。
学生齐读诗题,读好断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1)夜。
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教师板画星星、月亮)(2)宿。
在题目中读sù,平舌音,是“住,过夜”的意思。
识记方法:可以运用想象法识记“宿”字,如宝盖头是房屋,下面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在房屋里住了一百天。
(3)山寺。
交代了李白住在深山的寺庙里。
(教师板画山峦、寺庙,同时在山腰处画几朵云,以突出其高度)识记方法:可以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寺”字,如“诗”去掉言字旁就是“寺”。
“寺”,读sì,平舌音。
过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山寺,同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感受山寺的气势吧!(师生齐读题目,教师指导读准生字)二、初读古诗,感知节奏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第18课 古诗两首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这两句使用衬托的手法,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 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给我们描绘了 一幅壮美广阔的画面。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样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天空比作毡制的圆顶大帐 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描绘了草原空旷而高远的天 空,与田野相接,无比壮阔。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 “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 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 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 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 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u 串珠问题: 1.《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危楼:高楼
星辰:天上的星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百尺:虚指,不是实数, 这里形容楼很高。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 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高声语:大声说话。
惊:惊动。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组词:惊动 受惊 造句:孩子们在睡觉,我 们不要惊动他们。
书写指导:注意忄两边的点的 写法,左边是垂点,是侧点。
máng
茫 音序:M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茫然 野茫茫 造句:牛羊在野茫茫的草 原上悠闲地吃草。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 成左右结构。
结合核心问题品读古诗。
u 核心问题: 《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景色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课文第1课教学主题:祖国风光课时:二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会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会两首古诗。
(3)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年级学生要养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使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了解课古诗词句的意思。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能根据古诗简单复述古诗的大致内容,能用理解的词语说话,对于感兴趣的诗文愿意主动读背。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学情分析基于识字写字:二年级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能借助汉语拼音主动认字、识字,学习独立识字能力。
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拼音读物的朗读,初步掌握了断句的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预习熟读课文,阅读中,对于感兴趣的诗文愿意主动读背,喜欢趣味朗读,但语言的品味能力较弱,需要适度地引导。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学生能复述看到的古诗,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学生能借助插图,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但由于字词积累不够,运用拼音较多,并且对于标点符号的运用不够灵活。
3.教材分析:《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继续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游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优质文档】二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两首》教案
书 :百尺 危 )
诗人站在高山 上 寺庙 里 的高 楼 中 ( 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 层
楼), 眺望窗外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 课件出示 6): 出示插图
高极了 ,真高啊 , 好像站到了天边 一样 ……
(2)指导朗读这 一行 。
第 一行先写 楼 高 , 这样写 ——
齐读 :“ 危 楼高百尺 ”。
要读出 楼的高 。
要求 :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 , 自学这首诗 。
(1) 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 ( 行行朗读 );
(2) 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 字字思考 );
(3) 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 ,想象出 一 幅图画 (处处想象 )。
1. 指名读古诗 , 检查读的效果 。( 教师点评 )
2. 领读 、 齐读 。
3.识记生字
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 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 体会 一下该怎样
朗读 。
学生读得很响亮 。
教师 : 好, 你读得 清 楚 ,读出了 “ 高” 的气势 。 【设计意图:尝
学生 : 高昂地读 。
试用两种不同
教师 : 你也读出了 “ 高” 的气势 。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 的语气读诗句,
气 ,( 出示 “ 恐” 字卡片 ) 要把 “ 恐怕惊动他人 ” 的心情读 感受朗读的乐
课题 : 18 古诗两首 【 教学要求 】
1. 认识 “ 宿、 寺 ” 等 12 个生字 , 会写 “ 危、 敢 ” 等 8 个生字 ,认读 生字组成的词语 。
2. 朗读古诗 , 背诵古诗 。 3. 通过图文对照 , 想象画面等 ,大致理解诗句意思 ,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 【 教学重点 】
2. 朗读和背诵古诗 。 图文结合 , 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 , 展开想象 , 探 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8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18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1.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谁愿意试着背一背?2.小结:同学们积累的古诗可真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夜宿山寺)3.这首诗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你能试着来说一说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画简笔画。
)(1)夜。
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教师板画星星、月亮。
)(2)宿。
“宿”是平舌音,在本课读sù。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宿”呢?预设:想象法。
“宀”是房屋,一个人(亻)在房屋(宀)里住了百(百)天。
加一加。
“宿”是上下结构的字,宀+亻+百=宿。
师:“宿”在题目中是“住,过夜”的意思。
作者在题目中还交代了他住宿的地点,你找到了吗?(3)山寺。
学习生字“寺”。
“寺”是平舌音,读音是sì。
你能想办法记住“寺”吗?预设:去偏旁变新字。
(“诗”去掉“讠”就念“寺”。
)歌诀识字。
(一寸土一间寺。
)师:作者住在深山的寺庙里。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山峦、寺庙,同时在山腰处横画几朵云,以突出其高度。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李白一同走进古诗,齐读课题,要读准生字的读音。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诵读感知1.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特别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课件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试着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4.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强调“辰”是翘舌音,要正确读出“摘星辰”。
)5.师生合作读。
按节奏老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诗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读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两首诗。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映”的韵母是ing,不是in。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检查古诗诵读,采用“指名读书纠音,集体诵读正音”将古诗读正确。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自由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诗。
②通过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2)把你看到的,带入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3)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同学小组交流。
(4)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④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板书:寓情于景。
2.学习《绝句》(1)借助插图,同桌、小组互助,看图逐句猜诗意。
(2)朗读展示,读出你对诗的理解。
诗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补充黄鹂鸟资料)(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
(3)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4)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5)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完成句子补充“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地鸣叫。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人教(部编版)
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两首古诗。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韵律美和意象描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领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例如,他们能够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句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诗句深层意义时仍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生活化、情境化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绘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诗句感悟诗人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关联新教材要求,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同时,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友情,增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美丽的瀑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韵律的感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我会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景观相关的主题,如“我眼中的美丽景色”。
人教部编版《夜宿山寺》精品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人教(部编版)《夜宿山寺》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
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
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
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
二是想象的运用。
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
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
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
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手可摘星辰(出示“星辰”卡片)(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板书:辰)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板书:恐)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1.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危惊敢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
(板书:危)“危”的半包围结构,“厂”字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敕勒歌)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板书:似庐笼苍茫)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板书设计:敕勒歌似庐笼苍茫草原的大、美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敕勒歌》创作背景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
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
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
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敕勒歌》作品赏析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