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共26页文档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社会思维:自我的信念、思维、态度……社会影响:基因、从众、说服、群体影响……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利他……一、自我概念:我是谁1.我们:世界的中心人类是一种自我的动物,我们常常将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常常过于关注自我,并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2、决定自我的社会因素A.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当我们扮演某一个角色时,这个角色会逐渐被我们的自我感觉所接受。
B社会同一性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个人身份,也包括社会身份。
对于你是谁的社会定义,暗含你不是谁的定义。
C.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判断。
生活中的大部分围绕比较来进行D.成功或失败自我概念也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成败的经验E.其他人的评价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F.周围的文化个人主义文化——爱自己集体主义文化——相互依赖型自我二、自我服务偏见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不同解释人们倾向于一边轻易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2.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吗当人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也会出现自我服务的偏见。
在多数主观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的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
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摆脱偏见……3.盲目乐观过度的乐观会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由于相信自己总会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4.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低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三、自我展示1.虚伪的谦虚人们之所以表现谦虚,是为了安抚内心、战术需要及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看法。
2.自我妨碍由于害怕失败,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第二章社会信念与判断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个人性格等),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社会情境等)。
大众传播心理学1、2章
第二章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柏拉图《理想国 》
洞穴理论
第二章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柏拉图
《理想国》
洞穴理论
思考:太阳、洞 穴、囚徒、傀儡 分别隐喻什么?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3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报刊文字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麦克卢汉: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意 义
﹛
假新闻
受者:媒体世界→意识→物质世界
2012
“深圳90后女孩跪地 为残疾乞丐老人喂饭”
物质世界与媒体世界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2.1.2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 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 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 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 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传播心理学
主讲人:董 牮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 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1.3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1.1 大众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传播学是一门既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香农 - 韦弗 数学模式
☆对传播过程的研究
☆ 对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 ☆对受众的研究 ☆ 对传播后果的研究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1.2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首先,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 其次,从心理学家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的学缘 源远流长。 再次,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 三、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五章)
女性
46.07
4.79
分数越高,表示在你此刻的生命中,你的自我实现越多
自我实现的方法
要坦白自己的感情,不要使心胸象瓶颈一样狭窄。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试着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 考虑问题。 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抱怨;即使有 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尽力想办法解决;多一份实干,少一份 空谈。 制定积极可行的生活目标,并且要全力以赴;但不要期望未 来的结果一定成功。 坚持真理,即使众人反对,也挺身而出,为正义奋斗。 不要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留一份宽松的空间;偶尔的 身心放松,有助于潜力的发挥。 与人交往要坦诚,既要让别人了解你的优点和缺点,也要与 别人分享心中的快乐和痛苦。
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人,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著作: 《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1962 《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五、高峰体验——到自己定义的天堂一游
马斯洛曾要求120名大学生按照下面的指导语写下他们的反应:
我希望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最奇妙的经验;最快乐的时刻, 狂喜的时刻,全神贯注的时刻,可能是因为谈恋爱,或欣赏 音乐,或突然被一本书或一幅画所打动,或由于一些伟大的 创作时刻。首先,把这些记下,然后尝试着告诉我在这个敏 感的时刻你的感觉怎样,和你在其他时刻感受到的方式是如 何的不同,在这个时刻你在哪些方面是如何不同的一个人。 (对其他被试则问这个世界看起来是怎样的不同)(Maslow ,1962,P67)
三、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
第10章 大众传播心理 《公关心理学》PPT课件
10.2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心理策略
10.2.2 大众传播的心理策略
2)信息传播的“单面法”与“两面法”
➢ 单面法是只讲正面观点的宣传方法。两面法是既宣传正面观点,同时也介 绍反面观点的宣传方法。实验表明,当受传者原来就与传播的观点一致时, 宜用单面法。因为正面宣传会使受传者视传播者为“自己人”,传播者的 观点是对他们的肯定、认可和赞赏,使他们原有观点得到强化和巩固。当 受传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时亦适用此法,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受传者知 识相对少一些,一般很少了解相反的观点。这样就易于受到单面法所宣传 的观点的影响。如果对他们列举相反的观点,就会使他们迷惑不解。两面 法则适用于以下情况:一是当受传者原来观点就与传播观点不一致时,两 种观点同时介绍会使受传者感到客观公正。二是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传 者适宜用此法。
10.2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心理策略
10.2.2 大众传播的心理策略
4)传播结论的明示与暗示
➢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是否需要有明确的结果? 若需要,是让传播者提出好,还是让受传者自己得出结论好?实验 发现,有明确结论的传播比没有明确结论的传播说服力更强。因为 没有结论或结论不清会使人不知所云,难以收到应有的信息。让传 播者提出结论好,还是让受传者得出结论好,则应考虑以下因素:
10.3 五大传播媒体的心理特征 10.3.1 报纸媒体引发的心理特征
报纸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之一,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传播 的受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征:
(1) 选择性
(2) 权威性
(3) 备忘性
10.3 五大传播媒体的心理特征
10.3.2 杂志媒体引发的心理特征
与报纸不同,杂志的保存期长、内容集中,并且有显著的专业性和 选择性,读者的类型和层次也相对集中与稳定,因而能根据特定对 象的兴趣、爱好和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又由于杂志可借助精 美的印刷来突出、渲染产品的形象,所以能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和说 服力。不过,杂志的读者群比较狭窄,对公众的影响面也较少,再 加之出版周期较长,因而难以满足公众快速、便捷地了解商品信息 的要求。杂志引发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大众传媒心理学
大众传媒心理学1、传播心理学的对象或意义:传媒心理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健康,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规律的科学2、传播心理学基本框架:传播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应该以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心理学等相关原理作为主线;作为传播心理学的边缘学科,他应以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层次:传者——信息——传媒——受众——效果,作为横向的基本构架3、行为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流派别之一,被成为西方的心理学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要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的核心思想a.华生认为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的实验分支”,心理学的任务是与则和控制人的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规律,既能根据已知刺激预测可能发生的行为反应,也能根据已知反应有效的判断刺激的性质b.华生认为心理、意识不可捉摸,无法证实,因而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心理学必须以可以观察,可以相互证实的客观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客观现象就是人和动物的行为他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够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映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组合,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5、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a.他认为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这一理论的提出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b.他还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c.自我效能是指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在操作行为的预期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范式与传播效果的研究行为主义的提出可以通过可观察的外部表现——即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反应——来了解人类。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二、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内向传播”、“传受者”概念。
第二章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
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
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
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
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1)文化水平(2)社会地位(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大众传播心理学
从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我是歌手》《我是歌手》节目的播出打破了草根文化占据主流的娱乐节目的现象,专业主义的再次兴起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
关键词:炒作市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社会压力专业文化正文:《我是歌手》是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
本节目由立白洗衣液独家冠名。
《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集结乐坛资深唱将、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此档节目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
为的是选出最强的歌手,给广大爱歌者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2013年4月12日,晚19:30总决赛激烈开战。
最终羽泉获得歌王称号,林志炫居亚军。
这里,我们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是歌手这个节目。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我是歌手成为继中国好声音之后又一成功的音乐电视节目。
且不论节目本身做的如何就单论节目而言,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湖南电视台在向浙江电视台进行的一次反攻,在经历过中国好声音的失败后,湖南台凭借我是歌手赢得这一回合的胜利。
而现如今浙江卫视又推出中国星跳跃的节目。
这不禁让人感叹道两大电视台为追求收视率真的是下足了功夫和心血啊!这是两大电视台在市场经济下为追求商业利润的收视率之争。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从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我是歌手》的比赛。
这次我将通过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首先从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歌手》的各个方面,再者考察《歌手》比赛给大众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考量一下大众传媒如何使得《歌手》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全名节目。
在节目形式的选择上,湖南电视台沿袭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例子,引进韩国的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
这在节目形式上为节目的火爆抢占了先机。
这是娱乐节目的惯例。
往往一个神话的出现将会引发无数的类似节目。
这一方面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使得媒体在追求利润追求收视率的道路上不断跟风模仿,丧失了节目的原创性。
在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媒体管理方面的问题了。
传播心理学
6、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定义: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定义:
大众传播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和知识研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 和知识研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和 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属于应 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一)教学内容 1.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2.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3.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了解: 了解: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掌握: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掌握: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一)“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 内向传播” 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 传受者” (四)“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 新概念
2、什么是内向传播? 什么是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就是指传媒信息借 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 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 贮存、输出的全过程。 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理解为 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内向传播是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 内向传播是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其他传 播渠道还有大众传播、 播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 播。)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授者在内向传播 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你怎样理解“传受者”这个概念? 、你怎样理解“传受者”这个概念? 第一,从传者和受者是“ 的角度来看: 第一,从传者和受者是“人 ”的角度来看: 传者是传播信息的人, 传者是传播信息的人,而受者是指接受信 息的人。 息的人。 第二, 第二,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 传者和受者既是传者,同是也是受者。 解。传者和受者既是传者,同是也是受者。 传受者是:传者与传者、传者与采访对象、 传受者是:传者与传者、传者与采访对象、 受者与受者等之间的心理互动。 受者与受者等之间的心理互动 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 的界定, 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 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一、论述。
举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关于人本主义,百度百科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提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这里我们可以结合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简单地给出一个定义: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
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潜能和自我实现,强调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人本主义把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一切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和衡量标准。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衣食住行的最基本的物的需求到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多层次特点。
与此相对应,人的多层次需求成为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和最常见、是实用的报道角度。
但是随着媒介间竞争的加剧,在名利的驱使下,一些误导公众价值取向,降低公众审美情趣的报道屡见报端,这种表面上关心人的“人文主义”报道,实际上陷入了“伪人文主义的泥潭”。
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陷入“伪人本主义呢”?1,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公平性。
前几年的“杨丽娟事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杨丽娟疯狂追星,为了去香港见刘德华一面,他的父亲卖肾,当到达香港会见无果后,杨父跳海自杀,一时间,杨丽娟母女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个别媒体为了独家新闻,出钱让杨丽娟母女住宾馆,条件是其他媒体采访必须经过他们同意。
还有的媒体出钱让杨家去香港,促成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这种策划出来的新闻有什么真实,客观可言。
在大家开始反思并且批评杨丽娟的疯狂行为时,媒体又从她身边一个一个的离开,带着口诛笔伐离开。
“你们利用完我,就一个个离开了。
”杨丽娟如是说。
在对待当事人上,媒体占上风,对杨丽娟无公平可言,其实,她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2、加强媒体从业者的人文修养和行业的道德自律。
大众传播心理学
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W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发表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 1948 )
媒介传播的关系图谱
从“传授者”到“传播主体”与“接收主体”
从“我与它” 走向“我和你” 从“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际关系”
从“控制、影响” 走向“交往”
三、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①掌握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
(四)传播心理学与媒介心理学
媒介心理学的主要实践和研究活动包括:
①心理学者作为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来宾或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主要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心理问题;
②为印刷媒介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咨询; ③为报纸、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④对大众进行媒介教育; ⑤帮助没有媒介经验的心理学者有效地从事媒介活动,使心理学知识为一般受 众所理解; ⑥研究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⑦研究媒介新技术环境下人机相互作用,特别是受众对新刺激的认知和情感反 应; ⑧帮助开发新的媒介技术产品,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和心理研究领域 的应用等。
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②能够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分析媒介内容或现象; ③了解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④能够洞悉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学策略。
*课后拓展阅读书目*
《大众传播心理通论》
作者:李永健
第一章 传播与心理 第二章 心理学与大众传播效果 第三章 认知与信息传播
第四章 公共情绪与大众传播
《传媒心理学》
作者:方建移 张 芹
第一章 传媒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与传媒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传媒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影响传媒致效的因素 第五章 传媒表征与刻板印象 第六章 受众心理 第七章 传媒暴力的效果研究 第八章 色情传媒心理影响研究 第九章 传媒影响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第十章 儿童与电视 第十一章 新闻心理 第十二章 广告心理 第十二章 互联网心理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4章
潜意识与传者的情结
如何引发受者的潜意识?
4.2 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定义: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 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 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 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陈欧体——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
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 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 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 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美国桑迪· 胡克小学 枪击案
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地域差别也造就了人们不同的认知方式, 反映出不同地区人的集体无意识的不同构成。
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人格发展阶段论
即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提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 成长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 都会出现相应的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心理矛盾
的男人形象。这一原型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成分。女人 身上的男性气质就是她的阿尼姆斯。 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阿尼玛身上有男性认为女性 所有的好的特点 。
阿尼玛原型——她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希腊蛇妖美杜莎
亚当、夏娃与毒蛇
伏羲与女娲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对客观的反映:人类祖先经验的 积淀,是人类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多表现为本能(先天的行为倾向)和原型(先 天的思维倾向)。 ☆集体无意识有三个层次:一是人类共性;二 是民族性;其三是同一国家(或民族)内部因 地域(或地区)造成的区别。
传播心理学
1、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一)“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 内向传播” 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 传受者” (四)“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 新概念
2、什么是内向传播? 什么是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就是指传媒信息借 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 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 贮存、输出的全过程。 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理解为 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内向传播是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 内向传播是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其他传 播渠道还有大众传播、 播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 播。)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授者在内向传播 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4、西方心理学有哪几种理论(流派) 、西方心理学有哪几种理论(流派)
呢? 神经生物学论、 神经生物学论、 行为主义论、 行为主义论、 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论、 人本主义论、 人本主义论、 认知心理学
5、西方心理学的五种流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有 哪些?主要理论是什么 主要理论是什么? 哪些 主要理论是什么? 奠基人: ①构造主义 奠基人:冯特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刺激—反应心理 ②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刺激 反应心理 学”,即S—R心理学; 代表人物:新行为主义 心理学; 代表人物: 心理学 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 强化理论; 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 强化理论;新的新行 班杜拉为代表 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 论。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③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新弗洛伊德 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荣格 荣格。 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荣格。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 象 两大支柱:心理结构的无意识论 心理动力的 两大支柱: 本能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创立, 罗杰斯为代 马斯洛创立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 被称为除行为学派 精神分析以外 行为学派和 以外, 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 上的“第三势力” 上的“第三势力”。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大众传播心理学》.(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一、论述(35)举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的人本主义是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e third force),是一种心理学新思潮,它以“以人为本”为宗旨,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看到了人的心理和人的本质具有的一致性。
我们的社会没有止步于生产时代,而是向大消费时代逐渐发展进步,在大消费时代背景下,个体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得到以往所没有的巨大关注度,媒体作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不仅对这种变化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化、放大作用。
在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里,人作为被传播的对象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这种以人为本渐渐成为媒体的一种社会责任。
但是,由于传媒业的剧烈竞争,一些媒体难逃欲望陷阱,在报道中貌似“人本主义”,实则挂羊头卖狗肉,过度强调被报道人物的某一方面,忽略了人的基本需要。
违背了“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宗旨,背离了新闻传播的本意和精神。
“伪人本主义”不仅欺骗和伤害受众,还会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更有甚者,威胁社会安稳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建议如下: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没有真实性,新闻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新闻就没有存在性可言。
以煽动受众情绪,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夸大、歪曲、捏造新闻事实的报道不但会误导受众,还使媒体自己失去公信力,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2012年11月17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今日早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女兵学习十八大的照片,后经查实改版整版的是苹果手机广告,是摆拍的虚拟新闻。
“如此摆拍”会登在头版头条由此可见媒体对新闻图片真实性要求懵然无知,误导和伤害受众的同时也伤害了媒体的形象。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坚持新闻真实性是防止“伪人本主义”的基础。
2、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大众传媒心理学内容分析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1)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①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2+8=10, 是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10.②当a=8时,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 为阴离子。 故答案为:原子;离子;分子;10;10;阴离子。 【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 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当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小 示阴离子,大于时表示阳离子。 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 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 (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 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故答案为:(1)固体; (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 (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 (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氯化铵的状态;(2)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考虑 根据温度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考虑.
[美]约翰·奈斯比特 著 梅艳 译 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英文版1982年出版
主要内容
1、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时代转变 2、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的转变; 平衡增长 3、从一国经济到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 化 4、从短期向长期的变化; 可持续 发展 5、从集中到分散; 中央地方,企业 责权利 6、从向组织机构求助到自助;依靠自己,保健,教育 7、从代议民主制到参与民主制;国家,企业管理 8、从等级制度到网络组织; 网络的出现 9、从美国北方到南方; 投资方 向 10、从非此即彼到多种多样的选择。多重选择
第一章 传播心理学对象和现状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一)重要研究领域——内向传播
• 1、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从 传播学角度看,内向传播就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 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 程,亦即人脑对媒介信息的认识过程。 • 大众传播与大众传播心理学
2、各种传播渠道的总体效应 内向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 今社会庞大的传播网络是由四种传播渠道 相互交织构成的,其中内向传播起到了中 介功能和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第一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哲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数学 技术科学 新闻学 社会学 政治性 经济学 心理学 历史学 语言学 人类学…
心理学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关于应用心理学的 • 关于大众传播理论 一个分支 的一个次级学科 860新闻学与传播学 86010新闻理论 8601045新闻心理学
第三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神经 生物论
认知论
大众传播 心理学
行为 主义论
人本 主义论
精神 分析论
传者
受者
(二)研究传授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 传受者的心理实质
– 客观现实中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 传受者的心理、行为规律 • 借鉴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传受者
•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 • (四)传受者——新概念
第二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 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 • 三、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